當前位置:首頁 » 好玩四游 » 湖南過年遊玩

湖南過年遊玩

發布時間: 2020-12-19 22:46:24

Ⅰ 湖南過年的風俗

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歷,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歷正月初一改名「春節」.

Ⅱ 湖南春節有那些地方好玩

嶽麓書院
嶽麓山
世界之窗
海底世界
鳳凰
張家界

Ⅲ 湖南過春節習俗

南人過年,除夕一定會吃雞、肉、魚三樣,而且得是大魚大肉。雞要整隻的清燉,要回選擇公雞,燉好答後把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這是象徵著年年有餘、五穀豐登,辣椒當然代表的就是紅紅火火了。

湖南過年時還有吃臘肉的傳統,不過與四川人吃蒸臘肉不一樣,湖南人喜歡把臘肉與香豆乾或者是干豆角混在一起炒著吃,吃起來油香滿口,特有嚼頭。有時候,也會用冬筍與臘肉一起炒,這樣在咸香之外還會有一種清鮮的感覺。湖南人拜年、看龍燈、放鞭炮之外,還有唱花鼓戲等等。

Ⅳ 過年去湖南旅遊

去衡陽 就去衡山
去湘西就去張家界或者鳳凰

風景是張家界最好,當然也是最貴的。
鳳凰是古香古色的小鎮 比較便宜
衡山也可以咯 ~ 鳳凰氣氛比較好 下面給你個去鳳凰的攻略吧

從長沙汽車直接坐車到鳳凰,火車站對門長株潭汽車站就有座
坐車五個半小時 到鳳凰~ 票價100出頭
到了鳳凰你們先去開房,至於房間的話,只要進了古城 在裡面的小路隨著遊人亂逛,都可以看到小旅店隨處可見,在江邊上的都差不多,條件都很一般,一般雙人間都只要四五十塊錢一晚。你最好找一個江邊上的 可以看到江景的,感覺還可以。

要住好點的,可以去市區找賓館,不過就沒那麼方便了。古城裡面也有個蠻好的賓館,在江天廣場,沒去過,估計是海貴。不推薦。

訂了房子之後就可以出來逛了。 古城就是一個大餅,一條江把它分成兩半。 你們的任務就是逛完這一半,再逛那一半,再逛這一半,再逛那一半,再逛這一半,再逛那一半,再逛這一半,再逛那一半,再逛這一半,再逛那一半....

什麼劃船啊,那都是忽悠遊客的項目,沒什麼好玩的。 有農民問你要不要坐農家船,你只要堅定的回答「坐過了」or「不坐」。千萬不要猶豫,某王姓小青年曾就是因為一時猶豫被那農民纏了半個多小時..

不過你硬想坐 也OK ~ 其實也還不錯~ 悠哉悠哉的 ~ 記得還價就是的~ 好像是25一個人吧 不太記得了~
還有古城裡要收門票的地方都莫進去,因為裡面什麼都沒有,沒東西看。什麼沈從文墳墓之類的,只有傻X才會去看。 江邊上有個售票處,賣套票的,你基本可以無視它..因為所以人都無視它。 逛古城是不要花一分錢滴。

吃飯的話,古城裡到處有吃飯的地方,什麼血耙鴨是特色菜,不好恰,小貴,隨你點不點。其他什麼吃的你就看著菜單點咯,莫點多了。因為都一般般咯~還不如在長沙吃。

古城裡面有很多店子,貼了銀聯標志的一般都不還價,其他店子有的可以還價咯~ 你就隨便買點小東西就夠了。我覺得這里的銀子都不純正。

晚上的話可以到江邊放河燈,河燈可以還價,可以策。她不肯你就別買,到處有買。
晚上主要是看看夜景什麼的。還可以去虹橋那裡吃夜宵,
晚上最high的是酒吧,各種各樣的酒吧你可以自己選擇,小啤酒一般十幾塊一隻,雞尾酒四五十一杯。還有奶昔什麼的吧。
晚上還有一個選擇是咖啡屋,貌似古城裡只有兩個喝咖啡的地方,你逛逛就知道在哪了。

晚上回克睡覺,自己要買好毛巾啊 牙刷啊 衛生紙啊 在長沙買好。

第二天到虹橋頭那邊有米粉吃,做早餐,還可以。

接下來 你可以繼續逛或回家

回來的話,你可以找到那個酒店直接坐鳳凰去長沙的車回家;也可以找到那個橫跨那條江的一座巨大的橋。到橋上有去吉首車坐,巴士十五一個人,的士一百左右吧。
回吉首之後在,吉首火車站左手邊,一個藍色的休息廳里可以買票回長沙的汽車。就在門口坐車。

學生證可以打折,在長沙芙蓉華天下車

黃金周會漲價 房間價格應該在100左右 雙人間
非黃金時段只要50 古城裡的旅館

吃的東西都很便宜 ~

Ⅳ 湖南過年有什麼特色風俗

在我們湖南,過年必須要過大半個月,從先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鬧元宵為止。這個習俗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下面就介紹一下湖南過年的一系列風俗。

(1)在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要剪綵紙,貼春聯,全家團圓聚飲吃團年飯。到了傍晚的時候,焚香鳴炮,拜祖先家神,並接灶神祭祀。小孩則成群結隊依次到鄰居家裡拜年。各家都會很熱情的迎接這些小孩,捧出點心,把孩子們的口袋塞得滿滿的,有的小孩回家卸完口袋後,又迅速地加入辭歲隊伍,一個晚上可以拿到很多美食,樂得合不攏嘴,因而有個諺語叫:「小孩盼過年」。 (2)年三十晚上,長沙農村家家火爐中燃著一個楓樹蔸(或松、栗等樹蔸),叫「年財佬」。男女老幼都坐在炭爐邊守夜,長輩給小孩壓歲錢,全家吃豬腳燉蘿卜「守歲」。這個叫「有錢無錢,蘿卜過年」。
(3)大年初一,家家於雞叫的時侯就起來了,男女老幼換上新衣,由輩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開大門,鳴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說開財門。然後人廳堂,點著香燭敬拜祖宗,再向外拜天地神明,擇吉時向吉方三揖,或向四方揖拜,祈求新年方方得利。接著晚輩依次向長輩拜年,搶先到井邊挑第一擔水。早餐吃剩飯,叫吃「隔年糧」,寓意衣食有餘。菜以素為主,離不開青菜、芋頭、豆腐等,寓意人丁清吉,萬事遇頭,清白傳家。飯後晚輩向家族長輩拜年。初一一般不外出拜年。家裡互相拜年完了,就去鄰居家拜年,但如果人家還沒有起床,則忌諱到床前拜年。
(4)大年初一,有的人除夕在大門合縫處貼紅紙「財」字,或者「開門大吉」、「對我生財」之類的吉利語,開門時高聲朗誦,這叫開門見喜、開門見財。在台階下堆很多柴,諧多財。初一的書後抱柴進門,意「進財」。初一不倒垃圾不掃地,真到非掃不可時,掃帚不向外而向裡面掃。有的人則書寫「人壽年豐」、「五穀豐登」之類的吉利語,叫「新年發筆,大吉大利」。(5)大年初一特別忌諱粗俗不雅之言,認為今天挨了罵,就要挨一年的罵。大人總要事先叮囑小孩:初一要說好話!萬一小孩說漏了嘴,大人馬上解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如不小心摔破了東西,要說「打發打發」;若酒杯倒了,要說「酒潑紅地」。
(6)大年初二的時候,女婿都會到岳家拜年,有個諺語叫:「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初八以後,熟人見面,互道「請拜個遲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
以上就是湖南過年的一些習俗,和全國其他地方的習俗有許多共同之處,也有一些有自己特色的東西。不管形式如何,其實質都是為了在來年求得好運,這也是中國民俗文化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蘊涵了中國人祈求平安,順利的心願。

Ⅵ 過年去湖南哪比較好玩

來鳳凰這邊可以看美麗的雪景,別有一番風味啊。如果來張家界更好了,冬天內的張家界有時候會容下雪,由於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整,所以不會封山,另由於張家界的山海拔普遍超過1000米,所以下雪厚,山上的氣候較為寒冷,遊客這時候旅遊,最好注意保暖,大雪中的張家界旅遊別有一番情趣,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旅遊時間。

Ⅶ 湖南的春節,有什麼特色

湘潭:舞龍燈
在湘潭一帶流存著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請帖,凡是接了請帖的人家就依次進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後,開始舞龍。龍隨鼓起,翻騰跳躍,大有騰雲駕霧之勢。歡快時,燈游龍卷,讓人目不暇接。
長沙:給客人送檳榔
「年財佬、出天行」,年三十夜,長沙農村家家火爐中燃著一個楓樹蔸(或松、栗等樹蔸),叫「年財佬」。大年初一,家家於雞鳴時分即起,男女老幼換上新衣,由輩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開大門,鳴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說開財門。而當客人來拜年的時候,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後,送上兩枚檳榔,稱為元寶,祝其發財之意。
岳陽:關門吃團年飯
「百里魚、團年飯」,岳陽過年風俗除殺雞、鴨、放鞭炮、貼春聯外,在臘月三十日還吃「團年飯」,十分豐富。十二大碗中必有魚這個菜,顯示吉祥有餘之意。解放前,一些地區魚較少,為了有「百里魚」這個菜,會用木頭雕刻一個「百里魚」,放在盆中,撒上蔥花,象真魚一般。岳陽人極重視團年飯,外出的人在千里迢迢往家裡趕,家裡人等了又等。吃團年飯,要關著門,意在不讓財寶跑了。飯後放上一掛鞭炮,表示已吃過了年飯,人們可以走動往來了

Ⅷ 以前湖南人過春節習俗

湖南人認為春節是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俗稱過年,它持續的時間最長。即從先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鬧元宵為止。

就從先年的二十四說起好了,臘月二十四,俗稱「過小年」,也叫 「小孩子過年」。 這一天,經濟寬裕的家庭還會給小孩除壓歲錢之外的禮物,怪不得「細伢子」盼過年了相傳是日作為「天上耳目臣,人間煙火主」的灶王爺要回天庭述職,叫辭灶。為了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鬧言碎語不必講,好言善語奏玉皇」, 廿四晚由家庭主婦在鍋灶周圍點燭祭灶,為其「送行」。 這個是我印象深刻的一個,還記得的原因是有一次我把放在灶旁邊的碗給拿走了,那是用來祭神的,被老爸大罵一頓,因為是過年期間,才免了被揍的霉運。人們在過小年前一天要搞大掃除,叫「打揚塵」。這類清潔平時是不大做的,但等到要過年的時候,就要把房間徹徹底底的清掃一遍,湖南話為「打揚塵」。「打揚塵」現在並不單指清掃蜘蛛網、牆頂或者屋頂灰塵,而成為做清潔衛生的一個代名詞。我家有姐弟三人,記憶里總是為了誰去打掃灶頂上方處的屋瓦的黑塵而大打出手,因為那裡實在是太臟了,以前農村是燒的柴,上面全是黑漆漆的一層灰塵,最後的結果好象總是我和弟在大姐的威脅之下(比如說不帶我們去哪裡玩之類的威脅)屈服,一直到我上五年級全家搬到鎮上後截止。隨著生活水的提高,現在的家庭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很少有燒柴的了,現在的小朋友很難有我以前的經歷了吧,但是大打掃還是必定的。

農歷一年最後的一天是除夕,或叫大年三十,戶戶剪綵紙,貼春聯,全家團圓聚飲,菜餚有餘有剩,叫吃團年飯。吃飯的時間是不定的,從凌晨十二點到晚上八點之前都可以,這段時間會聽到各處都有鞭炮聲,表明就是哪一家開始吃團年飯了,說到這里要講講鞭炮了,過春節放鞭炮是一個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舊時放鞭有兩個意思,一是為了驅鬼迎神、祈禱五穀豐登:二是為了增加節日歡樂的氣氛。現在更多的是增加節日氣氛了。不過現在很多城市禁鞭,無形中削弱了過年的氣氛,不過湖南好多地方過年從來就沒有禁過鞭。眾所周知,瀏陽鞭炮是湖南的特產之一,全國馳名,享譽海內外。新中國成立的大典上,燃放的就是瀏陽鞭炮。(呵呵,賣一下廣告)有了這一層原因,湖南過年時都是滿城響聲震耳,硝煙彌漫。放鞭炮也有許多講究,鞭炮在不同的時間燃放,就有著不同的含義。除夕這天晚上,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團年飯時放,意思是告訴人們吃團年飯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鍾聲敲響是放,意為辭舊迎新;另一次就是早上開門時放,表示迎來一個嶄新的美好的年頭。鞭炮的大小、燃放的時間隨各家定,但有一點是鞭炮燃放時不能中斷,如有中斷,來年可能有不順利的事情發生,這是每一個人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人們放鞭炮時,都特別仔細,盡量避免中斷現象的出現。

言當正傳,湖南人過年,除夕一定會吃雞、肉、魚、豬肘子等,而且得是大魚大肉。雞要整隻的清燉,要選擇公雞,燉好後把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這是象徵著年年有餘、五穀豐登,辣椒當然代表的就是紅紅火火了。豬肘子嘛,稱「團年肘子」。 有的家裡的餐桌會出現雞爪子,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蔬菜類必會有青菜,寓意全家人新的—年裡和和氣氣,事業欣欣向榮。一般吃年飯的時候是越久越好,具體的意義我不記得了。這一天禁忌很多呢。奶奶那時總是叮囑我們,不要亂說話,比如說:「死」呀,「爛」呀,「壞了」之類的不吉利的話,萬一說漏了嘴,大人馬上就解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如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說「打發打發」;若酒杯倒了,就說「酒潑紅地」。避免因此而帶來不吉利的事情。在初一也有這些禁忌的。吃過飯後大家就會開始再一次的打掃下衛生和為晚上的守歲做准備或是出去到處逛逛。吃過晚餐後,農村家家火爐中燃著一個樹蔸男女老幼圍爐共話,至於城市裡自然就是圍著電烤爐了,為什麼一定要圍個這樣的東西呢,因為——湖南過年時很冷啊!全家老少下棋、打牌、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長輩給小孩壓歲錢,全家品吃歡坐等候新年的到來。 當新年的鍾聲敲響時,大街小巷鞭炮齊鳴,煙花四起,震耳欲聾,洋溢著濃濃的辭舊迎新的氣氛。小孩則成群結隊打著燈籠依次去鄰里人家,進門說:「請辭歲」。各家都高興的出門迎接,捧出點心糖果之類的零食,把孩子們的口袋塞得滿滿的,有的小孩回家卸完口袋後,又迅速地加入辭歲隊伍,一個晚上可得一兩瓷壇的美食,樂得合不攏嘴,我小時候就因為沒有這么聰明,經常是把自己的吃完後眼巴巴的看著別人,吃饞死我了。有俗語說:「小孩盼過年」。」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到初一了。也是早上起來放鞭炮,然後吃一些點心後,就要准備好頭天做的米酒,也叫甜酒,也就是四川人說的「NAO(這個字不會打)糟」吧。極其的好吃,甜甜的,有點酒香,喝多了對於酒量不好的人來說還真的會醉呢。大年初一民間的講究、禁忌頗多。有的於除夕在大門合縫處貼紅紙「財」宇,在當眼處貼「開門大吉」、「對我生財」之類的吉利語,開門時高聲誦之,叫開門見喜、開門見財。在階基和柴灣堆很多柴,諧多財。初一不倒垃圾不掃地,非掃不可時,掃帚不向外而向柴灣掃。初一有的地方不外出拜年,在家呆著,但有的地方講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這句俗語講的是大年初一兒子要攜妻帶子給自己的父母拜年;而大年初二是一家人回娘家給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初四街坊互拜。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湖南人特別重禮節,常以情義待人。這幾天,街坊鄰里們都紛紛走出家門,互祝「過了一個熱鬧年」。我都忘了我們家是怎麼樣的,好象兩種情況都有過。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初五這一天不拜年,人們管初五拜年叫「拜五中」,(「中」字為音譯)這一天已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娘家人這一年經濟都不會興旺。如果已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或作為客人到別人家拜年,都是不會令人高興的一件事。還有一個諱忌的是拜年時要看欲拜之人是否起床,如果人家尚未起床,則忌入床前拜年。老輩人認為給死人祭拜就是在床頭拜,這一點視為大忌。

初六取六六大順之意,很多商家也會選在這天開門大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會選擇這一天離家外出工作,民間諺語:「三六九,往外走」,所以這幾天民航,鐵路、公路等交通系統人流量會大大增加。到了初七初八,湖南人講究「七不去(念ke去聲,家鄉話發音),八不歸」』意思是初七不外出,初八不回家。初八這一天,「八」取「發」之意,工廠上班,商家營業,一切活動都恢復正常。以後,熟人見面,互道「請拜個遲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

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又名燈節。有俗語說:「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燈」。元宵觀燈多是用篾扎紙糊的各式燈籠,有的掛於門頂屋檐,有的就是手拿著去遊街了。這一天家家點燭於灶台屋角,戶戶煮食元宵團。一到晚上便熱鬧非凡,不論大人小孩都會手持燈籠上街去趕廟會、唱大戲、耍獅舞龍、騎竹馬等迎春文藝活動,還有猜燈謎等等,通常是喧鬧通宵,故名鬧元宵。其中以舞龍燈最為普遍,鄉下的舞龍的隊伍是最多的了,民間認為耍龍可保清吉,所以「龍」所到之處,鼓樂齊鳴,鞭炮不絕,大家多會賜上一個紅包。而且已婚未育婦女,往往讓「龍」轉繞其身,或讓「龍」在床上縮聚成圍,上騎一小孩,名麒麟送子。湖南人拜年、看龍燈、放鞭炮之外,還有唱花鼓戲,那是一個很有時間的文藝節目,記憶中有首歌就叫做「鳳陽花鼓」,細節我了解的甚少。因為我長這么大都沒有看過,只是聽說而已。至於正月十五吃元宵這一點全國各地全都一樣吧,就不多說了。不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元宵的餡兒也各式各樣了,我小時候吃的最多的就是奶奶包的肉餡元宵,一個個大如現在兩個小籠包,皮薄餡多,現在想想就口水流到鍵盤上了。可能很多外地的都不吃肉餡的吧,有機會的話各位一定要試試肉餡的,包你吃了一次惦記十年。呵呵。

湖南也有著很多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過春節有自己獨特的習俗。而我非少數民族人,而且也沒有接觸過少數民族的春節習俗,沒有發言權。

上述就是湖南人過春節的大概一些習俗吧,其實應該還有更詳細的一些我不知道的習俗。強烈建議大家明年過年時去親身感受。。。。。。未婚之人,男士找個湖南的老婆,女士嘛,自然是找個湖南的老公,至於結婚了的嘛,就過年的時候到湖南去旅遊,聯繫到湖南人家去住。方法還不錯吧

Ⅸ 湖南人是怎麼過春節的

湖南人過年,要先從除夕說起了,除夕一定會吃雞、肉、魚三樣,而且得是大魚大肉。雞要整隻的清燉,要選擇公雞,燉好後把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這是象徵著年年有餘、五穀豐登,辣椒當然代表的就是紅紅火火了。初一早上吃一些點心後,就要准備好頭天做的米酒,也叫甜酒。甜酒的材料有糯米、紗布,還有特地從湖南帶來的酒葯子,這性質與咱們所有的發酵用的酵母類似。
糯米是事先沖洗干凈泡了一宿的。把糯米取出放在鋪好的紗布的蒸屜上,鋪滿後上鍋蒸10分鍾,這時開鍋蓋要在米上均勻的倒上一些溫水,再蒸上10分鍾就可以取出晾涼了。別急!還沒完,等米涼一些後,把酒葯子粉末撒在飯上,用手把葯粉與飯攪拌均勻,而且最後還要把飯壓實,蓋好蓋子,用平時不穿的棉衣或毛衣把盆給包好,再套個袋子,這樣保溫會更好!包好後就放在熱的地方,一般放在家裡的暖氣旁邊發酵,第二天米就會變成甜的了,而且還會有白酒的味道。這樣米酒就做好了。

過年的米酒准備好了,當然就要說說大魚大肉了,在做菜之前,我們要先來追溯一下湖南菜的特色。大家都知道有俗語稱,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這樣玩弄文字的目的在於形容湖南人嗜辣的飲食習慣。湘菜愛放辣椒,辣椒可說是湘文化的精神圖騰,製法也是多種多樣,辣字當頭,也兼顧色、香、味,讓食客吃罷汗流浹背,唇齒留辣,回味良久啊!這湘菜中有名的菜式卻都是普通之物,如老薑炒子雞,湘潭剁椒魚頭、毛式紅燒肉等,均是經濟實惠之物,價格與滋味都平易近人,因而廣受大眾食客追捧.

製作剁椒魚頭的原料有:胖頭魚的魚頭一個,蘇阿姨自製的剁椒,蔥和姜。製作起來也很簡單,魚洗凈後剁下魚頭,並從中進劈成兩半兒,然後放到上了氣的蒸鍋上蒸2分鍾。這兩分鍾,就要在炒鍋里下底油,把切好的蔥花和薑片放入油中爆出香味,然後按照個人口味把自製的剁椒放入鍋中翻炒,炒好後把辣椒倒在蒸鍋里的魚頭上,這樣大火再一同蒸15分鍾。15分鍾後,湖南風味家庭特色的剁椒魚頭就可以出鍋了。我們是迫不及待的先來了一口,真可說是魚肉嫩鮮,膠質細滑,辣香滿口呀!這里還有一個小問題,我想您一定會問,自製剁椒是什麼,我們能不能做,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了,這還是我在走之前一再向蘇阿姨討教出來的呢,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自製剁椒也很簡單:主要原料紅辣椒是少不了了,另外還有蒜、薑片、鹽、香油。用濕毛巾把辣椒擦乾凈,晾乾後,用刀把辣椒剁開,放入蒜、薑片、鹽,鹽要多一些,攪拌均勻後,暴露在空氣中放2個小時,然後再放到瓦罐中,最後倒入2兩香油,把瓦罐密封20天左右就可以吃了。如果家裡沒有瓦罐用玻璃罐也是可以的,不過味道就沒有瓦罐來的香了。這個自製剁椒可是做剁椒魚頭的法寶呀,如果您做好了不妨也在過年過節時露一手。

湖南過年時還有吃臘肉的傳統,不過與四川人吃蒸臘肉不一樣,湖南人喜歡把臘肉與香豆乾或者是干豆角混在一起炒著吃,吃起來油香滿口,特有嚼頭。有時候,也會用冬筍與臘肉一起炒,這樣在咸香之外還會有一種清鮮的感覺。但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臘肉魚。材料有臘肉塊,臘魚塊,臘魚塊是用草魚風干後做出來,除了這些還有特地從湖南帶來的干豆豉,剁碎的紅辣椒。彭叔叔先把干豆豉洗凈,和辣椒一同放在臘肉塊和臘魚塊上,這樣一同上鍋蒸1個小時。

等待臘肉魚出鍋的這一個小時,我們先介紹了一些湖南人過年在娛樂活動上與北京有哪些不一樣。北京人過年要去逛廟會,看個演出什麼的,可是湖南人拜年、看龍燈、放鞭炮之外,還有唱花鼓戲,一個小時臘肉魚出鍋了,我們就著上面一層干辣椒吃了一塊臘肉,嗬!還真是辣,是一種奇妙而令人容易上癮的辣,初嘗時剛烈,細品則似一種另類的細膩。

其實不論是哪個地區,哪個民族,我想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的心都是在一起的,最後祝論壇里多有的朋友身體健康,天天像過節一樣快樂!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