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縣遊客
㈠ 玉屏侗族自治縣歷史上都有哪些名人呢
以下兩位仁兄都在玉屏縣當過知縣~~~
段玉裁:字若膺(1735-1815),號懋堂,晚年又號硯北居士,長塘湖居士,僑吳老人。江蘇省金壇人。清代著名文學訓詁家、經學家。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鄉試,入都會試,屢不中。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吏部銓授貴州玉屏縣知縣,後又為四川富順、南溪和巫山知縣。經10年,稱疾告歸鄉里。58歲時移居蘇州閶門外之枝園。段玉裁在京時,得師事戴震,並結識了錢大昕、邵晉涵、姚鼐等學者。 返里後,又得與劉台拱、汪中、金榜等人相交。55歲時,二次入都,得識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商討音韻、訓詁,頗為契合。乾嘉時代漢學昌盛,段、王兩家在音韻、訓詁方面的貢獻極大。段玉裁博覽群書,著述宏富,由經學以治小學。在小學范圍內,又從音韻以治文字訓詁。根基充實,深得體要。段玉裁篤嗜經術,喜訓詁考訂,窮微極博。段玉裁所著書,要推《說文解字注》為首屈一指。先生兼擅詩文,有《經韻樓集》十二卷、《六書音均表》、《詩經小學》、《古文尚書撰異》、《周禮漢讀考》、《儀禮漢讀考》、《汲古閣說文訂》、《 說文解字注 》及《經韻樓集》等書,亦頗雅贍。段玉裁紀念館建於1984年,位於金壇市城南風景區的愚池。
張澍(1776-1847),清代著名學者,字百瀹,又字壽谷、時霖等,號介侯、鳩民、介白,涼州府武威縣(今武威市)人。
張澍年幼喪母,在秀才父親的教導下讀書,後來師從名師劉作垣,進步頗快。19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兩年後出任貴州省玉屏縣知縣。其後先後代理遵義縣知縣,代理廣順州(今貴州長順縣)知州,四川省屏山縣知縣,代理興文、大足、銅梁、南溪知縣,江西省永新縣知縣,代理臨江府(今江西省清江縣西臨江鎮)通判,滬溪縣(今江西省資溪縣)知縣。張澎性格剛直不阿,工作一絲不苟,在公文中與上級爭辯是非,因而得罪了不少上級,在仕途中並不順利。正如其好友所評論的,"以子之精心果力,著書當可傳;以子之直氣嚴情,筮仕實不合。"在小官任上,其治國、平天下的 遠大抱負難以實現。1830年,張澍引疾辭職,結束了仕宦生涯,1832年回到西安,客居城內和樂巷,從此進一步從事學術研究,整理刊印自己的著作,成為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學者。後來患眼疾,最終失明。《清史稿·文苑列傳》有傳。
張澍一生著述甚豐,已刊印的有《姓氏尋源》、《姓氏辯誤》、《西夏姓氏錄》、《續黔書》、《蜀典》、《大足縣志》、《養素堂文集》、《養素堂詩集》、《二酉堂叢書》、《諸葛忠武侯文集》、《涼州府志備考》等;未刊印的著作主要有《詩小序翼》、《元史姓氏錄》、《帝王世紀》輯本、《續敦煌實錄)、《鵲野詩微》、《文字指歸》、《韻學一得》、《小學識別》、《疊字譜》、《天文管窺》、《消夏錄》等。張謝的輯佚工作,所輯一般是後世佚失的古代關隴地區學者的有影響的著作。其《二酉堂叢書》,現在國內各大圖書館都有收藏,大半收錄的是甘肅籍的作者。
其中所刻的《世本》、《三輔決錄》、《三秦記》、《三輔舊事》、《三輔故事》、《五涼舊聞》等20餘種,均是周、秦、漢、隋、唐等時期的著作,後世已經佚失,而經張澍輯錄而成。張澍的這些工作,可以了解當初西北學者著述的盛況。張澍的輯佚工作,在當時是獨樹一幟的,對當時和後來產生過重大影響,魯迅就是在輯佚方面深受張渤影響的學者之一。
張澍研究的領域非常廣泛,其在學術上的成就得到了學者們的充分肯定,如清代著名學者張之洞《書目答問》將其列入經學家、史學家和金石學家。情代初年,顧亭林開一代考據學風,學術思想為之一變。然而西北學者多抱殘守缺,不能順應學術潮流。清代嘉慶、道光之際,西北學者只有張澍精通經史,於汗牛充棟、浩如煙海的文獻中,網羅散失,考證尋研,從事輯佚考據工作,與全國著名學者如孫星衍、任大春、俞曲園等並駕齊驅,為學術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㈡ 玉屏縣城有多少人口,全縣又有多少
人 口
11.93萬人
玉屏侗族自治縣,是貴州省銅仁市下轄縣,縣域地處回東經108°34′—答109°09′,北緯27°28′—27°31′之間。縣域東南依湖南新晃,西帶鎮遠、岑鞏,北邊與碧江區、萬山區,東西直徑距離36公里,南北直徑距離42公里,總面積516.6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皂角坪街道。
㈢ 貴州玉屏縣名稱來歷
應該和那個沒什麼關系,「玉屏」這一由來,是因為玉屏有一條舞陽河。
舞陽河水碧如玉,側面山峰聳如屏。故名曰:玉屏。
㈣ 玉屏縣在哪個市
玉屏侗族自治縣,是貴州省銅仁市下轄縣。
玉屏侗族自治縣原為玉屏縣,始建於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1984年1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玉屏縣,設立玉屏侗族自治縣。
㈤ 貴卅玉屏縣有什麼旅遊景區
風景名勝
玉屏風景名勝計有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二大類,其中自然景源分三個中類十二小類;人文景源分四中類加二小類,計景物景觀54個。即自然景物景觀30個,人文景物景觀24個。以相對集中為原則,劃分為四個片區、兩個獨立景點和一個人文景源。如下:
朝陽民族風情片區
該片區是北侗民族聚居地之一,以北侗民族的民居建築、居住環境和風情為主,並有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獨具特色的民俗區。
(1)民族村寨:朝陽、丙溪、大灣三個村寨,是較為典型的北侗民族村寨,村寨布局、民居建築、環境等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民居依山坡地形而建,層層疊疊,周圍綠樹環繞,環境幽美。
(2)北侗民居:朝陽片區的北侗民居建築是較為標準的典型的北侗民居,其建築物為木結構、小青瓦、吊腳樓,外環廊式、吊腳樓一般二至三層,並根據地形留有院壩,建有迎賓門,他們稱之為「八字彩門」。這里的民居具有典型的北侗民居建築特色。
平江--卓林坡片區
主要由平江河和卓林坡組成。平江河從縣城至賀家灘電站,長約5公里,其特點是河面寬闊,河水平緩、清澈,兩岸丘陵翠綠,田園風光誘人,奇峰眾多,山勢雄壯、秀美。卓嶺坡位於混寨、卓嶺坡一帶,距縣城3公里,這里樹木茂密,藤繞枝纏、景色宜人,形成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景觀。
(1)萬卷書崖:橫亘江左,俯視江水西來,懸岩峭壁,疊石千層,高十餘丈,寬四十餘丈,片石層層,如萬冊書籍堆疊一起,懸岩上有筆峰,下有硯洲、墨潭,對岸有紙坪,形成了萬卷書岩配文房四寶的奇特景觀。
(2)石蓮漾月:石蓮峰橫亘江右與萬卷書岩隔江對峙,峰頂形似蓮花七瓣,向下俯視澄沏江水,明月盪漾,水光山色,回環掩映,風景幽勝。
(3)八仙子廟:位於「石蓮峰」山腰,相傳張三豐等八仙曾修煉其上,並教給玉屏人許多生活技能,其中包括教給鄭氏家人製作簫笛的技能,現代到廟里朝拜進香的人較多,廟宇造型雄偉、壯觀。
(4)五馬叩槽:在平江下游(石蓮峰下游)轉彎處右岸,巨大懸崖直伸江中,形成酷似五匹戰馬,剛從戰場凱旋而歸,路過這里正在河邊飲水,顧名五馬叩槽,具有奇特的形象景觀。
(5)北浦魚歌:位於沙灣一帶,平江流至此曲折迂緩,深潭碧綠,積沙一片,渚清沙白。 村人以捕魚為業,白日結網修舟,每當夕陽西下,漁火映江,歌聲響答,引得文人韻客,踏月以聽。
(6)賀家灘電站:位於賀家灘大橋下游,在玉溪鎮境內,裝機容量2X 3200千瓦,其景觀是以雄為主的現代構築物。
(7)天馬騰霄:天馬山山勢聳空而起,形如天馬奔騰。
(8)七星疊秀:由黎平、天柱發脈,蜿蜒而來,至縣城南特聳七峰,層疊而下,俯瞰平江,對峙簧宮,逶迤起伏,嚴如星象。
(9)獅子山陵園:位於萬卷書岩背面,1972年建。東與天馬山相連,南鄰館驛古渡,西面懸崖絕壁,平江水北繞,山勢險峻。
玉屏侗族自治縣
(10)混寨跌水瀑布:上部跌水流入形似大石硯內,下部是高40-50米,寬30米的瀑布,形成跌水瀑布組合。枯水季節水流層層疊疊,似珍珠翻滾跌落,豐水季節,水流一瀉千里,似簾如錦,水花四濺,瀑聲隆隆十分壯觀。
(11)江西會館:位於混寨,原為清代中興寺,現已改為混寨小學,內有百年銀杏數株。
(12)苗圃基地:位於卓嶺坡一帶,面積一千多畝,既是苗木的生產基地,又是各種苗木植物的觀賞園。
(13)大板栗基地:位於卓嶺坡一帶,面積三百多畝,樹木高大,枝葉稠密,樹冠呈扁球形,秋季,碩大果實掛滿枝頭,景觀壯美。
(14)許升墓:位於卓嶺坡南麓。為明平溪衛指揮同知鎮國將軍許升墓。1981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5)白水洞瀑布:位於安坪村,高約20米,寬15米。春夏飛瀑似錦,秋冬懸白如練,十分壯觀。
鐵柱山片區
該片區位於朱家場鎮境內,近鄰龍鰲河省級風景名勝區和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鐵柱山片區的特點是:山形獨特、古樹參天、有紅軍紀念地,牛市繁榮。本片區具有景點多處,面積約4平方公里。 (1)紅軍紀念地:朱家場東面,紅軍長征進入貴州玉屏縣後,賀龍部隊曾在這里駐扎、辦公,並保留有四座烈士墓,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朱家場鎮中心小學,校園內有高大的百年古香樟十五株,排列整齊,最大的直徑約2.5-3.0米。樟樹群旁邊,存有江西會館遺址,其部份建築已作鎮中心小學教室,遺址保存完好。
(2)卧佛山:位於朱家場的東南部,山形酷似仰卧的大佛,額頭、眼、鼻、咀和下額喉節都十分清晰,特別是下額非常逼真。
(3)鐵柱山:與卧佛山緊緊相連,一巨大岩石從一山丘上凸起,酷似頂天立地的鐵柱,故名鐵柱山。岩石旁有一石洞,洞中清泉四時不竭。
(4)牛市:朱家場牛市是全省三大耕牛市場之一,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趕場天市場繁榮,年上市量達三萬多頭,成交量40%,是很有特色的耕牛市場景觀。
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鎮
4、車壩河片區:以車壩河為主要資源,車壩河經田坪鎮與大龍鎮交界處,在撫溪和大河坡一帶匯入舞陽河,河流兩岸多為懸崖絕壁,溶洞瀑布,在河流中段有一座紅軍長征經過的紅軍橋。該片區主要景點3處。其中,車壩河峽谷兩岸壁立千仞,奇岩險峰,人跡罕至,雲霧升騰。具有雄、奇、險、秀的景觀特色。
小穿洞瀑布群:位於車壩河與白岩河交會處,地形復雜,落差近百米,喀斯特地貌發育,大小溶洞相互交錯,洞中泉水涌流成瀑。最大的瀑布高20多米,寬15米左右,最小的瀑布也有7—8米高。
化石山(獨立景點)
在田坪鎮境內黃泥塘、報日壠一帶的山上,漫山遍野分布著無脊椎動物化石,形象清晰,具有較高的觀賞和科研價值,分布范圍約4.5平方公里。
飛鳳山(獨立景點)
位於平溪鎮境內,縣城西部2公里。其山群峰環聚,中間高聳一峰,旁邊兩翼舒展,如鳳凰展翅飛翔雲中,山上茂林修竹,左下石壁如削,瀑泉飛白,野雞河水繞流其山下,風景極為秀美。山下,有飛鳳橋橫跨野雞河。
縣城人文景觀
(1)玉屏簫笛:玉屏簫笛名揚海外,在中國樂器中獨樹一幟,始創於明萬曆年間,為宮廷貢品,深受皇室垂青,是中國著名樂器之一。1913年在英國倫敦國際工藝品展覽會上獲銀獎,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解放後在國內多次獲獎,產品遠銷日本、美國等地。
(2)古城牆:明洪武二十二年(1390),修築平溪衛城,城呈正方形。東抵文水河,南倚南門坡,西迄紫氣
玉屏侗族自治縣
山,北臨舞陽河。城牆長4522米,高6.7米。尚存北面城牆及北門---拱宸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印山書院:清道光七年(1827)建於城中印山,為縣屬生員「敬德修業、以應科舉」之所。書院布局嚴謹,格調和諧,古色古香,文化韻味突出,是保存完好的古書院。已改為「印山民族小學」。
(4)七眼橋:石質七孔拱橋,康熙九年(1607)修建於城西,橫跨於匯入舞陽河的野雞河上;橋左右分別是獅子頭與象鼻山,景象萬千,為玉屏的「古八景」之一,景名為「玉虹飲澗」;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先後又有四座鐵路公路橋梁位其左右,形成獨特的橋群,展示玉屏歷史變遷的滄桑。
玉屏簫笛
玉屏的形象名牌和傳統品牌--玉屏簫笛。源自古老的神話傳說,位列「貴州三寶」。玉屏簫笛,原名平簫玉笛,是中國兩種竹管樂器之一。
玉屏簫始制於明代萬曆年間,時玉屏名「平溪」故稱「平簫」,清雍正年撤平溪衛建玉屏縣後,平簫隨著建置的演變稱為「玉屏簫」。
《辭海》載:「玉屏簫,中國著名樂器之一。創於明代末期,採用貴州玉屏出產的竹子製成,因名。產品經過刻花、打磨加工,式樣優美,雌雄成對。」
玉屏風雨橋
風雨橋是可以與鼓樓媲美、展現侗族文化靈性的建築物。風雨橋,又叫花橋。侗族自古以來臨水而居。為了行走便利,侗家人會在寨河上架起一座或數座橋,一般是建在寨河的下游。
㈥ 貴州玉屏縣屬於哪個市
玉屏侗族自治縣屬於貴州省銅仁市。
玉屏侗族自治縣,流水如玉,青山似屏。被譽為「中國簫笛之鄉」「中國油茶之鄉」「中國黃桃之鄉」「侗族文化藝術之鄉」的玉屏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東部,素有「黔東門戶」之稱。全縣國土總面積523.78平方公里。
玉屏歷史沿革可上溯至元代,明置平溪堡,清置玉屏縣,縣城位於舞陽河南岸。縣以「舞陽河水清似玉,隔河山峰聳立如屏」,故名玉屏。1984年1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玉屏縣,設立玉屏侗族自治縣。
地處「入黔通滇進川渝」西南交通節點,滬昆高速、銅大高速、滬昆高鐵、株六復線鐵路、銅玉城際鐵路「兩高三鐵」貫穿全境,距銅仁大興機場、懷化芷江機場各約1小時的路程,是三省市五地(州)十七縣(市)的人流、物資集散地。
玉屏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科普工作示範縣」、「全國廣播電視先進縣」、「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全國水利化建設先進縣」、「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省級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
(6)玉屏縣遊客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玉屏古名雄溪。春秋戰國時期屬楚黔中地。秦時期屬黔中郡。漢朝屬武陵郡無陽縣。三國時期屬武陵郡舞陽縣。隋朝時期屬沅陵郡龍標縣。唐朝時期屬獎州渭溪縣。宋朝時期置平溪峒隸沅州麻陽縣。
元朝初期至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置野雞坪蠻夷長官司,隸思州安撫司。元至元二十七年,置平溪等處蠻夷長官司,隸番民總管府。明洪武五年(1372),置務程龍鱉坪岳溪長官司(司署設長嶺)。是年,野雞坪長官司與黃道溪長官司合並,名黃道溪蠻夷長官司(司署設茅坡寨)。
明洪武二十三年三月三十日(1390.4.15.),置平溪衛,隸湖廣都司。二十五年,務程龍鱉坪岳溪長官司並入黃道溪長官司(司署設武陵坪)。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平溪衛改隸貴州,明萬曆三十一年還隸湖廣。
清順治十五年(1658),裁衛指揮設守備隸湖廣都司辰沅靖道。雍正五年二月初五(1727),改隸貴州省思州府。是年閏三月三十日(1727),兵部復雲貴總督鄂爾泰奏,改平溪衛為玉屏縣。乾隆三十五年九月(1770.10),改隸銅仁府。乾隆三十六年五月,復隸思州府。
民國2年(1913),隸黔東(鎮遠)道。民國12年,直隸貴州省。民國24年,隸第九(銅仁)行政督察區。民國26年,隸第一(鎮遠)行政督察區。民國32年,改隸第六(銅仁)行政督察區,直至解放。
1949年11月7日,玉屏解放,隸銅仁地區。1958年12月29日,並入銅仁縣。1961年8月18日,恢復玉屏縣。1966年2月,將縣屬萬山區劃出,設立萬山特區。1968年9月,改萬山特區為萬山區,復隸玉屏縣。
1970年8月,恢復萬山特區。1983年9月7日,經國務院(83)國函字182號文件批復,撤銷玉屏縣,建立玉屏侗族自治縣。1984年11月7日,召開慶祝大會,自治縣正式成立。
㈦ 貴州玉屏縣共有幾個鄉鎮
玉屏侗族自治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銅仁地區下屬的一個自內治縣。面積516平方公里,容2002年人口14萬。郵政編碼554000,縣政府駐平溪鎮。目前下轄:平溪鎮、大龍鎮、田坪鎮和朱家場鎮;亞魚鄉和新店鄉。
㈧ 玉屏縣各鄉鎮趕場表
每月逢初一、初六:趕德勝屯村(碧江區),雲場坪鄉(碧江區),大興專鎮(松桃縣),南盤屬鄉(思南縣);
每月逢初二、初七:魚塘鄉(萬山區),瓦屋鄉(碧江區),田坪鎮(玉屏縣),孟溪鎮(松桃縣);
每月逢初三、初八:茶店(萬山區),大坪鄉(萬山區),漾頭鎮(碧江區)、萬山鎮(萬山區),牛郎鎮(松桃縣),滑石鄉(碧江區),桃映鎮(江口縣)、寨英鎮(松桃縣);
每月逢初四、初九:馬岩(碧江區),牛場坡,張屯村(江口縣),桐木坪鄉(碧江區),正大鄉(松桃縣);
每月逢初五、初十:盤信鎮(松桃縣),壩黃鎮(碧江區),和平鄉(碧江區),川硐鎮(碧江區)。
㈨ 玉屏侗族自治縣的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有包括舞來陽河源在內的大小河流36條,總長274公里,水能蘊藏量4.93萬千瓦,可開發量為3.99萬千瓦,截至2009年僅開發40%。
礦產資源:有藏量豐富的重晶石、石灰石、方解石、硫鐵礦、大理石、鉛、鋅、錳等30餘種。
植物資源:有大板栗、簫笛、牛角拐杖、無核糯柿、柿餅、茶葉等產品外。
國土資源:全縣土地面積為5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00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81畝。有可供開發的宜林宜牧荒山20多萬畝。
㈩ 請問貴州玉屏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玉屏八仙岩景點
又叫石蓮峰,位於舞陽河畔萬卷書崖對面,峰頂從入巨石8座,高10餘丈,型如蓮花初綻,如傳說中的八仙。峰麓又、水澄潭,山泉清澄見底,古人稱之為「香泉玉水」。明月當空,蓮峰倒影,盪漾水中,稱為「石蓮漾月」,又稱「八仙賞月」。
相傳張三豐雲游至平溪時,曾在此煉丹,其煉丹爐至今仍依稀可辨。明代,即在山上建觀音殿,素有尼姑居住,現增住眾多神傳中的佛象,殿堂仍存,香火絡繹不絕,勝景如昔,遊人日增,被當地堪稱「風水寶地」,玉屏簫笛,簫笛之所以音韻清越優美,相傳韓湘子簫留於此山美名。
2、玉屏茶花泉景區
農業科技園是茶花泉景區重要景點,也是農旅結合的很總要示範窗口,園內布置根據主題不同主要分為四個區域:現代農業展示區、創意農業展示區、熱帶植物區以及熱帶果樹展示區。館內通過降溫系統、循環系統、加溫系統、灌溉系統以及計算機智能控制系統等現代化智能設備,實現溫室內部溫度、相對濕度、光照進行調節,在溫室內創造出適宜作物生長的環境,館內多處引用玉屏特色文化元素,館內構築物、小品設計多採用鋼結構、玻璃、防腐木,同時結合當地侗族民居特色元素,使農業也可以具設計感、時尚感、與室外空間形成鮮明對比。成為集現代、休閑觀光、科普示範、婚紗攝影的重要場所,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提供科普教育實習的一個示範基地。
3、玉屏萬卷書崖景點
萬卷書崖位於縣城東北200米處的舞陽河畔,其崖為獅子坡余脈,至江畔萬心,高出水面40餘米。峭壁如削,跌石千層,形如萬卷藏書,臨崖遠眺、舞水西來,連峰對峙。明代大司馬熊明喻此景觀為:「跌石如書,蓮峰似筆,潭水如墨,沙洲似硯」書、筆、墨、硯融入一體,巧奪天工。江面上征帆點點,漁歌聲聲,是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天然丹青,為貴州著名風景之一。
4、玉屏化石山景點
在田坪鎮境內黃泥塘、報日壠一帶的山上,漫山遍野分布著無脊椎動物化石,形象清晰,具有較高的觀賞和科研價值,分布范圍約4.5平方公里。
5、玉屏飛鳳山景點
位於平溪鎮境內,縣城西部2公里。其山群峰環聚,中間高聳一峰,旁邊兩翼舒展,如鳳凰展翅飛翔雲中,山上茂林修竹,左下石壁如削,瀑泉飛白,野雞河水繞流其山下,風景極為秀美。山下,有飛鳳橋橫跨野雞河。
6、玉屏古城牆景點
位於玉屏縣城,明洪武二十二年(1390),修築平溪衛城,城呈正方形。東抵文水河,南倚南門坡,西迄紫氣山,北臨舞陽河。城牆長4522米,高6.7米。尚存北面城牆及北門---拱宸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7、玉屏印山書院景點
位於玉屏縣城,清道光七年(1827)建於城中印山,為縣屬生員「敬德修業、以應科舉」之所。書院布局嚴謹,格調和諧,古色古香,文化韻味突出,是保存完好的古書院。已改為「印山民族小學」。
8、玉屏七眼橋景點
位於玉屏縣城,石質七孔拱橋,康熙九年(1607)修建於城西,橫跨於匯入舞陽河的野雞河上;橋左右分別是獅子頭與象鼻山,景象萬千,為玉屏的「古八景」之一,景名為「玉虹飲澗」;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先後又有四座鐵路公路橋梁位其左右,形成獨特的橋群,展示玉屏歷史變遷的滄桑。
9、玉屏民族村寨景點
朝陽、丙溪、大灣三個村寨,是較為典型的北侗民族村寨,村寨布局、民居建築、環境等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民居依山坡地形而建,層層疊疊,周圍綠樹環繞,環境幽美。
10、玉屏北侗民居景點
朝陽景區的北侗民居建築是較為標準的典型的北侗民居,其建築物為木結構、小青瓦、吊腳樓,外環廊式、吊腳樓一般二至三層,並根據地形留有院壩,建有迎賓門,他們稱之為「八字彩門」。這里的民居具有典型的北侗民居建築特色。
11、玉屏平江林坡景區
主要由平江河和卓林坡組成。平江河從縣城至賀家灘電站,長約5公里,其特點是河面寬闊,河水平緩、清澈,兩岸丘陵翠綠,田園風光誘人,奇峰眾多,山勢雄壯、秀美。卓嶺坡位於混寨、卓嶺坡一帶,距縣城3公里,這里樹木茂密,藤繞枝纏、景色宜人,形成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景觀。
12、玉屏八仙子廟景點
位於「石蓮峰」山腰,相傳張三豐等八仙曾修煉其上,並教給玉屏人許多生活技能,其中包括教給鄭氏家人製作簫笛的技能,現代到廟里朝拜進香的人較多,廟宇造型雄偉、壯觀。
13、玉屏混寨跌水瀑布景點
上部跌水流入形似大石硯內,下部是高40-50米,寬30米的瀑布,形成跌水瀑布組合。枯水季節水流層層疊疊,似珍珠翻滾跌落,豐水季節,水流一瀉千里,似簾如錦,水花四濺,瀑聲隆隆十分壯觀。
14、玉屏鐵柱山景區
該景區位於朱家場鎮境內,近鄰龍鰲河省級風景名勝區和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鐵柱山景區的特點是:山形獨特、古樹參天、有紅軍紀念地,牛市繁榮。本景區具有景點多處,面積約4平方公里。
15、玉屏紅軍紀念地
朱家場東面,紅軍長征進入貴州玉屏縣後,賀龍部隊曾在這里駐扎、辦公,並保留有四座烈士墓,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朱家場鎮中心小學,校園內有高大的百年古香樟十五株,排列整齊,最大的直徑約2.5-3.0米。樟樹群旁邊,存有江西會館遺址,其部分建築已作鎮中心小學教室,遺址保存完好。
16、玉屏卧佛山景點
位於朱家場的東南部,山形酷似仰卧的大佛,額頭、眼、鼻、咀和下額喉節都十分清晰,特別是下額非常逼真。
17、玉屏鐵柱山景點
與卧佛山緊緊相連,一巨大岩石從一山丘上凸起,酷似頂天立地的鐵柱,故名鐵柱山。岩石旁有一石洞,洞中清泉四時不竭。
18、玉屏車壩河景區
以車壩河為主要資源,車壩河經田坪鎮與大龍鎮交界處,在撫溪和大河坡一帶匯入舞陽河,河流兩岸多為懸崖絕壁,溶洞瀑布,在河流中段有一座紅軍長征經過的紅軍橋。該景區主要景點3處。其中,車壩河峽谷兩岸壁立千仞,奇岩險峰,人跡罕至,雲霧升騰。具有雄、奇、險、秀的景觀特色。
19、玉屏小穿洞瀑布群景點
位於車壩河與白岩河交會處,地形復雜,落差近百米,喀斯特地貌發育,大小溶洞相互交錯,洞中泉水涌流成瀑。最大的瀑布高20多米,寬15米左右,最小的瀑布也有7—8米高。
玉屏行車路線:
a、貴陽機場(龍洞堡機場)沿60號高速公路(玉屏站)進入玉屏縣(3.5小時左右);鳳凰機場(銅仁大興機場)沿大興高速1小時進入60號高速公路(玉屏站)進入玉屏;懷化機場(芷江機場)沿60號高速公路1.5小時到達(玉屏站)進入玉屏。
b、湘黔鐵路(株六復線鐵路)進入玉屏,市內的士(市內4元起)可達縣城城區內任何地點;
c、公交線路:1路,七里塘→火車站 →汽車站→步行街→街心花園(縣城中心位置)→縣城風雨橋→七眼橋→拘留所→殯儀館—黔東戒毒勞教所(三家橋) 往返,1.5元。
b、城際公交線路:玉屏老車站→火車站→大龍 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