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一位遊客由山腳
㈠ 如圖,在某旅遊地一名遊客由山腳A沿坡角為30°的山坡AB行走400米,到達一個景點B,再由B地沿山坡BC行走32
解答:
㈡ 如圖為某一個足夠大的山體,從山麓到山頂的生物群落的結構和該山體基帶所在的地帶到極地的生物群落的結構
A、X群落在來垂直方向上的源分層現象,X屬於垂直結構,群落Y中的各個種群在水平狀態下的分布,Y屬於水平結構,A正確;
B、該山體的垂直結構和其相應的水平結構具有相似性,因為植物的種類相同,B正確;
C、圖X中從上到下、圖Y中從左到右,生物種類逐漸增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逐漸增強,C正確;
D、影響圖X所示結構的因素主要是溫度,影響圖Y所示結構的因素主要是溫度,還有水分、光照、地形、人與動物的影響等,D錯誤.
故選:D.
㈢ (2009增城市一模)如圖,一勘測人員從山腳B點出發,沿坡度為1:3的坡面BD行至D點處時,他的垂直高度上
解答:
㈣ 如圖,一個旅遊船,從大橋AB的P處前往山腳下Q處接待遊客,然後把遊客送往河岸BC上,再回到P處,請畫出旅
粉紅色線路為最近線路。
作Q關於直線BC的對稱點Q『,連接PQ』交BC於R,
∴旅遊船線路:
P-----Q----R----P。
㈤ 如圖,一居民樓底部B與山腳P位於同一水平線上,小李在P處測得居民樓頂A的仰角為60°,然後他從P處沿坡角
解:(1)過點C作CE?BP於點E,在Rt△CPE中, ∵PC=30m,∠CPE=45°回, ∴ ![]() |
㈥ 如圖所示是課本中展示的自製水氣壓計,(1)把它由山腳移至山頂,玻璃管中的水柱的高度變化情況______.
(1)把氣壓計從山腳帶到山頂,瓶內空氣的壓強不變,而外界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版小,此時在瓶內氣壓的權作用下,會有一部分水被壓入玻璃管,因此管內水柱的高度會增大;
(2)用這些器材,還能自製的實驗裝置是水銀氣壓計;
故答案為:變大;大氣壓隨海拔的升高而減小;水銀氣壓計.
㈦ 如圖是一個自製氣壓計,當將氣壓計從山腳拿到山頂,將觀察到()A.細管內液柱高度上升B.細管內液柱
瓶內封閉氣體壓強p等於大氣壓p0與玻璃管內水柱產生的壓強之和,即p=p0+ρgh,h為玻璃管內內水柱的高度.
從山腳到山頂容的過程中,瓶內氣體壓強P不變,而大氣壓p0變小,所以h應變大,玻璃管中水柱升高.
故選A.
㈧ 某風景區山高AB為700米,為了遊客的方便,景區設置了索道,如圖,索道路線為C→D→A,其中C是山腳,D是中
解答:
㈨ (2014盤錦模擬)如圖所示是小明製作的一個簡易的多功能物理實驗演示器.當把此裝置從山腳帶到山頂時,
(1)把氣壓計從山腳帶到山頂,瓶內空氣的壓強不變,玻璃管內液面升高,說明回外界大氣壓減小答,即得結論: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2)往管上方吹氣,瓶內空氣的壓強不變,玻璃管內液面上升,說明外界大氣壓減小,即得結論:氣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小.
故答案為: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氣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小.
㈩ 如圖,一遊人由山腳A沿坡角為30°的山坡AB行走600m,到達一個景點B,再由B沿山破BC行走200m到達山頂C,若
過B作BF⊥AD於F,BE⊥CD於E,如圖, ∵在山頂C處觀測到景點B的俯角為45°,專 ∴△BE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屬 而BC=200m, ∴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