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對遊客
1. 為什麼日本人在世界上是最受歡迎的遊客
日本人雖然有時候很虛偽,但是他們做什麼事都是考慮別人的,比如出門旅行,版雖然有很大一群人權,但是交談音量絕對是最小的,我來日本的時候周圍都是日本人,候機的時候我坐在兩個日本人對面,也聽不清他們在交談什麼,可以說,出門在外。兩個中國人的音量能把一群日本人比下去。
此外還有很多生活習慣的問題。比如扔垃圾怎麼扔。日本人是決不會亂扔的,,待人禮貌。不管你怎麼樣,他絕對微笑面對,輕聲細語。。。這些都會讓人覺得有素質,有親和力。。所以在哪裡都受歡迎。。
2. 日本人如何評價中國遊客
今年以來,去日本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大部分以韓國人和中國人居多,據統計8月份赴日旅遊遊客就高達247萬,其中中國人人高達82萬,第二的韓國人數高達62萬人,圖為導游在帶領旅遊團參觀日本。京都做為日本首屈一指的城市,是遊客參觀的必經之地,在他們看來,去日本不帶點東西回去真的是白去一趟。圖為京都的街頭,可以看出大包小包的遊客,而據當地人民反應,遊客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秩序。圖為日本京都某景區,遊客參觀了景區還不夠,還要一邊走一邊拍日本和服女人,讓人十分無語。頭一次看到穿和服的日本女性,西方遊客十分的吃驚,面對異樣的眼光,日本女性也顯得十分的不自在。圖為京都清水寺擠滿了遊客,遊客穿租來的和服在櫻花樹下合影留念。而婚紗照取景也成為了頭疼的事情,每天都有大批的遊客排隊,在玄關處的住戶造成了極大的不方便。由於大量遊客湧入京都,當地的居民也做出了重大的決定,因此當地人做出重大決定,終止在春節做出了巨大的決定,終止從27年前舉行夜櫻點燈。當地的老人表示:每天的巴士人都非常的多,感覺隨時會發生恐怖的事情。也有表示說,遊客這樣多隻會增加我們的負擔。對此很多中國網游表示十分的氣憤並且說,中國人就是沒記性,歷史的事情都忘了,也有表示全世界這么多地方,為什麼去日本,各位網友你們對此怎麼看呢?
3. 為什麼越來越多日本人到中國旅遊,並希望在
歸根結底還是中國的經濟制度仍需改革,鼓勵外商在華投資。文化建設仍需黨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形成屬於中國獨特的文化風格,增強中國文化在國際的競爭力。
近年來,旅遊業越來越火,隨著國內知名景點被看膩,想體驗異域風情的人越來越多。
其中日本成了國人境外出遊的首選。
2017年,國慶期間近50萬中國遊客赴日旅遊, 7天掃貨53億人民幣,著實讓日本人口驚目呆了一把。
爆買電飯煲
在日本買奢侈品或者化妝品,銷售員的態度非常好,相對於國內的櫃姐,多問幾句不買,就是幾個白眼招呼你,中國人簡直有點受寵若驚。
雖然日本人說中國人「素質低」有些傷人,但知恥而後勇,中國人應該努力追趕,大家說是嗎?
4. 日本人對中國遊客友好嗎
我去的時候還是來蠻有好自的。(^^)。
他們都很客氣。我記得我當時和她們說英語他們還很開玩笑的說:"I can't speak English."之類的。
日本好玩的東西很多啊。景點的話有:金閣寺、淺草寺、清水閣(貌似是叫這個)、富士山之類的。
日本電子產品蠻便宜的。小東西很多也很可愛。不過我不是很簡易買。3年錢去迪士尼買的一支筆摺合過來要50人民幣。買些紀念品之類的,基本不會太貴。化妝品那邊貌似比這邊要便宜。日本澀谷和原宿那邊的衣服都很潮哦。~
5. 日本人為什麼對中國遊客特別不友好
如果是從我個人經歷而言,是沒有碰到這種事。去了日本兩次,加起來半個月,專感到最多的是屬禮貌。熱情我不敢說,是不是由衷的我也不好說,但起碼是禮貌且專業的。
當然,我不排除有個別日本人對中國遊客不友好,但要明確,個別不等於集體,你到哪都會碰到差勁的人,但不能否定一個群體。這和在香港看到有內地人隨地大小便,港人就覺得內地人素質都差的誤解是一個道理。
其次,並沒有這么多人要歧視、針對「中國遊客」,很多時候是某些同胞出於自卑、或者受不負責任的外界輿論煽動產生的自我投射。
最後,我想說,就算以上現象有存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先從自身找原因。如果「中國遊客」素質好,行的正,誰敢對你不友好?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出行的每一個細節做起,入鄉隨俗,尊重多元,早晚有一天,「中國遊客」也能跟逐漸增強的「中國國力」一樣,讓人心生佩服。
6. 日本怎麼看待中國遊客
日本對中國遊客的感情還是比較復雜的。一方面他們歡迎中國遊客,因為多數中專國遊客到屬了日本那個買買買呀,給日本帶去了很多收益;另一方面由於兩國文化差異,還有一些中國遊客素質確實不高,到了日本也不知道尊重當地習俗,日本人就很討厭中國遊客,所以說日本人歡迎中國的錢,討厭中國人
7. 日本人對中國的遊客歡迎嗎。會不會排斥
說實話,只是局限於日本表面對中國的看法還是會很排斥的,再加上最近負面新聞一大堆,說來也不奇怪,如果有一群把自己國家禮儀拋棄,不愛國的人來到你的國家瘋搶著自家的製造的馬桶你作何感想
8. 日本人對中國遊客好嗎
估計剛到日本的你們會沒有感覺吧。因為態度再壞的日本店員,跟國內冷漠的服務員差不多。但是在日本生活多年,已經習慣了服務員熱情招待的在日華人來說,被當成遊客,冷漠對待時的心理落差會非常巨大。
9. 求一篇關於日本旅遊文化「日本人為什麼喜歡旅遊,日本旅遊從什麼時候興起,日本人對旅遊的心理」
不同類型的旅遊者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
近幾年來,外國旅遊者來華旅遊的人數與日俱增,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國人更多,就客觀情況分析,他們均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個人收入較高,加上與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在五十、六十年代由於實行閉關自守政策,與世隔絕長達三十年之久。76年以後,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政策,92年又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國外的吸引力非常巨大,故而紛紛組團來華參觀訪問,親眼看看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市場繁榮、社會安定、政治開放的良好局面。有的人一踏上中國的土地感到中國是個神秘的國家,什麼都要看,什麼都新奇,一度中國熱在世界上持續好久。另外,這類人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花錢多少不在乎,只要吃、住、行、游、購、娛滿意,便事事稱心,件件如意,樂於來中國旅遊。日本是中國近鄰,素有一衣帶水之睦鄰友好關系。日本旅遊者來華旅遊交通方便,費用低廉,況且中日文化和習俗又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些均成為日本旅遊者來華旅遊的強大驅動力。我們旅遊業者若以一流服務質量一流設備去服務於每一個外賓,就能在當今旅遊市場競爭強烈的形勢下,贏得勝利。
華僑和台、港、澳旅遊者,這些人都是炎黃子孫,他們中多數人是來觀光、做生意、探親訪友、看病的。有的老華僑在異國他鄉生活了幾代人,思念祖國。當他們一踏上祖國的土地時,不少人抓起黃土親吻,不少人熱淚盈眶,當他們見到了親朋好友暢敘闊別之情時,連做夢也未曾想到能有今天。這是祖國開放政策帶來的結果,否則一輩子也回不了故鄉。他們看到祖國經濟建設快速前進,城鄉一派新氣象,心中十分快慰。台灣是祖國的領土,由於政見不同,兩岸隔絕四十多年,台灣同胞來大陸,處處小心翼翼,生怕人家講他是從台灣來的。對待這種特殊心理,只要我們不持偏見,以誠相待,定能使之感到投身祖國懷抱的溫暖。
時至90年代,國內旅遊者如大潮一般洶涌澎湃,席捲中華大地,歸納起來有六種人:一是農民,二是個體戶和離休幹部,三是老教師,四是學生,五是工程技術人員,六是退休幹部職工以及青年工人,每年約有三億人次。這些人收入並不很高,他們以能到達風景名勝游覽點遊玩參觀為滿足,看看祖國大好河山,完成宿願,條件差些生活苦些都不在乎。所以我們旅遊工作者需要掌握這些人的心理特點,好好地為他們服務。在當今旅遊熱潮推動下,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固然重要,但也迫切需要提高旅遊者自身素質,這是刻不容緩的最大任務。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飲食文化更是豐富多采,許多外國遊客品嘗中國菜,見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餚,贊不絕口,胃口大開。在餐桌上看到這些菜,就象是見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機拍照留念,有的請主人介紹它的名稱、來歷、製作方法、特色等,他們聽得出奇、神采奕奕。的確,中國菜融實用性、知識性、藝術性於一體,不僅味美營養豐富,而且菜名頗具詩意。首先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道「金錢遍地」,這菜名豪華氣派,實則是金黃的冬菇擺在翠綠的青菜上;粵菜「龍鳳呈祥」,多麼喜慶吉祥的名字,原來是雞、蛇一塊燒煮而成;用母雞燉甲魚,真是逗趣諧謔,美其名曰「霸王別姬」,令人大飽口眼之福。服務員小姐又捧來一盆清香四溢的釀豆腐,已有飽意的客人一箸未動,服務員小姐笑迷迷地說:這道菜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愛吃的御膳宮食。一聽說皇帝吃的御膳,幾位外國朋友頓時雀躍,筷勺齊上,一盆釀豆腐一掃而光。說實話,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夾瑪瑙肉糜精工烹調而成。其特點是過油而不膩,湯濃而不沾,外脆內嫩,甜中透鮮,汁若琥珀,形似金元,營養豐富,延年益壽。初次品嘗這道菜,飽享口福,獲取知識,實是受益非淺。
參觀蕪湖鐵畫,是一大藝術享受,工人們以錘代筆,以鐵當墨,巧制出一幅幅精美的鐵畫來,來廠參觀的日本友人也贊不絕口:「真了不起,中國的文化太偉大了」。工人師傅手中的錘簡直比畫家的筆還要來得自如。
鐵畫原名鐵花,為明末湯鵬所創制。它酷似國畫、水墨畫,然而,卻是采鐵作畫,以錘代筆鍛制而成。它使爐錘之巧同畫理相通,將繪畫與工藝相結合,構成黑白分明、虛實相對、蒼勁凝重、豪放瀟灑、有強烈立體感的獨特藝術風格,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一枝奇葩。改革開放以來,鐵畫一直銷往國外,深受國際友人青睞。日本朋友親眼目睹之後,認為這是世界上僅有的產地,對異國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旅遊活動中得到充分的滿足。許多遊客觀後感慨地說:此次中國旅遊真是不虛此行。
一、旅遊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遊過程中,旅遊者見到一些新異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鑼打鼓送老工人退休;農村小夥子娶新娘,壯漢抬著轎子,一隊鎖吶樂隊在前面開路,十分熱鬧;還有農民吊在竹桿上車水灌溉;婦女搖著紡線車;從蛇肚內取出蛇膽和酒喝,等等現象,都能使遊客產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台旅遊團在廣西桂林旅遊,中午山區小飯店供應烏黑的墨米飯,吃慣了白米飯的遊客,見此米飯既好奇又膽怯,不知此為何物?熱情的導游說:大家吃吧,這叫墨米,是廣西河池地區東蘭縣的特產,為什麼呈黑色呢?據民間傳說:有一年天大旱,東蘭附近的紅水河也斷流了,方圓數百里田地龜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漢的地里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著。為救活這蔸禾苗,老漢爬了九重山,走過十六個村莊,還是不見水的蹤影,沒辦法,只好忍痛割斷自己的手指,用鮮血澆灌禾苗。說來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潤,居然長得很茁壯,結出一串顆粒飽滿的稻穗,老漢因流血過多而死去。鄉親們把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來,翌年春天用它播種,得到的稻米顏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飯,香氣撲鼻。常吃墨米,可治療慢性肝炎,胃炎,貧血,故有「葯米」之稱。通過導游介紹了墨米的神話故事,頓時使遊客情緒活躍起來,團內幾位港台老太太紛紛要求購買帶回去,讓家人共享口福。
二、旅遊者的懷舊心理
探古訪幽乃是旅遊者懷舊心理的反應。游過的山水名勝,有機會重遊,會感到十分親切,遐想萬千。西安是中國古都,絲綢之路起點。想當年,盛極一時。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shuǎng@①在原城牆基礎上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明城牆。遊人見到象巨龍一樣的城牆,靜卧在八百里秦川之上,數百年前的古城風貌,商賈雲集,市場繁榮,古時的盛況,一一浮現在遊人心中。朝代興衰,歷史滄桑,留給後人無限遐想。位於古城西安郊區的秦嶺支脈驪山,西周時期,周幽王曾與褒姒在此建驪宮行樂,並點燃烽火,戲弄四方諸侯,後被犬戎殺於驪山腳下。人們游此,不禁想起秦始皇暴虐,唐玄宗昏庸,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池尋歡作樂,皇帝國威在驪山大修華清宮。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四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使人遙想當年驪山變成達官貴人的享樂之地。誰料結果發生了安史之亂,楊貴妃被縊死於馬嵬坡。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悲劇,正是唐玄宗晚年在政治上腐敗的必然結果。人們驅車來到驪山腳下,仰望長空,撫今追昔,想當年華清池水洗凝脂,一派燈紅酒綠度時光,廣大的老百姓怨聲載道,悲憤交加。詩人杜甫寫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長期以來成為人們控訴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名句。
10. 日本人韓國人是怎麼看待中國遊客的
在韓中國留學生對韓國的真實評價(轉)
四年前,我隻身來到韓國,說實話,來之前,我受到「韓流」的影響挺深的,打心裡認為韓國是個很好的國家,有多麼先進,韓國人有多麼和藹親切……
但是,這一切的喜愛之情,在我抵達漢城之後,都瞬間的化作了失望和恐懼……坐在車里的我,吃驚的望著車外的街道,滿腦子就是一個想法:不是吧,怎麼這么破啊!?這真是漢城?!韓劇里看到的高樓大廈,豪華別墅都哪去了?!為什麼這么多破破爛爛的小房子,而且還蓋的亂七八糟的,韓國是不是沒有城市規劃局啊?!為什麼街上的好多景象,都跟電視劇里相差太遠?!這簡直就是兩個國家嘛!!!!
隨後的日子,我因為語言不通,也沒怎麼敢上街,心想著等開了學,就能交上韓國朋友了,因為在國內的時候,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國人對外國人很友好,所以我想韓國人應該也這樣吧……所以開學後,我「傻呵呵」地到處跟人說「我是從中國來的」,本以為他們會表示歡迎,哪怕是最起碼的禮貌也好,可沒想到他們一個個都只是「噢」一聲就走了,好冷漠,冷漠的我後背直冒冷汗……慢慢的,我的語言好起來了,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那些韓國同學聽說我是中國人後,反映如此冷淡……下面舉幾個例子,都是我的親身經歷:
一.跟朋友找房子,搬家那天,房東來敲門,送了我們一對牙刷和牙膏,我和朋友挺納悶的,為什麼要送這個,當時還以為韓國有這個習俗呢,結果房東說「這個叫做牙刷,那個叫做牙膏,我們韓國人都刷牙的,你們來到韓國以後,也要學習刷牙,既然家裡送你們到先進國家來學習,那就要學的徹底一些……」
天哪……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韓國人對中國有多麼不了解,太不可思議了,離得這么近的國家,不知道也就算了,居然還歪曲……從那時起,我就決定:關注韓國的政府和媒體都是怎麼向國民宣傳中國的……
二.半年後我交了個韓國男朋友,當時也是為了盡快把語言學好,跟他的朋友們一起喝酒的時候,其中一個人問我:「怎麼樣?韓國好吧?在中國的時候也坐過沙發嗎?」,我男朋友:「不要這么無知,我去過中國,去過北京,大連,南京,很發達,你們應該多走走~!」……結果那天晚上,男友被打了,理由就是:他不配做「大韓民國」的人……
三.也是男朋友的一個朋友,有一次在我家看電視,正好演張藝謀的「一個不能少」(順便提一下:來韓國這幾年,電視上看到的中國電視劇或電影,不是七八十年代的古裝片,就是農村片,跟國內成天放那些誇張韓國好形象的韓劇,真是鮮明的對比),看著看著,那個人問我:「你在中國的時候,上學也要爬山嗎?爬幾座啊?」……
四.大學的一個同學,問我:「昨晚看電視,說你們中國代步工具都是自行車,這幾年因為受韓流文化的影響,才開始知道我們韓國的汽車有多棒,韓國的手機有多高級,聽說你們那兒能買得起韓國貨的都是有錢人,你會騎自行車嗎?……」
五.經常遇到一些韓國人,得知我從中國來之後,問我「哇~~那你們家一定是相當的有錢了,能來得起我們韓國,我們韓國人都去美國去英國,最差也是去日本呢~~~!」
六.去年暑假回國,帶了好多漂亮的衣服回韓國,因為我覺得國內又便宜又好看的衣服一點都不比韓國的差,果然開學後,就總有韓國女生拽著我問「哇,你這衣服在哪兒買的?」/「我喜歡你的鞋,好可愛哦」……我說「都是我從中國帶的」,她們說為什麼不在韓國買,我說「現在東大門很多很多很多衣服都是在中國進的,或者在中國製作的」……結果她們說「沒想到,中國人窮也有窮的志氣啊,嘴真硬!」(言外之意:我那些漂亮衣服都是在韓國買的,嘴硬才說是從中國買的)
七.打工的時候,老闆不直從哪兒弄來了幾個芒果,忙好心地招呼我去吃,韓國的芒果很稀少,本來平時就很虧嘴的我,急忙去吃,但是老闆的幾句話,徹底讓我沒胃口了——「這是芒果,沒吃過吧?真難為你出生在中國了,多好個女孩兒啊,唉,真可惜了……」
八.我有個當兵剛退伍的朋友,想趁假期跟我去中國玩兒玩兒,因為他的出身挺高級的,家裡有錢到他連冷麵,年糕條那些「普通市民」的食物都沒吃過,天天西餐,日餐,突然聽他說想去中國玩兒,我心裡還暗爽:這次一定要讓他知道知道中國有多好!結果他跟他媽媽商量的時候,他媽媽死都不讓他去,原因是:中國又臟又亂,根本就沒有他能吃的高級西餐,而且中國人很野蠻,萬一被人知道他在韓國是相當有錢的,被搶劫綁架甚至撕票了怎麼辦?!?!……我到現在都挺佩服他媽我的想像力的,還撕票,以為拍電影呢?!說實話,就算被人綁架撕票,也肯定也是沖著你們韓國人瞧不起中國的!!!
九.我去做家教,教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小姑娘,有一次故意問了她們所學到的中國歷史,她說:「老師說成吉思汗是罪人,因為他搶佔了本來屬於韓國的大片疆土/高句麗文化是我們韓國的,其實中國的東北三省都應該屬於韓國,可你們中國不但不承認,還說韓國曾經是你們的隸屬國,所以老師教育我們,一定要強大祖國,不能讓中國得逞……」
十.韓國的街頭有很多「漢醫院」,其實在韓國叫做「韓醫院」,因為「漢」和「韓」在韓國是同一個字,所以我一直以為那是「漢醫院」,因為不管從用葯,還是到療法,都跟中醫一樣,雖然我不太懂中醫,但我最起碼見過中葯,聽說過療法,最差最差,也知道去抓中葯的時候,那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葯櫃和小秤吧?!……大二的那年,我選修了跟這個有關的課,是想聽聽韓國人怎麼看待中醫的,因為在韓國真的很火,韓國人很信這個,可是第一節課,老師就在黑板上寫「韓國的醫學」,簡稱「韓醫」,原來是「韓」不是「漢」,那你們的用葯和療法都是自己的嘍?!我怎麼一點都沒看出來?!後來的幾堂課,老師講了「本草綱目」,一句一個「我們大韓民國文化的結晶,我們韓民族的驕傲」,說到針灸的時候,也連說了好幾次「同學們應該為我們的民族而驕傲,我們有這么偉大的發明!」……我跟幾個中國同學當時就爆了~!跟老師一頓大吵,真的真的真的是氣氛到極點了!!!!平時你們瞧不起中國人,對中國無知也就算了,我們都能忍!!!但不要臉到連別人的東西也說是自己的,那就太不是人了!!!!最後我們全都摔門而出了,不上就不上!!!
十一.出去逛街,吃飯,總能遇到很多中國遊客或日本遊客,要是遇到的是日本遊客,店主一般都會先招待日本人,那叫一個陪笑啊,等日本人走後,再「變臉」來搭理我們,日本人也侃價,但店主就不生氣,等我們侃價,十個店主有八個會馬上不耐煩,一副「買不起就別買!」的樣子,有幾次我們買了很貴的東西,店主馬上問「你們是日本人吧?」,我說「中國人」,店主「華僑吧?」……懶得理論,走人……
四年了,我從按耐不住跟韓國人大吵,到如今的嗤之以鼻懶得搭理……這樣的心理變化過程是必然的,因為不是吵架能解決得了的問題,因為韓國人對中國的「偏見和無知」的思想已經太根深蒂固了,就算你表面上吵贏了,但並不代表你就真的改變了他們的看法……想必大多數跟我一樣在韓國生活的中國同胞都有同感,所以努力的學習工作,努力地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去發展中國,才是唯一正確的路……
最後奉勸那些哈韓的朋友,你們有權利喜歡你們的偶像,但不要盲目地連同他們的國家都認為有多棒,別忘了你們是中國人,如果不相信的話,就來韓國生活吧(只旅遊旅遊不管用的),相信你們的想法會徹底改變的,我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