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㈠ 白雲石井鎮有什麼好玩的
廣東省廣州市白來雲區石井鎮源
石井鎮(ShíjǐngZhèn)白雲區轄鎮。
在廣州市白雲區西部。
駐地石井圩,因圩內有一石砌水井得名。
鎮因圩而稱。原為番禺縣第八區。
1958年劃歸廣州石砌水井市郊區,
並建石井公社。
1984年改設石井區,1986年建鎮。
你覺得好玩嗎==|||||
㈡ 白雲區石井慶豐有哪些地方好玩的
紅星鉤魚場 ,慶豐公園,慶豐九龍公園,慶豐購物中心,慶豐步行街
㈢ 南安石井周圍有什麼好耍的地方,介紹下,
鄭成功紀念碑啊
㈣ 福建泉州南安市石井鎮有什麼地方比較好玩的
成功國際城
㈤ 石井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新有有白雲湖,舊的(羊城八景之一)有石門返照,如果您的考古的興趣,可以去找找當年孫中山在石井開設的兵工廠。
㈥ 泉州南安石井有什麼好玩的
著名民族英雄鄭成功故鄉閩南古津石井鎮,位於福建東南沿海最南端,與金門僅距6海里。石井馬江是南安市唯一的出海口,也是閩東南海峽西岸的海上對外交通要沖。東隔馬江毗鄰晉江東石,南臨浯江遙對金門,西連龜山與廈門翔安巷東接壤,北與水頭交界。全鎮陸地面積8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72500多人,外來人口30000多人,旅居海外僑親和港澳台同胞6萬多人。 改革開放以來,石井人民秉承先人艱苦創業的成功精神,圍繞建設"現代化港口城鎮"的總體目標,立足港口優勢,挖掘區位潛力,壯大"石材、石化、航運漁業、新型輕工、旅遊"五大支柱產業,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04年,完成工商稅收2.26億元,年總供電量超5億千瓦時,經濟實力位居全省農村50強鄉鎮第4位。連年來,多次獲得省、泉州市、南安市授予的各種榮譽稱號,是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和"福建省第八屆文明鄉鎮"。 石井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淳樸的海濱民俗風情。宋理學家朱熹曾多次到石井楊子山書院講學,故有"理學淵源開石井"贊譽;明民族英雄鄭成功以收復台灣的民族赤誠感化世人;曾是"海上絲綢之路"出海口之一的石井古津,古往今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仍。這些特殊的歷史條件孕育了這里的民俗風情傳統:知禮識儀,愛國愛鄉,勤奮淳樸,熱情好客。宗教信仰以佛教、道教為多。石井是高甲戲的發源地,古時岑兜村洪埔師及村民創造了高甲戲劇種。因此洪埔師被後人稱為"戲祖公"。近百年來,石井的高甲戲蜚聲海內外。 石井,是一座地靈人傑的濱海古鎮。境內的"四海四陸"八奇和境外的"春夏秋冬"十二景,勾勒出"鰲石山、石井江、楊子山"三個文物盛存、風景秀麗的名勝景區,其中尤以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紀念館為中心,以延平郡王祠、中憲第和開台聖王紀念堂等景點為輔助而創建的鰲山鄭成功文化園;以"海上視師"石刻、靖海門、銃城、清水岩、邦伯坊大佰島等文物景點為呼應,展示了石井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大陸離台灣最近的地方南安石井鎮``` 泉州離廈門最近的地方南安石井鎮``` 一個讓廈門政府和泉州政府都想霸佔的鄉鎮`石井鎮... 南安唯一靠海的鎮``石井鎮..` 福建唯一可以直航金門的鎮 石井鎮``` 鄭成功的故鄉---石井鎮【概況】 求精石井鎮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位於南安市最南端的唯一出海口。全鎮陸地面積83平方公里,海域50平方公里,海岸線24公里,人口7萬多人。轄25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旅居海外僑親和港、澳、台同胞6萬多人。與金門島距離僅三海 里,水路距廈門30海里、後渚港48海里、香港322海里、台灣高雄170海里。連接國道324線的水石蓮公路模貫全鎮,水陸交通便捷。不僅是閩南東海峽西岸中心要沖和南安唯一出海港,而且是閩南著名僑鄉和台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改革開放以來,石井鎮大力弘揚鄭成功精神,充分發揮人文、區位、僑台優勢,認真組織實施以發展鄉鎮企業為騰飛龍頭的港口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全鎮現有企業600多家,年產值40.4億元,年納稅14192.8萬元,成為海上有運輸、 漁業,陸上有石材、石化等支柱行業的省級明星鎮,在南安市人均創值、人均納稅位居榜首,排列全省經濟綜合實力50強鄉鎮第八位,是南安市第一個創稅超億元的鄉鎮,是福建著名的航運之鄉和石材生產基地。 [歷史文化] 石井鎮歷史悠久,風景宜人。隋代就有人於此漁耕生息;唐辟「海上絲綢之路」;宋設「石井津」置「巡檢司」;明建「靖海寨」築「煙墩銃城」;清初是鄭成功屯師復台基地之一。與金門島海上通道之間的大佰島、成功樓、延平郡王 祠、海上視師石、銃城靖海門與《平寇碑記》、鄭成功紀館、鄭成功碑林和閩南名剎清水岩摩崖石刻等景點,蘊含豐富的鄭成功文化內涵,構成一道旅遊觀光 的亮麗的海天風景線,被泉州市旅遊局辟為鄭成功史跡一日游,極具開發價值。2003年8月「鄭成功史跡」已被評為泉州十八景之一。 石井港有悠久的海外交通史,唐時就有石井奎霞人林靈仙造舟通渤尼(印尼),明石井人鄭芝龍、鄭成功父子建造強大船隊開往日本、巴達維亞、呂宋、台灣、澳門等地。頻繁的海內外經濟、文化交流,使這個歷史古鎮更具獨特的風情:如詩如畫的天然景觀,壑達開朗、熱情好客的石井人,古樸濃郁的民俗氛圍,令人陶醉怡然。 石井的宗教信仰以佛教居多:東庵宮、西安寺、大慈林、清水岩、慈覺林等每逢「初一」、「十五」香煙鼎盛;以「清靜無為、修身養性」觀點的道教在石井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唐末楊肅曾於揚子山揚林書院傳教;石井的基督教始於1915年,基督教傳入後,設有石井基督教堂會和溪東教堂會,現教徒1千餘人。 石井,是閩南高甲戲發源地。它起源於石井岑兜洪埔師,故高甲戲人皆稱石井岑兜村的洪埔師為「戲祖公」。石井曾以「五虎班」(福勝班、福慶班、福美班、福金興、金成興)的高甲戲班聞名於海內外。近代著名的高甲戲演員有鄭文語、黃琵琶、陳坪師、洪道成、洪銀樹、許仰川、陳梓良、洪英蓮等。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以人們熟悉的石井著名歷史人物有:驅遂荷 夷,收復國土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兄弟同榜、雙鳳聯科」之稱的萬曆23年(1595)擢升南京浙江道監察御史的黃華秀及其兄黃華瑞;任辰聯捷進士,授無錫知縣, 後擢雲南府知府,勵志好古,精湛經學,著有《海亭文集》的鄭普;為我黨地下斗爭和解放事業捐軀的陳火把烈士;與弘一、太虛、關峰三大法師齊名,先後創辦學校、參禪班,翻印《大乘經典》的菲律濱開山祖釋性願法師;1948年出任萬隆僑團聯合主席,1974年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僑領洪戴德;曾任福建農學院院長、教授、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所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學部委員、曾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五、六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的李來榮;先後擔任福建省工商聯合會主委、中國民主建國會福建省主委、政協福建省委員會第二至七屆副主席,省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四屆委員、五至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職的陳希仲。 石井是鄭成功的故鄉,相傳鄭成功在軍中仿照科舉制度發明中秋博餅游戲後,在閩南一帶迅速傳播開來。石井鄉親們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博餅游戲也成為中秋佳節最火暴的民間游戲。 「早些年石井街滿街都是餅店。」鄭成功研究會延平分會會長鄭萬江和會員鄭新新說,博餅是石井人中秋期間最熱鬧的事,每逢中秋,每家每戶都會買餅來博樂。博餅所用的餅與一般的月餅不一樣,鄭成功按照古代科舉制度給博餅定了「狀元、榜眼、探花、四進、舉人、秀才」幾個不同級別,博餅用餅也按照這個級別,從大到小專門製作供博餅使用的一套63枚餅。由於博餅盛行,當時石井街上餅店應運而生,中秋前後,滿街月餅飄香。 石井博餅習俗從每年的農歷八月初一開始到八月十六結束,歷時半個多月。鄭萬江說,每逢中秋,石井大街小巷,無論是沿街商店還是百姓人家,陸地或者船上,都會設台博餅,「隨便走到哪裡都可以停下來玩」。 不只是在陸地,八月十五,每逢佳節倍思親,海上明月升起之時,仍然在海上趕海的人們回不了家,於是就在船上博餅游戲,慶祝中秋佳節。 今年69歲的鄭萬江回憶說,1962年他24歲時出海打魚,恰逢中秋前後,出海前船員們特意跑到餅店買了幾套餅,准備在捕魚閑暇時進行博餅游戲。夜晚明月高掛,船員們就在甲板上博餅,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地過中秋佳節。贏的人固然高興,輸的人也興致盎然。博餅結束,贏餅多的人就把餅分給大夥一起享用。 博餅游戲,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博個「狀元」,因為這是極大的榮幸,鄭萬江說,早些年,人們博到「狀元」時通常是捧著狀元餅回家燒高香,因為很多人相信,博到「狀元」的人這一年都會很幸運。 據介紹,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石井的博餅游戲一度不是那麼熱鬧了,但這兩年,石井人又重新愛好起博餅慶中秋來。石井社區負責人許僑遷說:「今年的博餅大賽肯定會非常熱鬧。」 簡單的說: 鄭成功紀念館 中憲第(不怎麼好玩) 海邊
㈦ 廣州石井有那些地方好玩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人民公園 - 更多信息 廣州市連新路 - 020-83334842 - 5.5 公里 - 免費發到手機 曉港公園專 廣州市前屬進路 - 020-84448240 - 2.5 公里 - 免費發到手機 海幢公園 廣州市同福中路 - 020-84244192 - 3 公里 - 免費發到手機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 更多信息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東沙街24號 - 020-84429993 - 3.5 公里 - 免費發到手機 海印公園 廣州市濱江東路 - 020-34298885 - 4.5 公里 - 免費發到手機 孫中山銅像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逸仙路嶺南路 - 4 公里 - 免費發到手機 曉港公園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東曉路 - 2.5 公里 - 免費發到手機 瀛洲生態公園 - 更多信息 廣州市海珠區華洲街 - 020-34080418 - 8 公里 - 免費發到手機 海幢公園後門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同福中路同福下街 - 3 公里 - 免費發到手機
㈧ 廣州市白雲區石井一帶有什麼地方好玩
廣州石井橋位於廣州市白雲區石井鄉。建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東西向,長專68米、寬3.8米,屬為6墩的梁式石橋。橋的兩旁有石欄。橋的兩端原來各建一亭,亭為歇山頂,綠琉璃瓦蓋。橋兩頭有「道光歲次辛卯」紀年石刻;兩側還有「好進仙人履,能通駟馬車」一副石刻對聯。此橋至今尚保存完好。它是近代史上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
咸豐六年九月(1856年10月),英國以「亞羅」號船事件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次年,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與英國組成侵華聯軍,於十二月十三日(1858年1月27日)攻陷廣州,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廣東巡撫柏貴等官員投降,英法聯軍組成「三人委員會」對廣州實行控制,清官府成了地方性傀儡政權達3年之久。但廣州人民並沒有屈服,群起組織團練武裝,抗擊侵略者。當時石井鄉就是群眾武裝最活躍的據點之一。咸豐九年十二月初,英軍千餘名進犯石井鄉一帶,團練武裝奮起抗擊,迫使侵略軍退回廣州。現石井橋從西頭至第5塊石欄板上,仍留有當時侵略軍炮彈洞穿的彈痕。
1983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㈨ 廣州石井哪有好玩的地方
尚豐
㈩ 廣州市石井鎮有什麼景點
石門抄返照
位於廣州市區西北15千米的小北江與流溪河匯合處的石井鎮內。是宋、元兩
代"羊城八景"之一。小北江為西江、北江總匯,水量大,流速急,而流經這里
時,要橫穿西南走向的岩石山崗,河道收整,石門兩岸群山對峙、壁石如門。每
當朝陽升起和日落時分,滿天霞彩與雲蒸霧蔚的江水組成了一幅奇麗的景觀。因
此,人們稱之為"石門返照"。如今石門已成為廣州重要的風景旅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