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登樂游園
『壹』 登樂游原李清照的古詩
《登樂游原》是唐朝李商隱詩作,一般指樂游原(李商隱詩作)。
此回詩贊美黃答昏前的原野風光,表達自己的感受。前兩句點出登原游覽的原因:由於黃昏日暮心情不適,便驅車登上古原;後兩句極力贊嘆晚景之美:在夕陽余暉照耀下,塗抹上一層金色的世界。後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於哲理。
登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貳』 登樂游原古詩
登樂游原
唐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譯文
傍晚時版心情權不快,
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
只不過已是黃昏。
(2)古詩登樂游園擴展閱讀
賞析
這詩反映了作者的傷感情緒。當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於是發乎感慨。
此詩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景,於是登上古原,即樂游原。
『叄』 與登樂游園意思相近的古詩
登樂游原①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②。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注釋
注釋
[注釋]
①樂游原:在長安東南,地勢高,登原可以望長安。漢宣帝曾在此地建樂游苑,故名。
②向晚:傍晚。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賞析
賞析
[賞析]
這首詩的重點在後兩句,詩人因「意不適」,而觀古原,看到盡收眼底的壯麗山川,染上如血的晚霞,好一派夕陽風光。詩人由這良辰美景中突然生發出一種悲哀的心情,一種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的傷感。詩人千絲萬縷的心緒,都凝在「只是近黃昏」五字上。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肆』 登樂游園的詩有哪些
登樂抄游原
(唐)李商隱襲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登樂游園望
(唐)白居易
獨上樂游園,四望天日曛。東北何靄靄,宮闕入煙雲。
愛此高處立,忽如遺垢氛。耳目暫清曠,懷抱郁不伸。
下視十二街,綠樹間紅塵。車馬徒滿眼,不見心所親。
孔生死洛陽,元九謫荊門。可憐南北路,高蓋者何人。
『伍』 樂游原古詩里的登、只是、近是什麼意思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登。。踏上
只是 可惜是
近 將近 接近
『陸』 登樂游園的詩
登樂游原①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②。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回
注釋
注釋
[注釋]
①樂游原:答在長安東南,地勢高,登原可以望長安。漢宣帝曾在此地建樂游苑,故名。
②向晚:傍晚。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賞析
賞析
[賞析]
這首詩的重點在後兩句,詩人因「意不適」,而觀古原,看到盡收眼底的壯麗山川,染上如血的晚霞,好一派夕陽風光。詩人由這良辰美景中突然生發出一種悲哀的心情,一種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的傷感。詩人千絲萬縷的心緒,都凝在「只是近黃昏」五字上。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柒』 古詩《樂游原》的全文翻譯
向晚意來不適,驅車登古原。自
譯文: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譯文: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樂游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此詩贊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表達自己的感受。前兩句點出登原游覽的原因:由於黃昏日暮心情不適,便驅車登上古原;後兩句極力贊嘆晚景之美:在夕陽余暉照耀下,塗抹上一層金色的世界。後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
(7)古詩登樂游園擴展閱讀:
樂游原是唐代游覽勝地,直至中晚唐之交,樂游原仍然是京城人遊玩的好去處。同時因為地理位置高便於覽勝,文人墨客也經常來此做詩抒懷。唐代詩人們在樂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璣絕句,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李商隱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盡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隱二十五歲時由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推舉得中進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將女兒嫁給了他。因為王茂之是李黨的重要人物,李商隱從此陷入牛李黨爭不能自拔,在官場之中異常失意,這首《樂游原》正是他心境郁悶的真實寫照。
『捌』 古詩登樂游原擴寫成散文
《樂游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此詩贊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表達自己的感受。前兩句點出登原游覽的原因:由於黃昏日暮心情不適,便驅車登上古原;後兩句極力贊嘆晚景之美:在夕陽余暉照耀下,塗抹上一層金色的世界。後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於哲理。
樂游原 / 登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文譯
我在傍晚時分心情郁悶,於是驅車來到京都長安城東南的樂游原。只見夕陽放射出迷人的余暉,然而這一切美景將轉瞬即逝,不久會被那夜幕所籠罩。
對譯
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
駕車登上樂游原,心想把煩惱遣散。
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
只是將近黃昏,美好時光將要結束。
英譯
I'm in the evening feeling depressed, then drove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city of Kyoto Changan Yueyou yuan. I saw the sun emits charming sunset, but all this beauty will be fleeting, will soon be the night enveloped by.
注釋
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較高。《長安志》:"昇平坊東北隅,漢樂游廟。"注雲:"漢宣帝所立,因樂游苑為名。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寬敞。京城之內,俯視指掌。
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古原:即樂游原,是長安附近的名勝,在今陝西省長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鑒賞
玉溪詩人,另有一首七言絕句,寫道是:「萬樹鳴蟬隔斷虹,樂游原上有西風,羲和自趁虞泉〔淵〕宿,不放斜陽更向東!」那也是登上古原,觸景縈懷,抒寫情志之作。看來,樂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時來賞之地。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於何故,玉溪意緒不佳,難以排遣,他就又決意游觀消散,命駕驅車,前往樂游原而去。樂游原之名,我們並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絕唱《憶秦娥》深深印在我們的「詩的攝相」寶庫中,那就是:「……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玉溪恰恰也說是「樂游原上有西風」。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樂游原,創建於漢宣帝時,本是一處廟苑,—應稱「樂游苑」才是,只因地勢軒敞,人們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處長安的東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覽。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登高望遠,送目臨風,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登上幽州古台,便發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羅列,那真是如同陸士衡所說「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於玉溪,又何莫不然。可是,這次他驅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知此前提,則可知「夕陽」兩句乃是他出遊而得到的滿足,至少是一種慰藉—這就和歷來的縱目感懷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著說的是:你看,這無邊無際、燦爛輝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黃金世界的斜陽,才是真的偉大的美,而這種美,是以將近黃昏這一時刻尤為令人驚嘆和陶醉!我想不出哪一首詩也有此境界。或者,東坡的「閑庭曲檻皆拘窘,一看郊原浩盪春!」庶乎有神似之處吧?可惜,玉溪此詩卻久被前人誤解,他們把「只是」解成了後世的「只不過」、「但是」之義,以為玉溪是感傷哀嘆,好景無多,是一種「沒落消極的心境的反映」,雲雲。殊不知,古代「只是」,原無此義,它本來寫作「祗是」,意即「止是」、「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別家之例,且置不舉,單是玉溪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錦瑟》篇中寫道:「此情可待(義即何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其意正謂:就是(正是)在那當時之下,已然是悵惘難名了。有將這個「只是當時」解為「即使是在當時」的,此乃成為假設語詞了,而「只是」是從無此義的,恐難相混。細味「萬樹鳴蟬隔斷虹」,既有斷虹見於碧樹鳴蟬之外,則當是雨霽新晴的景色。玉溪固曾有言曰:「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大約此二語乃玉溪一生心境之寫照,故屢於登高懷遠之際,情見乎詞。那另一次在樂游原上感而賦詩,指羲和日御而表達了感逝波,惜景光,綠鬢不居,朱顏難再之情—這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著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若將這種情懷意緒,只簡單地理解為是他一味嗟老傷窮、殘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獲玉溪之詩心句意乎。毫釐易失,而賞析難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願共探討,以期近是。
『玖』 古詩(樂游原)
《登樂游原》作者為唐代文學家李商隱。其全文詩詞如下:
向晚意不適,回驅車登古原答。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譯文】
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駕車登上樂游原,心想把煩惱遣散。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只是將近黃昏,美好時光將要結束。
【鑒賞】
玉溪詩人,另有一首七言絕句,寫道是:「萬樹鳴蟬隔斷虹,樂游原上有西風,羲和自趁虞泉〔淵〕宿,不放斜陽更向東!」那也是登上古原,觸景縈懷,抒寫情志之作。看來,樂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時來賞之地。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於何故,玉溪意緒不佳,難以排遣,他就又決意游觀消散,命駕驅車,前往樂游原而去。
來源: http://www.slkj.org/b/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