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玩四游 » 吐魯番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吐魯番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發布時間: 2020-12-30 11:32:34

『壹』 吐魯番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 火焰山景區第1名

  • 吐魯番市高昌路51號

  • AAAA級景區

  • 坎兒井民俗園第2名

  • 吐魯番市高昌區新城路新城西門回村答888號

  • AAAA級景區

  • 葡萄溝第3名

  • 吐魯番市東北10公里的火焰山中

  • AAAAA級景區

  • 庫木塔格沙漠第4名

  • 吐魯番市鄯善縣公園路999號

  • AAAA級景區

  • 交河故城第5名

  • 吐魯番市雅爾鄉將格勒買斯村

『貳』 吐魯番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有什麼地方比較好玩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魯番市約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國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東西長5公里,南北寬2公里。墓葬按家族種姓分區埋葬,以天然礫石為界,畛域分明。阿斯塔那墓形制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狀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條10多米的長的斜坡墓道,墓道盡頭連著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為2米以上,4米見方大小,墓室頂為平頂或穹窿形。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後部的土炕或簡易木床上,他們頭枕雞鳴枕,面部掩巾,眼上蓋瞑目,雙手握木,身著棉麻或絹錦織品製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陳放模擬的亭台樓閣、車馬儀仗、琴棋筆墨,或陳放葡萄、瓜果、餃子、面餅等食品,供死者陰間驅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後壁,繪有人物、鳥禽、花卉、山水壁畫,形象逼真,線條流暢。在古墓中出土文書、墓誌、繪畫、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錢幣和絲、棉毛織物等珍貴文物上萬件,尤其珍貴的是這里出土的干屍即中國木乃伊,可以與埃及的相媲美,聞名世界。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漢人為主,同時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數民族居民,這說明當時高昌王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
吐魯番博物館
吐魯番博物館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最繁華的高昌路西側,1989年建成,佔地9畝,由主館和巨犀陳列館兩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吐魯番博物館設施齊全,有現代化的安全保衛設施,有封閉式大透明展櫃,有齊備的講解員隊伍。現有藏品3287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35件,二級文物260件,三級文物640件,是目前新疆地州市中規模最大的博物館。該館設計風格獨特,厚朴凝重,突出了西域地方民族特色和歷史滄桑感。全館根據不同的需求分為接待大廳、吐魯番出土文物陳列廳、古屍陳列廳、巨犀陳列館、展覽廳、庫房等多個部分。吐魯番出土文物陳列廳展出文物近30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8件。所展出的文物主要有以紅色彩陶和素陶為代表的,有著明顯地方特徵的早期文化遺存;大量的絲織品是絲綢之路上的典型文物,有錦、絹、紗等各類品種,十六國時期的共命鳥紋刺綉、唐代的花鳥紋錦等都是稀世之寶;舉世聞名的吐魯番出土文書有契約、籍帳、官府文書、私人信札等,是研究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的重要資料,粟特文、回骼文、梵文等古代少數民族文書是研究少數民族古文字的珍貴資料。
沙山公園
鄯善縣辟展鄉境內,北側緊靠鄯善縣城,交通便捷。平均海拔300m,沙山公園是利用庫姆塔格北緣綠洲接觸帶的特殊地里環境建立的一個公園,1990年始建以來已初具規模。公園分南北兩部分,以沙山邊緣東西向橫穿的緩流分界。北部佔地500畝,東側為水上活動區、文化娛樂區、兒童活動區、花卉觀賞區和葡萄園。西側為草坪區、植物園。南部區為沙漠,有沙漠活動區、沙療區和沙漠植物區。沙山公園南部的沙丘上,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晝夜溫差大。公園內已開辟沙療區域,不少關節炎等患者前來治療,再往南去不遠,就是大沙丘所在,只見丘鋒輪郭清晰,丘脊似線,迎風面沙漠似水,站在沙丘頂端,靜候大漠日出的輝煌時刻,目送夕陽西沉染盡天際的自然奇觀間,感覺人與自然混為一體,園中的人工湖碧水一漠,倒映湖心島上涼亭,背襯高大的沙山,景色分外迷人。
高昌古城
高昌故城位於吐魯番市以東偏南約46公里火焰山鄉所在地附近。城郭高聳,街衙縱橫,護城河道的殘跡猶存,城 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內城、外城、宮城三重。外城大體呈正方形,牆厚12米,高11.5米,周長5.4公里。為夯土板築 ,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補,外圍有凸出的馬面。每面大體有兩座城門,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門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瓮城。內城居外城正中;西南兩面城牆大部分保存完好。周長約3公里。宮城為長方形,居城北部,北宮牆即外城北 牆,甫宮牆即內城北牆。這一帶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台,當時為回鶻高昌宮廷之所在。內城中偏北有一高台,上有高達15餘米的土坯方塔,俗稱「可汗堡」,意為王宮,稍西 有一座地上地下雙層建築,可能為宮殿遺址。外城內西南有一大型寺院,寺門東西長約130米,南北寬約85米,佔地約1萬平方米,由 山門、庭院、講經堂、藏經樓、大殿、僧房等組成。大殿內尚殘存壁畫痕跡。唐代高僧玄奘西遊取經,於貞觀二年(628年)春,曾到高昌國講經一月余,據即在此寺內。寺院附近,還殘存手工作坊和集市遺址。外城內東南部有一小 型寺院,殘存的壁畫較上述大寺完美。高昌城始建於公元前:世紀,初稱「高昌壁」,為「絲路」重鎮。後歷經高昌郡、高昌王國、西州、回鶻高昌、 火洲等長達1300餘年之變遷,於公元14世紀毀棄於戰火。1961年,這里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河故城
位於吐魯番市以西約13公里的亞爾鄉。西漢時,這里曾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車師前國」的都城。唐代為西州所轄之交河縣。唐王圾朝派駐西域的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一度曾設在這里。後遷至龜茲(今庫車縣)。六世紀的曲氏王朝在此設立了交河郡。全城象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人行牆外,像處在深溝之中,無法窺知城垣內情況,而在牆內,則可居高臨下,控制內外動向,城中布防,也是極為嚴密的。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蓮花瓦當、蓮花經卷等。
艾丁湖
艾丁湖為吐魯番盆地的「盆底兒」,南距吐魯番市約40公里。湖盆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8公里,面積約152平方公里。湖面低於黃海海平面154.43米,僅次於約旦的死海(-391米),被稱為世界第二陸上低地。遠在千萬年以前,艾丁湖還是一個面積比現在的湖水面積大1000倍的淡水湖泊。而今日艾丁湖,除西南部還殘存很淺的湖水外,大部分是皺褶如波的乾涸湖底,觸目皆是銀白晶瑩的鹽結晶體和鹽殼,陽光映照下,閃閃發光。當地維吾爾人稱之為"月光湖"。在艾丁湖邊,人們很容易被海市蜃樓和湖面乾涸的假象迷惑,因而往往陷入泥淖。這里四周望不見游魚飛鳥,唯有不時掠過的成群小飛蟲和偶爾在腳下竄過的野兔、小鼠。由於這種特殊的地理狀況和典型的荒漠景觀,中外遊客到此游覽、攝影、探奇者絡繹不絕。艾丁湖水含大量鹽分,據說所蘊藏的鹽足夠全國12億人吃一年。此外,湖底還有豐富的煤和石油。艾丁湖畔現建有一座以湖中的鹽晶礬、硝為原料的化工廠,為目前吐魯番地區最大的工廠,產品遠銷國內外。艾丁湖湖區氣候極端乾旱,湖區景觀極度荒涼,地表鹽殼發育獨特 ,構成了一幅未開墾的壯觀的原始畫面,從而對旅遊者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坎兒井
吐魯番有著與著名的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列為三大中國古代工程之一的驕傲--坎兒井。坎兒井是勞動人民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據本地氣候、水文特點等生態條件,創造出來的一種地下水道工程。吐魯番地區素稱「火洲」、「風庫」,氣候極其乾燥,很久以來就出現大片的綠洲。這奧秘之一,就是在吐魯番盆地上分布著四通八達,猶如人體血脈似的坎兒井群和潛流網路。新疆大約有坎兒井1600多條,分布在吐魯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庫車和北疆的奇台、阜康等地,總出水量每秒約10立方米。其中以吐魯番盆地最多最集中,最盛時達1237條,實際使用的853條,總長超過5000公里。參觀過坎兒井的人,無不為它設計構思的巧妙,工程的艱巨而贊嘆。它是中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勤勞的豐碑!倘若到吐魯番旅遊,在乘坐的汽車臨近吐魯番時,在那鬱郁蔥蔥的綠洲外圍戈壁灘上,可以看見順著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圓土包,形如小火山錐,坐落有序地伸向綠洲。這些就是坎兒井的豎井口。假如從高空俯視,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結的項鏈,半點著吐魯番這個古老而又煥發著青春活力的地方。坎兒井是一種結構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統。它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一種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豎井的深度和井與井之間的距離,一般都是愈向上游豎井愈深,間距愈長,約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豎進愈淺,間距也愈短,約有10米到20米。豎井是為了通風和挖掘、修理坎兒井時提土之用的。豎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長3-8公里,最長的達2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畝,最好的年灌溉可達500畝。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聯接,可以把幾十米深處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來。坎兒井之所以能在吐魯番大量修建,是與這里的地理條件分不開的。首先,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克拉烏成山,為坎兒井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每當夏季來臨,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當水流出山口後,很快滲入戈壁地下變為潛流。積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層加厚,水儲量大,是挖掘坎兒井有了可能。其次,吐魯番盆地與北部雪山有巨大的落差,這就可以沿地勢引水,使得北部水源可以按地勢向盆地匯聚,確定了水的流向,通過挖掘疏導,自流向盆地.第三個條件是吐魯番大漠底下深處的土層,是由砂礫石由粘土或鈣質膠結,質地堅實,因此坎兒井挖好後不易坍塌。吐魯番乾旱酷熱,水分蒸發量大,沒風季時塵沙漫天,成為主要自然災害,而坎兒井是由地下暗渠輸水,影響非常小,水分蒸發量小,流量穩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所以,坎兒井非常適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坎兒井的歷史源遠流長。它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就已經出現雛形,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逐漸向西傳到中亞和波斯。漢代在今陝西關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技術的創造,稱「井渠法」。傳說漢通西域後,塞外乏水且沙土較松易崩,就將「井渠法」取水方法傳授給了當地人民,後經各族人民的辛勤勞作,逐漸趨於完善,發展為適合新疆條件的坎兒井。但是,因為"關中"井渠和新疆吐魯番坎兒井很不相同,而中亞的地理條件也沒有新疆吐魯番這么優厚,井渠和新疆坎兒井也有不同,所以,我們支持,坎兒井是本地人民根據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的說法.吐魯番現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興建的。據史料記載,由於清政府的倡導和屯墾措施的採用,坎兒井曾得到大量發展。清末因堅決禁煙而遭貶並充軍新疆的愛國大臣林則徐在吐魯番時,對坎兒井大為贊賞。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林則徐赴天山以南履勘墾地,途經吐魯番縣城,在當天日記中寫道:「見沿途多土坑,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橫流者,由南而弱,漸引漸高,水從土中穿穴而行,誠不可思議之事!」坎兒井的清泉澆灌滋潤吐魯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變成綠洲良田,生產出馳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糧食、棉花、油料等。現在,盡管吐魯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庫,但是,坎兒井在現代化建設中仍發揮著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臨渠啜飲一杯「天然礦泉美容水」--坎兒井水,或入井下接待室品嘗吐魯番葡萄和哈密瓜,或飲一杯水沖泡的名茶,盪氣回腸,妙不可言,到1990年吐魯番坎兒井(出水)只有700條,流量2.94億立方。目前,搶救坎兒井,讓他恢復作用的工作正在進行中。
火焰山
位於吐魯番市東北10公里處,東西走向,長98公里,寬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當盛夏,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熾熱氣流滾滾上升,赭紅色的山體看似烈火在燃燒。火焰山是全國最熱的地方,雖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許多溝谷綠蔭蔽日,溪澗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塢」,著名的葡萄溝就在這里。由於火焰山本身具有獨特的地貌,再加上《西游記》里有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撲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聞名天下。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而這些溝谷中卻綠蔭蔽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火焰山有其獨特的自然面貌,加上明代晚期吳承恩將唐三藏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寫進著名古代小說《西遊記》,把火焰山與唐僧、孫悟空、鐵扇公主、牛魔王聯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濃郁,成天下奇山。遊人到火焰山,還能看到唐僧路過時的栓馬樁—一柱凌空的山石還屹立在勝金口內;遠處一片平頂的山坡,則是唐僧上馬的踏腳石;拴馬樁東,隔峽谷有一高峰頂著一塊活像長嘴的巨石,人稱八戒石;一邊看著奇景,一邊說起孫猴子借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此行便變得興趣盎然。
葡萄溝
葡萄溝位於火焰山的西端,溝長8公里,寬0.5公里。溝中鬱郁蔥蔥,遍布葡萄園,盛產各種優質葡萄,主要有無核白葡萄,這種葡萄晶瑩如玉,味道特別好,另外還有馬奶子、玫瑰紅等13個品種,年產葡萄超過6千噸。
吐魯番郡王府
吐魯番郡王府位於吐魯番市區東郊的葡萄鄉木納爾村,距吐魯番市區2公里,毗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公塔,周圍葡萄園環抱,環境優美是遊客、攝影愛好者的最佳首選景點,也是欣賞民族歌舞、品嘗民族御宴的好去處。吐魯番郡王府據史科考證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是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生活和主持政務、指揮軍事的地方,也是清王朝期間吐魯番維吾爾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指揮的中心。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坐落在吐魯番市東45公里火焰山中段,木溝河谷西岸的懸崖峭壁上,南距高昌古城僅15公里,是新疆境內較大的的著名佛教石窟寺遺址之一。
吐峪溝
吐峪溝,位於新疆吐魯番鄯善縣境內,東距吐魯番市約55公里。這里曾經是佛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
維吾爾古村
維吾爾古村景區是由吐魯番地區旅遊投資公司投資興建的以吐魯番深厚的維吾爾歷史文化底蘊背景,展示了濃郁民俗風情和交河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博物院群。景區位於交河故城腳下現有古老維吾爾自然村落之一的亞爾果勒村。維吾爾古村位於有數百年歷史的吐魯番市亞爾鄉亞爾果勒村,毗鄰交河故城,佔地20000餘平方米,是一個展示維吾爾原生態民俗風情和交河歷史文化的旅遊景區,是一座大型的博物院群。景區內維吾爾民俗陳列館與傳統民居交相輝映,立體地展示了維吾爾人歷史變遷、生產勞動、民居建築、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風貌,其中不少是已經消失和正在消失地原生態文化展示。
蘇公塔
蘇公塔位於新疆自治區吐魯番市東南郊,距城約6公里。蘇公塔又被當地的維吾爾族人民稱為「吐魯番塔」。在蘇公塔的入口處,保存有建塔時的石碑一塊,碑的兩面分別用維、漢兩種文字記載了建塔的原因。該塔是吐魯番郡王蘇來滿二世為紀念和表彰其父額敏和卓的功績而修建的,塔始建於回歷1181年(公元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額敏和卓是魯克沁王的後裔,1694年出生於哈拉和卓,是吐魯番地區的統治者和宗教領袖,曾因維護祖國的統一,被清政府封為「扎薩克」。在平定準噶爾、大小和卓叛亂的斗爭中屢建功勛,分別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先後被封為輔國公、鎮國公。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又被清政府授予郡王品級,第二年正式封為郡王。蘇公塔塔身呈圓柱形,通高37米,底部直徑達10米,全部以磚塊砌築而成,外面飾有各種各樣的花紋,有菱格紋、山紋、水波紋、變體四瓣花紋等幾何圖案,共有15種之多,都是維吾爾族的傳統紋樣,美觀大方。塔體在不同的方向和高度,砌築有14個窗口。塔頂呈盔形,塔內有螺旋形的台階72層,人們可以拾梯而上,直至塔頂。塔內沒有木料,全憑一個磚砌的螺旋形中心支柱支撐整個塔身的重量。據當地的維吾爾族人民相傳說,蘇公塔是清代維吾爾族建築大師伊布拉音等人設計建造的,具有典型的維吾爾族建築特徵。

『叄』 新疆吐魯番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東西

(1)去吐魯番當進入市區首先可以先去博物館參觀下看看吐魯番的特產(干屍)
(2)接下專啦可以去葡萄溝屬。葡萄溝一共好像有九個景點,就最後的那個(老葡萄溝)還有點意識,其他景點純屬浪費時間。
(3)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共有洞窟 83個,現存57個,其中有壁畫的40多個,總面積達12O0平方米,是吐魯番現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畫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非常不錯建議一定要去。(注意有的洞窟路不好走,一定要有安全意識。)
(4)火焰山吐魯番的標志(去的時候注意防曬、特別在中午的時候連個陰涼都找不到)
(5)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是歷史的遺跡與見證、說實話就是一些城市巷道的遺跡、沒去過覺得挺神秘、去了就感覺賊沒勁。)
(6)吐峪溝民族風情村其實蠻有特色可以去體驗一下。
(7)鄯善的沙漠公園、我個人是最喜歡這個景點的。在黃昏時刻金色的沙漠非常狹義和浪漫。
————至於吃的東西吐魯番的烤肉還可以、其次就是杏子、葡萄、瓜果等水果了、在飲食上還真沒有什麼特色了。

『肆』 吐魯番好玩的地方

交河故城
蘇公塔
坎兒井
葡萄溝
博物館(這個不需要錢,但裡面有干屍什麼的,很值得一看,在市區)
建議夏天來

『伍』 吐魯番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吐魯番的自然景觀神奇獨特,火焰山、雄奇壯美的土峪溝、浩瀚壯觀的庫姆塔格沙漠,世界第二窪地艾丁湖、神秘莫測的托克遜雅丹景區等都是很好的旅遊聖地!

『陸』 吐魯番有什麼好玩的門票多少

阿怕霍加香妃墓 15元
吐魯番地區 艾提尕爾清真寺 10元
坎兒井民俗園(樂園) 40元
火焰山 40元 蘇公塔 30元
交河故城 40元
高昌故城 40元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20元
阿斯塔那古墓群 20元
萬佛宮 45元
葡萄溝 60元
吐魯番博物館 20元
郡王府 20元
維吾爾古村 35元

『柒』 吐魯番哪裡好玩的地方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魯番市約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國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東西長5公里,南北寬2公里。墓葬按家族種姓分區埋葬,以天然礫石為界,畛域分明。阿斯塔那墓形制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狀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條10多米的長的斜坡墓道,墓道盡頭連著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為2米以上,4米見方大小,墓室頂為平頂或穹窿形。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後部的土炕或簡易木床上,他們頭枕雞鳴枕,面部掩巾,眼上蓋瞑目,雙手握木,身著棉麻或絹錦織品製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陳放模擬的亭台樓閣、車馬儀仗、琴棋筆墨,或陳放葡萄、瓜果、餃子、面餅等食品,供死者陰間驅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後壁,繪有人物、鳥禽、花卉、山水壁畫,形象逼真,線條流暢。在古墓中出土文書、墓誌、繪畫、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錢幣和絲、棉毛織物等珍貴文物上萬件,尤其珍貴的是這里出土的干屍即中國木乃伊,可以與埃及的相媲美,聞名世界。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漢人為主,同時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數民族居民,這說明當時高昌王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
吐魯番博物館
吐魯番博物館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最繁華的高昌路西側,1989年建成,佔地9畝,由主館和巨犀陳列館兩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吐魯番博物館設施齊全,有現代化的安全保衛設施,有封閉式大透明展櫃,有齊備的講解員隊伍。現有藏品3287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35件,二級文物260件,三級文物640件,是目前新疆地州市中規模最大的博物館。該館設計風格獨特,厚朴凝重,突出了西域地方民族特色和歷史滄桑感。全館根據不同的需求分為接待大廳、吐魯番出土文物陳列廳、古屍陳列廳、巨犀陳列館、展覽廳、庫房等多個部分。吐魯番出土文物陳列廳展出文物近30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8件。所展出的文物主要有以紅色彩陶和素陶為代表的,有著明顯地方特徵的早期文化遺存;大量的絲織品是絲綢之路上的典型文物,有錦、絹、紗等各類品種,十六國時期的共命鳥紋刺綉、唐代的花鳥紋錦等都是稀世之寶;舉世聞名的吐魯番出土文書有契約、籍帳、官府文書、私人信札等,是研究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的重要資料,粟特文、回骼文、梵文等古代少數民族文書是研究少數民族古文字的珍貴資料。
沙山公園
鄯善縣辟展鄉境內,北側緊靠鄯善縣城,交通便捷。平均海拔300m,沙山公園是利用庫姆塔格北緣綠洲接觸帶的特殊地里環境建立的一個公園,1990年始建以來已初具規模。公園分南北兩部分,以沙山邊緣東西向橫穿的緩流分界。北部佔地500畝,東側為水上活動區、文化娛樂區、兒童活動區、花卉觀賞區和葡萄園。西側為草坪區、植物園。南部區為沙漠,有沙漠活動區、沙療區和沙漠植物區。沙山公園南部的沙丘上,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晝夜溫差大。公園內已開辟沙療區域,不少關節炎等患者前來治療,再往南去不遠,就是大沙丘所在,只見丘鋒輪郭清晰,丘脊似線,迎風面沙漠似水,站在沙丘頂端,靜候大漠日出的輝煌時刻,目送夕陽西沉染盡天際的自然奇觀間,感覺人與自然混為一體,園中的人工湖碧水一漠,倒映湖心島上涼亭,背襯高大的沙山,景色分外迷人。
高昌古城
高昌故城位於吐魯番市以東偏南約46公里火焰山鄉所在地附近。城郭高聳,街衙縱橫,護城河道的殘跡猶存,城 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內城、外城、宮城三重。外城大體呈正方形,牆厚12米,高11.5米,周長5.4公里。為夯土板築 ,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補,外圍有凸出的馬面。每面大體有兩座城門,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門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瓮城。內城居外城正中;西南兩面城牆大部分保存完好。周長約3公里。宮城為長方形,居城北部,北宮牆即外城北 牆,甫宮牆即內城北牆。這一帶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台,當時為回鶻高昌宮廷之所在。內城中偏北有一高台,上有高達15餘米的土坯方塔,俗稱「可汗堡」,意為王宮,稍西 有一座地上地下雙層建築,可能為宮殿遺址。外城內西南有一大型寺院,寺門東西長約130米,南北寬約85米,佔地約1萬平方米,由 山門、庭院、講經堂、藏經樓、大殿、僧房等組成。大殿內尚殘存壁畫痕跡。唐代高僧玄奘西遊取經,於貞觀二年(628年)春,曾到高昌國講經一月余,據即在此寺內。寺院附近,還殘存手工作坊和集市遺址。外城內東南部有一小 型寺院,殘存的壁畫較上述大寺完美。高昌城始建於公元前:世紀,初稱「高昌壁」,為「絲路」重鎮。後歷經高昌郡、高昌王國、西州、回鶻高昌、 火洲等長達1300餘年之變遷,於公元14世紀毀棄於戰火。1961年,這里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河故城
位於吐魯番市以西約13公里的亞爾鄉。西漢時,這里曾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車師前國」的都城。唐代為西州所轄之交河縣。唐王圾朝派駐西域的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一度曾設在這里。後遷至龜茲(今庫車縣)。六世紀的曲氏王朝在此設立了交河郡。全城象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人行牆外,像處在深溝之中,無法窺知城垣內情況,而在牆內,則可居高臨下,控制內外動向,城中布防,也是極為嚴密的。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蓮花瓦當、蓮花經卷等。
艾丁湖
艾丁湖為吐魯番盆地的「盆底兒」,南距吐魯番市約40公里。湖盆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8公里,面積約152平方公里。湖面低於黃海海平面154.43米,僅次於約旦的死海(-391米),被稱為世界第二陸上低地。遠在千萬年以前,艾丁湖還是一個面積比現在的湖水面積大1000倍的淡水湖泊。而今日艾丁湖,除西南部還殘存很淺的湖水外,大部分是皺褶如波的乾涸湖底,觸目皆是銀白晶瑩的鹽結晶體和鹽殼,陽光映照下,閃閃發光。當地維吾爾人稱之為"月光湖"。在艾丁湖邊,人們很容易被海市蜃樓和湖面乾涸的假象迷惑,因而往往陷入泥淖。這里四周望不見游魚飛鳥,唯有不時掠過的成群小飛蟲和偶爾在腳下竄過的野兔、小鼠。由於這種特殊的地理狀況和典型的荒漠景觀,中外遊客到此游覽、攝影、探奇者絡繹不絕。艾丁湖水含大量鹽分,據說所蘊藏的鹽足夠全國12億人吃一年。此外,湖底還有豐富的煤和石油。艾丁湖畔現建有一座以湖中的鹽晶礬、硝為原料的化工廠,為目前吐魯番地區最大的工廠,產品遠銷國內外。艾丁湖湖區氣候極端乾旱,湖區景觀極度荒涼,地表鹽殼發育獨特 ,構成了一幅未開墾的壯觀的原始畫面,從而對旅遊者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坎兒井
吐魯番有著與著名的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列為三大中國古代工程之一的驕傲--坎兒井。坎兒井是勞動人民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據本地氣候、水文特點等生態條件,創造出來的一種地下水道工程。吐魯番地區素稱「火洲」、「風庫」,氣候極其乾燥,很久以來就出現大片的綠洲。這奧秘之一,就是在吐魯番盆地上分布著四通八達,猶如人體血脈似的坎兒井群和潛流網路。新疆大約有坎兒井1600多條,分布在吐魯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庫車和北疆的奇台、阜康等地,總出水量每秒約10立方米。其中以吐魯番盆地最多最集中,最盛時達1237條,實際使用的853條,總長超過5000公里。參觀過坎兒井的人,無不為它設計構思的巧妙,工程的艱巨而贊嘆。它是中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勤勞的豐碑!倘若到吐魯番旅遊,在乘坐的汽車臨近吐魯番時,在那鬱郁蔥蔥的綠洲外圍戈壁灘上,可以看見順著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圓土包,形如小火山錐,坐落有序地伸向綠洲。這些就是坎兒井的豎井口。假如從高空俯視,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結的項鏈,半點著吐魯番這個古老而又煥發著青春活力的地方。坎兒井是一種結構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統。它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一種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豎井的深度和井與井之間的距離,一般都是愈向上游豎井愈深,間距愈長,約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豎進愈淺,間距也愈短,約有10米到20米。豎井是為了通風和挖掘、修理坎兒井時提土之用的。豎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長3-8公里,最長的達2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畝,最好的年灌溉可達500畝。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聯接,可以把幾十米深處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來。坎兒井之所以能在吐魯番大量修建,是與這里的地理條件分不開的。首先,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克拉烏成山,為坎兒井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每當夏季來臨,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當水流出山口後,很快滲入戈壁地下變為潛流。積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層加厚,水儲量大,是挖掘坎兒井有了可能。其次,吐魯番盆地與北部雪山有巨大的落差,這就可以沿地勢引水,使得北部水源可以按地勢向盆地匯聚,確定了水的流向,通過挖掘疏導,自流向盆地.第三個條件是吐魯番大漠底下深處的土層,是由砂礫石由粘土或鈣質膠結,質地堅實,因此坎兒井挖好後不易坍塌。吐魯番乾旱酷熱,水分蒸發量大,沒風季時塵沙漫天,成為主要自然災害,而坎兒井是由地下暗渠輸水,影響非常小,水分蒸發量小,流量穩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所以,坎兒井非常適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坎兒井的歷史源遠流長。它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就已經出現雛形,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逐漸向西傳到中亞和波斯。漢代在今陝西關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技術的創造,稱「井渠法」。傳說漢通西域後,塞外乏水且沙土較松易崩,就將「井渠法」取水方法傳授給了當地人民,後經各族人民的辛勤勞作,逐漸趨於完善,發展為適合新疆條件的坎兒井。但是,因為"關中"井渠和新疆吐魯番坎兒井很不相同,而中亞的地理條件也沒有新疆吐魯番這么優厚,井渠和新疆坎兒井也有不同,所以,我們支持,坎兒井是本地人民根據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的說法.吐魯番現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興建的。據史料記載,由於清政府的倡導和屯墾措施的採用,坎兒井曾得到大量發展。清末因堅決禁煙而遭貶並充軍新疆的愛國大臣林則徐在吐魯番時,對坎兒井大為贊賞。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林則徐赴天山以南履勘墾地,途經吐魯番縣城,在當天日記中寫道:「見沿途多土坑,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橫流者,由南而弱,漸引漸高,水從土中穿穴而行,誠不可思議之事!」坎兒井的清泉澆灌滋潤吐魯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變成綠洲良田,生產出馳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糧食、棉花、油料等。現在,盡管吐魯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庫,但是,坎兒井在現代化建設中仍發揮著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臨渠啜飲一杯「天然礦泉美容水」--坎兒井水,或入井下接待室品嘗吐魯番葡萄和哈密瓜,或飲一杯水沖泡的名茶,盪氣回腸,妙不可言,到1990年吐魯番坎兒井(出水)只有700條,流量2.94億立方。目前,搶救坎兒井,讓他恢復作用的工作正在進行中。
火焰山
位於吐魯番市東北10公里處,東西走向,長98公里,寬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當盛夏,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熾熱氣流滾滾上升,赭紅色的山體看似烈火在燃燒。火焰山是全國最熱的地方,雖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許多溝谷綠蔭蔽日,溪澗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塢」,著名的葡萄溝就在這里。由於火焰山本身具有獨特的地貌,再加上《西遊記》里有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撲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聞名天下。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而這些溝谷中卻綠蔭蔽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火焰山有其獨特的自然面貌,加上明代晚期吳承恩將唐三藏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寫進著名古代小說《西遊記》,把火焰山與唐僧、孫悟空、鐵扇公主、牛魔王聯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濃郁,成天下奇山。遊人到火焰山,還能看到唐僧路過時的栓馬樁—一柱凌空的山石還屹立在勝金口內;遠處一片平頂的山坡,則是唐僧上馬的踏腳石;拴馬樁東,隔峽谷有一高峰頂著一塊活像長嘴的巨石,人稱八戒石;一邊看著奇景,一邊說起孫猴子借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此行便變得興趣盎然。
葡萄溝
葡萄溝位於火焰山的西端,溝長8公里,寬0.5公里。溝中鬱郁蔥蔥,遍布葡萄園,盛產各種優質葡萄,主要有無核白葡萄,這種葡萄晶瑩如玉,味道特別好,另外還有馬奶子、玫瑰紅等13個品種,年產葡萄超過6千噸。
吐魯番郡王府
吐魯番郡王府位於吐魯番市區東郊的葡萄鄉木納爾村,距吐魯番市區2公里,毗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公塔,周圍葡萄園環抱,環境優美是遊客、攝影愛好者的最佳首選景點,也是欣賞民族歌舞、品嘗民族御宴的好去處。吐魯番郡王府據史科考證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是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生活和主持政務、指揮軍事的地方,也是清王朝期間吐魯番維吾爾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指揮的中心。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坐落在吐魯番市東45公里火焰山中段,木溝河谷西岸的懸崖峭壁上,南距高昌古城僅15公里,是新疆境內較大的的著名佛教石窟寺遺址之一。
吐峪溝
吐峪溝,位於新疆吐魯番鄯善縣境內,東距吐魯番市約55公里。這里曾經是佛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
維吾爾古村
維吾爾古村景區是由吐魯番地區旅遊投資公司投資興建的以吐魯番深厚的維吾爾歷史文化底蘊背景,展示了濃郁民俗風情和交河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博物院群。景區位於交河故城腳下現有古老維吾爾自然村落之一的亞爾果勒村。維吾爾古村位於有數百年歷史的吐魯番市亞爾鄉亞爾果勒村,毗鄰交河故城,佔地20000餘平方米,是一個展示維吾爾原生態民俗風情和交河歷史文化的旅遊景區,是一座大型的博物院群。景區內維吾爾民俗陳列館與傳統民居交相輝映,立體地展示了維吾爾人歷史變遷、生產勞動、民居建築、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風貌,其中不少是已經消失和正在消失地原生態文化展示。
蘇公塔
蘇公塔位於新疆自治區吐魯番市東南郊,距城約6公里。蘇公塔又被當地的維吾爾族人民稱為「吐魯番塔」。在蘇公塔的入口處,保存有建塔時的石碑一塊,碑的兩面分別用維、漢兩種文字記載了建塔的原因。該塔是吐魯番郡王蘇來滿二世為紀念和表彰其父額敏和卓的功績而修建的,塔始建於回歷1181年(公元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額敏和卓是魯克沁王的後裔,1694年出生於哈拉和卓,是吐魯番地區的統治者和宗教領袖,曾因維護祖國的統一,被清政府封為「扎薩克」。在平定準噶爾、大小和卓叛亂的斗爭中屢建功勛,分別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先後被封為輔國公、鎮國公。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又被清政府授予郡王品級,第二年正式封為郡王。蘇公塔塔身呈圓柱形,通高37米,底部直徑達10米,全部以磚塊砌築而成,外面飾有各種各樣的花紋,有菱格紋、山紋、水波紋、變體四瓣花紋等幾何圖案,共有15種之多,都是維吾爾族的傳統紋樣,美觀大方。塔體在不同的方向和高度,砌築有14個窗口。塔頂呈盔形,塔內有螺旋形的台階72層,人們可以拾梯而上,直至塔頂。塔內沒有木料,全憑一個磚砌的螺旋形中心支柱支撐整個塔身的重量。據當地的維吾爾族人民相傳說,蘇公塔是清代維吾爾族建築大師伊布拉音等人設計建造的,具有典型的維吾爾族建築特徵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