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旅遊園
1. 固原旅遊景區有哪些
六盤山、長城來遺址、雲霧山、須自彌山石窟、火石寨、鹽湖、月亮山、胭脂峽、涇河源、九龍山、安西王府、博物館、六盤山老龍潭、沙溝拱北、戰國秦長城、西安州古城、黨家岔堰湖、朝那湫淵、隆德城、五峰山、東岳山、掛馬林海、北象山、北聯靈湫、白雲寺景區、涼天山、堡子山、百泉故址、無量山石窟、朝那城、南華山、燈盞山、瓔珞寶塔、清真寺、二十里鋪拱北、天都山石窟、石門關、唐制勝關、秦漢蕭關、清真大寺、關帝廟、雲霧山草原、南城村清真寺、寧夏野荷谷、將台堡紅軍會師紀念園、九號公館溫泉宮、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六盤山森林公園、
西吉丹霞勝景火石寨景區、六盤山小南川、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須彌山石窟、老龍潭景區、固原博物館、震湖、胭脂峽、將台堡紅軍會師紀念碑、茹河瀑布,這些寧夏著名旅遊景點,要人文有人文、要美景有美景,都別具一格,獨具特色!
3. 固原旅遊景點
固原古城
固原古城,位於寧夏南部,是古代絲綢之路東段北道上的重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公元前114年(漢元鼎三年),置安定郡,治高平城(即今固原縣城),這是史書有明確記載的固原歷史上的城。因其城堅池深,史稱高平第一城。以後曾多次修葺。北周天和四年(569)正月,新築原州城(固原城)。這是脫開原高平古城的空間擴大增築後的一處新城,原高平城就成為新築城的內城。從此,固原城就有內城和外城的格局。
六盤山生態植物園
六盤山生態植物園,地處涼殿峽與小南川之間,海拔在1900~2590米之間,南北長3公里,總面積390公頃,其中園區建築面積3公頃,水域面積2.3公頃,綠地面積384.7公頃
須彌山石窟
須彌山石窟,位於寧夏固原城西北55千米處六盤山北垂的須彌山上,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 道的必經之地,是中國十大石窟之一。
老龍潭景區
老龍潭景區,位於涇源縣城東南22千米處,是涇河發源地,俗稱「涇河腦」,因傳說涇河老龍居於潭中而得名。
4. 寧夏固原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悠久的歷史文化,良好的生態資源,純朴的回鄉風情,中國革命史跡等多元化的旅遊資源形成了固原特色鮮明的四大旅遊品牌,即「高原綠島」、「絲路重鎮」、「紅色之旅」、「回鄉風情」,成為西北風情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盤山是我國西部黃土高原上的重要水源涵養林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是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的發源地,森林覆蓋率達到了72.8%,山光水韻既具北國風光之雄渾,又兼江南水鄉之秀麗,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綠島」、「濕島」,負氧離子含量極高。野荷谷、胭脂峽、老龍潭、涼殿峽、二龍河、鬼門關等七大景區是花的海洋,鳥的天堂,不僅自然風光秀美、旅遊環境優越,而且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與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一脈相承的火石寨是西北地區罕見的丹霞地貌景觀,被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良好的森林生態系統和奇特的丹霞地貌地質景觀構成了絕佳的天然圖畫;黃土高原丘陵地區層次分明、五彩斑斕的梯田和近年來山區群眾退耕還林、生態建設成果以及彭陽人民艱苦奮斗、戰天斗地改變山河面貌形成的「彭陽精神」,也是生態旅遊和百姓生活游的極好場所。 以「絲路重鎮」固原為中心的固原古城牆、戰國秦長城、元代安西王府遺址、中國十大石窟之一的須彌山石窟以及形式多樣、風格別具的古城堡群等歷史文化古跡展示了「襟帶西涼,咽喉靈武」的「高平第一城」悠久的歷史;全國72家重點博物館之一的固原博物館收藏陳列的珍貴歷史文物,是固原幾千年歷史文化的濃縮和再現;西吉古錢幣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一家縣級錢幣博物館,被譽為「華夏古錢幣第一縣」,博物館收藏的錢幣門類齊全,收藏完整,是「中國古錢幣大觀園」。 六盤山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一代偉人毛澤東一首氣勢磅礴的詞章《清平樂·六盤山》使之名揚海內外。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氣勢恢宏,創意新穎;六盤山下的西吉將台堡、單家集,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紀念地,也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建立回族自治政權和開展民族工作比較頻繁的地區,
5.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有哪些旅遊景點值得一去
水溝秦漢(回中宮)遺址
位於縣城北1公里香水鎮水溝村西側,面積約30萬平方米,為秦漢遺址。遺址地表散布著大量的繩紋板瓦、筒瓦、雲紋瓦當,出土有灰陶罐、鐵燈、鐵釜及「半兩」、「五銖」銅幣,還出土有銅弩機殘件及泥質灰陶形地下排水管道等秦漢時期的建築材料。
瓦亭城
地處縣城北30公里,六盤山東麓彈箏峽北口,是歷史上西北地區的重要關隘之一。曾經是「鐵騎突出刀槍鳴」的古戰場,有「鐵瓦亭」之稱,為兵家扼要之地。東漢始設郵亭,歷代為驛道必經之地。。
唐制勝關(安化縣城)遺址
位於縣城西2公里,永豐村南側。唐朝為防禦吐蕃攻襲在原州先後設置「原州七關」:木峽關、石峽關、石門關、六盤關、制勝關、木崝關、驛藏關。七關中涇源境內就有六盤關、制勝關、木崝關、驛藏關四關。遺址呈方形,邊長500米,面積25萬平方米,開東西二門,東門有瓮城長49米、寬38米。
石窯灣石窟(延齡寺)
位於縣城東南25公里的新民鄉張家台村東800米處。背山面河,開鑿於石嘴河北岸岩石面上,據載此石窟開鑿於宋代,相傳濟公活佛修行於此。此窟自西向東有4個洞窟排列於山崖上。
1991~1993年,台灣佛教徒毛國雄和濟公活佛第十三代傳人馮敏堂帶領男女信徒40餘人,持圖溯源曾3次來此拜佛祭祖。
涼殿峽
位於縣城西南23公里處,又名良天峽,居六盤山腹地,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地。據史料記載,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圍困西夏時,於1227年閏5月避暑崩殂於此。
舊名堡子山,古名觀山,在縣城東南角。海拔1958米,相對高度約120米,巍峨挺拔。1934年,上建土堡1座,至今猶存。
北伍家清真寺
位於涇源縣園子鄉北伍家村,建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其格局屬中國傳統的宮殿式建築,是涇源縣內最早的一座清真寺。左宗棠親筆題寫門匾、楹聯,門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楹聯至今清晰可見,上聯是「敬長愛親自求多福」,下聯是「型仁講讓同我太平」落款是「恪靖伯題」(恪靖伯即左宗棠)。
6. 寧夏固原旅遊景點有哪些
全市共有旅遊景點9個,擁有4A級旅遊景點2個,擁有3A級旅遊景點3個。全市有7個注冊旅行社,注冊導游25人。
六盤山旅遊區
固原風光掠影
固原風光掠影(40張)
稱隴山,地處寧夏南部。主峰在寧夏固原、隆德兩區縣境內,海拔2942米。山體為南北走向,長約240公里,是陝北黃土高原和隴西黃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曲折險峻。古代盤道六重始達山頂,故名。山的東南垂有老龍潭勝跡,為涇水源頭之一。
涇源旅遊區
涇河發源於六盤山腹地的馬尾巴梁,它水勢洪大,湍湍急流,在六盤山脈中可謂是最大的一條河。涇河以清澈著稱,奔流千里與混濁的渭河相匯,仍能見到它清澈的一半,"涇渭分明"、"涇清渭濁"的成語由此而生。六盤山造就了涇河,涇河孕育了六盤山在涇河發源地綿延數百里的范圍內,茂林修竹,鬱郁蔥蔥,百花爭妍,鳥雀嚶嚶,被國家列為自然保護區。
須彌山石窟
別名圓光寺石窟,坐落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北55公里處須彌山南麓。
須彌山石窟
須彌山石窟
須彌山是紅色砂岩構成的山地,山勢雄偉而壯觀,現有20多個保存較為完整的石窟。須彌山石窟遺存的石窟,反映了我國從北朝中期到隋、唐以來各朝代的佛教石刻藝術,是絲綢之路北線的珍貴文化遺存,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見證。
7. 寧夏固原有什麼旅遊景點
全市共有旅遊景點9個,擁有級旅遊景點2個,擁有3A級旅遊景點3個。全市有7個注冊旅行社,注冊導游25人。
六盤山旅遊區
固原風光掠影
固原風光掠影(40張)
稱隴山,地處寧夏南部。主峰在寧夏固原、隆德兩區縣境內,海拔2942米。山體為南北走向,長約240公里,是陝北黃土高原和隴西黃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曲折險峻。古代盤道六重始達山頂,故名。山的東南垂有老龍潭勝跡,為涇水源頭之一。
涇源旅遊區
涇河發源於六盤山腹地的馬尾巴梁,它水勢洪大,湍湍急流,在六盤山脈中可謂是最大的一條河。涇河以清澈著稱,奔流千里與混濁的渭河相匯,仍能見到它清澈的一半,"涇渭分明"、"涇清渭濁"的成語由此而生。六盤山造就了涇河,涇河孕育了六盤山在涇河發源地綿延數百里的范圍內,茂林修竹,鬱郁蔥蔥,百花爭妍,鳥雀嚶嚶,被國家列為自然保護區。
須彌山石窟
別名圓光寺石窟,坐落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北55公里處須彌山南麓。
須彌山石窟
須彌山石窟
須彌山是紅色砂岩構成的山地,山勢雄偉而壯觀,現有20多個保存較為完整的石窟。須彌山石窟遺存的石窟,反映了我國從北朝中期到隋、唐以來各朝代的佛教石刻藝術,是絲綢之路北線的珍貴文化遺存,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見證。
8. 固原必去的十大景點有哪些
1、須彌山石窟風景名勝區
在寧夏固原縣須彌山南麓,有一百多處石窟,總稱回「須彌山石窟」,是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須彌是梵文,意為金山,該窟初建於北魏年代(公元4-6世紀),以後歷代均有擴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個洞穴。寧夏須彌山石窟,佛教石窟寺。中國十大石窟之一。位於固原西北55公里寺口子河(古稱石門水)北麓的山峰上。須彌山石窟現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連綿2公里的8座山峰上。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評定為全國4A級旅遊景區。
【 詳細>>】
2、六盤山旅遊區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給生活一把琴"提供,版權聲明 反饋
六盤山又稱隴山,地處寧夏南部固原市,位於西安、銀川、蘭州三省會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帶中心。主峰在寧夏固原、隆德兩縣境內,海拔2928米。山體大致為南北走向,長約240公里,是陝北黃土高原和隴西黃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曲折險峻。古代盤道六重始達山頂,故名。山的東南垂有老龍潭勝跡,為涇水源頭之一。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有野荷谷、小南川、涼殿峽、植物園、二龍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