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不值葉紹翁譯文
1. 從《游園不值》中感受到葉紹翁是一個什麼性格的人詩中哪一句體現出這一點
作者葉紹翁是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性格的人,詩中「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版杏出牆來。「權一句體現了這一點。
原文:
《游園不值》
朝代:宋代
作者: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譯文:
扣了好久的門,也沒有人來應門,大概是主人怕我的木屐踩壞他院子里的青苔吧。一枝紅杏從院牆上伸出來,想必是滿園的春色管也關不住吧。
拓展資料:
《游園不值》這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作者游園不成,紅杏出牆的動人情景。不但表現了春天有著不能壓抑的生機,而且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描寫出田園風光的幽靜安逸、舒適愜意。這首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切美好、充滿生命的新鮮事物,必須按照客觀規律發展,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擋。
2. 葉紹翁的游園不值作詩背景
此詩所寫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雲淡風輕、陽光明媚的時節。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里的花木。他輕輕敲了幾下柴門,沒有反響;又敲了幾下,還是沒人應聲。
拓展資料:
原文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白話譯文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
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作者
葉紹翁(生卒年不詳),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其學出於葉適,與真德秀友善。詩屬江湖詩派。有《四朝聞見錄》《靖逸小集》。
3. 游園不值古詩帶拼音
yóuyuánbùzhí
游園不值
sòngyèshàowēng
宋葉紹翁
yīngliánjīchǐyìncāngtái,
應憐版屐齒印蒼苔,
xiǎokòucáifēijiǔbùkāi
小扣柴扉權久不開。
chūnsèmǎnyuánguānbùzhù,
春色滿園關不住,
yīzhīhóngxìngchūqiánglái.
一枝紅杏出牆來。
意思: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導讀:《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名篇,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此詩先寫詩人游園看花而進不了園門,感情上是從有所期待到失望遺憾;後看到一枝紅杏伸出牆外,進而領略到園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驚喜,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體現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點,情景交融,膾炙人口。
4. 游園不值 葉紹翁去的是誰家
沒有說明是誰家,就是去游一個朋友的花園。
游園不值
年代:南宋
作者:葉紹翁
原文: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此詩所寫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雲淡風輕、陽光明媚的時節。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里的花木。他輕輕敲了幾下柴門,沒有反響;又敲了幾下,還是沒人應聲。詩人猜想,大概是怕園里的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閉門謝客的。詩人在花園外面尋思著,徘徊著,很是掃興。他在無可奈何、正准備離去時,抬頭之間,忽見牆上一枝盛開的紅杏花探出頭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
從詩意看,門前長有青苔,足見這座花園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門很久,無人答應,更是冷清,可是紅杏出牆,仍然把滿園春色透露了出來。從冷寂中寫出繁華,這就使人感到一種意外的喜悅。
《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名篇,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此詩先寫詩人游園看花而進不了園門,感情上是從有所期待到失望遺憾;後看到一枝紅杏伸出牆外,進而領略到園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驚喜,寫得十分曲折而有層次。尤其第三、四兩句,既渲染了濃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詩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體現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點,情景交融,膾炙人口。
葉紹翁(生卒年不詳),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其學出於葉適,與真德秀友善。詩屬江湖詩派。有《四朝聞見錄》《靖逸小集》。
5. 葉紹翁的詩《游園不值》中的「值」是什麼意思
游園不值抄中的值的意思是遇到。
作品原文
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白話譯文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
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5)游園不值葉紹翁譯文擴展閱讀
此詩所寫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雲淡風輕、陽光明媚的時節。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里的花木。他輕輕敲了幾下柴門,沒有反響;又敲了幾下,還是沒人應聲。詩人猜想,大概是怕園里的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閉門謝客的。
詩人在花園外面尋思著,徘徊著,很是掃興。他在無可奈何、正准備離去時,抬頭之間,忽見牆上一枝盛開的紅杏花探出頭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
6. 葉紹翁的詩《游園不值》的意思
1、譯文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
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2、原文
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3、注釋
⑴游園不值:想游園沒能進門兒。值,遇到;不值,沒得到機會。
⑵應憐:概是感到心疼吧。應,表示猜測;憐,憐惜。屐(jī)齒:屐是木鞋,鞋底前後都有高跟兒,叫屐齒。
⑶小扣:輕輕地敲門。柴扉(fēi):用木柴、樹枝編成的門。
3、作者簡介
葉紹翁(生卒年不詳),字嗣宗(sì zōng),號靖逸,龍泉人,宋代文學家、詩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葉氏,祖父李穎士於宋政和五年(1115)中進士,曾任處州刑曹,後知餘姚。建炎三年(1129),穎士抗金有功,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後因趙鼎黨事,被貶。紹翁因祖父關系受累,家業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光宗至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與真德秀過從甚密。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酬唱:用詩詞互相贈答)。
7. 《游園不值》翻譯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我輕輕地敲打柴門久久不開。滿園子的春色是關不住的,開得正旺的紅杏有一枝枝條伸到牆外來了。
《游園不值》
宋代: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7)游園不值葉紹翁譯文擴展閱讀
一、作者介紹:葉紹翁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麗水)葉氏。生卒年不詳。曾任朝廷小官。其學出自葉適,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真德秀交往甚密,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二、賞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寫的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這首詩情景交融,千古傳誦。不但表現了春天有著不能壓抑的生機,而且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描寫出田園風光的幽靜安逸、舒適愜意。這首詩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切美好、充滿生命的新鮮事物,必須按照客觀規律發展,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擋。
8. 葉紹翁《游園不值》
游園不來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源,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注釋]
1. 不值:沒有遇到人。
2. 屐齒:木屐底下兩頭的突出部分。
3. 小扣:輕輕地敲。
4. 柴扉:用樹枝編成的簡陋的門。
[簡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像: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9. 查找宋代葉紹翁寫的游園不值意思
《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名篇,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此詩先寫詩人游園看花而進不了園門,感情上是從有所期待到失望遺憾;後看到一枝紅杏伸出牆外,進而領略到園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驚喜,寫得十分曲折而有層次。尤其第三、四兩句,既渲染了濃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詩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體現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點,情景交融,膾炙人口。
原文: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譯文: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
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10. 誰能告訴我 游園不值 葉紹翁
詩詞信息
名稱:游園不值
作者:葉紹翁
朝代:南宋
體裁:七言絕句
詩詞原文
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 ,
小扣柴扉久不開 。
春色滿園關不住 ,
一枝紅杏出牆來 。
注釋譯文
【注釋】
1.游園不值 : 我在游園時沒有遇到主人。古時游園,是游私園,和後世的公園不同。這里是說沒有進園游賞。
2.應:可能,大概,或許。
3.憐:愛惜,憐惜:這個詞在此不是「可憐」, 憐憫,是愛的意思。
4.蒼苔:青苔。
5.小扣 : 輕輕地敲門。
6.柴扉 : 用樹枝編成的簡陋的門。
7.屐齒 :木屐(古代一種木質的鞋,鞋底有橫木齒。)底的鋸齒,可以防滑。
【今譯】
園主人可能是怕木屐齒踩壞了蒼苔,所以客人輕敲柴門才久久地不開。那滿園的美麗春色怎能關得住,一枝紅色杏花已經早早探出牆來。
前兩句的翻譯有歧義,聊備一說:
正是珍愛木屐在(久久沒人走過的)青苔上印上齒痕(的心境),輕輕叩打久久未曾開啟過的柴門。
應,正。憐,愛。久不開,長時間沒有開啟過。
詩意應為作者偶遇一個風景絕佳的庭院或訪問一個隱世無名的賢者,他對自己能見人所未見之風景,知人所未知之人物自傲於心,故言「應憐屐齒印蒼苔」,初入寶境之謂也。「小扣柴門」,謂或途中偶遇,既已「一支紅杏」,略見一斑,何必妄求全豹;或乘興而來,彼此以德行相聞,何必強見安道,此與杜甫「蓬門今始為君開」可為賓主兩說。
「滿園」兩句,或實寫景緻,或暗喻所訪之人德行(滿園春色)既為己所知見(一枝紅杏),久之必為人所知。
【全詩賞析】
這首小詩是千古傳誦的名篇。詩人去朋友家游園看花, 長滿蒼苔的路上遍印著詩人木屐釘齒的痕跡,敲了半天柴門,沒有人來開。詩人從露在牆頭的一枝杏花想像出滿園的春色,說園門雖然關得緊,春色卻是關不住的啊!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像: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因游賞受阻而掃興又得興,這應該看作是一種精神奇遇。此詩就是記錄這種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無法成游、卻勝於成游的別具一格的記游詩。首句又作「應嫌屐齒印蒼苔」,我卻嫌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現園主人閉門謝客、遠離塵囂的清高,但清高得有點做作。倒是「憐」字有情致,高齒的木板鞋(屐,音jī)不避苔滑路僻,去探訪春天消息,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憐惜、同情,盡管它吃了「閉門羹,輕拍木編門扇(柴扉,音fēi)而久久不見打開。「嫌」是從推測園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筆,「憐」則是從探訪春色者的 游興的角度落筆,後者更貼合「游園不值」、無緣進門的詩題。無緣 進得園門,游賞的願望受阻,未免有點掃興。但掃興之餘驚喜地發現奇遇、奇興,由一枝紅杏出牆,想像著牆內滿園春色燦爛奪目,這就把「屐齒游園」轉化為「精神遊園」了。失望後的意外精神補償,彌足珍貴。春色在這么一「關」一「出」之間,沖破圍牆,溢出園外,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園主人更能體貼遊人的情趣,這就不僅是遊人憐屐,而且春色派遣紅杏使者也 來憐屐了。從某些語句上看,此詩點化了陸游的《馬上作》一詩:「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不過陸游此作未免平展,有點馬上觀花,不及葉紹翁之作那麼精神專注,在深摯的精神體驗和心理波折中,迸發出春光難鎖、喜從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學的啟悟了。可見名家之詩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為名作,非名家一旦對生命與詩進行精誠開發,也可能出現奇跡。
【名句賞析】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以「游園不值」為題,本是說自己游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詩人卻由此生發感想。他想,這可能是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怕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短短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也寫出了他那一片憐春惜春的情懷!但這首詩更為膾炙人口的還是後兩句。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你看一枝紅杏探出牆頭,不正在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嗎?「關不住」、「出牆來」,簡單的幾個字,寫出的並不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還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寫出了一片春意盎然。盡管主人沒有訪到,但作者的心靈已經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滿了!
【中心思想】
《游園不值》這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作者游園未遂,紅杏出牆的動人情景。表現了春天有壓抑不了的生機,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這首詩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滿生命的新鮮事物,必須按照客觀規律發展,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擋。
作者簡介
葉紹翁 南宋詩人,字嗣宗,號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葉氏。生卒年不詳。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如《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其他如《夜書所見》寫兒童夜挑促織,景象鮮明,反襯出客中的孤寂;《嘉興界》寫江南水鄉景色,頗饒風味;《田家三詠》寫田家的生活片斷,平易含蓄,詞淡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