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民間游戲
㈠ 幼兒民間游戲玩法
畫個四方框,分成四分,然後踢石子玩。還可以翻花繩,跳皮筋,抓石子。
㈡ 適合小學生玩的民間傳統游戲
丟沙包
玩法:用碎布及針線縫成、用細沙塞滿的沙包是用來「投殺」對方的武器。在規定場地內前後各一名投手用沙包投擊對方,被擊中者就罰下場,若被對方接住,則此人可以增加「一條命」,或者讓一個本已「陣亡」的戰友重新上場。
特點:既需要少林抗擊打的硬功夫,還要有武當的跳躍輕功,最重要的是要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接暗器功夫,練就出一身騰挪躲閃的功夫,在不知不覺中鍛煉出好的身體。由於是一隊和另一隊,所以對團隊協作的要求特別高。
滾鐵環
玩法:一種典型的兒童游戲,用一根彎成「U」形的鐵線綁扎在一根木棍上,手握木棍推動大小不等的鐵環,滿頭大汗瞎跑一氣的運動,將一根鐵條扭成環狀,再用長柄的鐵鉤驅動鐵環向前滾動。
特點:鍛煉手、腳的平衡能力,同時也是男孩子最初對於駕駛汽車的嚮往。
打彈珠
玩法:打玻璃珠,簡單些說,就是童年時代的高爾夫球。即玩的人各出數枚,輸者將喪失對玻璃珠的所有權。玩法通常是「出綱」或「打老虎洞」。在地上畫線為界,誰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輸,叫「出綱」;或在地上挖5個小圓洞,誰先打完5個洞,就變老虎,然後打著誰,就把誰的玻璃珠吃掉,這叫「打老虎洞」。
特點:鍛煉手指的靈活度,也培養了孩子的注意力。
斗雞玩
法:也叫「打腿架」,規則是一腳獨立,另一腳用手搬成三角狀,以此腿的膝蓋去攻擊對方。
特點:在眾多的童年游戲中,這的確是最具有戰斗氣概的游戲,但光有力氣還不夠,還要有「四兩撥千斤」的巧勁。這個游戲給孩子們帶來了勇氣和健康,團隊協作的要求特別高。
跳房子
玩法:跳房子是最廉價的游戲。只要一枝粉筆加一塊瓦片就可以玩。玩的方式是,在地上畫出一片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後按照格子的單雙,一邊前進,一邊用單腳把石塊踢到正確的格子里,難度最大的是跨格跳,出界或者壓線都屬於失敗。
特點:這是一種極好的鍛煉腳控制力的運動。
跳皮筋
玩法:兩人或兩人以上組成兩隊比賽,以皮筋在身體部位的高低為判輸贏的標准,從腳踝處開始,贏的一方可以繼續升級,一直到對方雙手高高舉著皮筋伸向天空。如半途出錯,則換拉皮筋一方上場,如此反復。
特點:有競爭性。鍛煉孩子的腿、身體各部位的協調,是女孩子最鍾愛的游戲,也許是女孩子最早的形體健美操。
拍洋畫
玩法:買一張16開大的上面印著各式各樣小人的硬紙
㈢ 適合幼兒園孩子玩的室內民間游戲有哪些
1、角色游戲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游戲之一,它能對幼兒的發展起到多方面的促進作用,這也正是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所在。角色游戲教育作用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幼兒對社會生活的反映與模仿,有助於幼兒學習生 活及社會性行為,發展交往能力。角色游戲是幼兒反映社會、反映成人活動的一種游戲,這種游戲帶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兒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模仿來認識社會、了解社會,老師提供了一個游戲場景,創設了一個游戲的情節,讓幼兒從不同的側面了解生活和社會。在內容健康的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的角色,反映著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交往關系,模仿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行為准則,學習勞動者的優良品質,待人接物的態度,體驗他們的情感。 2、幼兒在角色游戲的情景中,由於扮演角色而忘卻了自我,逼真地表現所擔當的角色的特性,比如在汽車游戲中,扮演售貨員的幼兒,要有禮貌地對待乘客,要認真售票、查票,還要提醒乘客要給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讓座等等。這樣幼兒便學習了關心他人、尊重長輩等好的思想行為。共同的游戲意願還可將多個幼兒聯系在一起,有助於發展幼兒相互交往的能力,消除隔閡,發展正常的交往關系;另一方面,鼓勵幼兒放開手腳,大膽游戲,對幼兒個性培養十分必要,並且有助於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由於角色游戲是由幼兒自定主題,自由充當角色,自行設計游戲情節,它可以充分表達幼兒的個人意願,滿足幼兒渴望參加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幼兒在這種游戲中有著極大的主動性。在角色游戲中,幼兒為實現游戲的願望,需要按照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去支配與控制自己的行動,按自己的意願作用於周圍的環境,這就要求幼兒積極地、獨立地去從事活動。幼兒要充分地發揮想像力,開動腦筋,進行創造性的活動,並為達到游戲的目的,不斷地、獨立地解決與克服遇到的種種障礙。這樣,有助於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㈣ 有什麼好玩的民間小游戲
單機魔力 單機石器 都是用游戲製作大師 國內的愛好者製作的
還有仿的重裝機兵專 都是國人自己做的
相當屬民間了
還有FLASH小游戲 比如網路聯機FLASH 勇者大陸 葬魂之詩
其實想玩細心點 還是能找到很多的·
㈤ 適合兩個女生玩的民間游戲
一出剪刀二出布,舞蹈游戲
㈥ 古人都玩些什麼游戲
圍棋、斗禽、雙陸、擊鞠、抖空竹
1、圍棋
圍棋,是一種策略型兩人棋類游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它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2、斗禽:
斗禽包括斗雞、斗鴨、斗鵝、鬥牛、斗馬、鬥蟋蟀、斗鳥、斗魚等等,這類游戲雖然不是由人直接參與爭斗,但卻是以動物之間的相鬥、角力為內容的游戲活動。
3、雙陸:
由握槊演化而來。又稱「打馬」,因為雙陸的棋子稱「馬」。博局如棋盤,左右各有六行道,「馬」作椎形,黑白子各十五枚,兩人相博,擲骰子得彩行馬。
4、擊鞠
擊鞠(也就是現代的馬球)亦稱打毬或擊毬,唐代較為盛行。游戲者必須乘坐於馬上擊球,擊鞠所用的球有拳頭大小,球體的中間被掏空,制球的原料是一種質地輕巧且柔韌的木材,球的外面還雕有精緻花紋。
5、空竹
空竹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證,空竹最早是由漢族民間游戲用具「陀螺」演變而來的。陀螺是遠古時代就出現的玩具,在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和常州圩墩遺址中,就出土了木陀螺,而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中出土了陶陀螺。
㈦ 在這些游戲中有傳統民間游戲嗎
在民間流傳著許多具有生活氣息、風采各異的游戲,它給許多人帶來了童年的歡樂。民間游戲簡單易學,趣味性強且種類繁多,對促進孩子身心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一:促進孩子動作的發展。許多民間游戲能促進孩子走、跑、跳、鑽等大肌肉動作,例如:「跳繩」、「蘿卜」、「城門幾丈高」等。一部分民間游戲能發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協調,例如:「抓籽」、「吹羽毛」、「彈蠶豆」等。
其二:促進孩子社會性的發展。研究表明:積極的夥伴之間的社會化更可能出現在自由游戲中,而不是出現在成人組織或設計的活動中。民間游戲使孩子三五成群一起游戲,通過互相協調、模仿,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使孩子助人、合作的心理品質得到發展,並學會自己解決人際矛盾,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其三:促進孩子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民間游戲的順利進行,取決於孩子對游戲規則的掌握,取決於孩子的自我評價及別人的監督。這就發展了孩子辨別是非,正確評價自我及他人的能力。同時在游戲中,孩子會不斷克服自身弱點,遵守規則,選擇並忍受當前的挫折和不安,鍛煉自己承受挫折、失敗的能力,逐漸形成良好的情緒和意志品質。
其四,民間游戲也有很明確的規則,這些游戲規則是必須遵守的,而這就會使參與者因想參與游戲而極盡力量去控制自己的行為,去遵守規則。這無疑是合作協調的好開端。在游戲中也能幫助孩子擺脫自我為中心,向社會合作發展。經典的「老鷹捉小雞」游戲:一人扮老鷹,一人扮母雞,其他人扮小雞,在母雞的翅膀保護下,小雞們一個一個緊緊抓住,躲閃,保護隊尾的小雞不被鷹老抓走,而老鷹只能抓隊尾的一隻小雞。如果老鷹隨意抓小雞,不守規則,就會免去參加游戲,為了參加游戲,幼兒只能遵守游戲規則。
其五,民間游戲還附兒歌唱和,孩子必得邊唱邊玩,在游戲中相互交流,逐漸學習表達,並豐富了詞彙,促進了語言的發展。如:「網魚」游戲中:兩個孩子雙手互搭成網,其餘孩子成一列,從網下鑽過,邊鑽邊唱兒歌:「一網不撈魚,二網捕撈魚,三網撈條大尾巴魚。」「熊和木頭人」中則當熊前行時有「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三三三,三個好玩的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的兒歌唱念。「老鷹捉小雞」中則有「老鷹天上飛,小雞地下跑,老鷹捉小雞,就是抓不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