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游園感想的古文
㈠ 描寫自然風景古詩文的兩句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㈡ 寫出去遊玩的古文。
醉翁亭記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㈢ 用文言文寫一篇描寫去公園的作文
今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爸爸媽媽帶我去游張店公園。
到了那裡,就看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地和湖水,還有許許多多的垂柳和無顏六色的花朵,它們讓公園充滿了生機。
公園里最好玩的就是兒童樂園了。這里有滑梯、爬繩、鞦韆,還有實木攀登,各種各樣的游戲,好玩極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捉迷藏。這里是一個迷宮,裡面有很多藏身的地方。我先讓爸爸藏,我和媽媽找,我們順著迷宮進去的方向找,不一會兒就找到了爸爸。接著我藏起來讓爸爸找,我藏到了一個梯子底下,這里嚴嚴實實的像個小屋,爸爸找了一遍又一遍,還是沒有找到我。有的時候他明明從我身邊走過,可就是沒有發現我。最後還是我主動從小屋裡走出來,他才找到了我。我的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天慢慢地黑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張店公園
今日媚,天氣晴,父母帶我去游張店公園。
至於彼,則見於無垠之草與水,又有許多的柳與無顏六色之花,其令公園盈矣生。
公園里最好者童墅矣。此有滑梯爬繩、鞦韆、,又實木登,筆墨之戲,趣極矣。其餘最喜者捉迷藏。此一迷宮,內多藏也。吾先使父藏,我與母親求,我隨迷宮入者覓,俄而得之父。因我藏使父覓,吾藏至一梯下,此固之如一室,父尋了一遍又一遍,猶未得我。或時之明自我側過,可謂不知余。終我自從屋中出,其始得臣。我心別提多悅矣。
天漸暝,我戀戀而去張店公園。
後面是翻譯
㈣ 求幾句經典的古文。。。
浪淘沙 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內。
聚散苦匆匆,此容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出茫茫皆不見
舞罷蝶衣淚已哀,誰將風月譫林台,一番拜月一徘徊。
妾有容華無功過,空將泣笑兩留白,露里飄蕭影里埋
憑欄無語言,低昂漫三弄:問英雄、誰是英雄?」
不過你寫的那句好象是滄月寫的,是不是喜歡這種類型的:倚樓聽風雨,把酒笑江湖.
㈤ 描寫旅行的文言文有哪些
1、柳宗元《小石潭記》
原文: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譯文:從一個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的聲音,很像人們身上佩戴的配飾發出的聲音。心裡感到高興,砍一個竹子,開辟出一條小道,沿著路走下去,看到水潭,潭水格外清涼。石頭的底,靠近岸邊,石頭有些部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的高地、小島、岩石等型裝。數目青青翠翠,遮掩著經絡,互相纏繞著,參差不齊、隨風飄動,潭中的魚兒游來游去,一百多條,陽光照下來,魚的影子映在岩石上,一動不動,忽而又游向遠處,來來往往,好似與遊玩的人們相互取樂。
(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伐竹取道、旅遊看山看水,通過描寫景物抒發當時的心情。)
2、歐陽修《醉翁亭記》
節選: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譯文: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散去,雲彩攏過來,山裡或暗或明,山林中早晚的美景,野草開花了,散發出芬芳的香氣,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天高氣爽,水面底下去,石頭露出來,四季景色不同,樂趣無窮。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散文,宋仁宗慶歷五年,歐陽修到滁州做了兩年知州,醉翁亭記描寫知州的秀美景色。)
3、范仲淹《岳陽樓記》
節選: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譯文:我觀看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在洞庭湖。遠處是山,吞吐長江的水,浩浩盪盪,無邊無際,一天里天氣變化,氣象萬千。這就是岳陽樓的景色,前人記述已很詳細了,向北是巫峽,向南面是瀟水和湘水,來往的詩人對匯集到這個地方,賞景抒發心情吧?
(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邀,寫《岳陽樓記》)
4、王羲之《蘭亭集序》
節選: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譯文:這天,天氣晴朗,清新,風兒暖和,歡暢,抬頭看,天空大無邊,向下俯瞰,地大物博品類豐富,遊玩開懷暢快,盡情享受音樂樂趣,實在多快樂呀。
(東晉時,王羲之與友人,今天浙江紹興蘭亭寫的詩。)
5、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節選: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
譯文:從這里向下有一個山洞,平坦而空闊,山泉流出,在這里游覽,題記的人很多,這就是前洞,山上五六里有個洞,幽深樣子,打探深度,就是喜歡探險的人也未必走到盡頭,就是後洞。
( 北宋王安石在回家途中遊玩了褒禪山寫的游記。)
6、袁宏道《滿井游記》
節選: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提,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譯文:22日天氣暖和,與幾個友人出東直門,到滿井。柳樹很高,位於堤旁,土地濕潤,以往空闊開朗,好像是天鵝。
(慢井是明清時北京近郊的一個風景區,作者袁宏道寫的一篇記游小品。)
7、錢謙益《黃山游記》
節選:山極高則雷雨在下,雲之聚而出,旅而歸,皆在腰膂間。每見天都諸峰,雲生如帶,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雲氣蔽翳其下,而峰頂故在雲外也。鋪海之雲,彌望如海,忽焉迸散,如鳧驚兔逝。山高出雲外,天宇曠然,雲無所附麗故也。
譯文:黃山很高,雲從山中湧出,旅遊一番又回到山中,都在山腰間,望見山峰,白雲似飄帶,不能達到頂峰,過了一段時間,雲氣彌漫,遮住天空,山峰在白雲上,鋪展開雲朵,望去就像天海,一下子又散開,好似野鴨和兔子,頃刻間跑得無影無蹤,黃山聳立在雲層外,天空遼闊,雲無所依。
8、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節選: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
譯文:從西山路口一路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向下,有兩條道,一個朝西,走過去什麼也沒有,一個是偏北方向走到東,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條河擋住,積石橫檔在路盡頭。
(柳宗元到永州擔任司馬後,旅遊時寫的。)
9、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節選: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譯文:月光灑在庭下,好像積滿了清水一樣透明。水中的海藻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蘇軾描寫了黃州旅遊的景色。)
㈥ 關於遊玩的作文文言文
盪漾在西湖上,放眼遠望,清晨尚未退去的薄霧在陽光的照射下若隱若現,群山被霧氣包圍著,霧就像一個淘氣的孩子,沿著山腰,纏綿而上,又像一條白色絲帶,彎彎曲曲,飄向遠方。近處,水平如鏡的西湖上,正有幾葉扁舟,在風中搖拽,船漿激起的微波,彷彿是魚兒的鱗片,隨著涼風向四周擴散、擴散,我的思緒也飄得好遠好遠……
西湖不愧被譽為「人間仙境」。在春天,「蘇白兩堤」桃柳夾岸,漫步堤上,曾為眼前的景色所驚嘆,甚至心醉神迷,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雷峰獨峙」夕陽西下,塔影橫空,又別有一番景色。在夏季,體驗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妙意境,穿行在曲曲彎彎的橋上,猶如盪漾在荷叢中,人面荷花相映紅。在秋日,「三潭印月」獨具一格,湖中有島,島中有湖,賞心悅目。在游覽過西湖多處景緻之後,我不由借古人發出感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㈦ 用「記公園游」為題寫一篇文言文,要寫人名哦!(人名隨便編),拜託大家幫忙!
除夕方過,久晦初晴。吾與親友三五人游於虎英郊野公園。
和風入懷,煦日融融若捂手紅泥。山間喜色未消,燈彩循道比懸,蜿蜒入林。門側金菊年桔猶在,疊蕾如新,正當蘇子「明日黃花」之喻矣。園中遊人若市,多扶老攜幼,擁友而覽者。黃發垂髫,嘉朋美眷,嘈嘈切切,北調南腔,熙熙一堂。
入園登階而眺,碧波百畝橫陳。十七孔雲雨長橋俯卧,勢如潛蛟出水。翠樹遠山,青天浮雲,山色湖光相映,觀之豁感明麗沁心,俗塵盡洗也。有輕舟十數,點綴其上,幼侄望之興然,執手雀躍掙騰,啁啾而向也。吾等相顧莞爾,乃雇舟盪楫綠水間。
系舟登岸,尋階游山。山間輾轉回環處多塑華夷歷代英傑,以資游吊。英雄美女,巨匠佳人,或銅鑄,或漢白玉刻。所鑄銅像氣韻差強,聊可憑吊一二。維惜漢白玉像,臃腫粗鄙,千人一面,四大美人、紅樓群芳反類菜市老嫗也,恨矣哉!雖此,而欣然留影者不絕,余睹之啞然。
山頂有虎英閣,高三層。於閣頂俯觀,可覽林木清池,千百蟻客。湖水之陽,富家別墅群然隱諸綠樹間,維見赤脊朱檐,鱗次儼儼,莫知其深也。
山南麓留闊地數十畝,廣植草被。鵝芽新發,枯草未消。游者樂戲其間。日斜西山,暮靄沈昏,游酣慵卧,乃行鬥地主之戲,興盡而歸。
㈧ 寫觀景抒情的古文一般幾個步驟
寫觀景抒情的古文,一般都是先感嘆這個景有多好多好,然後再從這個景進行一個感悟的延伸。
㈨ 游園賞花 《浮生六記》之閑情記趣 ,的古文翻譯是什麼
余閑居,案頭瓶花不絕。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備風晴雨露,可謂精妙入神。而畫中有草蟲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蟲躑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過耳。」余曰:「試言之。」曰:「蟲死色不變,覓螳螂蟬蝶之屬,以針刺死,用細絲扣蟲項系花草間,整其足,或抱梗,或踏葉,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見者無不稱絕。求之閨中,今恐未必有此會心⑤者矣。
——節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注釋】①芸:即陳芸,沈復的妻子。②盍hé:何不,為什麼不。③躑zhí躅zhú:徘徊,一個人在某一地方來回走。④作俑:製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導做不好的事情。⑤會心:集心,專心。
【翻譯】我的居室休閑,案頭瓶花許多,芸說:「這樣插花,能表現花在風晴雨露中各種姿態風韻,可謂精妙入神。然而畫卷中也有草木與昆蟲共同相處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說:「小昆蟲徘徊不定,怎麼仿效?」芸說:「我倒有個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過呢!」我說:「你試說說。」
芸說:「小昆蟲死了不會變色,尋找螳螂、蝴蝶之類用針刺死,拿細絲線捆著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間,再整理它的腳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葉上,這樣宛如活生生的小蟲,不是更好么?」我很高興,按她的方法去試驗了,結果來看的人無不稱絕贊美。如今在閨中尋找,恐怕未必有能夠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