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玩四游 » 小游園布局

小游園布局

發布時間: 2021-01-02 16:58:48

❶ 小游園的小游園簡介

供城市行人作短暫遊憩的場地,是城市公共綠地的一種形式,又稱小綠地、小廣場、小花園。在中國城市中普遍設置,也起美化城市環境的作用。小游園的面積一般在10000平方米左右,也有數百平方米,甚至數十平方米的,綠化率需達到80%以上。小游園可利用城市中不宜布置建築的小塊零星空地建造,在舊城改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小游園可以布置得精細雅緻,除種植花木外,還可有園路、鋪地和建築小品等。平面布置多採取開放式布局,規劃設計可以因地制宜。小游園在綠化配置上要符合它的兼有街道綠化和公園綠化的雙重性的特點。一般綠化的覆蓋率要求較高。
小游園在國外也很普遍,日本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重建東京時,在小學校鄰近、道旁、河濱等地建設了72座小游園。蘇聯首先將小游園列入城市園林綠地系統,並分為:廣場上的小游園,公共建築物前的小游園,居住區內的小游園,街道上的小游園等類型。

❷ 評價、分析當地某居住區公園(或小游園)規劃設計的成敗得失。

中外園林的規劃設計有著怎樣的差別?在市場操控下的中國城市園林規劃設計要不要保留自然景觀風景園林如何與城市和諧發展?4月23日,在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主辦、學會理事長周干峙主持、以和諧社會與風景園林為主題的2005中外風景園林專家學術報告會上,居列斯·法布士、孟兆禎、謝凝等6位中外知名業內專家齊聚一堂,我們有幸聆聽大師聲音,感悟設計理念。 國際園林設計走上新型之路 居列斯·法布士在中國的首次演講中說:環境敏感地,特別是沿河流和海岸的這些脆弱風景應該得到恰當的管理,作為公共或半公共空間,或至少應得到法律的保護,防止利用不當。 法布士教授提出風景園林規劃五大原則:避免在具有重要資源價值的區域進行開發建設;避免在自然災害和引發災害的區域進行開發建設;鼓勵在最適宜的區域進行開發建設;開發建設不可超過區域環境的生態承載力;環境敏感地,特別是沿河流、海岸線和山脊線應成為綠脈或綠色空間網路。 作為美國綠脈論壇主任的法布士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注重綠脈規劃的研究。他提出的綠脈綠色空間規劃和設計也把20世紀風景園林師的公園規劃擴展到進入開敞空間規劃,並通過現存的自然系統,把公園和開敞空間連接起來,創造綠脈網路。綠脈規劃主要關注兩個方面,其一是濱河線周圍的敏感區域;其二是廢棄的鐵路線,它連接著大多數人的居住空間。 同時,他還提出了三方面隱憂引發了對將來土地利用規劃的思考。 首先,重要資源的開支阻止了發展。由於不當的景觀規劃導致資源的流失,使其被別的發展所掩蓋。在保護資源過程中,辨認出資源的可利用性和使用這些信息可以避免當地資源的不足。這並不是說都市區是完全自足的,而是應當意識到如果首先保護本地資源的借給,那樣就能減輕資源引進都市的那筆開支。 其次,自然和人為災害阻礙了發展。洪水等自然災害和噪音與空氣污染等人為災害帶來的損失不僅給人力和財力造成直接的影響,而且影響遍及整個社會。實際這些災害應當可以避免。 最後,最合適的區域應當被鼓勵發展。有時城市發展被選定在不適宜的地帶,如陡峭的斜坡或者是不適合的土壤條件,如果在發展之前決策階段就考慮到這些問題,那麼花在這種發展上的資金就會減少。當資金加大投入到一個不適宜建設的地區時,這種投資的成本也涉及到了能源的消耗。雖然土地從各方面表現出的發展潛力未必可靠,但顯而易見如果提前對景觀進行發展適宜性的評估,那麼不必要的投資將會縮減到最小。 國內園林設計步入青春期nbsp; 孟兆禎教授認為:人類社會生產必須與環境建設相協調。人與天違,天人俱傷;人與天調,天人共榮。要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園林文化,創造具有中國特色、地方風格和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的新園林。與國際園林發展進度相比,我國園林規劃設計還只是剛剛步入青春期。 孟教授說:中國風景園林設計所創造的園林藝術,以獨特、優秀的民族風格自立於世界民族園林之林。西亞古埃及產生的幾何學給予西歐園林以深遠的影響。強調人戰勝自然的力量、以建築為中心和採用幾何形整型式布局、以林園包花園、有將植物修剪成幾何形體,視卷草圖案為'無窮小'到無窮大。在哲理上認為'一切美都是符合數學規律的'。中國則不同,從上古與洪水斗爭的實踐中疏浚河流、清淤築山、崇尚自然,一霎時於是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文化總綱的理念,從而給予中國文化以深遠的影響。 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是孟教授提出的中國風景園林設計新理念。他強調:風景園林建設不屬'急功近利'而是慢功遠利,甚至有賴於世代接力。在傳統建築中追求創新,設計上要精益求精,但也要適可而止地穩定下來。世無絕對之完美,只能做到盡可能地完善。有點敗筆有是無可非議的。在大體不動的情況下可以衍生余韻。 風景園林召喚分區規劃 目前我國風景園林破壞嚴重,在市場經濟開放的時代,各種商業運作充斥傳統文化,如何規避人為帶來的隱患,保護好風景園林建設?謝凝高提出了保護原作,分區利用的方針。他說:我們要根據保護世界遺產標准--真實性和完整性,來探討保護保存風景區的標准--原作。原生自然景觀是保存風景區的基礎,保存有價值的古建築、道路、橋梁、摩崖石刻、歷史紀念地,古村落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從建設理念到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過程,以及人工設施的體量、高度、材料等都體現了自然與文化的融合,保護好傳統自然文化遺產--天人傑作。 為了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必須以保護為前提,有限度地合理利用。為此,應根據風景遺產資源價值的空間分布及其相應各種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動的需求,進行功能分區。 首先是風景區內外的分工,即區內以精神文化與科教功能為主,區外,作為旅遊服務基地,以第三產業為主,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其次,風景區還要分區,一般可分為5區:生態保育區,生態科學價值高,不對遊人開放,保護原生態,可進行科學研究活動;特殊景觀區,自然美學價值高,開放游覽,不建機械交通與過夜設施,修建生態步游道等;史跡保存區,開放展示,維護原作,不能改造;服務區,可通公路,建設安全、衛生、簡朴的食宿及文化活動等設施;一般控制區,除上述四區外,原有村落和田園等,控制在與風景與協調的原則下,控制村落建築的高度、體量、色彩及形式等。 法布士教授提出風景園林規劃五大原則:避免在具有重要資源價值的區域進行開發建設;避免在自然災害和引發災害的區域進行開發建設;鼓勵在最適宜的區域進行開發建設;開發建設不可超過區域環境的生態承載力;環境敏感地,特別是沿河流、海岸線和山脊線應成為綠脈或綠色空間網路。 作為美國"綠脈"論壇主任的法布士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注重"綠脈"規劃的研究。他提出的"綠脈"綠色空間規劃和設計也把20世紀風景園林師的公園規劃擴展到進入開敞空間規劃,並通過現存的自然系統,把公園和開敞空間連接起來,創造綠脈網路。綠脈規劃主要關注兩個方面,其一是濱河線周圍的敏感區域;其二是廢棄的鐵路線,它連接著大多數人的居住空間。 同時,他還提出了三方面隱憂引發了對將來土地利用規劃的思考。 首先,重要資源的開支阻止了發展。由於不當的景觀規劃導致資源的流失,使其被別的發展所掩蓋。在保護資源過程中,辨認出資源的可利用性和使用這些信息可以避免當地資源的不足。這並不是說都市區是完全自足的,而是應當意識到如果首先保護本地資源的借給,那樣就能減輕資源引進都市的那筆開支。 其次,自然和人為災害阻礙了發展。洪水等自然災害和噪音與空氣污染等人為災害帶來的損失不僅給人力和財力造成直接的影響,而且影響遍及整個社會。實際這些災害應當可以避免。 最後,最合適的區域應當被鼓勵發展。有時城市發展被選定在不適宜的地帶,如陡峭的斜坡或者是不適合的土壤條件,如果在發展之前決策階段就考慮到這些問題,那麼花在這種發展上的資金就會減少。當資金加大投入到一個不適宜建設的地區時,這種投資的成本也涉及到了能源的消耗。雖然土地從各方面表現出的發展潛力未必可靠,但顯而易見如果提前對景觀進行發展適宜性的評估,那麼不必要的投資將會縮減到最小。 孟教授說:"中國風景園林設計所創造的園林藝術,以獨特、優秀的民族風格自立於世界民族園林之林。西亞古埃及產生的幾何學給予西歐園林以深遠的影響。強調人戰勝自然的力量、以建築為中心和採用幾何形整型式布局、以林園包花園、有將植物修剪成幾何形體,視卷草圖案為'無窮小'到"無窮大"。在哲理上認為'一切美都是符合數學規律的'。中國則不同,從上古與洪水斗爭的實踐中疏浚河流、清淤築山、崇尚自然,一霎時於是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文化總綱的理念,從而給予中國文化以深遠的影響。" "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是孟教授提出的中國風景園林設計新理念。他強調:"風景園林建設不屬'急功近利'而是"慢功遠利",甚至有賴於世代接力。在傳統建築中追求創新,設計上要精益求精,但也要適可而止地穩定下來。世無絕對之完美,只能做到盡可能地完善。有點敗筆有是無可非議的。在大體不動的情況下可以衍生余韻。 風景園林召喚"分區規劃" 目前我國風景園林破壞嚴重,在市場經濟開放的時代,各種商業運作充斥傳統文化,如何規避人為帶來的隱患,保護好風景園林建設?謝凝高提出了"保護原作,分區利用"的方針。他說:"我們要根據保護世界遺產標准--真實性和完整性,來探討保護保存風景區的標准--原作。原生自然景觀是保存風景區的基礎,保存有價值的古建築、道路、橋梁、摩崖石刻、歷史紀念地,古村落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從建設理念到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過程,以及人工設施的體量、高度、材料等都體現了自然與文化的融合,保護好傳統自然文化遺產--天人傑作。" 為了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必須以保護為前提,有限度地合理利用。為此,應根據風景遺產資源價值的空間分布及其相應各種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動的需求,進行功能分區。 首先是風景區內外的分工,即區內以精神文化與科教功能為主,區外,作為旅遊服務基地,以第三產業為主,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其次,風景區還要分區,一般可分為5區:生態保育區,生態科學價值高,不對遊人開放,保護原生態,可進行科學研究活動;特殊景觀區,自然美學價值高,開放游覽,不建機械交通與過夜設施,修建生態步游道等;史跡保存區,開放展示,維護原作,不能改造;服務區,可通公路,建設安全、衛生、簡朴的食宿及文化活動等設施;一般控制區,除上述四區外,原有村落和田園等,控制在與風景與協調的原則下,控制村落建築的高度、體量、色彩及形式等。 此外,還要規劃風景區外圍保護地帶,防止破壞性項目開發。目前,我國風景區的開發度已遠遠高於國外的國家公園。因此,宜減不宜增,尤其是核心區的人工建築、構築物、能能減,不能增。

❸ 園路的布局形式

西方園林多為規則式布局,園路筆直寬大,軸線對稱,成幾何形。回中國園林多以山水為中答心,園林也多採用自然式布局,園路講究含蓄;但在庭園、寺廟園林或在紀念性園林中,多採用規則式布局。園路的布置應考慮:1,回環性。園林中的路多為四通八達的環行路,遊人從任何一點出發都能遍游全園,不走回頭路。②疏密適度。園路的疏密度同園林的規模、性質有關,在公園內道路大體占總面積10-12%,在動物園、植物園或小游園內,道路網的密度可以稍大,但不宜超過25%。2,因景築路。園路與景相通,所以在園林中是因景得路。④曲折性。園路隨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隱若現,「路因景曲,境因曲深」,造成「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以豐富景觀,延長游覽路線,增加層次景深,活躍空間氣氛。3,多樣性。園林中路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人流集聚的地方或在庭院內,路可以轉化為場地;在林間或草坪中,路可以轉化為步石或休息島;遇到建築,路可以轉化為「廊」;遇山地,路可以轉化為盤山道、磴道、石級、岩洞;遇水,路可以轉化為橋、堤、汀步等。路又以它豐富的體態和情趣來裝點園林,使園林又因路而引人入勝。

❹ 園路的布局有哪幾種,舉例說明

園路的布局設計,除了依據園林建設的規劃形式外,還必須結合地形地貌設計,一般園路宜曲不宜直,貴在合乎自然,追求自然野趣,依山隨勢,回環曲折;要自然流暢,猶若流水,隨地勢就形。

在西方園林設計中多為規則式布局,園路筆直寬大,軸線對稱,成幾何形。中國園林設計則多以山水為中心,園林也多採用自然式布局,園路講究含蓄;但在庭園、寺廟園林或在紀念性園林中,多採用規則式布局。

園路的布置應考慮:

1,回環性。園林中的路多為四通八達的環行路,遊人從任何一點出發都能遍游全園,不走回頭路。

2,疏密適度。園路的疏密度同園林的規模、性質有關,在公園內道路大體占總面積10-12%,在動物園、植物園或小游園內,道路網的密度可以稍大,但不宜超過25%。

3,因景築路。園路與景相通,所以在園林中是因景得路。同時也要使路和其他造景要素很好的結合,使整個園林更加和諧,並創造出一定的意境來。比如:

為了適宜青少年好立憲的心理,宜在園林中設計羊腸捷徑,在水面上可設計汀步;為了適宜中老年游覽,坡度超過12°就要設計台階,且每隔不定的距離設計一處平台以利休息;為了達到曲徑通幽,可以在曲路的曲處設計假山、置石及樹叢,形成和諧的景觀。

4,曲折性。園路隨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隱若現,「路因景曲,境因曲深」,造成「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以豐富景觀,延長游覽路線,增加層次景深,活躍空間氣氛。

5,多樣性。園林中路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人流集聚的地方或在庭院內,路可以轉化為場地;在林間或草坪中,路可以轉化為步石或休息島;遇到建築,路可以轉化為「廊」;遇山地,路可以轉化為盤山道、磴道、石級、岩洞;遇水,路可以轉化為橋、堤、汀步等。

❺ 誰能給一篇小游園設計說明

綿陽小游園規劃設計說明

一、項目概況介紹:
工程位於綿陽市芙蓉溪東岸,四周交通便利,地塊略呈矩形,佔地總面積約15016平方米。地勢比較平坦,沿江自然環境保留完整。它的建設有利於為當地居民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閑活動場所。
二、小游園規劃設計原則及要點
城市小游園也叫遊憩小綠地,是供人們休息、交流、鍛煉、夏日納涼及進行一些小型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是城市公共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中,設計師應把握好以下要點:
(1)特點鮮明突出,布局簡潔明快
小游園的平面布局不宜復雜,應當使用簡潔的幾何圖形。從美學理論上看,明確的幾何圖形要素之間具有嚴格的制約關系,最能引起人的美感;同時對於整體效果、遠距離及運動過程中的觀賞效果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具有較強的時代感。
(2)因地制宜,力求變化如果小游園規劃地段面積較小,地形變化不大,周圍是規則式建築,則游園內部道路系統以規則式為佳;若地段面積稍大,又有地形起伏,則可以自然式布置。城市中的小游園貴在自然,最好能使人從嘈雜的城市環境中脫離出來。同時園景也宜充滿生活氣息,有利於逗留休息。另外要發揮藝術手段,將人帶入設定的情境中去,做到自然性、生活性、藝術性相結合。
(3)小中見大,充分發揮綠地的作用
①布局要緊湊:盡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將園林中的死角轉化為活角等。
②空間層次豐富:利用地形道路、植物小品分隔空間,此外也可利用各種形式的隔斷花牆構成園中園。
③建築小品以小巧取勝:道路、鋪地、坐凳、欄桿的數量與體量要控制在滿足遊人活動的基本尺度要求之內,使遊人產生親切感,同時擴大空間感。
4)植物配置與環境結合,體現地方風格。嚴格選擇主調樹種,考慮主調樹種時,除注意其色彩美和形態美外,更多地要注意其風韻美,使其姿態與周圍的環境氣氛相協調。注意時相、季相、景相的統一,為在較小的綠地空間取得較大活動面積,而又不減少綠景,植物種植可以以喬木為主,灌木為輔,喬木以點植為主,在邊緣適當輔以樹叢,適當增加宿根花卉種類。此外,也可適當增加垂直綠化的應用。
(5)組織交通,吸引遊人在道路設計時,採用角穿的方式使穿行者從綠地的一側通過,保證遊人活動的完整性。
(6)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兼顧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要按互補的原則進行處理,如:硬質景觀突出點題入境,象徵與裝飾等表意作用,軟質景觀則突出情趣,和諧舒暢、情緒、自然等順情作用。
(7)動靜分區為滿足不同人群活動的要求,設計小游園時要考慮到動靜分區,並要注意活動區的公共性和私密性。在空間處理上要注意動觀、靜觀、群游與獨處兼顧,使遊人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間類型。
三、設計思路
此處地方自然環境優美,設計中考慮盡量保持原來的自然資源,使之成為吸引遊人的因素之一。在原有的人文和水文的基礎上造景,堅持以綠為主,以植物造景為主,意在將此地打造成一個雖為人造,宛如天成的感覺,遊人置身其中的時候,感覺到的是和自然的親近和完全的放鬆,使人流連忘返。
四、項目分析
1、功能分區
根據景區性質、地域特徵、資源分布特點將休閑游園劃分為4大功能區:
(1 )老人活動區:老人和小孩是游園的主要遊人,而老人主要在園內是以鍛煉、休閑為主所以老人活動區在比較安靜的地方,盡量營造隨意悠閑,怡然自得的環境。
(2)密林過渡區:連接活動區和居住活動區的地帶設計為密林過渡區,主要由不同品種的地被植物和小灌木,高大喬木搭配而成。
(3)休閑廣場:位於入口的景觀視線上,是較大面積的鋪裝廣場,是人們在園區內主要的集散地,有眾樹木和草坪草等眾多園林景觀內容,是游園的主要景觀。
(4)娛樂休閑帶
設置有休閑座椅,散布小道和供成年人使用的簡單的健身器材,布局形式簡潔,配合中心休閑廣場的造型,有標志性雕塑吸引行人的注意力。
2、流線分析
游園在滿足居民的休閑、娛樂需求的同時,還必須保證生態安全,其次在原有的地形基礎上設計的路線,力爭具有實用性和連貫性,滿足集散要求。南面和東南面都有公路,所以設置了主要出入口,給出集散區,用以疏導交通,同時也給出了休息設施,以滿足遊人的休息需求。
3、入口設計
入口位於兩條公路交叉的地方,兩個方向的車輛的行人都可以方便進入場地內。由於場地的中心是一個下沉廣場,距離主要出入口較近,所以入口廣場形式簡潔,設立標志性強的雕塑,形成視覺焦點。流線上自然過渡到休閑廣場。
五、種植設計
為使設計中充分表現綠色,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創造輕松,舒適,獨具特色的居住環境,採用不對稱的自然式布置方式,充分發揮植物形體,色彩和季相等自然美的作用創作「意、趣、神、色」兼備的園林小游園。
常綠喬木:柳杉、濕地松、馬尾松、深山含笑、香樟、杜英、女貞、紫楠、香泡、棕櫚、桂花、楊梅、柑桔等。

❻ 小游園綠化面積達到多少平方米才能移交園林部門管理

小游園規劃設計要點
城市小游園也叫遊憩小綠地,是供人們休息、交流、鍛煉、夏日納涼及進行一些小型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是城市公共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中,設計師應把握好以下要點:

(1)特點鮮明突出,布局簡潔明快

小游園的平面布局不宜復雜,應當使用簡潔的幾何圖形。從美學理論上看,明確的幾何圖形要素之間具有嚴格的制約關系,最能引起人的美感;同時對於整體效果、遠距離及運動過程中的觀賞效果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具有較強的時代感。

(2)因地制宜,力求變化如果小游園規劃地段面積較小,地形變化不大,周圍是規則式建築,則游園內部道路系統以規則式為佳;若地段面積稍大,又有地形起伏,則可以自然式布置。城市中的小游園貴在自然,最好能使人從嘈雜的城市環境中脫離出來。同時園景也宜充滿生活氣息,有利於逗留休息。另外要發揮藝術手段,將人帶入設定的情境中去,做到自然性、生活性、藝術性相結合。

(3)小中見大,充分發揮綠地的作用:

①布局要緊湊:盡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將園林中的死角轉化為活角等。

②空間層次豐富:利用地形道路、植物小品分隔空間,此外也可利用各種形式的隔斷花牆構成園中園。

③建築小品以小巧取勝:道路、鋪地、坐凳、欄桿的數量與體量要控制在滿足遊人活動的基本尺度要求之內,使遊人產生親切感,同時擴大空間感。

(4)植物配置與環境結合,體現地方風格。嚴格選擇主調樹種,考慮主調樹種時,除注意其色彩美和形態美外,更多地要注意其風韻美,使其姿態與周圍的環境氣氛相協調。注意時相、季相、景相的統一,為在較小的綠地空間取得較大活動面積,而又不減少綠景,植物種植可以以喬木為主,灌木為輔,喬木以點植為主,在邊緣適當輔以樹叢,適當增加宿根花卉種類。此外,也可適當增加垂直綠化的應用。

(5)組織交通,吸引遊人在道路設計時,採用角穿的方式使穿行者從綠地的一側通過,保證遊人活動的完整性。

(6)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兼顧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要按互補的原則進行處理,如:硬質景觀突出點題入境,象徵與裝飾等表意作用,軟質景觀則突出情趣,和諧舒暢、情緒、自然等順情作用。

(7)動靜分區為滿足不同人群活動的要求,設計小游園時要考慮到動靜分區,並要注意活動區的公共性和私密性。在空間處理上要注意動觀、靜觀、群游與獨處兼顧,使遊人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間類型。

❼ 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的布局形式,特點及綠地布局的基本要求

城市中由各種類型、各種規模的園林綠地組成的生態系統,用以改善城市環境,為城市居民提供遊憩境域。

發展簡史 古代的園林主要屬於皇室、貴族、僧侶、富豪所有,供少數人游樂、狩獵之用。規模較大的園林大多分布於城市外緣,數量少,分布不勻,對城市環境影響不大。產業革命後,工業國家城市人口不斷增加,環境日益惡化。在這種狀況下,英國王室首先開放了一些皇家園林供公眾享用。1858年,美國紐約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園之一——中央公園。一些著名的社會改革者和熱心公益的活動家、科學家和工程師紛紛從事改善城市環境的活動。他們都把發展城市園林綠地作為改造城市物質環境的手段,主張增大綠地面積,形成體系,使城市具有田園般的優美環境。1892年,美國風景建築師F.L.奧姆斯特德編制了波士頓的城市園林綠地系統方案,把公園、濱河綠地、林蔭道連結起來。1898年,英國霍華德,E.提出了"田園城市"理論。在霍華德思想的影響下,以後又出現了有關新城和綠帶的理論(見新城建設運動、綠帶、楔形綠地)。科學家們也開展了植物對環境保護作用的研究,使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的理論有了科學基礎。

作用 從生態學、環境心理學和環境美學等方面看,綠地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

凈化空氣,提高環境質量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能提高空氣的含氧量。植物的根部吸收水分,通過葉片蒸發到空氣中,可以提高空氣的濕度。某些植物能夠吸收工廠排放的有害氣體,從而降低空氣中有害物質含量。某些植物能夠分泌殺菌物質,有助於降低空氣的含菌量。植物枝葉可以滯留、過濾空氣中的塵粒,起著凈化空氣的作用。植物吸收一部分太陽輻射熱和通過濃蔭的覆蓋降低地面的熱輻射,造成局部地區的溫度較低,而周圍地區溫度較高,這樣便會因溫差而形成空氣對流,可以改善小氣候。林帶還有降低雜訊的作用。

美化環境,滿足精神需要 以各類建築物為主體的城市空間環境,使人感到單調和枯燥。植物以其紛繁的品種、色彩、線條、造型,豐富城市的景觀,有利於緩解人們心理上的壓力。將各類植物穿插布置在建築之間和建築周圍,既可沖淡單調、枯燥的人工化氣氛,又可烘托建築的個性,構成人工和自然相融和的空間環境。

規劃內容 中國在50年代初期開始,把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當時的規劃作法是:充分利用天然河流和湖泊水面,均衡安排各種公園、綠地、林蔭道,結合其它綠地、綠帶在城市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園林綠地系統。規劃的著重點是計算和布置各種公共綠地。

分類和公共綠地指針 城市綠地根據功能可分為:公共綠地(公園、林蔭道)、居住區綠地、專用綠地、防護綠地和郊區的風景游覽綠地等。城市公共綠地定額指針,是指高峰時間(如節假日遊人集中的高峰時間)全市遊人總數和每個遊人應占的公園綠地面積。50年代經過調查得知:在一般氣候條件下,城市在高峰時間進入公園綠地的遊人數約佔全市人口10%,每個遊人應佔有的公園綠地面積不宜小於60平方米。由此確定城市公共綠地的遠期規劃指針不應低於每人 6平方米。中國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1980年頒布的《城市規劃定額指針暫行規定》中規定:城市公共綠地定額每人近期為3~5平方米,遠期為7~11平方米。公共綠地以外的其它綠地,沒有法定的指針。

綠化覆蓋率 從70年代起,國際上對環境科學的研究逐步深入。中國也開始重視植物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並進行研究。中國學術界提出一個新的補充性的綠地指針——城市綠化覆蓋率,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城市綠化覆蓋率不應低於30%。

布置 中國在50~70年代,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一般遵循均勻布置各項公共綠地的原則,使每個城市居民都能就近享用綠地。構成公共綠地的主體是各種類型的公園。全市性公園的規模在10公頃以上,要求有比較齊全的設施;區公園的規模為5~8公頃;居住區級的公園或小游園,規模在1公頃左右。全市性公園按照城市的規模和布局,設一處或多處,要求位置適中,交通方便。區公園服務半徑不大於1公里。居住區級的公園或小游園的服務半徑不超過500米。城市的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一般按照上述要求,選定各種公園的位置和布置林蔭道,並結合城市自然地形,體現城市特色,如利用市區的河道、丘陵等布置綠帶,把各類公園綠地連接起來,成為一體。合肥市利用拆除後的城牆牆基,結合護城河,布置成一個環形綠帶,很有特色。西安市也利用環城公園、林蔭道和工廠防護林帶,把各個分散的公園連接起來。

新的趨勢 近20年出現一種關於大城市布局結構的新的理論:以多中心、組團式城市群或帶形城市取代傳統的單一中心的城市。這種新的城市布局結構有可能在組團、群體之間穿插森林、農田和牧場,使城市同大自然緊密融合。這樣可以大大改善城市環境質量。

❽ 小游園設計說明

網上的 你參考下···
綿陽小游園規劃設計說明

一、項目概況介紹:
工程位於綿陽市芙蓉溪東岸,四周交通便利,地塊略呈矩形,佔地總面積約15016平方米。地勢比較平坦,沿江自然環境保留完整。它的建設有利於為當地居民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閑活動場所。
二、小游園規劃設計原則及要點
城市小游園也叫遊憩小綠地,是供人們休息、交流、鍛煉、夏日納涼及進行一些小型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是城市公共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中,設計師應把握好以下要點:
(1)特點鮮明突出,布局簡潔明快
小游園的平面布局不宜復雜,應當使用簡潔的幾何圖形。從美學理論上看,明確的幾何圖形要素之間具有嚴格的制約關系,最能引起人的美感;同時對於整體效果、遠距離及運動過程中的觀賞效果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具有較強的時代感。
(2)因地制宜,力求變化如果小游園規劃地段面積較小,地形變化不大,周圍是規則式建築,則游園內部道路系統以規則式為佳;若地段面積稍大,又有地形起伏,則可以自然式布置。城市中的小游園貴在自然,最好能使人從嘈雜的城市環境中脫離出來。同時園景也宜充滿生活氣息,有利於逗留休息。另外要發揮藝術手段,將人帶入設定的情境中去,做到自然性、生活性、藝術性相結合。
(3)小中見大,充分發揮綠地的作用
①布局要緊湊:盡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將園林中的死角轉化為活角等。
②空間層次豐富:利用地形道路、植物小品分隔空間,此外也可利用各種形式的隔斷花牆構成園中園。
③建築小品以小巧取勝:道路、鋪地、坐凳、欄桿的數量與體量要控制在滿足遊人活動的基本尺度要求之內,使遊人產生親切感,同時擴大空間感。
4)植物配置與環境結合,體現地方風格。嚴格選擇主調樹種,考慮主調樹種時,除注意其色彩美和形態美外,更多地要注意其風韻美,使其姿態與周圍的環境氣氛相協調。注意時相、季相、景相的統一,為在較小的綠地空間取得較大活動面積,而又不減少綠景,植物種植可以以喬木為主,灌木為輔,喬木以點植為主,在邊緣適當輔以樹叢,適當增加宿根花卉種類。此外,也可適當增加垂直綠化的應用。
(5)組織交通,吸引遊人在道路設計時,採用角穿的方式使穿行者從綠地的一側通過,保證遊人活動的完整性。
(6)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兼顧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要按互補的原則進行處理,如:硬質景觀突出點題入境,象徵與裝飾等表意作用,軟質景觀則突出情趣,和諧舒暢、情緒、自然等順情作用。
(7)動靜分區為滿足不同人群活動的要求,設計小游園時要考慮到動靜分區,並要注意活動區的公共性和私密性。在空間處理上要注意動觀、靜觀、群游與獨處兼顧,使遊人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間類型。
三、設計思路
此處地方自然環境優美,設計中考慮盡量保持原來的自然資源,使之成為吸引遊人的因素之一。在原有的人文和水文的基礎上造景,堅持以綠為主,以植物造景為主,意在將此地打造成一個雖為人造,宛如天成的感覺,遊人置身其中的時候,感覺到的是和自然的親近和完全的放鬆,使人流連忘返。
四、項目分析
1、功能分區
根據景區性質、地域特徵、資源分布特點將休閑游園劃分為4大功能區:
(1 )老人活動區:老人和小孩是游園的主要遊人,而老人主要在園內是以鍛煉、休閑為主所以老人活動區在比較安靜的地方,盡量營造隨意悠閑,怡然自得的環境。
(2)密林過渡區:連接活動區和居住活動區的地帶設計為密林過渡區,主要由不同品種的地被植物和小灌木,高大喬木搭配而成。
(3)休閑廣場:位於入口的景觀視線上,是較大面積的鋪裝廣場,是人們在園區內主要的集散地,有眾樹木和草坪草等眾多園林景觀內容,是游園的主要景觀。
(4)娛樂休閑帶
設置有休閑座椅,散布小道和供成年人使用的簡單的健身器材,布局形式簡潔,配合中心休閑廣場的造型,有標志性雕塑吸引行人的注意力。
2、流線分析
游園在滿足居民的休閑、娛樂需求的同時,還必須保證生態安全,其次在原有的地形基礎上設計的路線,力爭具有實用性和連貫性,滿足集散要求。南面和東南面都有公路,所以設置了主要出入口,給出集散區,用以疏導交通,同時也給出了休息設施,以滿足遊人的休息需求。
3、入口設計
入口位於兩條公路交叉的地方,兩個方向的車輛的行人都可以方便進入場地內。由於場地的中心是一個下沉廣場,距離主要出入口較近,所以入口廣場形式簡潔,設立標志性強的雕塑,形成視覺焦點。流線上自然過渡到休閑廣場。
五、種植設計
為使設計中充分表現綠色,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創造輕松,舒適,獨具特色的居住環境,採用不對稱的自然式布置方式,充分發揮植物形體,色彩和季相等自然美的作用創作「意、趣、神、色」兼備的園林小游園。
常綠喬木:柳杉、濕地松、馬尾松、深山含笑、香樟、杜英、女貞、紫楠、香泡、棕櫚、桂花、楊梅、柑桔等。

❾ 合肥市綠地系統的布局有什麼特點

城市中由各種類型、各種規模的園林綠地組成的生態系統,用以改善城市環境,為城市居民提供遊憩境域。

發展簡史 古代的園林主要屬於皇室、貴族、僧侶、富豪所有,供少數人游樂、狩獵之用。規模較大的園林大多分布於城市外緣,數量少,分布不勻,對城市環境影響不大。產業革命後,工業國家城市人口不斷增加,環境日益惡化。在這種狀況下,英國王室首先開放了一些皇家園林供公眾享用。1858年,美國紐約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園之一——中央公園。一些著名的社會改革者和熱心公益的活動家、科學家和工程師紛紛從事改善城市環境的活動。他們都把發展城市園林綠地作為改造城市物質環境的手段,主張增大綠地面積,形成體系,使城市具有田園般的優美環境。1892年,美國風景建築師F.L.奧姆斯特德編制了波士頓的城市園林綠地系統方案,把公園、濱河綠地、林蔭道連結起來。1898年,英國霍華德,E.提出了"田園城市"理論。在霍華德思想的影響下,以後又出現了有關新城和綠帶的理論(見新城建設運動、綠帶、楔形綠地)。科學家們也開展了植物對環境保護作用的研究,使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的理論有了科學基礎。

作用 從生態學、環境心理學和環境美學等方面看,綠地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

凈化空氣,提高環境質量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能提高空氣的含氧量。植物的根部吸收水分,通過葉片蒸發到空氣中,可以提高空氣的濕度。某些植物能夠吸收工廠排放的有害氣體,從而降低空氣中有害物質含量。某些植物能夠分泌殺菌物質,有助於降低空氣的含菌量。植物枝葉可以滯留、過濾空氣中的塵粒,起著凈化空氣的作用。植物吸收一部分太陽輻射熱和通過濃蔭的覆蓋降低地面的熱輻射,造成局部地區的溫度較低,而周圍地區溫度較高,這樣便會因溫差而形成空氣對流,可以改善小氣候。林帶還有降低雜訊的作用。

美化環境,滿足精神需要 以各類建築物為主體的城市空間環境,使人感到單調和枯燥。植物以其紛繁的品種、色彩、線條、造型,豐富城市的景觀,有利於緩解人們心理上的壓力。將各類植物穿插布置在建築之間和建築周圍,既可沖淡單調、枯燥的人工化氣氛,又可烘托建築的個性,構成人工和自然相融和的空間環境。

規劃內容 中國在50年代初期開始,把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當時的規劃作法是:充分利用天然河流和湖泊水面,均衡安排各種公園、綠地、林蔭道,結合其它綠地、綠帶在城市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園林綠地系統。規劃的著重點是計算和布置各種公共綠地。

分類和公共綠地指針 城市綠地根據功能可分為:公共綠地(公園、林蔭道)、居住區綠地、專用綠地、防護綠地和郊區的風景游覽綠地等。城市公共綠地定額指針,是指高峰時間(如節假日遊人集中的高峰時間)全市遊人總數和每個遊人應占的公園綠地面積。50年代經過調查得知:在一般氣候條件下,城市在高峰時間進入公園綠地的遊人數約佔全市人口10%,每個遊人應佔有的公園綠地面積不宜小於60平方米。由此確定城市公共綠地的遠期規劃指針不應低於每人 6平方米。中國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1980年頒布的《城市規劃定額指針暫行規定》中規定:城市公共綠地定額每人近期為3~5平方米,遠期為7~11平方米。公共綠地以外的其它綠地,沒有法定的指針。

綠化覆蓋率 從70年代起,國際上對環境科學的研究逐步深入。中國也開始重視植物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並進行研究。中國學術界提出一個新的補充性的綠地指針——城市綠化覆蓋率,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城市綠化覆蓋率不應低於30%。

布置 中國在50~70年代,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一般遵循均勻布置各項公共綠地的原則,使每個城市居民都能就近享用綠地。構成公共綠地的主體是各種類型的公園。全市性公園的規模在10公頃以上,要求有比較齊全的設施;區公園的規模為5~8公頃;居住區級的公園或小游園,規模在1公頃左右。全市性公園按照城市的規模和布局,設一處或多處,要求位置適中,交通方便。區公園服務半徑不大於1公里。居住區級的公園或小游園的服務半徑不超過500米。城市的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一般按照上述要求,選定各種公園的位置和布置林蔭道,並結合城市自然地形,體現城市特色,如利用市區的河道、丘陵等布置綠帶,把各類公園綠地連接起來,成為一體。合肥市利用拆除後的城牆牆基,結合護城河,布置成一個環形綠帶,很有特色。西安市也利用環城公園、林蔭道和工廠防護林帶,把各個分散的公園連接起來。

新的趨勢 近20年出現一種關於大城市布局結構的新的理論:以多中心、組團式城市群或帶形城市取代傳統的單一中心的城市。這種新的城市布局結構有可能在組團、群體之間穿插森林、農田和牧場,使城市同大自然緊密融合。這樣可以大大改善城市環境質量。

❿ 小游園和公園都屬於同一類工程嗎

網上的 你參考下···
綿陽小游園規劃設計說明

一、項目概況介紹:
工程位於綿陽市芙蓉溪東岸,四周交通便利,地塊略呈矩形,佔地總面積約15016平方米。地勢比較平坦,沿江自然環境保留完整。它的建設有利於為當地居民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閑活動場所。
二、小游園規劃設計原則及要點
城市小游園也叫遊憩小綠地,是供人們休息、交流、鍛煉、夏日納涼及進行一些小型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是城市公共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中,設計師應把握好以下要點:
(1)特點鮮明突出,布局簡潔明快
小游園的平面布局不宜復雜,應當使用簡潔的幾何圖形。從美學理論上看,明確的幾何圖形要素之間具有嚴格的制約關系,最能引起人的美感;同時對於整體效果、遠距離及運動過程中的觀賞效果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具有較強的時代感。
(2)因地制宜,力求變化如果小游園規劃地段面積較小,地形變化不大,周圍是規則式建築,則游園內部道路系統以規則式為佳;若地段面積稍大,又有地形起伏,則可以自然式布置。城市中的小游園貴在自然,最好能使人從嘈雜的城市環境中脫離出來。同時園景也宜充滿生活氣息,有利於逗留休息。另外要發揮藝術手段,將人帶入設定的情境中去,做到自然性、生活性、藝術性相結合。
(3)小中見大,充分發揮綠地的作用
①布局要緊湊:盡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將園林中的死角轉化為活角等。
②空間層次豐富:利用地形道路、植物小品分隔空間,此外也可利用各種形式的隔斷花牆構成園中園。
③建築小品以小巧取勝:道路、鋪地、坐凳、欄桿的數量與體量要控制在滿足遊人活動的基本尺度要求之內,使遊人產生親切感,同時擴大空間感。
4)植物配置與環境結合,體現地方風格。嚴格選擇主調樹種,考慮主調樹種時,除注意其色彩美和形態美外,更多地要注意其風韻美,使其姿態與周圍的環境氣氛相協調。注意時相、季相、景相的統一,為在較小的綠地空間取得較大活動面積,而又不減少綠景,植物種植可以以喬木為主,灌木為輔,喬木以點植為主,在邊緣適當輔以樹叢,適當增加宿根花卉種類。此外,也可適當增加垂直綠化的應用。
(5)組織交通,吸引遊人在道路設計時,採用角穿的方式使穿行者從綠地的一側通過,保證遊人活動的完整性。
(6)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兼顧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要按互補的原則進行處理,如:硬質景觀突出點題入境,象徵與裝飾等表意作用,軟質景觀則突出情趣,和諧舒暢、情緒、自然等順情作用。
(7)動靜分區為滿足不同人群活動的要求,設計小游園時要考慮到動靜分區,並要注意活動區的公共性和私密性。在空間處理上要注意動觀、靜觀、群游與獨處兼顧,使遊人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間類型。
三、設計思路
此處地方自然環境優美,設計中考慮盡量保持原來的自然資源,使之成為吸引遊人的因素之一。在原有的人文和水文的基礎上造景,堅持以綠為主,以植物造景為主,意在將此地打造成一個雖為人造,宛如天成的感覺,遊人置身其中的時候,感覺到的是和自然的親近和完全的放鬆,使人流連忘返。
四、項目分析
1、功能分區
根據景區性質、地域特徵、資源分布特點將休閑游園劃分為4大功能區:
(1 )老人活動區:老人和小孩是游園的主要遊人,而老人主要在園內是以鍛煉、休閑為主所以老人活動區在比較安靜的地方,盡量營造隨意悠閑,怡然自得的環境。
(2)密林過渡區:連接活動區和居住活動區的地帶設計為密林過渡區,主要由不同品種的地被植物和小灌木,高大喬木搭配而成。
(3)休閑廣場:位於入口的景觀視線上,是較大面積的鋪裝廣場,是人們在園區內主要的集散地,有眾樹木和草坪草等眾多園林景觀內容,是游園的主要景觀。
(4)娛樂休閑帶
設置有休閑座椅,散布小道和供成年人使用的簡單的健身器材,布局形式簡潔,配合中心休閑廣場的造型,有標志性雕塑吸引行人的注意力。
2、流線分析
游園在滿足居民的休閑、娛樂需求的同時,還必須保證生態安全,其次在原有的地形基礎上設計的路線,力爭具有實用性和連貫性,滿足集散要求。南面和東南面都有公路,所以設置了主要出入口,給出集散區,用以疏導交通,同時也給出了休息設施,以滿足遊人的休息需求。
3、入口設計
入口位於兩條公路交叉的地方,兩個方向的車輛的行人都可以方便進入場地內。由於場地的中心是一個下沉廣場,距離主要出入口較近,所以入口廣場形式簡潔,設立標志性強的雕塑,形成視覺焦點。流線上自然過渡到休閑廣場。
五、種植設計
為使設計中充分表現綠色,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創造輕松,舒適,獨具特色的居住環境,採用不對稱的自然式布置方式,充分發揮植物形體,色彩和季相等自然美的作用創作「意、趣、神、色」兼備的園林小游園。
常綠喬木:柳杉、濕地松、馬尾松、深山含笑、香樟、杜英、女貞、紫楠、香泡、棕櫚、桂花、楊梅、柑桔等。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