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玩四游 » 景區遊客多會對景區的文化

景區遊客多會對景區的文化

發布時間: 2021-01-04 16:19:40

㈠ 旅遊景區增加民俗風情演出報告

為推進全市群眾文化活動的深入開展,使群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促進全市文化事業的大繁榮大發展。*年*月1*至*日,由市人大常委會主管副主任、部分本級人大代表組成調查組,深入到龍鎮、和平鎮、興隆鄉、新發鄉和青山街工委,對全市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群眾文化活動基本情況
(一)城鄉文化基礎設施有所改善。近年來,市政府不斷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城鄉文化基礎設施有所改善。*年市文體局綜合辦公樓的落成,市圖書館、龍江劇團等單位辦公條件有了明顯好轉。市標廣場和青山公園的擴建、糧食休閑廣場的闢建,為市民文化活動創造了條件,提供了場所。近兩年,市文體局共向上爭取資金50餘萬元,在龍鎮、和平鎮按標准修建了綜合文化站,興隆鄉文化站正在建設中。和平鎮利用小城鎮建設、扶貧開發資金建休閑健身廣場兩個,一千平方米籃球場和排球場一處。在省文化廳的支持下,在龍鎮發展村、和平鎮翻身村建「農民書屋」兩個,送文化書籍3000餘冊。年初以來,全市各鄉鎮共放映電影304場,觀眾達54,320、00人次,朝陽鄉因業績突出,受到了省文化廳的表揚。全市有8個行政村建成了圖書室,藏書19000餘冊;青山街工委六個社區都有圖書室或文體活動室,基本能滿足居民閱讀和文體活動需要。隨著文化基礎設施的明顯改善,為進一步豐富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政府和部門文化活動主導作用不斷增強。近年來,市政府高度重視群眾文化活動,由政府牽頭組織的文化活動成為城鄉文化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年春節「三地情和諧頌」、「迎新春書畫展」、「飲水節」專場文藝演出,還有「難忘鄉情」、「增友誼促和諧,共創美好明天」的區域聯歡會等,「以節興文」活動悄然興起。以單位和部門工作為主題的群眾文化活動發展較快。自*年以來全市各單位共舉辦專場廣場演出近200場,觀眾達數十萬人次,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如全市教育系統舉辦了中小學生藝術節和「新思想之夏」教育專場廣場文藝演出,建設系統舉辦了「建設杯」職工籃球賽專場文藝演出等。各鄉鎮積極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龍鎮政府高度重視群眾文化工作,採取制定和完善規章制度,聘用文化專業人才等措施,使群眾文化活動走上了經常化和制度化的軌道,群眾文化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和平鎮借參加全市金色田野農民藝術節「金色旋律」文藝匯演選拔賽之機,動員號召各村群眾,特別是文化骨幹踴躍參與文藝匯演選拔賽。通過舉辦文化活動,宣傳了黨的親民、惠民政策,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使優秀節目和文化人才脫穎而出。
(三)群眾自發性文化活動較為活躍。公園群眾文化活動最為活躍。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求知、求樂、求美、求健康」意識逐步增強,公園成為群眾自發性文化活動的主陣地,每日參與活動人數近千人。從活動形式看,既有分散的,也有集中的,既有經常性的,也有季節性的;從活動內容看,涉及文化、藝術、體育等諸多領域,公園不僅成為了群眾文化活動的舞台,更成為了人們增進了解、溝通信息的平台。社區群眾文化活動逐步發展。每天傍晚街頭巷尾的秧歌、健身操等文化活動,是街區一道靚麗的風景。哈客隆門前、金燁小區的秧歌隊、健身操參與人員較多,有一定規模,隊伍較穩定,哈客隆秧歌隊有時還參加一些部門慶典宣傳活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方興未艾。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村文化建設也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群眾自發性文化活動比較活躍。新發鄉德安村農民樂隊,代表五大連池參加黑河市「金色田野」農民藝術節匯演並獲獎。龍鎮愛爾樂隊是一支農民樂隊,自編自演身邊人和事,與村民一起自娛自樂。和平鎮孫建德、王增福的詩歌、小說、曲藝、繪畫等作品被多家報刊雜志刊發。孫建德被群眾譽為「鄉間藝術家」。雙泉鄉一心村張明被黑河市文聯、文化局聯合授予「剪紙之星」稱號,作品多次獲獎和發表。
二、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全市群眾文化活動發展形勢良好。但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與群眾「要文化」的強烈願望相比、與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城鄉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相比,還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投入不足,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一是群眾文化活動場所缺乏。目前,市裡沒有電影院、文藝演出劇場、博物館等必要的文化場所,市群眾藝術館、圖書館、龍江劇團辦公面積未達標。鄉鎮綜合文化站不達標的佔多數,達標的只有龍鎮、和平鎮。絕大多數村屯群眾文化活動沒有場所。二是文化設施、設備陳舊落後,而且數量不足。群眾藝術館、龍江劇團只有架子鼓、電子琴等幾件簡陋的樂器。和平鎮綜合文化站有達標的活動室,但沒有設施設備,基本上是閑置的活動室。
(二)工作機構不健全,文化人才匱乏。一是*年鄉鎮機構改革後,鄉鎮文化站被撤並。自此,文化工作處於無機構、無編制、無人員的

㈡ 如何提升景區的文化內涵

在剛剛結束的「五一」小長假的旅遊旺季里,筆者觀察到許多人作別「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膚淺、疲勞之旅,尋求既輕松又有深度的文化之旅。一些景點也應時應景,紛紛發出了「提升文化味」的呼聲,並出台措施強化治理。比如,日前南京夫子廟景區就開展了以「增加文氣,減少商氣」為主旨的「百日行動」。應當說,景區這種自我反思精神是可貴的。但筆者認為,僅僅通過「此消彼長」的方式來進行文化味的相對提升還是欠力度的,因為這類「剝離式」處理方式似乎假設了一個這樣的前提,即景區的文化味原本是濃郁的,只不過被牆外汽車排放的煙油味、行商走販高聲叫賣的煩躁味、鋪天蓋地立體轟炸的廣告所製造的商業味所攪和,所稀釋了。
筆者認為,只有關注景區文化內涵的原生、實質性增長,才能更好地彰顯景區的特色,才能讓廣大遊客在文化氛圍的熏陶下提高游覽品質。目前,提到景區發展,動輒圈地多少畝、投資多少億元再造個什麼館,似乎只有大手筆才能讓遊客不虛此行。實際上,景區的文化氛圍是一種比較高尚的軟環境,是一種訴諸遊人心靈深處的精神力量。而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通常情況下,人們更容易接受「感動」而非高高在上的「說教」,這也就是某些「眾聲喧嘩」的景區最集中、最具文化色彩的某某館能夠「鬧中取靜」的原因,因此要特別注意從細小方面的巧妙處理上來提升文化味。
比如景點往往被一層一層的商圈所包圍,有的從停車場到景區大門的距離竟有幾里地,如果只是販賣著任意一家小商品批發市場都能提供貨源的紀念品,而在這里忽視對景區特色和內涵的介紹和渲染,無異於放棄了對遊客文化感受的「預熱」。同樣,當遊客離開時,又少了對文化感受的強化。從空間上來講,要注重創造多重文化體驗空間。如果面對景物、文物或歷史遺存等,只是採用「目之所及」的方式去感受,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原本氣韻流暢的文化欣賞很容易被打斷,從而影響效果。如能通過視聽設備在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里感知景區的文化底蘊,必然會使文化深度增加。同時,創設文化體驗、參與項目也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另外,要善於挖掘文化底蘊,注重對虛擬空間的開拓。旅遊不是考古,也不是對地質地貌的研究,也就是說,一凳一亭一碑可以超越它的實物意義,而成為承載文化意味的傳說和歷史故事。當然,這些需要實實在在的文化研究作支撐,庸俗的牽強附會只能起到反作用。
(秦毅)

㈢ 景區轉型提升中旅遊景區文化提升有哪些要素

景區轉型提升中旅遊景區文化提升的幾點要素: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旅遊策劃專家指出,旅遊景區的美譽度、知名度,以及整體的旅遊氛圍,都需要文化底蘊的支持,包括旅遊形象、旅遊景觀、旅遊主題、旅遊產品、遊憩方式等。旅遊景區文化包裝是指通過發掘利用該地的歷史文化遺存、宗教文化傳統、民間信仰和民俗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其形象的塑造、品牌的打造、旅遊產品的設計開發,從而達到提升目的。 任何景區都有旅遊生命周期。要使旅遊景區「日游日新」,除了完善旅遊設施,增加和提升旅遊休閑娛樂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挖掘它的文化內涵,從而保持持久的魅力。我們所熟知的成功案例很多。現在很多地方對旅遊景區提升和文化包裝走入誤區,一窩蜂地蓋寺廟、造佛像、建紀念碑,似乎這就是文化提升,其實是庸俗化、沒文化的表現。文化提升應當包含四個要素,即: 1、通過整理、挖掘景區文化資源,達到傳承、弘揚本土(區域)傳統文化的目的; 2、提高景區知名度和核心旅遊吸引力; 3、以獨特、原真的文化內涵塑造景區旅遊形象,形成旅遊市場的文化唯一性品牌; 4、通過對旅遊產品文化包裝,提高產品檔次,完善項目功能,形成產品系列,滿足遊客的文化審美需求。 文化提升工作不僅面對著景區自身,也要對遊客負責,而且還要接受市場的考驗。如果其中沒有上述要素,無論蓋多少廟,造多少佛像,都是毫無價值的。【景區轉型提升專家: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

㈣ 傳統文化在旅遊景區的發展中發揮的作用以及不足之處

傳統文化這個東西,在旅遊景區內飾非常受到追捧的,因為這里可以弘揚和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㈤ 關於旅遊景區文化娛樂項目

燒烤晚會,棋牌大賽.

㈥ 簡述旅遊景區在旅遊業中的地位及作用

旅遊景區在旅遊業中的地位及作用:

1、旅遊景區,是以旅遊及其相關活動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區域場所,能夠滿足遊客參觀游覽、休閑度假、康樂健身等旅遊需求,具備相應的旅遊設施並提供相應的旅遊服務的獨立管理區。是吸引遊客的必要條件。

2、旅遊景區是旅遊業的核心要素,是旅遊產品的主體成分,是旅遊產業鏈中的中心環節,是旅遊消費的吸引中心,是旅遊產業面的輻射中心。經濟活動等都是由景區展開。

(6)景區遊客多會對景區的文化擴展閱讀:

旅遊文化在旅遊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1、旅遊文化是旅遊資源的魅力所在。

旅遊文化與旅遊業兩者的關系密不可分。旅遊資源包括人文旅遊資源和自然旅遊資源。

一方面,旅遊文化孕育著人文旅遊資源,一切的旅遊景點的開發都需要深厚的文化基礎奠定,大量的人文資源都是文化積淀而成的,集中體現了不同年代和時代的政治、經濟、民族風情、當地特色、文化藝術等方面,開發商要進行旅遊景點的規劃,就應該有一定的文化素養。

另一方面,從自然風光與旅遊資源的關系來看,大好山河孕育著一方水土,更孕育著豐富的文化底蘊。例如,許多佛像寺廟都建在山河之上,並在此基礎上孕育了燦爛的宗教文化,因此,許多自然旅遊資源本身不需要帶有濃厚的文化氣息,本身的自然之美就足以吸引文化淵源在此發展。

2、旅遊文化是旅遊業的靈魂。

旅遊業是經濟發展很強的行業,同樣也承擔了傳播優良文化的產業。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追求在旅遊過程中的感官體驗和視覺體驗,更重要的是對精神層面的享受。

這就要求對於旅遊產品的開發要有一定的精神內涵與文化品位,能夠滿足消費者對文化層面的追求,只有這樣,旅遊業開發出來的產品才能有吸引力和影響力。

同樣要使旅遊文化滲透旅遊行業的各個層面,比如在餐館、住宿、娛樂等方面,要加大對旅遊景區工作人員整體素質,加強企業的文化建設,推進旅遊業的文化素養,同時也要提升景區內的工作人員及講解員文化素養,一舉一動都能影響著旅遊業的整體發展,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

㈦ 民俗文化村與傳統旅遊景區區別對待

中國民俗文化村,位於深圳市錦綉中華的西側,佔地 20 多萬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個薈萃各民族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和民居建築於一園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內含 22 個民族的 25 個村寨,均按 1: 1 的比例建成。通過民族風情表演、民間手工藝展示、定期舉辦大型民間節慶活動,讓遊客充分感受中華民族的靈魂和魅力,是全國56個民族有代表性的民族風情博物館。
傳統旅遊景區有兩方面含義:一是指旅遊業發展初期的旅遊景區,另一方面也指人們心目中最具純粹視覺觀賞價值的旅遊景區。這些景區往往有著較大的名氣,很多都是國家乃至世界級的文物保護單位,也往往是傳統的國內外旅遊者最嚮往的旅遊勝地。目前,國內大多數傳統旅遊景區發展勢頭看上去都挺不錯。那麼,有何必要指出它們的問題?
首先,傳統旅遊景區是國內首當其沖的涉外景區,景區內的軟硬體設施代表了國內旅遊業的發展水平。外國遊客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這些傳統旅遊景點,他們除了欣賞中國的名勝古跡外,還會在不自覺中感受到中國的旅遊基礎建設水平的高低。因此,傳統旅遊景區的發展水平代表著中國整個的旅遊行業的形象。其次,隨著人造景區以及主題公園等新興景區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景區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現在一些傳統旅遊景區的很多軟硬體設施都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現代的遊客不同於過去的遊客,過去的遊客是缺乏經驗的大眾消費者。一般化的旅遊產品就能夠滿足它們的要求。而現在是體驗經濟時代,這一時代的旅遊者追求個性化的服務、靈活性、更多的冒險與多種選擇。他們追求真實與差異,從逃避走向自我實現。越來越多的遊客不會只在乎傳統的名氣,他們在乎景區是否真正給了自己需要的體驗,同時也越來越在乎一些細節給自己的旅行帶來的影響。很多遊客會在慕名而來了一次後,會因為一些令人不滿意的細節而失去對該景區的興趣,不僅自己不會選擇去第二次,更重要的是,這些景區的缺點會通過遊客回到家後對身邊的人口口相傳而誇大,從而減少吸引力,進而可能導致傳統景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失去自己的位置。
在現今的旅遊市場中,遊客是站在主導地位的。我們在評價一個景區時應該時刻站在遊客的角度出發。在體驗經濟時代,遊客的終極目標來說是為了追求快樂的體驗。快樂是由新鮮感、親切感與自豪感三要素構成的。新鮮感來自於差異,親切感來自於交流,自豪感來自於贊美。新鮮感,即新奇與鮮活。親切感是從接觸中,特別是人與人接觸中,得到的一種滿足感,他的主要功能是消除孤獨,只有那些歡迎、關心與理解的接觸才能夠產生親切感。自豪感是對自己價值的肯定,是一種對自己滿足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值得尊重的人,值得自己也值得別人愛的人。一個成功的景區應該通過各種場景設施與服務來明確遊客的這三種感受。下面以世界文化遺產、國家4A級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網師園為主要例證,分析國內傳統旅遊景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至於為什麼選擇網師園,有以下原因。首先,網師園是國內傳統旅遊景區的典型代表;其次,網師園作為著名的涉外景區,其軟硬體設施在國內景區中以處於前列,在網師園中仍然存在的問題必定是國內很多景區普遍存在的。如果選取一個3A或2A景區來研究,就算找出了很多不足,也並不具有代表性,因為那些缺點可能也正是它們無法達到國家4A標準的原因。作為已經達到了國家最高標準的景區,這其中的不足一定是必須在將來的發展過程中逐步改進的。此外,由於一個景區並不能代表國內傳統景區所存在的所有不足,本文會採用以網師園為主要例證,其他景區為輔的方式來闡述。
第一,景區內的指示牌問題。大多數遊客都是第一次來景區遊玩,在體驗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自主而不是跟團出行。沒有了導游的帶領,加上他們對景區的文化背景、地理環境以及設施分布等很不熟悉,因此非常依賴指示牌。即使是團隊出行,高標準的指示牌仍會給遊客在特定的時候帶來方便。但是國內的很多景區的指示牌都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
以網師園為例,首先,其對出口以及洗手間等關鍵地點的方向指示牌很缺乏。筆者第一次來網師園時就有幾乎找不到洗手間的經歷。經過一番尋找,終於在一塊靠近洗手間的地方找到了指示牌,但從那裡出發,就算沒有看到指示牌,再多走幾步也能走到洗手間了。那是兩年多前的情況。然而,這么長時間過去了,網師園的管理部門卻未對這一狀況做一點改善。此外,筆者還曾經在網師園遇見過一位法國遊客,她由於和團隊在園內走散,預定的上車時間已到卻找不到出口而號啕大哭。如果在園林里設有醒目的出口指示牌,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了。
其次,其對於景區內各景區的簡介需要改進。在園林里轉一圈下來,沒有一個地方的指示牌上說明了這個景區是始修於多少年的,這是很多遊客很想知道的問題,他們卻無法從園林的指示牌中知曉,也許他們可以回去後查閱資料得知,但這仍然給他們在網師園的游覽留下了一個遺憾。
最後,對於外賓,中國景區的指示牌對他們來說,還存在一個語言上的理解問題。網師園因為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外國遊客,因此其指示牌都有中英文對照,而且在語言表達上存在的問題不大,因此外賓對於網師園的語言服務還比較滿意。但是筆者仍然發現了一個問題。在網師園中部花園的路標上,指向殿春簃的方向上寫有殿春簃的中英日三種語言。其中英語是譯為「Spring Palace Cottage」,但是當筆者移步進入殿春簃時,發現其內部放置的景區簡介牌上對殿春簃的翻譯是「Peony Study」。在英文中,這兩個詞語並不是一樣的意思。對於不懂中文的外國遊客,這樣前後不一致的指示牌會不會產生疑惑呢?因此筆者建議景區內指示牌上對景區的英文翻譯應該統一,這樣才不會給遊客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另外,在中國的景區還會存在指示牌上的英語語法、拼寫錯誤,更有錯得離譜的英文會讓來自英語國家的遊客無法看懂!例如,在雲南麗江的河邊有一個指示牌,中文是「小心掉入池中」,但是英文卻是:「Fall into the pond carefully」!在蘇州拙政園內的園林博物館上有這樣的標語,中文是「請勿喧嘩」,英文是「No louding」!但是, loud並不是動詞。在蘇州盤門入口的簡介中,把「relics」拼寫成「relies」。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外國遊客在看到這樣的標語後,不是一笑置之,而會用相機拍下來留作紀念。可能他們會回國後把這個當成飯後的笑料與朋友們分享中國人的英語水平。這除了會影響中國景區的形象外,還會對本來就不太了解中國的外國人造成在中國會有很大的語言交流的障礙的印象,從而影響他們來中國旅遊的動機。
第二、景區的廁所問題。廁所在一個景區中可能是位於最不起眼的位置,但是卻對是否對遊客留下良好的印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今,國內景區,尤其是蘇州的景區的廁所問題解決了不少。以前又臟又臭的現象已經很少見了。但是在國內景區的廁所仍然存在著一個由於文化差異導致的問題。大多數中國人仍然對傳統的蹲式廁所情有獨鍾,因為總感覺抽水馬桶存在衛生問題;而大多數西方國家的遊客喜歡抽水馬桶式的廁所,這也是他們的生活習慣。在中國有很多景區採用前者,也有很多景區採用後者,然而,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會有人抱怨。使用前者,西方遊客抱怨;使用後者,國內遊客抱怨。所以景區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一文化差異而做出一定的調整,例如在廁所中同時設置蹲式和座式,任遊客選擇。在細節上體現的關懷往往會讓遊客覺得特別溫暖,同時也滿足了本文在上述的遊客需要的「親切感」。
第三、景區工作人員的服務問題。因為國內傳統旅遊景區的體制的缺陷,景區的很多工作人員素質並讓人滿意。
以網師園為例,首先,工作人員的工作缺乏主動性。檢票員很少主動在檢票時向遊客發放景區游覽指南。很多遊客是因為看到別的遊客手上拿著才折回到入口處索要的。而很多遊客因為不知情,就沒有領取指南。游覽指南的印刷介紹都很不錯,是網師園做得很成功的地方。如果因為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問題,使一些遊客沒有接觸到它,是誰的過錯呢?
此外,網師園號稱提供免費講解服務,並且為此特設了一個導游服務台。但是經常去網師園看看的筆者很少在服務台後看見過導游的蹤影,在園林內也幾乎沒有見過網師園的免費導游。
另外,網師園以及國內很多其他的景區的工作人員都沒有統一的工作服,他們走在景區內和遊客沒有分別,如果當遊客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不能第一時間把工作人員從遊客中找出來。最後,在園林中的清潔工存在與遊客溝通的語言上的問題。大部分清潔工連普通話都聽不懂,而他們往往經常散布在景區的各個角落,幾乎是很多遊客的第一求助對象,但是他們對遊客在求助時無法給與幫助。景區是公共窗口,管理部門在安排工作人員時應該在這一細節上做出考慮。在語言溝通上有問題的工作人員可以調往其他不需要和遊客語言溝通的崗位,同時選派一些能在遊客需要幫助(例如指路、找洗手間)時能及時提供幫助的人員來擔任這一職責。
第四、景區的修繕帶來的問題。這也是中國傳統景區的普遍問題。很多傳統景區都是歷史文物保護單位,經過了歲月的洗禮,他們需要在一些方面做些修繕。在這過程中,會暴露出一些問題,同時也帶來遊客的不滿。以網師園為例,遊客對網師園最近進行的修繕活動由三個不滿意的地方。
首先,遊客希望能夠在入口處有醒目提示,告訴遊客網師園正在進行修繕,如「園內修繕,不影響正常參觀」,給遊客一個心理准備。大多數遊客不會因為這個指示牌而影響參觀計劃。但是當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網師園,發現正在進行施工,在情緒上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其次,遊客希望施工隊伍在使用施工工具時能選擇與景區背景相符合的工具,如樓梯,木桿之類的工具。遊客不反對修繕,這是必要的。但是他們在拍照時,希望背景中盡量不要出現修繕時使用的工具,至少,希望出現顏色與整個園林色調比較貼近的裝修工具。最後一點,也是筆者在園林中發現的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在園林的翻修過程中,對於園林建築的重新上漆的技術以及材質低劣,還遠不如幾百年前古人的手藝。油漆在凝固後附在門窗傢具上顯得極其凹凸不平。看著一些已經被重新上漆的門窗,許多遊客都發出「可惜可惜」的感慨。筆者也會猜到一些原因。在現代工藝如此發達的今天,找一支工藝精湛的裝修隊是很容易的事情。這可能也是由於傳統景區的體制原因造成的吧。這種裝修對世界文化遺產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他們不僅沒有做到「修舊如舊」,還大大地破壞了原有的面貌。待網師園被全部翻修過後,可能那是的網師園不再是今天的網師園了。那種破壞對網師園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不僅是一個景區的損失,同時也是全人類文化遺產的損失!這個問題決不是網師園所獨有的。在國內很多景區的重修中,都存在著技術不過關的問題。長此以往,這些景區的名聲會遭到質疑,失去遊客的信任,失去人民的信任,同時它們也會最終失去它們在旅遊市場中的地位。
以上是網師園存在的四大問題,同時也代表著國內傳統旅遊景區存在的普遍問題。旅遊景區要生存、要保持良好的形象、要發展,還是要從遊客感受的角度著眼,忽視遊客體驗是旅遊景區失敗的最重要原因。景區為什麼不能吸引遊客,關鍵是景區的產品不能夠讓遊客產生「舒暢」的旅遊體驗。沒有遊客,景區就失去了生存條件。即使是世界文化遺產級的景區也是如此。因此,有關部門要對這些問題予以高度的重視。

㈧ 一個景區的文化魅力表現在哪些方面

隨著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進一步融合,以及休閑旅遊時代精神需求含量的不斷加重,文化主題在旅遊景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景區具備了市場影響力的文化主題,其景觀、產品設計以及產業布局才會有方向和依託;才會凝鑄為景區的靈魂,並彰顯出個性和氣質;才會有品牌、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文化主題不可復制的旅遊景區才具有唯一性

我們總是喜歡接近有故事、有文化、有情懷的人,並樂於做些有趣味、有感受、有價值的事情。旅遊活動也是如此,隨著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進一步融合,以及休閑旅遊時代精神需求含量的不斷加重,文化主題在旅遊景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這個文化主題,體現出一種文化意蘊,表現於外在形式上就是特色,這種特色除了流於表面的獨特景觀和獨特產品體驗,其內里需要注入一種獨特的文化價值。

事實上,旅遊環境之外的景觀是可以復制的,但獨一無二且契合於當地自然與文化環境的文化主題是不可復制的。進一步說,附著於獨特文化之上的產品也是不可復制的,推而及之,烙上強烈文化印記、融生態環境與人文環境於一體的旅遊文化氛圍更是不可復制的。

一旦具備了富有市場影響力的文化主題,其景觀、產品設計以及產業布局,就有了方向和依託;經過日積月累的沉澱,就會產生底蘊,凝鑄為景區的靈魂,並彰顯出個性和氣質;景區也就有了品牌、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這就是景區特色,這樣的景區才有壟斷性或唯一性。

㈨ 傳統文化在景區發展中發揮的作用

傳統文化融入景區,為景區提供了歷史韻味

㈩ 旅遊景區提升和文化包裝如何解釋旅遊和文化之間是什麼關系

旅遊和文化之間是什麼關系?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旅遊策劃專家指出,我國社會文明的進步和旅遊發展,現在旅遊界逐漸認同兩個基本理念:一、旅遊是一種文化社會活動,旅遊的過程實質上是旅遊者的文化審美和文化比較歷程;二、旅遊業是文化本位的經濟產業。同時,中國旅遊在經歷了20多年的快速發展後,以觀光旅遊為主的市場逐步向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等多元化、中高端市場過渡,旅遊產業進入系統升級新階段。因此,旅遊景區的品質也必須適應市場的文化訴求和產業升級的大趨勢,並提供具有文化內涵和品位的旅遊產品。目前,挖掘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旅遊產品創意的潮流。如河南開封的「清明上河園」,浙江杭州的「宋城」,陝西西安的「大唐芙蓉園」都是以歷史文化創意的成功旅遊產品;而雲南的「印象雲南」、「納西古樂」,廣西桂林的「印象劉三姐」則以絢麗的民族文化作為創意的核心大受追捧。許多地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觀念,重新盤點自己的文化遺產。他們發現過去被認為是封建迷信的、俗不登堂的、習以為常的東西,其實蘊涵著中華民族久遠的文化傳統和中國人刻骨銘心的信仰情結。一經創意包裝,立刻一鳴驚人,成為成功的旅遊產品。許多經營不良的景區或者向來被認為是資源缺乏的地方,現在也因此而遊客趨之若騖、摩肩接踵。江蘇張家港市是聞名全國的文明城市,當地政府一直苦於缺乏資源,沒有旅遊品牌。實際上市郊有一個地方叫古黃泗浦,是公元754年鑒真和尚受日僧榮睿、普照邀請東渡日本的地方。目前中日關系的發展急需一個中日文化交流的平台,古黃泗浦恰恰具備了歷史淵源和現實契機,可以開發為優秀景區,並由此形成了張家港市的城市名片:「傳播中國文化的聖地,走向世界的國際港口。」由此可見,在旅遊開發中,文化觀念必須轉變和突破,否則即使家藏千金也會視之敝帚。即使那些依託生態自然資源的旅遊地也必須重新認識山水文化魅力,有必要進行文化提升。因為從美學和風景學的角度看,自然的本質無非是人內心的對象化。山水風景是旅遊者人格的對象化。鍾嶸《詩品》說:「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形象地揭示出旅遊者與大自然交融的美妙境界。山西省盂縣藏山的自然景觀一般,但其卻因「趙氏孤兒」的故事而出名,這里是當年程嬰藏孤的故事發生地,忠義文化就是藏山的旅遊賣點,遊客絡繹不絕正是沖這個文化而去;山西介休的綿山,是春秋時晉文公重耳和介之推的故事發生地,我國的「寒食節」也來源於介休綿山,近年來火爆的綿山旅遊當然也離不開這個故事動人的忠孝精神。名山之有名,就是有文化,比如中國的「五嶽」就是文化山。從最近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在全國各地接受委託的數十個項目看,大多數都與旅遊文化有關。如最近剛剛接受委託的《荊楚映象》、《三峽映象》、《恩龍世界木屋村》、《白洋淀·在水一方》、《河北遷安龍山風景區》、《湖北長陽巴國古城》等。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