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玩四游 » 游泳池挺入深處

游泳池挺入深處

發布時間: 2021-01-11 04:45:26

『壹』 揭秘中國對大洋深處的探尋有什麼

16世紀人類進入海洋,21世紀人類深入海洋。

經過長期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科學」號科考船投入應用為代表,我國快速挺入「國際深海俱樂部」。一批批海洋科考的「神工巧匠」前赴後繼、齊心勠力,駕馭著各式國產「神器」,將一幕幕深海「神奇」呈現在世人面前……

冷泉附近同樣有大量生物,其生存之道與熱液區類似。不過,它們的共生菌依靠的主要是甲烷。

「神奇」四:古老珊瑚與調皮「小飛象」。

隨著我國海洋科考的足跡向深海不斷延伸,一個個未曾露面的神奇海底生物展現在世人面前:

高1.6米、寬3米的一株巨大的柳珊瑚,是「科學」號派出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發現的。

雖然尚未確認這株柳珊瑚的確切年齡,但據科研人員介紹,它的年齡可能已超過1萬年。目前全球發現的深水珊瑚最長壽命約為4200歲。

在西太平洋的卡羅琳海山,「發現」號還抓取了一隻「萌萌噠」的深海「小飛象」,它的兩個鰭如大象的兩個耳朵,在水中搖曳。其實這只「小飛象」和預測世界盃的「保羅」是一家,都是章魚,只不過「小飛象」是煙灰蛸屬章魚,非常罕見。

不只是古老珊瑚、調皮「小飛象」,茫茫深海中還有許多神奇生物,它們正逐漸被揭開神秘面紗。

2014年至2017年,我國科考人員在對西太平洋3座海山的探尋中,採集到深海巨型及大型底棲生物樣品740多個,種類達400多種。

在深邃的海底,還有更多神奇生物,等待人們去發現。

「神器」:打造中國「深海系」裝備陣容

探尋海底神奇,離不開「探海神器」。

從氣候適宜的陸地進入高壓、黑暗的深海,每一次新發現的背後,都離不開我國自主研發的各式「探海神器」。沒有船舶和裝備,就無法進入深海、探測深海,只能「望洋興嘆」。

「神器」一:「深海勇士」伴「蛟龍」。

2012年,我國自主研發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試成功,創造了世界作業類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蛟龍」號先後在南海、東太平洋、西南印度洋、馬里亞納海溝等七大海區開展了152次下潛,獲得高質量的珍貴地質與生物樣品3800多件。

今年10月,4500米級「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海試成功,成為「蛟龍」號的「小兄弟」。「深海勇士」號成功實現潛水器核心關鍵部件全部國產化,為我國萬米級全海深載人作業型潛水器研製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牽頭研製成功6000米級纜控無人深潛器(ROV)和4500米級無纜自治深潛器(AUV)「探索」號。

其中,「探索」號今年7月在南海與「發現」號ROV實現了深海交會拍攝,這也是我國首次實現這兩類潛水器交會拍攝。

「神器」二:「診脈」有「白龍」。

明年我國主要受厄爾尼諾還是拉尼娜影響?南澇北旱還是南旱北澇?……人們關心的這些問題,都與海洋密切相關。我國自主研發的「白龍」浮標就是大海的「診脈器」,為全球天氣和氣候預報提供實時數據。

「白龍」浮標是我國自主研製的7000米級深海氣候觀測系統,目前已在印度洋成功布放了3套。

「白龍」浮標可以觀測海表氣溫、氣壓、風速風向、相對濕度、雨量、長波和短波輻射等大氣要素,還可實時採集海洋表層至深層海水溫度、鹽度、海流、溶解氧等重要海洋參數。這些數據實時傳輸回陸地岸站,並同全球共享。

「神器」三:「無舵」科考船能像「螃蟹」橫著走。

進入深海大洋的必備條件就是船。某種程度上,船堅才能「無往不利」。

不僅能適應復雜多變的遠洋氣候,還能精準操控,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就是這樣的佼佼者。只要海況在5級風、2節流以下,「科學」號就能在一個精確坐標保持不動,誤差不超過2米。

船艏和船艉還裝了側推裝置,船能原地360度轉圈,駛離碼頭時還能像「螃蟹」一樣橫著走。

「科學」號實現了自動化駕駛和無人值守機艙,駕駛室已經沒有了舵,取而代之的是各類電子按鍵。

在「科學」號之後,我國又建造了「向陽紅01」和「向陽紅03」船,它們在「科學」號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被稱為「科學」號的「姊妹船」。明年1月,「向陽紅01」將與「雪龍」號在南極開展協同科考作業。

「神匠」:「深海夢想」驅動的科技創新

探尋深海「神奇」,操作下海「神器」,離不開過硬的技藝。

一群心懷深海科研夢的人,穿梭在各個大洋之間,苦練獨家「神技」。他們中,有精益求精的耄耋老人,有青春陽光、逐夢追風的「80後」「90後」。

八旬院士堅守一線掌舵:

今年81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芑南,是「蛟龍」號的總設計師。退休6年後,他毅然放棄頤養天年的悠閑生活,帶領團隊完成了7000米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的研製工作,使我國步入世界深潛先進國家行列。如今,耄耋老人徐芑南,依然活躍在世界深潛事業的前沿,向著萬米深潛的新目標繼續進發……

海歸英才擔綱裝備研發:

36歲的張鑫,2009年從美國博士畢業到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工作。8年間,他帶領科研團隊研發了包括拉曼光譜儀、深海著陸器、熱液/冷泉流體保真取樣器等十幾件海洋科研裝備,不少技術指標國際領先。

「85後」勇擔首席科學家:

汪嘉寧是一名「85後」,但卻是我國西太平洋潛標觀測網的「現場總指揮」。由他擔任首席科學家的2016年熱帶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解決了潛標數據實時化傳輸的世界難題。他還和科考隊員一起,刷新了單一航次布放、回收深海潛標觀測設備數量最多的世界紀錄。

「載人深潛英雄」傅文韜:

3000米、5000米、7000米……駕控著「蛟龍」號,我國首批兩名潛航員之一的傅文韜完成了一次次大洋深潛,創造了世界同類型載人潛水器深海下潛的新紀錄,獲得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載人深潛英雄」稱號。

創造紀錄只是起點。在創造了一項項新紀錄後,傅文韜作為主駕駛又多次與科學家們一起潛入大洋深處,精細熟稔地操作著「蛟龍」號機械手,為我國深海科考帶回珍貴的視頻資料、生物及礦石樣品。

陸地已經無法滿足人類了。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