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在刻字
⑴ 工作人員是如何阻止遊客在長城刻字塗鴉的
據報道,來近日,一組名為自「八達嶺長城遭刻字,有大量英文」的照片在微博上流傳,並引發網友熱議,八達嶺景區回應稱景區擁有自己的執勤隊伍,每天會定時的上城巡視,監督並制止遊客亂塗亂畫。
該負責人還表示,由於景區遊客量巨大,特別是在夏季旅遊旺季,工作人員數量有限,可能難以發現所有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如有遊客在景區看到有人毀壞城磚可以及時向周圍穿制服的工作人員、公安人員等反映情況,或者撥打投訴電話。
愛護文物人人有責,希望每個人都能身體力行!
⑵ 有些遊客在橋上刻字,我該怎麼勸說(100字)
1`需要有禮貌的招呼;
2·說明兩城創建的重要性;
3·解釋清楚市容環境衛版生管理條例里,不能在牆上·權橋上以及公共設施上,亂張貼·亂雕刻·亂塗寫等,嚴重影響市容市貌;
4·希望他們從自己做起,改正別人;
⑶ 如何評價遊客在景區刻字的行為他們為啥這么做
我們經常會在一些景點看到牆壁、石壁上刻有“某某到此一游”等諸如此類的字跡,還有的在大樹上刻有名字。作為遊客我們應該文明出行,遵守景區的相關規定,不能隨意亂寫亂畫。這種隨意刻字的行為,影響了景區的美觀,甚至損害文物,那麼為什麼還有人這么做呢?
三、還有人刻字可能想模仿古代文人吟詩作賦,然而古人的做法放在現在是不可取的。
也許有人覺得古代很多文人、詩人在遊山玩水的時候會留下自己的詩句,就想模仿。可是古今不同了,現在是不能隨便寫的。更何況人家是名人,我們普通人刻上到此一游,豈不是只能讓人討厭嗎?所以還是要遵守景區規則,做文明的遊客吧。
對於遊客在景區刻字的行為,你有什麼看法呢?
⑷ 關於埃及金字塔被中國遊客刻字的行為描述及討論英語作文
微博27miumiu回復:把埃及抄金字塔的時間、數量、歷史和分布位置,分成幾個句子介紹一下(這是文章的主體),第一句可以以「金字塔是與哪幾個古跡一起被並稱為世界幾大奇跡」,這樣名稱一列,就有一二十個字了。文章最後:感嘆一下希望自己將來能去埃及旅遊親身體驗人類歷史上的最偉大的創造之一。
⑸ 遊客在長城刻字被罰200,這么輕的處罰能有震懾力嗎
沒有,目的也不是威懾,而是一種表態,一種不支持的態度。因為官方的態度,無論是明文支持,還是沉默不作為,都會被人們解讀為“支持”,因此很多人就會加入“刻字”這個群體,而官方的懲罰就表明了官方是不支持這種行為的,因此官方的表態、哪怕僅僅只是這么一個態度,就能夠遏制很大一批人的行為。懲罰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大家在遊玩的時候能夠保持一個相對良好的素質,讓國民素質顯現得不至於太低。如果說要徹底杜絕這種行為,個人認為太難了,別說罰款200,就算罰款2億也會有人去刻字,甚至我敢肯定有人就專門准備好2億元,就為了刻字。
二來是人性都是自私的。這些人在做這些事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可能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這種行為帶來的大眾影響,就單純地憑借著一股子沖動就做完了這一系列的行為動作,甚至他們有可能在事後也會後悔自己的行為,但無論如何就像犯罪一樣,事實已經構成,再後悔也沒有用。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外力來讓一部分人忌憚,在他們的內心種下一顆種子,告訴他們——不能隨意刻字。而這顆種子,就是官方的態度。
⑹ 遊客在犀牛背上刻字!旅遊時做出丟臉行為有哪些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國人的素質確實很低,因為我經常會在一些旅遊景點上看到,某某到此一游,還有的就是某某愛某某一輩子,我今年年初的時候到梵凈山去旅遊,在梵凈山頂部的岩石上看到很多這樣,被亂寫亂畫的形式。
真的把我們的臉都丟到了世界上,歸根結底,我們素質的提升,如果真的需要用制度來拘束的話,是不是有一些說不過去。
但是這些人的素質永遠都是這么低,而且大家又喜歡跟風。當有一兩個人在某一個區域進行了這種,塗抹之後會有很多人模仿他們的行為。所以對於各個景區來說,就應該嚴格管控,加大處罰力度,我想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杜絕這樣事情的發生。
⑺ 中國旅遊景點有多國文字刻字留名現象應如何看待
這些人太不抄文明了,很不襲道德,很沒素質。說道景區內隨意攀爬、刻字留念以及踐踏草坪、折損花木等行為,我們身邊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從萬里長城到埃及金字塔,「到此一游」成了中國遊客負面形象的「黑色」標簽;每年櫻花節,諸如武漢大學校園就會飽受遊客們高校游之苦,櫻花被各種折損,「櫻花節」成「櫻花劫」。
⑻ 中國人在文物上面刻字,觀眾對此有什麼看法
評論:文物上刻字,該當何罪?
「丁錦昊」成了近日的網路熱詞,這位名叫丁錦昊的南京初中生,因為將「到此一游」寫到了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成為了旅遊陋習的反面教材,網友們甚至採取了人肉搜索等極端手法,對其進行強烈譴責。一直以來,「×××到此一游」是少數遊客在旅遊目的地的「簽名」,難以杜絕。隨著社會對旅遊文明的呼聲越來越高,對這種行為的譴責也越來越強烈。但實際上道德的譴責無法構成更有效的作用,業界人士呼籲,是時候該反思「如何做一名合格旅遊者」的問題了。然而事實上,剛出台不久的《旅遊法》對旅遊者行為規范作出了相應要求,但如何提高法律的操作性,如何運用法律手段遏制此類現象的發生,將是下一步面臨的挑戰。
「到此一游」惹空前關注
最近,南京一中學生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刻下「丁錦昊到此一游」的事件經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大呼,到處亂刻「到此一游」的「中國式陋習」,破壞了埃及文明古國的千年文物,也讓國人蒙羞。隨後,還有一些網友對此不依不饒,繼續窮追猛打,對丁錦昊的個人信息進行人肉搜索,並將搜索信息公開發布。在景區的公共物品上,甚至文物上胡亂塗鴉、亂寫亂畫的現象在國內並不鮮見,自該事件被曝光後,網上繼續曝出敦煌壁畫上「香港文匯報高級記者宋寅到此參觀考察」的塗鴉,故宮博物院一口缸上「梁齊齊到此一游」的刻印等。
「這種行為似乎在國內已經司空見慣了,可現在卻丟臉丟出國門了。」導游李明麗(化名)表示,在自己十多年的帶團經歷中,也曾見過遊客在景區的石頭或其他物品上塗鴉,但並非每次都來得及提醒。她解釋道,團友眾多,導游一個人的確很難顧得過來,因此會在事前對遊客進行說明,並且發放《遊客手冊》,上面寫明了當地的習俗和禁忌。「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手冊里一般都有提及,但是像不要破壞公物這種常識,不用提醒遊客也應該知道。」
然而這次事件並未像過去那樣逃過了公眾的強烈關注和譴責。業界人士分析,一方面是由於類似的事情發生在境外,而且發生在古老的文明古國埃及,並且埃及也是個消費較高的旅遊目的地,諸多因素的疊加就讓整個事件具有轟動效應。同時有外媒就此事引發空前關注發表評論,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發文章稱:對於不文明行為,適當的輿論關注是有必要的,但要切忌窮追猛打,矯枉過正,對於一個未成年孩子所犯的錯誤用人肉搜索和惡意入侵學校網站的「批評」方式未免太過了。
中國遊客「袋鼓內空」形象遭詬病
有錢不代表素質高,這是李明麗多年來帶團的一大感觸。在她看來,口袋鼓鼓的遊客,也有可能胸中無物,素質不高。近年來遊客和導游之間所發生的諸多矛盾,並不是只有導游單方面的過失,遊客自身的行為也應該引起反思。
南方日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中國遊客在境外的形象常被戲稱為「金主」,然而荷包鼓鼓的金主們並非想像中的討人喜歡。2012年3月,研究機構Mandala
Research發布的調查表明,美國遊客和中國遊客是世界上最糟糕的遊客;2008年1月,全球最大的在線旅遊公司Expedia的年度調查顯示,中國遊客繼續位列最差勁遊客排名第二位;2007年,Expedia對1.5萬名歐洲旅館老闆的調查顯示,印度人和中國人被認為是最差勁的遊客。
「是時候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旅遊者』做一次認真的反思了。」廣東決策研究院旅遊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勞毅波表示,盡管旅遊已經漸漸成為更多人能消費得起的產品,遊客自身的素質也應該逐步步入一個質的飛躍。作為旅遊者,秉持「尊重」,才能讓自己保持一定清醒和理智的心態對待眼前的美景,不是占為己有,亦不是將自己不當的行為強施於它,學會尊重別人同樣也是一種文明的進步。
《旅遊法》未明確對違規旅遊者的處罰細則
對於旅遊者素質,《旅遊法》做出了怎樣的要求?記者發現,《旅遊法》第二章第十三條提出,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遊文明行為規范。盡管有業界人士認為,這已經明確了旅遊者的行為准則,但實際上,對於違反該條款的旅遊者應該受到怎樣處罰的內容尚未提及。知名專家、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表示,要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僅要明確旅遊者的權利和義務,同時也要就不遵守該條款的旅遊者進行針對性的處罰,並且出台相應的處罰細則,予以實施。
文物破壞行為的處罰細則應細化
劉思敏表示,在文物上胡亂塗鴉實際上已經觸犯了法律法規,但不少遊客這一點的認識並不足。再者,由於對什麼樣的文物上塗鴉,應該定怎樣的罪,這一點法律上尚無詳細規定。正因為如此,有的遊客才會肆意大膽地在文物古跡上亂寫亂畫,炫耀自己「到此一游」。
在劉思敏看來,對於文物的破壞行為,應該按等級進行明確劃分。文物本身就分等級,比如文物有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和地方保護文物之分,對不同等級文物,進行不同程度破壞,應該予以相對應的懲罰。
至於如何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劉思敏表示,有效利用法律手段,才能從根本上保護被遊人胡亂塗鴉的古文物。他直言,根據文化價值的大小,破壞程度來進行量罪,這可以通過明確司法解釋,進一步細化法律條文和實施細則來實現,而只有當相對應的處罰措施得到進一步細化,才能有效彌補目前文物保護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過於粗泛的局限性。
他提到,盡管近期出台的《旅遊法》也對遊客的行為准則作出了要求,但對於不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並未明確相關的處罰細則,因而操作性有所欠缺。盡管在境外,國內文物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不適用,但遊客也要入鄉問俗,入鄉隨俗。更何況破壞文物是世界公認的應當受到譴責的行為,只不過各國相關的法律細則有所不同,量罪不同,處罰程度不同而已。
讓「到此一游」有合理抒發的渠道
「受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到此一游』曾經是從前的文人墨客在游覽名山大川時留下的墨跡,而今也成為中國遊客表達到過某處情感抒發的一種紀念和表達。」勞毅波分析道。所以在他看來,在譴責這些不道德不文明行為的同時,更有必要對遊客進行引導,讓他們通過正確合法的渠道來表達「到此一游」的心情。比如,搭建「留言牆」,並將其放在顯眼的位置,讓遊客可以在上面留言、簽名或是書寫到此一游的心情等等。現在在國內一些知名旅遊地的客棧中常常見到,但是在大型景區中尚未普及。勞毅波說,這樣的做法在日本、澳洲等國家已經漸漸流行,景區內設有「留言牆」、「寫字版」等,讓遊客自己在上面抒發情感,還可以發揮創意。而且這個服務甚至可以採取收費的形式。總而言之,就是要在警示遊客不要隨處胡亂塗鴉的同時,也提供一個合適的渠道讓遊客可以抒發和表達。
⑼ 兩遊客在昆明公園百年桉樹上刻「到此一游」,被拘留3天,旅遊為什麼一定要刻字
某些人是為了證明自己來過這里,該綜合大樓內的相關負責人說,2017年12月上旬,警方從海曙公園接到報告,說有兩個遊客在百年紀念活動中用刀子記錄了「一些刀具和旅行」一詞。小組無花果樹在公園。經調查,發現該雕刻師是兩名外國遊客。警察立即將他們傳喚到派出所,並根據《旅遊法》處以行政拘留三天。
濫殺濫殺地「探視」被拘留十天。在旅遊活動中,遊客經常無視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道德,無視當地習俗,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引起摩擦和矛盾,甚至造成個人沖突。
《旅遊法》規定旅遊者必須遵守旅遊標准和文明行為,並因模糊,模糊或故意破壞國家保護文物,名勝古跡的行為而被警告或罰款200元。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⑽ 為勸止遊客在石刻上刻字這不文明行為,請續寫下面的公益標語:信筆揮毫,隨手塗鴉,莫莫莫
文明游覽,禮貌觀光,行行行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