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有什麼好玩的
① 成都市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推薦
逛街:春熙路,太古里,環球中心等綜合性商業圈,還有錦里,寬窄巷子等
歷史人文古跡: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宮,文殊院,金沙遺址等
游園:大熊貓繁育基地,海昌極地海洋公園,各種各樣的市內公園
② 成都文殊院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成都文殊院娛樂攻略
文殊院門票:5元
開放時間:
09:00~17:00
簡介文殊院位於成都市西北角,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圓塔院,宋時改稱「信相寺」。後毀於兵災。
傳說清代有人夜見紅光出現,官府派人探視,見紅光中有文殊菩薩像,便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資重建廟宇,稱文殊院。康熙帝御筆「空林」二字,欽賜「敕賜空林」御印一方。康熙帝墨跡至今仍存院內。
丈殊院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1600 平方米。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殿、說法堂、藏經樓庄嚴肅穆,古樸宏敞,為典型的清代建築。兩旁配以禪、觀、客、齋、戒和念佛堂、職事房,形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兩相對峙的三檐式鍾鼓樓,鍾樓里懸有4500多公斤的銅鑄大鍾一口。觀音大士像為青銅鑄造,可稱雕塑精品。護法神韋馱像,為清道光九年(1829年)第七代方丈本圓用青銅翻砂而成,工藝精細,童顏神態,體現了「童子相貌,將軍威儀」的風度。還有一尊列為「空林八觀之一」的緬甸玉佛,是院僧性鱗和尚於民國11年(1922年)歷盡艱辛,步行募化到緬甸請回的。另外,院內還有大小300餘尊佛像,無論是石刻、銅鐵鑄造,還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物藝術價值。
文殊院還珍藏有許多珍貴文物和佛經、文獻上萬冊,如院僧先宗等3 人於每日清晨刺舌取血書寫的「舌血經書」;明神宗的田妃綉的千佛袈裟;清楊遇春長女以自己頭發綉制的水月觀音。院內所藏唐僧玄奘頂骨尤為珍貴;1942年在南京發現3塊唐僧頂骨,現1塊留存南京,1塊送西安,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1塊就送成都。
文殊院位於成都市文殊院街,作為四川省、成都市佛教協會駐地,全國重點保護寺院。
文殊院佔地面積82畝,殿堂房舍190餘間。文殊院始建於隋大業年間(605-617)。蜀王楊秀以「聖尼」名,定名信相寺。會昌五年(845),唐武宗滅佛,寺毀。宣宗即位(847)修復,歷800餘年與世並存。清順治元年(1644)全毀。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改名文殊院。
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寶殿、說法堂、藏經樓庄嚴肅穆,古樸寬敞,為典型的清代建築,兩旁配以禪、觀、客、齋、戒和念佛堂、職事房,形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兩相對峙的三檐式鍾鼓樓,鍾樓里懸有銅鑄大鍾一口。觀音大士像為青銅鑄造,可稱雕塑精品。護法神韋馱像工藝精細,童顏神態,體現了「童子相貌,將軍威儀」。還有一尊列為「空林八觀之一」的緬甸玉佛,是院僧性鱗和尚於民國11(1922年)歷盡艱辛,步行募化到緬甸請回的。
文殊院還珍藏有許多珍貴文物和上萬冊佛經、文獻,如院僧先宗等3人刺舌取血書寫的「舌血經書」;明神宗的田妃刺綉的千佛袈裟;清楊遇春長女以自己頭發綉制的水月觀音。院內所藏唐僧玄奘頂骨尤為珍貴;1942年在南京發現3塊唐僧頂骨,現在一塊留存南京,一塊送往西安,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一塊送給成都。
③ 成都寬窄巷子好玩還是文殊院啊
顯然是寬窄巷子好玩啊
除非你想看人文景觀。。
僅僅是遊玩的話寬窄巷子有意思多了
④ 寬窄巷子,杜甫草堂,文殊院這三個地方一天能逛玩嗎會不會趕
當然可以,一點都不趕,上午文殊院,下午草堂,晚上巷子。草堂和文殊院都是人文景觀,你要是興趣不大會覺得沒意思,很快就看完了,所以去巷子可以更早。
話說不去武侯祠?
⑤ 成都文殊院有什麼好玩的么
祈福 凈化心靈啊…
或者在裡面喝茶嘛 體會成都的茶文化…
外面就是文殊坊…
⑥ 文殊院景點問答,文殊院好玩嗎
文殊院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文殊院始建於隋大業年間(605年——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資重建廟宇,改稱文殊院。 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佛教重點寺院之一,中國長江上下游四大禪林之首,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集禪林聖跡、園林古建、朝拜觀光、宗教修學於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院佔地20餘萬余平方米,現存建築乃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風格,全木質建築,六重正殿依次正對山門的中軸線上,氣勢恢宏、巍峨壯觀。
空林二聖
「空林二聖」——即佛陀舍利和玄奘法師頂骨舍利。
佛陀舍利
佛舍利是佛教中最為珍貴的聖物,文殊院宸經樓內就供奉有一粒佛骨舍利,為上世紀20年代,蜀中大德能海上師朝禮印度菩提伽耶時,重慶西陽籍僧人佛金法師在菩提伽耶經管香火,佛金法師將其供養的佛骨舍利請能海上師帶迴文殊院供奉至今。此佛舍利曾藏於寺內密龕中,近年來才建舍利塔供大眾瞻禮。
玄奘法師頂骨舍利
寺內宸經樓左側供奉有玄奘法師頂骨舍利,繫上世紀四十年代在南京報恩寺發現,因成都是玄奘法師出家後受戒之地,同時玄奘法師還在此生活過五年。由此殊勝因緣,從南京請回頂骨舍利一份供奉。玄奘法師以其不畏艱險西行求發、不為世困全心闡教的精神,被魯迅先生譽為「民族脊樑」。因此,此頂骨舍利不僅是玄奘法師精神的寫照,更是「民族脊樑」的象徵。
空林八觀
天題瞻榜
康熙四十一年(1720年),清聖祖玄燁所寫「空林」二字橫幅,中鈐「康熙御筆之寶」朱文璽印一方,左書「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年仲冬」,右書「欽賜四川文殊院僧超存」。文殊院因此「空林」二字又名「空林堂」。
緬玉敷龕
寺內大雄寶殿的佛龕中,各供有緬甸玉佛一尊。左側的玉佛是1923年4月,院僧性麟和尚遠從緬甸請回。右側的玉佛,是1938年院僧登雲和尚從緬甸大金塔請回。
群窟涌光
文殊院收藏石刻釋迦文佛群像一龕。1922年秋,由文殊院第十五代住持僧禪安和尚從本市西郊報國寺廢址中發掘。此群像為公元523年康勝所造,正面中央雕刻釋迦立像,背面刻經變故事《維摩示疾圖》,全龕共計人像六十個,藝術價值極高,是四川石刻藝術的重要成就,後被收藏於四川省博物院內,且被列為精器。
雙杉表瑞
大雄寶殿後檐階外,有兩株古杉樹,各高15米,是寺中最老的古木。相傳這兩株古杉是古信相院三門前一對和華表一樣的大樹,當年慈篤禪師就在這兩棵樹之間結茅。原樹1963年枯死,現重植。
田衣絢彩
田衣絢彩又稱田妃袈裟,是明崇禎皇帝朱由檢所寵愛的田妃所綉,共248尊佛像。傳說田妃為儀隴人,所以曾經收藏於儀隴西寺,1922年後轉藏於文殊院宸經樓。
舌華涵寶
舌華寺內藏有血書佛經四部,即:《華嚴經》,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紹基和尚血書;《法華經》,先崇和尚血書;《楞嚴經》,開明和尚血書;《法華經》,道光二十七年完成,佚名。四部佛經都是由和尚們發願,刺破自己的舌頭取血,長期抄寫而成。
發綉披珍
清代嘉慶、道光年間(1796年——1850年)陝甘總督楊遇春之女,發願拔取秀發,並以金刀割分後,在白緞上綉成水月觀音像。綉像長104.4厘米,寬41.2厘米。
窣睹暉金
清光緒八年(1882年),陝甘總督楊遇春曾孫楊光圻發願為父親祈壽而作的「金剛經塔」。這部以書寫《金剛經》經文而構成的精美寶塔圖,長110厘米,寬35.5厘米。作者以全文組成七級浮屠的形狀,且將唯一一個「塔」字冠於塔頂。經文一律以4毫米大的細書繕成,楷法細密勻直,設計、製作獨具匠心。
⑦ 成都市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身傍四川盆地有著巨大的地理優勢,物產豐富,農業發達,更有古蜀文化,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
毛毛茸茸的他們簡直就是女孩子的殺手,如果去成都一定要領女朋友去熊貓基地。因為沒有哪個女孩能夠抵擋熊貓的可愛。
⑧ 文殊坊有什麼好玩的
都市禪林
市禪林—中國都市內數量最多且最集中的禪院休閑區。這里匯集千年古寺文殊院,道教聖地五嶽宮和愛道堂、金沙庵等多處廟宇和道觀,是目前為止在中國都市中心擁有數量最多的和最集中的禪院休閑區。
文殊院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北角,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圓塔院,宋時改稱「信相寺」。後毀於兵災。傳說清代有人夜見紅光出現,官府派人探視,見紅光中有文殊菩薩像,便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資重建廟宇,稱文殊院。康熙帝御筆「空林」二字,欽賜「敕賜空林」御印一方。康熙帝墨跡至今仍存院內。
文殊院
文殊院[1]
文殊院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1600 平方米。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殿、說法堂、藏經樓庄嚴肅穆,古樸宏敞,為典型的清代建築。兩旁配以禪、觀、客、齋、戒和念佛堂、職事房,形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兩相對峙的三檐式鍾鼓樓,鍾樓里懸有4500多公斤的銅鑄大鍾一口。觀音大士像為青銅鑄造,可稱雕塑精品。護法神韋馱像,為清道光九年(1829年)第七代方丈本圓用青銅翻砂而成,工藝精細,童顏神態,體現了「童子相貌,將軍威儀」的風度。還有一尊列為「空林八觀之一」的緬甸玉佛,是院僧性鱗和尚於民國11年(1922年)歷盡艱辛,步行募化到緬甸請回的。另外,院內還有大小300餘尊佛像,無論是石刻、銅鐵鑄造,還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物藝術價值。
文殊院還珍藏有許多珍貴文物和佛經、文獻上萬冊,如院僧先宗等3 人於每日清晨刺舌取血書寫的「舌血經書」;明神宗的田妃綉的千佛袈裟;清楊遇春長女以自己頭發綉制的水月觀音。院內所藏唐僧玄奘頂骨尤為珍貴;1942年在南京發現3塊唐僧頂骨,現1塊留存南京,1塊送西安,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1塊就送成都。
文殊院文化傳承
文殊院文物薈萃,寶物眾多。寺內供奉大小300餘尊佛像,有鋼鐵鑄造,有脫紗、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豐富。從年代而論,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間鐵鑄戒神,更有清代青銅鑄像,還有緬甸玉佛,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為我們研究古代雕塑、鑄造等工藝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寺內還珍藏明清以來書畫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賜文殊院的「空林」墨跡,以及康熙臨宋代書法家米芾的《海月》條幅。此外,還有印度貝葉經、唐代玄奘法師頭骨、唐代日本鎏金經簡、千佛袈裟、發綉觀音、挑紗文殊和舌血含寶等佛教文物。
此外,還有印度貝葉經、唐代玄奘法師頭骨、唐代日本鎏金經簡、千佛袈裟、發綉觀音、挑紗文殊和舌血含寶等佛教文物。印度貝葉經是1887年寺僧明寬法師從印度請回的一部佛經,十分珍貴。千佛袈裟為明代祟禎皇帝的妃子所綉,綉工細美,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仍保存完好。發綉觀音是清朝嘉慶、道光年間,陝、甘總督楊遇春之女用自己的頭發綉成的一幅水月觀音像,衣紋、毛林全用經文組成。是一件難得的藝術品。挑紗文殊為清代女信徒吳貞女用挑紗的方法製成,遠看煙水茫茫,很象是繪畫,十分精美。 金剛經寶塔是清光緒八年(1882年),楊光坼用繩頭小楷抄寫《金剛經》,全部經文組成一座寶塔,遠看是圖,近看是經。舌血含寶是指清朝時有三位和尚用舌血書寫的《華嚴經》、《楞嚴經》和《法華經》等經書。 藏經樓還珍藏著宋代墨龍、明清時期破山、丈雪的書法、碧眼、竹禪的繪畫以及書法家何紹基、鄭板橋、張大千、豐子愷等人的書畫作品。文殊院以它優美的園林、庄嚴的殿堂、眾多的文物吸引了大批中外來客。文殊院的素撰佳餚也聞名退還,中外來賓爭相品嘗,高朋滿座,勝友如雲。
文殊院歷史沿革
文殊院有悠久的歷史。相傳隋朝時,隋文帝之子蜀王楊秀的寵妃,為當時的「聖尼」信相所建,故稱信相寺。五代時一度改名妙圓塔院。宋代仍稱信相寺。據《成都縣志》記載,明朝末年,信相寺毀於兵火。建築俱焚,唯有10尊鐵鑄護戒神像和兩株千年古杉,歷劫尚存。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篤禪師來到荒蕪的古寺,在兩杉之間結茅為寇,苦行修持,數年之間行著四方,聲名遠揚。傳說慈篤禪師圓寂火化時,紅色火光在空中凝結成文殊菩薩像,久久不散。市民群眾認為慈篤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從此改信相寺為文殊院。 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1697?/FONT>1706年),官紳軍民捐資重修寺廟,嘉慶、道光年間,文殊院方丈本圓法師又采辦了82根石柱,改建、擴建了主要殿堂,形成了現今的規模。這82根石柱今天成為院中一景。 近代時,文殊院香火興盛。歷任方丈都在這里開壇傳戒,並辦有佛學苑、傳習所,培養僧才。抗戰時期,高僧大德佛源、太虛、能海等陸續到這里講經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修繕寺廟。 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文殊院
文殊院
空林禪道
禪境、禪意、禪文化的滲透,有關禪的用品都在這里能夠找到,這里是中國都市規模最大的禪文化相關用品的商業集中區。
文殊福地
五大重點保護院落、六大旁院,這里恢復了舊有建築的原貌,這里創建了以院落式為主的商業模式,這里傳承了歷史的記憶,這里融合了現代商業,這就是文殊福地。
民俗老街
還記得小時候的泥人玩偶嗎?還記得糖人嗎?這里將再記憶中的傳統民俗和傳統工藝,讓你重回兒時,重溫那記憶中的美好時光。
文殊坊
文殊坊
成都沙龍
現代都市生活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斷上升,古玩、字畫鑒賞,品茶、茶香裊裊中與好友對弈,現代的都市人可以這么享受,而在成都,這里就是一個最佳的平台。
老成都食坊
四川美食享譽世界,成都的小吃譽滿全球,這是身為成都人的驕傲,而在這里,各種地道小吃美食林立,讓您不用多走,就能吃到你想吃的任何美食,這里是遊客和本地人享受美食的最佳去處。
天字美食館
龍抄手、鍾水餃、賴湯圓、成都的百年字型大小老店集聚在此,這里的美食都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淵源,這里是老字型大小的美食集聚地,這里是品牌保護的重點區域。
風情休閑街
另類的風情,另類的文化,不是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這里只有幽靜的禪院、古樸的建築,但是這里也擁有城市中所有的時尚元素,這里是時尚的另類體驗,這就是我們的風情休閑街。 也可稱小吃名街。
⑨ 成都文殊院好玩嗎
呵呵 就是拜菩薩的地方 哈 沒什麼可玩的 不過齋飯還蠻好吃的 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