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玩四游 » 黎平周邊遊玩

黎平周邊遊玩

發布時間: 2021-01-13 15:00:11

❶ 黎平哪兒好玩,有哪些特產

著名景點黎平縣城正在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進一步開發全國最大的侗寨——肇興古鎮,2012年黎平縣投入8.29億元全力打造肇興景區。肇興景區按4A標准進入申報程序,改造了一批民居旅館,新的旅遊停車場、表演場等建設項目已全面啟動。翹街紅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全方位開展旅遊宣傳促銷,黎平知名度不斷提升。2008年,黎平各旅遊景區景點接待海內外遊客87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3.6萬人次),同比增長15.6%,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69億元,同比增長16.4%
黎平會議會址:1934年12月18日,黨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開會議,確定了向貴州轉兵的戰略決策,毛澤東的正確意見終於被黨中央採納,避免了陷入重圍的危險,使紅軍爭取了主動。黎平會議是長征以來具有決定意義戰略轉變的關鍵,為遵義會議的召開作了重要的准備。黎平會議會址原為「胡榮順商號」,是一座四周建有風火牆,內套木結構,分三進,前底後高的明清建築四合院。這座佔地1000平方米的建築物於80年代初為陳列館;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對外開放的窗口。
兩湖會館:黎平原隸湖廣,後屬貴州,星聚雖屬黔人,雲游尤多楚客,為使雲游的楚客「輒思促膝談心欣舊」之念,遂於嘉慶二年(1791年)冬月,有識之士倡修會館,作為湖南湖北客商棲身之所。會館內有禹王宮、佛殿、廡廳、閣樓、洞庭宮、水榭等建築物。佔地面積3479平方米,建築面積741.9平方米。1984年縣政府立即於當天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黎平南泉山寺:在黎平縣城南1.5公里南泉山中。《黎平府志》載:「南泉疊嶂叢林,明建三寺於山,遊人絡繹不絕,為最名勝。南泉山行道,皆以鵝卵石鋪就,縱橫曲折,從山腳逶迤而上。山腰行道旁有一平地,豎碑一方,上刻」南泉福地「,順道直至大佛殿,殿前側面有一八角亭,亭外有四方水池三眼,一供飲用,二備盥洗。泉水清澈,四季長流。 南泉山公園正在建設中,建成後將是黎平市區最大的公園!南泉山表演場也將是2009年黎平「兩節一會」的開幕場!

黎平縣鼓樓
[2]
高屯天生橋:位於城東北12公里的灣寨右側處,這座由地下伏流自然形成的天生橋歷來為遊客之游覽勝地。此橋在清朝《黎平府志》中就有記載:「天生橋崇嚴直跨兩岸,中有一硐,雙江口諸水徑此,達高屯可以行舟。上則仍然平地也,往返甚便,不假修築之力故名。」對於這種石灰岩地貌自然形成的 天生橋,明代傑出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其《游記》中賦予了它十分正確的科學名稱 「石樑」。被收錄於《吉利斯世界記錄》中(世界最大的天生橋)。
八舟河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集中了我省南部侗族地區自然景觀,民族風情等旅遊資源的精華,別具特色。
黎平國家森林公園:目前公園正處於開發建設階段。公園面積: 5475公頃
地坪風雨橋: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地坪鄉,俗稱花橋,始建於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歷史上曾多次修葺。橋長57.61米,寬5.2米,該橋橫跨南江河之上,橋身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青石橋墩支撐木樑結構的橋身,其下部有兩排各為八根粗大的杉木穿榫連成一體,架通兩岸。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挪侗族生態博物館:這里有著深遠的歷史科學研究價值,有著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風情研究價值,有著侗民族旅遊資源開發價值和人類生態保護價值。(中國與挪威合建,位於肇興鎮堂安村,距肇興5公里。)
飛龍洞:與被稱為世界之最的高屯天生橋景點連成一體,同屬於喀斯特地貌形成奇觀,具有觀賞價值。
肇興侗寨:坐落於群山環抱之中,寨內吊腳樓鱗次櫛比,戲樓、歌坪點綴其間,全寨共1100餘戶,4500餘人,是全國最大的侗寨,有「侗鄉第一寨」之美稱。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主辦,人民網、新浪網、騰訊網、中國網、鳳凰網、南方網等全國34家媒體協辦「選美中國」評選活動中被選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古鎮」,2007年,中國《時尚旅遊》雜志社與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共同評選出「全球最具誘惑力的33個旅遊目的地」,肇興侗寨作為貴州省唯一景點入選。肇興最出名的是五座鼓樓、五戲台和五座風雨橋。
岩洞:距黎平縣城28公里,著有優越、濃郁、古樸、豐富的民族旅遊資源,距縣城較近,交通便利。東接肇興鼓樓群和地坪風雨橋景區,南連從江縣往洞鄉增沖鼓樓景點,西鄰茅貢鄉高近、地捫、臘洞等「侗戲之鄉」,北與黎平古城、高屯天生橋風景名勝區相通。岩洞是侗族風情、侗族文化傳承的核心地帶。是侗族大歌的原生地,清代侗歌宗師吳朝向就出生於岩洞宰拱,悠久的侗族文化遺產,要數「述洞獨柱鼓樓」、「竹坪青石橋」、「竹坪款禁碑」、宰拱「萬麻墓」,各村寨的青石板水井和青石鑿成的瓢井。民間工藝品有用楠竹製成的蒸籠、飯籠、提籃等別具一格,民間刺綉十分美觀、艷麗,特別是岩洞侗族服飾已成為侗族地區服飾的代表之一。
杉陰沉木:黎平文館所收藏之陰沉木基徑2.36米,據中科院考古所測定,該木生長於1402+35年,以埋於地下3591+85年,生長及埋藏至今約5000年歷史,是迄今世界出土保存的樹體最大、埋藏年代最久遠的杉木遺體而列入基尼斯世界之最。
翹街古城:黎平縣德鳳鎮二郎坡及東門街,兩頭高中間低,形如扁擔,俗稱"翹街"。這里保存有明清時期古建築群。一座座四合院,一排排封火牆,鱗林櫛比。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歷史畫卷;城內72口古井星羅其間,給古城以靈氣。1982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德鳳鎮為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德鳳鎮:歷史文化名城德鳳鎮是"黎平侗鄉風景名勝區"的旅遊中心區,城區面積18平方公里,居住著侗、漢、苗、瑤等民族8萬多人,是黎平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歷經上千年的顛沛,近十個世紀的滄桑,鑄就了黎平縣德鳳鎮厚重悠遠、古色古香的歷史。
秦溪白塔:也稱秦溪凌雲塔,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城西35公里,坐落在敖市鎮西南4公里的秦溪村。塔的第一層往上鑲嵌著一方豎匾,行書「凌雲塔」3字。門楣有聯一副:
鎖水口,禎凌塔巍峨,從此一鄉蔚起文人登鳳閣
妝沙腳,有雲宮聳秀,至今諸佛經扶士子步龍樓
高近古戲台:位於貴州省黎平縣茅貢鄉東部高近村中,是目前侗族地區所發現保存最古老的一座戲台,吸引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前往考察、研究。戲台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古戲台格局和清代的京劇戲台相仿,包括三部分,主戲台、廂房和看戲場。
堂安侗寨:堂安侗寨的鼓樓、戲樓、吊腳樓民居、石板路、古幕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紡車等古樸典雅的實物,每個角落,都蘊藏著深厚的侗族文化內涵的實物,堂安侗寨是人類返璞歸真的範例,從這個寨子的實物細細品味,完全可以證實它的歷史悠久性。這里有著深遠的歷史科學研究價值,有著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風情研究價值,有著侗民族旅遊資源開發價值和人類生態保護價值。
弄相山森林公園:弄相山位於貴州黎平縣地坪鄉境內,總面積15000畝(1000公頃)。其中,原始森林面積9755畝650公頃)。初步查明,有喬木樹種48科158屬372種,灌木樹種22科56屬130種,苔蘚植物16科29屬62種,蕨類植物22科38屬190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是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資源寶庫,被稱為探尋古生態的理想場所。
神魚井:長方形的水井用方整的白石圍成0.45米高的井舷,結構堅實牢固,美觀大方,具有明代建築風格。四角和前後兩方立0.8米高的方形石柱6根,柱頭鑿成菱形,旁開榫,嵌入白玉石6塊,前後左右對稱。它之所以最有名,水源很豐富,可供半個城居民用水,且冬暖夏涼,沒有乾枯的季節。
少寨溶洞群:位於貴州黎平縣高屯鎮少寨山,共有3 個洞,在少寨山脊右邊叫綰鳳洞,在左側綰鸞洞,兩洞相通,故稱「姊妹洞」。綰鳳洞洞口橢圓宏闊,入洞 20 米處又分東西兩洞。洞內溪水潺潺,多鍾乳石,形態各異,似柱、似筍、似觀音、似菩薩,更有梯田層層等,可謂奇絕,故又名「仙人洞」。綰鸞洞洞口狹小,深里許,洞內鍾乳石似寶塔、似鼓樓、似獼猴、似雄獅,惟妙惟肖,整個溶洞群,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洞內地形復雜,是遊玩歷險的好去處。
迎龍風雨橋:位於貴州省黎平縣茅貢鄉東部高近村,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造型十分古樸,是村子裡的風水橋。該橋以青石板為橋的層面,兩塊青石板長5.5米,寬1.2米,厚20公分,橋上樓亭為木質結構,共16根柱子,每根柱子落地處都有石雕鼓盤作為基腳,雕刻有獅子等,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重修,有碑文為證。1980年高近村民眾自發捐款捐物再次重修此橋,該橋型古樸美觀,是侗族人民傳統建築中魂寶,它以其獨特的造型享譽海內外,1998年中國郵政曾以該橋為圖案發行一枚紀念郵票,名為「田間風雨橋」。
黎平鑒泉: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城北門外福祿江西岸,俗名「磨刀灣」。水自石岩縫隙滲出,傍崖鑿井,二尺見方,水質甘甜。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黎平進士胡長新邀集當時名士聚會泉邊,品嘗泉水,題記刻於石上,至今字跡清晰,保存完好。泉石鐫「鑒泉」兩個大字,取「以泉為鏡,明鑒心志」之意,故名。另刻有「同治癸亥十月胡長新題」一行小字。
西佛崖石刻:西佛崖是明末抗清英雄何騰蛟墓地,歷來為游覽勝地。民國十六年(1927年),湘軍上校周曰癢率部進駐黎平,瞻仰何騰蛟墓。對何公民族氣節高度贊頌,即題「浩氣常存」四字,並具禮物,親登黎平書法家李伯先生宅,拜請代書。由周出資雇匠,摩刻於西佛崖。四大字為橫行楷書,筆力遒勁灑脫,陰刻於石壁上,每字見方60厘米,兩側直行小楷陰刻,上首「民國丁卯冬月立」,下首落款:「陸軍上校湘西周曰癢」。整個摩崖題刻長2.75米。 「浩氣常存」摩崖至今完好,屬於何騰蛟墓地的附屬文物之一,被列為貴州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❷ 想去黎平縣遊玩一陣子,請問這里的景點哪些是最值得去

您想去黎平縣遊玩一陣子,這里的景點以下是值得去的:

  1. 肇興侗寨

    肇興侗寨位於黎平縣肇興鄉。寨中房屋全部為干欄式吊腳樓,均沿河而建,錯落有致。寨內均為陸姓侗族,建有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台五座,以鼓樓分為自然片區,當地稱之為"團",名稱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信團,各旅店地址也以團的名字為主要坐標。侗寨鼓樓是侗寨的標志,人們多在此集會、社交、休閑,五座鼓樓的外觀、高低、大小都風格各異,蔚為大觀。肇興只有一條主街,沒有汽車站,班車匯集的附近就是肇興菜市場,兩邊街鋪林立,沿著街往前走能看到一條河,五團便沿河分散。

  2. 黎平翹街

    翹街,又稱東門街,尚存較為完好的明清建築群,是黎平縣長征歷史文化街。此街東起城垣東門,南至二郎坡荷花塘,全長近1km,兩頭高,中間低,形狀如翹起的木扁擔,因此稱為「翹街」。

  3. 黃崗侗寨

    黃崗侗寨位於黎平縣雙江鄉。黃崗侗寨身居大山深處,因交通不便,貧困閉塞,卻更具原生態。較之小黃,黃崗遠離了繁華,少了許多浮躁。歌是黃崗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黃崗人逢年唱歌,過節比歌,喝酒敬歌,嫁娶攔歌,談情對歌,黃崗人不論是老人、小孩,人人都能唱歌。黃崗侗寨可以過喊天節,每年農歷的六月十五村民們都身著盛裝,吹笙打鑼,祈福求雨,熱鬧非凡。兩年一次的「抬官人」活動同樣隆重,村民們會效仿古代官人坐轎出行、前呼後擁,人們有冤有屈可以跪地攔轎喊冤或者請求官人賜錢賜糧賜福。
    建議您選擇清晨或者黃昏來游覽黃崗,和煦的光線投射在木樓上暈黃的色澤,溫暖人心。

❸ 黎平有什麼景點

著名景點

黎平會議會址:1934年12月18日,黨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開會議,確定了向貴州轉兵的戰略決策,毛澤東的正確意見終於被黨中央採納,避免了陷入重圍的危險,使紅軍爭取了主動。黎平會議是長征以來具有決定意義戰略轉變的關鍵,為遵義會議的召開作了重要的准備。黎平會議會址原為「胡榮順商號」,是一座四周建有風火牆,內套木結構,分三進,前底後高的明清建築四合院。這座佔地1000平方米的建築物於80年代初為陳列館;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對外開放的窗口。

兩湖會館:黎平原隸湖廣,後屬貴州,星聚雖屬黔人,雲游尤多楚客,為使雲游的楚客「輒思促膝談心欣舊」之念,遂於嘉慶二年(1791年)冬月,有識之士倡修會館,作為湖南湖北客商棲身之所。會館內有禹王宮、佛殿、廡廳、閣樓、洞庭宮、水榭等建築物。佔地面積3479平方米,建築面積741.9平方米。1984年縣政府立即於當天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黎平南泉山寺:在黎平縣城南1.5公里南泉山中。《黎平府志》載:「南泉疊嶂叢林,明建三寺於山,遊人絡繹不絕,為最名勝。南泉山行道,皆以鵝卵石鋪就,縱橫曲折,從山腳逶迤而上。山腰行道旁有一平地,豎碑一方,上刻」南泉福地「,順道直至大佛殿,殿前側面有一八角亭,亭外有四方水池三眼,一供飲用,二備盥洗。泉水清澈,四季長流。 南泉山公園正在建設中,建成後將是黎平市區最大的公園!南泉山表演場也將是2009年黎平「兩節一會」的開幕場!

高屯天生橋:位於城東北12公里的灣寨右側處,這座由地下伏流自然形成的天生橋歷來為遊客之游覽勝地。此橋在清朝《黎平府志》中就有記載:「天生橋崇嚴直跨兩岸,中有一硐,雙江口諸水徑此,達高屯可以行舟。上則仍然平地也,往返甚便,不假修築之力故名。」對於這種石灰岩地貌自然形成的 天生橋,明代傑出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其《游記》中賦予了它十分正確的科學名稱 「石樑」。被收錄於《吉利斯世界記錄》中(世界最大的天生橋)。

八舟河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集中了我省南部侗族地區自然景觀,民族風情等旅遊資源的精華,別具特色。

地坪風雨橋: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地坪鄉,俗稱花橋,始建於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歷史上曾多次修葺。橋長57.61米,寬5.2米,該橋橫跨南江河之上,橋身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青石橋墩支撐木樑結構的橋身,其下部有兩排各為八根粗大的杉木穿榫連成一體,架通兩岸。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挪侗族生態博物館:(中國與挪威合建,位於肇興鎮堂安村,距肇興5公里。)

飛龍洞:與被稱為世界之最的高屯天生橋景點連成一體,同屬於喀斯特地貌形成奇觀,具有觀賞價值。

肇興侗寨:坐落於群山環抱之中,寨內吊腳樓鱗次櫛比,戲樓、歌坪點綴其間,全寨共1100餘戶,4500餘人,是全國最大的侗寨,有「侗鄉第一寨」之美稱。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主辦,人民網、新浪網、騰訊網、中國網、鳳凰網、南方網等全國34家媒體協辦「選美中國」評選活動中被選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古鎮」,2007年,中國《時尚旅遊》雜志社與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共同評選出「全球最具誘惑力的33個旅遊目的地」,肇興侗寨作為貴州省唯一景點入選。肇興最出名的是五座鼓樓、五戲台和五座風雨橋。

岩洞侗寨:距黎平縣城28公里,著有優越、濃郁、古樸、豐富的民族旅遊資源,距縣城較近,交通便利。東接肇興鼓樓群和地坪風雨橋景區,南連從江縣往洞鄉增沖鼓樓景點,西鄰茅貢鄉高近、地捫、臘洞等「侗戲之鄉」,北與黎平古城、高屯天生橋風景名勝區相通。岩洞是侗族風情、侗族文化傳承的核心地帶。是侗族大歌的原生地,清代侗歌宗師吳朝向就出生於岩洞宰拱,悠久的侗族文化遺產,要數「述洞獨柱鼓樓」、「竹坪青石橋」、「竹坪款禁碑」、宰拱「萬麻墓」,各村寨的青石板水井和青石鑿成的瓢井。民間工藝品有用楠竹製成的蒸籠、飯籠、提籃等別具一格,民間刺綉十分美觀、艷麗,特別是岩洞侗族服飾已成為侗族地區服飾的代表之一。

杉陰沉木:黎平文館所收藏之陰沉木基徑2.36米,據中科院考古所測定,該木生長於1402+35年,以埋於地下3591+85年,生長及埋藏至今約5000年歷史,是迄今世界出土保存的樹體最大、埋藏年代最久遠的杉木遺體而列入基尼斯世界之最。

翹街古城:黎平縣德鳳鎮二郎坡及東門街,兩頭高中間低,形如扁擔,俗稱"翹街"。這里保存有明清時期古建築群。一座座四合院,一排排封火牆,鱗林櫛比。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歷史畫卷;城內72口古井星羅其間,給古城以靈氣。1982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德鳳鎮為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德鳳鎮:歷史文化名城德鳳鎮是"黎平侗鄉風景名勝區"的旅遊中心區,城區面積18平方公里,居住著侗、漢、苗、瑤等民族8萬多人,是黎平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歷經上千年的顛沛,近十個世紀的滄桑,鑄就了黎平縣德鳳鎮厚重悠遠、古色古香的歷史。
秦溪白塔:也稱秦溪凌雲塔,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城西35公里,坐落在敖市鎮西南4公里的秦溪村。塔的第一層往上鑲嵌著一方豎匾,行書「凌雲塔」3字。門楣有聯一副:
鎖水口,禎凌塔巍峨,從此一鄉蔚起文人登鳳閣
妝沙腳,有雲宮聳秀,至今諸佛經扶士子步龍樓
高近古戲台:位於貴州省黎平縣茅貢鄉東部高近村中,是目前侗族地區所發現保存最古老的一座戲台,吸引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前往考察、研究。戲台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古戲台格局和清代的京劇戲台相仿,包括三部分,主戲台、廂房和看戲場。
堂安侗寨:堂安侗寨的鼓樓、戲樓、吊腳樓民居、石板路、古幕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紡車等古樸典雅的實物,每個角落,都蘊藏著深厚的侗族文化內涵的實物,堂安侗寨是人類返璞歸真的範例,從這個寨子的實物細細品味,完全可以證實它的歷史悠久性。這里有著深遠的歷史科學研究價值,有著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風情研究價值,有著侗民族旅遊資源開發價值和人類生態保護價值。

弄相山森林公園:弄相山位於貴州黎平縣地坪鄉境內,總面積15000畝(1000公頃)。其中,原始森林面積9755畝650公頃)。初步查明,有喬木樹種48科158屬372種,灌木樹種22科56屬130種,苔蘚植物16科29屬62種,蕨類植物22科38屬190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是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資源寶庫,被稱為探尋古生態的理想場所。
神魚井:長方形的水井用方整的白石圍成0.45米高的井舷,結構堅實牢固,美觀大方,具有明代建築風格。四角和前後兩方立0.8米高的方形石柱6根,柱頭鑿成菱形,旁開榫,嵌入白玉石6塊,前後左右對稱。它之所以最有名,水源很豐富,可供半個城居民用水,且冬暖夏涼,沒有乾枯的季節。
少寨溶洞群:位於貴州黎平縣高屯鎮少寨山,共有3 個洞,在少寨山脊右邊叫綰鳳洞,在左側綰鸞洞,兩洞相通,故稱「姊妹洞」。綰鳳洞洞口橢圓宏闊,入洞 20 米處又分東西兩洞。洞內溪水潺潺,多鍾乳石,形態各異,似柱、似筍、似觀音、似菩薩,更有梯田層層等,可謂奇絕,故又名「仙人洞」。綰鸞洞洞口狹小,深里許,洞內鍾乳石似寶塔、似鼓樓、似獼猴、似雄獅,惟妙惟肖,整個溶洞群,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洞內地形復雜,是遊玩歷險的好去處。
迎龍風雨橋:位於貴州省黎平縣茅貢鄉東部高近村,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造型十分古樸,是村子裡的風水橋。該橋以青石板為橋的層面,兩塊青石板長5.5米,寬1.2米,厚20公分,橋上樓亭為木質結構,共16根柱子,每根柱子落地處都有石雕鼓盤作為基腳,雕刻有獅子等,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重修,有碑文為證。1980年高近村民眾自發捐款捐物再次重修此橋,該橋型古樸美觀,是侗族人民傳統建築中魂寶,它以其獨特的造型享譽海內外,1998年中國郵政曾以該橋為圖案發行一枚紀念郵票,名為「田間風雨橋」。
黎平鑒泉: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城北門外福祿江西岸,俗名「磨刀灣」。水自石岩縫隙滲出,傍崖鑿井,二尺見方,水質甘甜。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黎平進士胡長新邀集當時名士聚會泉邊,品嘗泉水,題記刻於石上,至今字跡清晰,保存完好。泉石鐫「鑒泉」兩個大字,取「以泉為鏡,明鑒心志」之意,故名。另刻有「同治癸亥十月胡長新題」一行小字。
西佛崖石刻:西佛崖是明末抗清英雄何騰蛟墓地,歷來為游覽勝地。民國十六年(1927年),湘軍上校周
曰癢率部進駐黎平,瞻仰何騰蛟墓。對何公民族氣節高度贊頌,即題「浩氣常存」四字,並具禮物,親登黎平書法家李伯先生宅,拜請代書。由周出資雇匠,摩刻於西佛崖。四大字為橫行楷書,筆力遒勁灑脫,陰刻於石壁上,每字見方60厘米,兩側直行小楷陰刻,上首「民國丁卯冬月立」,下首落款:「陸軍上校湘西周曰癢」。整個摩崖題刻長2.75米。 「浩氣常存」摩崖至今完好,屬於何騰蛟墓地的附屬文物之一,被列為貴州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❹ 凱里周圍有哪些好玩的旅遊景點

好去處實在是太多了,在這就先略舉一二,如雷公山、鎮遠古鎮、黎平肇興侗寨......(哈哈,想必傷心著!)

❺ 詳細攻略推薦,貴州周邊自駕游去哪兒好玩

鎮遠、銅仁方向:施秉縣雲台山,舞陽三峽風景區,鎮遠古城,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專區。
畢節方向:清鎮市紅屬楓湖,織金縣織金洞,大方縣九洞天,黔西縣百里杜鵑。
遵義、赤水方向:遵義會議會址,赤水四洞溝、十丈洞、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都勻、荔波方向:斗篷山——劍江風景名勝區,荔波——樟江(大小七孔)風景名勝區。
安順、興義方向:安順龍宮景區,黃果樹瀑布景區,馬嶺河峽谷。
凱里、從江方向:西江千戶苗寨,榕江縣車江侗寨,從江縣增沖鼓樓,黎平縣地坪風雨樓。

❻ 黎平有什麼小特產

黎平特產有 黎平香禾糯、黎平茯苓、侗家腌魚、黎平「雀舌茶」、侗鄉油茶等。

❼ 貴州周邊省份哪裡好玩

貴州東接湖南,西連雲南,北鄰四川和重慶,南界廣西。地勢起伏較大,地形也較復雜,導致氣溫的垂直變化十分明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差異十分普遍。
這里平均每天只有三四小時能見到陽光,是全國全年陰天日數最多的省份,所以貴州有「天無三日晴」之說。
整個貴州省已形成了以貴陽為中心的5條各具特色的旅遊線路:
黔中旅遊線是以都市風情為主的旅遊線。可游覽市區的黔靈公園、花溪公園、天河潭等景點。
黔西南旅遊線是以觀賞喀斯特地貌和領略布依族、苗族民俗風情為主的旅遊線。主要線路是貴陽市→紅楓湖→安順市→龍宮→黃果樹瀑布→天星橋→馬嶺河峽谷,一直延伸到雲南的石林景區。
黔東南旅遊線也是以體驗苗族、侗族民俗風情,欣賞苗嶺風光為主的旅遊線。主要線路是貴陽市→凱里苗寨→榕江→從江→黎平侗寨,一直延伸到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
黔南旅遊線是以喀斯特原始森林以及領略布依族、水族、瑤族民俗風情為主的旅遊線。主要線路是貴陽市→都勻→三都水族自治縣→荔波樟江,一直延伸到廣西。
黔北旅遊線這是以中國革命歷史文化以及名酒文化為特色的旅遊線。主要線路是貴陽市→息烽→遵義會址→仁懷茅台→赤水,一直延伸到川南。
目前,這四條旅遊線路中,黔西旅遊線的開發建設已基本成熟,並具備了一定的規模,黔南、黔東南、黔北三條旅遊線也已具備了一定的接待條件。
主要景點:
1、黃果樹風景名勝區以其雄奇壯闊的大瀑布、連環密布的瀑布群而聞名於海內外,並享有「中華第一瀑」之盛譽。黃果樹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西線旅遊中心安順市西南45公里處,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東北距貴州省會貴陽市150公里。景區以黃果樹瀑布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為主體。
風景區內有雄奇壯闊的黃果樹大瀑布中心區、石頭寨景區、天星橋景區、滴水潭瀑布景區、壩陵河峽谷訪古景區、郎宮景區。外圍有關腳瀑布,犀牛洞、觀音洞等獨立景點。
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是貴州第一勝景,中國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闊大壯觀的瀑布之一。風景區內瀑布成群,洞穴成串,峰巒疊翠,植被奇特,伏流、溶洞、石林、石壁、峽谷比比皆是,呈現出層次豐富的喀斯特山水旖旎風光。黃果樹瀑布落差74米,寬81米,河水從斷崖頂端凌空飛流而下,瀑布對岸高崖上的觀瀑亭上有對聯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虹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此乃是黃果樹瀑布的真實寫照。但黃果樹瀑布的形態因季節而有變化,冬天水小時,它嫵媚秀麗,輕輕下瀉;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動地的磅礴氣勢,簡直令人驚心動魄。有時瀑布激起的雪沫煙霧,高達數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圍經常處於紛飛的細雨之中。瀑布後的水簾洞相當絕妙,134米長的洞內有6個洞窗,5個洞廳,3個洞泉和1個洞內瀑布。遊人穿行於洞中,可在洞窗內觀看洞外飛流直下的瀑布;每當日薄西山,憑窗眺望,犀牛潭裡彩虹繚繞,雲蒸霞蔚,蒼山頂上緋紅一片,迷離變幻,這便是著名的「水簾洞內觀日落」。
瀑布下的犀牛灘,瀑布濺珠上經常掛著七彩繽紛的彩虹,隨人移動,變幻莫測。古人說「天空雲虹以蒼天作襯,犀牛灘雲虹以雪白之瀑布襯之。"故有「雪映川霞」的美稱。黃果樹下游6公里的天星橋,是一個新開發的景點,開發前「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今一旦展現在遊人的面前,人們無不為之傾倒。天星橋有相連接的三個片區,即天星盆景點、天星洞景點、水上石林景點。石筍密集,植被茂盛,水到景成。「有水皆成瀑,是石總盤根」,這兩句詩獨到地概括了這里的景觀。
黃果樹瀑布群中,除了大瀑布外,還有眾多的瀑布可以觀賞。諸如瀑布群中瀑頂最寬的陡坡壙瀑布,灘面最長的螺絲灘瀑布,落差最大的滴水灘瀑布,形態最美的銀練墜灘瀑布等。
黃果樹是布依族苗族聚居地,到處是別具一格的石頭建築。黃果樹附近的石頭寨是著名的蠟染之鄉,滑石哨是全國第一個布依族保護村。黃果樹附近有很多的名勝古跡,以「千古之謎」的紅岩碑最為著名,此外還有相傳石三國遺跡的關索嶺、孔明堂、跑馬泉、御書樓等。
風景區近年來投資數百萬元在黃果樹瀑布下景區內安置了大型照明燈和大型激光演示系統。夜遊黃果樹瀑布,如臨幽幻迷離的仙境,別有一番情趣、在瀑布旁邊的老龍篝景區,石叢奇特,曲徑通幽。內有碑林公園,記載了歷年來文人墨客對黃果樹的一片深情。
黃果樹風景名勝區的旅遊服務設施已初具規模,黃果樹賓館備有套房、標准間95間,並有可容納250人的會議廳,建有登山纜車,索道、水上茶室等。從建築到服務,都獨具特色。
2、貴陽地處中國西南邊陲的貴陽,位於雲貴高原東部,為貴州省省會,也是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由於古代貴陽盛產竹子,並以製作樂器「築」而聞名,所以簡稱築;又因為它地處山地丘陵之間,所以還享有「山國之都」的美譽。貴陽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在這塊土地上居住著苗、布依、侗、回等30多個少數民族,自古就有著古樸濃郁的民俗風情和璀璨的民族文化。這里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完全,地形多樣。地上奇峰翠谷,山環水繞;地下溶洞群落,別有洞天。明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渾然一體,相映生輝,形成了雄奇秀麗、獨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觀。其中,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紅楓湖,4個省級風景名勝區花溪、百花湖、修文陽明風景名勝區和息烽風景名勝區。
3、凱里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距省會貴陽190公里左右,位於清水江畔,少數民族村寨散落在四周,其中苗族人口佔了半數以上。因此凱里也是我國不多見的以苗族為主的城市。凱里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境內有瑤林仙境般的漁洞溶洞,有充滿神話傳奇色彩的香爐山,有如詩如畫的清水江,還有數不清的苗族村寨。另外,黔東南州還有雷山、榕江、黎平和從江等幾個少數民族風情頗為原始古樸的縣。除了雷山縣以苗族居多,其餘三縣都以侗族為主,以侗寨為其特色。花橋和鼓樓是侗寨的標志性建築,看到它們,你便知道自己來到了侗寨。
4、遵義市位於貴州省北部,屬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湖南丘陵地帶過渡的東斜坡北段,處於省會貴陽市和重慶市之間,西北部與四川接壤,以北背靠重慶市,以南面對貴陽。是貴州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貴州北線旅遊的中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遵義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到了近代,更以著名的遵義會議,奠定了它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遵義山川秀麗,風光獨特,尤以山、水、林、洞為主要特色。這里有一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四個省級風景名勝區,近千處文物點。如被稱為「西南古代雕刻藝術寶庫」的楊粲墓、被譽為「生物活化石」的國家級桫欏自然保護區、「神州又一奇觀」赤水十丈洞瀑布等,真可謂處處有佳境,步步有名勝

❽ 從桂林火車站到貴州黎平肇興侗寨要怎樣乘車或者沿途有什麼好玩的。最後到安順市

桂林沒有直接到黎平的汽車和火車,都需要轉車。
要麼你可以選火車到凱里,然後從凱里直接轉車到黎平或是玩著周邊的景點到黎平。
要麼你就坐汽車,在從江轉車到黎平,玩完了以後直接到凱里坐火車或是沿途玩一些小景點。
凱里這邊的話景點就是西江苗寨、劍河溫泉、鎮遠古鎮、杉木河漂流什麼的,不想自己麻煩的話這些你可以到當地的旅行社找個一日游的就可以給你安排得妥妥的。小吃的話大十字和步行街都有些。個人覺得洋芋粑很不錯,當然酸湯魚也是很多人必嘗的。
如果是在凱里火車站下車建議乘公交,離市區有點遠,而且1路和2路都有經過不同客車站。
中途你可以選擇到貴陽玩一下,貴陽周邊也有一些景點,像天河潭這類似的。

或者你可以直接在凱里坐車到安順(火車汽車都有),安順這邊的景點比較方便,車程都比較近,而且下火車站往北走10來分鍾,或者坐1路2路6路這些,坐兩站就到客車南站,南站有發往黃果樹的班車。如果是去龍宮,可以在火車站打車到客車西站,不堵車的情況下6塊就夠了,公交的話有2路。安順的小吃的話主要在小十字這一代。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❾ 黎平好玩的地方都在哪黎平旅遊景點地圖

黎平縣城正在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進一步開發全國最大的侗寨——肇興古鎮,2012年黎平縣投入8.29億元全力打造肇興景區。肇興景區按4A標准進入申報程序,改造了一批民居旅館,新的旅遊停車場、表演場等建設項目已全面啟動。翹街紅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全方位開展旅遊宣傳促銷,黎平知名度不斷提升。2008年,黎平各旅遊景區景點接待海內外遊客87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3.6萬人次),同比增長15.6%,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69億元,同比增長16.4%
黎平會議會址:1934年12月18日,黨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開會議,確定了向貴州轉兵的戰略決策,毛澤東的正確意見終於被黨中央採納,避免了陷入重圍的危險,使紅軍爭取了主動。黎平會議是長征以來具有決定意義戰略轉變的關鍵,為遵義會議的召開作了重要的准備。黎平會議會址原為「胡榮順商號」,是一座四周建有風火牆,內套木結構,分三進,前底後高的明清建築四合院。這座佔地1000平方米的建築物於80年代初為陳列館;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對外開放的窗口。
兩湖會館:黎平原隸湖廣,後屬貴州,星聚雖屬黔人,雲游尤多楚客,為使雲游的楚客「輒思促膝談心欣舊」之念,遂於嘉慶二年(1791年)冬月,有識之士倡修會館,作為湖南湖北客商棲身之所。會館內有禹王宮、佛殿、廡廳、閣樓、洞庭宮、水榭等建築物。佔地面積3479平方米,建築面積741.9平方米。1984年縣政府立即於當天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黎平南泉山寺:在黎平縣城南1.5公里南泉山中。《黎平府志》載:「南泉疊嶂叢林,明建三寺於山,遊人絡繹不絕,為最名勝。南泉山行道,皆以鵝卵石鋪就,縱橫曲折,從山腳逶迤而上。山腰行道旁有一平地,豎碑一方,上刻」南泉福地「,順道直至大佛殿,殿前側面有一八角亭,亭外有四方水池三眼,一供飲用,二備盥洗。泉水清澈,四季長流。 南泉山公園正在建設中,建成後將是黎平市區最大的公園!南泉山表演場也將是2009年黎平「兩節一會」的開幕場!

黎平縣鼓樓
高屯天生橋:位於城東北12公里的灣寨右側處,這座由地下伏流自然形成的天生橋歷來為遊客之游覽勝地。此橋在清朝《黎平府志》中就有記載:「天生橋崇嚴直跨兩岸,中有一硐,雙江口諸水徑此,達高屯可以行舟。上則仍然平地也,往返甚便,不假修築之力故名。」對於這種石灰岩地貌自然形成的 天生橋,明代傑出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其《游記》中賦予了它十分正確的科學名稱 「石樑」。被收錄於《吉利斯世界記錄》中(世界最大的天生橋)。
八舟河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集中了我省南部侗族地區自然景觀,民族風情等旅遊資源的精華,別具特色。
黎平國家森林公園:目前公園正處於開發建設階段。公園面積: 5475公頃
地坪風雨橋: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地坪鄉,俗稱花橋,始建於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歷史上曾多次修葺。橋長57.61米,寬5.2米,該橋橫跨南江河之上,橋身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青石橋墩支撐木樑結構的橋身,其下部有兩排各為八根粗大的杉木穿榫連成一體,架通兩岸。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挪侗族生態博物館:這里有著深遠的歷史科學研究價值,有著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風情研究價值,有著侗民族旅遊資源開發價值和人類生態保護價值。(中國與挪威合建,位於肇興鎮堂安村,距肇興5公里。)
飛龍洞:與被稱為世界之最的高屯天生橋景點連成一體,同屬於喀斯特地貌形成奇觀,具有觀賞價值。
肇興侗寨:坐落於群山環抱之中,寨內吊腳樓鱗次櫛比,戲樓、歌坪點綴其間,全寨共1100餘戶,4500餘人,是全國最大的侗寨,有「侗鄉第一寨」之美稱。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主辦,人民網、新浪網、騰訊網、中國網、鳳凰網、南方網等全國34家媒體協辦「選美中國」評選活動中被選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古鎮」,2007年,中國《時尚旅遊》雜志社與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共同評選出「全球最具誘惑力的33個旅遊目的地」,肇興侗寨作為貴州省唯一景點入選。肇興最出名的是五座鼓樓、五戲台和五座風雨橋。
岩洞:距黎平縣城28公里,著有優越、濃郁、古樸、豐富的民族旅遊資源,距縣城較近,交通便利。東接肇興鼓樓群和地坪風雨橋景區,南連從江縣往洞鄉增沖鼓樓景點,西鄰茅貢鄉高近、地捫、臘洞等「侗戲之鄉」,北與黎平古城、高屯天生橋風景名勝區相通。岩洞是侗族風情、侗族文化傳承的核心地帶。是侗族大歌的原生地,清代侗歌宗師吳朝向就出生於岩洞宰拱,悠久的侗族文化遺產,要數「述洞獨柱鼓樓」、「竹坪青石橋」、「竹坪款禁碑」、宰拱「萬麻墓」,各村寨的青石板水井和青石鑿成的瓢井。民間工藝品有用楠竹製成的蒸籠、飯籠、提籃等別具一格,民間刺綉十分美觀、艷麗,特別是岩洞侗族服飾已成為侗族地區服飾的代表之一。
杉陰沉木:黎平文館所收藏之陰沉木基徑2.36米,據中科院考古所測定,該木生長於1402+35年,以埋於地下3591+85年,生長及埋藏至今約5000年歷史,是迄今世界出土保存的樹體最大、埋藏年代最久遠的杉木遺體而列入基尼斯世界之最。
翹街古城:黎平縣德鳳鎮二郎坡及東門街,兩頭高中間低,形如扁擔,俗稱"翹街"。這里保存有明清時期古建築群。一座座四合院,一排排封火牆,鱗林櫛比。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歷史畫卷;城內72口古井星羅其間,給古城以靈氣。1982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德鳳鎮為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德鳳鎮:歷史文化名城德鳳鎮是"黎平侗鄉風景名勝區"的旅遊中心區,城區面積18平方公里,居住著侗、漢、苗、瑤等民族8萬多人,是黎平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歷經上千年的顛沛,近十個世紀的滄桑,鑄就了黎平縣德鳳鎮厚重悠遠、古色古香的歷史。
秦溪白塔:也稱秦溪凌雲塔,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城西35公里,坐落在敖市鎮西南4公里的秦溪村。塔的第一層往上鑲嵌著一方豎匾,行書「凌雲塔」3字。門楣有聯一副:
鎖水口,禎凌塔巍峨,從此一鄉蔚起文人登鳳閣
妝沙腳,有雲宮聳秀,至今諸佛經扶士子步龍樓
高近古戲台:位於貴州省黎平縣茅貢鄉東部高近村中,是目前侗族地區所發現保存最古老的一座戲台,吸引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前往考察、研究。戲台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古戲台格局和清代的京劇戲台相仿,包括三部分,主戲台、廂房和看戲場。
堂安侗寨:堂安侗寨的鼓樓、戲樓、吊腳樓民居、石板路、古幕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紡車等古樸典雅的實物,每個角落,都蘊藏著深厚的侗族文化內涵的實物,堂安侗寨是人類返璞歸真的範例,從這個寨子的實物細細品味,完全可以證實它的歷史悠久性。這里有著深遠的歷史科學研究價值,有著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風情研究價值,有著侗民族旅遊資源開發價值和人類生態保護價值。
弄相山森林公園:弄相山位於貴州黎平縣地坪鄉境內,總面積15000畝(1000公頃)。其中,原始森林面積9755畝650公頃)。初步查明,有喬木樹種48科158屬372種,灌木樹種22科56屬130種,苔蘚植物16科29屬62種,蕨類植物22科38屬190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是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資源寶庫,被稱為探尋古生態的理想場所。
神魚井:長方形的水井用方整的白石圍成0.45米高的井舷,結構堅實牢固,美觀大方,具有明代建築風格。四角和前後兩方立0.8米高的方形石柱6根,柱頭鑿成菱形,旁開榫,嵌入白玉石6塊,前後左右對稱。它之所以最有名,水源很豐富,可供半個城居民用水,且冬暖夏涼,沒有乾枯的季節。
少寨溶洞群:位於貴州黎平縣高屯鎮少寨山,共有3 個洞,在少寨山脊右邊叫綰鳳洞,在左側綰鸞洞,兩洞相通,故稱「姊妹洞」。綰鳳洞洞口橢圓宏闊,入洞 20 米處又分東西兩洞。洞內溪水潺潺,多鍾乳石,形態各異,似柱、似筍、似觀音、似菩薩,更有梯田層層等,可謂奇絕,故又名「仙人洞」。綰鸞洞洞口狹小,深里許,洞內鍾乳石似寶塔、似鼓樓、似獼猴、似雄獅,惟妙惟肖,整個溶洞群,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洞內地形復雜,是遊玩歷險的好去處。
迎龍風雨橋:位於貴州省黎平縣茅貢鄉東部高近村,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造型十分古樸,是村子裡的風水橋。該橋以青石板為橋的層面,兩塊青石板長5.5米,寬1.2米,厚20公分,橋上樓亭為木質結構,共16根柱子,每根柱子落地處都有石雕鼓盤作為基腳,雕刻有獅子等,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重修,有碑文為證。1980年高近村民眾自發捐款捐物再次重修此橋,該橋型古樸美觀,是侗族人民傳統建築中魂寶,它以其獨特的造型享譽海內外,1998年中國郵政曾以該橋為圖案發行一枚紀念郵票,名為「田間風雨橋」。
黎平鑒泉: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城北門外福祿江西岸,俗名「磨刀灣」。水自石岩縫隙滲出,傍崖鑿井,二尺見方,水質甘甜。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黎平進士胡長新邀集當時名士聚會泉邊,品嘗泉水,題記刻於石上,至今字跡清晰,保存完好。泉石鐫「鑒泉」兩個大字,取「以泉為鏡,明鑒心志」之意,故名。另刻有「同治癸亥十月胡長新題」一行小字。
西佛崖石刻:西佛崖是明末抗清英雄何騰蛟墓地,歷來為游覽勝地。民國十六年(1927年),湘軍上校周曰癢率部進駐黎平,瞻仰何騰蛟墓。對何公民族氣節高度贊頌,即題「浩氣常存」四字,並具禮物,親登黎平書法家李伯先生宅,拜請代書。由周出資雇匠,摩刻於西佛崖。四大字為橫行楷書,筆力遒勁灑脫,陰刻於石壁上,每字見方60厘米,兩側直行小楷陰刻,上首「民國丁卯冬月立」,下首落款:「陸軍上校湘西周曰癢」。整個摩崖題刻長2.75米。 「浩氣常存」摩崖至今完好,屬於何騰蛟墓地的附屬文物之一,被列為貴州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