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娘游園
Ⅰ 牡丹亭游園中杜麗娘在游園時思想感情是如何變化的呢
牡丹亭》游園部分共六支曲子,寫的是杜麗娘游園時的心境,表達的是她觸景生情的悵惘,暗自嘆惜的憂愁和無可奈何的自慰。這是傷春的情懷,從反面表達了她的熱望和追求。這是一種可意會不可言傳,可神通難以語達的心靈波動。
附:
一\藝術特色
主要寫作特點是即景生情,而且採用了兩種方法。一是調和法,即情與景在情調上一致。一是不調和法,即情與景在情調上相反,使樂景生哀情。
前三支曲子中的即景生情,採用的是調和法,春景和春情在情調上是一致的,其中雖有感慨,也是一種熱切希望的感慨。後三支曲子中的即景生情,採用的是不調和法,在明媚的春景中,產生的卻是憂愁、感傷。
兩種方法的採用,從正反兩個方面表現杜麗娘想沖破封建牢籠,對自由愛情、幸福生活的熱烈追求,是相得益彰的。而以樂景寫哀情的處理,更顯得動人。
二\賞讀曲文。
賞讀六支曲子,緊扣景與情的結合,鑒賞六支曲子中透出的杜麗娘的內心感受。
第一支曲子
解說:鶯兒鳴叫婉轉催夢醒,心兒被處處春光撩亂。孤零零佇立在重宅深院。熏沐的沉香燒盡,殘斷的綉線拋完,為什麼今年思春的情懷勝過去年?
鑒賞:曲中展示了怎樣的景?透出了怎樣的情?
提示:一邊是鶯囀催動的無限春光,一邊是枯燥單調的閨閣寂寞。這種一動一靜、一鬧一寂的強烈反差,催動著少女思春的情懷,因此,一句「恁今春關情似去年」自問,把意欲掙脫束縛、嚮往自由(大好春光)的熱望,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第二支曲子
解說:晴空的庭院游絲如煙,春在飄盪的游絲上呈現。剛邁步又遲延,退而回房理花鈿,沒想到菱花鏡偷照了半個顏面,害得我將發髻梳偏。步出閨閣羞將身姿顯現。
鑒賞:從游園前的整裝美容,可以看出杜麗娘怎樣的心理活動?怎麼去理解這種心理活動?
提示:欲行又止,想扮得和春色相當;整裝美容後,第一次從鏡中驚奇地發現自己的俊美,使自己情不自禁、羞答答的將發髻也弄歪,還故意自我埋怨,寫出了少女含情脈脈、自我欣賞的微妙心理。杜麗娘的這一發現極為重要。它更激發了杜麗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愛情的追求。
第三支曲子
解說:你說紅裙衫顯現得色彩鮮艷,嵌著寶石的頭簪亮閃閃。這正是我愛美天性的表現。正愁我的美貌和情思無人識見,沒擔心沉魚落雁鳥驚喧,只恐怕春花羞愧愁緒添。
鑒賞:對春香的贊賞,杜麗娘是怎樣回答的?從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她什麼樣的心情?
提示:一方面對自己的美貌毫無掩飾的自我欣賞,一方面又為自己的美貌和情思無人賞識而惋惜。這里的惋惜不是孤芳自賞的矜持,而是一種無人理解、知音難覓的感慨。這樣就形成了形體美、情思深與心靈空、意念虛的巨大反差,深刻地表現了杜麗娘面對大好春色,心情想有寄託的希望之情。
小結:這三支曲子寫的是杜麗娘游園前的心理活動,表達的是她想尋找春天、寄託情思的熱望。其中,有思春的興奮,贊春的驚喜,惜春的感慨,當然,這「春」,既包含著「春光」「春色」,也包含著「春情」「春思」。
第四支曲子
解說:沒想到春花燦爛開遍,可惜是開在破敗冷寂的庭院。可嘆春色美好春光虛度的日子難捱,那賞心的樂事、歡欣的快意不知落在誰家院?瑰麗的樓閣飛檐,華麗的亭台欄檻;細雨絲絲、輕風片片,煙霧籠罩、遊船斑斕,——深閨人領略這大好春色太難!
鑒賞:杜麗娘面對著怎樣的春色?她的心裡在怎樣活動?
提示:面對的是由近及遠的紅花紫蓓、亭台樓閣、細雨輕風、煙霧遊船,這是一片動人的春景。在這樣的春景中,先是惋惜只有「斷井頹垣」相伴,後是感嘆「忒看的這韶光賤」,核心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惆悵郁悶。通過杜麗娘的直白,以「樂景」寫「哀心」,「倍增其哀」,宣洩了杜麗娘內心的郁悶,表達了她追求自由的熱望。
第五支曲子
解說:杜鵑花紅遍了青山,荼花外游絲飄忽柔軟。春香呵,牡丹雖好,哪能開在百花之先!凝神聽,燕子的清脆叫聲明快如剪,黃鶯流囀的歌聲柔和潤圓。
鑒賞:怎樣理解「春香呵,牡丹雖好,他春歸怎佔得先」?
提示:字面上的意思是,牡丹雖然美艷,但它遲至暮春才開花,不能開在百花之先。其實這是杜麗娘以牡丹自比,哀嘆自己的青春被耽擱了。
第六支曲子
解說:看不厭的春色無限留戀,即使賞遍十二亭台也是枉然。倒不如就此盡興回房打發日子暗自憐。
鑒賞:「枉然」、「過遣」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心境?
提示:「枉然」,是一種得不到任何收獲或滿足的失望;「過遣」,是一種打發日子的無可奈何。這兩種心境都出自惆悵、憂傷。曲中不著修飾的白描出來,更顯得真切動人。這種心境是對自己青春逝去的感傷,也是對禮教束縛的憤懣。透過感傷和憤懣,我們可以看到對自由、幸福的熱望和追求。
Ⅱ 以杜麗娘游園寫一篇作文
寫杜麗娘為追求愛情因夢而死,死後因得到愛情而生的過程。杜麗娘為情而死,揭露的了明代封建專制主義的重壓下,青年女性被摧殘的事實。為情而生,則表達了廣大青年要求個性解放,爭取愛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強烈呼聲。「游園」是杜麗娘沖破禮教牢籠的第一個實際行動,是杜麗娘由生到死的關鍵所在。如果沒有「游園」,杜麗娘就不會受到美好春光的強烈刺激,也就不會做那樣離奇的夢,不會有「尋夢」、「寫真」、「詰病」和「鬧病」等。當然也有關於詰杜麗娘對春的關切之情,三春季節,春色撩人,杜麗娘因春感懷。是杜麗娘對春天的關情,也是對自己青春的關情。
杜麗娘像一隻籠中小鳥,突然飛進了繁花似錦的花園,看到一個美麗的新天地,觸景生情,她
痛惜自己的青春埋沒在小庭院中,慨嘆「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並引起她青春覺醒,女主人公游園前的心理活動,處處表現出貴族少女矜持和嬌羞的特點,作者
著重刻畫其春情難遣的寂寞和對環境的隱隱不滿。來到園中之後,則著重刻畫滿園春色在女主人公內心激起的巨大波瀾,:驚詫、感慨、悲嘆、憂怨構成了豐富的心
理內涵。這里有對自然和青春的熱愛,有對春色驚嘆和對命運的感傷,也有對禮教的不滿和無可奈何的苦悶,作品成功地寫出了人物從不斷的感情沉積中走向沖破臨
界狀態的心靈歷程,其間有躊躇徘徊,有迴旋起伏。她前進的腳印承受著人物所特有的艱澀和沉重的負擔。正是在這一點上作品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當然這種成功的獲得,還有賴於構思的嚴謹和描寫的傳神。作者的筆,透過人物慾藏又露的神態動作,主客交融的景物觀照,回腸九曲的心靈告白等表現手法,把讀者觀眾引向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情景交融手法的運用尤有特色。《游園》中的景物描寫都是通過人物眼睛與人物當時的思緒,來寫出人物對景物的感受。景中情,情中景渾然一體,巧妙疊出,無境不新,達到了爐火燉青的地步。
Ⅲ 《游園》如何抒寫杜麗娘的青春覺醒
它出自湯顯祖《牡丹亭》中《驚夢》這出戲,可分為「游園」和「驚夢」兩部分;就內容而言,主要寫女主人公杜麗娘的青春覺醒,夢里鍾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開始,文采飛揚,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繞池游】,抒發自己清晨醒來百無聊賴的情緒。「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里小庭深院」,春天的早晨,鶯啼婉轉喚醒夢中人,夢中醒來感受到春光撩人的煩亂。「遍」,到處都是。「人立小庭深院」用歐陽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意味,刻畫了一個被簾幕阻隔在閨房深處中孤獨寂寞的女性形象。春香不諳情事,春天的生機讓她由衷的感到歡欣。看到杜麗娘鬱郁寡歡,就慫恿她趁著大好春光梳著應景的發型去賞春。「宜春髻子」,相傳立春那天,婦女剪綵作燕子狀,戴在頭上,上貼「宜春」而字。杜麗娘心裡卻沒有一絲快慰,感嘆自己的心情「翦不斷,理還亂,悶無端」。杜麗娘在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心情的情緒下游園,奠定了整折戲的憂怨感傷的基調,正因有了如此微妙復雜的心理基礎,才引出了下文「傷春」。
【步步嬌】寫杜麗娘懷著難以名狀的煩悶和自我欣賞的心情開始梳妝打扮。裊晴絲,一般有兩種解釋,一則說太陽穿過灰塵照進院子,一條若有若無的光線照進來,人的情思也如同這晃晃盪盪的光線無法平靜。一則直接把「晴」同「情」,寫人的情思起伏不定。在思緒萬千的心情下,杜麗娘戴上亮晶晶的花鈿,穿上華麗的錦裙,並從鏡中欣賞自己的美麗。如花美麗的少女從鏡子裡面審視自己的容貌、身段、神態,不禁沉醉。
【醉扶歸】是杜麗娘自憐的集中表現,當春香從外在的衣物飾品上贊美她「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時,杜麗娘卻表白道「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拋開外在裝飾的陪襯,直接指向對自己不加任何雕飾的天生麗質美的欣賞,她認為自己的天然之美可使魚沉雁落鳥驚喧,花羞月閉花愁顫,極寫杜麗娘自己內心深處對自己美麗的欣賞愛憐。春香並不能真正理會杜麗娘的美麗,杜麗娘的美麗也正是「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了,「恰」,如同。杜麗娘用美麗的春天自喻,為後文傷春埋下伏筆,暗示「傷春」即是「自傷」。自己如花的美麗無人了解更無人欣賞,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的反差造成了杜麗娘心靈深處的強烈失落,一種孤獨無偶的情緒沁滿了心靈,這就點明了上文杜麗娘所感喟「翦不斷,理還亂,悶無端」這種鬱郁寡歡心情的來由。
【皂羅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畫了杜麗娘千回百轉的心態變化。鬱郁寡歡的杜麗娘到了繁花似錦的花園中,花園中的勃勃生機激發了杜麗娘心中被壓抑的人生慾望。杜麗娘看到花園里百花盛開、鶯歌燕舞,禁不住由衷地感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這贊嘆中夾雜著深深的傷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樣多姿多彩,然而卻無一人走進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既是贊嘆花園春天的美好,也是反詰不肯走進自己生命欣賞自己美麗的人,具有著雙重的意味。杜麗娘抒發了古代待嫁女子普遍的幽怨,在古代詩詞中這種主題非常多,「勸君惜取少年時,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感嘆形成了女子「傷春」的傳統。備受壓抑的杜麗娘內心深處對美好景緻的嚮往使得初入園林中的她心潮起伏。如此美好的春光卻無人觀賞,杜麗娘由此聯想到自己,不僅悲從中來,「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奼紫嫣紅的美好景色都給了斷井頹垣觀賞,由物及人,一種自憐的情緒油然升起。這句話出於謝靈運語「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突出了良辰美景與賞心樂事之間的矛盾,指出杜麗娘黯然的心情與艷麗春光間的不諧,春天的生機強化了她黯然傷感的情懷。現實的苦悶,青春的覺醒使得杜麗娘對外部世界充滿了無限嚮往,「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錦屏人」指幽禁在深閨中的女子,即杜麗娘自指,杜麗娘在想像中把眼光從自己家的深宅大院轉向了外面的世界,那世界是自由自在的,人們在塗金錯採的遊船中賞春遊玩,直到把三春看盡。這段【皂羅袍】既是景語,也是情語。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織在一起,映襯了杜麗娘的對景自憐的傷感,其內心深處顧影自憐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噴薄而出。在崑曲演員們慢回首低沉吟的纏綿哀婉詠嘆下,杜麗娘的內心情懷被反復地抒發。
待續......
Ⅳ 《牡丹亭·游園》中杜麗娘人物分析
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又名《還魂》),以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杜麗娘為追求愛情「生而死」、「死而生」的情節,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達到了「情之至」的「有情人」、具有反封建戰斗光輝的杜麗娘形象,熱情歌頌了「情」對「理」的勝利,個性解放沖決封建禮教的勝利。全劇構思奇特,劇中人物表現出高度的理想主義精神和強烈的激情,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且語言絢麗多彩,十分優美,是明代傳奇中最優秀的劇作。 杜麗娘與小丫頭春香、青年書生柳夢梅構成了全劇沖突的正方。 身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杜麗娘才貌端妍,聰慧過人。但在這樣一位淑靜溫順的嬌小姐身上,同時顯示出與大自然的天然諧和感以及對美與愛的強烈追求,還有她心細如絲的分析能力和獨立識見,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酷愛自由與反叛束縛的精神。因此一旦她面對菱花鏡發現了自己無比嬌艷的「三春好處」,一旦她步入了充滿著生機、流淌著春意的後花園中,她的惆悵無奈、她的委屈與痛苦便如江潮般在心頭激盪。無可排遣的春情幽怨愈積愈多,決堤沖防,勢所必然。她終於在昏然夢幻中,經由花神的引點,得到了書生柳夢梅的及時撫愛。那種憐玉惜香的愛惜與溫存,那些半推半就的靦腆與主動,那般刻心銘骨的極樂體驗與無限回味,都成為杜麗娘高於一切的情感財富。她那番「這般花花草草有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的感喟,正是對所謂戀愛自由、死而不怨的強烈呼喚。由唯唯喏喏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發展到勇於決裂、敢於獻身的深情女郎,這是杜麗娘性格的第一度發展。一度發展是如此的迅捷,升華得如此強烈,夢醒之後與現實的距離和反差又是如此之巨大,以致杜麗娘不得不付出燃盡生命全部能量的代價,病死於尋夢覓愛的徒然渴望之中。但杜麗娘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能為情而死,還表現在死後面對閻羅王據理力爭,表現在身為鬼魂而對情人柳夢梅一往情深,以身相慰,最終歷盡艱阻為情而復生,與柳夢梅在十分簡陋的儀式下稱意成婚。這是杜麗娘性格的第二度發展與升華,所謂「一靈咬住」,決不放鬆,「生生死死為情多」。杜麗娘性格的第三度發展表現在對歷經劫難、終得團圓之勝利成果的保護與捍衛。 小丫頭春香是一位活潑可愛的人物。從某種意義上說,春香正是杜麗娘性格中調皮、直率層面的外化。鬧學的主角是她,而後台則是杜麗娘。盡管杜麗娘還是用「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格言去教訓春香,但她本人又何嘗不想與丫環一塊去玩耍呢?發現後花園的是春香,而在後花園中演出一幕男歡女愛、驚神泣鬼的夢中喜劇的正是小姐本人。春香的導引與陪襯,使得杜麗娘更為儀態萬方、內涵豐富。這一對少女珠連璧合般的聯袂登場,與後來舞台本中花神聖母般的形象交相輝映,將女性美的群體陣容渲染得靚麗如畫。書生柳夢梅的性格基調是痴情、鍾情與純情。拾到美女像便想入非非,以圖像叫喚出真身來,此謂之痴情;此前在夢中便與素昧平生的杜麗娘結合,此謂之鍾情;旅居過程中又與女鬼幽會,使之起死回生後又對她忠心不二,此謂之純情。《牡丹亭》所譜寫的這首至真、至純、至美的愛情頌歌,是中國戲劇史上令人心醉、心悸乃至心折的經典曲目。此外,為杜麗娘的真情所感召,爽快的判官和富於理解力與同情心的皇帝,都加入了正方的陣營,這就使得杜麗娘得以處變不驚、起死回生,終獲勝利。 構成本劇內在沖突的反方陣營中主要有南安太守杜寶和老塾師陳最良兩人。杜寶主要代表頑固不化的封建統治階級,陳最良則代表著陳腐迂闊的封建教化。 奇幻與現實的緊密結合,強烈的主觀精神追求,濃郁的抒情場面,典雅絢麗的曲文鋪排,都體現出《牡丹亭》較為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和多重藝術魅力。《牡丹亭》中的天上地下、虛實正奇達到了一種從心所欲的境界。盡管湯顯祖可以使人物故事虛到極點,但有時卻又落腳到真切的實處。 以一系列抒情場次表現主人公強烈的追求,使其主觀精神外化,並在此基礎上令戲劇沖突持續升級,這正是《牡丹亭》的神韻與魅力之所在。最使人感慨的是《驚夢》這場戲。這是對自然、青春和愛情的禮贊,自始至終充滿庄嚴華妙的儀式感。《驚夢》作為古典戲曲中最令人感佩、發人深思的兒女風情戲,整體浸潤著浪漫主義的感傷之美、追求之美、情愛之美和理想之美。 《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劇、喜劇、趣劇和鬧劇因素於一體的復合戲。各種審美意趣調配成內在統一的有機體。全劇共55出,前28出大體屬於以喜襯悲的悲劇,後27出屬於以悲襯喜的喜劇。僅僅為了爭取愛的權利,便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既是杜麗娘本人的青春悲劇,也是家庭與社會的悲劇。《訣謁》、《鬧殤》、《魂游》等出戲,都極其悲涼凄宛。而《閨塾》等出戲則極富喜劇色彩。天真活潑而又調皮的春香,與老成持重卻時帶迂腐的陳先生,在犯規與學規之間彼此較量,呈現出反差甚大的強烈喜劇效果。石道姑等人的設置,更帶有鬧劇、趣劇的味道。但其中的悲劇意味也著實令人傷感:原來做官是要以六親不認、犧牲情感作為起碼代價的!這種悲喜交融、彼此映襯的戲曲風格,正是富有中國戲曲特色的浪漫精神的具體呈現
Ⅳ 杜麗娘為什麼游園而驚夢
一出《牡丹亭》千百年來驚艷了多少人,他成功塑造了社麗娘這一具有時代意義的經典藝術形象。其中,最負盛名的一出戲――《驚夢》,最能體現杜麗娘豐富的內心世界。那滿園關不住的春色讓她的內心徹底驚醒了,「驚」了她的心,「驚」了她的自我,「驚」了她的情,喚醒了一個年輕人心中的那股悸動,也「驚」了原本被封建禮教禁錮壓抑的愛情意識和性意識,徹底表現出杜麗娘反對封建禮教和熱烈追求屬於自己的美滿愛情生活的性格。
一、春之「驚」
如今我們都會說,春天是戀愛的季節,陽春三月,花紅柳綠,到處都是鶯鳥的歌聲,但是在《牡丹亭》里的杜麗娘,是一個來自封建官僚家庭的千金小姐,在那個強調女子只能「三從四德」,終日只能在閨閣中綉花讀書的封建時期,連去自家的後花園逛逛都是一件極其稀罕的事。杜麗娘在閨閣中哀嘆到,「恰三春好處無人見」,平日里在深閨中織布綉花,學習讀書,所以杜麗娘心疼這滿園春色無人欣賞,其實也是為自己而感到惆悵,縱使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美貌,也無人思慕欣賞。
在杜麗娘還未游園時,她一直都深受著來自封建禮教的束縛與壓迫,她在父母師長的管束教導下,壓抑了個性,漸漸地,她成為一個恭順賢良的大家閨秀。但是她到了花樣年華,充滿了豐富的情感和活力,內心的悸動就愈加明顯,她對於大自然的春天是充滿著幻想和希冀的,杜麗娘道出自己「一生愛好是天然」,大自然的天然和生機是她所喜歡和追求的。
Ⅵ 分析《牡丹亭·游園》中杜麗娘的心裡活動
思念所愛的人
Ⅶ 讀《杜麗娘游園傷春》有感
女主角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出生於一個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著濃重的封建禮教氣氛。她的家庭是個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對她的一舉一動都關心備至。她的父親杜寶是個儒生出身的太守,是傳統道德的代表人物,為官忠於職守,為人堅持禮教,而母親甄氏則是個夫唱婦隨的賢妻良母式的女子。作者特別寫了他們對杜麗娘的教育。杜麗娘因為春日晝長,白日犯困小憩,杜寶也要訓斥她;而甄氏因為杜麗娘去了自家花園,衣裙上綉了一對花,一雙鳥,也大驚失色,生怕女兒因此而學壞,並且還給她安排了丫環和道學先生,前者監視她的行動,後者負責她的教育。因此,他們的愛帶上了深深的社會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將女兒培養成一個封建社會所要求的模範淑女。作者如此描繪杜麗娘的生活環境、周圍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臨的對手不是某些單個人物,而是由這些人物所代表著的整個正統意識和正統社會勢力。她的人生第一課是《詩經》的首篇《關雎》。傳統說法認為它是「後妃之德」的歌頌,是最好的閨范讀本,她卻直覺地認出這是一支戀歌。在婢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閨房私自游園。杜麗娘准備游春,先是梳妝打扮。這時對鏡,內心進入恍惚痴想狀態,明明是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打扮本是為人看,但她說「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燕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又怕被人看見。這確實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狀態。「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籠罩著封建禮教氣氛,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眼睜睜地看著青春即將逝去,她卻無能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熾熱的感情壓制在心中。湯顯祖安排杜麗娘在游園之後和情人在夢中幽會.<驚>是杜麗娘郁積在心中的熱情的爆發,也是她反抗現實世界的實際行動。劇中杜麗娘日常的行為舉止,絲毫不違背她作為名門閨秀的身份,她在作品開始時,是一個美麗聰明的少女,帶有貴族小姐普遍的特點,溫柔、馴順、穩重。她本人也打算嚴格地用禮教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她幼小心靈中,充滿了封建禮教。她去遊玩空寂無人的花園,還想到「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這是現實環境造成的她的性格的一面;但在另一面,當杜麗娘獨處深思時,卻不由自主地發出對「才子佳人」「密約偷期」的傾慕;在更深的一層,當完全擺脫現實束縛進入夢境時,她的潛在慾望便充分地活躍起來。 主人公杜麗娘在禮教束縛下的復雜細膩的哀愁和堅定執著的反抗性格,被作者以文采瑰麗的妙筆,描繪得淋漓盡致:「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數百年來,為人們唱得口角生香.《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浪漫主義理想。這個理想作為封建體系的對立面而出現。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湯顯祖描寫杜麗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她不是死於愛情被破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然渴望。通過杜麗娘的形象,《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男女青年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杜麗娘,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對愛情執著地追求和對禮教地徹底反對,在古代文學史上叛逆女性的畫廊中是最前列的。
Ⅷ 牡丹亭驚夢中杜麗娘在游園賞春過程的心理變化
從熱愛青春和自然,到青春流失的無奈與不甘
1、游園驚夢細致地刻畫了杜麗娘在美好的自然春光啟迪下的復雜心理活動。
這一部分由六支曲子組成。前三支曲子著重寫她熱愛自然和青春,卻因初出綉房而嬌羞的復雜心態;後三支曲子將她面對春景的驚喜和由此感發的對青春流失的無奈和不甘,展現得十分委婉動人。
杜麗娘的心中情和眼前景巧妙、完全地結合,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充分揭示了杜麗娘復雜微妙的心理波動。
2、《游園·驚夢》是《牡丹亭》中塑造杜麗娘形象的關鍵情節。是游園驚夢喚起了杜麗娘青春的覺醒,表現了她熱愛自然、珍惜青春、熱烈追求美好愛情的性格特點。
(8)杜麗娘游園擴展閱讀
《游園驚夢》的故事背景
《游園驚夢》是崑曲《牡丹亭》的一個曲目。作者為中國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其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杜麗娘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一日,背著父母和塾師,和丫環春香到後花園游春,花香鳥語,觸景傷情,游倦之後,回房休息。在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在花園中相會,並有許多花神一起來為他們做媒。
杜麗娘的母親來到床前將女兒喚醒,母親看見女兒神情恍惚;囑咐她以後少去後花園。杜麗娘雖然應允,但心裡仍在追戀夢境,不久竟憂郁成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游園驚夢》
Ⅸ 杜麗娘為什麼游園而驚夢
游園驚夢出自《牡丹亭》,千百年來驚艷了多少人,它成功塑造了社麗娘這一具有時代意義的經典藝術形象。其中,最負盛名的一出戲―便是《驚夢》,最能體現杜麗娘豐富的內心世界。那滿園關不住的春色讓她的內心徹底驚醒了,「驚」了她的心,「驚」了她的自我,「驚」了她的情,喚醒了一個年輕人心中的那股悸動,也「驚」了原本被封建禮教禁錮壓抑的愛情意識和性意識,徹底表現出杜麗娘反對封建禮教和熱烈追求屬於自己的美滿愛情生活的性格。
Ⅹ 《牡丹亭.游園》怎樣理解杜麗娘的苦悶和嚮往
苦悶: 杜麗娘游園時觸景生情的悵惘,暗自嘆息的憂愁和無可奈何的自慰。
嚮往: 杜麗娘想沖破封建牢籠,對自由愛情、幸福生活的熱烈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