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玩四游 » 壽縣遊玩景點

壽縣遊玩景點

發布時間: 2021-01-14 05:12:43

① 壽縣壽縣古城好玩嗎,壽縣壽縣古城景點怎麼樣

可玩性不高,溜溜可以,1天搞定,半天上山半天城內報恩寺孔廟博物館城牆溜溜

② 壽縣有哪些景點啊門票多少謝謝

城牆不要門票的,城內還有清真寺啊等地方。其次北門外還有八公山,門專票是三十吧 學生證之屬類的半價 ,如果早上六點鍾左右到的話是不要門票的,那時候給附近居民作為一個晨練地點了,直接進就可以了。當然也能從附近的一些地方翻進去,如果真的想省這筆錢的話。一般也沒有查票的。那附近還有廉頗墓 珍珠泉等景點。現在壽縣還在開發當中,以後內城裡會有更多好玩的景點的。

③ 壽縣古城的景點介紹

壽縣古城,平面略呈方形,面積三點六五平方公里,城牆周長七千一百四十七米,牆高八點三三米,寬六點六六米。各城門均有內外雲梯與城堡連接。城外東南兩方有護城濠,寬約六十餘米;城北淝水環繞,城西為尉升湖。城有四門,東為賓陽門,南為通淝門,西為定湖門,北為靖淮門,各按地理位置取其名。有角樓八所,翼然立於城上(現均已倒塌)。王安石至淮上古城,有《壽陽城晚眺》詩:「楚山重疊矗淮氵賁,堪與王維立畫勛。白鳥一行天在水,綠蕪千障野平雲。」宋人張文潛《題壽陽樓二絕》有句:「渺渺長淮去不休,行人獨上壽陽樓」;「長淮不斷水悠悠,樓下行人淮上樓」。蘇軾過此,作《壽陽岸下》,詩去:「街東街西翠幄成,池南池北綠棧生,幽人獨來帶殘酒,偶聽黃鸝第一聲。」
城牆原為平磚砌築,解放後為了防洪,曾將局部牆垣改用石塊壘築,後來,又陸續用石條進行了加固。城內原建有涵道,與城外相通。東西涵看牆之上,分別鐫有「崇墉障流」、「金湯鞏固」字樣。涵口之上築有月壩,與城牆等高,既利於城內積水的排出,又能在洪水季節堵阻外水倒灌入城。洪水泛濫時,只要關上城門,滴水不入。同時,通過涵口觀察水位,還可以比較城內外水差。這一水利設施,曾被譽為古水利工程的一顆明珠。

作為古老歷史的見證,壽州人非常珍愛至今保存完好的城牆。城牆為宋代重築,爾後迭有修葺。城牆周長7174米,高為9.7米,底寬18—20米,頂寬6— 10米。城有四門,並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門北向出,北瓮門西向出,東城門與瓮門在平面上平行錯置同為東向出。這種門向的特殊設置,不僅有利子軍事防禦,而且還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明代為了加固牆基,於城牆外側以條石迭砌一周擴城泊岸,保護城牆不被水沖蝕。古人贊其「若匹練之橫亘也,菪生鐵之焰禱也」。城內北部東西兩側各有一泄水涵閘,平時城內積水可由此排出城外,當洪水季節,又可自行關閉涵閘,防止外水倒灌額鐫有「金湯鞏固」、「崇墉障流」題名,是對這堅固雄偉的壽州城牆的真實寫照。 1991年,古城抵禦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圍困,保護了城內十多萬人的生命財產,再次顯示了它的特殊功能。在古城南門東牆上嵌著一塊石刻,上刻一個做行刺狀的武士,這就是「壽州內八景」之一的「門里人」。細讀碑文,品味歷史,您或許會從中獲取一些有益的啟示。望著那高聳的城樓,綿延的城垣,人們覺得這古城彷彿就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巨著,她的博大和精深,會令您痴醉留連。

④ 壽春鎮的旅遊景點

在城內東北隅。舊志說始建於唐貞觀年間,舊名崇教禪院、東禪寺,明洪武間改今名。佔地總面積1.4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5萬平方米。宋天聖間建阿育浮圖(塔)。其規模「前有浮圖高數丈,中為殿,殿後為閣,左右為廊,為法堂,為丈室,為鍾鼓樓」。座北向南,大殿為中進。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大殿遭火毀,今存大殿為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由准提庵僧際清倡資重修。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復修大殿時,建毗盧閣於殿後,移山門於中,形成以佛堂、二佛殿、大殿、毗盧閣為一直線序列,三進重院,基礎漸次升高,布局嚴謹,主次分明,為一中國傳統寺院的建築群。
建國後,初設糧站於寺內。毗廬閣作糧庫時漲倒。1956年11月20日,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報恩寺泥塑十八羅漢為省重點保護文物。1962年縣博物館移至寺內,確定了保護范圍,在毗盧閣舊址建單檐硬山仿古殿堂一座,並在其西側建碑廊。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壽縣報恩寺泥塑十八羅漢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雄寶殿,是供奉佛教締造者「佛」的大殿,報恩寺的主體建築。建於高1.1米的台基上,面闊5間,進深3間,前出一廊,重檐歇山頂;殿高10.7米,東西長20.64米,南北寬14.28米;外檐方形石柱,四角內出;額枋上置平板枋,枋上設柱間斗拱;檐牆正面明次間設通隔扇,雕梁畫棟,庄嚴雄偉。殿內後排砌雙層佛台,上塑大佛像三尊;殿內東西及後檐牆,磚台上設泥塑十八羅漢像(另見「館藏文物」)。 孔廟又名黌學、學宮、文廟。唐時廟在城東南角,元泰定初,移建西街今址。座北向南,包今黌學糧站一部分和圖書館、文化館、劇團宿舍、體育場,總面積為2萬平方米,五進重院,建有明倫堂,敷教坊,大成殿,崇聖祠,鄉賢祠,節孝坊、祠,廡廊,泮池,欞星門,奎光閣,「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等坊碑。元馬祖常《壽州孔子廟碑記》曰:「孔子道大,天地日月不可象也,然古之學者入學必祀先聖先師,後世廟孔子以學春秋,天下崇祀孔子,所謂推本其始,而喻之以義也。」孔廟祀孔子,全廟布局整齊,步步深入,開朗明暢,四通八達,是一所反映儒家觀念的典型古建築。1957年經文物部門普查後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時,欞星門和大成殿內匾額全都毀壞,後又因要改建西大街與城西門成一直線,拆去「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坊、文明坊、文筆亭和大照壁。今僅存「泮宮」、「快睹」、「仰高」三坊和泮池、戟門、名宦祠、鄉賢祠、明倫堂、奎光閣等清代建築物。奎光閣及泮宮三坊文化價值較高。
奎光閣,又名魁星樓,奎光樓,位於欞星門東側,其前身是清康熙間教諭丁濟美所建之「奎神閣」。乾隆丁酉年(公元1777年),知州張佩芳在祠基上建樓三層,匾曰「奎光」(註:奎,星名。神話謂主宰文章興衰之魁神。其像一手執筆,一手執墨斗,寓意由它點名科舉。故舊時文人學士崇祀文昌與魁神。張佩芳《奎光樓記》曰:「人之求於此也,其必有得於此也。為士者逐什一之利,則不如裨販一旦。奮志為學,往往獲科名,至爵位,非名易於利,求之甚於利也。學至矣而名不至,於是求之於神。唐試禮部禱於石婆廟,宋試禮部禱於皮場廟,其事誕,其禮無不可知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知州龔式谷鑒於奎光樓「木石傾?,黝堊削落,岌岌乎旦夕不能保」,又在原址改建為奎光閣。今之閣,大體仍保持龔建奎光閣原貌。閣為三層,木結構:台基至寶瓶高約20米,平面呈6角,底層面闊4米;高與闊自下而上逐層減小;沿內壁設有旋梯,拾階登臨,憑窗俯瞰,極目淮山,萬千氣象,盡收眼底。有古聯鐫於閣門:「欄外湖山盡氛垢,斗南人物炳英靈。」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築。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重修。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坍塌,知州趙宗炅重修。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擴建成今規模。殿面闊5間,深3間,單檐歇山頂。柱間半拱明間三、次間二、盡間一朵。三跳三下七朵重拱,拱口分段挖凹線,兩基拱間距較近,系當時一種變形半拱作法。殿內金柱粗壯,用包鑲法製成。殿體軒昂宏麗,金碧輝煌。
泮宮坊、快睹坊、仰高坊,系牌樓式柵門,三開間,深一間,保留脊柱,中置柵門一道。重檐歇山頂,中部突起;檐下設斗拱,中部作半菱體雕飾,兩頭入柱處作月牙形刻線;額枋上復置平板枋。柱間半拱兩朵,三跳無昂七踩重拱並架45斜拱兩片。柱頭斗拱形制相同。
泮池,其半圓弧朝南,明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縣司賈之鳳始建,原址在欞星門外。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擴建孔廟時,移建於欞星門與戟門之間,為今池。

⑤ 壽縣有哪些習俗,景點,特產

壽縣人性格豪爽、熱情好客,平日來人,堅留吃飯,打酒買菜,定喝個一醉方休。遇到婚嫁、生子、祝壽、建房、遷居等喜慶事,更是大張旗鼓,盛情宴客。
淮南地區的宴客習俗主要有:
一、席位
席位主要包括座位和桌位兩個方面。本地過去設席多為方桌。可坐八人,所以通稱「八仙桌」。方桌的通常擺法是桌縫與房門垂直。因房門多向南,桌縫一般都是東西向。座位的排法是,面朝門左手的是上座,右手的是二座;面朝西右手的是三座,左手的是五座;面朝東左手的為四座,右手的為六座;左手的為七座,背朝門右手的是未座,俗稱「把(酒)壺的」、「瀉酒的」。
上座通常由長者、主要客人坐。如果來客的是主人的平輩且年齡小或主人的晚輩,主人也應坐上座。末座,俗稱「把壺的」,通常由第二主人或主人的晚輩來所坐,負責把壺斟酒、接菜遞盤。
二、菜餚
過去酒席上的菜餚,冷盤用盤子盛,熱菜用碗。不計盤子算碗。有八碗與十碗之分。
非正式的酒席上八碗。就席前桌上先上四到六盤冷盤。客人入座後上四道喝酒用的熱菜。頭道是整雞,二道為整魚,三道為面圓子(一碗24個),四碗是甜湯。故有「頭碗雞、二碗魚、三碗是圓子」之說。酒喝得差不多時,再上四道吃飯菜。五、六兩道為襯菜(可隨季節、經濟條件來定,可葷可素)。七道是八大塊,八道為咸湯(如雞蛋洋柿湯、青菜雞蛋湯等)。
正式的酒席(如結婚)上十碗。講究的先上十盤果子,客人入席吃點撤去,再上十盤子冷盤,然後再上十碗熱菜。熱菜分前六道與後四道。
前六道為下酒菜。第一碗為定席名菜,多上蹄胞、海參等。上前者為蹄胞席;上後者為海參席。第二碗為整雞、三碗為整魚、四碗為圓子、五碗為襯菜、六碗為甜湯。
後四道為吃飯菜。七、八兩碗為襯菜、九碗為八大塊、十碗為咸湯。
三、飲酒
把壺斟酒,先從上座開始,依次而下。酒要斟滿,酒滿敬人。
主人端杯勸酒,客人方可端杯;主人執筷子讓菜,客人方可動筷子。共飲三杯酒後,主人應該先從上座開始一一敬酒,客人可自找對象相互敬酒。本地習俗敬酒時敬酒人與被敬人同飲。 敬酒一般敬兩個酒,為成雙成對。敬酒不喝乾為不敬。
吃飯時忌將筷子豎插在干飯碗里(是祭祀鬼神時用)。
主人不能在客人吃好前吃完,哪怕是碗底留一口,也應等在客人全部吃好飯後再吃掉。
客人吃好飯後可把筷子平放在碗口上,表示「我在等你們吃」,主人可把客人的筷子取下放在碗邊,表示「不要客氣」。
壽縣景點
人文景觀 楚幽王墓、蔡昭侯墓、安豐塘、壽縣孔廟、壽縣清真寺、報恩寺、壽縣古城牆、劉安墓、壽縣博物館、淮南王墓、壽州窯遺址、玄帝廟、孫叔敖紀念館
自然景觀 瓦蚌湖、大井水庫、花果水庫
壽縣特產
手工品 紫金硯 壽縣草席 - -
食品 壽柴胡 壽縣草莓 郝圩酥梨 香草
銀魚 淮王魚

⑥ 壽縣古城旅遊景點

1、壽縣博物館籌建於1958年10月,1962年11月正式設編成立,是安徽省建館較早的博物館之一,隸屬縣文化廣播電視局主管的副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原館址設在壽春城內東北隅江淮名剎——報恩寺內,於2004年元月遷至新館,新館座落在壽春城西大街繁華地段,與孔廟相鄰。

4、中共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園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共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園位於安徽省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黨組織的誕生地——壽縣小甸鎮境內。隸屬壽縣縣委、縣政府,平時由小甸鎮黨委、政府代為管理。

5、壽縣革命烈士陵園,由北伐名將曹淵之子曹雲屏(原廣州市政府秘書長)發起倡議並籌資、壽縣財政配套興建。陵園始建於1993年,園內烈士紀念塔高23米,紀念塔連同附屬建築物共佔地4488平方米;陵園烈士事跡陳列室陳列著革命烈士們的照片及其光輝事跡。

2014年,整個陵園進行了擴建,對紀念塔、革命烈士陳列室實施了維修,並對革命烈士事跡陳列室進行重新布展。同時在紀念塔以東新建了36座烈士墓。

⑦ 壽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壽縣古城
2、壽縣博物館
推薦理由:參觀楚國文物,了解楚國歷史文化
3、古城牆景區
4、壽縣清真寺
5、安豐塘
6、報恩禪寺
7、靖淮門
8、壽縣孔廟
9、賓陽門
10、廉頗墓

還有168條相關問答,更多壽縣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⑧ 壽縣有哪些值得遊玩的景點

我們壽縣點故多!就說四城門上就有四個點故。古鎮正陽關的三尺巷又叫友誼巷。

⑨ 寫壽縣南門外有哪些景點

壽縣位於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會合肥市接壤,與國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鄰。

壽縣歷史悠久。古稱壽春、壽陽、壽州,屢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屬淮夷部落,夏為揚州域,商周為州來國地,春秋屬楚。三國是為魏地,已是十餘萬人的重鎮。自晉以後到唐、宋,壽縣繼續以繁華著稱於世,所謂「揚(州)壽(州)皆為重鎮。」

壽縣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故鄉,是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以楚文化為底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鄉土文化,尤以正陽肘閣、壽州鑼鼓等廣受歡迎。

壽縣勝跡宏博,現在的古建築有發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報恩寺、宋嘉定時期的古城牆、元代的黌學、明朝時期華東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肅穆的孫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羅棋布,主要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頗墓、宓子墓等;古遺址有古郢都遺址、安豐城遺址、淝水之戰古戰場等;其它還有春申坊、時公祠、斗雞台、呂蒙正寒窯、陳玉成囚室、狀元府、淮王丹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載於方誌的壽州內八景和外八景等等。目前全縣存有古跡160多處,其中唐、宋、明、清建築10多處,古墓葬多達80多座,古遺址29處。壽縣文物眾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博物館珍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二、三級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館」之稱。

⑩ 壽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城門(進去要錢)
城牆(比較臟)
報恩寺(挺不錯的,有一顆千年銀杏,還有壽縣香草)
博物館(不錯
不要錢)
清真寺
城外有八公山
上面有很多好玩的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