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遊玩順序
❶ 天壇公園要玩多久
天壇公園要玩半天比較好。
天壇公園是故宮的二倍,因為皇帝稱為"天子",也就"老天爺"的兒子。那老爺子的居住面積自然要大過兒子,所以天壇的佔地面積比故宮要大兩倍。同樣的原因,建築以"深藍"琉璃瓦敷頂以示和兒子輩的"黃色"琉璃有所輩分區別。
天壇公園位於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以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
(1)天壇遊玩順序擴展閱讀:
天壇公園在明、清兩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
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❷ 天壇公園需要花多久遊玩,時間最佳
一個半到二個小時就可以了,可以慢慢的看,慢慢地走
❸ 天壇公園大么逛完要多長時間啊
1.天壇公園共佔地270萬平方米,規模宏偉,富麗堂皇,是中國現存最大專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
2.一般屬來說需要兩個小時,取決於你觀賞的速度,慢慢仔細逛花時間自然多一些。如果隨團旅遊可能時間短一些,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
3.天壇公園的主要景點:
(1)天壇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天壇主要建築在內壇的南北中軸線上,圜丘壇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壇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2)兩壇由一座長360米、寬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橋(也稱海墁大道或神道)相連
(3)外壇西牆內有神樂署、犧牲所等。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景點
4.天壇公園全景圖如下
❹ 去北京天壇遊玩的話,有什麼注意事項
來北京要爬長城,看故宮,那麼天壇也是一個大家不容錯過的美景。天壇在北京市的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的大街東側,建於梅永樂18年,曾經重修改建過一次。天壇還是是國家的五星級旅遊景區,而且是全國重點的保護單位,所以說無論帶孩子去或者說是自己去的話,一定要有素質的去旅遊,不能故意毀壞一些東西,因為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心血和瑰寶。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因為地方比較大,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走散了。尤其帶著小孩子或者老人的話,千萬一定不能讓他們遠離你的視線,那裡面還有特色的飲食,北京的豆汁,烤鴨,冰糖葫蘆,驢打滾等等很多美食。公交地鐵都可以到,而且也不是很貴,大家想去的話就提前做好攻略就可以了。
❺ 天壇公園有什麼好玩地方
【圜丘壇】
圜丘壇又稱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層圓形石壇,為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擴建。壇周長534米,壇高5.2米,分上、中、下三層,各層欄板望柱及台階數目均用陽數(又稱"天數",即九的倍數),符"九五"之尊。壇面用艾葉青石砌就。壇面除中心石是圓形外,外圍各圈均為扇面形,數目也是陽數。每層都有漢白玉欄板望柱,均為9的倍數。頂層中心的圓形石板叫做太陽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擊,聲波會被近旁的欄板反射,形成顯著的迴音。
【皇穹宇】
圜丘壇以北是皇穹宇,皇穹宇院落位於圜丘壇外壝北側,座北朝南,圓形圍牆,南面設三座琉璃門,主要建築有皇穹宇和東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祭天時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這里。它始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十七年(1538年)起改稱皇穹宇。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後為鎏金寶頂單檐攢尖頂建築,用藍色琉璃瓦鋪設屋頂,象徵青天。大殿直徑15.6米,高19.02米,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撐起巨大的殿頂,三層天花藻井層層收進,構造精巧。殿正中有漢白玉雕花的圓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正殿東西各有配殿,分別供奉日月星辰和雲雨雷電等諸神牌位。整個殿宇的外觀狀似圓亭,坐落在2米多高的漢白玉須彌座台基上,周圍均設石護欄。另外,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門中間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塊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門窗關閉而且附近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站立於第一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迴音一聲;於第二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迴音兩聲;於第三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迴音三聲。
(迴音壁)
迴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圍牆。牆高3.72米,厚0.9米,直徑61.5米,周長193.2米。牆壁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牆頭覆著藍色琉璃瓦。圍牆的弧度十分規則,牆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折射是十分規則的。只要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後,貼牆而立,一個人靠牆向北說話,聲波就會沿著牆壁連續折射前進,傳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無論說話聲音多小,也可以使對方聽得清清楚楚,而且聲音悠長,堪稱奇趣,給人造成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所以稱之為「迴音壁」。
【齋宮】
圜丘壇的西北,西二門內大道南側有齋宮,坐西面東,朝著祭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八年(1743年)重加修整。佔地面積38800平方米,有古建房63間,步廊163間,計226間是一座坐西朝東的方形宮殿。建築面積約4800平方米,是皇帝舉行祭禮時齋戒、沐浴的地方。嘉慶十二年(1808年)齋宮內的寢宮曾被木炭引起大火燒光,12年後才修復。
前為正殿,後為寢殿,旁有浴室,還有各類附屬房。正殿為五間,漢白玉基座和石欄,殿為磚石結構,無樑柱,俗稱「無梁殿」,是京城著名建築之一。頂部用藍色琉璃瓦覆蓋,表示在天之前不敢稱尊。殿前月台上左、右兩邊,各建石亭一個,北為「齋戒銅人亭」,南為「時辰亭」。四周宮牆兩層,牆外三面環池,池上有石橋。外繞御溝。東北隅有鍾樓一座,內懸永樂年制太和鍾一口。
齋宮正殿
走進兩道宮門,便是齋宮正殿。正殿紅牆綠瓦,分外壯觀。據說這種綠瓦表示皇帝在此不敢妄自尊大,而只可對天稱臣。 正殿為五間。殿座為漢白玉石基和石柱,是一座無樑柱磚結構拱券建築,故又稱「無梁殿」。屋頂覆蓋著綠色琉璃瓦,檐下斗拱、檁都是琉璃燒制並繪彩畫,具有很好的防火性能。
齋宮寢殿
天壇正殿後面,有座垂花門。穿過垂花門,就進入皇帝的寢宮。寢宮又稱寢殿,殿前兩側縣掛一幅對聯:「午夜端居欽曰旦,寅中昭事格為馨」,橫額為「敬止」二字。寢殿有五間殿房,北端一間為冬季卧房,龍床上掛黃緞帳,地下有火炕,室內有炭爐;南端一間是夏季卧房,龍床上設藍紗帳。寢殿正中有屏風、對聯、條桌、瓷器等擺件。北面一間是御書房,設有書架、龍書案及文房四寶,以備皇帝在此讀書。
【丹陛橋】
天壇丹陛橋,又叫海墁大道,這是一條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全長360米,寬約30米,整個橋體由南向北逐漸升高。如此設計建造,一則象徵皇帝步步高升,寓升天之意;二則表示從人間到天上,具有遙遠的路程。
丹陛橋為天壇內壇的主軸線,北連祈谷壇,南接圜丘壇。橋面中心線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兩側的條石道,分別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靈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大道下有一東西走向的券洞,叫進牲門,每次祭祀,都用黃絨線將「牲」捆好,用木盆盛活魚,擊鼓奏樂穿門而過,因此此洞也叫鬼門關。
【祈谷壇】
祈谷壇全景祈谷壇佔地面積31065平方米,南接丹陛磚門橋,進入祈谷壇南磚門為五開間的單檐廡殿頂的祈年門。門內向北,中為祈年殿,後為皇乾殿,兩廂為配殿,圍牆上辟有東西磚門。東磚門與72長廊、神廚、宰牲亭相連。全組建築氣勢雄偉壯觀,為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傑作。
【祈年殿】
祈年殿在天壇的北部,也稱為祈谷壇,原名大祈殿、大享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繕後,改名為祈年殿。光緒十五年(1889年)毀於雷火,數年後按原樣重建。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徑32.72米的圓形建築,鎏金寶頂藍瓦三重檐攢尖頂,層層收進,總高38米。
❻ 求一條天壇的遊玩路線,從哪門進,幾個景點怎麼看,從哪門出
通常旅遊團參觀均為南門進,東門出
主要參觀的景點有:圓丘,迴音壁(三音石)(九龍樹(憚壁橋),祁年殿(七星石)
另外天壇的一大看點就是裡面的人文化,裡面可以看到老北京文化和北京老年人的業餘生活
❼ 北海,恭王府,後海,什剎海,煙袋斜街,大柵欄,南鑼鼓巷,天壇,水立方,。這些景點要怎麼安排順序玩呢。
你要幾天玩完呢。如果按照地理位置順序,可以天壇,大柵欄,這兩個很近。北海,恭王府,什剎海,煙袋斜街,南鑼鼓巷挨著。水立方有段距離可以單獨去。
❽ 天壇玩完去什麼地方好玩
天壇西門出,可以去植物館玩玩,這是比較近的了
❾ 天壇 前門 天安門廣場 這三個景點按什麼順序遊玩最好
前門和天安門廣場很近,建議天安門早點去,現在進廣場都需要安檢。廣場去完可以去前門轉轉,順便吃點東西。從前門再坐車去天壇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