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玩四游 » 鳳陽附近好玩的地方

鳳陽附近好玩的地方

發布時間: 2021-01-15 02:43:48

『壹』 鳳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鳳陽八景

韭山仙境

韭山,位於鳳陽縣城東南30多公里,山因地暖多產韭菜而得名。韭山有個洞,在山之東麓,出口在西側半山腰。該洞早在唐代,就已是游覽勝地。據南宋《濠梁志》:「洞水長流不絕,其(石)形如器物甚眾,左右多唐人詩刻石,深崖中有石觀音及石老人像」。明嘉靖方誌雲:其「後為峻崖,游者莫能至,愈水而還」。主洞長1472米,支洞長400米。洞內的石鍾乳、石筍、石柱、石幔等,各呈其形,百態千姿,身置其間,彷彿進了仙境明陵風雨

明陵即明皇陵,朱元璋父母的墓地。初葬時,不過是幾座矮小的民家墳丘。朱元璋稱帝後,將其擴建成「宮闕殿宇,壯麗森嚴」的一代帝王陵寢。明末清初,歷經滄桑,到乾隆年間,「唯二碑及石人石馬僅存而已」。昔日「郁蔥王氣接邱壇,雲繞乾坤得大觀」的皇陵,此時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馬卧幽宮」。但是,每當風雨之際,皇陵好象一幅生動的水墨畫卷:那一簇簇蒼松翠柏,野花蔓草,隨風雨搖曳,沙沙作響,如述說歷史的興衰;那一對對石人石馬、殘碑斷碣,任風雨侵蝕,潸然淚下,象泣訴悲慘的遭遇。因進景緻奇異,人稱「明陵風雨」。

釣台春漲

釣台又稱庄惠釣魚台,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南郊老塘湖中,原為濠河邊一個高崗。相傳莊子和惠子曾於此垂釣,故得名。濠河有二源,東出濠塘山,西出鏌邪山,由於春季雨水多,二水合流至此,灣窪地積勞成湖,數里之內,水天一色,唯釣台孤兀於水中。「草長平湖水滿塘,春風掀動綠波揚。紛紛白鷺沖天起,盪盪漁舟鼓棹忙。」這是前人詠釣台春漲的詩句。
乾隆《鳳陽縣志·八景之圖》所繪第七景「釣台春漲」為:釣台四面環水,台下洪波北流,激浪拍岸;台上垂柳搖曳,掩映茅舍;青山綠水襯托著釣台,詩情畫意,令人神往。

浮橋煙鎖

浮橋,又名臨淮浮橋,原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北部淮河之上,始建於明洪武六年。因橋用船作為橋墩串聯而成,形如蜈蚣,故俗稱蜈蚣橋。由於蜈蚣懼雞,便在橋的兩岸各置石雞一隻,以鎮此橋。
明清時期,臨淮浮橋為南北重要津梁,官府差役,旅人商賈,川流不息,漕運船隻,晨啟暮泊,千帆雲集,魚火炊煙,如同霧幛雲牆,真是「斷虹垂百尺,橫鎖絕千尋」。此即鳳陽八景之八的「浮橋煙鎖」。
浮橋建成以後,屢毀屢建,到咸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北伐軍渡淮,為拒清軍追擊,焚毀浮橋。今橋址尚存,南岸的石雞仍在。

龍興晚鍾

龍興晚鍾
,龍興指龍興寺。原寺殿後山腰鍾亭內懸掛大鍾一口,為建寺時所鑄。此鍾是用合金材料鑄成,高2.05米,重約4噸。鍾的頂部鑄有一對似龍非龍的奇獸,傳為龍生九子之一,稱蒲牢。明清時,每當紅日西墜或旭日東升,「鳳嶺鳴鍾」,其聲響徹雲霄,龍興寺眾僧隨著鍾聲開始早晚佛課。特別是在夜晚,鍾聲格外幽清,遠傳數十里,俗有「改朝換代江河變,唯獨鍾聲繞鳳陽」之說。因此古人把「龍興晚鍾」,稱為鳳陽八景之三。
建國後,鍾亭毀於「文化大革命」,而鍾倖存。後來鍾被移上鼓樓,作為報警之用。1982年,縣文物管理所收回龍興寺內陳列。現宗教部門及僧人,重新建亭,懸掛洪鍾於龍興寺,供遊人觀賞。

龍興寺是明太祖朱元璋先前出家的寺廟,被稱為聖廟。96年重新修建,舉行開光儀式,全國乃至東南亞各地的知名寺廟主持雲集鳳陽。鳳陽大小旅店、賓館全部爆滿。與鳳陽臨近的安徽蚌埠市高檔賓館客房也被預定一空。朱元璋戎馬一生,從沿街乞討的乞丐到明朝的開國皇帝,研究他的一生極其具有歷史價值,對我們後輩大有益處。通過這個欄目的介紹,讓諸位網友真實的走近朱元璋,了解朱元璋以及由他一手創建的偉業,還有有關朱元璋的歷史傳說。

譙樓歸市

譙樓,即明中都鼓樓,位於原中都雲霽街之東。該樓於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詔建後,由「鳳陽中等衛所撥軍餘一百六十四名,以官顧之,為守樓,並習吹鼓。凡遇公私,以便應用。如有損壞,例於軍衛修葺」。因此有明一代,鼓樓完好無損。崇禎八年樓宇毀於兵火,十二年重建。後來失去報時作用,為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登臨觀景之處。清乾隆二十年新建鳳陽府城,將鼓樓包在中央,鼓樓四周成為全城重要集市。每日,人群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登樓而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俯瞰鬧市,萬千景物,歷歷在目。乾隆《鳳陽縣志》繪此為「鳳陽八景」圖之一,名曰「譙樓歸市」。
建國後,鼓樓基座保持完好,成為勞動人民登臨觀景的場所。近年來,鼓樓基座四周已是鬧市區中的「廣闊天地」,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九華屏障

九華又稱北九華,即今鳳陽府城北里許之九華山。唐永徽四年(公元853年),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渡海來安徽南方青陽九華山苦修。據傳說,後又在鳳陽九華山修行,故稱前者為南九華,後者為北九華,簡稱九華。明初,鳳陽府治原在臨淮,洪武八年移至中都城內會同館(即今鳳陽中學)。清乾隆年間始建府城,唯九華山近壓北城腳,由北門靖淮,西北門九華出城北去,必將繞過九華山。山雖不高,「全城秀氣,全在此山;靈壑天然,永作北門屏障」。因此,古人稱譽「九華屏障」為鳳陽八景之二。如今,府城早已拆去,而九華山將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逐漸被圍在鳳陽城中,成為南北「屏障」。

濠梁觀魚

《莊子·秋水篇》記有莊周惠施同游濠梁觀魚事。一日,兩人同游於濠上,只見一群鰷魚來回遊動,悠然自得。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後人為紀念庄惠觀魚,傍水建造觀魚台,把濠梁或濠上用來比喻別有會心,自得其樂的境地。

歷代文人雅士喜往登眺,吟詩題詠,又給觀魚台增色不少,濠梁觀魚遂成為鳳陽八景之一。

『貳』 鳳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韭山:位於鳳陽縣城東南30多公里,山因地暖多產韭菜而得名。韭山有個洞,在山之東麓,出口在西側半山腰。該洞早在唐代,就已是游覽勝地。據南宋《濠梁志》:「洞水長流不絕,其(石)形如器物甚眾,左右多唐人詩刻石,深崖中有石觀音及石老人像」。明嘉靖方誌雲:其「後為峻崖,游者莫能至,愈水而還」。主洞長1472米,支洞長400米。洞內的石鍾乳、石筍、石柱、石幔等,各呈其形,百態千姿,身置其間,彷彿進了仙境。
明陵:即明皇陵,朱元璋父母的墓地。初葬時,不過是幾座矮小的民家墳丘。朱元璋稱帝後,將其擴建成「宮闕殿宇,壯麗森嚴」的一代帝王陵寢。明末清初,歷經滄桑,到乾隆年間,「唯二碑及石人石馬僅存而已」。昔日「郁蔥王氣接邱壇,雲繞乾坤得大觀」的皇陵,此時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馬卧幽宮」。但是,每當風雨之際,皇陵好像一幅生動的水墨畫卷:那一簇簇蒼松翠柏,野花蔓草,隨風雨搖曳,沙沙作響,如述說歷史的興衰;那一對對石人石馬、殘碑斷碣,任風雨侵蝕,潸然淚下,象泣訴悲慘的遭遇。因進景緻奇異,人稱「明陵風雨」。
龍興寺:在鳳陽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建於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廟建築。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禮佛的於皇寺,因該寺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發祥之地,與整個朱明王朝有著淵源關系,數百年來一直為國內名剎之一。1981年被列為安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叄』 鳳陽縣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鳳陽縣位於安徽省東北部,鳳陽處於淮河中游南岸。北瀕淮河與五河縣相望,東、南部與明光市、定遠縣毗連,西部和西北部與淮南市、蚌埠市接壤,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鄉。

鳳陽旅遊景點:
【狼巷迷谷】 狼巷迷谷風景區位於鳳陽縣南部,韭山國家森林公園和省級鳳陽山風景區的東端,距離縣城35公里,總面積約9平方公里。風景區包括禪窟寺、禪窟洞和狼巷迷谷三個景區,裡面有苗寨、塔林、禪窟寺、玉蟹泉、貯嵐亭、禪窟洞、蟠桃園、天石、瘦人谷、暈頭轉巷等大小景點40餘處。整個風景區是以佛教文化為背景、綠色生態為重點、石灰岩溶地貌為特色的自然風景區。


狼巷迷谷
【韭山洞】 韭山洞洞鳳陽縣城南三十公里處,因山暖多滋生野韭而得名,距今已有五億年的地質歷史,為喀斯特溶洞。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已有記載,並留下多處唐宋題刻。朱元璋初起義兵時也曾據山屯兵,並在洞內外留下眾多古跡.


明皇陵
【明皇陵】 位於鳳陽西南十五里,為朱元璋父母的葬地。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建,薦號英陵,旋改皇陵。皇陵雖非帝王之陵,即「宮闕殿宇、壯麗森嚴」,與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等同一制度。

皇陵原有皇城、磚城、土城三道。其間享殿具備,殿左右廡、宮廳、直房、神廚、宰牲廚、酒房等數百間,金門、紅門、欞星門數百六,御橋、紅橋、水關數十座,碑亭、兩祠、祭祀署、鋪舍數十間,松柏數百株,石人石馬數十對,神道總長253米。石像生32對,刻工精細,姿態紛呈,威武庄嚴,栩栩如生。「石像生數量之多,為歷代所有帝王皇陵之冠。」其藝術風格絕妙,堪稱上承宋元,下啟明清的大型石雕藝術精品。

皇陵碑位於神道南端西側,東50米外為無字碑。皇陵碑通高6.87米,碑首四周浮雕六條大螭,刻工精湛。中下部篆書《大明皇陵之碑》,下為雲朵。碑文系朱元璋親撰,記述了他自己艱辛的身世,戎馬生涯和奪取大明江山的全過程,闡明昌運興盛的道理,全文1105字,文字通俗易懂,感情豐富,膾炙人口。

【明中都城遺址】 全國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鳳陽縣城的西北隅,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其發祥地鳳陽所營建的一座卻於中途夭折的都城。1369年,朱元璋為顯示其新王朝的威勢,開始在全國調集百工技藝、軍士民夫等,數以萬計,大興土木,在鳳陽營建中都。「建置城池宮闕如京師之制」,以《宮皇圖》為模本,設置「行工部」,其「規模之大、規制之盛、工藝水平之高,實冠天下」。中都城共有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約30公里,設四門,每座城門以內都有一條筆直的幹道,縱橫交錯。中間一道為禁垣,周長7.85公里,平面呈長方形,四面設4門。即南曰承天門、北曰北安門、東曰東安門、西曰西安門。禁垣以內為寬約80米的護城河,被護城河環繞的才是內城,即皇城;皇城周長3.68公里,平面近方形,佔地84萬平方米;皇城牆高15米,全為長40、寬20、厚11厘米的特製大磚所砌。在中都城內十分明顯地存在著一條縱貫全城南北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南起外城的洪武門,北到外城的正北門(未建成),全長近7公里。中都城內的各種建築無不規整對稱地排列在這條中軸線的兩側。居中者為三大殿,其左、右分別為東、西二宮,向兩翼分別為文華、武英二殿。其前為奉天門,後為後三宮。皇城午門以南,左為中書省、太廟,右為大都督府,御史台、社稷。明洪武八年(1375年),「罷中都役作」。後因取材建龍興寺、歷戰火等原因,城牆及宮殿被大量毀壞,至20世紀70年代初,僅剩殘存的午門、西華門台基及1100米長的城牆,但察其規模布局和遺物、遺跡仍十分壯觀。


中都城遺址
【鼓樓】 又稱中都譙樓,位於縣城中央,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屬建築,和西邊的鍾樓相距六里,遙遙對峙於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 鼓樓由台基和樓宇兩部分組成。台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25米,高15.8米,是中國最大的鼓樓台基。台基上樓宇初建之時,「層檐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制度宏大,規模壯麗」。終明一代,鼓樓一直以其高大雄偉為國內之最。 1989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授予AAA級旅遊景區。

鼓樓自明代開始就成為鳳陽一道靚麗風景,清朝以後,「譙樓歸市」更成為鳳陽八景之一。鼓樓風景區環境優美,四周仿古建築與新建的鼓樓廣場相協調,32棵香樟樹綠蔭濃濃,更加襯托出鼓樓的雄偉、高大、古樸。

【龍興寺】 在鳳陽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建於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廟建築。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禮佛的於皇寺,因該寺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發祥之地,與整個朱明王朝有著淵源關系,數百年來一直為國內名剎之一。1981年被列為安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禪窟寺】 中華名剎之一。 位於鳳陽縣城東南30多公里處的三峰山。地處江淮丘陵的東端,佔地8.5平方公里。始建於西漢武帝年間。初名桃花寺。據傳,西王母賜給漢武帝蟠桃時,途經此地撒下樹種,寺成之後,因滿山桃花盛開,艷麗怡人,故名。後隨朝代更迭,此寺幾易其名。宋代,一代文豪蘇東坡慕名到此一游,取「參禪旁窟居」之意,正名禪窟寺,並揮毫題寫了寺名,延用至今。該寺背倚峭壁懸崖,面對峽谷幽澗,終年溪流淙淙,到處茂林修竹、奇花異草,生態環境良好。主要景點有三峰浮玉、塔林、玉蟹泉、禪窟洞、蟠桃園等。歷代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摩崖題刻。據初步考證,現存石刻17處,其中,出於唐刻4處,宋刻7處清刻4處,未署朝代的1處,字跡已剝蝕的1處。這些石刻多為紀游紀事之作,或題泳、或題名,風格各異,真、草、隸、篆,應有盡有。其中最具盛名者,當首推蘇東坡的「玉蟹泉」三字。

【小崗村】 位於鳳陽縣東部,距縣城40公里,隸屬小溪河鎮,由小崗、大嚴兩個自然庄組成,距京滬鐵路5公里,省道307線13.5公里,明光、臨淮兩個淮河航運碼頭20餘公里,現有108戶人家,476人,勞動力180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50人,其中大學文化5人,耕地面積1800畝,人均耕地4.85畝,其中承包耕地面積為1070畝。

『肆』 鳳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鳳陽八景

韭山仙境

韭山,位於鳳陽縣城東南30多公里,山因地暖多產韭菜而得名。韭山有個洞,在山之東麓,出口在西側半山腰。該洞早在唐代,就已是游覽勝地。據南宋《濠梁志》:「洞水長流不絕,其(石)形如器物甚眾,左右多唐人詩刻石,深崖中有石觀音及石老人像」。明嘉靖方誌雲:其「後為峻崖,游者莫能至,愈水而還」。主洞長1472米,支洞長400米。洞內的石鍾乳、石筍、石柱、石幔等,各呈其形,百態千姿,身置其間,彷彿進了仙境明陵風雨

明陵即明皇陵,朱元璋父母的墓地。初葬時,不過是幾座矮小的民家墳丘。朱元璋稱帝後,將其擴建成「宮闕殿宇,壯麗森嚴」的一代帝王陵寢。明末清初,歷經滄桑,到乾隆年間,「唯二碑及石人石馬僅存而已」。昔日「郁蔥王氣接邱壇,雲繞乾坤得大觀」的皇陵,此時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馬卧幽宮」。但是,每當風雨之際,皇陵好象一幅生動的水墨畫卷:那一簇簇蒼松翠柏,野花蔓草,隨風雨搖曳,沙沙作響,如述說歷史的興衰;那一對對石人石馬、殘碑斷碣,任風雨侵蝕,潸然淚下,象泣訴悲慘的遭遇。因進景緻奇異,人稱「明陵風雨」。

釣台春漲

釣台又稱庄惠釣魚台,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南郊老塘湖中,原為濠河邊一個高崗。相傳莊子和惠子曾於此垂釣,故得名。濠河有二源,東出濠塘山,西出鏌邪山,由於春季雨水多,二水合流至此,灣窪地積勞成湖,數里之內,水天一色,唯釣台孤兀於水中。「草長平湖水滿塘,春風掀動綠波揚。紛紛白鷺沖天起,盪盪漁舟鼓棹忙。」這是前人詠釣台春漲的詩句。
乾隆《鳳陽縣志·八景之圖》所繪第七景「釣台春漲」為:釣台四面環水,台下洪波北流,激浪拍岸;台上垂柳搖曳,掩映茅舍;青山綠水襯托著釣台,詩情畫意,令人神往。

浮橋煙鎖

浮橋,又名臨淮浮橋,原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北部淮河之上,始建於明洪武六年。因橋用船作為橋墩串聯而成,形如蜈蚣,故俗稱蜈蚣橋。由於蜈蚣懼雞,便在橋的兩岸各置石雞一隻,以鎮此橋。
明清時期,臨淮浮橋為南北重要津梁,官府差役,旅人商賈,川流不息,漕運船隻,晨啟暮泊,千帆雲集,魚火炊煙,如同霧幛雲牆,真是「斷虹垂百尺,橫鎖絕千尋」。此即鳳陽八景之八的「浮橋煙鎖」。
浮橋建成以後,屢毀屢建,到咸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北伐軍渡淮,為拒清軍追擊,焚毀浮橋。今橋址尚存,南岸的石雞仍在。

龍興晚鍾

龍興晚鍾
,龍興指龍興寺。原寺殿後山腰鍾亭內懸掛大鍾一口,為建寺時所鑄。此鍾是用合金材料鑄成,高2.05米,重約4噸。鍾的頂部鑄有一對似龍非龍的奇獸,傳為龍生九子之一,稱蒲牢。明清時,每當紅日西墜或旭日東升,「鳳嶺鳴鍾」,其聲響徹雲霄,龍興寺眾僧隨著鍾聲開始早晚佛課。特別是在夜晚,鍾聲格外幽清,遠傳數十里,俗有「改朝換代江河變,唯獨鍾聲繞鳳陽」之說。因此古人把「龍興晚鍾」,稱為鳳陽八景之三。
建國後,鍾亭毀於「文化大革命」,而鍾倖存。後來鍾被移上鼓樓,作為報警之用。1982年,縣文物管理所收回龍興寺內陳列。現宗教部門及僧人,重新建亭,懸掛洪鍾於龍興寺,供遊人觀賞。

龍興寺是明太祖朱元璋先前出家的寺廟,被稱為聖廟。96年重新修建,舉行開光儀式,全國乃至東南亞各地的知名寺廟主持雲集鳳陽。鳳陽大小旅店、賓館全部爆滿。與鳳陽臨近的安徽蚌埠市高檔賓館客房也被預定一空。朱元璋戎馬一生,從沿街乞討的乞丐到明朝的開國皇帝,研究他的一生極其具有歷史價值,對我們後輩大有益處。通過這個欄目的介紹,讓諸位網友真實的走近朱元璋,了解朱元璋以及由他一手創建的偉業,還有有關朱元璋的歷史傳說。

譙樓歸市

譙樓,即明中都鼓樓,位於原中都雲霽街之東。該樓於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詔建後,由「鳳陽中等衛所撥軍餘一百六十四名,以官顧之,為守樓,並習吹鼓。凡遇公私,以便應用。如有損壞,例於軍衛修葺」。因此有明一代,鼓樓完好無損。崇禎八年樓宇毀於兵火,十二年重建。後來失去報時作用,為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登臨觀景之處。清乾隆二十年新建鳳陽府城,將鼓樓包在中央,鼓樓四周成為全城重要集市。每日,人群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登樓而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俯瞰鬧市,萬千景物,歷歷在目。乾隆《鳳陽縣志》繪此為「鳳陽八景」圖之一,名曰「譙樓歸市」。
建國後,鼓樓基座保持完好,成為勞動人民登臨觀景的場所。近年來,鼓樓基座四周已是鬧市區中的「廣闊天地」,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九華屏障

九華又稱北九華,即今鳳陽府城北里許之九華山。唐永徽四年(公元853年),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渡海來安徽南方青陽九華山苦修。據傳說,後又在鳳陽九華山修行,故稱前者為南九華,後者為北九華,簡稱九華。明初,鳳陽府治原在臨淮,洪武八年移至中都城內會同館(即今鳳陽中學)。清乾隆年間始建府城,唯九華山近壓北城腳,由北門靖淮,西北門九華出城北去,必將繞過九華山。山雖不高,「全城秀氣,全在此山;靈壑天然,永作北門屏障」。因此,古人稱譽「九華屏障」為鳳陽八景之二。如今,府城早已拆去,而九華山將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逐漸被圍在鳳陽城中,成為南北「屏障」。

濠梁觀魚

《莊子·秋水篇》記有莊周惠施同游濠梁觀魚事。一日,兩人同游於濠上,只見一群鰷魚來回遊動,悠然自得。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後人為紀念庄惠觀魚,傍水建造觀魚台,把濠梁或濠上用來比喻別有會心,自得其樂的境地。

歷代文人雅士喜往登眺,吟詩題詠,又給觀魚台增色不少,濠梁觀魚遂成為鳳陽八景之一。

中都旅遊

【狼巷迷谷】
狼巷迷谷風景區位於鳳陽縣南部,韭山國家森林公園和省級鳳陽山風景區的東端,距離縣城35公里,總面積約9平方公里。風景區包括禪窟寺、禪窟洞和狼巷迷谷三個景區,裡面有苗寨、塔林、禪窟寺、玉蟹泉、貯嵐亭、禪窟洞、蟠桃園、天石、瘦人谷、暈頭轉巷等大小景點40餘處。整個風景區是以佛教文化為背景、綠色生態為重點、石灰岩溶地貌為特色的自然風景區。



【韭山洞】
韭山洞洞鳳陽縣城南三十公里處,因山暖多滋生野韭而得名,距今已有五億年的地質歷史,為喀斯特溶洞。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已有記載,並留下多處唐宋題刻。朱元璋初起義兵時也曾據山屯兵,並在洞內外留下眾多古跡.



【明皇陵】
位於鳳陽西南十五里,為朱元璋父母的葬地。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建,薦號英陵,旋改皇陵。皇陵雖非帝王之陵,即「宮闕殿宇、壯麗森嚴」,與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等同一制度。

皇陵原有皇城、磚城、土城三道。其間享殿具備,殿左右廡、宮廳、直房、神廚、宰牲廚、酒房等數百間,金門、紅門、欞星門數百六,御橋、紅橋、水關數十座,碑亭、兩祠、祭祀署、鋪舍數十間,松柏數百株,石人石馬數十對,神道總長253米。石像生32對,刻工精細,姿態紛呈,威武庄嚴,栩栩如生。「石像生數量之多,為歷代所有帝王皇陵之冠。」其藝術風格絕妙,堪稱上承宋元,下啟明清的大型石雕藝術精品。

皇陵碑位於神道南端西側,東50米外為無字碑。皇陵碑通高6.87米,碑首四周浮雕六條大螭,刻工精湛。中下部篆書《大明皇陵之碑》,下為雲朵。碑文系朱元璋親撰,記述了他自己艱辛的身世,戎馬生涯和奪取大明江山的全過程,闡明昌運興盛的道理,全文1105字,文字通俗易懂,感情豐富,膾炙人口。

【明中都城遺址】
全國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鳳陽縣城的西北隅,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其發祥地鳳陽所營建的一座卻於中途夭折的都城。1369年,朱元璋為顯示其新王朝的威勢,開始在全國調集百工技藝、軍士民夫等,數以萬計,大興土木,在鳳陽營建中都。「建置城池宮闕如京師之制」,以《宮皇圖》為模本,設置「行工部」,其「規模之大、規制之盛、工藝水平之高,實冠天下」。中都城共有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約30公里,設四門,每座城門以內都有一條筆直的幹道,縱橫交錯。中間一道為禁垣,周長7.85公里,平面呈長方形,四面設4門。即南曰承天門、北曰北安門、東曰東安門、西曰西安門。禁垣以內為寬約80米的護城河,被護城河環繞的才是內城,即皇城;皇城周長3.68公里,平面近方形,佔地84萬平方米;皇城牆高15米,全為長40、寬20、厚11厘米的特製大磚所砌。在中都城內十分明顯地存在著一條縱貫全城南北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南起外城的洪武門,北到外城的正北門(未建成),全長近7公里。中都城內的各種建築無不規整對稱地排列在這條中軸線的兩側。居中者為三大殿,其左、右分別為東、西二宮,向兩翼分別為文華、武英二殿。其前為奉天門,後為後三宮。皇城午門以南,左為中書省、太廟,右為大都督府,御史台、社稷。明洪武八年(1375年),「罷中都役作」。後因取材建龍興寺、歷戰火等原因,城牆及宮殿被大量毀壞,至20世紀70年代初,僅剩殘存的午門、西華門台基及1100米長的城牆,但察其規模布局和遺物、遺跡仍十分壯觀。【鼓樓】 又稱中都譙樓,位於縣城中央,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屬建築,和西邊的鍾樓相距六里,遙遙對峙於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
鼓樓由台基和樓宇兩部分組成。台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25米,高15.8米,是中國最大的鼓樓台基。台基上樓宇初建之時,「層檐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制度宏大,規模壯麗」。終明一代,鼓樓一直以其高大雄偉為國內之最。
1989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授予AAA級旅遊景區。

鼓樓自明代開始就成為鳳陽一道靚麗風景,清朝以後,「譙樓歸市」更成為鳳陽八景之一。鼓樓風景區環境優美,四周仿古建築與新建的鼓樓廣場相協調,32棵香樟樹綠蔭濃濃,更加襯托出鼓樓的雄偉、高大、古樸。

【龍興寺】
在鳳陽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建於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廟建築。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禮佛的於皇寺,因該寺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發祥之地,與整個朱明王朝有著淵源關系,數百年來一直為國內名剎之一。1981年被列為安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禪窟寺】 中華名剎之一。
位於鳳陽縣城東南30多公里處的三峰山。地處江淮丘陵的東端,佔地8.5平方公里。始建於西漢武帝年間。初名桃花寺。據傳,西王母賜給漢武帝蟠桃時,途經此地撒下樹種,寺成之後,因滿山桃花盛開,艷麗怡人,故名。後隨朝代更迭,此寺幾易其名。宋代,一代文豪蘇東坡慕名到此一游,取「參禪旁窟居」之意,正名禪窟寺,並揮毫題寫了寺名,延用至今。該寺背倚峭壁懸崖,面對峽谷幽澗,終年溪流淙淙,到處茂林修竹、奇花異草,生態環境良好。主要景點有三峰浮玉、塔林、玉蟹泉、禪窟洞、蟠桃園等。歷代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摩崖題刻。據初步考證,現存石刻17處,其中,出於唐刻4處,宋刻7處清刻4處,未署朝代的1處,字跡已剝蝕的1處。這些石刻多為紀游紀事之作,或題泳、或題名,風格各異,真、草、隸、篆,應有盡有。其中最具盛名者,當首推蘇東坡的「玉蟹泉」三字。

『伍』 鳳陽哪裡有好玩的地方

景點概況來

鳳陽是全國較有名的歷史源文化名城,有舉世聞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鄉,是八仙之一的藍采和的成仙之地,是莊子與惠子濠梁觀魚之地,也是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發源地。

  • 5分

  • 明皇陵

    太祖朱元璋即帝位以後,建都南京,而以臨濠(今鳳陽)為中都。中都始建於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至洪武八...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西南7公里。

  • 5分

  • 滁州鳳陽韭山洞

    韭山洞位於鳳陽縣城南30多公里韭山山腹。因山上多野生韭菜,故而叫韭山,而洞在其山腹中,所以洞名便稱作韭山...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城南30多公里韭山山腹

『陸』 鳳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愛唱歌的話去錢櫃,現在的華清也不錯,農學院那邊網吧多,檯球的也多,5毛錢一盤,還有下面鄉下的景點就更多了,像韭山洞,狼香迷谷,老城牆,皇陵等。

『柒』 鳳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劉府好玩嗎

鳳陽小崗村、狼巷迷谷、韭山洞。劉府沒有什麼好玩的。

『捌』 鳳陽明皇陵景區有什麼好玩地方

鳳陽八景
韭山仙境
韭山,位於鳳陽縣城東南30多公里,山因地暖多產韭菜而得名。韭山有個洞,在山之東麓,出口在西側半山腰。該洞早在唐代,就已是游覽勝地。據南宋《濠梁志》:「洞水長流不絕,其(石)形如器物甚眾,左右多唐人詩刻石,深崖中有石觀音及石老人像」。明嘉靖方誌雲:其「後為峻崖,游者莫能至,愈水而還」。主洞長1472米,支洞長400米。洞內的石鍾乳、石筍、石柱、石幔等,各呈其形,百態千姿,身置其間,彷彿進了仙境。
明陵風雨
明陵即明皇陵,朱元璋父母的墓地。初葬時,不過是幾座矮小的民家墳丘。朱元璋稱帝後,將其擴建成「宮闕殿宇,壯麗森嚴」的一代帝王陵寢。明末清初,歷經滄桑,到乾隆年間,「唯二碑及石人石馬僅存而已」。昔日「郁蔥王氣接邱壇,雲繞乾坤得大觀」的皇陵,此時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馬卧幽宮」。但是,每當風雨之際,皇陵好象一幅生動的水墨畫卷:那一簇簇蒼松翠柏,野花蔓草,隨風雨搖曳,沙沙作響,如述說歷史的興衰;那一對對石人石馬、殘碑斷碣,任風雨侵蝕,潸然淚下,象泣訴悲慘的遭遇。因進景緻奇異,人稱「明陵風雨」。
釣台春漲
釣台又稱庄惠釣魚台,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南郊老塘湖中,原為濠河邊一個高崗。相傳莊子和惠子曾於此垂釣,故得名。濠河有二源,東出濠塘山,西出鏌邪山,由於春季雨水多,二水合流至此,灣窪地積勞成湖,數里之內,水天一色,唯釣台孤兀於水中。「草長平湖水滿塘,春風掀動綠波揚。紛紛白鷺沖天起,盪盪漁舟鼓棹忙。」這是前人詠釣台春漲的詩句。 乾隆《鳳陽縣志·八景之圖》所繪第七景「釣台春漲」為:釣台四面環水,台下洪波北流,激浪拍岸;台上垂柳搖曳,掩映茅舍;青山綠水襯托著釣台,詩情畫意,令人神往。
浮橋煙鎖
浮橋,又名臨淮浮橋,原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北部淮河之上,始建於明洪武六年。因橋用船作為橋墩串聯而成,形如蜈蚣,故俗稱蜈蚣橋。由於蜈蚣懼雞,便在橋的兩岸各置石雞一隻,以鎮此橋。 明清時期,臨淮浮橋為南北重要津梁,官府差役,旅人商賈,川流不息,漕運船隻,晨啟暮泊,千帆雲集,魚火炊煙,如同霧幛雲牆,真是「斷虹垂百尺,橫鎖絕千尋」。此即鳳陽八景之八的「浮橋煙鎖」。 浮橋建成以後,屢毀屢建,到咸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北伐軍渡淮,為拒清軍追擊,焚毀浮橋。今橋址尚存,南岸的石雞仍在。
龍興晚鍾
龍興晚鍾,龍興指龍興寺。原寺殿後山腰鍾亭內懸掛大鍾一口,為建寺時所鑄。此鍾是用合金材料鑄成,高2.05米,重約4噸。鍾的頂部鑄有一對似龍非龍的奇獸,傳為龍生九子之一,稱蒲牢。明清時,每當紅日西墜或旭日東升,「鳳嶺鳴鍾」,其聲響徹雲霄,龍興寺眾僧隨著鍾聲開始早晚佛課。特別是在夜晚,鍾聲格外幽清,遠傳數十里,俗有「改朝換代江河變,唯獨鍾聲繞鳳陽」之說。因此古人把「龍興晚鍾」,稱為鳳陽八景之三。 建國後,鍾亭毀於「文化大革命」,而鍾倖存。後來鍾被移上鼓樓,作為報警之用。1982年,縣文物管理所收回龍興寺內陳列。現宗教部門及僧人,重新建亭,懸掛洪鍾於龍興寺,供遊人觀賞。
譙樓歸市
譙樓,即明中都鼓樓,位於原中都雲霽街之東。該樓於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詔建後,由「鳳陽中等衛所撥軍餘一百六十四名,以官顧之,為守樓,並習吹鼓。凡遇公私,以便應用。如有損壞,例於軍衛修葺」。因此有明一代,鼓樓完好無損。崇禎八年樓宇毀於兵火,十二年重建。後來失去報時作用,為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登臨觀景之處。清乾隆二十年新建鳳陽府城,將鼓樓包在中央,鼓樓四周成為全城重要集市。 建國後,鼓樓基座保持完好,成為勞動人民登臨觀景的場所。
九華屏障
九華又稱北九華,即今鳳陽府城北里許之九華山。唐永徽四年(公元853年),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渡海來安徽南方青陽九華山苦修。據傳說,後又在鳳陽九華山修行,故稱前者為南九華,後者為北九華,簡稱九華。明初,鳳陽府治原在臨淮,洪武八年移至中都城內會同館(即今鳳陽中學)。清乾隆年間始建府城,唯九華山近壓北城腳,由北門靖淮,西北門九華出城北去,必將繞過九華山。山雖不高,「全城秀氣,全在此山;靈壑天然,永作北門屏障」。因此,古人稱譽「九華屏障」為鳳陽八景之二。如今,府城早已拆去,而九華山將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逐漸被圍在鳳陽城中,成為南北「屏障」。
濠梁觀魚
《莊子·秋水篇》記有莊周惠施同游濠梁觀魚事。一日,兩人同游於濠上,只見一群鰷魚來回遊動,悠然自得。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後人為紀念庄惠觀魚,傍水建造觀魚台,把濠梁或濠上用來比喻別有會心,自得其樂的境地。
歷代文人雅士喜往登眺,吟詩題詠,又給觀魚台增色不少,濠梁觀魚遂成為鳳陽八景之一。

『玖』 「說鳳陽,道鳳陽」,安徽鳳陽哪裡最值得去遊玩

我之前去過鳳陽兩次,我個人覺得有些景點還是值得一去的。

首先是明皇陵,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城南七公里處,是當年朱元璋為他的父母和兄嫂修建的。我個人非常佩服朱元璋,這個人成功真是不拼爹啊!貧農出身,造反成功,當上皇帝,多麼勵志。古話說的對:「富貴不歸故里,猶如錦衣夜行」。自己當了皇帝,很有必要讓四里八鄉都知道這個喜訊。

不過自己去交通不太方便,跟旅行社。感覺這里的政治氛圍太濃了,對遊客來說有點兒不習慣,當地菜餚一般般但是價格很貴。

『拾』 鳳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鳳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安徽鳳陽旅遊

主要景點: 鳳陽明皇陵 卧牛湖 龍興晚鍾 韭山洞 禪窟古剎 小崗村

卧牛湖:卧牛湖風景區是韭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21000畝,其中水面17000畝,山場2000畝。碧波萬頃的卧牛湖依偎於峰巒起伏的鳳陽山脈腹地,是鳳陽人在1958年用智慧和汗水興建的一容量為1.03億立方米,面積11.1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所以又叫鳳陽山水庫,它位於韭山洞至禪窟寺公路以北,宋集至韭山洞以東的大片水域。這里青巒疊翠,修竹茂林,浮山游雲,雁飛魚躍,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韭山洞: 韭山洞距鳳陽縣城南30公里處,因山暖多產野韭而得名,距今已有五億年的地質歷史,為喀斯特溶洞。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水經注》中已有記載。唐時就有很多人入洞探奇,並留下多處唐人題刻。南宋時抗金英雄王惟忠率眾九萬據山抗金,在山上壘石為城,現存有石壘城、石雞亭、七里大寨等古戰場遺址,洞右側有石階可攀援而上。 元末朱元璋也曾據山屯兵,並收編了當年華雲龍等農民起義軍力量南下滁陽統一中國。

韭山洞東西主洞長一千四百七十二米,側洞與北山的蝙蝠洞相通,長約四千多米,被專家譽為第 一 洞,其特點是深、大、險、奇、古。全洞分為虎踞龍蟠、摘星攬月 、峽谷幽深、清流碧影、玉溪泛舟五大景區,重要景點二十多處。其中"虎踞龍蟠"是王惟忠備戰屯兵的主要地段,"摘星攬月"是古人所謂"石形如器物者甚眾"的景區,後三個景區曲折盤旋,奧妙無窮,在開發前從無先人涉足。

韭山洞作為江北著名的旅遊景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珠聯壁合,是人們尋幽探古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明皇陵:位於鳳陽縣城南七公里處,是明太祖朱元璋父母陵墓,初建於吳王時期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洪武二年後又兩次大規模修建,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竣工。陵園佔地2萬余畝。當時有城垣三重,周長二十八里,其內"宮闕殿宇,壯麗森嚴"。享殿、齋宮、官廳數百間。歷經 600餘載,雖經多次兵亂,但陵前神道上的三十一對(原為三十二對)石象生和皇陵碑、無字碑及墳丘等保存完整。皇陵碑文為朱元璋親撰,石象生數量之多、刻工之精美為歷代帝王陵之冠,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興寺:龍興寺的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時削發為僧的皇覺寺,原在鳳陽縣西南6公里處,後廢於戰火。朱元璋當皇帝後,想起少年為家的皇覺寺,便在日精峰下重建,並改為今名,又親撰《龍興寺碑》文。龍興寺由中都名材營建,雕刻精細,規制宏壯,等級甚高。《大明洪武實錄》載:"(龍興寺)佛殿、法堂、僧舍之屬凡三百八十一間"。寺內原藏有朱元璋畫像、鐵像以及銅鑊、鑄有銘文的鐵磐。明清兩代名人詩詞題刻琳琅滿目,嵌於東西兩廊。龍興寺自興建至今已600多年,現尚存有殿閣20餘間。"龍興古剎"牌坊、"皆大歡喜"牌額、明鑄大銅鑊、銅鍾、明萬曆詩碑以及僧侶做齋飯用的四隻銅鍋等文物,至今完好無損。

禪窟古剎:禪窟寺休閑度假勝地位於韭山國家森林公園內,距鳳陽縣城35公里,佔地面積8.5平方公里,共有森林浴場、禪窟寺、禪窟洞、摩崖石刻等大小景點五十多個。整個景區群山奔湊,疊嶂連雲;山下幽谷深邃,溪流潺潺;山間鳥語花香,藤樹纏繞;山上流雲霧海,嵐氣渺彌。寺廟亭洞掩映於濃蔭翠綠之間,具有"深、奇、幽、秀、野"的特色,"深山藏古寺"的韻味。是人們休閑度假、訪古拜佛、溶洞觀奇的絕佳之地。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