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林好玩的
A. 湖州雙林有什麼好玩的呀
雙林人果斷表示 沒有什麼好玩的 那些介紹的 都是坑爹的 別被騙來了 這里不是旅遊小鎮
B. 佛堂雙林寺現在好玩嗎人多嗎
不好玩,不多 !
C. 太原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太原旅遊資源來豐富,悠久源的歷史給太原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較為著名的有晉祠、天龍山石窟、永祚寺、純陽宮、崇善寺、竇大夫祠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名山、石窟、寺院、廟宇、湖泊、森林、溫泉、溶洞、峽谷、河流、古建築、古遺址、名人故居、歷史文化紀念地、博物館等旅遊資源的豐富以及高品質的文物的集中,在國內也是非常少有。其中晉祠聖母殿內宋塑侍女像栩栩如生,姿態各異,在海內外享有盛名。天龍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經、純陽宮關羽立馬銅像,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均佔有輝煌的一頁。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寫的「貞觀寶翰」《晉祠銘並序》碑文,是現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書碑。太山、天龍山、龍山、蒙山等名山見證了太原城2500多年的滄桑歲月。
D. 西雙林語附近的旅遊景點哪裡最好玩最值得推薦要多久能到目的地
在西雙林語半小時國際旅遊度假圈內,暢達中國熱帶植物園、野象谷、基諾山寨、大佛寺、南糯山、喃呢溫泉、傣江南風情酒吧街、熱帶雨林主題公園等著名旅遊景區。
E. 浙江雙林有什麼好玩的啊
雙林古鎮位於浙江省湖州市中部,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東北距南潯鎮約24公里,西北距湖州市約32公里。
雙林鎮歷史悠久,是江南水鄉著名古鎮之一。據附近洪城和花城古文化遺址發掘考證,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漢唐時已成村落,名東林;南宋時,北方商賈隨宋室南遷集居於此,故又稱商林。明永樂三年(1405)與其西二里的西林村合並,更名為雙林鎮,一直沿用至今。現屬湖州市南潯區。
根植於水環境中的雙林古鎮是一種介於鄉村和城市之間 的人類聚集地和經濟網路空間。雖然在歷次城市建設中已對古鎮區進行了較多的改造,但舊鎮址未變,區內還仍然保留著江南水鄉城鎮特有的水網體系 、街巷格局和傳統建築風貌。穿鎮而過的東、西市河,沿河而建的米行埭、港北埭、西盪埭、壩橋埭和木匠埭,河街旁的油車弄、財源弄、九思弄以及永平里、天成里、陸府前等古巷民居構成了古鎮區空間的基本框架 ,依然較完整的體現出江南水鄉古鎮「天人合一」的環境特色,散發著原汁原味的生活氣息和各種歷史文化信息。
在雙林古鎮區中,以「三橋」為代表的橋文化景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品位。據《東西林匯考》記載,歷史上曾有橋125座,其中始建於宋代4座,元代1座,明代13座,清代35座。雖經滄桑變遷,大部分已廢圯湮沒,但至今仍不失為「江南古橋留存集中區」(《中華文物古跡旅遊*古代橋梁》之語),僅鎮區尚有21座之多。其中鎮北的萬元、化成、萬魁三橋始建於明代以前,均為市級文保單位。橋長50米左右,且空間水平相距不到360米,為江南僅有。雙林三橋在省內乃至全國有一定的知名度,見載於茅以升《中國古代橋技術》和徐望法《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等權威專著,並配以圖文說明。三橋造型壯觀挺拔,並列鼎峙,氣勢雄偉,近視依依相望,遠眺層層相疊,有姐妹之稱,又有鳳凰尾之說。三橋結構巧妙,工藝精湛。橋上構件實用而美觀,具有較高藝術美學價值和文化內涵。此外,鎮區尚存的望月(市級文保單位)、虹橋(市級文保單位)、金鎖、耕塢、永豐、鎮安、積善等橋也各有特色。它們和河道及兩岸傳統民居配合,波水橋影,虛實相映,瑰麗多姿,構成了獨特的水鄉古鎮景觀視廊。而有關橋名、橋記、橋聯、橋詩、橋俗及口承傳說,組成了橋的可視性與非可視性文化景觀。作為社會經濟發展歷史的見證,古橋已成為雙林鎮的地域標志和文明進步的象徵。
雙林物華天寶,豐產富饒。雙林綾絹被譽為「東方絲織工藝」的奇葩,其生產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正是綾絹業的發展,使雙林很早就成為江南水鄉著名的商埠巨鎮。古鎮區尚存的北柵碼頭和區內老絹巷、舊絹巷、新絹巷和墨浪河、織漩漾等因絹而稱謂的街區、地塊,以及現今仍然還在生產經營的民間作坊、工廠,都顯現了雙林絲文化的底蘊和脈絡。
雙林鍾靈毓秀,名人薈萃。在古鎮區內至今還保留有清代道光六年(1826)平定新疆張格爾叛亂、時任兵部職方司郎中姚學塽;清代官授戶部郎中、精通天文數學的江蘇巡撫徐有壬;有新中國第一任林業部長、中科院學部委員林學家梁希;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當代左筆書法家費新我等名人故居,以及劉伯溫、徐文長等歷史人物在雙林留下的史跡和口承傳說,也都豐富了古鎮區的旅遊資源。
1986年6月,雙林鎮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雙林鎮城鎮總體規劃》,加快了城鎮規劃建設,鎮容鎮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鎮區由原來0.44平方公里擴大為1.9平方公里,擴建和延伸了愛國路,接通了湖雙公路,又相繼接通湖練公路、雙濟公路。建成總面積為70673平方米,有10條主幹道。公共事業建設喜人。現有日供水能力15000噸自來水廠一座。輸水管道總長30000餘米,給水普及率已達100%。53條排水管道,已形成了排水網路。居民住宅得到了較大的改善。1998年底,住宅建設面積42.1萬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25平方米。自1979年以來,開辟了和睦、虹橋、板橋三個新住宅小區。新建住宅面積8.5463萬平方米。有1111戶居民住上了新房。電力、電訊相應地迅猛發展,1998年底前已擴建郵電局,裝置全自動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6628門;1998年,雙林變電所主變容量由原來的31500千伏,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