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的消費行為分析
❶ 旅遊者消費行為有什麼價值
拉動GDP.
❷ 如何分析旅遊消費行為的特點
這個問題我以前回答過 ,可以參考
❸ 旅遊消費者行為研究的意義
旅遊消費者分析,是旅遊企業各項營銷活動的出發點。不了解旅遊消費者的需要、決策過程、影響旅遊消費者滿意程度的因素,企業就無法進行有效的競爭。 然而,20世紀70年代以前,許多學者對旅遊學持懷疑和保留的態度,他們認為旅遊學科的研究內容過於膚淺,學術研究機構沒有必要以嚴謹的學術作風專門研究旅遊消費者行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問里,營銷學家主要研究有形產品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他們假定,在消費者眼中,旅遊產品與其他產品相比沒有多少差別。因此,在購前、購買和購後三個階段,旅遊消費者和其他消費者評估、選擇產品的方法也基本相同。 這種情況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發生了轉變。旅遊活動在全世界的強勁發展勢頭使大量研究人員對旅遊消費者行為產生了興趣,人們到底如何消費旅遊產品成為了旅遊研究的熱門話題。越來越多學者開始質疑傳統的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模式在旅遊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中的適用性。他們指出,由於旅遊產品有一系列不同於其他產品的特點,旅遊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也必然會有一些不同於其他產品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的特點。 例如,一般產品消費過程可劃分為購買、消費、處置等三個可明顯分離、依序發生的階段,但是,這三個階段在旅遊消費過程中並非涇渭分明。旅遊消費者在參加旅遊團、購買交通和住宿服務、觀賞旅遊吸引物時,並未獲得有形物質的所有權,因此,在購買階段和消費階段並沒有明顯的分界線。旅遊消費過程是旅遊者和旅遊企業服務者、旅遊目的地居民以及其他旅遊者相互接觸、相互交往、相互影響的過程。因此,對旅遊消費者來說,旅遊產品的銷售、服務和消費通常表現為一個完整的過程。旅遊消費者往往在購買旅遊產品的同時就開始評估旅遊經歷,並在整個消費過程中以及消費之後繼續評估自己的旅遊經歷,而不是像有形產品消費者那樣,在使用產品之後才開始評估產品。而且,旅遊消費者對旅遊消費的評估往往夾雜著主觀性較強的情感因素。
❹ 分析客戶消費行為描述主要從哪幾方面
從消費者行為上來說,消費者消費商品的動機源於消費者本身的慾望。慾望即「內需要而沒有」,指一個容人想要但還沒有得到某種東西的一種心理感覺。物品之所以能成為用於交換的商品,原因在於商品恰好具有滿足消費者某些需要的能力。
通常認為,慾望源於人的內在生理和心理的本性。一方面,人的慾望具有多樣性,一種慾望得到滿足,更高層次的慾望也會隨之產生。因此,人的慾望表現為無限性,至少相對於獲取滿足慾望的手段而言如此。這就決定了人們在可支配的資源既定的條件下,會盡可能多地獲取商品,以便使自身的慾望得到最大滿足。另一方面,對特定的商品而言,人的慾望又是有限的。隨著一個
人擁有或者消費某一特定商品的數量越來越多,人們想要而未得到某種東西的不足之感和求足之願就會越來越弱。所以,人們在追求購買商品的意義的時候會將有限的資源用於不同的商品之中,以爭取商品對自己意義的最大化。
❺ 旅遊者的消費需求特徵有哪些表現
1、從眾效應。看別人出行自己也想出行,看別人駕車免費上高速自己也要上,不版然就虧大了;
2、裝悲權效應。出行的目的不是增長知識和才幹,主要的目的而是讓別人看到「我也出遊了」,「我也有錢想到哪就到哪兒了」;
3、二桿效應。因為現代社會利用假期出遊多是組團,其中三分之二的時間花在旅途,景點時間約佔十分之一,長途奔襲只為了景點的過眼煙雲;
4、嫖客效應。和花錢買春性質上略同,主要求的是心理上自慰。玩不玩得好和弄不弄得好性質上沒有根本的區別;
5、八婆效應。在全民族素質低下,剛吃了幾天飽飯的今天,面對遍布神州的假景點、俗文化、唯利是圖,一哄而上跟風疾進,頗有爭相拉客唯恐落下的意味。
❻ 散客旅遊者的消費特點有哪些
1.散客旅復游的共同特點就是制需求趨於個性化,個性化旅遊產品的消費日益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
2.形成風尚,這是在旅遊消費逐漸成熟、大眾化旅遊逐步展開後出現的潮流.
3.散客旅遊需求相對分散,旅遊過程中個性化需求多,
4.新型的電子商務模式服務趨勢更能滿足個性化散客旅遊.
旅行社應從"引導遊客消費"的角色向"輔助遊客消費"的角色轉變.
❼ 分析旅遊者購物心理
《旅遊學原理》教學大綱
《旅遊學原理》教學大綱
一、課程性質
本課程是旅遊管理專業的科類基礎課。
二、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獲得關於旅遊現象的基本知識,包括其自身的起源、形態、結構、特徵、性質,以及與社會其他有關方面的關系,並對此做出解釋;深刻領會和掌握「旅遊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和「旅遊是綜合性的社會現象」兩個基本原理(事實上,本課程對旅遊現象的解釋,都是在對這兩個基本命題認識的基礎上展開的);轉換學生在旅遊基礎理論學習和研究中的傳統思維方法,即旅遊現象的研究必須圍繞旅遊者的需要為中心展開,必須把它放在全社會乃至全世界的背景上來考察。在此基礎上,緊密聯系旅遊實踐,不斷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的能力。
三、課程內容改革
當前,該課程(原課程名為《旅遊學概論》)的教學內容大多單純闡述旅遊服務諸行業活動的種類、表現形式、組織方式和發展要素等問題,缺乏深度的理論探索,失去了作為對旅遊現象宏觀層次理論探討的學科基礎理論課的性質,而陷入了「部門經濟」的泥潭。其教學內容大體上包括旅遊發展史、旅遊者、旅遊資源、旅遊業、旅遊市場、旅遊的作用與影響等,在整個教學內容體繫上沒有大的變化。學生剛入校,聽聽這些內容,可能還有興趣,但一到高年級,就覺得這些內容有些簡單膚淺,似乎這門課程沒有開設的必要。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在以後的各門課程的教學中,相當多的教學內容都是重復的。《旅遊學概論》的教學內容同旅行社經營管理、現代旅遊飯店管理概論、旅遊經濟學、旅遊市場學等,都多重復講授,而且後者講得更深入、更系統、有理論、有公式、有實踐案例。為此,在新的課程教學大綱修訂中,我們把該課程特更名為《旅遊學原理》,並打破了沿用已久的教學內容體系,除了過去已有的教學內容外,引入了旅遊體驗、旅遊流、旅遊支持、旅遊效應、旅遊現象的運行範式及發展範式等內容,從而使旅遊學理論體系有了很大的改進與發展,以期在未來的教學中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理論教學內容與學時安排
第一章 緒論(4學時)
第一節 旅遊學與旅遊學科
一、旅遊學和旅遊學科的概念
二、旅遊學、旅遊學科與旅遊發展
第二節 旅遊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及問題
一、旅遊學的研究對象
二、旅遊學的研究任務
三、旅遊學研究中的問題
第三節 旅遊學的學科性質和學科體系
一、旅遊學的學科性質
二、旅遊學的學科體系
第四節 旅遊學的研究進展
一、國外旅遊學研究
二、國內旅遊學研究
第五節 旅遊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旅遊的性質和特徵(6學時)
第一節 旅遊現象起源與發展的歷史考察(1學時)
一、人類早期旅行的出現
二、中古近代時期人類旅行的發展
三、托馬斯•庫克的活動及其意義
四、旅遊是市場經濟的產物
第二節 旅遊現象運行及發展的基本範式(2學時)
一、旅遊現象運行範式
二、世界旅遊發展範式
第三節 旅遊的本質與特徵(2學時)
一、旅遊的本質規定
二、旅遊的基本屬性
三、旅遊的特徵
第四節 旅遊的概念(1學時)
一、旅遊的幾種典型定義
二、對旅遊概念的進一步探討
第三章 旅遊活動的構成要素(10學時)
第一節 旅遊者(3學時)
一、旅遊者的界定及統計標准
二、遊客特徵的描述
第二節 旅遊資源(2學時)
一、旅遊資源的概念及特點
二、旅遊資源的分類
三、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第三節 旅遊業(5學時)
一、旅遊業的概念、特點及決定因素
二、旅遊業的行業構成
三、旅遊產品
第四章 旅遊形成機制(6學時)
第一節 旅遊發生的心理動因(1學時)
一、旅遊需要
二、旅遊動機
第二節 旅遊需求(1學時)
一、影響旅遊需求的因素
二、旅遊需求的特點
第三節 旅遊決策(4學時)
一、旅遊決策模型
二、個體旅遊者的旅遊決策過程
三、群體旅遊者的旅遊決策過程
第五章 旅遊體驗(6學時)
第一節 旅遊體驗基本概念(2學時)
一、旅遊體驗的概念
二、旅遊體驗的內容及特點
三、旅遊體驗的質量
第二節 旅遊觀賞(1學時)
一、旅遊觀賞的概念及特點
二、旅遊觀賞的心理要素
三、旅遊觀賞的過程
四、旅遊審美對象的表現形式
五、影響旅遊觀賞效果的因素
第三節 旅遊交往(1學時)
一、旅遊交往的形式和特點
二、旅遊交往發生的情境模型
三、旅遊交往過程中的心理矛盾及交往原則
四、旅遊交往中的角色扮演
五、旅遊交往中的模仿行為
第四節 旅遊消費(2學時)
一、旅遊消費、旅遊者消費及其特點
二、旅遊者消費的構成
三、旅遊者消費的變化趨勢及其影響因素
第六章 旅遊流(8學時)
第一節 旅遊流的概念與特點(2學時)
一、旅遊流的概念
二、旅遊流的特點
第二節 旅遊流的形成和運動模式(2學時)
一、旅遊流的形成
二、旅遊流的運動模型
三、影響旅遊流運動的因素
第三節 旅遊流運動的實證分析(4學時)
一、世界國際旅遊流運動的區域空間格局
二、中國入境旅遊流的運動特徵
三、中國國內旅遊流的運動特徵
第七章 旅遊效應(4學時)
第一節 旅遊效應的概念與類型
一、旅遊效應的概念及其理論意義
二、旅遊效應的類型
第二節 旅遊的經濟效應
一、影響旅遊經濟效應的因素
二、旅遊的經濟效應
三、旅遊經濟效應評價
第二節 旅遊的環境效應
一、環境及其與旅遊的關系
二、旅遊的環境效應
三、旅遊環境效應評估
第三節 旅遊的社會文化效應
一、旅遊與接待地社會發展
二、旅遊對接待地文化的影響
第八章 旅遊社會支持(4學時)
第一節 旅遊社會支持的必要性
第二節 政府和社會各有關部門對旅遊活動的支持
一、政府對旅遊活動的支持
二、社會其他部門對旅遊活動的支持
三、旅遊組織和團體對旅遊活動的支持
第九章 發展中國家和中國的旅遊發展(6學時)
第一節 發展中國家旅遊發展概述(2學時)
一、發展中國家概況及特徵
二、發展中國家旅遊運行簡況
第二節 中國的旅遊發展(4學時)
一、中國旅遊發展基本國情
二、中國旅遊發展的特殊形態
三、中國旅遊發展演進
四、中國旅遊發展變化及趨勢
五、中國旅遊發展戰略
❽ 出境游中國遊客的消費習慣分析以及對策
中國遊客消費習慣,一般都不會買太貴的東西,或是奢侈的東西.(除非是有錢人.這個除外)
對策回嘛?呵呵.怎麼答說呢?如果想讓中國遊客多消費也不是不可能的.像上次香港游,有個遊客在一家店裡買東西,其實她要買的東西並不是她想要的東西.而且東西價格也很貴她要那個東西也沒有用.就是因為她看到店裡的那個男生非常的帥,以至於忘記了自己不需要買這個東西.
其實小小的例子說明有的時候人不一定貴的,或是奢侈的東西不買,要看你的方法.還有看你是怎樣做.常常動動腦筋仔細想一想.這個問題就會非常簡單了.!
❾ 試分析國內遊客旅遊的需求變化趨勢
A、地點,注目新鮮與稀罕
人們常常把旅遊活動目的稱為「求新,求逸,求知」。這種說法雖然不夠准確,但是,卻可以簡單而概括地指明旅遊者的目的特徵。最近幾年,北方地區冬季(曾經是旅遊淡季)的冰雪旅遊的走熱,就是這種「求新」的最好見證。旅遊者對新鮮目的地的嚮往,在2006年及其隨後的幾年,除了冬季北方冰雪旅遊的繼續走俏、鄉村旅遊的繼續升溫外,新辟旅遊目的地旅遊、西部旅遊(包括青藏高原旅遊、寧甘陝旅遊、新疆旅遊)、台灣旅遊等,都將逐漸成為新的熱點。而2006年7月青藏鐵路正式通車後開通的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寧、蘭州至拉薩的旅客列車,便是更加平民化的西部旅遊的極佳機遇。此外,還有正在興起的探險旅遊,也正是這種注目新鮮目的地旅遊的一個反映。
B、近地,熱衷自駕與親朋
由於時間和道路的便捷性,近地旅遊常常是居民出遊的第一選擇。這些年我國國內旅遊的統計也證明了這一點。近年,隨著私有轎車陸續進入中國百姓家庭,自駕車旅遊也開始成為中國城鎮居民的愛好,2005年三個黃金周的自駕車旅遊潮,就是有力的證明(有消息甚至說,2006年春節,北京、天津、蘇州、成都和三亞等一些大中城市的信息顯示,自駕車出遊已經佔了短途旅遊的2/3分量)。在2006年及其隨後的幾年,自駕車游將進一步向城鎮周邊地區擴散。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表明,截至2004年底,我國1.82億城鎮居民家庭中,每百戶平均擁有家用汽車已經達到2.18輛(近5年,我國消費的轎車已經達到930多萬輛,其中公務和商用約佔三分之一,其餘600多萬輛轎車進入普通老百姓家庭,使他們圓了家庭轎車夢)。至2005年底,雲南省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8輛;截至2005年7月底,浙江省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8.43輛;至2005年底,廣東省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家用汽車9.7輛。在大城市,2004年,上海市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5.3輛;至2005年9月底,廣州市每百戶居民擁有家用汽車6.3輛;至2004年底,北京市每百戶城鎮居民擁有家用汽車12.64輛。在發達地區的中小城市,居民家庭擁有家用汽的比例就更高,如溫州,至2005年底,城市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已經達到20輛;東莞,至2005年11月底,城市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竟高達42輛……自駕車旅遊,既滿足了旅遊者休息旅遊的需求,又帶來了親朋知己聚會和駕車的樂趣,形成潮流也就不足為奇了。在我們為此做好准備的同時,還必須對已經興起的「自駕發燒友」的中長距離的跋涉旅遊給以及時的關注。
C、觀光,講究主題與深度
隨著國內旅遊的發展,旅遊者也在消費活動中逐漸成熟起來,加之消費思潮的日新月異,因此旅遊萌芽期的走馬觀花已經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都已經注意到了旅遊的主題和深度,即使是觀光旅遊也是如此。2004和2005年,出境旅遊的這一傾向已經有了相當的顯現,可以預見,這一傾向在今後國內旅遊中也必將越來越明朗。關於這一點,不僅在全國各地的旅遊廣告中已見端倪,而且在各省市縣「十一五」規劃的編制中也已經開始表現出來。
D、行程,開始試調與自主
雖然全面個性化的旅遊時代還沒有到來,但是個性化的趨勢已經越來越顯現。最引人注目的,是目前不少旅行社已經開始了面向自駕車旅遊的自選式「菜單」服務。同時,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的旅行社的團隊旅遊也已經開始出現由旅遊者自己組團、自定時間、自定線路、自定日程、自定標準的「五自旅遊」業務。即使旅遊者不是自己組團,一些同路人也相約一起試著要求旅行社部分調整原來的行程「套路」。加之近幾年赴港澳「自由行」的啟示,從發展趨勢看,目前旅遊者自己制訂線路的消費方式,在未來的國內旅遊業務中還有進一步蔓延的可能。這種所謂DIY式的自點菜單的旅遊消費,或者就是揚克洛維奇營銷顧問公司(Yankelovich Partners)在旅遊趨勢觀察報告中所指出的,世界旅遊中正在發生的「從以目的地為中心向以遊客為中心」的轉變。
E、游樂,更愛新潮與心跳
早年中國的傳統旅遊,比較注目於清凈與閑適。但是受現代思潮影響的年輕人,卻更喜愛快節奏的游樂與刺激。與觀光游不同的,是游樂旅遊有更多的參與,不只能夠帶來更多的愉悅,而且常常伴隨著挑戰自我。2004年北京環球嘉年華52天創造1.4億元驚人收入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狂歡節」式的游樂活動吸引了102萬人次的遊客(2005年北京環球嘉年華歷時73天,接待遊客約156萬人次,活動總收入1.7億多人民幣;與2004年相比,總收入增長17.3%,日均客流量增長20%)。有資料顯示,這些遊客不僅有大量的北京青少年,也有大量專程從北京周邊城市趕來的旅遊者。深圳華僑城的幾個主題公園都是十分成功的,但是近幾年旅遊旺季和節假日的統計,卻往往把後起的「歡樂谷」推上遊客人數和營業收入雙雙第一的位置。不可否認,新潮新異和令人心跳的游樂旅遊,將是國內旅遊今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可以預料,2006年北京「歡樂谷」的開業,也定將引起更多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注目,或者還將帶來全國游樂旅遊的新高潮。
F、休閑,趨向健身與輕松
近年,我國在注意到居民的旅遊需求增長的同時,也開始注意到休閑與旅遊的關系。「休閑旅遊」的發展,就是兩者的有機融合。休閑旅遊既是整個旅遊活動的一部分,同時休閑旅遊也是整個休閑活動的一部分(旅遊活動的另一部分是交流類旅遊,休閑活動的另一部分是非旅遊的本地休閑)。當人們不再以觀光旅遊作為唯一選擇的時候,休閑旅遊便自然而然地補充了進來。在閑暇和休息時,老百姓自然可以有許多的選擇;如果他們選擇異地休閑(自然,也就是休閑旅遊),常常又與一般年輕人的取向不盡相同。一部分平時工作負擔較重的職工,常常偏於選擇閑適和輕松的休息,人們對城市周邊的農家樂的選擇,大多屬於這種需求;而另一部分對自己身體更為關心的職工,卻樂意選擇健身活動,在自己常住地選擇去健身房、體育館,在外出旅遊時便選擇去溫泉或度假村。與此相似的是歐洲一些國家正在流行的「健康旅遊」(wellnesstourism)。所以,「農家樂」、「度假村」等不僅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而且如何創造更優環境、如何豐富健身和輕松的內涵,也是應該再加一把力的。
G、高檔,追求野趣與豪華
從人們關注的我國「基尼系數」的居高難下,應該確信我國實在有不少的富人。對他們的旅遊需求,也同樣不應忽視。為了舒適,他們往往會一擲千金;地位形成的慣例,往往又使他們不願意把自己混同於「一般人」。俱樂部、夜總會、高爾夫,有時候也嫌人多,所以,他們的旅遊活動往往便選擇了遠離普通人的地方。或者這就是國外所謂的「野奢」(rustic luxury)——在荒涼的地方享受著奢侈的旅遊生活,以贏得更多的私人空間與更多的個人體驗。漠漠的孤島,茫茫的草原,浩浩的沙漠,磊磊的山崖,片片林樹,靄靄霧雲,一頂帳篷,一縷炊煙,一幅耳機,一杯咖啡……但是最好還能就近有一家一應俱全的現代化豪華酒店,這就是他們的需求(我們不應該反對他們的正當消費,但是,保護生態卻是必須注意的)。與此相似的,是一些並不十分富有的年輕人,也有類似的旅遊喜好。因此,對於這種需求潮流,也同樣應該給以適當的注目。
H、不便,暫且觀望與臥遊
旅遊供給貼近群眾,「方便」、「經濟」常常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我國目前仍有相當多的居民不具有選擇旅遊的消費實力,他們還處在從旁觀望的時期。對於他們,地方政府應該考慮給予更多一些的關注,如杭州西湖的取消門票、河南省的歷史文化遺產日(全省6個城市的67個博物館和歷史文化遺址對公眾免費開放兩天)等,都是很有意義的舉措。只是對於分布全國各地的低收入者說來,這仍然是杯水車薪。他們還必須在觀望中等待自己的旅遊條件的成熟。而另一些已經具備條件卻暫時沒有選擇旅遊的居民,或者因為一時抽不出時間,或者因為某種顧慮……所以也選擇了觀望,不過他們卻常常在書本中、在報刊上、在電視或電腦里「臥遊」。其實,應該說他們都是潛在的旅遊者,而觀望與臥遊都是暫時的。在後一部分居民中,還有少數的同志是旅遊批評者,他們常常會對旅遊發表許許多多的意見;我們應該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因為這對於旅遊活動的開展和旅遊業的進步都是十分有益的;而旅遊環境和旅遊服務的改善,又正是他們從觀望到實踐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