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坑游泳池
⑴ 濟南哪裡有山泉水游泳池景點內的也行。
不知道你水性如何,如果水性好的話推薦去硯泉,地址網路一下就可以。內挖礦的時候挖出的泉水,是個礦坑容,據說有二三十米深,都是一些水性好的在那邊游。人不多,水挺干凈的,池子蠻大。不過那邊每年至少得淹死兩三個,水性不好不要去!水性一般就在樓上說的王府池子啦,泉水浴場啦之類的地方泡泡好了,人特多,沒法游,也就是泡泡,呵呵,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第八層灰岩水突入礦坑的條件分析
1.突水條件分析
(1)突水的地質構造條件
井田內多為NEE向的正斷層,傾向NW及SE皆有,落差從數米到數十米,呈階梯狀或小的地塹、地溝。根據歷次突水資料分析,突水與斷層之間的關系,有如下規律:
1)在±0m以上,突水點多發生在斷層的上端,距斷層0~15m處。由於斷層的錯動,使斷層附近隔水層變小,即下端的八層灰岩到上端的大煤之間距離縮短或直接接觸。例如,根據斷層接觸關系可以看出,萬6斷層在外王Ⅵ—Ⅷ線及演馬庄Ⅰ—Ⅱ線上端大煤與下端第八層灰岩直接接觸,其他地區兩者相距10m左右。萬5斷層在Ⅷ線以西上端大煤與下端第八層灰岩都是直接接觸。類似情況井田內還很多。另外,由於斷層帶附近岩石強度降低,因此,在水壓不高的情況下,即可能產生突水事故。
2)±0m以下地區,除了與±0m以上類似地區可以發生突水以外,即使在遠離斷層的地區,水壓大於9~10kg/cm2的情況下,若具備適合的八層灰岩富水條件及不利的隔水層強度條件,亦可能發生突水事故。如韓王大井第二次突水事故,突水點標高為±0m,距斷層尚有40m,水壓為9kg/cm2。這次突水亦與在底板挖掘沉澱池這種人為因素有關;不過參考其他井田資料,將允許水頭訂為9~10kg/cm2,是以一定地質實際資料為根據的。
(2)突水的水文地質條件
不利構造條件,僅是突水條件之一。如果沒有相應的含水層高水條件及隔水層強度條件,亦不致產生突水事故。本節探討突水的水文地質條件,其中的水壓條件已結合地質構造條件進行了討論,故不敘述。
第八層灰岩的含水性 第八層灰岩在井田范圍內厚3~9m。 根據韓王礦歷次突水資料分析,斷層附近的突水點涌水量都很大。如萬3斷層突水點涌水量22m3/min,萬6斷層突水點涌水量12m3/min,說明斷層附近的八層灰岩具備突水的高水平條件。根據鑽孔見溶洞的資料,斷層附近一般溶洞比較發育,如:九里山斷層附近713、716、703孔在標高+8 m~+51 m都發現有溶洞;萬5斷層附近的CK4,萬2孔在標高+29~+53 m發現有溶洞;萬6斷層附近的2-4孔及715孔在標高-57~-70m發現有溶洞。這些資料說明,在斷層附近即使八層灰岩埋藏比較深的情況下,溶洞也是比較發育的,這說明地下水沿斷層附近的八層灰岩流動是比較快的。當然,也不是說深部喀斯特僅僅發育在斷層附近,只是相對而言,較發育或較普遍而已。
相對隔水層對突水的控製作用 在井田范圍內,大煤到第八層灰岩之間的厚度為16~20m,井田西南部厚20m,Ⅳ線附近漸變為16m,往東又逐漸增加為20m。其岩性為頁岩、砂質頁岩、砂岩、石灰岩及斷層泥。由於底板岩石缺乏厚度資料;因此,很難直接評價其隔水性能。一般講,頁岩為良好隔水層,砂質頁岩次之,砂岩多含小裂隙;不過,對底板的八層灰岩而言,由於其含水性及滲透性要比砂岩強得多,所以砂岩也可以看作相對隔水層;又由於其強度比較大,隔水性又相對地比頁岩大;也就是說,砂岩厚的地方,底板強度比較大。另一方面,在斷層附近,砂岩比較厚會增加斷層的導水性。
(3)突水的人為條件
根據礦井幾次突水資料分析,礦井突水與人為因素也有著直接的關系。如工人村斜井在標高+41.3m、穿過萬3 斷層時,距下盤八層灰岩僅2.6m,所以發生了底板突水,韓王大井西大巷在±0m大煤底板挖沉澱池,發生了突水事故。
在開拓及開采以後,由於頂板壓力而引起底鼓,如果直接底鼓的底板基岩比較厚,則可能底鼓的深度比較大,其下面比較堅硬的岩石則可能產生裂隙上升到基岩之下,隨著底鼓後基岩的彎曲及張裂隙鼓破底板,發生突水。底板基岩愈厚,則礦山壓力產生底鼓深度愈大,而根據井田范圍內大煤底板岩性分析,主井以東地區底鼓影響的深度要大於西部地區。
由於目前對於礦山壓力影響底板的深度及強度幾乎沒有研究,所以這一問題尚很難深入地討論。
2.突水條件預測
根據上述三類突水條件的分析,對於韓王井田不同地區的八層灰岩水突入礦坑的可能性,作如下初步的預測。
(1)±0m以上地區
突水可能性較大地區 根據井田±0m 以上幾次突水資料分析,突水點多位於斷層的上盤距斷層15 m的范圍內,如萬3、萬7、萬9、萬10 等斷層的上盤都曾發生過突水事故。其所以發生突水,是由於具備了以下的突水條件:① 斷層有適合突水條件的落差,即上盤煤層接近或接觸了下盤八層灰岩;② 斷層附近裂隙發育,隔水層強度不夠;③ 斷層附近八層灰岩含水性較強;④ 采礦活動對底板穩定性有所破壞。因此,在水壓不高的情況下(小於9kg/cm2),即可能產生突水事故。根據前述條件分析,在韓王井田萬2、萬3、萬4、萬5、萬6、萬7、萬10、萬11 等斷層附近的上盤採煤突水的可能性較大。當然,以上條件有一個不具備時,也不能發生突水,如斷層附近某一地段不含水,則巷道直接碰到灰岩也不會發生突水事故。
突水可能性較小地區 在斷層的下盤或離斷層較近處,由於隔水層厚度正常一般在18~20m,根據實際資料沒有發生過突水,這一事實反映了在韓王礦突水的可能性小。但是,對於人為因素造成的突水條件,則另當別論。
(2)±0m以下地區
煤層底板的八層灰岩水壓在9~10kg/cm2以上,除了在斷層的上盤,突水可能性較大外,遠離斷層的下盤地區也有突水可能性。相對地講,作用於煤層底板的八層灰岩水壓愈大的地區,即愈向深部開采突水的可能性愈大;在斷層附近,開采上盤煤時突水的可能性較大,開採下盤煤時突水的可能性較小;底板隔水層厚度愈大、強度愈大的地區,突水可能性相對愈小,如以砂岩的厚度大小表示隔水層強度大小的話,則如萬2孔附近砂岩厚3.36m,715孔附近砂岩厚1.76m,這些地區突水可能性相對要小些。
如果根據以上評價突水可能性的因素,深入做些工作,相信一定能夠精確地預測礦坑突水的發生。
⑶ 濟南山東經濟學院總校附近有游泳池么
對外開放的,你可以去「大舜天成」里問問去,那裡有個小泳池,環境比較好。
體育學院也有
你在經濟學院附近的話,坐公交車到以上兩個地方去都不算遠。
另外,好像經濟學院裡面也有游泳池吧,但是應該是不對外開放吧。
⑷ 所有關於半條命都游戲
半條命1
1.1半條命(1998)
(不用介紹了吧......)
黑山實驗室的研究員GordonFreeman(戈登·弗里曼)在某次實驗時,引發了實驗爆炸並打開了外太空與地球的通道,致使大量外星生物占據了實驗室。政府為了掩人耳目,派出特種部隊一並消滅實驗室里的生還人員和外星生物,最後Freeman卻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政府的實驗,而他們全都成了這實驗的犧牲品……
1.2半條命:針鋒相對(1999)
主角和其它人被派去執行消滅,但是卻與基地失去了聯系。在混亂中,主角發現了許多異形生物通過GordonFreeman去Xen世界時留下的通道來到了地球。主角很快知道這種高度進化的生物到地球上是為了掠奪這星球。盡管主角是被派來消滅GordonFreeman和黑山研究所的其它的科學家的,但現在發現情況改變了,主角必須為了生存與異形生物和其它敵人戰斗。
1.3半條命:藍色沸點(2001)
普通的守衛BarneyCalhoun,在未清除的異形與進駐的政府軍隊的夾縫中努力帶著一些科學家逃生,在游戲結尾,可以看到GordonFreeman被軍人打暈拖走的情形。
半條命2(2004)
2.1半條命2
被G-man喚醒,抵抗新的敵人:聯合軍。由於種種原因,聯合軍發現了地球並發動了入侵。它們利用戰斗時抓住的生物來改造自己身體,主要是為了增加自身環境適應能力和抵抗能力。僅僅7個小時,地球軍隊戰敗。前黑山主要負責人布林為了保命,當了聯合軍的傀儡,負責管理反抗軍。而人類自發組織了反抗軍,與聯合軍對抗。伊萊與克萊納博士等黑山基地事件倖存的科學家,是反抗軍的領導力量。因弗里曼殺死了尼赫倫斯,解放了弗地岡種族,弗地岡人為了感謝弗里曼,聯合人類一共抵抗聯合軍。
2.2半條命2:第一章(2006)
在G-Man的掌控中,GordonFreeman和艾麗克絲從反應堆的大爆炸倖存下來;但是,在慶幸之前,他們還要面對搖搖欲墜的總部大樓行將解體的危險:那自我毀滅式的大爆炸足以將17號城市變成一個散發著有毒氣體的巨型彈坑。於是,由艾麗克絲陪伴左右,GordonFreeman在一片混亂中踏上了逃亡之旅。
2.3半條命2:第二章(2007)
17號城市中心的要塞毀滅再次引發巨大的傳送門風暴,時空裂縫正是聯合軍入侵地球的途徑。為了避免聯合軍派來援軍,GordonFreeman和艾莉克絲必須帶著從要塞取得的傳送門資料前往一處人類科學家藏匿所,若是不能及時關閉傳送門,人類的命運將如艾莉克絲父親所言:「這次我們將撐不了7分鍾。」
(半條命3據說會在2013年底發售)
============================================================
傳送門1傳送門2
Portal的故事被設定在半條命故事內,與黑山基地有聯系,是黑山基地的競爭對手。半條命2:第二章最後的船就是光圈科技的運輸船。
============================================================
還有一大堆非官方的......
⑸ 江西一廢棄礦坑撈出三具兒童屍體,平均年齡10歲,這是怎麼回事
又是溺水事故,最近經常收到學校的信息,反復的交代不要讓孩子單獨出去遊玩,不要帶孩子去玩水,可是這溺水事故總是時時發生,雖然家長們要工作、要養家糊口,但是孩子的安全不是更重要嗎,你們辛苦忙活的一切不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
江西廢棄礦坑撈出三具兒童屍體,到底是怎麼回事?
根據其中一個家屬介紹,5月4日,家住江西峽江縣下吼川村三名孩子一起出門玩耍,一個12歲,2個10歲,三個都是女孩子,眼看到了晚飯時間,卻遲遲未見三名孩子回家。
晚上6點多,三名孩子的家人開始發動村民和親戚幫忙在全村的田地、池塘、山坡尋找,均沒有找到孩子的蹤影。直到第二天凌晨一兩點,他們在本村2公里以外的隔壁村找到了孩子們的衣物。
當時三名孩子的衣物就放在該村附近的一個廢棄礦坑邊上,這個礦坑已經廢棄多年,裡面灌滿積水,他們懷疑孩子在礦坑內出事了。
以上就是這個事件的全部過程!
阿布提有話說:
近期天氣炎熱,是溺水事故高發期,家長要切實履行監護人職責,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監管,禁止孩子私自外出遊泳、戲水,遠離危險水域,杜絕溺水傷亡事故的發生。
而對於同伴落水,也要記住:同伴落水我不怕,立即報警和求救;岸上船上莫驚慌,鎮定自若找工具;搭救夥伴靠智慧,自身安全最重要。
⑹ 夢見被壞人關起來後,逃跑出來,被人追殺,到處都是河水,躲水裡面,游泳。還夢見躲在礦井裡。。。求高人
冬天被子沒有蓋好,沒有什麼解釋的,好夢啊
⑺ 對廢棄礦坑的改造利用
改建游泳池,再不行養魚,養鱉,
⑻ 世界上著名的七大寶石分別是什麼
介紹寶石時不說硬度,澤色,光澤的話等於沒介紹。
⑼ 古墓麗影崛起廢棄礦坑潛水老師淹死怎麼辦
右鍵計算來機---屬性---高級自系統設置---找到高級選項卡,然後點性能下面的設置---彈出一個叫性能選項,然後點數據執行保護,點添加,找到《古墓麗影》將它添加進來就可以了,添加會彈出一個提示選擇確定就好,然後點數據執行保護下的確定就好。
⑽ 誰知道廣東茂名的礦坑湖有多深
今茂名市轄境屬百粵(越)地。
秦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 今茂名市轄境分屬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
漢
漢高祖元年(前206) 建立漢朝後,趙佗建立南越國,今茂名市境屬之。
元鼎六年(前111) 今茂名市轄境屬蒼梧郡端溪縣和合浦郡高涼縣地。
西漢 開采今高州東岸一帶滑石礦。
東漢永和二年(137) 高興(今化州)農民子弟李進出任武陵太守;中平三年(186)升任交趾刺史部刺史。
今電白縣各港口與海外通航。
三 國
建安二十五年(220) 置高涼郡,今茂名市轄境屬高涼郡高涼縣和蒼梧郡端溪縣地,隸廣州。
晉
東晉永和七年(351) 蒼梧郡分置晉康郡,今茂名市轄境屬高涼郡高涼縣和晉康郡端溪縣地。
南北朝
宋元嘉三年(426) 檀道濟築石城於陵羅江口(今化州縣境),置羅州。
梁天監元年(502) 析端溪縣置梁德郡和梁德縣(今信宜縣境),隸瀧州。
梁大通元年~三年(527~529) 羅州領高興、石龍2郡。州、郡治所在今化州縣東北舊城嶺。
梁大同初年(535或536) 羅州刺史馮融,為其子高涼太守馮寶聘俚族大姓冼氏女冼英為妻。馮冼聯婚後,冼英積極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推行中央政令和中原先進文化,促進嶺南社會安定和經濟文化的發展。
梁太清三年(549)秋 前高州刺史蘭裕作亂,陳霸先率師討伐。
梁大寶元年(550) 高州刺史李遷仕作反,冼英率師奇襲,遷仕敗逃。
陳太建二年(570) 冼英平定歐陽紇之亂有功,朝廷封其子馮仆為石龍太守,冊封冼英為中郎將、石龍太夫人。
中大通元年~朝末(529~589) 今茂名市轄境分屬羅州、高州、瀧州的高興、石龍、電白、連江、南巴、海昌、梁德、務德等8郡地。
隋
開皇九年(589) 省電白、海昌2郡置電白縣。
開皇十八年(598) 置茂名縣。
仁壽元年(601)末 冼英逝世,被朝廷謚為誠敬夫人。開皇九年~十八年(589~598),冼英先後被領南各族酋長推為首領,譽為「聖母」,被朝廷冊封為譙國夫人、宋康郡夫人。
仁壽二年(602) 高州酋長馮盎平定潮(今潮陽縣西北)、成(今封開縣東南賀江口)等五州僚叛,隋朝廷冊封馮盎為金紫光祿大夫,授漢陽太守。
大業十二年(616)秋 高涼通守冼瑤徹起兵抗隋,很多部族響應。
大業十四年(618) 漢陽太守、冼夫人之孫馮盎和曾孫馮智戴回嶺南,聚集各部落酋長,擁兵5萬,守土防亂。
隋朝 桑蠶術從中州(今河南)傳入石龍(今化州)。唐代荷村一帶農民普遍種桑養蠶。
隋末 電白縣治所(今高州縣長坡舊城)建成冼太廟。
今茂名市轄境分屬高涼、永熙2郡的電白、連江、石龍、茂名、懷德5縣地。
唐
武德四年(621)析懷德縣增置信義縣,隸南扶州(後2次廢置),州治所駐信義縣(今信宜縣鎮隆鎮)。
貞觀二十三(649)高州治所從西平(今恩平)移至良德(今高州縣東北)。
長壽三年(694)潘州刺史馮君衡(冼夫人的玄孫)遭誣陷,家產全部被沒收,殃及馮、冼家族。
大歷十二年(777)唐代宗為高力士立巨碑。高力士(今高州人),開元元年(713)以內給事身份,助唐玄宗平定太平公主之亂,被提升為右監門將軍,知內侍省事(官階三品)。天寶初,加封為冠軍大將軍,進封渤海郡公。寶應元年(762),高力士逝世,享年70歲。代宗以其 保護先朝勛勞卓著,賜為揚州大都督並陪葬泰陵(唐玄宗墓)。大歷十二年(777),為其立巨碑,銘雲:「公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諛,諫而不犯」。
咸通年間(860~874)信義(今信宜)、茂名等縣山區農民在
房前屋後挖凼蓄水養魚和防火災。後又在稻田中散養魚,魚稻雙收。
唐朝茂名荔枝進貢朝廷。
番禺(今廣州)經高州、辯州(今化州)至雷州(今海康)的驛道開通。
唐末今茂名市轄境分屬高州、潘州、辯州、竇州4州的電白、保寧、南巴、良德、茂名、潘水、石龍、信義、懷德、潭峨、特亮等11縣地。
宋
開寶五年(972)信義(今信宜)瑤人在渤垌大嶺頭采礦煉錫,礦坑深數百米,縱橫交錯。
太平興國元年(976)信義縣因避宋太宗趙光義諱,改名信宜縣。
太平興國五年(980)辯州改稱化州。
熙寧四年(1071)信宜縣劃屬高州。自此,高州統轄茂名、電白、信宜3縣,隸屬廣南西路。
紹興五年(1135)二月初,高州創建博茂鹽場。
紹興三十一年(1161)化州知州李丹,把治所從河東舊城嶺遷至河西,築建磚石結構的化州城。
紹興年間化州知州沈舉雲在化州興建孔廟。該廟後來幾經重建修葺,保存至今(今化州一中院內)。
嘉泰元年至嘉定元年(1201~1208)電白、信宜兩地出土銅鼓各1個,高1尺余,寬2尺余。
祥興元年(1278)五月元兵犯宋,危及硇洲(今湛江市硇洲島),高州巡檢黃十九抗擊元兵,保護在硇稱帝的趙脫險。黃因寡不敵眾,戰死於電白庄山北麓。趙念其精忠報國,敕封為「忠烈侯」。後人將其安葬於電城庄垌大岡嶺下。
宋朝農民引湖塘水灌溉,可灌溉的耕地一年三熟。大量糧食、耕牛輸出海南。
茂名縣長坡白監村附近民間煉鐵。
編修《化州舊圖經》、《高涼舊圖志》和《陵水志》等。
宋末高州領茂名、電白、信宜3縣,化州領石龍、吳川、石城、翔龍4縣,均屬廣西西路。
元
至元十五年(1278)六月,元兵直逼高州,知州李象祖降元,茂名縣尹潘惟賢拒降,不屈而戰死。
高州改為高州路安撫司。翌年,屬湖廣行中書省海北海南道。
化州改為化州路安撫司。至元十七年(1280),由安撫司改設總管府,屬海北海南道。
至元二十四年(1287)電白下冰雹。
大德八年(1304)高州路治所從電白縣(今高州縣長坡)遷茂名縣(今高州城),至正十五年(1355)還治電白。
至正十年(1350)海寇麥福攻入信宜縣城,搶走縣署大印,被信宜人黃子壽逐出縣境。明朝初年,黃子壽接應征南大將軍廖永忠,再敗麥福,奪回縣署大印。
泰定四年(1327)高州瑤族人民起義,攻陷電白縣城,殺千戶張恆。
至正十四年(1354)信宜縣在縣城(今鎮隆)東創建學宮。清咸豐十一年(1861),陳金在學宮設大洪國王宮。學宮在今鎮隆小學院內。
明
洪武元年(1368)高州路改高州府,化州路改化州府,屬廣東行省。
洪武初年信宜瑤民在貴子平民爐堂下村和洪冠樓垌等地開采鐵礦煉鐵,鑄造鐵鑊和農具等。
洪武二年(1369)設博茂場鹽課司,隸屬海北道提舉司。
洪武九年(1376)化州降為縣,屬高州府。
洪武十四年(1381)化縣復為州,復轄吳川、石城(今廉江)2縣,仍屬高州府。自此,高州府統轄信宜、茂名、電白縣和化州及其轄縣吳川、石城。
洪武二十四年(1391)設神電衛於電白縣白石坡(今電城鎮),隸屬廣東都司前軍都督府,管理電白、茂名、信宜、陽江、陽春和吳川等縣的治安防務。清雍正三年(1725)撤。
正統十一年(1446)廣西瑤民暴動,攻 陷化州,執知州茅自得,殺千戶汪義。正統十三年(1448)六月,都指揮僉事陳德、布政使吳揚率兵俘殺信宜瑤人。年末,瑤民趙音旺率眾進攻瀧水、電白等處,攻陷神電衛城,自稱|「天賢將軍」。成化二年(1466),起義瑤民十餘部屯駐高州境內,屢受官軍鎮壓,信宜西垌瑤民攻至高州、雷州,與官兵激戰,雙方死傷慘重。高州知府孔鏞通過招撫,瓦解部分起義隊伍。
天順四年至成化三年(1460~1467)廣西壯族起義軍和當地起義農民攻陷信宜縣城。孔鏞派部將符瓊率兵往信宜夜襲起義軍侯大六(廣西博白人)營寨,符瓊戰死。
成化五年(1469)電白縣疏浚電城河,與海道連通,船行5天可達廣州。
成化七年(1471)雲爐山賊夜陷神電衛城,指揮馬常、范忠棄城而逃,城中居民被劫掠。事後,馬常、范忠和掌印、千戶均以棄城罪被充軍。
正德三年(1508)隕石墜於電白經堂,聲響似雷,入地尺余,隕石光滑渾圓,直徑2尺。
正德四年(1509)茂名、化州地震。
正德十四年(1519)廣州市舶司(相當今海關)遷來電白。其時,暹羅(泰國)、占城(越南)、爪哇(印尼)、佛郎機(葡萄牙)等國商人,常到電白港、蓮頭港等處互市。嘉靖十四年(1535),市舶司遷往豪鏡(今澳門)。
正德年間(1506~1521)電白沿海造船業發達,成為廣東四大造船中心之一。
嘉靖元年(1522)葡萄牙商人被明兵驅逐,逃至電白港互市。
嘉靖三年(1524)電白縣地震。
嘉靖十一年(1532)春,陽春瑤民首領趙林花率眾攻陷高州府城。
嘉靖二十七年至三十一年(1548~1552)化州知州傅昂倡議修築高嶺陂堤,長百餘丈;在州署前建鼓樓。此樓後經多次修葺,1985年重建。
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高州小華山前開辦泗水書院。
嘉靖三十二年(1553)化州在化城寶山東辦寶賢書院。
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縣已築塘、陂75處,灌田6.2萬公頃。
嘉靖四十二年(1563)化州知州畢竟立倡議修築平原江堤(今博龍以下鑒江河段),開新塘關。
嘉靖四十五年(1566)電白西部降大冰雹,最大的如谷斗,城西五六十里瓦屋全毀,樹木農作物盡傷,禽畜死傷無數。
隆慶五年至萬曆二年(1571~1574)日本海盜連年搶劫電白、化州、高州等地,兩次洗劫神電衛城,殺害軍民3800多人。後攻化州和高州城,均被官軍擊退。萬曆二年,倭寇夥同陽春黎汝誠匪徒劫掠電白時,其部屬1200多人,全部被殲。
萬曆元年(1573)信宜縣在鎮隆辦竇江書院。
萬曆四年(1576)信宜等地瑤民起義,兩廣總督凌雲翼調集兩廣官兵20多萬人分10路征討,其中1路洗劫了懷鄉,殺害了大批瑤民。高州寶光塔建成。清咸豐六年被洪水沖崩一角,九年重修。
萬曆五年(1577)信宜縣的定康、信豐、感化、從善、鎮南5個都劃給新設的西寧縣(今鬱南縣),稱「新圖」。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除鎮南都留屬西寧縣外,其餘4個都還屬信宜縣,仍沿稱撔巒紨。
萬曆六年(1578)四縣執行「一條鞭法」,賦役合並徵收。次年,清丈耕地,按田畝徵收田賦。
萬曆七年(1579)信宜瑤民陸毛率眾起義,把部分地主的土地、耕牛分給農民,萬曆十八年(1590)被官軍鎮壓。
萬曆十五年(1587)電白縣在電城西街辦志學書院。
萬曆二十六年(1598)開采電白馬踏石嶺金礦。
萬曆三十七年(1609)茂名縣水災,城崩。
萬曆三十九年(1611)電白電城附近發生地震,聲響如雷,房屋多倒塌。
萬曆年間(1573~1620)四縣民間設土糖寮生產紅糖。
信宜縣有集市7個,高州、電白、化州均形成一批集市。
弘治元年至萬曆年間(1488~1620)電白先後4次修《電白縣志》,化州、信宜、茂名、高州先後修《化州志》、《信宜縣志》、《茂名縣志》和《高州府志》。
單人木偶戲從閩南傳入。
化州新安麒麟尾村辟辦橙子園。
清
順治四年(1647)二月五日,清兵攻打電白,電白知縣出降;二月九日清兵攻克高州府。
高州府屬高雷陽道,所領州縣沿明制。
是年,反清復明斗爭連綿不斷。高州原明朝官吏洪天擢招兵買馬,策劃反清復明。信宜、電白縣城,化州城和高州府城先後被反清隊伍攻破,清朝總兵方國泰投降,反清義軍佔領高州府。
順治五年(1648)電白大飢荒,糧價大漲,一擔谷賣一兩銀;以人換糧,一人僅換谷一二斗。
順治二年至八年(1645~1651)信宜、茂名等地連續發生鄧花、韋翅鳴、古道元、高翔、張九龍、郭勇、陳選等多批農民暴動,1649年,3次攻克信宜縣城,陳兵茂名縣城郊。
順治九年(1652)十一月二十五日夜,電白地震。
順治十一年(1654)農民起義軍張獻忠部將李定國率軍由滇入粵,先後攻佔高州、化州、電白等地,以高州府署為王殿。
順治十二年(1655)一月,高州、化州等地復歸清王朝。
信宜知縣徐鳴主持在縣城外建鳳崗書院。
順治十五年(1658)三月,四縣竹開花結籽,時值飢荒,民眾采竹籽充飢。
信宜縣知縣徐鳴纂修《信宜縣志》十二卷(已佚)。
順治十七年至康熙二十年(1660年~1681)信宜白石、懷鄉等地瑤民先後造反,屢遭官軍鎮壓,瑤民幾乎被趕盡殺絕。
知縣李翼鵬以建房、送牛、給種子等辦法,招人開發信宜縣的懷鄉、白石等地,當地瑤民不從,高州總兵栗養志派武裝強行移民。
順治十七年(1660)電白知縣相鬥南主修《電白縣志》8卷66篇。
順治年間(1644~1661)化州建成合江高步塘,庫容10.2萬立方米。
康熙元年(1662)清政府推行「遷海」政策,電白沿海村民被迫內遷50里。
康熙十六年(1677)四月十九日夜十時,電白縣地震。
康熙二十四年(1685)十二月,茂名、信宜地震。
於電白縣水東設粵海關水東分口。
康熙三十六年(1697)知府鄭梁、知縣錢以塏在高州城東二里開辦三至書院。
康熙三十九年(1700)信宜縣硃砂溪蘭勾嶺建瓷窯。
康熙五十二年(1713)茂名、化州發生大飢荒、大瘟疫,死人過半,地丁錢糧及各年積欠賦稅均免。
雍正二年(1724)茂名鐵爐山屢生虎患,1月內傷害鄉民37人。
雍正八年(1730)五月,高、廉二府與雷州府合並為高雷廉道,道城設在高州。
雍正八年(1730)電白縣開辦蓮峰書院。
雍正十一年(1733)在化州城北岸設羅江稅廠,徵收過往船隻及貨物稅金。民國23年(1934)裁撤。
高州府在梅、安鋪、石城(今廉江)設總口徵收落地雜稅。
乾隆元年(1736)信宜縣藍靛大量外銷, 以雲開為中轉站,經羅鏡從水路運往梧州、廣州。道光二十六年(1846)信宜藍靛業開始衰落。
四縣已建圩鎮84個,四縣縣城有商號300餘家。
乾隆三年(1738)在電白縣設電茂鹽場課司,總管電茂和博茂兩鹽場鹽稅。
乾隆八年(1743)化縣開辦羅江書院。
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皇帝詔書:廣東高州、雷州、廉州三府荒地多,墾耕者,不增稅。信宜等縣民眾畏懼差役,多由富紳報墾,富紳從而大量佔有土地。
乾隆二十一年(1756)電白縣開始修築生鹽田,至嘉慶四年(1799),共築成鹽田629漏。逐漸改灶制熟鹽為曬生鹽,改曬沙為曬水。
乾隆四十三年(1778)九月初九日,茂名、信宜、電白等地發生大地震,聲如雷,瓦屋幾乎全部倒塌。
乾隆年間(1763~1795)化縣官橋旺竹山村陳延魁捐款,在官橋河上游用石築大錦陂,東南挖山洞15米引水,西南挖渠引水,共灌田100公頃。
嘉慶六年(1801)海盜集船千餘艘於電白蓮頭港,妄圖搶劫電城,後遇強風,船被毀,海盜被淹無數。
嘉慶七年(1802)電白竹開花結籽,時值飢荒。
道光十年(1830)信宜縣平塘鎮沙子村張國瑚在沙子窯坑建碗廠。
道光十八年(1838)化州尖崗嶺崩,出土一銅鼓。
咸豐十年(1860)信宜縣水口甘棠村劉世珍在該村創辦陶器作坊,生產日用陶器。同治年間,該村劉懷芬到江西景德鎮,裝聾扮啞3年,學到彩陶術歸來,創辦奇玉陶器廠,生產花盆、花窗和日用陶器等,年產萬余件,產品銷兩廣各地。
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電白縣下暴雨,石壁嶺開裂口數十米長,從中流出古木1根,粗數圍。
道光二十二年(1842)茂名縣大旱,失收,飢民四起索奪富戶糧物,知府馬麗文令各地團練武裝鎮壓。
道光二十三年(1843)信宜縣流行鼠疫。
道光二十五年(1845)二月,化州降大冰雹。四月,電白連降大雨,石壁嶺開裂數十丈,地下深處流出古樹1株,樹干大數圍。
道光三十年(1850)夏,電白竹開花結籽。七八月,信宜縣凌十八率拜上帝會會眾數千人(含凌十八父子兄弟4人)在大寮拜旗聚義,多次挫敗信宜練勇的進攻,致信宜知縣宮步霄被撤職。又用妙計扣押前來「招撫」的茂名知縣胡宗政。咸豐元年(1851)正月,凌十八起義軍擬赴金田與洪秀全軍會師,進軍廣西,圍困玉林州城(今玉林市)36天,先後擊敗北流、博白、貴縣、廉州的援兵,殺死興業團總生員梁拱辰。欽差大臣李星沅奉旨調動滇桂黔3省清兵與地方練勇萬餘人進行反包圍。凌軍寡不敵眾,於四月初主動撤離玉林,回師信宜。途經化州平定時,擴充吳三率領的拜上帝會眾和飢民
3000人。七月十一日,佔領羅定州的羅鏡圩,憑險布防,與前來圍攻的萬余官軍展開搏鬥,堅守1年多,最後彈盡糧絕,於翌年七月二十八日,凌壯烈犧牲,全軍覆沒。
十一月,信宜縣天地會首領何名科在安莪集眾1000多人,活動於信宜、茂名、陽春、廣西容縣、岑溪、北流等地,劫富濟貧,
打擊清軍。翌年九月,何在廣西貴縣被捕犧牲。
三合會李英於信宜大沙起義。
咸豐元年(1851)正月初一,化州地震,房屋顛簸。
咸豐三年(1853)廣西謝八、羅四率領起義軍進入化州一帶。
信宜縣建懷新書院。
咸豐四年(1854)開征厘金稅,值百抽一。
夏秋茂名、信宜等地先後遭蝗災,飛蝗蔽天。
咸豐五年(1855)羅定縣張觀年率眾數千,廣西劉亞蒂率眾近萬,先後進入信宜縣;廣西余其璽率義軍進入化州劫富濟貧,後受清軍襲擊,撤往廣西。
夏洪水暴漲,高州城水深丈余,城內外房屋倒塌2000餘間。
咸豐六年(1856)信宜縣德亮圍(今金垌)暴雨,山崩沖出玉石,當地群眾用以雕制玉器出售。
電白水東設抽厘局,徵收出入口貨物厘金。
咸豐七年(1857)四月,茂名、信宜、電白、化州等地大飢荒,斗米千錢。
咸豐十年(1860)正月電白地震。
咸豐十一年(1861)一月一日,化州地震。二十日復大震。
二月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金(三水縣人)率起義軍進茂名、信宜、化州,在信宜縣城建立「大洪國」首府。同治二年(1863),陳金被誘殺。其部將鄭金獻出信宜縣城,投降清軍。
同治元年(1862)電白縣鼠疫流行,降紅雨,民眾稱血雨。
同治三年(1864)信宜縣水口橫茶村開始生產青瓷器。
同治十二年(1873)電白知縣於沆在電城興辦東西義學。
同治十三年(1874)一月,信宜縣特大洪災,淹沒民房數百間,
溺死村民數十人。
光緒元年至六年(1875~1880)信宜縣連續6年流行鼠疫。
光緒二年至十四年(1876~1888)信宜縣山區連續12年老虎傷人。
光緒三年(1877)設電白水東厘廠,轄兩家灘、黃坡、石門(吳川縣)、安鋪(廉江縣)4個分卡,稽徵出入口商貨稅。
光緒七年(1881)三月二日,茂名縣降冰雹大如碗。
三月法、美天主教傳教士在化州縣寶圩陵江東畔贈醫,開用西葯在當地治病先例。
光緒八年(1882)彗星現,亮光成片。
電白縣出土銅鼓1隻,高1.9尺,直徑2.4尺,鼓面周邊鑄有蛤蟆4隻。
光緒九年(1883)十月,電白荔枝開花結實。
光緒八年至十三年(1882~1887)電白縣、化州和茂名縣先後出土銅鼓各1隻。
光緒十一年(1885)冬,茂名縣流 行牛瘟。
六月電白降冰雹。
十月信宜某地星隕如雨。十一月二十一日晚始,電白縣某地連續三晚降隕石,密如降雨。
光緒十三年(1887)七月十三日,高州巡道王之春首次在府城設電報局,開通由岸步(安鋪)經石城(廉江)、化州至茂名電報線路。使用15瓦手搖電報機。
光緒十四年(1888)茂名、電白流行鼠疫。
光緒十五年(1889)七月十五日,茂名縣地震,房屋顛簸,牲畜狂奔,池魚躍岸。
在茂名縣城北門外建立育嬰堂。
光緒十六年(1890)秋,四縣多次發生地震,化州多處地陷。
高、雷、廉各城鎮流行鼠疫。
法國傳教士先後在信宜縣東鎮、電白縣電城和水東等地建天主教堂。
光緒十七年(1891)從順治十五年開始到是年,先後六修《高州府志》共96卷,五修《茂名縣志》共43卷,六修《信宜縣志》共50卷,四修《電白縣志》8冊30卷,四修《化州志》。
光緒十七年至宣統二年(1891~1910)茂名、信宜、化州等地連年流行鼠疫,有些地方1/3人死亡。高州知府英麟死於鼠疫。
光緒十八年(1892)冬,茂名、信宜嚴寒,樹木、屋瓦結冰,屋檐冰凌盈尺,禽畜、河魚、草木凍死。
四縣有集市130個。
信宜知縣敖式設中義學堂。
光緒二十年(1894)水東港復航,有定期客、貨輪直通江門、廣州等地。
光緒二十四年(1898)五月,廣西北流農民李兆光、李玲堂率天地會會眾數千人進攻信宜、茂名兩地,後被清兵擊退。
光緒二十六年(1900)夏,茂名縣連續7晝夜降大雨,曹江一帶洪水泛濫,民舍沒頂,人登山,不能熟食。
法國神甫於化州城新街口,翌年於寶圩陳垌鄉茶山村設立天主教堂。
光緒二十七年(1901)秋,茂名、信宜大旱,晚造歉收,斗米售價1500文錢,有人餓死。
九月,電白沿海海潮猛漲,鹽場小旦工務段淹 死鹽工30多人。
光緒二十八年(1902)茂名、信宜辦中西學堂,開設英語、算術、理化、體操等課程。
茂名縣在縣城設郵局。次年,化州城設郵政代辦所。
光緒三十年(1904)設電白縣水東郵政局。
茂名縣南盛圩牛坡口和化州城沙堤尾先後設立基督教福音堂。
光緒三十年至三十四年(1904~1908)信宜林雲陔、陸匡文和茂名譚惠泉等在高州城組織「新高同志社」和「雄辯學社」,組織青年閱讀進步書報。該兩社成為南路反清革命活動中心,社內青年後來多數參加同盟會。
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頒令廢科舉興學堂。高文書院改為高郡中學堂(1913年改為廣東省立高州中學)。化州石龍書院改為化州高等小學堂。還先後成立茂名縣高郡師范學堂(1935年改為廣東省高州農業職業學校)、廣東省高州農校(1932年改為省立高州農業中等學校)和信宜縣高等小學堂。翌年電白縣成立公立高等小學堂和師范速成館。
茂名縣商會成立,領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6縣。
美國公布「禁止華工進口」條例,東南各省掀起反美愛國運動,四縣人民紛紛響應,中秋節,群眾抵制洋面月餅。
光緒三十二年(1906)九月,高州府設官紙局高州分局,專司印刷契據、票券、帳簿等。
電白縣電城設郵局,水東設電報局;開辦霞洞、沙琅、羊角郵政代辦所。
光緒三十四年(1908)茂名縣在秋林開辦瓷業工廠。
宣統元年(1909)廣東省同盟會先後派黃伯群、徐昌等人到化州開展革命活動,秘密組織「拜蘭團」和「同盟會」。
宣統二年(1910)春林樹巍參加廣州新軍起義後,與陸匡文回到信宜,籌建中國同盟會南方支部信宜分會,發展同盟會會員,策劃武裝起義。
是年化州城首家西葯房——乾記開業。
廣東省新軍兵營在茂名縣秋林建成,可駐3000人。
茂名縣「三點會」與「同盟會」聯合開展反清斗爭。
宣統三年(1911)茂名縣城北貧民習藝所建成開業,安裝織布機、印刷機,開始活字印刷。
六月九、十日,茂名刮颶風,降大雨,縣城積水深數尺。
六月九、十日,四縣革命團體發動武裝起義,提出「推翻滿清,殺絕貪官、土豪劣紳」等口號。林雲陔、林伯虎、陸幼剛等在高州府城建立起義總指揮部,彭瑞海等在化州成立統籌部,後攻佔高州府、化州城。十二日至十四日,茂名、信宜、電白、化州等縣城先後成立革命新政府。林雲陔任高州軍政分府分都督,李履正任化州臨時政府民政長,許國鋒任電白軍政長。
茂名縣城新高學社從日本購回鋼板、鐵筆、蠟紙、油墨,刻印時事新聞。
清末化縣寶圩楊官橋的陵江河段有車陂100餘位,灌田66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