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運河遊玩
1. 我們在倫敦一周,請問一下倫敦有什麼比較值得遊玩的地方。
我帶你去吧
包吃不包住可以了...
免費導游!
哈哈。
2. 為重返運河,英國有哪些舉動
為重返運河,英國來在美法等國的支持下源,除實行「經濟制裁」外,還策劃了一個又一個政治陰謀,諸如,召開倫敦會議,拋出「國際管理計劃」,提出建立「使用國協會」等。但是,這一切既嚇不倒,也騙不了埃及人民。英國只好拿出最後一招,即勾結法國和以色列,企圖用武力解決問題。可是,直至以色列發動進攻時,納賽爾都不相信風度翩翩的艾登首相會不講體面地勾結以色列進攻埃及。但事實畢竟是事實。
3. 英國運河航運和公路運輸獲得發展的條件與哪個發民家有關
兩個公司的發展與燃氣機的發明有著重要的關系,特別是發明人瓦特
4. 阿姆斯特丹運河的運河遊船
無論日夜,或是一年四季,都有船游運河。其中包括1小時的觀光遊程,到4小時的燭光晚餐遊程,亦有1日或2日的乘船票的販賣。
搭船信息: 荷蘭國際(Holland International);中央火車站對面 瑞德里愛好者(Rederij Lovers);中央火車站對面 梅耶(Meyer);丹赫克(Damrak) 4-5號碼頭 瑞德里廣場(Rederij Plas);丹赫克 1-3號碼頭 阿姆斯特丹運河巡禮;Nic. Witsenkade laRederij Boekel;拿撒凱380號(Nassaukade 380)對面(夏天才有)Rederij Noord-Zuid:Stadhouderskade 25號,帕克飯店(Park Hotel)對面Rederij Kooij;羅金路(Rokin)125號對面水上腳踏車(Canal Bike) 運河汽艇 (Motorboat) 在中央火車站和國家博物館間,有兩線汽艇:紅線:林布蘭(Rembrandt)以及綠線:水都(City on the Water),兩線在安妮之家、國家劇院(Muziektheater)/市政廳,以及萊茲廣場(Leidseplein)都有停靠站。搭船信息: 中央火車站附近的運河搭船,上午10:00到下午6:00每25-45分鍾一班。水上計程車(Water Taxi)營業時間: 周一到周日上午9:00-凌晨1:00。最多可搭乘8、12、16或25名乘客,需要事先預訂。搭船信息: 車站廣場(Stationsplein)8號。
5. 英國控制著世界上什麼運河和什麼海峽
現在是控制著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是二戰前處於英國的控制之下。
6. 英國於二十世紀中葉攻打蘇伊士運河詳情
1953 年 4 月,以納賽爾為首的埃及新政府與英國政府就英軍撤離地處埃 及境內的蘇伊士運河問題進行談判,經過反復斗爭,英國被迫於 1954 年 10 月同埃及簽訂協定,同意分批撤軍。1956 年 6 月,英軍全部撤離埃及,但蘇 伊士運河公司仍為英、法所控制,成了埃及的「國中之國」。1956 年 7 月 26 日,納賽爾總統的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公司的全部財 產移交埃及,凍結公司在埃及和在國外的資金和資產。這一決定。震動了西 方世界,英、法為奪回對運河的控制權,對埃及進行了種種威脅,乃至發動 戰爭;埃及為捍衛國家尊嚴,主權和經濟利益,不懼英、法的威脅而採取抗 爭。這一事件最終演變為蘇伊士運河戰爭的爆發,這一戰爭又被稱為第二次 中東戰爭。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境內的一條國際通航運河、全長 175 公里,它溝通了 地中海和紅海,使歐、亞兩洲的航程比繞道好望角縮短了 6000—12000 公里, 成為連接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沖,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運河自 1869 年開 通後,即被英、法帝國主義長期佔領:1882 年,英國派兵佔領埃及,在運河 區建立了它的海外最大軍事基地;1936 年,英國和埃及簽訂了英埃條約。肯 定了英國在蘇伊士運河區的駐軍權力;蘇伊士運河公司也被英、法壟斷資本 所控制。埃及殖民化的結果導致運河的大量收入流入了倫敦和巴黎銀行。埃 及人民為收回運河主權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斗爭。
1948 年至 1949 年的巴勒斯坦戰爭亦即第一次中東戰爭後,埃及民族解
放運動有了較大的發展。1951 年 10 月,埃及廢除了喪失主權的英埃條件。
1952 年 7 月 23 日,以畢業於埃及皇家軍事學院,參加過巴勒斯坦戰爭的青 年軍官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英國扶植的法 魯克封建王朝,廢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
埃及革命的勝利,改變了整個中東的局勢,動搖了英、法在埃及的統治
地位,引起了他們的仇視和恐慌。尤其是納塞爾執政後所採取的收回蘇伊士 運河主權的堅決行動,更為英、法政府所妒恨。英、法兩國為重新霸佔蘇伊 士運河,恢復對埃及的殖民統治,對納賽爾政府進行種種威脅,並凍結了埃 及在英、法的存款和運河公司的基金,指令兩國商船通過運河時拒不向埃及 交納通行費,向埃及政府進行挑釁。
1956 年 8 月 16 日,在英、法兩國的倡議下,22 個國家聚合倫敦,舉行
有關蘇伊士運河的國際會議。美國反對埃及的運河國有化,在會議上提出把 運河交給「一個和聯合國保持聯系」的「國際委員會」管理,這一計劃未能 獲得通過。倫敦會議未達成任何協議。9 月 19 日,美、英、法三國再次召集
18 國在倫敦舉行會議,討論建立「蘇伊士運河使用協會」問題,仍未達成協 議。9 月 30 日,英、法將蘇伊士運河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10 月 13 日,安理會否決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國際管理」制度提案,並建議埃及 和英、法再次舉行會議。英、法知道已無法通過談判或其他壓力迫使埃及屈 服,遂表面上同意繼續談判,暗中卻在勾結以色列,積極准備對埃及發動戰 爭,企圖用軍事手段來實現談判桌上未能獲得的東西。
當埃及於 1956 年 7 月宣布運河國有化後,英國三軍參謀長即奉命擬訂一 項進攻埃及、佔領運河的軍事計劃。8 月 3 日,英國宣布處於緊急狀態,隨
即徵召了 2 萬多陸軍後備投人員入伍。5 日,一個英法聯合計劃小組開始工 作,8 日即擬定了入侵埃及的初步計劃。主要方略是:英法盟軍在埃及亞歷 山大港附近登陸,然後穿過尼羅河三角洲直撲運河區。這個計劃後來又作了 修改,決定先用飛機摧毀埃及的空軍,然後用空襲破壞埃及的經濟、後勤基 地和士氣,最後在運河北端登陸。8 月中旬,英、法政府分別批准了這個定 名為「火槍手」的軍事計劃,隨即就開始向地中海大量增兵。
在策劃和准備發動入侵埃及的戰爭時,英、法覺得兩國的兵力不足,法 國即提出要以色列參與他們的侵略計劃。這對於以色列來說,正是求之不得 的事。以色列對埃及禁止它的船隻通過亞喀巴灣的蒂朗海峽和蘇伊士運河懷 恨在心,早在 1955 年 11 月就制定了一個侵佔加沙地帶和埃及西奈半島的作 戰方案。所以,法國與以色列一拍即合,以色列自願充當入侵埃及的急先鋒。
1956 年 10 月 13 日,法國和以色列雙方商定了聯合入侵埃及的軍事計 劃;14 日,英、法在艾森的鄉村別野舉行了一次極為秘密的會議,制定了進 攻埃及的作戰計劃。決定由以色列首先向西奈半島的埃及軍隊發起進攻,吸 引埃及主力部隊支援;英、法隨即從塞普勒斯、馬爾他、亞丁和航空母艦上 出動飛機轟炸埃及,摧毀埃及的軍事設施;英、法再出動軍隊從塞得港登陸, 向運河區進擊,切斷埃軍的退路;最後由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全境,英、法 佔領運河區,全殲埃軍。
為支持以色列充當入侵埃及的急先鋒,法國向以色列提供了 30 余架「神
秘」式噴氣戰斗機;以色列的空軍駕駛負被秘密派去法國接受訓練;法國的 教官也穿著便服來以色列傳授軍事技術;大批法國製造的坦克和北大西洋公 約組織儲備的武器零件,陸續運往以色列。到開戰前,以色列共有軍隊 10 萬人、坦克 400 輛、火炮 150 門、作戰飛機 155 架。
面對英、法、以三國的威脅,納賽爾領導的埃及政府決心嚴陣以待,抗
擊任何敢於發動侵埃戰爭的入侵者。當時,埃及總兵力約為 15 萬人、坦克
530 輛、火炮 500 門、作戰飛機 255 架,但有許多飛行員和坦克手還在蘇聯 受訓,多數先進和重型裝備尚不能在實戰中發揮作用。如:2000 輛蘇制坦克 只有 50 輛可供作戰;100 架米格式戰斗機只有 30 架可飛行;50 架辛式轟炸 機只有 12 架可用。雖然有 255 架作戰飛機,其中能完成作戰任務的僅 100 余架。為防止可能發生的進攻,納賽爾總統採取了一些戰備措施,包括組織 「民族解放軍」;聯合其他阿拉伯國家,加強集體防務;同敘利亞、約旦組 成聯合司令部;制訂運河區保衛計劃,把保衛運河及尼羅河三角洲作為防禦 重點,等等。
1956 年 10 月 29 日下午 5 時,由以色列為急先鋒的入侵埃及的戰爭爆發 了。以色列上校阿里爾·沙龍指揮以軍 202 傘兵旅在法國空軍的支援下,利 用埃軍在西奈中部地區兵力稀少,防禦單薄的弱點,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
了 500 余傘兵和部分武器裝備。同時,該旅的主力 3000 人,與米特拉山口的 傘兵會合,向米特拉山口突進。
埃軍統帥司令部接到前線報告後,東部軍區司令部於當日 20 時命令第二 步兵旅的第 5 營和第 6 營立即開過運河,迎戰米特拉山口的以軍空降部隊。 同時,埃軍總參謀部派遣第 4 裝甲師的主力由運河西岸進入比爾·吉夫賈法 地區,兩個國民警衛旅尾隨前進。第二偵察團向東南運動,企圖切斷以色列 空降部隊的退路,對米特拉山口的以軍構成包圍之勢。
米特拉山口全長 30 公里,兩旁懸崖峭壁,十分險峻。10 月 31 日中午時
分,以色列軍隊兩個連,包括坦克支隊和重迫擊炮隊組成的偵察分隊進擊米 特拉山口。當以軍進入海坦谷地時,即遭到埃軍 5 個連伏兵的襲擊。埃軍占 據了南北兩側的有利地形,居高臨下,充分發揮火力優勢,打得以軍進退兩 難,只得利用臨時工事進行抵抗。雙方激戰至黃昏,以軍才佔領海坦谷地東 部。
以軍為實現「中間突破」的戰術,威脅西奈北部埃軍主力,配合第 202 傘兵旅在南線的進攻,派遣第 38 特遣部隊突擊位於西奈半島東北部的阿布奧 格拉。阿布奧格拉東距埃以邊境 30 公里,向西可通往運河重鎮伊斯梅利亞, 從阿里什到庫賽馬的公路也須經過這里,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埃軍在阿布奧 格拉的前方魯阿法水壩、烏姆希漢和烏姆卡特夫,都築有堅固據點,形成了 完整的防衛體系。所以,當 10 月 30 日中午以軍第 7 旅進至烏姆卡特夫南線
600 米處時,遭到埃軍反坦克火炮的射擊,損失不小。
以軍正面進攻失敗後,第 7 旅奉命採取迂迴戰術,於 31 日拂曉越過埃軍 防守薄弱的達卡山口,進逼阿布奧格拉和魯阿法水壩。同時,以軍南部軍區 司令部為配合第 7 旅行動,命令第 10 步兵旅提前於 30 日下午出動。由東向 西正面進攻,於當晚抵達烏姆希漢和烏姆卡特夫的東線,第 7 旅由烏姆卡特 夫南面進攻。埃軍也從阿里什和運河方向調集部隊增援阿布奧格拉。
10 月 31 日,以軍第 7 旅對阿布奧格拉發起進攻,受到埃軍頑強抵抗和
准確的炮火轟擊。中午,埃軍兩個步兵營夾擊以軍。以軍在空中人力支援下, 佔領了阿布奧格拉,隨即兵分兩路,一路向西推進,一路向東圍攻魯阿法水 壩埃軍據點。埃軍憑借 20 多個反坦克掩體組成的防禦工事,進行頑強抵抗, 但未能抵擋住以軍的避攻。
10 月 31 日,以軍總參謀長達揚將軍親自督促第 10 步兵旅進攻烏姆卡特
夫,但遭到埃軍炮火猛烈襲擊,進攻屢屢受挫,即使撤換了旅長古迪爾,仍 不能得手。以軍又命令第 37 機械化旅進攻烏姆卡特夫,11 月 1 日凌晨,第
37 旅先頭部隊發動進攻,遭到埃軍炮兵和反坦克武器的集中射擊,後續部隊
也誤入雷場,旅長艾林達陣亡,大部分官兵受傷,進攻失敗。以軍總參謀部 不得不命令停止進攻烏姆卡特夫陣地。
正當埃及軍隊在西奈抵抗入侵以軍,大批埃軍由運河區開進西奈並准備
進行大規模反擊的時候,英、法兩國借口保護運河航運,向埃及發出「最後 通碟」,要求埃、以雙方停火,並允許英、法軍隊進駐運河區,否則派兵干 涉。納賽爾總統當即拒絕了英、法的無理要求。納賽爾明白英、法的「最後 通牒」不過是出兵入侵埃及的借口罷了,與英、法的戰爭已不可避免,立即 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10 月 31 日下午,英、法空軍對埃及的 15 個機場、一些兵營和開羅、亞 歷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亞、蘇伊士等城市的重要經濟、交通設施,進行 了瘋狂的轟炸,同時轟炸西奈的埃軍部隊,企圖將埃軍攔截在西奈半島。
埃及識破了英、法的這一戰略企圖,納賽爾總統為防止英、法佔領運河 區,而使西奈埃軍受到夾擊的危險,在英、法空襲後,立即命令增援部隊停 止進入西奈,在西奈的守軍迅速撤至運河區。這樣,埃及開始有組織有計劃 地撤出西奈半島。駐守在烏姆希漢和烏姆卡特夫的埃軍,雖受到以軍的三面 包圍,仍然利用夜色掩護,向阿里什方向撤退。
10 月 31 日,以色列軍隊在英、法空襲埃及後,開始向准備撤退的埃軍 進攻。但沿途遭到埃軍的頑強阻擊。11 月 2 日凌晨,當以軍進駐阿里什時,
埃軍主力已全部撤出西奈半島,從而保存了有生力量。 在運河區,埃軍同英、法軍隊的戰斗主要在塞得港進行。從 11 月 1 日起,
英、法空軍對塞得港進行連續轟炸。11 月 5 日拂曉,英軍艦載機又轟作了塞 得港和富阿德港的埃軍防禦陣地,上午 8 時 2O 分,英、法向塞得港空投了第 一批傘兵,英軍傘兵約 600 人在加密爾機場周圍著陸,並迅速佔領了機場; 法國傘兵 500 人在富阿德港降落並很快佔領了供水廠。下午 1 時 45 分,英、 法又在這兩個地區空降了第二批傘兵。
11 月 6 日上午,英、法軍隊首先用猛烈炮火襲擊塞得港防禦陣地,然後
2.2 萬名海軍陸戰隊員開始登陸。英海軍第 3 突擊旅在塞得港登陸作戰,法 國海軍陸戰旅在富阿德港登陸。6 日深夜,英、法登陸部隊沿蘇伊士運河南 下,企圖一舉佔領運河區,但遭到了埃軍的頑強抵抗。
為了捍衛國家主權,埃及軍民奮起保衛塞得港。英、法第一批傘兵著陸 後,即遭到塞得港守軍的反擊,埃及當局通過設在各重要地點的廣播,迅速 告訴居民敵軍的降落地點,群眾立即行動起來,協助守軍消滅敵人。使英、 法侵略軍始終未能全部佔領塞得港,先頭部隊只進到塞得港以南 27 公里外的 卡卜。
英、法公然對埃及這樣一個主權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受到了國際社會 的譴責,中國、蘇聯以及世界各國強烈譴責英、法、以三國對埃及的侵略, 英、法極為孤立,被迫接受聯合國停火協議,於 11 月 6 日宣布停火。12 月, 英、法軍隊全部撤出埃及。1957 年 3 月,以色列軍隊也撤出埃及。
蘇伊士運河戰爭以英、法、以三個入侵者的失敗而結束。兵力及武器裝
備均處劣勢的埃及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首先就在於它是為捍衛國家主權而不 得不進行的反侵略之戰,故能充分得到國際社會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正 義必然戰勝邪惡」。蘇伊士運河之戰正是這一公理的證明。從軍事謀略的觀 點來看,蘇伊士運河戰爭的雙方都不乏成功之處。英、法鼓動以色列的參與 以及首先從守備薄弱的西奈半島發動進攻,調動了埃及在重點防禦的運河區 兵力的增援,這就很有利於英、法軍隊完成攻佔運河區這一主要作戰目的。 同時,對奔襲或救援或撤退的埃軍都可能予以圍殲。埃及的納賽爾總統正確 地看到英、法發動戰爭的目標是運河區,故以重兵在此防禦,而幾乎放棄了 西奈的防禦。當以色列在西奈發動進攻時,他雖從運河區調兵去增援,但很 快就識破英、法調兵之計,不僅火速令援軍撤回,而且連西奈守軍一並撤至 運河區。這樣,更加強了運河區的防禦,對人民群眾的發動,使侵略者陷入 了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中,從而獲得了勝利。
7. 英國有哪些運河
泰晤士
8. 哪個運河隔開了英國和法國
這個應該不是運河,是海洋隔絕了英國和法國,因為英國是個島國。
9. 請從目的、過程、影響等方面,比較中國隋朝和英國開鑿運河的主要不同點
一樓有些玩笑了,隋煬帝其實是個有大志的皇帝,一心想當個千古一帝版,只可惜空有抱負,沒權有經驗與手腕,不惜民力。後來每況愈下,也就破罐子破摔了。當然,他的個人性格有些好大喜功,眼高手低,至於好色什麼的都是野史,真假不好說。
背景目的:當時隋朝統一不過十幾二十年,南方仍未歸心,而隋朝統治重心則在關中,因此為了穩固關東和江南的統治,隋煬帝採取了兩個舉措,一是建東都,二就是興建大運河,並建江都。其建造的主要目的是政治原因。 而英國的運河主要是如一樓所說,為了經濟原因。
過程:這個不大好說,大運河是隋煬帝集舉國之力短時間內建設完成,極大的消耗了民力,至於英國不太了解。
影響:大運河的修建在客觀上溝通了南北經濟的流通,有利於南北的交流和國家的統一,但在當時來說卻是消耗民力,加深民怨,甚至為隋亡埋下了伏筆。至於英國運河,仍舊借用一樓的觀點,主要影響在於經濟方面。
10. 英國的大運河連接哪兩個國家
曼徹斯特運河是英國英格蘭西北部的運河。從東哈姆到曼徹斯特,長58公里,寬14—24米,深約專9米,有5個船屬閘,可通海輪。1887年開始修鑿,1894年通航。由默西河和伊爾韋爾河供水。
1894年通航的連接英國赤郡的伊斯特姆(Eastham)與曼徹斯特市的水道。此運河使大型遠洋輪可以進入曼徹斯特,河長58公里(36哩),寬14~24公尺(45~80呎),深約9公尺(28~30呎),有5道船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