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驚夢崑曲故事情節
① 戲劇《游園驚夢》故事情節
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編成各種戲曲傳唱了數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詞句更是膾炙人口。在江南蘇杭一帶,崑曲是當年頗為流行的一種戲曲,而《牡丹亭》則一直是崑曲的保留劇目。《牡丹亭》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因教書先生教授了《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詞,杜麗娘萌生傷感之情,在與丫鬟一起游覽了自家的後花園之後更生傷春之情,回來後竟然夢中與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園內有了一番雲雨之情,在夢醒之後獨自入後花園尋找夢里多情郎。由此,也就有了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游園」、「驚夢」和「尋夢」等幾段戲。
就是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故事撒。話說。崑曲真的聽不太懂啊。雖然感覺超好。
② 游園驚夢講的是什麼
三十年代的蘇州,得月樓的歌妓翠花(宮澤理惠飾)以其超凡脫俗的容貌,成為周邊每一個男人的追求對象,更令人著迷的是她演唱的崑曲。而在得月樓受人傾慕的她,卻嫁入榮府做一名小妾,而且受盡了榮家冷落。
榮蘭(王祖賢飾)是榮家的親戚,論輩分與翠花的丈夫稱得上是兄妹,身為女兒身的榮蘭卻有男兒之志,雖家道中落但一心要做新時代女性,擺脫封建束縛。在演唱崑曲《牡丹亭》時,翠花扮演杜麗娘,而榮蘭則扮演柳夢梅,二人一個男裝一個女裝卻配合的天衣無縫,羨煞外人。
直到邢志剛(吳彥祖飾)的到來,給翠花和榮蘭的生活都帶來了意外的波動。榮蘭對邢志剛一見傾心,兩人這段情緣無疾而終,最後只留下翠花和榮蘭兩個無助的女人。
(2)游園驚夢崑曲故事情節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翠花,演員宮澤理惠
翠花原為得月樓歌妓,擁有閉月羞花之容貌,擅長演唱崑曲。後嫁入榮府,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人前的她看似衣食無憂,人後卻遭到了榮家的冷落。她就像活在鳥籠里的金絲雀,再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後得知榮府二管家一直暗戀著自己,但這只是曇花一現,不久二管家便戰死沙場。
2、榮蘭,演員王祖賢
榮蘭在演唱崑曲《牡丹亭》時,與翠花的默契配合讓兩人有了不一樣的情感。在榮蘭看來,翠花吸食鴉片時有一種頹廢之美。而後榮蘭對邢志剛一見傾心,女性的柔媚在她身上得以復活。她和邢志剛的感情也引起了翠花的嫉妒。
3、邢志剛,演員吳彥祖
學校里新來的任課教師,他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榮蘭被他英俊的外表所吸引,對他一見傾心,但這段情緣還是無疾而終,邢志剛最後還是選擇了離開。
③ 游園驚夢主要內容
三十年代的蘇州,得月樓歌妓翠花以其超凡脫俗的容貌,成為周邊每一個男人 的追求對象,更令人著迷的是她演唱的崑曲。在得月樓受人傾慕的她,卻嫁入榮府做一名小妾,而且受盡了榮家冷落。榮蘭是榮家的親戚,論輩分與翠花的丈夫稱得上是兄妹,身為女兒身的榮蘭卻有男兒之志,雖家道中落但一心要做新時代女性,擺脫封建束縛。在演唱崑曲《牡丹亭》時,翠花扮演杜麗娘榮蘭扮演柳夢梅,二人一個男裝一個女裝卻配合的天衣無縫,羨煞外人。邢志剛的到來,給翠花和榮蘭的生活都帶來了意外的波動。榮蘭對邢志剛一見傾心,兩人這段情緣無疾而終。最後只留下翠花和榮蘭兩個無助的女人,兩顆彷徨的心。
④ 對崑曲 游園驚夢的理解與感受
沒有《游園》這一出(出),崑曲里常說的《游園驚夢》,都是第十齣《驚夢》里的,《尋夢》則是第十二出。之所以叫游園,我想是因為這一出是比較經典的劇目,而游園這一情節也是很經典的,經常演出的,所以就常稱為「游園驚夢」。
以下是余秋雨《笛聲何處》里的,我覺得回答你這個問題還不錯。部分文字有所省略,你可以找找這本書看看。
「( 一)《牡丹亭》湯顯祖的《牡丹亭》無疑可列入中國戲劇文化史上哪怕是以最苛嚴的標准選定的幾部第一流的佳作之內。
為了論述的方便,,還需要把人們也許早已很熟悉的《牡丹亭》的故事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是一個在明媚的春光里開始的故事。南安太守杜寶家的後花園里已是一片奼紫嫣紅,但是,他的獨生女兒杜麗娘還被牢牢地關在閨房裡。一天,杜寶聽說女兒在刺綉之餘還偶爾午睡一會,,十分生氣,覺得有失家教,決定聘請一位家庭教師來嚴加管束。請誰呢?杜寶夫婦合計:女兒除父親外還沒見過其他男性,,最好是請一位女先生來;但是合適的女先生是很難請到的,,他們終於選定了一個六十多歲、咳嗽多病的窮學究陳最良。
沒料到,,剛開課就出了亂子。陳最良為杜麗娘和伴讀丫頭春香講解《詩經》的第一篇《關雎》,,明明是一首求愛的戀歌,,陳最良卻依據禮教習慣講解成有什麼賢達、風化的意義在內,,兩位姑娘當然既不懂,,又不滿。春香當著陳最良的面頑皮地搶白了一通,,杜麗娘則在先生背後反復吟味《關雎》中的詞句,,悄然嘆道:聖人不是也在這里說「情」嗎?真是古今同懷啊!不讀書還好,,一讀書竟惹起了春愁,,惹起了杜麗娘青春的郁悶。春香丫頭見小姐困悶,,就建議她到後花園走走,,消遣消遣。
雖然是自己家的後花園,,按照規矩,,姑娘們也是不準進的。知道有這么一個破敗的後花園的存在,,還是春香丫頭不久前的發現呢。杜麗娘當然很想去看看,,但又十分害怕父母親得知,,後來想起父親這些天外出了,,就鄭重其事地取來歷書選日期,,決定幾天之後大膽地到後花園去領略一下春光!
杜麗娘終於一步跨進了後花園。這些花,,這些草,,這些鳥鳴,,是那樣的平常,,但都在杜麗娘心中激起了青春的感應,,掀起了情感的波瀾。她立即發覺,,自己的生命與眼前燦爛而又易凋的春花是那麼相像。她奇怪地感受到,,在這惱人的春色中,,自己竟然產生了需要尋找一個「折桂之夫」, 與之「早成佳配」的強烈願望。她闖到閨房後就迷迷糊糊地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一個手持柳枝的英俊青年朝她走來,,並把她摟抱到牡丹亭畔、太湖石邊、芍葯欄前,,千般愛戀,,萬種溫情。直到從夢中驚醒,,杜麗娘還在低聲呼喚著: 「秀才,,秀才,,你去了也?」
(部分文章省略)
「《牡丹亭》的情節,,奇異到了怪誕的地步。你看杜麗娘,,也不是有過兩小無猜的愛侶,,也不是有過一見鍾情的際遇,,只是遊了一次園,,做了一個夢,,就懨懨而死。夢中之人果有,,死後尚能復生,,這就更奇特了。後代的人們有理由疑惑:這樣大膽的藝術措置,,能夠取信於人嗎?戲劇領域的任何藝術創造都在睽睽眾目的逼視之下,,一點細小的失真常常成為人們長年譏笑的話柄,,像《牡丹亭》這樣的怪誕,,能在劇壇容身嗎?
歷史證明,,它不僅受到人們充分的信任,,而且還以巨大的力量震撼了無數青年男女的心。偉大的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到,,林黛玉只是隔牆聽了幾句《牡丹亭》的曲調,,就已經「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明代末年可憐的婦女馮小青所寫的這首詩,,是幾乎所有研究《牡丹亭》的人都喜歡提及的: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讀牡丹亭。
人間更有痴於我,,不獨傷心是小青。
任何虛假的藝術都不可能引起如此強烈的情感共鳴的。
......
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能夠在奇幻無比的《牡丹亭》中看到一種強悍而熱切的情感邏輯,,並在這種情感邏輯背後,,看到一種使它產生具有必然性的歷史邏輯。
《牡丹亭》最精彩的部位,,不是在矛盾糾葛臨近解決的後半部分,,而在於矛盾引起和展開的前半部分。不要輕視了那一堂近乎嬉鬧的《詩經》課,,也不要輕視了那兩個姑娘到後花園賞玩春色的小小舉動。正是它們,,給了女主人公以出入生死的力量,,給了劇作家以上天下地的自由。
不妨說,,湯顯祖在《牡丹亭》的開頭就用輕松的筆觸扳開了封建禮教的重閘,,哪怕只是一條縫,,放進來一股強大的新鮮氣流,,讓我們的女主角迷醉和暈眩。
她竟然在孔聖人編定的詩集中讀到了坦率地表述戀情的詩句!她竟然在每日囚禁著自己的房舍後面看到了不加掩飾的春光!這兩個發現,,在現代人看來是那樣平常,,但對生活在濃郁的理學氣氛中的杜麗娘來說簡直有驚心動魄的力量。重重的禮教教條和閨房迴廊的重重門檻在這里幾乎構成了同一種形象。原先總以為是不可逾越雷池一步的,,但今天她驚恐地看到,,外面,,有一個更真實、更美好的天地。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
這兩個發現,,引起了她的另一個、也是更重要的一個發現:對自己的發現。
是啊,,連堂堂聖人也沒有避諱男女間的戀情,,甚至還用在洲渚間互相呼叫、追逐的雎鳩來比擬,,杜麗娘為什麼不能產生這樣的聯想呢: 「關關的雎鳩,,尚然有洲渚之興,,何以人而不如鳥乎?」
由這種聯想,,她的膽子壯大起來。她敢於讓自己的身心到真實的自然景色中去作一次短促的巡行。但這一步邁出去實在非同小可。這哪裡是一次普通的游園,,分明是對她自己內心中已在發酵的情感激潮的一次驗證和催動。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游園,,是一個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怡然融和的絕妙藝術片斷,,在整個中國文化藝術史上都光彩奪目。人和自然,,在一片勃勃生機中互相感應著。對杜麗娘來說,,這次游園簡直是一個重大的人生儀式。她事先選擇吉日,,梳妝打扮,,在打扮時已經體味到自己與自然的特殊親和關系。她對服侍她的春香說: 「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這是一種人生原則的自我表述,,也是在貼近自然美的時刻所獲得的一種自我發現。待到進得園中,,她輕步慢踏,,美目四盼,,開始怨恨起父母不把這么好的景色告訴她。花草鶯燕,,對她來說件件都能引起激動,,樣樣都在催發她生命的嚮往、青春的渴求。在這么一個美好的環境里,,她覺得,,她與這些花草聲息與共,,她與如許春色魂魄相印。於是,,十分自然,,她由鮮花的易凋聯想到自己青春的短暫。她煩惱了,,甚至傷心了。當杜麗娘離開後花園回到自己房中的時候,,滿心充溢著一種青春的緊迫感。自然界雄辯地告訴她,,絢麗的春光雄辯地告訴她:必須趕緊追取情感、享受青春!請看她一回到閨房就這樣嘆息道:默地游春轉,,小試宜春面。春啊,,得和你兩留連。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氣,,好睏人也。……天啊,,春色惱人,,信有之乎?常觀詩詞樂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誠不謬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宮之客?……吾生於宦族,,長在名門。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誠為虛度青春。光陰如過隙耳,,( 淚介)可惜妾身顏色如花,,豈料命如一葉乎!
也這樣,,當她從自然的懷抱中重新認識了自己、發現了自己,,她便忍耐不住了。她接受了自然的崇高指令,,要去過一種新的生活,,哪怕是短暫的,,哪怕在夢中。
一切能夠享受正常的青春和感情的姑娘是難於理解杜麗娘這番心聲的力度的。一切能夠自由地觀賞自然景色、領受天地恩賜的青年是不會面對春光產生杜麗娘這樣強烈的生命沖動的。但是,,我們只要根據湯顯祖提供的情境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杜麗娘的爛漫青春陷落在如何深黑的泥淵里,,我們就能理解她。這是一股沖開頑石迸湧出來的激流,,在平常的情況下,,它也許只是一泓靜靜的泉水。
於是,,她立即做起了大膽的夢。這個夢,,就是她突然翻卷出來的情感的凝聚;這個夢,,就是對於由她的父母、腐朽的塾師、高高的門檻、整日相對的綉架、裝著禮教的書櫃等等組成的家庭生活的叛逆,,就是對於「宦族」、「名門」的叛逆。平時連午睡也不準許的森嚴家教,,怎會容忍這么一個夢呢?這個夢,,在杜麗娘活動的天地里,,是沒有絲毫容身之地的。但這又正是她全部生命寄託所在,,因此她要背著人,,獨個兒到花園「尋夢」。「尋夢」之舉,,證明她的青春焦渴,,並不是一時沖動,,而是一種邁開了步不再想回頭的決絕行動,,也證明她的這種行動是何等艱苦和可憐,,有著何等險惡和渺茫的現實背景。連夢還要尋,,連夢也值得尋,,湯顯祖由此寫出了夢境和實境的嚴重分裂,,理想和現實的嚴重分裂。他用夢境,,反襯了現實的黑暗;他又用現實,,反襯了理想的珍貴。
當這一切都寫好了,,杜麗娘因夢而死、死而復生的理由已經大體溝通。當千百個杜麗娘只能在夢中享受她們的青春和理想的時候,,我們的藝術家為什麼不能以自己深厚的同情心和豐富的想像力,,給她們以許諾呢?
然而, 湯顯祖的許諾不是輕薄的。他不能偽造一種現實,,他必須如實地寫出杜麗娘理想實現的艱難性。他寧肯運用怪誕的手法,,也不願過多地粉飾。因此,,他只能先在夢中給杜麗娘引來一位青年男子,,而杜麗娘真的要和他結合,,還得經過一番生死磨煉。這樣做,,不是炫奇競怪,,而是為了說明,,在湯顯祖生活的年代裡(盡管他所採用的是歷史上已有流傳的故事),,要實現正常的感情理想幾乎沒有實現可能,,但是,,天地間又畢竟存在著一種不被現實困厄所掩埋的「至情」。只有這種力敵生死的「至情」, 才能構成對於扼殺感情的黑暗現實的挑戰。一切萎弱的感情細流,,根本無法與那麼沉重的禮教相抗衡。
質言之,,湯顯祖筆下的「至情」, 因它從杜麗娘胸中迸發出來時已賦有了特殊的強度和濃度,,因它要對付的是一種像大山一樣沉重和巨大的阻礙,,所以就流瀉成一種怪異的行程。它無法平直地貼著地面行進。古今中外許多浪漫主義傑作的高強度的、怪異的情感行程,,都與之相類。
平心而論,,湯顯祖通過一個春夢交付給杜麗娘的男子柳夢梅,,是配不上杜麗娘的。讓杜麗娘為他而生生死死,,他是應該自慚形穢的。柳夢梅,,比上,,比不過張君瑞,,比下,,比不過賈寶玉。這或許是杜麗娘比崔鶯鶯和林黛玉更不幸的地方。傻乎乎的張君瑞要比柳夢梅真情,,而賈寶玉則更不用說了。林黛玉雖然未能與賈寶玉結合,,甚至連杜麗娘那樣的夢也沒有做過,,但無論如何她被一個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愛過了,,這就夠了。柳夢梅與杜麗娘還沒有那樣知心。柳夢梅也有一些大致不錯的作為,,對杜麗娘的情感也不能說不深,,但總的說來,,他主要是在杜麗娘身上迸發出來的「至情」的承載體。在杜麗娘身邊,,除了父親,,只有腐朽塾師一個男性,,後來劇中還陸續出現過一些殘疾人物,,在這么一個可怕的環境中,,柳夢梅,,已算是一線光明了。
雖然柳夢梅的形象內涵與杜麗娘對於他的情感強度並不相稱,,但他無論如何是一個正常的男青年。杜麗娘並不是像林黛玉那樣苦苦地尋求一個知音,,而只是尋求一種正常的戀愛生活,,正常的情感形態。因此如果塑造一個也是性格非常鮮明、情感非常奇特的柳夢梅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要不得的。就像後花園的春光並不奇特,,但對杜麗娘來說卻珍貴之極一樣,,柳夢梅的形象也應是平常的。這樣看來,,《牡丹亭》的情感結構與許多愛情題材的劇作不同, 它是更加突出杜麗娘的主體性的。柳夢梅只是她的陪襯,,而不是像《西廂記》和《紅樓夢》那樣,,男女主人公面對面地向著愛情的峽谷奔跑。......」
⑤ 游園驚夢講的什麼故事、
白先勇將《游園驚夢》以意識流方式創作成中篇小說,小說主角是崑曲女伶藍田玉,在秦淮河得月台以一出《游園驚夢》演唱杜麗娘的角色打動國府軍事將領錢鵬志的心,於是迎為夫人,希望用歌聲常伴晚年。當時將軍年事已高,她才二十歲,錢將軍把她視為已出,享盡榮華富貴。因為「長錯了一根骨頭」,她戀上錢將軍的參謀鄭彥青,發生超友誼行為。後來錢夫人的親妹月月紅,把鄭彥青搶去,令錢夫人傷心不已。不久,大陸淪陷,錢鵬志撒手西歸。在一次參加桂枝香(竇夫人)宴會中,重逢舊故,有人清唱崑曲「游園驚夢」,使她觸景生情,滿懷感傷,往事歷歷如現
⑥ 簡述牡丹亭驚夢的大概內容
因教書先生教授了《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詞,杜麗娘萌生傷感之情,在與丫鬟一起游覽了自家的後花園之後更生傷春之情,回來後竟然夢中與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園內有了一番雲雨之情。
在夢醒之後獨自入後花園尋找夢里多情郎。由此,也就有了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游園」、「驚夢」和「尋夢」等幾段戲。
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編成各種戲曲傳唱了數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詞句更是膾炙人口。
在江南蘇杭一帶,崑曲是當年頗為流行的一種戲曲,而《牡丹亭》則一直是崑曲的保留劇目。《牡丹亭》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6)游園驚夢崑曲故事情節擴展閱讀:
在這篇小說十分復雜的情節構造中,作者更是大量地運用了平行技巧。宴會里,竇夫人把錢夫人交由程參謀陪伴伺候。錢夫人顯然立刻對這個「分外英發」、「透著幾分溫柔」的男人,另眼看待,暗中細細打量他。
我們所以知道,是因為,始終跟隨錢夫人觀點的作者,在錢、程二人被竇夫人介紹相識後,立即細細描述程參謀的長相儀態,衣飾打扮,和一言一舉。程參謀確實觸動了錢夫人的記憶之弦。
可是開始的時候,她很可能只在潛意識里把他和鄭彥青聯想在一起。她覺得有點不安,不自在,「觸到了程參謀的目光,她即刻側過了頭去」,卻又不大明白何以如此。
⑦ 游園驚夢的故事
湯顯祖《牡丹亭-游園驚夢》故事內容《牡丹亭》所講的是貴族小姐杜麗娘與窮書生柳夢梅生離死別的愛情悲喜劇。南宋時南安太守的獨生女杜麗娘,在丫環春香的誘導下,青春與個性開始覺醒,對自己的生活環境開始不滿,一日與春香在牡丹亭中遊玩,回來後杜麗娘特別困,於是早早進入了夢鄉,在夢中與一少年在牡丹亭畔相會,杜麗娘認為那就是她的夢中情人,於是整天思念這個可能不存在的人,還給自己描了一幅畫,後來相思成疾,悒鬱而死。杜麗娘的家人將她埋在了牡丹樹下,並在一旁放上了她生前給自己描的那幅畫像。嶺南書生柳夢梅,赴臨安應試途經南安郡,拾得麗娘畫像,悅其貌美,又覺其非常熟悉,便終日把玩,贊慕不已,牡丹花神看他們的故事太凄慘,於是讓柳夢梅在夢中空間麗娘的幽魂,可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於是讓柳夢梅掘開墳墓救出杜麗娘。他們團聚後,柳夢梅便去淮安提親,杜母不相信女兒會死而復生,然後看見杜麗娘後就相信了,杜太守要讓柳夢梅考上狀元才可以允許他們結婚,於是杜麗娘就隨柳夢梅進京趕考,柳夢梅考上了狀元,杜母和杜太守也同意了這門婚事。
故事的最後,杜麗娘和柳夢梅在一起了。
⑧ 崑曲《游園驚夢》是講什麼樣的故事 希望詳細一點,謝謝!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三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求採納,謝謝
⑨ 崑曲的《游園驚夢》是什麼樣的故事 在舞台是怎麼表演的 謝謝!
是牡丹亭的一幕,講的是大家小姐杜麗娘游園感嘆大好春光無人賞的場景,舞台上貌似應該通過唱詞和人物動作表演
⑩ 崑曲游園驚夢的唱詞和解釋,,,謝了
一、唱詞: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炷盡沉煙。
拋殘綉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欄。
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已吩咐催花鶯燕借春看。
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
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
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雲偏,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
艷晶晶花簪八寶鈿。
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
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畫廊金粉半零星,池館蒼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綉襪,惜花疼煞小金鈴。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荼蘼外煙絲醉軟。
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
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
瓶插映山紫,爐添沉水香。
驀地游春轉,小試宜春面。
春呵春!得和你兩流連。
春去如何遣?恁般天氣,好睏人也?
二、解釋:
杜麗娘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一日,背著父母和塾師,和丫環春香到後花園游春,花香鳥語,觸景傷情,游倦之後,回房休息。在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在花園中相會,並有許多花神一起來為他們做媒。
杜麗娘的母親來到床前將女兒喚醒,母親看見女兒神情恍惚;囑咐她以後少去後花園。杜麗娘雖然應允,但心裡仍在追戀夢境,不久竟憂郁成疾。
(10)游園驚夢崑曲故事情節擴展閱讀:
《游園驚夢》是有名的崑曲之一。
崑曲(Kun Opera),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昆劇」。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崑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崑山,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崑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
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