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玩四游 » 中外遊客差異

中外遊客差異

發布時間: 2021-02-19 22:02:26

1. 中外文化差異

要說起文化的差異,應該先從飲食文化說起,因為「民以食為天」,它能夠反映不同民族生活習慣和文化思維方面的差異。世界上有三大美食:中國、法國和義大利,我們看看這些美食方面最基本的差異。在飲食方面,中國人很注重形式,講究「色、香、味」,所以中國烹調里,菜的樣式千變萬化,具體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講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歐洲人很講實際,在菜的花色變化上從不下什麼工夫,更講究其營養搭配和保護,注重菜的內在質量。這是中餐和西餐的主要差異。中國人吃飯每次都上很多菜,可都長得很瘦,西方人每次菜很少,但都比中國人長得結識。 再看看餐具的差別:刀叉和筷子,不僅帶來了進食習慣的差異,進而影響了東西方人生活觀念。刀叉必然帶來分食制,而筷子肯定與家庭成員圍坐桌邊共同進餐相配。西方一開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講究獨立,子女長大後就獨立闖世界的想法和習慣。而筷子帶來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單元,從而讓東方人擁有了比較牢固的家庭觀念。 不同的顏色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所代表的意義完全不同,對不同顏色的喜好從整體上可以反映一個民族或者國家的審美情趣與好惡傾向。在中國的文化背景里,紅色代表著幸運、財富和吉祥喜慶,而在西方人的觀念里,紅色是血的顏色,表示沖動、挑釁和動亂,我們看到西班牙鬥牛士拿著紅布就是向牛挑戰,紅色可以激怒鬥牛,所以,中國人在喜慶的節日里喜歡穿紅色的衣服,而西方人一般選擇藍色,因為他們覺得藍色代表冷靜和沉著。 在思維方式上的差別是:中國人思維比較抽象,西方人比較具體。 在生活態度上的差別是:中國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實用。 在繪畫和雕刻藝術上,中國畫是潑墨寫意,西方的油畫講究人體比例和光學原理。比如:中國人為了表現神仙可以飛行就在仙女的腳下加上幾朵白雲,體現飛的意境。西方人就不能理解我們這種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在西方的經典的宗教題材畫作中,為了說明天使在飛,就得給那些可愛的小精靈們加上一雙翅膀。因為他們只有想到翅膀會飛。在雕刻作品中,中國人更注重想像力和意境,比如一個猴子蹲在馬背上,它們的比例相差無幾,只是表現了一種意境:馬上封侯。而西方的雕刻作品講求寫實和細膩,絕不會出項這種比例失調的藝術作品。 中國人在介紹來賓時,喜歡用褒揚的話語言辭,會加上很多主觀評論。但西方人認為,介紹客人時不必評頭論足,凡是主觀性的評論都有強加的感覺,介紹主要突出被介紹人的身份、學歷、職務等,而不應該附加外貌和抽象的評論。 西方人比較看中個人的獨立性。受人照顧往往被視為弱者。在給對方出主意或提建議時,不能使對方認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不必教人怎麼做。中國人往往以出主意提建議表示關心。 中國親朋好友和同事之間的串門很隨便,邀請別人來訪無需為對方確定時間,自己去探訪別人無需鄭重其事徵得同意。美國人則沒有串門的習慣。平時如果有事上門,事先要確切地預約時間。沒有得到對方的應允,隨時隨地隨便上門時不禮貌的行為。無事打電話閑聊也是美國人視為打亂別人私人時間和活動安排的行為。 中國人缺少擁抱,缺少肌膚之親。我們不善於用肢體動作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親近,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心理學研究表明,那些經常被觸摸和擁抱的小孩的心理素質要比缺乏被觸摸和擁抱的健康得多。成人也是如此。人需要觸摸。中國小孩遠遠比美國小孩受到擁抱和親吻得少,到了十歲左右,就很少有人擁抱和吻你了,包括你的父母親人。除了握手,我們要到談戀愛時才會和另外一個有身體接觸。也就是說,我們通常在十來年或更長的時間里,沒有身體的親密接觸。在西方文化里,父母和兒女、兄弟姐妹之間、好友之間,從小到大沒有間斷過擁抱和親吻。凡是正常的人都會有體會,任何言語表達不能代替肢體的表達。社會學和心理學教科書都有「身體語言」這個術語。中國文化缺少豐富的身體語言來表達人之間的感情和分享。 東方人喜歡把問題復雜化,而西方人則喜歡簡單,不願使自己活得太累。許多中國人覺得西方人單純,簡直有點傻,或者說像小孩,童心重。 西方本質上是一個道德至上的社會,也是一個契約社會,就是我們追求的"和諧社會",契約社會講究「先說好後不亂」,它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人與人之間的契約關系,有些時候要用法律文本的形式明確當事雙方的責權利。即是對自己權利的保護,對他***利的尊重. 中國文化講仁愛,重義氣。在西方,兒女成人後,父母沒有再撫養他們的義務,回家吃飯一分一毛也要計算清楚。 中/西方的教育觀念差別也是很大的,有一位美國人娶了中國老婆後才感嘆:「以前,我以為中國人比美國人聰明,現在我才知道, 原來中國父母永遠在逼孩子讀書,他們的職責是教育出學業最優秀的子女來,甚至連孩子的暑假也不放過。美國父母的職責是讓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運動,去交朋友,去野遊,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美國的家長從不幫助孩子輔導功課,他們認為:如果家長是老師,那孩子學校的老師做什麼?如果孩子做作業出了錯,他們也不給孩子正確答案,會讓孩子再思考,他們認為,人哪有不犯錯誤的,不出錯,怎麼提高? 他們很注重孩子的自信心,從來不打擊孩子,不說小孩怎麼笨,總是不斷地誇獎.他們也不會讓孩子犧牲周末玩耍的時間去學習。中國的父母之間總以子女的學習成績為榮耀。美國父母之間談孩子的學業不多,孩子的成績更是自家的事,別人管不著。 中國的教育總是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被支配、被指責得太多,會變得脆弱,他們最怕犯錯誤,最怕失敗,所以為了避免錯誤,反而放棄了提出問題的機會,放棄了在失敗中學習的過程。長大後,孩子不僅失去了創造和想像的能力,而且會變得患得患失。因為被強壓後學習到的知識、思維、邏輯和推理,是被動的。在當今競爭如此無情激烈的世界裡,唯有強者方能出成就。中國的教育體系不是塑造一個真實的孩子,總要把孩子變成自己所希望的樣子。沒有給孩子一個想成為自己的空間,而是別人怎麼做你也要怎麼做的盲從產物。興趣對於大人和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讓一個人去做不想做的事,只會事倍功半。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個平等的人,與你享受平等的說話權利,批評權利,反抗權利,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更不一定會有出息。中國一再強調自己的基礎教育有多麼扎實,美國孩子的數理化有多麼差勁。但我們看到的事實是:美國永遠都處在世界科技的前沿。我們中國人天天都用的電腦,其中的電腦晶元和裡面運行的大大小小軟體,有多少不是美國人搞出來的?

2. 中西方遊客的區別

中外文化差異,這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中國人比較含蓄內斂,外國人更熱烈奔放。中國人勤勞肯吃苦,外國人熱衷享樂主義。中國人愛群體活動,外國人則是個人主義。

這些文化差異也體現在旅行過程中。採取什麼方式旅行,自駕游還是跟團?旅行中更喜歡買什麼伴手禮,怎麼帶娃旅行等等。這些差別確實存在,也十分有趣。

如何打發旅途的等待?
除去景點遊玩和特色體驗,在旅行的路途上國內外旅者也會有差異。拿路上的等待時間舉例,部分外國人喜歡在飛機上看紙質書,拿出一本書籍,便開始閱讀。

而中國人更多選擇的是看電影看劇看綜藝,睡覺或者聊天。極少有在飛機上看書的,會有拿著kindle的,但紙質書少之又少。

你要是去英國旅遊,會發現地鐵上有好多看書、看報紙和雜志的。在地鐵入口也能免費領取報紙。還有之前廣受關注的Books On the Underground丟書活動,人們在地鐵分享喜歡的書籍,分享閱讀的美好。

其實這差異背後有個很客觀又搞笑的原因,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地鐵,信號是真的差!根本無法玩手機好嗎?即使連上wifi,也只是在到站時才有信號!

國內外親子游比較
國內外教育方式有差異,自然親子出遊的形式會有所不同。中國人帶娃旅行,基本是圍繞著孩子打轉。一趟旅行,是為了給孩子交出一份完美的暑假或寒假作業?

大多數家長也會選擇孩子喜歡的樂園或者動物園,願意舍棄自己的旅行體驗,滿足孩子的願望。箱子里裝著孩子喜愛的零食、ipad和作業。

而外國人的親子游並不是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只是一個參與者。翅妹旅行途中看到過和父母一起在瑞士陡峭雪山徒步的孩子,也不過7、8歲的年紀。還有盡情在泥巴里打滾的嬰兒,一直嘎嘎傻笑,父母坐在旁邊安靜欣賞著。

還有把幾個月大的baby掛胸前,秋天騎行在蘇格蘭高地,一路向北。畢竟連月子都不坐的歪果仁,親子游的方式也是異常兇猛。

自駕游 VS 跟團游
關於自駕游和跟團游的區別,中國人和外國人的認知也有差異。在中國,一說到跟團游會想到什麼?夕陽紅大媽團,小學生夏令營,還是坑爹的購物團?

統一的小紅帽,中規中矩跟在領隊後頭,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定點停車、定時撒尿的套路深入人心。

越來越多的人推崇自由行,提倡體驗式旅行,收獲更地道的體驗。靈活的時間安排,隨時隨停,要的就是一種自由的態度。

而在國外,跟團游不便宜,還是自駕游更實惠。國外人工成本大,專業導游解說的費用和小費,司機的汽油費和小費,零零總總開支不小了!所以更多的人選擇開車自駕或者在當地租車,自己做好路線規劃和攻略。

伴手禮:奢侈品VS土特產
說到伴手禮,它是旅行的重要一環。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鏡像問題:

中國人在外國旅遊喜歡買什麼?

外國人在中國旅遊喜歡買什麼?

去日韓旅行的中國人,大部分都肩負著各路親朋好友的代購重任:化妝品,護膚品,面膜,生活用品等種種。血拚葯妝店可是至關重要的一戰啊!

而去歐洲旅行的中國人,則是浪跡在各大奢侈品專櫃。路過Chanel,比國內便宜,買買買。路過Gucci,比國內定價低,還退稅,代購幾個。路過潘多拉,過於便宜的價格讓人忍不住剁手。更別說化妝品專櫃,熱門色號都是被國人掃盪空的。

而外國人到中國人買的東西真是五花八門,十分接地氣。他們覺得每一個紀念品都很便宜。絲綢製品和茶葉,是熱門的伴手禮選擇。還有中國風的青花瓷餐具,京劇小臉譜擺件,水墨畫的扇子等等。

除了文化紀念品,還有各種美食,之前一名非洲小伙因攜帶約20斤臘腸登機被阻。還有火遍世界的老乾媽,深受美國人喜愛。

大家知道外國人代購最多代的是什麼嗎?其實是華為手機、充電寶和手機殼,就像中國人去美國代購ipad和iphone一樣瘋狂。

結伴而行 VS 獨行俠
在國外的風景名勝,看到的中國遊客都是什麼形態?三五成群,一群人熱熱鬧鬧看景,十分歡樂。大家相互凹著造型,一起拍照。

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深究,首先是國人的旅遊時間,大部分都在法定節假日出行,一放假世界各地的旅遊勝地便被中國人包圍。扎堆出遊無法避免。

其次,中國人崇尚集體主義,喜歡熱鬧。多人出行,所獲得的快樂也是加倍的,旅途也不會無聊了。

反觀外國遊客的旅行,規模沒那麼大,最多是以家庭為單位,三三倆倆。甚至還有獨行俠,背著超級重的大背包,探險世界的神秘角落。

和國人出行的大巴車不同,外國人熱衷於自駕游和房車旅行。車子上還會放置自行車或者沖浪板,戶外感十足!

對待日曬的不同方式
在旅行中面對太陽的態度,國內外遊客有著很大差異。中國人對猛烈的日光,避之不及。而歐美人則是盡情擁抱太陽,巴不得曬得有光澤有美感。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存在於在陽光下死命曬黑的外國人,和撐著遮陽傘、戴著「臉基尼」的中國遊客之間。

你隨便去歐洲的一個海島旅行,就會發現外國人悠閑躺在沙灘上曬日光浴,激情打著沙灘排球,或是在海水中嬉戲玩耍。

他們不覺得曬黑很醜,小麥色的膚色反而很健康。給自己塗上日光浴專業油,恨不得在陽光下烤得更黑、更均勻一些。

在歐美文化中,曬黑的膚色隱喻健康的體魄和上層生活方式。因為在工業社會,工廠勞動者在車間日夜工作,因此皮膚蒼白。而有錢有閑的人才會出門度假,曬得一身黝黑。

當然因為亞洲人膚質和歐洲人不同,比較容易曬黑和曬傷。但是出國旅行,為何不嘗試一下收起遮陽傘,盡情擁抱陽光,感受一下日光浴的魅力。

總結
不同國家的人有著不同的旅行方式,這都是由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決定的。旅行最終奧義就是體驗不同的人生,飽覽不同的風景。

不管採用哪種形式旅行,只要享受其中,獲得不同的成長,便是一段難忘的旅行。

3. 中外文化差異

中外文化差異比較
在開放的現代社會,跨文化的言語交際顯得愈發重要,已經成為現代交際中引人注目的一個特點。交際中的文化差異隨處可見,言語環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視。下面是英漢文化中八大常見差異。
1.回答提問
中國人對別人的問話,總是以肯定或否定對方的話來確定用「對」或者「不對」。如:
「我想你不到20歲,對嗎?」
「是的,我不到20歲。」
(「不,我已經30歲了。」)
英語中,對別人的問話,總是依據事實結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或者「no」。如:
「you\'re
not
a
student,are
you?」
「yes,i
am.」
(「no,i
am
not.」)
2.親屬稱謂
英語的親屬以家庭為中心,一代人為一個稱謂板塊,只區別男性、女性,卻忽視配偶雙方因性別不同而出現的稱謂差異。顯得男女平等。如:
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再如,父母同輩中的稱謂: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媽、姨媽等」。
還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輩的「nephew和
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輩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別。
3.考慮問題的主體
中國人喜歡以對方為中心,考慮對方的情感。比如:
你想買什麼?
您想借什麼書?
而英語中,往往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如:
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4.問候用語
中國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對方處境或動向為思維出發點。如:
您去哪裡?
您是上班還是下班?
而西方人往往認為這些純屬個人私事,不能隨便問。所以他們見面打招呼總是說:
hi/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
are
you?
it\'s
a
lovely
day,isn\'t
it?
5.面對恭維
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是謙虛謹慎,對別人的恭維和誇獎應是推辭。如:
「您的英語講得真好。」
「哪裡,哪裡,一點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
「過獎,過獎,做得不好,請原諒。」
西方人從來不過分謙虛,對恭維一般表示謝意,表現出一種自強自信的信念。如:
「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
「thank
you.」
「it\'s
a
wonderful
dish!」
「i
am
glad
you
like
it.」
所以,學生要注意當說英語的人稱贊你時,千萬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這種回答在西方人看來是不禮貌的,甚至是虛偽的。
6.電話用語
中國人打電話時的用語與平時講話用語沒有多少差異。
「喂,您好。麻煩您叫一聲王偉接電話。」「我是張英,請問您是誰?」
英語中打電話與平時用語差別很大。如:「hello,this
is
john
speaking.」
「could
i
speak
to
tom
please?」
「is
that
mary
speaking?」
西方人一接到電話一般都先報自己的號碼或者工作單位的名稱。如:
「hello,52164768,this
is
jim.」
中國學生剛開始學英語會犯這樣的錯誤:
「hello,who
are
you
please?」
7.接受禮物
中國人收到禮物時,一般是放在一旁,確信客人走後,才迫不及待地拆開。受禮時連聲說:
「哎呀,還送禮物干什麼?」
「真是不好意思啦。」
「下不為例。」
「讓您破費了。」
西方人收到禮物時,一般當著客人的面馬上打開,並連聲」
8.稱呼用語
中國人見面時喜歡問對方的年齡、收入、家庭等。而西方人很反感別人問及這些私事。西方人之間,如沒有血緣關系,對男子統稱呼「mr.」,對未婚女士統稱「miss」,對已婚女士統稱「mrs.」。
中國人重視家庭、親情,認為血濃於水。為了表示禮貌,對陌生人也要以親屬關系稱呼。如:
「大爺、大娘、大叔、大嬸、大哥、大姐等」。

4. 中西方文化差異舉例5個

1、飲食

西方人的早餐和晚餐更偏向於冷食,而中國人習慣一日三餐吃熱食或者是熟食。就像在喝水的選擇上也是一樣,西方人習慣喝加了冰塊的涼水,而中國人更喜歡熱水或者是涼白開。

2、天氣

西方人的心情會受到天氣的影響,但是天氣對於中國人的影響不大。這一點,可能是個誤區了。惡劣的天氣對於中國人心情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的,對於一些室外的工作也會造成麻煩。

3、生活

西方的生活傾向於獨立生活,而中國人自古就是集體生活。

4、老人日常生活

西方人的老年生活是遛狗,有自己的空間。而中國老人則是幫家裡的兒女帶孩子,撫養第三代,一生都奉獻給了孩子們。

5、孩子

中國家庭的日常生活工作都圍繞著孩子展開,孩子是重心。而西方家庭對於孩子放得沒有那麼重,在18歲後還會要求孩子一個人生活。中國則是子嗣問題自古就是傳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4)中外遊客差異擴展閱讀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進步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推動文化全球化和多樣性的內在要求。文化交流包括人員的往來,物產的移植,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風俗習慣的相互影響,思想、宗教、文學、藝術等的傳播。交流的途徑多種多樣,如政府使節、留學學生、宗教、商業與商人、手工工匠等,甚至戰爭與俘虜,也曾為文化交流提供渠道。

中國從春秋戰國開始,已經開始了文化交流的進程,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交流日益加深,最終成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一部分。

在現代,這個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日益加深的時代,文化的軟實力作用越加突出,在國際競爭力上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加強中外文化交流也就成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中外雙方相互受益。

5. 中西方文化差異比較

1、飲食差異

西方是一種理性飲食觀念。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營養一定要得到保證,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為有營養。

2、觀念差異

西方人認為一個人只有完全脫離社會關系,真正做到「關注自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而在中國的文化中,人之所以為人,必須成為社會關系中的一環。儒家文化中定義:「仁者,人也。」強調整體和綜合。

3、服飾差異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場合通常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內穿白襯衫,打領帶。他們喜歡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場合要穿禮服套裝。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環的習俗。西方國家,尤其是在美國,平時人們喜歡穿著休閑裝,如T恤加牛仔服。

當今中國人穿著打扮日趨西化,傳統的中山裝、旗袍等已退出歷史舞台。正式場合男女著裝已與西方並無二異。在平時的市井生活中,倒會看到不少人穿著背心、短褲、拖鞋等不合禮儀的服飾。

4、語言差異

象形文字強調視覺和閃點,拼音語言強調邏輯和哲學,所以中國文化注重的是寫意和系統思維,而西方文化則更多注重抽象和數據。寫意和寫實,前者步入漫長農耕時代,從老子的虛無到陰陽五行,試圖解釋宇宙萬物。後者更接近科學,並與後來工業革命有脈絡關系。

5、邏輯差異

由於邏輯的產生,西方文化是一種求真的文化,也可以說是科學文化,偏向於追求邏輯的完整性。中國文化是不講究求真的,中國的傳統注重現實的功業和修為,強調「學以致用」。含有濃重的實用理性,

6. 中外遊客對北京形象不一樣的原因

有人是帶著參觀學習,探索古老文明文化的心情來的,懷著尊重崇敬之心,所專以他看到的屬肯定是對歷史的驚嘆、對文明的感嘆、對北京古老都城的膜拜,贊美之詞油然而生。有些人是帶著有色眼鏡來挑毛病的,他只盯著陰影看,目的性也很強,比如一些無良媒體和所謂的網路大V,抹黑從來都是賣力的。所以形象不一樣不是因為北京有變化,而是遊客的目的不一樣

7. 中外旅遊者喜歡不同旅遊資源的原因

中外旅遊者喜歡不同旅遊資源的原因,我覺得是因為每個人的審美都不一樣吧,可能中國景色和外國差異也挺大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色彩。

8. 中國遊客在外國的不文明行為,哪些是文化差異

遵循當地的文明預抄定俗稱,即為文明行為。
可以說,判定文明行為與不文明行為的標准也即是文明習俗。
舉例,吃面吃出響聲來,在日本是一種文明。吃出聲音來,顯示出對請客者或飯店的尊重。但在歐洲甚至國內一些地區,則不一樣。

9. 什麼的中外遊客

外出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