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遊園不值
A. 有關歌唱贊美大自然的詩句,3條。
以下這些詩句都是贊美大自然的美景的:
1.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宋.張道洽《嶺梅》
2.春城無處不飛花--唐朝.韓鴻《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間應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宋祁《玉樓春》
5.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6.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8.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宋.王安石《詠石榴花》
9.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0.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林逋《山園小梅》
B. 歌頌南城美景的古詩
1、《南城懷古 其一》元代 王冕
日上高城望大荒,西山東海氣茫茫。銅駝蹤跡埋荒草,元菟內風塵識戰場。
譯文:太陽高容照在高樓上,看著沙漠。魯西的海霧很大。駱駝的銅鈴消失在雜草中,在風和塵土中認出了戰場。
2、《送雷生謙歸南城》 明代 羅玘
玄武湖心月,太平堤尾風。世人皆棄卻,好看入胸中。
譯文:玄武湖心如明月,微風拂過江岸。人們認為風景不美。我覺得景色很清新。
3、 《初春南城》明代 蔡羽
綠靄遙生竹里廚,山光難得上衣裾,籃輿出郭青溪暖。
譯文:在遠離南城的竹林里,有一層淡綠色的薄霧。山上陽光稀少,可以曬衣服。坐在籃子里出城,我覺得河水在變暖。
4、《初入南城詩》 南北朝 謝靈運
弄波不輟手,玩景豈停目。雖未登雲峰,且以歡水宿。
譯文:水波不夠濕,不能欣賞風景。雖然我沒有爬山,但我是來這里玩水的。
5、《全州南城》宋代 馮岵
全州城南何壯觀,石崖為趾江為濠。
譯文:整個州南部城市的景色是如此壯觀,岩石峭壁如腳趾,河流如護城河。
C. 《游園不值》和江畔獨步尋花這2首詩的意思
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生卒年不詳),字嗣宗,號靖逸,南宋詩人。他的詩多寫江湖田園風光,七言絕句尤其新穎、優美,富有生活情趣。
①游園不值――想游園沒能進門兒。值,遇到;不值,沒得到機會。
②應憐――大概是感到心疼吧。應,表示猜測;憐,憐惜。
③屐齒――屐是木鞋,鞋底前後都有高跟兒,叫屐齒。
④小叩――輕輕敲門。
⑤柴扉――用木柴、樹枝編成的門。
正是江南二月,雲淡風輕,陽光明媚。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里的花木。他輕輕敲了幾下柴門,沒有反響;又敲了幾下,還是沒人應聲。這樣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見有人來開門迎客。怎麼回事兒?主人真的不在嗎?大概是怕園里的滿地表苔被人嗝踐踏,所以閉門謝客的。果真如此的話,那就未免太小氣了!
詩人在花園外面尋思著,徘徊著,很是掃興。在他無可奈何、正准備離去的當兒,抬頭之間,忽見牆上一枝盛開的紅杏花探出頭來沖著人打招呼呢。詩人快意地想道:啊!滿園的春色已經溢出牆外,任你主人把園門閉得再緊,也關它不住!「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但是,後來讀者並不以這點兒為滿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賦予這兩句詩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會沖破重重陰難,脫穎而出,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這兩名詩 也便 獲得了新的生命,流傳不絕。
至於這種發揮是否符合詩人的願意,那並不重要。因為詩歌欣賞也是一種藝術創造,讀者不妨憑著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藝術趣味,擴展詩的意境,豐富詩的含意,或者給詩句塗上比喻象徵的色彩。對於這種現象,詩論家說是:「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讀者的理解,有時是比作者還要高明的。
D. 江畔獨步尋花 游園不值 都運用了什麼手法
這是一首別具情趣的寫景小詩。小路上花團錦簇,長滿花朵的枝條被壓得低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它們圍繞著花枝翩翩起舞。從這里,我們嗅到了濃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鳴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詩人用「時時」、「恰恰」這些極富韻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麗紛繁的畫面充滿了動感,也使得詩歌有著更明快、更流利的節奏。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而詩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樂躍然紙上。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捨不得離開的樣子。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艷。花可愛,蝶的舞姿亦可愛,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連」起來。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流連忘返。但他也許並未停步,而是繼續前行,因為風光無限,美景尚多。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賞花時,正在賞心悅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於物的手法。由於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類題材,盛唐絕句中屢見不鮮。但象此詩這樣刻畫十分細微,色彩異常穠麗的,則不多見。杜甫在「花滿蹊」後,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景色就穠麗了。這種寫法,可謂前無古人。 盛唐人很講究詩句聲調的和諧。他們的絕句往往能被諸管弦,因而很講協律。杜甫的絕句不為歌唱而作,純屬誦詩,因而常常出現拗句。如此詩「千朵萬朵壓枝低」句,按律第二字當平而用仄。但這種「拗」決不是對音律的任意破壞,「千朵萬朵」的復疊,便具有一種口語美。而「千朵」的「朵」與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雖同屬仄聲,但彼此有上、去聲之別,聲調上仍具有變化。詩人也並非不重視詩歌的音樂美。這表現在三、四兩句雙聲詞、象聲詞與疊字的運用。「留連」、「自在」均為雙聲詞,如貫珠相聯,音調宛囀。「恰恰」為象聲詞,形容嬌鶯的叫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聽覺形象。「時時」、「恰恰」為疊字,即使上下兩句形成對仗,又使語意更強,更生動,更能表達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這兩句除卻「舞」、「鶯」二字,均為舌齒音, 這一連串舌齒音的運用造成一種喁喁自語的語感,惟妙惟肖地狀出看花人為美景陶醉、驚喜不已的感受。聲音的效用極有助於心情的表達。 在句法上,盛唐詩句多渾然天成,杜甫則與之異趣。比如「對結」(後聯駢偶)乃初唐絕句格調,盛唐絕句已少見,因為這種結尾很難做到神完氣足。杜甫卻因難見巧,如此詩後聯既對仗工穩,又饒有餘韻,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處:在賞心悅目之際,聽到鶯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這兩句按習慣文法應作:戲蝶留連時時舞,嬌鶯自在恰恰啼。把「留連」、「自在」提到句首。[
E. 游園不值的擴寫
不值:沒有遇到主人。
屐:一種木頭鞋,底下有齒,可以防滑。
小扣:輕敲。
柴扉:用樹條編扎版的簡陋的門。
古詩今譯
園主人該是怕木屐齒踩壞了蒼苔,為什麼客人輕敲柴門久久地不開。那滿園的美麗春色怎能關閉得住,一枝紅色杏花已經早早探出牆來。
名句賞析——「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以「游園不值」為題,本是說自己游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詩人卻由此生發感想。他想,這可能是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怕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短短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也寫出了他那一片憐春惜春的情懷!但這首詩更為膾炙人口的還是後兩句。柴權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你看一枝紅杏探出牆頭,不正在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嗎?「關不住」、「出牆來」,簡單的幾個字,寫出的並不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還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寫出了一片春意盎然。盡管主人沒有訪到,但作者的心靈已經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滿了!。
F. 求:古詩二首——江畔獨步尋花(杜甫)游園不值(葉紹翁)的講解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類別:【】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飽經離亂之後,開始有了安身的處所,詩人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沿江畔散步,情隨景生,一連成詩七首。此為組詩之六。
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壓枝低」,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歷歷在目。「壓」、「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確、生動。第三句寫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妍。花可愛,蝶的舞姿亦可愛,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連」起來。但他也許並未停步,而是繼續前行,因為風光無限,美景尚多。「時時」,則不是偶爾一見,有這二字,就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正在賞心悅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這就是末句的意境。「嬌」字寫出鶯聲輕軟的特點。「自在」不僅是嬌鶯姿態的客觀寫照,也傳出它給人心理上的愉快輕松的感覺。詩在鶯歌「恰恰」聲中結束,饒有餘韻。讀這首絕句,彷彿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條通往「黃四娘家」的路上,和詩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
此詩寫的是賞景,這類題材,盛唐絕句中屢見不鮮。但象此詩這樣刻畫十分細微,色彩異常穠麗的,則不多見。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尋李九庄》),「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昌齡《春宮曲》),這些景都顯得「清麗」;而杜甫在「花滿蹊」後,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景色就穠麗了。這種寫法,可謂前無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講究詩句聲調的和諧。他們的絕句往往能被諸管弦,因而很講協律。杜甫的絕句不為歌唱而作,純屬誦詩,因而常常出現拗句。如此詩「千朵萬朵壓枝低」句,按律第二字當平而用仄。但這種「拗」決不是對音律的任意破壞,「千朵萬朵」的復疊,便具有一種口語美。而「千朵」的「朵」與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雖同屬仄聲,但彼此有上、去聲之別,聲調上仍具有變化。詩人也並非不重視詩歌的音樂美。這表現在三、四兩句雙聲詞、象聲詞與疊字的運用。「留連」、「自在」均為雙聲詞,如貫珠相聯,音調宛囀。「恰恰」為象聲詞,形容嬌鶯的叫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聽覺形象。「時時」、「恰恰」為疊字,既使上下兩句形成對仗,使語意更強,更生動,更能表達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這兩句除卻「舞」、「鶯」二字,均為舌齒音,這一連串舌齒音的運用造成一種喁喁自語的語感,維妙維肖地狀出看花人為美景陶醉、驚喜不已的感受。聲音的效用極有助於心情的表達。
在句法上,盛唐詩句多天然渾成,杜甫則與之異趣。比如「對結」(後聯駢偶)乃初唐絕句格調,盛唐絕句已少見,因為這種結尾很難做到神完氣足。杜甫卻因難見巧,如此詩後聯既對仗工穩,又饒有餘韻,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處:在賞心悅目之際,聽到鶯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這兩句按習慣文法應作:戲蝶留連時時舞,嬌鶯自在恰恰啼。把「留連」、「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於音韻上的需要,同時又在語意上強調了它們,使含義更易為人體味出來,句法也顯得新穎多變。
游園不值
年代:【宋】 作者:【葉紹翁】 體裁:【七絕】 類別:【】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注釋】
[注釋](1)不值:沒有碰見。(2)應:大概。屐[音「季」]齒:木頭鞋子的齒。
[譯文]趁春日天氣晴好,外出會友。也許是園主人愛惜蒼台怕我們踏上鞋印吧,我輕輕地敲打柴門久久不開。但這也沒有關系,花園里的春色是關不住的。那露出牆外的一枝枝紅杏已經泄露了盎然的春色。
[簡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像: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G. 葉紹翁:《游園不值》賞析 葉紹翁: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
多少字?
園子里有一條小河,清澈見底,裡面那五顏六色的的魚兒在嬉戲。河中還有一座假山,使得這條小河更加美麗了。河邊還栽種著幾棵柳樹和杏樹,柳樹的枝條已長出了嫩綠的新芽,枝頭上還有幾只可愛的小鳥在盡情的歌唱。杏樹早已長出了杏花,一枝鮮艷的杏花早已探出牆來。
春回大地,春意盎然,天氣十分地晴朗。我的心情也與這天氣一樣十分舒暢。漫步在這林間小路中,欣賞路兩旁的春景,柳樹剛剛抽出了嫩黃色的新芽,迎春花也綻開了笑臉,向葉紹翁微笑。桃花、梨花、杏花也開得十分旺盛。好一副春意勃勃的景象。那些花兒紛紛放出陣陣花香。
我被這美景陶醉,不知不覺來到了一位老朋友家門前。心想:何不到老朋友家一邊賞花飲酒一邊飲詩作談呢?他看見朋友家緊閉柴門,便上前輕輕敲門,可敲了好一會兒,也不見老朋友來開門。便心中想到:莫非老朋友怕我在那惹人喜愛的綠茵茵的青苔上留下我木鞋底的痕印吧。想著想著,我敲了又敲,可還是不見有人來開門。看來老朋友真的不在家。唉,我十分掃興,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展開玉扇,准備回家去。搖著玉扇繞過柴在不經意間,抬頭發現一支惹眼的杏花伸出了牆外,又聽到了園內嘰嘰喳喳的鳥鳴聲,感到十分驚訝,這支伸出牆外的嬌小杏花,如此美麗!這時我便情不自禁地想像到園內的美景,滿園粉紅色的杏花,翩翩起舞的蝴蝶、傾傾我我的蜜蜂,嗡嗡地飛進飛出、自由自在,還有綠葉、青苔、柳枝......園內定是奼紫嫣紅、鳥語花香、桃紅梨白,一片生機勃勃的春的景象。
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你看一枝紅杏探出牆頭,不正在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嗎?這里不僅呈現了園中美麗的春色,也有春天的勃勃生機,一片春意盎然。不進去又如何呢?園外已經很美了啊!盡管主人沒有訪到,但我的心靈已經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滿了!
H. 江畔獨步尋花和游園不值的的解釋
yīng lián jī chǐ yìn cā tái
應 憐 屐 齒 印 蒼 苔 ,
xiǎo kòu chái fēi jiǔ bù kāi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開 。
chūn sè mǎn yuán guān bù zhù
春 色 滿 園 關 不 住 ,
yī zhī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lái
一 枝 紅 杏 出 牆 來 。
作者背景
葉紹翁(生卒年不詳),南宋詩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原姓李,後嗣龍泉(今浙江龍泉)葉氏。長期隱居錢塘西湖,《游園不值》廣為傳誦。
注詞釋義
不值:沒有遇到主人。
屐:一種木頭鞋,底下有齒,可以防滑。
小扣:輕敲。
柴扉:用樹條編扎的簡陋的門。
古詩今譯
園主人該是怕木屐齒踩壞了蒼苔,為什麼客人輕敲柴門久久地不開。那滿園的美麗春色怎能關閉得住,一枝紅色杏花已經早早探出牆來。
名句賞析——「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以「游園不值」為題,本是說自己游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詩人卻由此生發感想。他想,這可能是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怕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短短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也寫出了他那一片憐春惜春的情懷!但這首詩更為膾炙人口的還是後兩句。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你看一枝紅杏探出牆頭,不正在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嗎?「關不住」、「出牆來」,簡單的幾個字,寫出的並不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還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寫出了一片春意盎然。盡管主人沒有訪到,但作者的心靈已經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滿了!。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飽經離亂之後,開始有了安身的處所,詩人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沿江畔散步,情隨景生,一連成詩七首。此為組詩之六。
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壓枝低」,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歷歷在目。「壓」、「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確、生動。第三句寫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妍。花可愛,蝶的舞姿亦可愛,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連」起來。但他也許並未停步,而是繼續前行,因為風光無限,美景尚多。「時時」,則不是偶爾一見,有這二字,就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正在賞心悅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這就是末句的意境。「嬌」字寫出鶯聲輕軟的特點。「自在」不僅是嬌鶯姿態的客觀寫照,也傳出它給人心理上的愉快輕松的感覺。詩在鶯歌「恰恰」聲中結束,饒有餘韻。讀這首絕句,彷彿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條通往「黃四娘家」的路上,和詩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
此詩寫的是賞景,這類題材,盛唐絕句中屢見不鮮。但象此詩這樣刻畫十分細微,色彩異常穠麗的,則不多見。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尋李九庄》),「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昌齡《春宮曲》),這些景都顯得「清麗」;而杜甫在「花滿蹊」後,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景色就穠麗了。這種寫法,可謂前無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講究詩句聲調的和諧。他們的絕句往往能被諸管弦,因而很講協律。杜甫的絕句不為歌唱而作,純屬誦詩,因而常常出現拗句。如此詩「千朵萬朵壓枝低」句,按律第二字當平而用仄。但這種「拗」決不是對音律的任意破壞,「千朵萬朵」的復疊,便具有一種口語美。而「千朵」的「朵」與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雖同屬仄聲,但彼此有上、去聲之別,聲調上仍具有變化。詩人也並非不重視詩歌的音樂美。這表現在三、四兩句雙聲詞、象聲詞與疊字的運用。「留連」、「自在」均為雙聲詞,如貫珠相聯,音調宛囀。「恰恰」為象聲詞,形容嬌鶯的叫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聽覺形象。「時時」、「恰恰」為疊字,既使上下兩句形成對仗,使語意更強,更生動,更能表達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這兩句除卻「舞」、「鶯」二字,均為舌齒音,
這一連串舌齒音的運用造成一種喁喁自語的語感,維妙維肖地狀出看花人為美景陶醉、驚喜不已的感受。聲音的效用極有助於心情的表達。
在句法上,盛唐詩句多天然渾成,杜甫則與之異趣。比如「對結」(後聯駢偶)乃初唐絕句格調,盛唐絕句已少見,因為這種結尾很難做到神完氣足。杜甫卻因難見巧,如此詩後聯既對仗工穩,又饒有餘韻,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處:在賞心悅目之際,聽到鶯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這兩句按習慣文法應作:戲蝶留連時時舞,嬌鶯自在恰恰啼。把「留連」、「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於音韻上的需要,同時又在語意上強調了它們,使含義更易為人體味出來,句法也顯得新穎多變。
I. 《江南春》 《詠柳》 《春江晚景》 《游園不值》 《宿新市徐公店》等古詩的內容和作者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詩一開頭,就象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盪了。搖盪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於這種繁麗,不同於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於一個角落,而是由於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於這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台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於文學藝術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後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千里范圍內,各處陰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徵。江南特點是山重水復,柳暗花明,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於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於迷濛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數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建築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後再接以「多少樓台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其實,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並不等於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築也一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遊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台還是欣賞流連的。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而浮起那麼一點歷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釋
{1}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此詩描寫的是垂柳。 {2}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的顏色如碧綠色的玉。 {3}妝成:裝飾,打扮。 {4}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並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絛(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絛: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體分成若幹部分。 {7}二月:農歷二月,正是初春時節。 {8}似:好像,如同,似乎。
編輯本段譯文
如同碧玉妝扮著高高的柳樹,長長的柳條柔嫩輕盈,像千條萬條綠色的絲帶。低垂著,在春風中婆娑起舞。這一片片纖細柔美的柳葉,是誰精心裁剪出來的呢?這早春二月的風,溫暖和煦,恰似神奇靈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絲絲柳葉,裝點出錦綉大地。
編輯本段作品鑒賞
《詠柳》賀知章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楊柳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讀者所經常看到的。這詩別出新意,翻轉過來。「碧玉妝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雲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里把柳條說成「綠絲絛」,可能是暗用這個關於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製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讀者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里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麼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裡,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像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系的。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深深地抓著了垂柳的特徵,在詩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樹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風姿,下垂的柳條,就像她裙擺上的絲帶。在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兩者之間彷彿沒有什麼截然的分別。而且「碧玉」也有雙關的意義。既在字面上與柳樹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輕貌美的少女,與下面的「二月春風」恰相呼應——這是早春的垂柳,還未到夏秋之際亭亭如蓋、樹蔭清圓的時候。然而,更妙的以下兩句:「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想過春風像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並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範之作。 此詩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擬和比喻新奇貼切是此詩的成功之處。因此《唐詩箋注》雲:「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lóu hāo)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1]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惠崇:
北宋名僧能詩善畫,《春江曉景》是他的畫作,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蘇軾的題畫詩也有兩首,這首是題鴨戲圖的詩。 蔞蒿:一種生長在窪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莖高四、五尺,剛生時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釋: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可入葯) 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晚景: 也有部分地方認作曉景。(如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語文出版社第7頁。)
河豚:
魚的一種,學名「魨」,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上:
指魚逆江而上。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長滿了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了,而這恰是河豚從大海回歸,將要逆江而上產卵的季節。
編輯本段句解
竹外桃花三兩枝
隔著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生姿。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這雖然只是簡單一句,卻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節,點出了一個「早」字。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
春江水暖鴨先知
江春水中,鴨兒在嬉戲;江水回暖的訊息,它們首先感知到了。鴨知水暖,光憑畫是體現不出來的,詩卻表達出來了。其實豈是鴨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詩人這樣寫是為切合畫上風物,實際上也是表達他對春天到來的喜悅和禮贊。唐人有「花間覓路鳥先知」的詩句,與此句異曲同工。這句詩極富哲理,現在我們指某一新的情況或消息被人預先知道時,便往往引用這一句。
蔞蒿滿地蘆芽短
萬物逢春氣象新。江邊,生長茂盛的蔞蒿鋪滿了地面,蘆葦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來。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詠景物,而是詩人通過細致的觀察貼切地實寫出這兩種植物的情態,沒有一字是閑筆。清人王士禛在《漁洋詩話》中贊賞這句詩說:「坡詩……非但風韻之妙,亦如梅聖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無一字泛設也。」
正是河豚欲上時
宋詩人梅堯臣描寫這種景象雲:「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詩的前三句是描寫惠崇畫里的景物,這最後一句則是即景生情的聯想。作者這樣寫就把整個畫面勾勒得更為完美了,給人以嚴冬已盡、春到人間的喜悅。作者不僅入乎畫內,而且出乎畫外,把畫上所無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現出來。如果詩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則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最後一句的處理,不但使全詩靈動鮮活,也使詩和畫的意境都被大大地豐富了。
詩名:《游園不值》
作者:葉紹翁 朝代:南宋 形式:哲理詩 體裁:七言絕句
編輯本段詩詞原文
游園不值① 南宋 葉紹翁 應憐②屐齒③(jī chǐ)印蒼苔, 小扣④柴扉⑤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由「一枝紅杏」聯想到「春色滿園」,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同時也告訴我們什麼事情都會突破困難,蓬勃發展。
編輯本段詩詞譯文
注釋譯文
【注釋】 ①游園不值――想游園卻沒有人在。值,遇到;不值,沒有遇見。 ②應憐――應該愛惜。應,應該;憐,愛惜。 ③屐齒――屐是木鞋,鞋底前後都有高跟兒,叫屐齒。 ④小扣――輕輕敲門。 ⑤柴扉――用木柴、樹枝編成的門。 【解讀】 詩人想去朋友的花園中觀賞春色,但是敲了很長時間門,也沒有人來開。主人大概不在家,又可能是愛惜青苔,擔心被遊人踩壞,從而不開門。但是一扇柴門,雖然關住了遊人,卻關不住滿園春色,一枝紅色的杏花,早已探出牆來。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贊美之情。
簡單譯文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ji一聲)踩壞他愛惜的青苔, 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 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 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詩詞今譯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愛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吧,輕輕地敲柴門,好久也沒人來開門。滿園子的春色是關不住的,開得正旺的紅杏有一枝枝條伸到牆外來了。
「滿園」兩句,或實寫景緻,或暗喻所訪之人德行(滿園春色)既為己所知見(一枝紅杏),久之必為人所知。正是江南二月,雲淡風輕,陽光明媚。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里的花木。他輕輕敲了幾下柴門,沒有反響;又敲了幾下,還是沒人應聲。這樣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見有人來開門迎客。怎麼回事兒?主人真的不在嗎?大概是怕園里的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閉門謝客的。果真如此的話,那就未免太小氣了! 詩人在花園外面尋思著,徘徊著,很是掃興。在他無可奈何、正准備離去的當兒,抬頭之間,忽見牆上一枝盛開的紅杏花探出頭來沖著人打招呼呢。詩人快意地想道:啊!滿園的春色已經溢出牆外,任你主人把園門閉得再緊,也關它不住!「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但是,後來讀者並不以這點兒為滿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賦予這兩句詩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會沖破重重困難,脫穎而出,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這兩句詩也便獲得了新的生命,流傳不絕。 至於這種發揮是否符合詩人的願意,那並不重要。因為詩歌欣賞也是一種藝術創造,讀者不妨憑著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藝術趣味,擴展詩的意境,豐富詩的含意,或者給詩句塗上比喻象徵的色彩。對於這種現象,詩論家說是:「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讀者的理解,有時是比作者還要高明的。
新譯文
扣了好久的門,也沒有人來應門,大概是主人怕我的木屐踩壞他院子里的青苔吧。一枝紅杏從院牆上伸出來,想必是滿園的春色管也管不住吧。(本首詩的寫作順序,打破了原來的事件發展的順序。其原本的發展順序應為:小扣柴扉久不開,應憐屐齒印蒼苔。一枝紅杏出牆來,春色滿園關不住。因為是翻譯,所以有新譯文。).
編輯本段詩詞鑒賞
全詩賞析: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像: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因游賞受阻而掃興又得興,這應該看作是一種精神奇遇。此詩就是記錄這種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無法成游、卻勝於成游的別具一格的記游詩。首句又作「應嫌屐齒印蒼苔」,我卻嫌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現園主人閉門謝客、遠離塵囂的清高,但清高得有點做作。倒是「憐」字有情致,高齒的木板鞋(屐,音jī)不避苔滑路僻,去探訪春天消息,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憐惜、同情,盡管它吃了「閉門羹,輕拍木編門扇(柴扉,音fēi)而久久不見打開。「嫌」是從推測園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筆,「憐」則是從探訪春色者的 游興的角度落筆,後者更貼合「游園不值」、無緣進門的詩題。無緣 進得園門,游賞的願望受阻,未免有點掃興。但掃興之餘驚喜地發現奇遇、奇興,由一枝紅杏出牆,想像著牆內滿園春色燦爛奪目,這就把「屐齒游園」轉化為「精神遊園」了。失望後的意外精神補償,彌足珍貴。春色在這么一「關」一「出」之間,沖破圍牆,溢出園外,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園主人更能體貼遊人的情趣,這就不僅是遊人憐屐,而且春色派遣紅杏使者也 來憐屐了。從某些語句上看,此詩點化了陸游的《馬上作》一詩:「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不過陸游此作未免平展,有點馬上觀花,不及葉紹翁之作那麼精神專注,在深摯的精神體驗和心理波折中,迸發出春光難鎖、喜從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學的啟悟了。可見名家之詩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為名作,非名家一旦對生命與詩進行精誠開發,也可能出現奇跡。
名句賞析
詩以「游園不值」為題,本是說自己游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詩人卻由此生發感想。他想,這可能是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怕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吧。短短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也寫出了他那一片憐春惜春的情懷!但這首詩更為膾炙人口的還是後兩句。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你看一枝紅杏探出牆頭,不正在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嗎?「關不住」、「出牆來」,簡單的幾個字,寫出的並不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還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寫出了一片春意盎然。盡管主人沒有訪到,但作者的心靈已經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滿了! 1.突然,有驚喜之情。 2.包含哲理:某種生機活力不可限制;「見微知著」。
中心思想
《游園不值》這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作者游園不成,紅杏出牆的動人情景。表現了春天有壓抑不了的生機,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描寫出田園風光的幽靜安逸、舒適愜意。這首詩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滿生命的新鮮事物,必須按照客觀規律發展,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擋。
原文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宿新市徐公店》插畫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注釋
1.宿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新市鎮。新市又為宋代釀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設酒稅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擔任。楊萬里迷戀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痛飲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開的酒店名。(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2.籬落:籬笆。 3.疏疏:稀稀疏疏。 4.徑:小路。 5 .深:深遠。 6. 樹頭:樹枝頭上。 7.花落:新綠 8. 未:沒有。 9.陰:樹葉茂盛濃密。 10.急走:奔跑、快追 11. 黃蝶:黃色的蝴蝶。 12.尋:尋找
譯文
【簡潔譯文】 在稀稀疏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路旁樹上的花已經凋落了,而新葉卻剛剛長出,還沒有形成樹陰。兒童們奔跑著,追捕翩翩飛舞的黃色的蝴蝶,可是黃色的蝴蝶飛到黃色的菜花叢中,孩子們再也找不到它們了。 【詩意譯文】 陽春三月,已是山花爛漫、鳥語花香之時,我—楊萬里怎麼抵製得了春的誘惑!沐著春風踏著春光欣然前往鄉村。當最後一抹晚霞落山時,終於來到了山村。哦,累了,就在這家「新市徐公店」住下吧! 第二天凌晨,陣陣清脆的鳥鳴把我從睡夢中喚醒,我披衣下床,推開窗戶:呵!好清新的鄉村空氣!好迷人的鄉村美景!映入眼簾的是那通向遠方的小徑和小徑兩邊稀稀落落的籬笆以及遠遠近近那金燦燦的油菜花。我情不自禁地走出小屋踏上小徑悠閑地漫起步來。曾經興旺一時的桃花、杏花早已凋落。而路旁的幾株楊樹,每一個樹枝上都吐著嫩綠的新葉,葉上晶瑩的露珠兒在清晨的陽光下熠熠閃光;那邊的柳樹垂下的無數條綠絲絛在柔和的春風中飄盪;鳥兒在枝頭上唱著動聽的歌曲;小草搖晃著腦袋,好像是在跳春之舞……啊!真是令人陶醉。 菜園里那盛開的油菜花,正盡情舒展著粉嫩嫩的花瓣,迎著陽光拂著春風,好不熱鬧!我蹲下身信手摟過一束金燦燦的油菜花,清幽淡雅的香味撲鼻而來,仔細一瞧,黃色的花瓣中還帶有一絲淡白,透出一沫淺綠,片片花瓣薄得有幾分透明,透幾許晶瑩。突然,一陣銀鈴般的笑聲像強磁力的吸鐵石把我的目光吸了過去。原來是一群可愛的頑童正在捕蝶。這時,有一隻蝴蝶落在了菜花上,一個小女孩躡手躡腳地走近它,閃電般地抓住了它。那個女孩拿著蝴蝶在同伴面前炫耀著,由於興奮過度,她的手一松,機靈的蝴蝶哧溜飛走了。等女孩反應過來,蝴蝶早已飛入菜花叢找不到了。小女孩並沒有灰心,又開始抓起蝴蝶,而那些蝴蝶悠閑地飛著,時而在她眼前晃過,時而在她頭上盤旋,時而落在枝頭,時而叮住草葉……好像故意在逗她。眼看小姑娘就要得手了,那黃蝶卻「呼」地一聲飛入了菜花叢中,她彎下身子在花叢中仔細尋找著蝴蝶,她找啊,找啊,怎麼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裡了。
編輯本段總賞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天真可愛的兒童,頭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點出兒童捕蝶快樂,天真的背景。這兒有一道稀疏的籬笆和一條幽深的小路。籬笆旁還有幾棵樹,花瓣從枝頭紛紛飄落,嫩葉還未長出的捕蝶圖。
編輯本段詞句賞析
成陰:籬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花落未成陰」和結句中的「菜花」都說明這是暮春季節。 後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將彩筆轉入畫面的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這兩個動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而「飛入菜花無處尋」則將活動的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給讀者留下想像回味的餘地,彷彿面前又浮現出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搔首踟躕、不知所措的兒童。 這首詩運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鮮明。楊萬里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罷官後長期村居,對農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寫自然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本詩作者一生寫詩兩萬多首,其中有大量的寫景詩。他的詩清新風趣,構思巧妙,語言通俗,自成一家,在當時與陸游等人齊名。本詩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光的七言絕句。詩題暗示了詩歌內容為詩人在徐公店住宿時所看到的景象。 詩人住宿在位於浙江省德清縣的新市鎮,一個姓徐的人家開設的客店的時候,看到一片盛開黃色鮮花的油菜田野。那裡跑著高興的兒童。他們在追撲黃色的蝴蝶。黃色蝴蝶飛進黃色的油菜花中,孩子們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黃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詩人用簡捷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美麗的田園風光,歌頌了大好的祖國山河。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