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人對遊客
⑴ 提問:藏族人為什麼對遊客都這么熱情
這是一種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隨著文化為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濃縮了各種文化的飾品,場也越來越廣闊。藏族飾品的小店遍布整個城,尤其在以八廓街為中心的地段,各種天然石頭、動物骨頭、金屬製成的各種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圖騰形狀的飾物,是所有的藏族同胞以及外來遊客們捨不得挪動腳步的美麗玩物。似乎,這些美麗的藏飾,天生就擁有這片土地賦予的神奇魔力。藏族的飾品五花八門,各種材質應有盡有。只要是顏色絢麗的,就擁有作為飾品的潛力。氂牛骨在人的觀念中,和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氂牛是美好的神聖的動物,氂牛骨也是一種獨特的裝飾品,原始自然、粗獷豪放,給佩戴者增添一種野性的魅力。有機寶石紅珊瑚石與琥珀、珍珠被稱為有機寶石,形狀像棵樹,生長在深海中。20年長一寸,年增加一公斤,質地堅實,美麗嬌艷,更具養顏美容、活血明目之功效。用紅珊瑚能雕琢成貴重珠寶的有深紅、桃紅、粉白等少量幾個品種,其中又以深紅為上品、價格也最為昂貴,是尊貴不凡,高雅奪目,是吉祥、平安、護身的代表。藏族頭飾在,不同的地區,服飾和穿著也不盡相同,其中,頭飾的地域性尤其明顯,是最具地方色彩的裝飾品。過去,在以為中心的地區,女子們都佩戴一種叫「巴珠」的華貴頭飾。這是一個「人」字形的飾物,將分岔的那一邊朝前固定在頭頂。「巴珠」上綴滿了珊瑚、瑪瑙、翡翠、珍珠等名貴的寶石。這些零碎的裝點物,像藏族的其它服飾一樣,名稱繁多。要想全部記住,還得下一番功夫才行。現在,這種頭飾很少有人戴,很多人了或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收藏品珍藏了起來。有些時候,可以在藏戲或者舞蹈、影視作品中欣賞到這種雍容華貴的艷美頭飾。但在人潮如織的八廓街上,有緣人仍然可以得見這一類頭飾的真容。未婚的女子,還習慣在頭上編一根辮子。而在藏北,已婚女子習慣把頭發編成許多細長的辮子,然後在前額串上珊瑚或者翡翠,在後腦勺編一根粗一些的發辮,上面綴滿大大小小的銀質圓餅。在冬天,她們還會在頭飾上面戴帽子,其中,狐狸皮帽子是禮帽。在藏南,則又有異樣的風俗,藏南農牧區的已婚婦女都要編兩根辮子,從發辮的中段開始用一種藏語叫「扎休」的發飾,跟頭發一起編成辮。扎休通常是三條一樣粗細卻不同顏色的綵線,每一條綵線由許多根同色的線組成,這樣編成的彩辮往往要盤在頭頂,給人一種美感。八廓街措納巷,銅質的小盒子整整齊齊地碼放在一起,這種裡面可以裝各種祈福小物件的東西,這段時間得格外好,新年將至,長輩們都要來這里上一個外形精美的盒子回家,預備著給小孩子做禮物。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珊瑚、瑪瑙、氂牛骨、藏銀、藏銅都是藏飾的主要原料,就是這些平實的材料,粗糙的外表卻有精緻的內涵。細小的花紋、鏤刻、鑲嵌,都巧妙地形成了藏飾的設計風格。在以前,傳統游牧生活中,藏族同胞們需要將全家幾代人累計的財產轉化為方便攜帶的珠寶首飾披掛在身上,只有這樣,才能方便他們四處搬遷去尋找水草豐盛之地,安全又方便。所以藏飾在藏族同胞們的心目中,不僅僅是美的象徵,也是財富的明證。從藏族同胞頭上戴的巴珠、簪子、發卡、發辮上的銀幣、耳朵上的大環,到項間戴的項鏈、托架、嘎烏,再到腰上系的圖紋腰帶,懸掛的火鐮盒子、藏刀、腰扣、鼻煙壺;以及手上戴的各類戒指、手鐲等,都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耳環、項飾與胸飾耳環是藏族同胞們必不可少的飾物,以前多用金、銀鑲嵌寶石。男子所戴最常見的耳環稱作「阿隆」,呈圓形,有金、銀和銅質,鑲嵌松耳石。牧區的耳環較大,農區人所戴相對小一些。男子通常只戴一隻耳環。婦女戴雙耳環,質地和形狀比男士耳環豐富,有金、銀、寶石、珍珠耳環等。有的精緻、小巧,有的體大、厚重。阿里普蘭一帶有一種姑娘佩戴的耳環,形似紅艷的花朵,戴時從耳廓垂掛到肩上。過去貴夫人和小姐帶一種叫「埃果爾」的耳環,用金銀鑲嵌上等綠松石精製而成,呈長方形,體形較大,常同「巴珠」一起佩戴。貴族和有地位的男子過去多戴稱為「索兒」的耳飾,形狀圓而細長,用金絲和上等綠松石串綴。而前文所說的小盒子,藏語名字叫」嘎烏」,也是人們脖子上必不可少的飾物之一。此外,人們通常在脖頸上戴掛一串串由各種天然寶石串綴的珠串。在藏族人的裝飾品中,有兩大主要構成,一是金銀器物,一是天然寶石,而藏族同胞對天然寶石有著特殊的偏好。當高原大地從「特提斯」古海崛起,留給這塊遼闊大地的便是石頭的世界,自古以來石頭就同藏族和藏族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藏族人的飾物中離不開寶石,把各種珠寶飾品作為財富和美的象徵,家境再貧,也要傾其所有設法或添置幾顆珠寶,作為女兒們的裝飾。藏族人最喜歡的天然珠寶有琥珀、貓眼石(以九眼珠最為名貴)、瑪瑙、珍珠、珊瑚、綠松石等。有些婦女節日時穿戴的鑲金嵌銀、珠寶滿身的盛裝,不知是多少代人才積累起來的財富。藏族腰飾除了頭飾和項飾,藏族服飾另一大特點是腰間的裝飾:綴掛火鐮、小刀、鼻煙壺、銀元、奶桶鉤、針線盒等裝飾品。藏族的腰飾大部分來自生產勞動工具,這是由游牧文化的特性所決定。如:洛龍,最早是為了憑借掛在腰上的奶桶鉤來減緩手臂提桶的負荷,協調力量,後來漸漸成為裝飾品。針線盒最早是為了裝針線。火鐮最早是引火用具。還有小腰刀是食肉用具等等,都是從實用性到審美性的轉變。而「邦典」也是藏族特色腰飾之一。
⑵ 藏族人為什麼以等身長頭的方式去朝聖,遊客紛紛效仿
對於磕長頭和轉經,這是遊客最常見的藏民對宗教信仰的儀式舉止,八廓街上寺院外和布達拉宮西牆外的一排轉經筒,往往是藏人和遊客的身影混在一起。多少個世紀以來,始終伴隨著神奇的六字真言,在虔誠的藏人散發著酥油馨香的手指撥動下,不知疲倦地旋轉飛舞著,傳遞著他們與心中的佛之間的奇妙溝通。
⑶ 去藏民家做客,熱情的主人拿最好的食物招待遊客,為何遊客卻大多都不敢下口
食物不合胃口,每個人的口味都是不一樣的。
還有就是味道比較獨特的食物,例如動物的血做成了血腸。這個食物是很有營養的,但是因為有獨特的味道我們是接受不了的。還有豬肉一類的食物煮的不太熟,對於牙口不好的人來說是很不適合的。或者是油脂過於多的食物,就像煮的湯上面飄著一層油脂,看起來就很膩。這個是很有營養的,對我們來說是太膩了。胃裡面的食物都是清淡的,突然這么膩也是致命的,尤其還是高原地區。
⑷ 為什麼遊客去西藏,藏族同胞要給遊客圍一條白色的絲巾叫「哈達」。哈達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獻「哈達」來是藏族人民最源普遍的一種禮節。在西藏,婚喪節慶、迎來送往、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送別遠行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獻「哈達」是對對方表示純潔、誠心、忠誠、尊敬的意思。據說,藏民進了寺廟大門,先獻一條哈達,然後參拜佛像,到各殿參觀,隨坐,到離別時,還在自己坐過的座位後邊放一條哈達,表示我人雖離去,但我的心還留在這里。「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紡得稀鬆如網,也有用絲綢為料的。
古代西藏法王八思巴會見元世祖忽必烈後帶回西藏的,當時帛上有萬里長城圖案和「吉祥如意」字樣。後來人們又對哈達的由來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釋,說它是仙女身上的飄帶,並以它的潔白象徵聖潔和至高無上。
⑸ 藏遊人怎麼樣
近來想去西藏。所以在網站搜索了呢個網站。這是一個介紹自助游去西藏的網站。裡面很多有用的資料。例如是飲食的住宿的。可以結識驢友。對我很有幫助
⑹ 藏族同胞對待漢族旅遊者態度友善嗎
你對他低調和善一點,他會更加如此。我現在西藏江孜工作,一起加起來在那一共快十個月了,還在西藏民族學院待了四年。
⑺ 藏族人招待貴賓客的頂級美食,為何遊客卻說「難以下咽」
西藏這個神奇的國度,確實存在很多讓我們流連忘返的景色和食物,或許很多人會好奇是什麼美食讓遊客「難以下咽」?那就是西藏最珍貴的氂牛血。或許你會覺得氂牛血不就是牛血?怎麼會咽不下去?因為這是完全沒有後期加工或者包裝的牛血,就是一鍋的牛血。
天然沒有加工的氂牛血,確實能接受的人真心不多。
⑻ 在西藏旅遊,為什麼要禁止遊客偷看天葬儀式
因為天葬是藏族人的信仰,是藏族的葬禮。對藏族人來說,天葬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情。所以,要禁止遊客偷看天葬儀式。
在進行天葬之前,藏族人會停止家裡所有的活動,來好好的准備天葬。並且同村的人也會一起幫忙准備。而遊客們偷看都是抱著一種獵奇的心態去,這樣一點也不尊重舉行天葬的藏族人。
對天葬實在好奇的人,可以去查一下相關資料,做一下了解就可以了。天葬在五松時期就存在了,是一個歷史優秀的習俗。藏族的人們認為,把屍體給那些小動物吃,這樣可以保護其它的小動物,這是一件善事。
而且,藏族人認為,屍體只是皮囊,用來布施,可以讓靈魂上天堂。其實,天葬看似殘忍,實則解決了很多問題。比如,天葬節約很多土地。
所以,去西藏旅遊,不要去偷看天葬儀式,尊重西藏人的信仰,也尊重死者,更是守法!要不,偷看天葬可是會被抓的哦。
⑼ 川藏線「哭了」,為什麼藏民們對自駕遊客發出請求不要再來了
由於川藏線的遊客越來越多,道路出現了堵塞的情況,同時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甚至動物棲息地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因此有些藏民發出了不要再來的請求。
我們都知道西藏地區也有很多珍惜的野生動植物,這些垃圾的存在也非常不利於當地的動物保護工作,尤其是一些塑料袋等難以降解的垃圾會對動物造成很大的傷害。在此也呼籲大家選擇自駕游的話盡量先自備垃圾袋等遇到垃圾桶再進行丟棄。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垃圾的問題其實並不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對於藏民來說,西藏就是他們的家,是祖祖輩輩,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地方。因此突然發生的環境破壞問題,自然會覺得非常痛心疾首,所以會發出不願遊客來的嘆息。相信隨著大家環保意識的提高,這個矛盾也會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