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遊客源市場
❶ 想知道上海的旅遊發展的如何
一、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現狀
上海國際旅遊業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而發展起來的。1993年上海共接待入境旅遊者124.84萬人,其中外國人85.28萬人,比上年增長9.2%,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與外國人來滬旅遊人數變化相反,來滬台胞93年僅為21.5萬人,比上年下降25%,按來滬旅遊人數多少排列,前四位國家依次是日本39.97萬人,增7.3%,美國8.44萬人,增9.7%,韓國4.39萬人,增48.5%,法國4.22萬人,增27.9%。1993年上海旅遊外匯收入45.41億元外匯人民幣(合7.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7%。其中涉外飯店宿費14.28億元,比上年增6.43億元。民航客運外匯收入10.54億元,增加6.40億元,但是旅遊商品銷售的外匯收入比上年減少32.2%,旅遊商品銷售的外匯收入在旅遊創匯中的比重也由上年的27.6%下降為16%。去年上海涉外賓館客房全年平均出租率達到77.8%,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到1993年底為止,上海共有涉外飯店101家,客房2.6萬余間,其中星級飯店89家,(5星級7家,4星級9家,3星級34家,2星級29家,1星級10家)。上海現有一類旅行社13家,二類旅行社13家,有通曉24種語言並經考試合格的導遊人員1480名。旅遊涉外定點商店41家,旅遊涉外定點餐館95家,旅遊涉外娛樂場所352處(涉外飯店中310處、涉外餐廳中35處、社會涉外娛樂場所7處)。上海已成為我國主要的旅遊城市。
二、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1.上海歷年接待境外旅遊者人數和旅遊創匯數
從1979年到1988年,從1989年到1991年這兩段時間內,上海每年接待境外旅遊者人數和旅遊創匯數都呈線性增長。1989年上海旅遊業跌入低谷,但只經過兩年,這兩項重要指標均已超過1988年水平,恢復期比當時預料的要短。說明上海對各國旅遊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近年來,上海旅遊創匯的增長率遠遠高於入境旅遊者人數的增長率。從1990年到1993年,上海每年旅遊創匯增長率都超過30%,特別是1992年達到103.8%,1993年達到43.7%,這樣的增長率在全國是少見的。另外1989年上海入境旅遊者人數下降28.4%,而旅遊創匯僅下降21.5%。這說明上海旅遊業結構比較合理,管理水平較高,經濟效益較好。
1993年上海接待入境旅遊者比上年下跌0.4%,這是一個需要十分重視的信號,它提醒我們,上海必須加倍重視旅遊市場促銷,否則有可能進入入境旅遊者人數的徘徊期,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
2.上海歷年客房數與客房出租率
上海1993年接待境外旅遊者比1979年增長5.8倍,而涉外飯店客房數增長5.7倍,1979年每間客房平均接待47.1名入境旅遊者,1993年每間客房平均接待48.0名入境旅遊者,這說明近年來上海飯店業的發展與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發展是基本協調的。
上海客房平均出租率從1989年的最低點52.9%逐年上升,1993年達到77.8%,表明上海的飯店業已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與香港飯店業相比,1993年上海每間客房平均接待入境旅遊者48人,而香港為208.3人,上海年均客房出租率為77.8%,而香港為82%,表明上海飯店業的潛力還很大。
3.上海各主要客源國(地區)歷年來滬人數
日本是上海最主要的客源市場,日本客人幾乎要佔來滬外國旅遊者的一半左右。但是另一方面也應看到,日本全年出國旅遊人數已超過1000萬人次,來上海的日本人僅占日本出遊人數的3%左右,這說明日本市場潛力還很大。
美國客人歷來占來滬外國旅遊者人數的第二位。美國來華旅遊者大多居中上層收入者,消費水平高。美國是世界旅遊市場的最大客源發生地,近年來每年出國旅遊人數都超過4000萬。隨著中國恢香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和中美經濟合作的加強以及美國經濟的逐漸復甦,美國來華人數還應有所增長。從長遠觀點看,美國和日本應同是上海大力開發的一級客源市場。
法、德、英等西歐市場近年恢復較快,1993年已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西歐市場將日趨成熟穩定。但由於西歐與上海交通相對不便,再加上西方經濟仍處於不景氣狀態,西歐來滬旅遊人數的增長速度將會放慢。
隨著韓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中國周邊國家與中國關系的改善與這些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周邊的一些東南亞國家已成為上海新興的客源市場。這是一個與中國有著血緣和悠久文化淵源的特殊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值得大力開發的客源市場。這個市場如果開發成功,將有可能成為上海第二個「港澳台」市場。
港澳台市場是上海除了日本以外的最大客源市場,也是近年來穩步發展的傳統市場。雖然93年台灣來滬人數有所減少,但客源結構變得更加合理,這已是一個市場逐漸成熟的表現。盡管「千島湖」事件暫時會影響台胞來滬旅遊,但港澳台市場必將仍然穩步向前發展。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已基本具備了大量接待各國旅遊者的能力,上海國際旅遊業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
三、困擾上海國際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幾大因素
上海的國際旅遊業雖然發展很快,但與國內外一些旅遊發達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以旅遊創匯來講,1992年上海旅遊創匯8.8億美元,而北京為10.6億美元,廣東為10.8億美元。以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來講,上海不到1%,而美國的夏威夷達到60~70%。上海國際旅遊業要持續高速發展就必須不斷打通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瓶頸。困擾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舊的矛盾解決了就會出現新的矛盾。七十年代來,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旅館奇缺,外國旅遊者到了上海無處住宿。八十年代中後期,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大交通運力不足,外國旅遊者進不來、出不去。九十年代初,因擾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4大因素是:
1.旅遊景點建設滯後。
近幾年來,許多省市都把旅遊業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催化劑,把發展旅遊業與發展當地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興建了許多具有特色的旅遊新景點,吸引了眾多旅遊者,發展了當地的旅遊事業。如廣東建了錦綉中華、世界之窗,江蘇建了唐城、歐洲城,北京建了世界公園,但是上海卻沒有一個能與之相比的新景點。因此境外旅遊者來上海仍然只能是游外灘、逛豫園、看雜技、觀玉佛,幾十年貫制。有的外國旅遊者說:到中國不到上海就象沒有到過中國,而到過上海再去上海就是「傻瓜」。旅遊景點建設滯後使上海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旅遊市場中拿不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成為上海擴大招攬客源的主要障礙。旅遊景點建設滯後也使境外旅遊者在滬人均逗留天數由1980年的人均逗留3.96天,下降到1994年的2.97天。旅遊景點建設滯後已成為當前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矛盾。
2.旅遊商品陳舊單一。
上海是中國工業和商業最發達的城市,是中國的購物天堂。但是多年來上海卻沒有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質量的旅遊商品。因此近年來上海旅遊商品收入在旅遊創匯中的比重逐年減少。旅遊商品收入是旅遊創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國內進行的對外貿易,直接效益高。一些旅遊發達城市都把加強旅遊商品的設計、生產、銷售作為發展國際旅遊業的重要一環來抓,旅遊商品收入在旅遊創匯中的比重一般都比較高,象香港佔到50~60%。旅遊商品陳舊單一,已成為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的主要矛盾。
3.交通的瓶頸作用仍然嚴重製約上海旅遊業的發展。交通設施落後,運力不足仍然嚴重製約了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發展。以民航為例,上海虹橋機場飛機起降約100架次/天,而香港啟德機場為1454架次/天,東京成田機場為600架次/天。由於運力不足,境外旅遊者無法大批進入上海。同樣,國內航線中,上海到黃山,上海到桂林,旅遊者也很難通達。供不應求的供需矛盾,再加上企業經營機制沒有轉換,短期行為和部門所有制更加劇了交通問題的惡化。
❷ 旅遊市場細分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一)旅遊市場細分概念與作用研究
1、旅遊市場細分概念。市場細分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的市場營銷學家溫德爾·斯米斯(Wendell R.Smith)於20世紀中葉提出的一個市場營銷學的新概念。在我國的旅遊市場細分研究中,多數學者關於市場細分概念研究趨於一致。趙西萍(2003)等認為市場細分實際上是根據購買者的需要和慾望、購買態度、購買行為特徵等不同因素劃分市場的行為過程;王洪濱(2004)指出旅遊者需求的差異性是市場細分的關鍵;張俐俐(2004)強調細分就是劃分旅遊者群的過程;苟自鈞(2005)綜合上面觀點,指出市場細分的出發點是從區別消費者的不同需求,然後根據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差異性,把整體旅遊市場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類似需求和慾望的消費者群體。
2、旅遊市場細分作用。在旅遊市場細分作用的研究中,多數學者對下三方面達成基本共識:市場細分有利於識別和發掘旅遊市場,開發旅遊新產品,開拓旅遊新市場;有利於針對性地制定和調整旅遊市場營銷組合策略;有利於旅遊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俞慧君(2005)提出小企業可利用市場細分來顯示自己的實力地位;張俐俐(2005)提出市場細分有利於旅遊企業制定靈活的競爭策略;張玉明、陳鳴(2005)提出市場細分有利於企業集中人力、財力、物力、技術和信息,在市場競爭中以小勝大,以弱勝強;苟自鈞(2005)提出通過細分有利於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二)旅遊市場細分依據
旅遊市場細分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工程,如何細分旅遊市場即旅遊市場細分的依據是什麼成為目前此研究的重點所在。地理變數、人口統計變數、心理變數和行為特徵變數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劃分的主要依據。同時,林振華(2005)提出在地域上,依照景區(點)與客源地的距離可劃分近距離市場、周邊市場、區域性市場和世界市場;丁宗勝(2006)提出以旅遊購買動機為依據劃分宏觀旅遊和微觀旅遊。
我國旅遊市場一般劃分為入境、國內和出境旅遊三大市場,下面就這三大旅遊市場進行詳細的市場細分依據分析。
1、入境旅遊市場細分依據。目前在我國入境旅遊市場細分研究中,主要依據是地域細分、客源流向和旅遊規模等。按照地域細分為周邊國客源市場、歐洲客源市場、北美客源市場、南美客源市場、大洋洲客源市場、非洲客源市場和中東客源市場(康星華,2000)。依據規模大、類型特徵明顯、增長方式效益型,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北京劃分為成都的首要旅遊市場;依據入境旅遊人數,劃為港澳台和外國人為成都的入境旅遊市場(楊劍,2005)。按客源流向,將客源市場細分為核心、基本和機會三個客源目標市場(郭英之,2000)。
2、國內旅遊市場細分。(1)學生旅遊市場:按年齡及其與年齡相互配合的學習階段把學生旅遊市場分為7-12歲的小學生市場,13-15歲的初中生市場,16-18歲的高中生市場和19-24的大學生旅遊市場(趙幼芳,1996);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不同,需求偏好不同和購買行為的差異性,又可將整體學生市場細分為小學生市場(7歲以下),初中生市場(12-19歲),高(職)中生市場和大學生市場(任進、孟榮2005)。(2)高校教師市場:陳薇、吳凱(2005)針對高校教師的學術背景來細分旅遊市場,提出開辟教師旅遊專項產品。(3)老年人旅遊市場:鄭昌紅、王穎(2002)提出國際老年人旅遊市場主要以歐美和日本老年人為主,國內市場主要包括國內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離退休幹部和國內較為富裕的其他階層的老年人,以及目前效益較好的企事業單位離退休職工和市郊富裕鄉村中的老年人。(4)會展旅遊市場:主要依據會展的性質來細分旅遊市場,其中包括會議業、展覽業和獎勵旅遊業旅遊市場。(5)區域旅遊市場細分:根據旅遊者地理、收入、文化、行為、心理變數等因素可分化旅遊市場,劉曉輝(2003)在劃分貴州旅遊市場時,提出可分為境外遊客民族文化人文旅遊,省外遊客自然風光民族風情觀光旅遊,自然民族生態休閑旅遊,省內遊客郊野休閑度假旅遊。從市場佔有率和市場增長率為依據,紹筱葉、成開魁(2006)提出一級客源市場,二級市場和三級市場細分原則,並以河南省為例,提出國內旅遊市場是以河南省為主的一級旅遊市場,山東、河北為主的二級旅遊市場。以客源地到旅遊目的地距離為依據,陸林(2006)劃分井岡山的國內旅遊客源市場包括珠江三角洲和周邊大中城市、長江三角洲、京津等地區為中程旅遊市場;國際旅遊客源市場客劃分為港澳客源市場為主的核心旅遊市場,中國台灣,東南亞,東北亞旅遊市場為主的近程旅遊市場;歐美為主的遠程旅遊市場。此外,針對某些專題旅遊項目,一些學者也嘗試進行旅遊市場細分。其中,張曉艷(2006)根據目的地地域、旅行者特徵對自駕游高端市場分別對自駕游進行市場細分,分別為專業人士、男性、女性和家庭旅遊市場;高端市場可劃分為賽車自駕旅遊市場和房車市場。周剛、杜靖川(1999)以雲南省為例,對紅色旅遊客源市場以地理、人口和購買行為標准進行了市場細分。
3、出境旅遊市場細分。目前相關的文獻資料中可查得,以社會結構、人口素質、經濟效益、生活質量、社會秩序等五個方面的46個有代表性的主要社會指標組成的指標體系為基礎,用綜合分法評出中國大陸居前10位出境旅遊各省市的排名為: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遼寧、福建、黑龍江、山東。
(三)旅遊市場細分方法
目前,多數學者採用三種細分方法。單一變數法,即根據影響旅遊消費需求的某一種因素進行市場細分的方法;綜合變數法,按影響旅遊消費需求的兩種以上的因素進行市場細分;系列變數法,按照影響旅遊消費需求的各種因素進行系列劃分。
美國的市場學家麥卡錫提出細分市場的一整套程序,這一程序包括七個步驟:選定產品市場范圍;了解、列舉分類顧客的基本需求;了解不同潛在用戶的不同要求;抽調潛在顧客的共同要求;根據潛在顧客基本需求上的差異方面,劃分不同的群體和子市場;進一步分析每一細分市場需求和購買行為特點,並分析其原因,以便在此基礎上決定是否可以對這些細分出來的市場進行合並,並作進一步細分;估計每一細分市場的規模。
國內多數的學者對麥卡錫提出的七個步驟保持認同,同時提出細分市場的程序在實際的操作中可以根據市場的需要來做靈活的調整,不必拘泥於學者提出的旅遊市場細分的步驟之中。
四、結論
旅遊市場細分研究中,多數學者一致認為市場細分依據是研究的重點。依據地理變數、人口變數、心理變數和行為變數是細分市場的主要依據,地理變數中主要依據地理區域、氣候變數和空間位置變數等因素;人口變數中主要依據年齡、職業、收入、家庭結構等因素;心理變數中主要依據生活方式、氣質性格和社會階層因素;行為變數中主要依據購買方式、購買頻率購買時機等因素來進行旅遊市場的細分。但在旅遊企業的實際操作中,進行旅遊市場細分的投入是巨大的,面對人們旅遊需求越來越個性化,這就需要在市場細分作更深的研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營銷策略,用以指導旅遊企業細分市場,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Philip Kotler,John Bowen,James Makens著;謝彥君譯.旅遊市場營銷(第二版)[M].旅遊教育出版社,2002.
2、劉曉輝.貴州旅遊市場差異化營銷分析[J].貴州民族研究,2003(2).
3、陸林,曾紀潔.井岡山旅遊市場開發規劃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1999(1).
4、徐玉萍.江西國內旅遊市場細分策略[J].商場現代化,2007(4).
❸ 上海各種各樣類型的旅遊產品上海旅遊業面臨的新機遇和挑戰,以及發展中的問題
(一)行政區域一體化,形成了加快旅遊業發展
的合力優勢;(二)地域廣闊,資源豐富,形成了山水、歷史文化、民族風情一體化的資
源整體優勢;(三)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設,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市、縣網路化的核
心優勢;(四旅遊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產業優勢。但由於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景
區景點建設缺乏統一規劃與系統開發、依法管理市場的力度不夠等因素的影響,旅遊企業
經濟效益不佳,整體優勢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旅遊購物、旅遊文化娛樂等項目的收入一
直處於低水平,制約了旅遊業對全市財政的貢獻。為了更好地發揮整體優勢,促進桂林旅
游的發展,特提出幾條對策與建議。
(一)進一步統一全市對旅遊業發展全局的認識
1.必須充分認識國際國內的發展環境,以中共桂林市委《關於加快旅遊業改革和發
展的決定》和《關於制定桂林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為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旅遊立市、富市、強市」的觀念,堅持觀念創新、體制創新、產品創新和服
務創新,扎扎實實加快推動旅遊產業的市場化、現代化和社會化進程。
2.樹立發展桂林旅遊業的全局意識,以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為准則,沖破既得利益、
部門利益、地區利益的束縛,全力推進我市旅遊業的整體發展。
3.加深對旅遊資源的認識,一是資源的國有、共有性質和整體性,確定了它必須統
一開發使用;二是旅遊資源必須不斷挖掘潛力,在創新中提高產品質量,從而使潛在的資
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資源優勢。
(二)加強旅遊發展的整體規劃工作,搞好景點建設
1.抓好《上海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的實施,用行政手段樹立起規劃的權威性,使
其成為全市旅遊發展的法規。
2.按照《總體規劃》的要求,指導各縣做好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嚴格按
規劃搞好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保證旅遊資源有序開發,合理利用,優勢互補,避免重復
和濫開發。
3.注重利用各種先進手段對景區景點進行開發包裝,提高其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
4.挖掘、保護、修復、開發文物古跡和文化藝術景觀,特別要注重開發建設具有深
厚文化底蘊的文物古跡和現代文化藝術精品,增強景區景點的觀賞性、知識性。趣味性。
以市區為核心,重點推出幾條不同類型的旅遊精品線路。
(三)用好西部大開發政策,擴大對外開放,多方籌集資金,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和景
區景點的建設
旅遊發展的資金籌措渠道,一靠國家投入,二靠引進國內外資金和旅遊業自身進行擴
大再生產投入。上海旅遊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決主要靠國家、地方投入,而景區景點開發
建設和辦旅遊企業應該以引進國內外資金和旅遊業自身進行擴大再生產投入為主。當前進
一步拓寬旅遊融資渠道,一是要用好西部大開發政策。上海是全
國旅遊重點城市和廣西發展旅遊的龍頭,我們應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爭取到更多的資
金或項目來加快城市、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縣區景點的開發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二
是要進一步優化投資政策,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投資機制。積
極實施「以資源換技術、以產權換資金、以市場換項目、以存量換增量」的舉措,加快資
本市場融資步伐。三是要充分發揮上海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資作用,利用上市公司股票
發行的作用,融集更多資金。四是要積極爭取有較好經濟效益的旅遊企業進一步創造條件
盡早上市發行股票;積極爭取貸款對旅遊業的投入;積極爭取國家旅遊局對特色景區景點
(的投入;積極支持本地大型企業參與旅遊開發建設等。通過
多方努力,多方籌措到更多的旅遊發展資金,全面提高上海旅遊產業的國際國內競爭力。
(四)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有人認為,上海旅遊產業的發展仍然缺乏面向新世紀的具有國際戰略眼光和富於創新
精神的高級管理人才和設計者,這話有一定道理。為此,還必須:(1)創造更為寬松的
軟環境,制定更為優惠的政策來吸引並留住高層次的管理人才。(2)加強旅遊從業人員
的教育培訓,組建培訓網路及教育培訓隊伍,形成大培訓格局,把培訓發展成為產業,爭
取桂林成為全國旅遊教育培訓基地之一,促進旅遊教育培訓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現代
化。(3)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解決旅遊大縣的人才問題。市裡可有計劃地選
出一些管理人員到縣里掛職、任職,縣里的同志也可到市旅遊部門或企業掛職,通過交流
,幫助縣里培養旅遊管理幹部;也可以派人到縣里辦班或縣里派人到市裡的旅行社、飯店
等進行培訓或實習,幫助各縣提高旅遊經營管理素質和水平。(4)加大旅遊宣傳力度,
營造全民關心、支持旅遊發展的輿論環境。同時,可開展爭創微笑景區、微笑城市和爭當
萬名優秀市民等活動,以提高市民的旅遊意識和整體素質,為上海發展旅遊提供一個良好
的社會環境。
(五)深化改革,提高旅遊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1.深化旅遊行業的體制改革
一是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大對國有旅遊企業的改組、改制和改造力度,做
到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要以產業化為目標,逐步培植大型旅遊企
業集團,實行一體化管理,一條龍服務,提高規模經濟水平。要優化旅遊企業結構,切實
發揮旅行社的龍頭作用。積極引導旅行社業向品牌化、集團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切實發
揮旅遊業的龍頭作用。二是逐步開放旅行江市場,打破行業壟斷,允許和鼓勵具備條件的
多種經濟成份和多種所有制形式開辦旅行社。從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旅遊市場發展趨勢
來看,上海旅遊產品已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上海要想招徠更多的客源,進而擴大
和推動吃、住、行、游、購、娛各項旅遊消費,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必須開放旅行社市場
。通過組建中外合資旅行社,利用外商的資金、人才和客源組織渠道為桂林招徠、組織客
源服務。吸引區內外大集團公司加盟桂林旅行社業,以此帶來商機和客源。允許和鼓勵具
備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開辦旅行社。
2.加強管理,規范市場
要按照市場規則,對各種所有制形式和經濟成分的旅遊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通
過市場競爭逐步形成適應國際、國內旅遊市場的經營機制,建成一個開放、競爭、有序的
旅遊企業市場體系。要依法規范旅遊業。嚴格執行國家已發布的法律法規,盡快制定出《
上海旅遊管理辦法》。旅遊行業管理要盡快從直接管理轉向間接管理,從微觀管理轉向宏
觀管理,從管理旅遊企業轉向管理全市旅遊市場,研究旅遊發展戰略、制定規劃、完善政
策、搞好行業間的監督協調和服務上來,以適應未來旅遊業發展的新要求。
3.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目前,我市雖然成立了相應的行
業管理協會,但有名無實。要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必須賦予行業協會一定職權。可借鑒美
國、日本、香港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加強行業協會建設。採取協會與企業簽訂合同
的辦法,規定和約束企業必須在協會的行業規則下經營,形成行業自律。
❹ 上海旅遊業最發達的城市有哪些
一、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現狀 上海國際旅遊業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現有一類旅行社13家,二類旅行社13家,有通曉24種語言並經考試合格的導遊人員1480名。旅遊涉外定點商店41家,旅遊涉外定點餐館95家,旅遊涉外娛樂場所352處(涉外飯店中310處、涉外餐廳中35處、社會涉外娛樂場所7處)。上海已成為我國主要的旅遊城市。 二、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1.上海歷年接待境外旅遊者人數和旅遊創匯數 從1979年到1988年,從1989年到1991年這兩段時間內,上海每年接待境外旅遊者人數和旅遊創匯數都呈線性增長。1989年上海旅遊業跌入低谷,但只經過兩年,這兩項重要指標均已超過1988年水平,恢復期比當時預料的要短。說明上海對各國旅遊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近年來,上海旅遊創匯的增長率遠遠高於入境旅遊者人數的增長率。 2.上海歷年客房數與客房出租率 上海客房平均出租率從1989年的最低點52.9%逐年上升,1993年達到77.8%,表明上海的飯店業已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與香港飯店業相比,1993年上海每間客房平均接待入境旅遊者48人,而香港為208.3人,上海年均客房出租率為77.8%,而香港為82%,表明上海飯店業的潛力還很大。 3.上海各主要客源國(地區)歷年來滬人數 ,日本客人幾乎要佔來滬外國旅遊者的一半左右。但是另一方面也應看到,日本全年出國旅遊人數已超過1000萬人次,來上海的日本人僅占日本出遊人數的3%左右,這說明日本市場潛力還很大。 美國客人歷來占來滬外國旅遊者人數的第二位。美國來華旅遊者大多居中上層收入者,消費水平高。美國是世界旅遊市場的最大客源發生地,近年來每年出國旅遊人數都超過4000萬。隨著中國恢香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和中美經濟合作的加強以及美國經濟的逐漸復甦,美國來華人數還應有所增長。 隨著韓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中國周邊國家與中國關系的改善與這些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周邊的一些東南亞國家已成為上海新興的客源市場。這是一個與中國有著血緣和悠久文化淵源的特殊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值得大力開發的客源市場。這個市場如果開發成功,將有可能成為上海第二個「港澳台」市場。 港澳台市場是上海除了日本以外的最大客源市場,也是近年來穩步發展的傳統市場。 三、困擾上海國際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幾大因素 上海的國際旅遊業雖然發展很快,但與國內外一些旅遊發達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以旅遊創匯來講,上海國際旅遊業要持續高速發展就必須不斷打通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瓶頸。困擾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舊的矛盾解決了就會出現新的矛盾。因擾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4大因素是: 1.旅遊景點建設滯後。 近幾年來,許多省市都把旅遊業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催化劑,把發展旅遊業與發展當地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興建了許多具有特色的旅遊新景點,吸引了眾多旅遊者,發展了當地的旅遊事業。如廣東建了錦綉中華、世界之窗,江蘇建了唐城、歐洲城,北京建了世界公園,但是上海卻沒有一個能與之相比的新景點。因此境外旅遊者來上海仍然只能是游外灘、逛豫園、看雜技、觀玉佛,幾十年貫制。有的外國旅遊者說:到中國不到上海就象沒有到過中國,而到過上海再去上海就是「傻瓜」。旅遊景點建設滯後使上海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旅遊市場中拿不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成為上海擴大招攬客源的主要障礙。旅遊景點建設滯後也使境外旅遊者在滬人均逗留天數由1980年的人均逗留3.96天,下降到1994年的2.97天。旅遊景點建設滯後已成為當前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矛盾。 2.旅遊商品陳舊單一。 上海是中國工業和商業最發達的城市,是中國的購物天堂。但是多年來上海卻沒有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質量的旅遊商品。因此近年來上海旅遊商品收入在旅遊創匯中的比重逐年減少。旅遊商品收入是旅遊創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國內進行的對外貿易,直接效益高。一些旅遊發達城市都把加強旅遊商品的設計、生產、銷售作為發展國際旅遊業的重要一環來抓,旅遊商品收入在旅遊創匯中的比重一般都比較高,象香港佔到50~60%。旅遊商品陳舊單一,已成為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的主要矛盾。 3.交通的瓶頸作用仍然嚴重製約上海旅遊業的發展。交通設施落後,運力不足仍然嚴重製約了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發展。以民航為例,上海虹橋機場飛機起降約100架次/天,而香港啟德機場為1454架次/天,東京成田機場為600架次/天。由於運力不足,境外旅遊者無法大批進入上海。同樣,國內航線中,上海到黃山,上海到桂林,旅遊者也很難通達。供不應求的供需矛盾,再加上企業經營機制沒有轉換,短期行為和部門所有制更加劇了交通問題的惡化
❺ 剛入行上海旅行社,關於市場開拓,新客戶挖掘。求各位前輩給點經驗。
一個是自己有優勢資源,有自己的特點,比方說住宿方面,位置、價位回、餐的方面,保證質量答,二是從宣傳方式上,擴大組團社的數量,在旅遊廣告上做宣傳,從微信、QQ、網站等渠道加強宣傳,
三是現在組團旅行社利潤也很透明很低,好不容易組個團如果交給你,你要保質保量,優化服務,保證和你合作的旅行社下次還和你合作,並且有可能向他的朋友推薦,慢慢的擴大影響。
有決心做好就穩扎穩打,慢慢擴大客源,不要利潤最大化,注重合作共贏,慢慢就會好起來了。
祝生意興隆!
❻ 上海如何推動全域旅遊升級
至2035年,上海年入境境外旅客總量有望達到1400萬人次。上海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3月31日在此間舉辦的上海建設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國際研討會上,中外旅遊業者為上海「支招」,其中不少建議也與上海未來的計劃不謀而合。
據了解,上海將圍繞「精彩上海品質之旅」的主題,推進旅遊產品、旅遊產業、旅遊市場、旅遊環境全方位升級。
上海將強化出境旅遊服務保障體系,運用移動通信、衛星定位等技術,加強標准化管理、數據共享,為全世界的上海旅遊者編織一張「安全應急網」;搭建「一帶一路」旅遊合作平台,探索建設「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港口城市聯盟,加強與全球旅遊組織的協作;上海正在升級旅遊服務設施網路,將運用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技術,營造溫馨、智能、時尚的「城市客廳」;開發和推廣「上海品質生活」等都市旅遊移動服務應用,為旅遊者提供更加智能化、多功能、便捷度高的旅遊服務。
上海營造更為良好的營商環境:推進旅遊產品、旅遊產業、旅遊市場、旅遊環境全方位升級。具體在旅遊領域,上海將特別對入境游企業進行鼓勵和支持;將積極用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政策,推進外商獨資、合資旅行社經營出境旅遊業務,加強人員培訓、業務指導等後續服務。
❼ 旅遊客源市場是什麼意思
旅遊客源市場是指旅遊區內某一特定旅遊產品的實際購買者和潛在購買者。
客源市場是一個人口眾多、構成復雜的巨大市場。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文化興趣和不同的旅遊需求。因此,客源市場的需求是多樣化的。
作為旅遊目的地,有必要通過調查研究,確定不同市場環境下客源的不同需求。我們不能依靠主觀臆斷,而應採取有效的方法來滿足客源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影響旅遊市場的季節性因素有兩個方面:
一是旅遊者休閑度假的季節性。例如,德國人出國的高峰期是春季,而日本人則集中在8月份。
二是旅遊資源的季節性,如秦皇島海濱浴場在夏季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避暑,而哈爾濱則在寒冷的冬季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形成了旅遊市場的強烈季節性。旅遊經營者除了充分利用旺季外,還應開發受旺季影響較小的產品或創新淡季旅遊產品,打破旅遊的季節性限制。
(7)上海旅遊客源市場擴展閱讀:
21世紀的旅遊業,將主要突出以下變化和特點:
(1)旅遊將成為人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規模會逐年擴大;旅遊經營將實現集團化、網路化、國際化,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將成為世界旅遊的熱點地區,中國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2)傳統觀光旅遊將讓位於休憩度假旅遊,散客旅遊已慢慢成為主流;突出主題化旅遊特色(含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深層次文化特色),強調個性化服務。
(3)生活旅遊成為了一種新的旅遊時尚,「回歸自然」、「擁抱自然」和「感受自然」已形成現代旅遊的追求和文明標志。
(4)可持續旅遊已成為現代旅遊追求的最高目標。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旅遊組織等在西班牙召開了「可持續旅遊發展世界會議」。
通過了《可持續旅遊發展憲章》、《可持續旅遊發展行動計劃》等重要文件,強調旅遊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環境的承受力基礎上,並符合當地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和道德規范。
❽ 如何認識上海世博會給旅遊業帶來的機遇
一、世博會對上海旅遊經濟的意義
1.世博會為上海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機遇。一個國家舉辦世博會,受益最直接的就是旅遊業。2010年上海世博會巨大的遊客數量,毫無疑問地將給上海旅遊業產生難以估量的積極影響。世博會在給_L海旅遊業帶來巨大的客源吸引力,增加旅遊收人,推動上海旅遊業基礎設施和旅遊景點的建設,提升上海旅遊形象,增加就業機會等各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世博會將為上海及周邊地區帶來客源,形成巨大的旅遊客源市場。隨著世博會規模的擴大,參觀人數也成倍增加,從1851年倫敦世博會的630萬人次,增加到1970年大阪世博會的6400萬人次,近幾屆也達到千萬人次以上。2010年上海世博會,屆時長達6個月的展期內,將有170餘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加世博會,60個參展國展館,預側參觀人數將超過7000萬人次,創世博會150多年歷史的最高紀錄。上海目前有常住人口1600多萬,到2010年,全上海市民都是世博會的潛在遊客,而華東地區的參觀者基數,即潛在遊客約為1.28億人,全國(含港澳台)參觀者人口基數為4.1億人(以上均忽視人口增長因素),國際參觀者的人口基數估計為2018萬人。同時,世博會也為上海周邊城市帶來旅遊客流。據一項保守預測,上海世博會吸引的眾多遊客中,至少有35%將順道去周邊城市一游。所以,世博會的舉辦也必將帶動周邊旅遊業的發展。以蘇州周庄為代表的江南水鄉、無錫、杭州、南京、楊州、鎮江,以至整個華東6省1市都將成為上海世博會參觀者重要的旅遊地。
2.世博會將刺激上海旅遊消費,使旅遊收人大幅增加,並帶動相關產業的收益。據測算,上海世博會期間,旅遊收人將達到800億元。如果上海世博會門票價格為170元人民幣,購票遊客為4300萬人次,則門票收入將達73.1億元人民幣;如果參加世博會人數中有60%在會場內用餐一次,以平均每人消費30元計,則餐飲收人為7.8億元人民幣;估計參觀者中90%會在會場內飲用飲料,以平均每人消費10元計,飲料費收入為3.9億元人民幣;估計30%的參觀者會在會場內購買旅遊紀念品,以平均每人消費30元計,紀念品銷售額將達3.9億元人民幣。綜合各項,世博會門票、餐飲、旅遊紀念品等的直接銷告收人就將達91.1億元人良幣。同時,世博會將為「旅遊消費鏈,的形成起著推波助瀾作用。對旅遊業六大要素中的賓館業、餐飲業、旅遊交通、文化娛樂業、商業購物等相關行業起到巨大拉動作用。據世界旅遊組織測算,旅遊每增長直接收人1元,相關行業的收人就能增長4.3元。再者,世博會還將給上海旅遊業帶來持續的無法計算的後續效益。參照歷史經驗,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之後形成了關西經濟帶,其後10年發展迅猛,促進了日本經濟的增長;埃菲爾鐵塔是1889年世博會給巴黎留下的「搖錢樹」,讓法國相關行業受益無窮。上海位於長江人海口,世博會的舉辦必將產生顯著的周邊聯動效應,輻射華東,甚至帶動全國經濟的發展,這方面的價值將難以估算。
3.世博會成為上海城市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推動器。世博會的節點必將為上海城市旅遊基礎設施提出新的要求。世博會要為展覽提供會展用房,為參展工作人員、預計將要接待的與會人員和旅客提供餐飲、住宿、和交通條件,以及配套的生活設施、購物和娛樂設施。為此,上海市將投資35億美元用於世博會展廳及相關項目,若將其他有關基礎設施項目也計算在內,投資總額可能會至少再增加4一5倍。所有這些都是推動上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因素。在飯店方面,到2010年,星級飯店將達到500家左右,上海的旅遊星級飯店房間將達7一8萬間,經濟型旅館、服務公寓及其他住宿設施的床位數將達35萬張。此外,還將發展相當數量的家庭旅館、學生公寓等。在餐飲方面,除各類住宿設施提供餐飲服務外,上海還將有近4萬家餐館、酒吧。而旅行社中,國際旅行社將達到100家,國內旅行社將達到600家。屆時,基礎設施總量將滿足日益增加的旅遊人數的需求。
4.世博會將提升上海旅遊地的新形象,使上海成為舉世聞名的國際型大都市。世博會作為高度密集型的會展活動,將聚集世界各國政界、商界、文化傳媒界等各方人士,使許多不了解上海,較少接觸上海的朋友借世博會機會能親臨上海,從而增強對上海,對中國的了解。世博會起著世界名片的作用。世界各地的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將雲集在舉辦地,使之成為世界聚焦的中心。同時,舉辦世博會事件本身證明上海是個一流的國際型大都市。提高同時也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
5.世博會將增加旅遊業新的就業機會,提高上海市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隨著旅遊產業的帶動,旅遊業的就業機會也會隨著增加。預計世博會將為上海創造的就業機會將達10萬個。在准備和舉辦上海世博會期間,原有的旅遊飯店、餐飲、交通、景點、旅行社為了作好世博會的接待工作,需要大量的專業從業人員;在新增的旅遊基礎設施中,更加缺少旅遊人才,這必然會為上海旅遊業創造巨大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提高上海市民生活水平。世博會對上海的整體環境的改造,最終受益的是上海市民,他們的生活質量將大幅提高。
二、 上海旅遊業舉辦世博會存在的差距
經過九十年代的發展,上海旅遊業已取得了不少成就並且也在逐步地走向成熟,然而,舉辦世博會在給上海旅遊業帶來前所未有過的強大的推動作用的同時,上海旅遊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一些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1.旅遊基礎設施等硬體設施方面,與世博會期間所需存在著較大差距。至2002年末,上海全市星級賓館己達319家,其中五星級賓館20家,酒店客房數為10.45萬間,床位數為21.06萬張;據測,世博會期間,將帶來30一40萬人的巨大客流,世博會期間所需星級飯店為500家,床位數33.4萬張,經濟型旅館、服務公寓及其他住宿設施的床位數35萬張,此外,酒店內部的設施,如客房的設備、酒店的信息化設備、商務設備等都與世博會要接待的商務客人的需求存在差距。旅行社方面,至2002年末,全市己有旅行社596家,其中,國際旅行社41家,國內旅行社555家,直接從業人員為15667人。而世博會時要求上海具備700家旅行社,承擔著接待上千萬人次的遊客的接待任務。旅遊景點方面:從總體上看,上海本身缺乏旅遊資薄,景點交通線路不配套,景區規模小,容量小,景區內交通擁擠,遠不能達到接待如此龐大的世博會遊客數量的需要。旅遊交通方面,世博會期間,城市軌道每天要運送600-700萬人次,空港至少要增加2000萬的旅客吞吐最,而公路的增幅將更大,因此,世博會將給上海的交通帶來巨大的壓力。
2旅遊相關接待部門在軟體方面存在的差距。旅遊酒店方面:上海酒店信息化管理的進程緩慢,跟國外的酒店相比管理依然落後。國內部分酒店財務、業務管理軟體都已使用,但不能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信息無法共享,甚至在一些酒店還沒有使用管理軟體,仍靠手工處理業務;我國酒店從業人員的素質還沒有為信息系統的運用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不少酒店沒有重視和參與信息系統的建設工作,技術人員不熟悉酒店業務,未能通過網路宣傳企業形象,開展網上預訂客房,缺少酒店與顧客通過網上的交流,進而提供更為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酒店環保做得還不夠。從思想觀念、意識行為和管理技術上都存在問題。酒店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與國際上還有一定的差距。很多酒店集團化程度不高,單體酒店競爭力薄弱,沒有品牌,沒有規模,宣傳促銷和培訓管理方面都不到位,缺乏有國際酒店服務標准和意念的高素質和相對穩定的員工隊伍。此外,很多酒店的服務還停留在標准化的地位,缺乏個性化服務的意識與能力。這些都導致酒店還不能提供與世博會相適應的信息、商務和綠色服務。
旅行社業方面:世博會將要求旅行社具備更高層次的管理,提供符合國際級的服務。而目前,旅行社在管理、接待能力、服務質量等方面存在問題。在管理上,上海一些旅行社規模實力小、經營管理分散、體制不活、技術依託和網路化水平低、市場尚不規范,旅行社促銷能力尤其是海外促銷能力薄弱;我國旅遊業產品競爭意識薄弱。在接待能力上,不少旅行社的接待能力遠遠達不到要求。在服務上,服務質量降低,缺乏誠信經營。旅遊服務質量,接待質量都難以明確保障。
旅遊景點方面:景點是旅遊業迎接世博會的重點工作之一,世博會的旅遊者的增加,將對景點的環境容量、景區服務、景點管理產生極大的壓力和挑戰。按照世博會的標准,景點應具備一系列的軟體,並提供相應的服務。旅遊景點存在著雙重矛盾;一方面加強旅遊景點的擴建改建,增加旅遊客流;另一方面,過多的客流又使一些品位高雅、極具觀賞價值的景觀遭到破壞大量遊客的游覽將帶來環境的污染,大量的生活廢物和遺棄物使景區難以有效的進行環保工作。
行業管理與協作:在准備世博會的旅遊工作時,行業協會對旅遊行業的管理和協調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上海旅遊行業協會在作好很多工作的同時,也存在著;工作目標不很明確,職能發揮不夠到位等問題,工作沒有很好的形成合力。
三、上海迎接世博會改進措施
1.正確認識世博會對旅遊業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世博意識。世博會的舉辦定會帶來巨大的人流和巨大的商機,刺激上海的旅遊消費,帶動旅遊產業發展,促進上海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世博會也將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遊客人數大幅增加,將會影響當地的旅遊環境,造成交通擁擠,景區環境、旅遊地整體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遭到破壞;酒店、旅行社不堪重負,導游及服務人員數量不足,導致服務質量下降,所以須有清醒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世博意識。既要看到世博會巨大商機的積極影響,抓住商機,發展旅遊業,同時更應看到世博會對旅遊業的負面影響,不斷完善自身,積極作好世博會的准備。
2.加強上海市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世博會對交通、酒店、景點的影響顯而易見,這些問題若不及時解決,很可能影響到世博會的旅遊質量,因此必須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交通上,建成以浦東國際機場為主、虹橋國際機場為輔的組合型國際航空樞紐港,建成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周邊城市相連接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網路;進一步完善城市軌道交通線,以及一批客運交通樞紐,新建、延長軌道交通線路,包括地鐵、輕軌以及磁懸浮列車線,加強運輸銜接,方便遊客換乘,改善、建設停車設施和條件;進一步完善道路網路配置,建設郊區高速公路網,提高通行能力,完善交通管理設施。酒店上,大力建設星級賓館,經濟型旅館等住宿設施,加強酒店內部的設施。景點上,完善和擴建老景點,加快建設新景點。
3.建眾世博會旅遊信息系統,加強信息溝通。建立的信息系統應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外的旅遊信息監測和預報系統,准確反映旅遊信息,正確引導旅遊行為;另一個是對旅遊各企業、部門的內部旅遊信息統計、溝通系統,發揮聯系各旅遊企業與部門之間的信息紐帶的作用,及時、准確地向旅遊行業內部發布旅遊信息,加強旅遊企業、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合理安排旅遊活動。
4.加強旅遊行業的管理與協作,提高整體旅遊管理水平。舉聯合之力,幫助企業和行業開拓國內外市場,進行技術與管理創新,大力推進旅遊企業特別是旅行社的改革,積極支持引導旅遊企業的網路化、集團化、國際化、品牌化發展,幫助企業提高素質和競爭力,為企業和行業發展爭取最好的外部環境(包括政策支持和輿論氛圍)。加強行業自律、規范企業競爭行為、配合政府建立良性的市場秩序,引導旅遊業有序、健康、穩步發展。進一步加強城市邊緣地區的旅遊管理。加大協調工作力度,增強應急、應變能力,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
5.加強旅遊企業軟體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旅遊從業人員,提高服務質量。走強強聯合的道路,樹立品牌意識,盡快造就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加速企業制度的調整,明晰產權關系,增強旅行社的活力,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旅行社的競爭能力。對從業人員通過多渠道的達標培訓,提高其素質,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水準。改善旅遊產品結構,增闢景點和旅遊路線,開發有特色的旅遊產品,積極發展城市郊區和重點景區周圍的農業旅遊、森林旅遊和度假休閑旅遊。利用網路改善傳統的管理,進而提供更為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要加大旅遊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防止出現重大安全事故。在從業人員方面,努力提高導遊人員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搞好隊伍建設。
6.加強與周邊地區和城市的溝通與協作,共同迎接世博會。世博會在上海舉行,受影響的不僅是上海旅遊業,周邊地區也會產生連帶效應。因此,在做好上海的旅遊工作的同時,我們更應把眼光放大、放遠,與周邊地區和城市及時溝通,共同協作,把上海的旅遊業融人到整個長江三角洲的旅遊整和與發展中,與長三角旅遊業聯動發展。這樣,一方面可以擴展和豐富上海世博會的內涵,吸引更多的遊客;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長江三角洲城市更多地接受世博會的輻射,從中受益並帶動長三角旅遊業的整體發展。
經過上述對世博會的內涵和對上海旅遊業的影響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世博會的舉辦,一方面,必然會給上海旅遊業帶來巨大商機,吸引客源,刺激旅遊消費,增加旅遊收人,推動旅遊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由於旅遊人數的增加,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旅遊供給不足,環境的破壞,管理和服務質量下降等都對旅遊業產生一定的壓力和挑戰。因此,我們為看到世博經濟帶來的商機和對旅遊業積極影響而歡呼的同時,更應清醒地認識到世博會對旅遊業的負面影響,積極主動地做好准備,抓住商機,面對挑戰,推動上海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❾ 武漢旅遊市場客源規模
1.1 旅遊市場規模內涵
所謂旅遊市場,指的是旅遊產品生產和交換過程中所反映的旅遊者和經營者之間的各種經濟行為和關系的總和。從理論上講,所有影響旅遊發展的因素都是影響旅遊市場規模的因素,這些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居民因素,主要包括居民的經濟條件、閑暇時間和身體素質等。(2)交通因素,包括旅遊地交通線路的便捷性及安全性、旅遊地交通工具的狀況以及居民個人擁有交通工具的狀況。(3)旅遊地接待因素,包括旅遊地賓館的檔次、數量及安全性,旅遊地的服務質量等。(4)居民與旅遊地之間的社會、歷史和文化聯系的密切程度等。
衡量國內旅遊市場規模的指標很多:從總體指標上講有國內旅遊總收入、國內旅遊者總花費、國內旅遊者總人數等;從個體指標上講有居民的人均出遊率、旅遊者的人均旅遊花費、居民的人均旅遊花費。而衡量經濟、交通條件的指標也比較多:GDP總量、居民的人均GDP、居民的人均收入、交通的通達性、各種交通方式的通車里程及各種交通網路的密度等,應根據研究的需要有所取捨。
1.2 武漢旅遊市場規模概況
武漢自然生態環境良好,人文旅遊資源豐富多彩;旅遊產品類型多樣,特色突出;城市分區布局脈絡清晰,為發展城市旅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十一五」期間,武漢市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快了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旅遊配套設施的建設,投資總額達到725.11億元,以武漢都市文化旅遊、紅色旅遊、科教旅遊、水體旅遊、商貿旅遊、工業旅遊、宗教旅遊和鄉村休閑旅遊等8個專項旅遊產品開發為基礎,策劃實施了以武漢作為旅遊集散中心地的省內旅遊線路48條、市內旅遊線路31條,策劃產品實施項目32個,改擴建項目11個,培植具有地域特色節慶產品l3個。
1.2.1 交通條件
武漢是全國鐵路主樞紐之一。至2008年,武漢市內有到紅安、麻城、羅田、英山、浠水、洪湖、陽新以及大別山旅遊區等地的紅色旅遊班線。省客集團還先後開通上海、南京、泰州、南昌、贛州、湘潭、西安等跨省的紅色旅遊精品線路。2006年夏季,新華路、傅家坡等客運站增開了前往桂林、張家界、廬山、泰山、黃山、天柱山、景德鎮等地的客運班線。武漢擁有碼頭泊位615個,擁有各類船舶2080艘,總載客量6萬客位。客運量居長江內河港口首位。武漢港開設了去重慶、九江、三峽等旅遊地航線。武漢機場的航線可抵達全國56個大中城市,並開通了至香港、澳門及日本福岡、韓國清州四條國際航線。
1.2.2 旅行社
至2008年,武漢市有旅行社(旅遊公司)169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6家,國內旅行社153家。國際旅行社中有8傢具備出境組團條件,長江輪船海外旅遊總公司居第13,省海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居第44,省中國旅行社居第71。近年來,對旅遊從業人員進行了持續不斷的培訓,使旅遊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持證上崗率達100%,一般工作人員持證上崗率達80%以上,高級導游24人,有19人在崗,中級導游約136人。加上市內武昌旅校和長航職校等職業學校、湖北大學旅遊學院以及武漢大學旅遊系、華中師范大學旅遊系等本科院系以及研究生專業每年可為旅遊行業輸送大量合格的旅遊管理人才和旅遊服務人員。
1.2.3 旅遊接待設施
至2008年,武漢市有旅遊星級飯店120家。其中五星級6家,四星級17家,三星級54家。共有客房15447間,床位28410張。並有香格里拉、假日、萬豪等一批國際知名管理集團進駐武漢,結束了武漢市無頂級飯店的歷史。全市現有定點涉外商店11家,定點涉外餐館l0家。並有一批大型購物中心、專業商品批發市場、大型美食城廣場、美食街及風味特色餐廳,能較好的滿足中外遊客的需求。尤其是旅遊購物在旅遊外匯收入中所佔比例近幾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旅遊商品在品種、數量、特色等方面都有較大提高。
1.2.4 旅遊經濟
以2005年分析,武漢市接待海外旅遊者41.23萬人次,同期增長31.1%。接待國內旅遊者人數93.49萬人次,同期增長35.6%。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235.19億元,同期增長16.0%。其中,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72億美元,同期增長36.5%,國內旅遊收入221.22億元,同期增長l5.1%。從客源地域分布來看,來自港澳台、東亞的旅遊者分別佔40%和20%左右,二者合計接近全市海外遊客總數的60%;來自西歐、東南亞、北美的旅遊者總計約佔全市總數的20%。武漢旅遊基本形成了以省內及周邊省區客源市場為主體,以華東、華南客源市場為支撐的基本格局。長江中下游沿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以及周邊省區是武漢國內旅遊的主要客源來源地。
2009年武漢旅遊規模部分數據如表1-1。
表1-1 2009年武漢旅遊業發展規模部分指標
指標 武漢
國內旅遊人數(萬人次) 6359.99
接待海外旅遊者人數(萬人次) 66.90
旅遊總收入(億元) 508.65
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億美元) 3.29
國內旅遊收入(億元) 486.18
年末星級以上賓館數(個) 111
三星級及以上賓館數(個) 83
國際、國內旅行社個數(個) 235
年末旅遊景區數(個) 32
4A級及以上景區數(個) 10
參考文獻:
[1] 張立生. 我國國內旅遊市場規模分析與預測. 地域研究與開發,2004(1):59-61
[3] 薛兵旺,趙永剛. 武漢旅遊經濟產業優勢與發展對策. 企業導報,2011(7):158-159
[2] 徐夢婧. 武漢旅遊業競爭力提升的現實基礎與對策. 經營與管理,2008(4):79-82
[4] 虎磊. 武漢旅遊競爭力的比較研究. 魅力中國,2011(11):123-124
這可是我下了好多文獻給你專門寫的啊!
❿ 上海市每年入境旅遊人數(1978年-2009年)
第八章 浙江旅遊業
第二節 浙江海外客源市場
一、浙江旅遊業概述 (一)產業水平不斷提高,奠定了浙江作為中國重要旅遊省份和重要旅遊創匯基地的地位。 (二)產業規模迅速擴張,產業體系逐步健全。 (三)產品種類日益豐富,產品結構不斷完善。 (四)行業管理日趨規范,企業實力明顯增強。 (五)綜合功能全面發揮,拉動效應日益明顯。
2003年,由於受突如其來的「非典」的影響,浙江省旅遊業受到了重創,但浙江省旅遊業變危機為機遇,變困難為動力,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通過抓要素整合,不斷提升產業發展水平;通過抓區域聯合,積極拓展旅遊業發展空間;通過抓宣傳促銷,重建旅遊者消費信心;通過抓管理整頓,促進旅遊產業整體素質的提高,通過抓隊伍建設,展現了良好的行業風采。
二、旅遊區域開發布局 浙江各旅遊區的發展和建設將以交通發展和資源配置為導向,以旅遊城市為軸心,沿杭甬、上三、杭金衢、甬台溫、金麗溫等高速公路交通線發展,實現梯度推進,沿線開發,最終形成全省旅遊大網路。
(一)杭紹旅遊區(含杭州、紹興地區) 杭州 三大重點是: 一是加快城市現代化、國際化建設; 二是做好西湖文章,深挖內涵,推陳出新; 三是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紹興 要抓住機場通航、公路交通改善的有利時機,將旅遊體系納入杭州大旅遊圈,以創建經濟強市、文化名市、旅遊大市為目標,挖掘江南水鄉、越地風情內涵,做好越文化文章,深層次開發名人書法、水鄉、橋鄉、酒鄉、佛教等專項旅遊,搞好以「祭禹」、「國際書法節」、「黃酒節」和「水鄉風情」等龍頭項目的配套建設,加緊會稽山旅遊度假區和水鄉文化旅遊設施建設,挖掘江南水鄉、越地風情的內涵,
(二)寧舟台旅遊區(含寧波、舟山和台州地區) 寧波 作為全省的旅遊第二中心,率先完成旅遊強市的發展布局,利用海港、空港、鐵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樞紐的優勢,以歷史文化名城和濱海港口城市為依託,發揮浙東旅遊的組織中心和集散中心作用,以東方大港、河姆文化、名人故里、儒商搖籃、佛教勝地為基本特色,形成全市一圈四帶的旅遊業發展戰略布局,建設以現代化城市形象為核心的,輻射浙東各市地旅遊區的多層次旅遊網路,盡快使寧波發展成為全國重要濱海旅遊中心城市和海內外聞名的國際性港口旅遊強市。
舟山 充分發揮海島、海洋的旅遊資源優勢,積極加入上海及長江流域旅遊網路,利用機場將客源市場拓寬至全國,突出海天佛國和海洋休閑度假旅遊兩大主題,以中國沙雕節為基礎,開發以海洋文化為內涵的系列旅遊產品,開拓朝拜尋根旅遊、玩海休閑旅遊、國際海員旅遊等,使舟山盡快成為中國重要的國際旅遊勝地。
台州 以建設「中國東海岸神往的台州」市場形象為中心,創建「看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中國到台州」和「山神、海韻、山海經」等旅遊特色,完善天台山佛教、濟公故里游、茶道、名品果園觀光等四大旅遊專項產品,開發大陳島、千年陽光名鎮、大鹿島岩雕、蛇蟠島等海洋黃金旅遊線,形成以臨海古城、長嶼硐天、仙居漂流、皤灘古鎮為主體等旅遊名品,把台州建設成具有鮮明山海風光特色、在全國和國際有影響的綜合性人文山水旅遊區
(三)溫麗旅遊區(含溫州、麗水地區) 溫州 要以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契機,抓住鐵路、航空、高速公路等交通的改善,突出「甌越風情」的地方特色,合理布局,優化結構,繼續旅遊產業的「溫州模式」,以雁盪山和楠溪江為重點,加速以溫州為全省旅遊副中心的輻射型旅遊網路建設。在發展國內旅遊的同時,發展國際旅遊;在推出名山大川游的同時,積極開發商務投資、社會經濟等專項旅遊,使溫州的國際和國內旅遊同步提高,別具山海特色和經濟格局的海內外著名旅遊地。
麗水 要以浙江高原、秀山麗水、全國生態示範區、畲鄉和名品(寶劍、青瓷、石雕)之鄉、中國攝影之鄉、黃帝文化為重點,抓住金溫鐵路、金麗溫高速公路等交通發展契機,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加快甌江旅遊經濟帶的開發建設,形成以甌江為紐帶,以麗縉青、龍泉為重點、以中國休閑養生基地為長期賣點。抓好縉雲仙都、龍泉山(又稱風陽山)、百山祖、東西岩——南明山、石門洞、畲鄉旅遊和青田石雕城、雲和仙宮湖的規劃建設,通過十年的建設發展,把麗水建設成為「中國一流的休閑養生基地」。
(四)金衢旅遊區(含金華、衢州地區) 金華 要發揮浙江中部旅遊副中心的地位,搞好浙中南與浙西旅遊線的吸引與集散。充分挖掘四省九地市的客源市場。重點抓好北山雙龍風景旅遊區建設,加強「黃大仙」旅遊線和金華國際黃大仙文化旅遊節的市場開拓與促銷,爭取金華成為港澳台、東南亞黃大仙信徒的重要旅遊目的地。做好橫店影視文化的建設與包裝,使中國農民旅遊節成為我省高規格的旅遊節慶活動之一。搞好蘭溪諸葛文化、義烏小商品之旅等特色旅遊線路建設。加快六洞山、仙華山、方岩、武義俞源、郭洞等景區建設。啟動蘭溪旅遊度假區建設,加快武義溫泉度假區開發,使金華成為我省旅遊在中西部的有力支撐點。
衢州 充分利用交通要道、浙閩贛皖四省旅遊線結合點的有利區位,逐步建成以衢州為旅遊集散中心,以城區孔廟與爛柯山相組合的名城文化旅遊區,並以東部的龍游石窟為龍頭,西部江郎山為代表的兩翼進行建設布局。以及構建衢南紫微山、九龍湖組成的山水文化旅遊區,衢北太真洞、白塔洞、兩頭洞等組成的溶洞景觀旅遊區和常山、開化錢江源森林公園、三衢石林旅遊區所組成的旅遊發展區域布局。並延伸拓展開發至千島湖、杭州、溫州、金華等省內旅遊線及福建武夷山,安徽黃山、歙縣、江西三清山、龍虎山、廬山等國際旅遊線。
(五)嘉湖旅遊區(含嘉興、湖州地區) 嘉興 發揮區位優勢,突出潮、湖、河、海、古鎮等地方特色,發展歷史文化和水鄉度假等專項旅遊。抓好「錢江觀潮」、「南湖第一船」、「東海西湖」、「水鄉古鎮」等精品開發。完成九龍山旅遊度假區海水變藍工程、西塘古鎮和烏鎮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程;完善鹽官、南北湖等景區的配套建設;利用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客源市場優勢,開發休閑度假娛樂產品,使嘉興成為蘇浙滬旅遊網路中的重要旅遊目的地和休閑度假會議基地。
湖州 以太湖和吳越歷史文化為依託,充分發揮區域和資源優勢推出「南潯古鎮」、「中國竹鄉」、「莫干名勝」「太湖風光」四大品牌,突出蠶絲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和湖筆文化特色,加快旅遊景區建設,重點抓緊太湖水上運動中心、南潯古鎮區、安吉黃浦江源景區、德清吳越風情景區和長興古生態景區等項目建設。開通太湖水上通道,連接蘇州、無錫構築環太湖風情旅遊圈;開通莫干山至安吉綠色通道,連接臨安、餘杭構築浙西北生態旅遊圈。使湖州成為太湖南端重要旅遊樞紐陽華東旅遊線上新興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三、旅遊線路開發 旅遊產品開發的重點是旅遊線路的組織,「十五」期間,全省將重點進社五條旅遊干線,以干線為基礎,形成多條環形旅遊線,從而帶動全省旅遊的整體開發。
(一)浙東風情旅遊線 杭州——紹興——(餘姚)新昌——天台——臨海——奉化——寧波——普陀——嵊泗——上海。 (二)浙西山水旅遊線 A、杭州——富陽——桐廬——建德——千島湖——黃山 B、杭州——建德——蘭溪——衢州——武夷山(三清山) (三)浙北運河古鎮旅遊線 A、杭州——嘉興——或上海或蘇州 B、杭州——湖州——蘇南(蘇州、無錫、南京) C、上海——湖州——皖南
(四)浙中南生態文化旅遊線 浙中南主線為杭州(衢州)——浦江——東陽——金華——武義——永康——縉雲——麗水——青田——溫州;溫州——楠溪江——雁盪山——玉環——溫嶺——台州;溫州——瑞安——文成——平陽——蒼南——泰順——南麂。 (五)濱海海洋旅遊線 上海市——嘉興或寧波——台州——溫州——福建
四、浙江旅遊業的發展目標 (一)旅遊總收入相當國內產總值比重 2005年10.2%,2010年11.5%,2020年13%。 (二)接待海外旅遊者總人次 2005年,接待201萬人次,年均增12.3%,2010年,接待300萬人次,年均增8.4%,2020年,接待480萬人次,年均增5%。
(三)旅遊創匯 2005年,創10.3億美元,平均年增15%,2010年,創21億美元,平均年增15%,2020年,創43億美元,平均年增7.5%. (四)國內旅遊接待人次 2005年,9100萬人次,平均年增9%,2010年,14000萬人次,平均年增9%,2020年,27500萬人次,平均年增7% (五)國內旅遊收入 2005年,855億元,平均年增14.8%,2010年,1720億元,平均年增15%,2020年,3500億元,平均年增7.5%。
第三節 浙江旅遊客源市場 一、入境旅遊 (一)入境旅遊人數
1、旅遊者構成
2、區域分布
3、國別 2002、2003年,浙江入境旅遊主要客源國(按接待量排序),位居前十名的是: 2002年: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美國、新加坡、泰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 2003年: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美國、新加坡、泰國、德國、義大利、印尼、法國
4、城市接待量 在浙江的11地市中,接待入境旅遊者最多的杭州市,基本上要佔到47-50%的比重,寧波市次之,嘉興市近幾年發展較快,超過了溫州市、紹興市,金華市也後來居上,2003年已位列全省第四。
1995—2003年,浙江省各市入境旅遊者接待量情況
(二)入境旅遊者特徵 1、性別 2003年,來浙江的人境旅遊者中,男性佔66.7%,比上年增加了3個百分點,女性佔33.3%。
2、年齡
3、職業
4、旅遊目的
(三)旅遊外匯收入 1、總量 列全國第六位。
2、各城市旅遊外匯收入 1995—2003年,我省各市旅遊外匯收人情況如下表:
(四)入境旅遊者花費 1、人均天花費 2003年,入境旅遊者在我省人均天花費188.3美元。
2、主要市場過夜旅遊者人均天花費 2003年,浙江省入境旅遊者主要市場在浙江的人均天花費見下圖:
3、人均天花費 2003年,入境旅遊者在浙江的人均天花費構成見下圖:
(五)停留時間 2002年,入境旅遊者在浙江的平均停留時間為2.48天,與上年基本持平。2003年,入境旅遊者在浙江的平均停留時間為2.6天,與上年延長0.12天。
二、國內旅遊 (一)國內旅遊者人數 2003年,全省共接待國內旅遊者8429萬人次,同比增長5.1%,列全國第六位。 1、按是否過夜劃分 2003年,來我省的國內旅遊者中過夜旅遊者佔64.6%,外地一日游佔23.7%,本地一日游佔11.7%。 2、按居民類型 2003年,來我省的國內旅遊者中城鎮居民佔87.6%,非城鎮居民佔12.4%。 3、按旅遊方式分 2003年,來我省的國內旅遊者中通過單位組織佔21.5%,旅行社組織佔11.3%.個人或與親朋結伴佔67.2%。
4、按來源地分 2003年,來浙江的國內旅遊者中,本省遊客佔42.5%,上海14.8%,江蘇11.3%,安徽2.9%,廣東4.3%,北京4.2%,山東3.9%,福建2.5%,江西2.0%,四川2.0%,其他9.6%。 5、按停留時間分 2003年,來浙江的國內旅遊者中,在我省停留1夜的佔39.3%;停留2—3夜的佔35.4%,停留4-7夜的佔23.1%,停留8在以上的佔2.2%。 6、按旅遊次數分 2003年,來浙江的國內旅遊者中,平均旅遊一次的佔45.9%,2-3次的佔36.8%,4次以上的佔17.3%。
7、按城市接待量分 1995—2003年我省各市接待國內旅遊者情況
(二)國內旅遊者特徵 1、性別 2003年,來浙江的國內旅遊者中,男性佔62.4%,女性佔37.6%。 2、年齡 2003年,來浙江的國內旅遊者中,65歲以上的佔4.2%,45—64歲佔17.5%,25—44歲佔62.6%,15-24歲佔14.3%,14歲以下佔1.4%。
3、職業 2003年,來浙江的國內旅遊者中 公務員佔10.3%,專業文教科技人員佔10.9%,工人佔9.3%,企事業管理人員佔28.7%,服務銷售人員佔14.2%,離退休人員佔3.4%,農民佔3.6%,軍人佔1.2%,學生佔5.1%,其他人員佔14.3%. 4、旅遊目的 2003年,來浙江的國內旅遊者中,觀光游覽佔38.3%,休閑度假19.8%,探親訪友佔8.9%,商務活動佔16.7%,會議佔5.3%,健康、療養佔1.1%,宗教朝拜佔0.9%,文化體育科技交流佔3.2%,其他目的佔5.8%。
(三)國內旅遊者花費 2003年,全省國內旅遊者人均花費為824.9元,同比增長4.4%。主要用於住宿、購物、餐飲、長途交通。停留時間,國內過夜旅遊者在浙江平均停留時間為2.5天。
三、入境旅遊市場 (一)亞洲市場 1、日本
2、韓國
3、東南亞 (1) 馬來西亞 2002年,馬來西亞來浙遊客9.9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3.6%,是增幅最大的客源國。 2003年,由於受「非典」的影響,馬來西亞來浙遊客8.14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7.8%。
(2) 新加坡 2002年,新加坡來浙遊客6.9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5.3%,增幅僅次於馬來西亞,在所有客源國中名列第二。 2003年,新加坡來浙遊客5.73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8.0%。
(3) 泰國 2002年,泰國來浙遊客4.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1.9%,增幅創歷史新高。 2003年,泰國來浙遊客3.29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2.5%,跌幅創歷史新高。 單位:人次
(4) 菲律賓、印尼 2002年,菲律賓、印尼來浙遊客達到1.98萬和2.23萬人次,分別比上年增長26.4%、23.8%。 2003年,菲律賓來浙遊客達1.43萬,比上年下降27.6%;印尼來浙遊客達2.40萬人次,是東南亞唯一增長的國家。
(二)歐洲市場 1、德國 近些年歐洲市場在浙江發展比較平穩,波動不大。德國是西歐市場中來浙旅遊人數最多的國家。2002年來浙德國旅遊者達到3.00萬人次,增長8.5%。2003年來浙德國旅遊者達2.76萬人次,下降8.2%。
2、法國 法國近年來浙旅遊人數增長較快,2002年2.85萬人次 ,增幅高達28.9%。2003年來浙人數2.24萬人次,下降21.5%,在歐洲國家中跌幅最大。
3、英國 近幾年來浙旅遊人數呈穩步增長態勢。2001年來浙人數1.63萬人次,增長15.5%,2002年來浙人數2.09萬人次,增長27.7%。2003年來浙人數1.99萬人次,下降4.5%。
4、義大利 義大利市場基本與英國相似,來浙的義大利旅遊者以商務散客為主,2002來浙人數2.58萬人次,增長18.6%。2003來浙人數2.69萬人次,增長4.4%。
5、西班牙、俄羅斯 西班牙、俄羅斯是浙江省歐洲市場中新興的市場。2002年,西班牙來浙旅遊1.54人次,比上一年增長12.2%;俄羅斯9767人次,下降13.4%。2003年,西班牙來浙旅遊1.18人次,比上一年下降23.3%;俄羅斯9686人次,下降0.9%。
6、瑞士、瑞典、荷蘭 2002年,瑞士、瑞典、荷蘭來浙旅遊人數分別達到3750人次、5862人次、11618人次,其中瑞士、瑞典分別比上一年下降了10%、1.7%,荷蘭增長17.1%。 2003年,瑞士、瑞典、荷蘭來浙旅遊人數分別達到4378人次、5785人次、11371人次,其中瑞士增長16.8%,瑞典、荷蘭分別比上一年下降了1.3%、2.1% 。
(三)美洲市場 1、美國 美國是浙江省最重要的外國人市場之一。2002年,來浙遊客達到9.07萬人次,在所有客源國中排名第四位, 增長24.3%。2003年,來浙遊客達7.51萬人次,下降17.3%。 2、加拿大 加拿大近幾年來浙人數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2002年,來浙遊客達到2.29萬人次,增長11.2%。2003年,來浙遊客達1.97萬人次,下降13.9%。
(四)大洋州市場 1、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作為浙江省新興的客源市場,近年來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2002年來浙遊客1.96萬人次,增長17.3%。2003年來浙遊客2.02萬人次,增長2.9%。
(五)港澳台市場 港澳台市場是浙江省入境旅遊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來浙的港澳同胞30.29萬人次,比去年增長20.6%,台灣同胞52.42萬人次,增長31.3%。2003年來浙的港澳同胞31.18萬人次,比去年增長2.9%,台灣同胞42.71萬人次,下降18.5%。 1、港澳市場 2、台灣市場
四、國內市場 浙江省國內旅遊的最大客源市場是本省居民,省外市場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華東六省一市每年為我省輸送79%左右的國內旅遊客源。
(一)一級市場 1、浙江市場 浙江本省居民是我省國內旅遊最大客源市場,2003年,本省遊客達到3582萬人次,佔全部國內旅遊者的42.5%。 2、上海市場 上海市是我省省外首位國內旅遊客源市場,每年的市場份額在13—17%之間,2003年來我省的上海遊客達到1247萬人次,佔全部國內旅遊者的14.8%。 3、江蘇市場 江蘇為我省第三大國內旅遊客源市場。近年來,江蘇來浙旅遊人數一直占我省接待全部國內旅遊者的10%左右,是一個潛力比較大的市場。2003年來我省江蘇遊客達到952萬人次,佔全部國內旅遊者的11.3%。
(二)二級市場 廣東、北京、山東是我省發展較快的幾個市場,近幾年來我省的國內遊客基本呈穩步增長態勢,市場份額在4—5%之間,是值得繼續大力開拓的市場。2003年三地來我省的國內旅遊者分別達到了362萬、354萬和329萬。
(三)三級市場 福建、安徽、江西、四川來我省的國內遊客所佔份額在2%-3%之間,這幾個省是近幾年穩居我省國內旅遊前十位的客源市場。2003年四省來我省的國內旅遊者分別達到了211萬、244萬、169萬和169萬。
五、浙江海外旅遊客源市場拓展 拓寬客源市場是旅遊產業一切要素運行的核心。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加強市場研究,制定市場開發策略,研製適銷產品,加大市場促銷力度,是實現「十五」目標,加快旅遊發展的重要措施。
(一)旅遊市場總體形象策劃 浙江旅遊資源豐富,旅遊產品眾多,然而我省缺乏鮮明主題的旅遊形象。通過全國范圍內徵集旅遊整體形象口號,根據浙江省旅遊資源特色 浙江旅遊整體形象口號:詩畫江南、山水浙江。 構成浙江旅遊總體形象的理念基礎是:江南水鄉、文化之邦、名山名湖、休閑勝地、錢潮奇觀、海天佛國。浙江旅遊資源的豐富性和突出性,展示出「憶江南,最憶是浙江」的風采。
(二)旅遊市場分析 1、入境旅遊市場 基本特點:發展平穩,分布集中,以洲內市場為主體,有競爭緊迫感。 時空分布: 浙江入境旅遊時段主要集中於春秋二季。 在區域分布上主要集中於杭州
客源構成:「十五」期間,入境旅遊市場方面,通過產品結構調整,推出「新華東線」、「新江南遊」等產品後,浙江入境客源有了較大幅度增長。全省推行了入境倍增計劃,加大了對台灣市場、東南亞市場促銷,台灣市場和東南亞市場入境旅遊水平有了較大增長。
國內市場基本特點:快速增長、網路化發展、江浙滬市場為主、觀光休閑兼容。 時空分布:浙江國內旅遊主要分布於春夏秋三季,春節前後出現一個小黃金周。從1999年以後,除了12月、2月出現旅遊人次稍有下降外,全年基本無淡季。
市場客源結構:浙江國內旅遊市場客源構成以江浙滬為主流。市場競爭力:浙江國內旅遊產品以觀光為主,九十年代後期以來,休閑旅遊與生態旅遊產品大量涌現。 「十五」期間,國內旅遊市場保持較高的增長率,消費結構中商務和會展旅遊比重將繼續上升。 隨著浙江人居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改善,生態旅遊和休閑旅遊將與文化觀光旅遊成為浙江國內旅遊產品的三大主流。
2、出境旅遊市場 基本特點:增長快、幅度大、效益顯著、時段集中、洲內市場為主。 發展速度:按照「加強管理、適當控制、搞好服務、穩步發展」的總方針,形成浙江第三大出境旅遊熱潮。此外,浙江為著名僑鄉,以探親訪友形式的出境旅遊在浙江也很活躍。 時空分布:浙江出境游多集中於杭、紹、溫、台、甬等地區。出遊時段多集中於春節、暑假和五一、十一等黃金周時節。
3、國際旅遊市場開拓 浙江省海外旅遊市場特點:東南亞市場是浙江重點市場。日本、韓國是浙江省主要海外客源國,位居浙江外國旅遊者第一、第二位。新、馬、泰、菲是浙江重要客源市場。歐美市場平穩增長。海外旅遊市場競爭加劇。
「十五」期間海外旅遊市場的開發總方針是:重點吸引,推陳出新,以洲內市場為主,全面拓展。加強民族歷史、佛教、道教、書法、茶文化等專項產品研究,擴大日、韓市場,主攻新、馬、澳市場,拓寬歐美市場。推出投資商務等專項旅遊,鞏固台灣、香港、澳門市場,延長逗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