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不文明現象
⑴ 如何看待中國遊客在外國旅遊的不文明現象
中國遊客在西方人眼裡有點「不文明行為」,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相信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遊客的素質也會逐步提高起來。
凡是有人類的地方,就有不文明行為,東方西方南方北方都一樣,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作為地球村的人,都有一個繼續向文明邁進的問題,不獨中國人,不獨中國遊客。有關部門對「不文明行為」的糾正,不能操之過急。因為「文明」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從根子上說,人類仍然沒有擺脫「動物性」的一面,野蠻草昧的殘余根深蒂固,難以消除,各色人種,概莫能外。
⑵ 討論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中國人海外旅遊不文明現象
我記得有個國外的調查,最不受歡迎的遊客排名第一的是美國人,中國遊客排在中間。其實並不是不文明的中國遊客多,而是中國人多,出境游的人世界第一,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都有,另外一些每天添油加醋、推波助瀾,而中國人還是比較善於反思的,國內媒體轉的也比較多,就形成了中國遊客不文明現象多的映像。
⑶ 中國遊客在國外旅遊不文明行為有什麼影響
中國遊客在國外旅遊不文明行為將影響到西方人對我們中國人的看法,他們也許會不喜我們,甚至看不起我們。在外貿方面,不原意與我們做貿易等,總之,後果不看設想。
⑷ 中國人出國旅遊不文明行為
吃飯浪費,剩下飯菜不打包;大喊大叫;愛蹲著;愛脫鞋;自盯著人看;自湊熱鬧等。
以上也是你出國應該注意的。
⑸ 簡單描述中國小男孩遊客的到此一說行為,再評論一下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
近期,泰國媒體屢次曝出中國遊客在泰國的不文明行為,比如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不排隊、飛機上鬧事、如廁不文明等等,也一度引發泰國網民的聲討。遊客的社會公德不文明行為是個人因素與其周圍的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從主觀方面說,不文明行為的出現源於個人文明出遊的意識空白。此外,模仿和從眾容易成為遊客可靠的參照系統,讓多數人對一些行為習以為常。一言以蔽之,個人素質是不文明行為發生的病灶。首先,個人認識上的提升是解決遊客不文明行為難禁的新常態。有意識地遵循自然、社會法則,不肆意妄為,對景區的文物、草木發自內心地愛護。其次,不下手是應對不文明現象發生的有效之舉。不盲從,不效仿,對有違社會公德的事堅決不做,不亂畫、不亂丟,把個體的小行為內化為有規矩可依的自由狀態。
⑹ 中國人在旅遊不文明的行為,要具體事例。
提高素質做文明觀光客
旅遊中見過的不文明的行為還真不少,例如:隨手扔果皮、亂扔食品包裝袋、隨地吐痰、在古跡上亂寫亂畫、破壞花草樹木、衣著不整敞胸露懷、語言行為粗俗等等。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有損形象,也給景區管理帶來很多困難。
提高修養素質,大家舉止文明,在旅遊觀光時,玩得才有檔次,才開心。有時遇上不文明的行為,就會讓人心裡堵得慌,沒了雅興。記得有一次在峨眉山旅遊,看見一個小夥子搶道,把一老年人撞在了地上,旁觀者都指責那年輕人。遇到這樣不開心的事,還有什麼心情旅遊?一次在都江堰,由於天氣太熱,有個男士就脫光了上衣,腆起大啤酒肚,看起來真的很不雅觀。記憶中有一次在西昌乘公交車,為了趕時間,一急之下便擠著要搶先上車,突然覺得大家都在打量我,回頭一看,原來所有乘客都在排隊,我一下就臉紅了,十分愧疚,忙站在後面去排隊上車。的確,如果沒了滋生不文明的土壤,醜陋的舉止,就會成為過街之鼠。
當然做文明的觀光客,不能只說別人,不檢點自己的所作所為,提高修養素質,還得從點滴開始,從自己身邊做起,像公益廣告說的那樣:用自己的文明行為點起一盞盞明亮的燈,大家都參與進來,就會照亮一個世界
⑺ 例舉說說中國遊客在境外旅遊時出現的一些不文明行為並談談你的看法
在國內亂丟垃圾什麼的,僅僅是罰款,現在就算是罰款100又如何呢?在外國丟垃圾,也不罰款,自己去抓下一個亂丟垃圾的。要是沒有就站一天吧。違反交通規則也是一樣,你去逮下一個違反交通規則的。中國就是罰款扣分,現在可以買分的,變的只要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能去外國旅遊的人,哪個是缺錢的人呢?在國內都習慣了不文明行為,在外國能改嗎?
⑻ 如何根治中國遊客在旅遊過程中的不文明行為,看法
中國出境遊客不文明行為分析
摘要:近些年,隨著我國公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利用閑暇時間外出觀光、度假的遊客日漸增多。中國出境旅遊的迅速發展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但是部分遊客「不文明」旅遊行為的發生也屢屢受到國內外媒體的披露和報道。有些中國遊客在國外的不文明行為,如隨地吐痰、當眾脫鞋、不遵守公共秩序、大聲說話、坦胸露背、愛佔小便宜等不雅行為引起當地居民的反感。雖然這只是少數部分出境旅遊者的行為,但是卻給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居民留下不好的印象,在某種程度上會上升到用來代替全體中國人,進而會影響到國家形象、國際交流活動以及中國入境旅遊市場的發展。加強國民出行文明行為,也已經迫在眉睫。
關鍵字:旅遊 不文明 形象 發展
一、中國出境遊客不文明行為
1、美國:騎在華爾街金牛上大肆拍照
紐約華爾街的那隻金色銅牛,在全世界都很出名,到紐約的遊客常常要到牛前合個影,希望帶來點好運氣。然而,有一群中國遊客則是翻身騎牛,大肆拍照留念。
旅遊是一種文化,也是一項休閑活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常態。但一樁樁、一件件境外「丟人事件」發生後,我們需要靜心反思,中國遊客怎麼了?
2013年07月30日 09:36
來源:大河網
2、埃及千年神廟浮雕被刻中文「丁錦昊到此一游」
晚報訊 「在埃及最難過的一刻,無地自容。」網友「空游無依」的一條微博迅速引發熱議,他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錦昊到此一游」,為國人輕易毀壞千年文物的行為感到震驚和羞愧。許多網友對此均表示氣憤,大呼「丁錦昊,你要火了」。曾帶隊赴埃及多次的資深導游張先生表示,毀壞和私藏文物出入境已經觸犯了當地法律,一旦被發現且情節嚴重,可能要坐牢。
⑼ 如何解決中國遊客旅遊不文明行為
「文明」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
——二談出國出境文明旅遊
夏廷獻
西方一家媒體(註:《今日美國報》)2006年9月7日以「中國遊客的不雅行為惡名遠揚」為題嘲弄中國遊客「喜歡推推搡搡,不停地抽煙,遇事還不肯讓步」,「一場噩夢,他們太吵了」,「從來不守規矩」等等(轉引自《參考消息》9月9日頭版)。
這家報紙說中國遊客「惡名遠揚」,是「五十步笑百步」,因為他們西方國家自己做得也不怎麼樣。
美國的情況怎麼樣,手頭沒有現成資料。法國《世界報》2006年9月5日報道「英整治不文明行為從嬰兒抓起」,該文說: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英國也苦於不文明行為的增多:包括吐痰、塗鴉、說臟話、亂扔垃圾、街邊醉酒、宣化吵鬧、強行乞討等。更加嚴重的還有打人耳光取樂的「摑掌樂」、破壞公物、偷盜、吸毒或販毒等(以上轉引自《參考消息》2006年9月10日第6版)。老牌的以紳士聞名於世的英國尚且如此,以英語作為母語的美國也好不到哪裡去。有意思的是,法國報紙刊登英國苦於不文明行為增多的消息,其實他自己也是「一屁股屎」,如果不信,到法國首都巴黎一游就知道了。
早已經進入工業文明的西方主要國家尚且如此,更遑論我們屬於發展中的國家——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都正在發展之中。中國遊客在西方人眼裡有點「不文明行為」,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相信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遊客的素質也會逐步提高起來。20世紀60年代時,美國人也曾給歐洲製造過麻煩,被稱作「醜陋的美國人」。幾十年過去,「醜陋」的程度才略為減輕了點,但「霸氣」依然故我。
筆者這樣說,決沒有為中國遊客「不文明行為」開脫的意思,我是要說,凡是有人類的地方,就有不文明行為,東方西方南方北方都一樣,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作為地球村的人,都有一個繼續向文明邁進的問題,不獨中國人,不獨中國遊客。有關部門對「不文明行為」的糾正,不能操之過急。因為「文明」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從根子上說,人類仍然沒有擺脫「動物性」的一面,野蠻草昧的殘余根深蒂固,難以消除,各色人種,概莫能外。
換句話說,人類從野蠻到文明,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雖然經過了千萬年的進化,總體上脫離了「蒙昧時代」,但仍然或多或少地遺傳了「動物性」的一面——不夠文明的自然行為。例如不守秩序,喧嘩吵鬧,隨地吐痰、便溺、亂扔垃圾的不衛生習慣等。就某個地區某個「個體」來說,可能遺傳的更多一些。中國遊客是不是就比西方遊客做得更差,從總體上看,我不這么認為。我親眼看到,歐洲大都市馬路上「闖紅燈」的多是西方人,中國遊客倒反而還不敢。
人類作為「高級動物」,「高級」在可以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感性,可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級、低級動物做不到。但人類對自己「動物性慾望」的控制(法律、制度、道德等)也不是萬能的,無論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文明」都處在漸進的「過程」之中,誰要不要說自己的「文明」就好得不得了,企圖用一種文明代替其他眾多文明。
各種文明還是和諧相處取長補短為好,旅遊文明或曰文明旅遊也應如此。
⑽ 如何減少乃至消除中國遊客的不文明現象,請你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
首先要加強社會調研,明確社會公眾對於中國遊客的不文明現象到底有哪些,有多嚴重。
其次,要對於社會反響比較強烈與突出的不文明行為,加強宣傳教育,倡導文明出遊。宣傳《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講述「文明旅遊」對社會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自覺恪守公德、講究禮儀、文明出行、文明游覽,主動提醒和制止他人在旅遊過程中的不文明行為,共同提升旅遊文明素質。
第三,建立黑名單制度,建立健全社會徵信系統。建立健全旅遊信用信息公示制度,發布「旅遊失信行為記錄」,加強與新聞媒體的合作,加大對典型事件的曝光力度。堅決懲治旅遊不文明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