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夢游園的翻譯
㈠ 牡丹亭 游園驚夢 譯為散文
《牡丹亭·驚夢》 麗娘游園歸來,睏倦了,便伏幾小睡,卻作了個甜美的夢:夢見一個小生,拿著柳枝,向她說道:「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里。恰好在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乎?」麗娘沒有答話,只是想:「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便牽麗娘衣袖,轉過芍葯欄前湖山石邊說話去了。
麗娘怎會在夢中與一素昧平生的人幽會呢?原來一直受封建禮教禁銅的麗娘,沒有人與她說過知心話。與她最親近的母親,看她睡個午覺,也要說不符家教,看她綉對鴛鴦,也不以為然。麗娘委實寂寞得很,渴望有人關心她同情她,當夢中人說出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個字時,動魄驚心,怎能不引為知己?以柳枝求題,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見,他不是捧來珠光寶氣的首飾,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戲里有一折「寫真」,描寫杜麗娘作自畫像,可見她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在她眼裡,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經濟價值之間並不劃等號,一草一木都可人畫,對金銀珠寶、烏紗玉帶卻看不上眼。在這一點上,他們又有了共同語言。心靈上的相通,在麗娘看來是頭等重要的事,與此人為伴是幸福的,輕輕地一牽,便隨他而去了。
《游園驚夢》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牡丹亭》里的一折。 杜麗娘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一日,背著父母和塾師,和丫環春香到後花園游春,花香鳥語,觸景傷情,游倦之後,回房休息。在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在花園中相會,並有許多花神一起來為他們做媒。杜麗娘的母親來到床前將女兒喚醒,母親看見女兒神情恍惚;囑咐她以後少去後花園。杜麗娘雖然應允,但心裡仍在追戀夢境,不久竟憂郁成疾。
㈡ 牡丹亭游園驚夢的翻譯及賞析,謝謝。
牡丹亭游園驚夢的翻譯及賞析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eony Pavilion and the Peony Pavilion
㈢ 崑曲游園驚夢的唱詞和解釋,,,謝了
一、唱詞: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炷盡沉煙。
拋殘綉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欄。
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已吩咐催花鶯燕借春看。
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
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
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雲偏,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
艷晶晶花簪八寶鈿。
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
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畫廊金粉半零星,池館蒼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綉襪,惜花疼煞小金鈴。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荼蘼外煙絲醉軟。
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
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
瓶插映山紫,爐添沉水香。
驀地游春轉,小試宜春面。
春呵春!得和你兩流連。
春去如何遣?恁般天氣,好睏人也?
二、解釋:
杜麗娘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一日,背著父母和塾師,和丫環春香到後花園游春,花香鳥語,觸景傷情,游倦之後,回房休息。在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在花園中相會,並有許多花神一起來為他們做媒。
杜麗娘的母親來到床前將女兒喚醒,母親看見女兒神情恍惚;囑咐她以後少去後花園。杜麗娘雖然應允,但心裡仍在追戀夢境,不久竟憂郁成疾。
(3)驚夢游園的翻譯擴展閱讀:
《游園驚夢》是有名的崑曲之一。
崑曲(Kun Opera),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昆劇」。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崑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崑山,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崑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
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㈣ 求牡丹亭游園驚夢的譯文原文看著有點麻煩
1、【繞地游】:「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盡沉煙,拋殘綉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譯文:鶯的悠揚的歌聲把我從夢中喚醒。站在一個又小又深的院子里,我覺得整個地方都是一個令人不安的春天。瓊脂的香味被燒掉了,未完成的針線活被扔到一邊。你為什麼比去年更關心和嚮往春天?
2、【步步嬌】。「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得彩雲偏。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譯文:長長的流光溢彩的絲綢吹進了寧靜而孤獨的庭院。隨著晴朗的絲綢的到來,春天像紗線一樣悠閑地來到杜麗娘的眼前。過了一會兒,我頭上的裝飾品收拾好了。出乎意料的是,我的半張臉被鏡子偷偷地照了進來,這讓我躲開了,扭動了我美麗的卷發。我們怎麼能從閨房裡出來把它暴露出來?
3、【醉扶歸】"你道是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沉魚落雁,羞花閉月。"
譯文:你說我穿著一條深紅色的裙子,戴著一個戴著珠寶扣的花飾發夾,有多聰明。愛美是我的天性。正是這個美麗的春天無人欣賞。杜麗娘雖有沉魚落雁、羞花合月之美,誰能欣賞青春之美?
4、【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於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萃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譯文:沒有人欣賞這樣美麗的春花,他們都為枯井付出了代價。在這樣美麗的春天,我們怎麼能度過寶貴的時光呢?什麼樣的人有愉快的事情?雕梁畫棟,樓閣彩繪,亭台樓閣飛揚,碧瓦亭台樓閣如雲,如燦爛絢麗,春風暖暖,帶著細雨,浩瀚的泉水漂浮著彩繪船,封建父母們看到這美麗的泉水,實在是太卑微了!
5、【好姐姐】:「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蘪外煙絲醉軟,牡丹雖好,它春光怎占的先。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剪,嚦嚦鶯歌溜的園。」
譯文:青山披紅杜鵑花,茶攤外的晚春紗如煙雲。牡丹雖有自然之美,但春必回春,故未開。悠閑的看著,這對鶯艷的歌溫柔,纏綿的話語,多麼的快樂。
(4)驚夢游園的翻譯擴展閱讀
故事背景
湯顯祖的傑作《牡丹亭》已被改編成各種戲曲並傳唱了數百年。「當美好的一天來臨,誰能享受快樂,誰的家在家」,「當你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你可以死,或者當你死了,你可以活」這句話更受歡迎。
在江南、蘇州、杭州等地,崑曲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戲曲,而牡丹亭一直是崑曲的保留劇目。在牡丹亭,杜麗娘和劉夢梅是最引人入勝的愛情故事。尹先生教《詩經》說:「關觀玉在江島上,淑女,君子好」。
用杜麗娘的話來說,杜麗娘是多愁善感的,和女僕去後花園看望她,更是多愁善感。當我回來的時候,我有一種雨雲般的感覺在花園里,一個兒子在夢里抱著一棵折斷的柳樹。醒來後,我獨自去後花園,在夢中尋找一個情人。因此,崑曲牡丹亭中的杜麗娘有「游園」、「驚夢」、「尋夢」等幾個場景。
㈤ 求《牡丹亭 驚夢》的全文翻譯,,我百度不到
麗娘游園歸來,睏倦了,便伏幾小睡,卻作了個甜美的夢:夢見一個小生,拿著柳枝,向她說道:「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里。恰好在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乎?」
麗娘沒有答話,只是想:「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便牽麗娘衣袖,轉過芍葯欄前湖山石邊說話去了。
麗娘怎會在夢中與一素昧平生的人幽會呢?原來一直受封建禮教禁銅的麗娘,沒有人與她說過知心話。與她最親近的母親,看她睡個午覺,也要說不符家教,看她綉對鴛鴦,也不以為然。
麗娘委實寂寞得很,渴望有人關心她同情她,當夢中人說出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個字時,動魄驚心,怎能不引為知己?以柳枝求題,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見,他不是捧來珠光寶氣的首飾,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戲里有一折「寫真」,描寫杜麗娘作自畫像,可見她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在她眼裡,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經濟價值之間並不劃等號,一草一木都可人畫,對金銀珠寶、烏紗玉帶卻看不上眼。在這一點上,他們又有了共同語言。心靈上的相通,在麗娘看來是頭等重要的事,與此人為伴是幸福的,輕輕地一牽,便隨他而去了。
(5)驚夢游園的翻譯擴展閱讀:
《牡丹亭》因教書先生教授了《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詞,杜麗娘萌生傷感之情,在與丫鬟一起游覽了自家的後花園之後更生傷春之情,回來後竟然夢中與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園內有了一番雲雨之情,在夢醒之後獨自入後花園尋找夢里多情郎。由此,也就有了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游園」、「驚夢」和「尋夢」等幾段戲。
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編成各種戲曲傳唱了數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詞句更是膾炙人口。在江南蘇杭一帶,崑曲是當年頗為流行的一種戲曲,而《牡丹亭》則一直是崑曲的保留劇目。《牡丹亭》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在這篇小說十分復雜的情節構造中,作者更是大量地運用了平行技巧。宴會里,竇夫人把錢夫人交由程參謀陪伴伺候。錢夫人顯然立刻對這個「分外英發」、「透著幾分溫柔」的男人,另眼看待,暗中細細打量他。
我們所以知道,是因為,始終跟隨錢夫人觀點的作者,在錢、程二人被竇夫人介紹相識後,立即細細描述程參謀的長相儀態,衣飾打扮,和一言一舉。程參謀確實觸動了錢夫人的記憶之弦。可是開始的時候,她很可能只在潛意識里把他和鄭彥青聯想在一起。她覺得有點不安,不自在,「觸到了程參謀的目光,她即刻側過了頭去」,卻又不大明白何以如此。
這篇小說的最終主題,是「人生如夢」。所以作者處處採納「夢」的比喻和意象,使人產生「夢幻境界」的聯想和印象。首先,小說題《游園驚夢》,就有一個「夢」字;此戲內容亦是杜麗娘入夢。而錢夫人在宴會進行過程中,真的跌入了舊夢。
錢夫人過去享受的那種富貴榮華,今日回想起來,好比一場夢。竇夫人的盛宴,其富麗堂皇氣派,其輝煌鮮明色彩,在今日台北的現實狹窄環境和污染空氣里,簡直好像不可能存在。是夢境!是天堂!
白先勇(1937.7.11~)當代作家。廣西桂林人。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在讀小學和中學時深受中國古典小說和「五四」新文學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慶生活,後隨父母遷居南京、香港、台灣、台北建國中學畢業後入台南成功大學,一年後進台灣大學外文系。
195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金大奶奶》。1960年與同學陳若曦、歐陽子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志,發表了《月夢》、《玉卿嫂》、《畢業》等小說多篇。1961年大學畢業。1963年赴美國,到衣阿華大學作家工作室研究創作,1965年獲碩士學位後旅居美國,任教於加州大學。
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散文集《驀然回首》,長篇小說《孽子》等。上世紀80年代其作品《謫仙記》被導演謝晉改編為電影《最後的貴族》。他是女作家三毛的啟蒙老師,上世紀60年代與張愛玲有一面之緣。將湯顯祖的《牡丹亭》精編為「四百年青春之夢,奼紫嫣紅《牡丹亭》」。
㈥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全文翻譯
麗娘游園歸來,睏倦了,便伏幾小睡,卻作了個甜美的夢:夢見一個小生,拿著柳枝,向她說道:「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里。
恰好在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乎?」麗娘沒有答話,只是想:「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便牽麗娘衣袖,轉過芍葯欄前湖山石邊說話去了。
麗娘怎會在夢中與一素昧平生的人幽會呢?原來一直受封建禮教禁銅的麗娘,沒有人與她說過知心話。與她最親近的母親,看她睡個午覺,也要說不符家教,看她綉對鴛鴦,也不以為然。
麗娘委實寂寞得很,渴望有人關心她同情她,當夢中人說出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個字時,動魄驚心,怎能不引為知己?以柳枝求題,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見,他不是捧來珠光寶氣的首飾,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戲里有一折「寫真」,描寫杜麗娘作自畫像,可見她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在她眼裡,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經濟價值之間並不劃等號,一草一木都可人畫,對金銀珠寶、烏紗玉帶卻看不上眼。在這一點上,他們又有了共同語言。心靈上的相通,在麗娘看來是頭等重要的事,與此人為伴是幸福的,輕輕地一牽,便隨他而去了。
拓展資料
賞析
《游園驚夢》小說的最終主題——人生如夢
作者在這篇小說里,苦心經營製造「夢」的意象。夢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點大異:仙境是永恆的,夢境是短暫的。人類往往不願面對「人生有限」「世事無常」的悲苦事實,卻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然而,俗語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今晚竇夫人這棟「上上下下燈火通明,亮得好像燒著了一般」的大樓公館,哪裡持得了多久,轉眼間就會燈火熄滅,燒成灰燼。今晚的錢夫人,就是明天的竇夫人。
小說的主人公藍田玉由一位崑曲藝人一躍成為錢將軍夫人,也曾經風華蹁躚,烜赫一時,「筵席之間,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佔先的。」然而這一切都是「從前錢鵬志在的時候」,現在她不過是一個落魄夫人,王謝堂前的燕子,落入了百姓人家。
烜赫與沒落,構成刺激性的對照。對於沒落,是無奈的現實,錢夫人無力去改變,於是就只剩下追憶與懷戀,自己並不能超脫出來,把這一切視若浮雲。竇公館門前兩旁的汽車,大多是公家的黑色小汽車,「錢夫人坐的計程車開到門口她便命令司機停了下來」。
這一細節動作,表現錢夫人還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沒落的現實。在筵會中,錢夫人幾次有意識地或潛意識地回憶起自己風華蹁躚時候的場景,與現實的筵會做比照,折射出錢夫人對過去的懷戀。
作者對過去生活的追憶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對故國的眷戀。在這里,故國不僅僅是祖國大陸、舊時家園,而是一種情感,一種對舊時在心理上的認同感、歸屬感。故國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情感,而祖國大陸、舊時家園只是承載這種情愫的載體。這種情愫,以鄉愁的形式表現出來。
例如,錢夫人總覺得「台灣的衣料粗糙,光澤扎眼,尤其是絲綢,哪裡及得上大陸貨那麼細致,那麼柔熟?」「台灣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陸的那麼醇厚,飲下去終究有點割喉的。」這種對台灣的不認同感,並不僅僅得自於錢夫人自己,而是敗走台灣的人的普遍的心理情緒。
比如來台幾十年,竇公館請客仍用上海的廚子,劉副官仍頑固地操著蘇北的口音。這些都是去國之人的鄉愁的整體表現,他們對台灣、對台灣的現狀並沒有認同感、歸屬感,而是頑固地堅持過去的生活(比如票友會),頑固地眷戀著大陸。
這些人在白先勇認為都是一群「流浪的中國人」,他們退走大陸,在台灣又不能融入和歸屬,他們沒有自己的家園,在心理情感上處於漂泊狀態,所以對故國懷有強烈的眷念。白先勇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有著深刻的認同感的,在《游園驚夢》這部小說里擇取崑曲票友聚會也是有象徵意義的。
在六十年代,作為「中國表演藝術中最精緻最完美的一種形式」的崑曲也已經式微了,受到歐美電影等新興文化的強烈沖擊。小說中堅持喜愛和追憶崑曲這種傳統藝術的,都是一些從大陸敗走的遺民如錢夫人、竇夫人、余參軍等。他們既是政治上的遺民,也是傳統文化上的遺民。
台灣本土的人脫離大陸本土文化的母體,對這些傳統文化並沒有多高的欣賞能力,也就沒有多少眷戀。人心不古作為一種現實,文化遺民們無力去改變,便只有承認,而他們對崑曲的堅持和喜愛,僅僅是對故舊文化的懷念,也是作者文化鄉愁的表現。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光輝燦爛的過去。可是就因為太講究純美、純粹精神,絲毫不肯接受現實俗世的污染,在今日的平民世界裡,已和一般人的生活幾乎完全脫節,再也無法受到欣賞和了解。
於是人人遺棄古老優美的中國文化,趨奔迎接嶄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間,通俗的「花部」亂彈終於取代了優美的「雅部」崑曲。如此,小說里錢夫人的今昔感觸,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而《游園驚夢》也就變得好像是作者對我們五千年傳統文化的一闕輓歌。
如此,《游園驚夢》小說,從錢夫人個人身世的滄桑史,擴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貴族文化——的滄桑史。
同樣的暗示含義,亦可引申到社會型態問題上,那就是,影射貴族階級和農業社會的沒落,平民階級和工業社會的騰起,小說結尾,竇夫人問錢夫人:「你這么久沒來,可發覺台北變了些沒有?」錢夫人沉吟了半晌,側過頭來答道:「變多唆。」走到房門口的時候,她又輕輕的加了一句:「變得我都快不認識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
「變」一字,就是這篇小說的中心主題。「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即比喻工商業社會之興起。我們還注意到,今日宴會里唱《游園》的後起之秀,是徐「太太」,不是徐「夫人」。作者如此暗示:「上流社會」雖然還存在,「貴族階級」卻已隱逝無蹤。
㈦ 牡丹亭.驚夢的全文翻譯
全文翻譯:
天下女子的多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復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後才感覺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記述杜太守事跡的故事,模仿了晉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廣州太守馮孝將兒女戀愛的傳說。我稍加改動而寫成了這個劇本。至於杜太守拘押拷打柳夢梅,也就象漢代睢陽王拘押拷打談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徹的。自己不是學問貫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強調(杜麗娘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合的事)從理的角度看一定沒有,又怎麼知道從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牡丹亭.驚夢》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
原文如下: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溟莫中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與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傳杜太守事者,彷彿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拷談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書。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7)驚夢游園的翻譯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牡丹亭》因教書先生教授了《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詞,杜麗娘萌生傷感之情,在與丫鬟一起游覽了自家的後花園之後更生傷春之情,回來後竟然夢中與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園內有了一番雲雨之情,在夢醒之後獨自入後花園尋找夢里多情郎。
由此,也就有了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游園」、「驚夢」和「尋夢」等幾段戲。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編成各種戲曲傳唱了數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詞句更是膾炙人口。
在江南蘇杭一帶,崑曲是當年頗為流行的一種戲曲,而《牡丹亭》則一直是崑曲的保留劇目。《牡丹亭》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㈧ 游園驚夢的英文翻譯是什麼
Peony Pavilion_
片名:復游園驚制夢/Peony Pavilion
導演:楊凡Yon Fan
演員:王祖賢Joey Wang
宮澤里惠Rie Miyazawa
吳彥祖Daniel Wu
類型:愛情
上映日期:2001年10月18日
官方網站:www.peonypavilion.com.hk
㈨ 譯為白話文,游園驚夢那部分的
這是杜麗娘游園之後的感嘆,詞牌是《皂羅袍》和《好姐姐》,
唱腔是「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縻外煙絲醉軟,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閑疑眄,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聲溜的圓。」
杜麗娘在婢女春香慫恿下,背父游園,才第一次看到大自然這美不勝收的春天,「原來奼紫嫣紅開遍,」可是如此美景,卻沒有一個優雅的環境相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杜麗娘不由得聯想到了自己的美貌只是面對古板的教書先生和令人窒息的書齋,青春正在悄然逝去,自然的天性受到禁錮,此時是大好春將她內心深藏的活力喚醒,自己身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不由生出惜春的感嘆:「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謝靈運說「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而在這里也表達了杜麗娘的無奈,成為了千古絕句。(混唱腔前奏)後幾句看似寫景:雲霞雨絲,煙波畫船,鶯歌燕語,青山杜鵑,好一幅秀麗清新的江南風光圖。「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又表達自我心聲。「錦屏人」指自己,感到春光太隨意地流逝,毫不憐惜,我這深閨女子也過份辜負了美好的春光啊,「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是句雙關語,借牡丹自比,抒發遲遲不被人知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