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有感
A. 白先勇的《游園驚夢》讀後感
白先勇的《游園驚夢》讀後感
看過了,白先勇先生的《游園驚夢》,自是想起了很多年前拍的一部電影《游園驚夢》來,只可惜一直惦著,卻也未曾看來,於是小說看完後,找了來。才知道,這是唯美導演楊凡所拍的,卻並不是對小說的改編,而是另樣一種的「游園驚夢」的故事。
不過兩個「游園驚夢」故事的切入點都是崑曲中的那一出「游園驚夢」來,還是以「皂羅袍」這樣一節小曲作為靈魂與核心。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看來,一位名作家,一位名導演,都是衷情於崑曲,也衷情於這一折戲的。同時衷情於這一種莫莫須有的人生傷感。傷感自是浪漫的美,輕易的就把你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處溫柔地觸動了,血淚下落,卻是都看不見,它流在心裡最深的角落裡,落下來,就再也抽不去了。
這部電影延襲了楊凡一貫的風格,拍的很唯美,同時又一次讓我遠遠地在影像中再次看見了蘇州的美。蘇州美,蘇州怎能不美,小橋流水人家,園林香徑幽深。是一個薺子中納了須彌的世界。水映透了所有的美。想起來了,就映了滿眶的情思與想念。
電影拍的很漂亮,先後取景於蘇州的環秀山莊、藕園、留園、水鄉同里、孤山等地。
一開始,便是主人公略顯蒼老與低沉的嗓音獨白,伴隨著園林雲牆一角斜映在水面上的倒影,故事便伴隨著水面的輕微盪漾,搖曳開來。
鏡頭逐漸拉近高深的宅院內,像極了蘇童《妻妾成群》里所運用的陰郁氣氛,門牌坊立在那,一種候門深似海的感覺油然而生。大紅燈籠一個個亮的通紅,榮老爺正在過著大壽,院子里熱鬧非凡,一大堆子子孫孫聚在一起,磕著頭,向鏡頭里被虛化了的形容猥瑣抽著大煙的榮老爺說著祝壽詞。而另一邊則是崑曲上演,五姨太翠花與榮老爺的表妹榮蘭共唱著那出「游園驚夢」來,情意款款,兩相契合。
一直有影評說這部片子是女同的片子,看了以後,倒並不以為然。兩個女人在末世里,一點點相互取暖,雖然夾雜了曖昧的成分,但是更多的倒覺的兩人間是一種惺惺相契,高山流水般的知音,兩相契合。末世里,亂世里,誰能給她們以更多的安全感。她們未必相信男人是可以真給他們的,一是不能去求,二是不一定相信這是能夠長久的。所以多了一份這樣的曖昧和依賴。
與白先勇的《游園驚夢》里的藍田玉一樣,古翠花也只是一個南京得月樓里唱崑曲尤其《牡丹亭》「游園驚夢」唱得出彩的伶人戲子。並因為色藝俱佳,嫁入了榮府中,做了榮老爺的第五房姨太,在候門深似海的榮府里,過著在外人看來風光的日子,內心卻壓抑著自己的情慾與渴望。
影片一開始,便展現了幾個搬運工裸露的上身,看得見,身處深閨的翠花對他們的渴望,那眼神中欲遮還露地情慾,在羞澀與禁規面前,交相地掙扎與突顯;還有影片中部,翠花從姨太太們的牌局退下,一個人略帶醉熏之意地來到二管家的賬房,那些欲言又止的對話;以及她和榮蘭與一個小生玩的牌戲,小生輸的脫掉了上衣……
這樣看來,翠花未必是同性愛的傾向。不過,在這樣的候門中,庭院深深瑣住了她所有的渴望,那綿延的雲牆和高角樓台,是不可跨越的禁忌。她只能在對青春與情慾的壓抑中度日如年,每天過著看似平靜的刺綉生活,只是終不可忍的時候,用刀劃破了綉了一半的絹帕。想愛卻不能愛,那些壓抑去向誰訴說,只有榮蘭知道。只有榮蘭,這個女人,關心她,惦著她,記得她的生日,對她噓寒問暖。
榮蘭在影片的旁白中,說道:「我問翠花這輩子有什麼心願沒有,她說,她想有人關心她,惦著她」,「我又問她,那得月樓里的那些狂蜂浪蝶呢?她說,他們只是欣賞我,想佔有我。」只這樣一個願望,就顯現了翠花境遇的難堪,是否被人關心、惦著卻彷彿登天的難事,在愛情不可有的時候,這樣的簡單願望也不一定是可實現的。同時只這樣一個願望,就足夠要了一個女人的命,斷了她的一生,怎麼可能把自己的命運嫁接在別人的身上呢,依著別人的關愛而生存呢。可對於那樣的時代的女子而言,又如何呢?
B. 《游園驚夢》讀後感
白先勇在小說《游園驚夢》中有意識地採用了敘事學方法及互文性思路。小說在外視角敘述中加入局部人物的內視角,並把兩種敘述視角相互結合、穿插,進而通過內視角的回顧性敘事,自然轉入意識流中的詩意表達。與此同時,中國文學的豐厚傳統給予作品互文性以極大便利,並營造了「人在戲中,戲在戲中」等多方面的藝術效果。由此,又構成了夢醒時分的寬闊的闡釋空間。作為短篇小說,《游園驚夢》無疑是上乘之作。不管是題目的選擇、景物的描寫、情節的構造、時間的處理、敘事的技巧,無不體現出一種典雅清幽的詩意氛圍和柔和哀婉的悲涼意蘊。最值得稱道的是在傳統小說的敘事模式上,融入了西方文學的意識流、時間重組等現代技巧,將人物的心理流程描繪的細膩真實,並展現出一片深邃廣袤的歷史時空。當然,應該看到,白先勇在精神上與中國傳統文化更為親近。他的思想深受傳統的儒釋道文化模式的影響,尤其是小說中流露出道家的「因果輪回」「浮生若夢」等思想,無不帶有悲觀消極的意味。因此,《游園驚夢》僅僅停留在「悲涼」這個層面上,而未能上升至更高的悲劇美學,這正是作家思想的局限性所造成的。
錢夫人,當年浸潤在秦淮風月里的「藍田玉」,在歲月的動亂里光艷不再,到頭來卻只是一句淡淡的「(台北)變得我都快不認識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只是,對於錢夫人來說,台灣的衣料粗糙、光澤扎眼,尤其是絲綢,又哪能比得上大陸貨的細致和柔熟,即便是那鴻翔綢緞庄的新貨色,也比不上從南京帶到台灣的壓箱底的墨綠杭綢。在熟稔於心的花團錦簇和吹拉彈唱里,時空的陌生也難以抵擋物是人非、事過境遷帶來的暗流涌動。在竇夫人的宴席上所經歷的一切,對於錢夫人而言,就像是福克納筆下那帶有秋天味道的鍾聲。時光的喧響在靜謐而熱烈的懷想里遠去,那些炫目得近乎刺眼的光華也漸漸消退,只留下不變的戲文和多變的人心在咿咿呀呀的胡琴聲和悠長細膩的唱腔里繼續糾纏,讓人分不清生命和故事原本應該涇渭分明的脈絡和軌跡;只能獨自繼續在游園里驚夢,在驚夢後看那奼紫嫣紅繽紛成了滿地落英,才發現現實生活早已在一次次的懷想中淪為了一片荒草叢生的廢墟,欣欣向榮、聲色交錯的,反而是以為早已釋懷的過去。生命,就這樣淪落成了被命運操縱的戲子,妝容被時間沖刷成了記憶的底色,唱的卻還是懷舊的戲,這其中的身不由己和自得其樂,又有誰能分得清呢?
感懷於心也罷,念舊於物也罷,沿著那些錦簇繁復的大時代背後的通幽曲徑一路走過去,還有多少個「錢夫人」在個人與時代的夾縫里默然懷想、寂然生存,那是一種已經頹敗的光鮮,也是一種不願意清醒的艱難掙扎。
然而,曾經得月台的風光,天辣椒蔣碧月暗藏心機的風情萬種,親妹妹和情人鄭參謀的私情,家國身世的變遷,時代動亂與命運的顛沛流離,旁觀者欣賞的無非是他們眼裡有起有伏的精彩劇情,而錢夫人們,不曾感慨,卻是用盡一生,活在一場幽深的懷想里。旁人感嘆那些舊時光陰的質地華麗,卻不知,命運扇面綻放的桃花,原本就是在歲月里跌跌撞撞出來的血。
C. 羅洛《雨中游園記》的讀後感怎麼寫
穿過車流,走進園子,一切都極安靜,連小路上行人的步履也極為小心翼翼。
倘若細細的看,雨中的景也是別有一番情味,雨打落下泛黃的銀杏葉,一枚枚松針上串起晶瑩的珠子,還有傘邊緣聚起的顆顆雨滴。
不遠處,一對撐著白色小傘的情侶,款款行走在小路上;彷彿周圍空寂無人,連跑步的行人也關上了日常極響的音樂,輕輕地從身邊跑過;在池邊的低矮的亭子里,一位發著神的老人點上卷煙,盯著灰色的煙氣散在灰濛蒙的煙雨之中,變得虛無。
公園里到處響著「沙沙沙」的聲音,見不到一個人影。
我發現這里的一切都那麼清亮,光滑的鵝卵石踩在腳下,身旁是一條彎彎曲曲的水流,岸邊的柳樹婀娜多姿,透出春天的消息。
公園正中間的噴泉也停止了平日的熱鬧,表現出了一副乖巧的樣子。順著水流往前走,是一座由許多大岩石堆成的壘石堆,上面十分潮濕。
壘石堆中間的空隙,不失為一個避雨的好地方。水流的另一邊,是一塊沙地,不過已經到處都布滿水坑了。
小路,是用細小的鵝卵石鋪成的,曲折蜿蜒,可以讓你走遍花園各處。
走在上面,那些形狀各異的小石子有力地觸動著你的腳掌,一種特別的舒適傳遍了全身,那感覺,棒極了。走在小路上,各種景物撲入眼簾。綠綠的小草給這小徑綉上綠色的邊線,被雨水滋潤過的葉子,綠得鮮亮。
雨珠彷彿躍動的音符,從它的葉面輕輕滑落,不間斷地演奏著屬於它們的美妙樂曲。
D. 讀《杜麗娘游園傷春》有感
女主角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出生於一個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著濃重的封建禮教氣氛。她的家庭是個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對她的一舉一動都關心備至。她的父親杜寶是個儒生出身的太守,是傳統道德的代表人物,為官忠於職守,為人堅持禮教,而母親甄氏則是個夫唱婦隨的賢妻良母式的女子。作者特別寫了他們對杜麗娘的教育。杜麗娘因為春日晝長,白日犯困小憩,杜寶也要訓斥她;而甄氏因為杜麗娘去了自家花園,衣裙上綉了一對花,一雙鳥,也大驚失色,生怕女兒因此而學壞,並且還給她安排了丫環和道學先生,前者監視她的行動,後者負責她的教育。因此,他們的愛帶上了深深的社會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將女兒培養成一個封建社會所要求的模範淑女。作者如此描繪杜麗娘的生活環境、周圍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臨的對手不是某些單個人物,而是由這些人物所代表著的整個正統意識和正統社會勢力。她的人生第一課是《詩經》的首篇《關雎》。傳統說法認為它是「後妃之德」的歌頌,是最好的閨范讀本,她卻直覺地認出這是一支戀歌。在婢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閨房私自游園。杜麗娘准備游春,先是梳妝打扮。這時對鏡,內心進入恍惚痴想狀態,明明是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打扮本是為人看,但她說「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燕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又怕被人看見。這確實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狀態。「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籠罩著封建禮教氣氛,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眼睜睜地看著青春即將逝去,她卻無能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熾熱的感情壓制在心中。湯顯祖安排杜麗娘在游園之後和情人在夢中幽會.<驚>是杜麗娘郁積在心中的熱情的爆發,也是她反抗現實世界的實際行動。劇中杜麗娘日常的行為舉止,絲毫不違背她作為名門閨秀的身份,她在作品開始時,是一個美麗聰明的少女,帶有貴族小姐普遍的特點,溫柔、馴順、穩重。她本人也打算嚴格地用禮教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她幼小心靈中,充滿了封建禮教。她去遊玩空寂無人的花園,還想到「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這是現實環境造成的她的性格的一面;但在另一面,當杜麗娘獨處深思時,卻不由自主地發出對「才子佳人」「密約偷期」的傾慕;在更深的一層,當完全擺脫現實束縛進入夢境時,她的潛在慾望便充分地活躍起來。 主人公杜麗娘在禮教束縛下的復雜細膩的哀愁和堅定執著的反抗性格,被作者以文采瑰麗的妙筆,描繪得淋漓盡致:「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數百年來,為人們唱得口角生香.《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浪漫主義理想。這個理想作為封建體系的對立面而出現。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湯顯祖描寫杜麗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她不是死於愛情被破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然渴望。通過杜麗娘的形象,《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男女青年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杜麗娘,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對愛情執著地追求和對禮教地徹底反對,在古代文學史上叛逆女性的畫廊中是最前列的。
E. 游園不值這首詩寫了詩人什麼的所見所感,其中的感悟是什麼
值:遇到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作者游園未遂,紅杏出牆的動人情景。表現了春天有壓抑不了的生機,抒發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描寫出田園風光的幽靜安逸、舒適愜意。
F. 五年級下冊拓展閱讀 葉紹翁游園的故事 讀後感
作者輕輕地敲門,但主人不在家,所以柴門久久不開。雖然主人不在家,但作者知道春光是關不住的。一枝紅杏越過牆頭,伸了出來。
這枝紅杏覺得呆在院子里享受不到外面的景色,於是慢慢地伸了出來,當紅杏看到外面的景色,她不由自主地說:「果然比院子美。」
G. 作文《游園有感》
《游園有感》
今天是星期天,天氣格外晴朗,空氣中還彌漫著春天那甜絲絲的味道。學習之餘,爸爸帶我到天嘉公園散步。
才一周沒來,剛走進公園大門,舉目遠眺,山清水秀,盡收眼底,我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滿山的松樹高大挺拔,樹下柔柔的小草給大地鋪上了嫩綠的新裝,樹木的枝頭吐出了嫩芽,柳樹姑娘的長發在風中飄舞。桃花、杏花向人們綻開歡迎的笑臉。碧綠的湖水,清澈透底,微波漣漪盪漾。遊人或坐或立或漫步於美景之中,盡情享受著假日的溫馨。這一刻,人與自然彷彿融在了一起。
爸爸看著眼前的美景若有所思,說:「十年前這里到處是垃圾山、臭水塘,臭氣熏得周邊住戶無論什麼季節,家家都總是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路過的人都要捂著鼻子繞道走。」聽到這些,我不由問:「爸爸,現在的湖水怎麼不臭了呢?」爸爸沒有馬上回答,而是領我到了一片紅頂黃身的漂亮房子旁邊。我問爸爸:「這些房子是干什麼的?」爸爸說:「這里是污水處理廠。附近居民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原來都是露天排放的,所以臭氣熏天。建了污水處理廠之後,污水經由底下管道,流到污水處理廠,再經過凈化處理,就變成了沒有臭味的水,可以直接排放到湖裡用於公園綠化。」我認真地聞了聞,真的不臭了。向湖邊望去,遊人正在湖邊嬉戲,笑聲盪漾在湖邊,別提多熱鬧了。
爸爸還給我講了一些「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的道理」以及「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有些東西我似懂非懂,但通過爸爸的講解,使我明白了生態環保的重要性,從現在開始,我立志成為一名環保小衛士,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倡導文明行為,保護生態環境,共創美好家園。
希望能幫助到你,手機提問請點擊右上角滿意。謝謝!
你的好評是我前進的動力!
H. 白先勇的《游園驚夢》讀後感
白先勇的《游園驚夢》是一篇讓人讀出來有種悲涼在裡面的小說。像《孤戀花》一樣,白先勇在描寫女人時,依然讓你看不出這是出自一個男人的手筆。他是那些的諳熟女人,就像他本身就是一個女人一樣。《孤戀戀》里的"女司令",那樣的深知世間的一切,活的是那樣的清醒且理智。
白先勇的短篇小說,總是像一個舞台,在這個舞台上總是會一下子涌來好多人,他們往往不需要刻意地表白自己,也不需要更多的筆墨交待。只是在一投手一投足之間,就已經將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一切都交待清楚了。這或許要歸於白先勇的意識流寫法。也只有這樣的寫法,才能在讓所有的故事講述的有條有理,看似凌亂的人物,卻有不凌亂的故事情節。
其實驚醒的何止是夢,其實還有別的部分,蘇醒的也許不僅僅是生命,其實還有現實。這一次她又來游園了,當她穿著在舊時的旗袍,原以為自己還是那時的錢夫人,還以為自己還是那時候的風光。可是她的夢還是驚醒了。
這便是人生吧!當從夢中驚醒時,這才發現自己其實是一無所有的。原來所有的,無非是夢一樣。其實當竇夫人問她對台北有什麼印象時,她只能喃喃地道,這里變的我都快不認識了--起了那麼多的高樓大廈。
小說總是在寫之前要找到切割點的,就是像洋蔥那樣,能夠一刀下去,看到每一個層面的紋理。那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練成的。也不是一刀下去就能夠找准地方的。其實寫小說真的不容易,其實寫什麼東西都不容易。文字有時候就像一座華麗的宮殿,而每一個寫字的人,都需要將自己腦海里最美麗的東西用文字將其搭建起來,讓每一個看到它的人能夠為其美而吸引,那時候才處劃功得圓滿。
可是這又談何容易?畢竟這是腦海里最美好的東西,是抽象的東西,像借用文字建造,那還是需要學習與磨練的
I. 傑克的威斯本游園會讀後感
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有所感而寫成的文章就是讀後感。
1.今天,我讀了...一文使我深受感觸
2.翻開書,...幾個字印入的的眼簾,不禁讓我想起...
3.或者引用名言開頭,在引出內容
結尾一般是:1.這片文章是我深受啟發...
J. 《游園不值》中詩人通過這次經歷感悟到了一個什麼哲理
哲理:任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無論如何也禁閉不住的。
此詩先寫詩人游園看花而進不了園門,感情上是從有所期待到失望遺憾;後看到一枝紅杏伸出牆外,進而領略到園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驚喜,寫得十分曲折而有層次。
尤其第三、四兩句,既渲染了濃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詩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體現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點,情景交融,膾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