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桃花始盛開
1.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什麼意思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到底是描述的絕對是氣候。
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氣候與平原氣候的差異。
山地垂直氣候與詩歌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形象地反映了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減,在山區物候的垂直差異.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廬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
100~1
200米間,它比\"人間\"(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氣溫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開放的時間要落後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遲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2.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是什麼意思
意思: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譯文
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里來。
(2)山寺桃花始盛開擴展閱讀: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於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廬山上大林寺時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絕。此詩說初夏四月作者來到大林寺,此時山下芳菲已盡,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
詩中寫出了作者觸目所見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發現的驚訝與意外的欣喜。全詩把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立意新穎,構思巧妙,趣味橫生,是唐人絕句中一首珍品。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年四十六。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情況,白居易集有《游大林寺序》可參考:「余與河南元集虛、范陽張允中、南陽張深之、廣平宋郁、安定梁必復、范陽張時、東林寺沙門法演、智滿、士堅、利辯、道深、道建、神照、雲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遺愛草堂歷東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頂,登香爐峰,宿大林寺。大林窮遠,人跡罕到。
環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東人。山高地深,時節絕晚,於時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華,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別造一世界者。因口號絕句雲(即《大林寺桃花》)。
既而周覽屋壁,見蕭郎中存、魏郎中宏簡、李補闕渤三人姓名詩句,因與集虛輩嘆且曰:『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由驛路至山門,曾無半日程,自蕭、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無繼來者。嗟乎!名利之誘人也如此。時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樂天序。」
唐貞元年間進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書省校書郎,再官至左拾遺,可謂春風得意。誰知幾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諫不諱,冒犯了權貴,受朝廷排斥,被貶為江州司馬。身為江州司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詩中,曾面對琵琶女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滄桑感慨。這種滄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這首小詩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紀游詩,蒙上了逆旅滄桑的隱喻色彩。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3. (),山寺桃花始盛開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全詩如下: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一、譯文如下:
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里來。
二、詩詞賞析:
該詩只有短短的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 、「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從緊跟後面的「長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沖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麼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 ,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它們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 —— 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著意用了「人間」 二字,這意味著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彷彿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什麼仙境,置身於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下,詩人想像的翅膀飛騰起來了。「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詩人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並未歸去,只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三、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4.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兩句古詩是什麼意思
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我常為春光內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容知它已經轉到這里來。
全文如下:
大林寺桃花作者: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作者白居易。介紹如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4)山寺桃花始盛開擴展閱讀:
白居易的典故:自釀美酒
白居易自家釀的酒,質高出眾,他為自家的酒作詩道:「開壇瀉罇中,玉液黃金脂;持玩已可悅,歡嘗有餘滋;一酌發好客,再酌開愁眉;連延四五酌,酣暢入四肢。」(《白居易卷》)。
白居易造酒的歷史不但有記載,而且直到今天,還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賞鄉鄰」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傳。
5. 山寺桃花始盛開,全詩及作者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注釋】:
人間①四月芳菲②盡
6. 人間四月天,山寺桃花始盛開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吧?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間(也就是指平原等低海拔地區)四月的時候花都已經開過了,山上寺廟里的花才開始綻放。
如果說是解釋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就是:花的盛開對周邊環境有一定的溫度要求,一般是春天氣候變溫暖了之後才開放。但是由於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氣溫降低0.6℃,山上的氣溫相對於山下的氣溫要低,因此等山下的花都開過之後,山上的溫度才達到花開的溫度要求,山上的花會開的比較遲。
O(∩_∩)O,謝謝!~
7.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首詩全文的意思
1、釋義
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里來。
2、原文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3、簡析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於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廬山上大林寺時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絕。此詩說初夏四月作者來到大林寺,此時山下芳菲已盡,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詩中寫出了作者觸目所見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發現的驚訝與意外的欣喜。全詩把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立意新穎,構思巧妙,趣味橫生,是唐人絕句中一首珍品。
8.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是什麼意思
山寺建在山上,因為山上的氣候比山下的低,自然春來的也晚。
因此當山下的桃花盛開時,山上的桃花卻還沒綻放。然而,到了四月,山上的春才來,桃花也就在那時綻放,但山下的花,早已凋謝……
9. 山寺桃花始盛開。這是什麼意思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版。
【譯文】四月里別權處的春花都凋謝了,
大林寺的桃花卻剛剛開放。
人們常說春天走了再也沒地方尋找,
卻沒料到春天卻悄悄地轉移到這里來。
【點評】這首詩前兩句講四月春末在山寺見到桃花,後兩句再表達詩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悅心情。透露了詩人對寧靜、和諧、清新的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樓主給個好評吧!!
對了這首詩的名字是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10. 古詩"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前一句是什麼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注釋】:
人間①四月芳菲②盡山寺③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④轉入此中⑤來
①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
④不知:豈料、想不到。
⑤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
這首七絕是一首紀游詩,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於江州。是說初夏時節詩人來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開的桃花;原因惜春、戀春之情,怨恨春去無情,誰知是錯怪了春,原來它並未歸去,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山寺里來了。這首詩把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立意新穎,構思靈巧,意境深邃,富於情趣,啟人神思,惹人喜愛,是唐人絕句中又一珍品。
簡評與賞析:
全詩短短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們從緊跟後面的「常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沖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麼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它們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著意用了「人間」二字,這意味著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彷彿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什麼仙境,置身於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下,詩人想像的翅膀飛騰起來了。「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他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並未歸去,只不過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這首詩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美麗;而且還把春光擬人化,把春光寫得彷彿真是有腳似的,可以轉來躲去。不,豈只是有腳而已?你看它簡直還具有頑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這首短詩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寫得是如此的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如果沒有對春的無限留戀、熱愛,沒有詩人的一片童心,是寫不出來的。這首小詩的佳處,正在立意新穎,構思靈巧,而戲語雅趣,又復啟人神思,惹人喜愛,可謂唐人絕句小詩中的又一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