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與馬
『壹』 桃花為何代稱馬
桃花馬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毛色白中有紅點的馬。
『貳』 馬後桃花馬前雪,教人哪得不回頭。這句詩出自哪裡
馬前桃花馬後雪,教人怎敢再回頭?」——出自顧貞觀、吳兆騫的故事.(原詩出自清朝徐蘭《出關》「憑山俯海古邊州, 旆影風翻見戍樓.馬後桃花馬前雪, 出關爭得不回頭?」)說的是將士出征塞外,身前桃花片片,怎能抑住離鄉之愁;後來吳兆騫流放寧古塔,得以倖存,再回首時,寫下這樣的句子.在季羨林的《學問人生》中看到這句,用在回憶當年牛棚生活之時.不禁感慨,不論馬前抑或馬後,桃花與雪均是人生階段,不同的只是孰前孰後而已,不變的應是嚮往桃花的心態,心中總有希望,即使雪地,亦能堅守直至桃花朵朵開)望採納
『叄』 馬前桃花馬後雪的全文及解釋
「馬前桃花馬後雪,教人怎敢再回頭?」——出自顧貞觀、吳兆騫的故事。作者和原文我也不知道,背景如下,詩意看完一下材料就知道了。
[轉載]《蘇州雜志》2000年第3期
清代寧古塔與吳門流人吳兆騫
丁繼松
黑龍江省東部的海林縣,是三百多年前清廷流放人犯的寧古塔所在地。據不完全統計,自清順治以來,由獲罪而被流放到寧古塔的著名人士有二、三十人。傳說,清文學評論家金聖嘆被處死後其妻流放於此,呂留良的孫子也被遣戍至此。流人中官職最高的是明崇禎兵部尚書張縉彥、原廣西巡撫陳洪明、曾當過御史的李棠等。流人中還有一批舉人、貢生、進士等高級知識分子。其中名氣最大的是被譽為"江左三鳳"之一的吳門詩人吳兆騫。
吳兆騫字漢槎,蘇州吳江人。他七歲讀書,九歲時寫出了數千字的《膽賦》。青年時期即名聲大振。時人把他和陳其年、彭師度並稱為"江左三鳳"。然而在一次科舉考試中,命運之神卻將這位江南才子拋入了苦難深淵。
順治十四年(1657年),吳兆騫鄉試中舉,這本是一件喜事。不久卻發生了震驚朝野的"南闈科場案",主考官被處死,一大批考生受到牽連。吳兆騫"為仇家所中",遭人陷害,含冤下獄。最後查來查去結論竟是"審無情弊",但仍被發配到極邊之地寧古塔。一個生長在雜樹生花、群鶯亂飛的江南才子,一下子來到"膚肉凍結,觸物皆墜"的漠漠大荒。生活的落差,環境的突變,心情的痛楚可想而知。吳兆騫到寧古塔後身無分文,囊空如洗,生活極為貧困。冬天,常常獨坐柴門用斧頭敲碎冰塊煮稗(一種雜糧),聊以度日。即使在這種境遇中,吳兆騫仍然堅持讀書、創作詩詞。他與同被流放的張縉彥、姚其章、錢威等人還結成了北大荒第一個詩社"七子之會"。不定期地互相酬唱,研討詩詞創作,"分題角韻,月凡三集"。這些流人的詩詞在黑龍江文學史上曾佔了一席之地,他為東北邊陲地區詩詞文化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啟蒙作用。
6年後,吳兆騫的妻子葛采真從吳江輾轉數千里來到寧古塔。妻子「攜來二三婢僕,並小有資斧」,使吳兆騫的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
當時寧古塔「昂邦章京」巴海發現了吳兆騫的才華,這位滿族將軍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聘請吳為衙門書記兼家庭教師,給他的兩個兒子授讀。巴海禮賢下士,十分尊重吳兆騫,「待師之禮甚隆,館金三十兩」,冬天還贈裘衣以御風寒。這對長期沒有任何收入的吳兆騫來說,不啻雪中送炭。
吳兆騫被流放前,在京師結交了一些良朋好友,遣戍寧古塔後,朋友們為他的獲釋而四處奔走,其中最積極的是顧貞觀。顧貞觀字梁汾,江蘇無錫人,順天舉人,擢升秘書院典籍。他與吳兆騫私交甚厚,情同手足。為了吳兆騫他奔走呼號、不遺餘力。他在京師千佛寺寫了一首著名的詞《金縷曲》,以詞代書寄給遠在邊疆的吳兆騫。詞是這樣的: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 貧子幼。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冰與雪,周 旋久。 淚痕莫 濕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薄命, 更不知今還有。只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 札,君懷袖。
顧貞觀這首讀之令人淚下的《金縷曲》,被當時的進士、名詞人納蘭性德讀到了,他被顧貞觀真摯的友情感動得淚流滿面,當即告知其父內閣大學士明珠,要求設法營救吳兆騫南歸。在明珠的幫助和影響下,加上吳的舊友倡議,湊足了二千兩銀子,以求贖歸。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吳兆騫終於接到了還鄉詔,命運之舟忽然把他帶進了柳暗花明的境地。第二年年底,吳兆騫帶著在東北邊陲23載的風霜回到了京師。
吳兆騫回京師後,立即到納蘭性德寓所拜謝贖歸之恩。他在納蘭居室的牆壁上看到一行字:「顧梁汾為吳漢槎屈膝處」,不禁大慟,聲淚俱下,久久不已。原來顧貞觀為了營救老友,不惜給納蘭性德下跪,人間真情莫過如此。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其所著的《隨園詩話》中對顧貞觀營救吳兆騫一事,說:「嗚呼,公子能文,良朋愛友,太傅憐才,真一時佳話。」
吳兆騫回到京師後,旋即返歸吳江故里,並築屋三間,命名為「歸來草堂」,聊以棲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他復去京師。那時他已疾病纏身,一年後在貧困潦倒中逝於京師旅邸。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在封建制度的摧殘下,終化為一*黃土。
吳兆騫流放寧古塔23年。一生著有詩集《秋茄集》8卷、《歸來草堂尺牘》1卷以及與友人合編的《名家絕句鈔》6卷,還有部分著作現已失傳。《秋茄集》是吳兆騫的代表作,在這本詩集中,有對故鄉景物的深切懷念;有對東北邊陲壯麗河山的描繪;有對含冤忍辱悲憤之情的宣洩;還有表達抗擊外敵入侵的愛國豪情。「蒼茫大磧旌旗引,屬國壺漿夾馬迎。料知寇兵鳥獸散,何須轉斗摧連營」,正是抒發了這位愛國詩人抗擊沙俄武裝入侵的慷慨之情。
被遣戍寧古塔的流人,能生還的極少,大部分都客死該地,吳兆騫總算是這場大悲劇中的幸運兒。如今,站在寧古塔歷史的廢墟上,見到的只是斜陽古道,衰草荒煙,耳邊彷彿仍然響起流人們血淚的呻吟和絕望的吶喊。
『肆』 三月桃花兩人一馬明日天涯出自哪裡
出自七堇年的《塵曲》里郭珊寫的序。
原文是:卻還是不悔當初。三月桃花,明日天涯,兩人一馬。
(4)桃花與馬擴展閱讀
七堇年,80後中罕有的嚴肅文學派作者,後安妮寶貝時代的代表作家。其文風成熟穩健,闃靜通透,充滿靈性且藝術感極強。在她看來任何藝術形式的終極追求都是表達內在外在的美,由此反對以詞藻堆砌為由批判年輕作者的表達。
她說,在對語言美的盲目迴避漸成潮流時,還沒有能力做到筆致極簡包容萬象時,以為選擇了粗劣無趣的平白敘述就是所謂大氣,或許才是可笑。——《人民日報》
以前一直覺得青春寫作很膚淺,七堇年的文字讓我覺得中國的青春寫作有了新希望。——陳曉明(文學評論家)
有同齡人所沒有的成熟,無論是文章的立意還是文字本身的高度都勝於同期作者。——郭敬明(80後青春文學作家)
青春文學新秀七堇年,首部長篇小說《大地之燈》發行不到半年,就被美國的出版公司看好,將於9月底在美國面世。美國出版人認為,《大地之燈》囊括了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背景和時代苦難,「令人驚嘆」。——(來自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由第15界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獲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百家-七堇年
『伍』 三月桃花 兩人一馬 明日天涯 是什麼意思
字面意思啊,在桃花盛開的三月,兩個相愛的人共騎一匹馬,走遍海角天涯。是描述幸福恬淡的意思。
『陸』 《東邪西毒》中桃花為什麼一直和一匹馬站在水裡面這有什麼隱喻嗎
來回顧一下情節,黃葯師因為嫉妒西毒有那樣一個鍾意他的人——他的大嫂,所以四處留情。影片中最明了表現出來的是對慕容嫣開的那個玩笑,他並不想得到真正的愛情,他只喜歡西毒的大嫂,而他唯一想做的不過是體驗一下被人中意的感覺是什麼。
答案已經很明顯了,那匹馬代表的是桃花的慾望,她把她的情慾都寄託在了對馬的愛撫上面。其實人人都可以變得很毒,只要你明白什麼是嫉妒。
還有一種說法是,桃花命運中最重要的兩個人:黃葯師,盲人武士,是這部電影里主角中騎馬鏡頭最多的,洪七是駱駝,楊采妮是驢子,歐陽鋒是最後才騎馬。就是一種命運的牽連,他們的馬,都有特寫。盲人武士奔赴戰場的時候,以為他會把馬留給楊采妮,結果只是留下了淚痕。觀點粗糙,歡迎評論、互動。
『柒』 三月桃花,兩人一馬,明日天涯,出自哪個典故
原文:卻還是不悔當初,三月桃花,明日天涯,兩人一馬。 是七堇年的《塵曲》中的序。
作家:七堇年。於1986年10月5日生於四川省瀘州市,原名趙勤。2002署名發表《被窩是青春的墳墓》並入圍第六屆新概念作文大賽,長篇小說《大地之燈》,《瀾本嫁衣》。發表《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塵曲》等文集。翻譯愛爾蘭作家克萊爾·吉根的短篇小說《寄養》。
桃花,屬薔薇科植物。葉橢圓狀披針形,核果近球形。桃花原產於中國中部、北部,現已在世界溫帶國家及地區廣泛種植,其繁殖以嫁接為主。其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文學創作的常用素材。
對自由的生活無拘無束的嚮往,暖春時期,滿樹桃花,生意盎然,生氣勃勃。願不理世事,浪跡天涯。對於今後的約定,而往往悔恨於當初的無所作為。愛情上,生活上都亦是如此。
『捌』 十里桃花 兩人一馬,後來 謝了繁華 生死無話是什麼意思
按照字面來看的話,就是:當初在十里桃花林中,兩人共騎一馬,時光靜好。後來卻都謝別了繁華,兩人形同陌路,生死無話。
應該是說兩人先前相愛,卻最終別離的意思吧。
『玖』 桃花馬是什麼馬
呵呵,您好,所謂的桃花馬不是指顏色,而是指馬身上的貌似桃花樣的圖案的馬,好比青花驄,您就不能認為馬上面就是青花~~~~~
補充答案:桃花馬是指馬身上的有斑點狀的白毛或者紅棕色的毛,狀似桃花,所以起名為桃花馬。而青花驄,是指青白毛相間的馬,比如有旋轉毛紋的,叫菊花驄…………
『拾』 三月桃花,兩人一馬,浪跡天涯 什麼意思
就是3月份的時候 兩個人騎一個馬 去浪跡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