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庄花園
㈠ 玩廈門鼓浪嶼的 皓月園,日光岩,菽庄花園,海底世界,該如何安排這路線呢請多多給指教,謝謝了!
2011年春節前兩天剛去了廈門鼓浪嶼,氣溫在16、7度,非常舒適,海底世界貌似在廈門專島上,但是離去鼓屬浪嶼的輪渡很近,如果你從廈門島開始遊玩,建議先去海底世界,然後到輪渡坐船去鼓浪嶼,記得坐輪渡從廈門島去鼓浪嶼不需要買票直接走進去,不要被一些吆喝的人攔住去坐什麼快艇,輪渡的船也不是太差,到了鼓浪嶼後,面對鼓浪嶼走左手的環島路大約5分鍾就能到皓月園,半小時能玩結束,接著環島路走15分鍾可以到菽庄花園,這里有鋼琴博物館、四十四橋、十二生肖竹林、海灘,景色不錯,大約玩一個半小時(比較悠閑的走),再者到日光岩就稍微遠了點,要保持好體力,如果你在鼓浪嶼住,建議你第二天再去爬日光岩,還是有點兒小累的,雖然不高,但是對於不常運動的我來說,有點小累,日光岩在鼓浪嶼中部,站在日光岩上眺望,感覺非常棒~鼓浪嶼適合你靜靜的去感受~祝你玩的愉快!!
㈡ 鼓浪嶼菽庄花園的傳說或故事有哪些
傳說是沒有,菽庄花園是林爾嘉建的私家花園,內有藏家人居住的菽庄樓。這是台灣讓日本殖民後林爾嘉不願意生活在日本人的管制下,便宜搬到鼓浪嶼島上,按照台灣的住所在島上建成的私家別墅。因為鼓浪嶼在當時是萬國租界,日本人不敢亂來。解放後政府加以修善改成公園讓市民遊玩。園內的假山是好幾代鼓浪嶼人兒時的最佳下玩耍處,還有四十四橋,是由四十四段連成的一條觀海橋,中間有塊大石頭,大石上還頂著一塊巨石。像是飛來石。
圖片來源網路。
㈢ 廈門菽庄花園的介紹
廈門菽庄花園位於鼓浪嶼日光岩海濱浴場旁邊,位於島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晃岩,東臨觀海園旅遊村,西眺港仔後海濱浴場。是園主人林爾嘉用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的。
㈣ 廈門旅遊攻略 菽庄花園怎麼讀
淑女的淑 ,庄園的庄。淑庄花園。
㈤ 菽庄花園是怎樣命名的
菽庄花園坐落在鼓浪嶼港仔後,建於1913年,主人林爾嘉,又名叔臧,園名即以他的名字諧音而名。甲午戰爭後,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願當亡國奴,從台灣遷到鼓浪嶼居住。其後,叔臧建了這座花園。
菽庄花園依海建園,海藏園中,傍山為洞,壘石補山,與遠處山光水色互為襯托,渾然一體。所造樓台亭榭不一其形,迦橋低欄,形若游龍。園內看海,波浪拍岸,倚欄遠眺,極盡山海之致,復有岩洞之幽,鮮花滿徑,綠樹成行。菽庄花園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以小見大,耐人尋味。庭院本來以靜為主,但眼前波濤拍岸,浪花飛濺,形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對比,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妙趣橫生。
㈥ 廈門菽庄花園的園林特色有哪些
菽庄花園利用天然地形,借山藏海,巧為布局,分為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各造五景。藏海園五景為眉壽堂(又為談贏軒)、王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招涼亭。補山園五景為: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聽潮樓、小蘭亭。以後又陸續建了小板橋、渡月亭、千波亭、熙春亭、茅亭、傘亭等。園內各景互為補充,錯落有序,渾然一體;園在海上,海在園中,它既有庭院小園的精巧雅緻,又有浪飛鷗翔的雄渾壯觀;動靜對比,相得益彰。但最有特色的是: 藏海:一路走來不見海,到了花園門口甚至進了大門仍不見海,一堵高牆擋住了視線,偶回首,園門內側楣上高懸「藏海」匾額赫然入目,頓時領悟藏海的意蘊,轉出月洞門,突然「海闊天空」,大海奔騰而至,這種先藏後露的手法,收到了驚奇的效果。 巧借:林爾嘉把臨海的坡面,海灣里的礁石,漲落的潮水,全部利用起來,圍地砌階,造橋建亭,使原本十分狹小的海灣,借四周自然美景為鋪墊,變成涵納大海,視野寬大,頗具層次的海濱花園。特別是走在四十四橋上,面地遼闊的海空,誰也不感到其小,卻感到花園之大。遠方的南太武,山下的嶼仔尾,羅列的擔嶼、青嶼、浯嶼,眼前的日光岩、英雄山,前方的海滄嵩嶼角以及翻飛的海鷗,都成了花園的外景。四十四橋上的渡月亭,是菽庄觀海賞景的最佳點。
㈦ 廈門鼓浪嶼菽庄花園里的一座墳埋的是誰
墓碑上有寫。是誰的夫人好像。忘記了。
㈧ 廈門菽庄花園的簡介
公園建於1913年,1955年改作公園。菽庄花園利用天然地形巧妙布局,全園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各景錯落有序,園在海上,海在園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緻,又有海鷗飛翔的雄渾壯觀,動靜對比,相得益彰。園內還有四十四橋和十二洞天等景點。
㈨ 游完鼓浪嶼的日光岩,皓月園,菽庄花園大概需要多少時間不要復制網上的~~最好是自己的體驗~~
先去皓月園,再菽庄花園,再日光岩,不著急,慢慢逛,半天時間是不夠的
不然會很趕
早上八九點過去,下午四點回來
㈩ 林爾嘉的菽庄花園
原是台灣富紳林爾嘉的私家花園。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被迫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可台灣軍民拒割台,總兵劉永福等帶領「黑旗軍」進行抵抗,腐敗的清政府又下令駐台官兵回大陸。時任台灣墾撫兼團防大臣的林維源不敢逆旨,於1895年全家內渡,定居於鼓浪嶼。林維源,原籍龍溪,其先祖於乾隆年間赴台灣淡水墾殖發家,在台北建有「板橋別墅」即林家花園。其子林爾嘉從小就生活在那裡,別墅的一切給他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1905年林維源去世,林爾嘉繼承父業。1913年,他為懷念台北板橋故居,選定鼓浪嶼金帶水之湄,草仔山之下的一面坡,仿造台北板橋別墅,參照江南名園修建花園,取名「菽庄」,乃主人「叔臧」的諧音,也是「稻菽主人庄園」寓意,因為林爾嘉的祖先是以墾殖發家而富甲台灣的。他花1萬銀元的「潤筆」費,請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題寫「菽庄」園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