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華荷花
『壹』 海上畫派的創始人是誰
清末民初,繼「揚州八怪」之後,出現了中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後一個畫派——海上畫派。海派畫家群既秉承傳統,又接近現實生活,是中國古典繪畫向現代繪畫過渡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代表畫家有:
任伯年(1840—1895),名頤,浙江紹興人。四十多歲,藝術成熟,名聲大噪。任伯年練得能懸腕中鋒畫極細之處。他還學習民間繪畫和西洋水彩畫,注重寫生。吸收素描、色彩的技法,加強中國畫寫實成分。任伯年重視觀察生活,采訪民情,通過表現某些歷史題材,以借古喻今的方式創作了具有愛國主義情緒的作品,如《蘇武牧羊》、《關河一望蕭索》、《莫干煉劍》等。
吳昌碩(1844—1927),浙江安吉人。22歲那年考中秀才,但無意仕途,仍潛心研究藝術。據說他在30歲時,任伯年見到他的畫,認為其筆墨已很有功夫,竟拍案叫好。吳昌碩從篆刻書法入手,把金石篆籀筆法引入花鳥畫中,形成「雄健古茂,盎然有金石氣」的風格。吳昌碩畫梅,蒼勁老辣,雄健凝重,畫蘭於蒼健中透出秀麗、高雅。他畫牡丹,施用濃艷的洋紅,與墨色對比,透明強烈,艷而不俗。
任熊(1822—1857)、任薰(1835—1893)兩兄弟曾師法明末畫家陳洪綬,精於人物、山水、花鳥,他們對任伯年早期繪畫有一定影響。任熊、任薰、任伯年以及任薰之子任預,並稱「四任」。
虛谷(1874—1896)頗受揚州畫派影響,得羅聘神韻,喜用枯筆焦墨,於側逆中求方正,他的花鳥畫很有個性。
趙之謙(1829—1884)書法承北碑,篆隸師鄧石如,長於花卉。
除上述畫家外,海派的主要畫家還有胡公壽、蒲華、錢慧安、吳友如等
『貳』 紅蓼荷花圖的介紹
紅蓼荷花圖是清末畫家蒲華所作,《紅蓼荷花圖》構圖奇絕,以下半幅之墨葉白荷與上半幅之碧荷紅蓮相對比,又以紅蓼、浮萍將全畫統一協調。荷葉以濕筆寫出,墨彩淋漓,線條洗練流暢。
『叄』 海上畫派的創始人是誰不是代表人物!是創始人
著名畫家蒲華(又名蒲竹英,嘉興人,晚清書畫家,海上畫派創始人)
參考網址
http://ke..com/view/1081586.html?tp=0_00
參考文獻
蒲華(1839-1911),晚清「海派」畫壇具有創造精神的代表畫家。其畫氣勢磅礴,可與吳昌碩媲美。蒲華原名成,字作英,亦作竹英、竹雲,號胥山野史,種竹道人,一作胥山外史,室名九琴十硯齋、芙蓉庵,亦作夫蓉盦,劍膽琴心室、九琴十研樓。浙江省-嘉興人。自小喜讀書,能作文章,曾參加過科舉考試,但其性格追求自由,與窒息個性的科舉八股文-格格不入,最終只得秀才,從此絕念仕途,專心致志於藝術創作。
他在嘉興時,家境貧寒,曾租居城隍廟,一心致力於繪畫,為人樸厚,淡於名利。22歲結婚,與妻貧困相守,情感志深。這一時期,在他清苦平靜的生活中,激起幸福的歡樂。他與友人結成鴛湖詩社,看花、飲酒、賦詩,意志甚豪。1863年,與畫家相依十年的妻子病逝了,這對視功名富貴為身外之物,而注重感情的蒲華來說打擊沉重,悲慟情懷。在他的詩中道出「十年結知己,貧賤良可哀」。「良緣何其短?」的心境,表述其內心深深的悲痛。當時他32歲,無子女,但他只企求「魂兮返斗室」,從此不再續娶,至老孑然一身。後來寓居上海,鄰里住的是妓女,也能潔身自重。
蒲華攜筆硯出遊四方,以賣畫為生。一度居住台州太平(今浙江溫嶺),及浙東寧波,最後寓居上海。在這些地方留下了不少墨跡。蒲華的知友中友情最深的是吳昌碩。與其交往達40年,常在一起題字作畫,藝術主張和意趣追求也相近,亦以氣勢取勝。蒲華謝世時身旁無親人。吳昌碩等為他料理喪事。
蒲華癖好古琴,遇即購藏,視為心愛之物,故居屋名為「九琴十硯」樓。蒲華能詩善書、擅畫山水,花卉、尤愛畫竹,一生勤操筆墨,畫筆奔放,縱橫滿紙,風韻清雋。師承陳淳、徐渭、鄭板橋、李(善)的風格,在傳統基礎創造出自己的風格。所作山水大軸或冊頁,雖多作山居、讀書等傳統題材,但構思,布局新穎,詩意盎然。筆力雄健奔放,如天馬行空,善用濕筆,水墨淋漓,線條流暢凝練,柔中寓剛。
他性格放盪不羈,有豪壯的一面,也有落拓的一面.
他的寫意花卉,多作梅、蘭、竹、菊、荷花等,或畫秋菊凌霜,或寫墨竹,一竿數枝,挺立直上,或作虯枝老梅,繁花怒放;筆墨流暢,凝練著色清麗、生氣蓬勃,似陣陣芬芬,迎面撲鼻。他的墨竹畫,瀟灑奇逸,吳昌碩題為:「墨沈淋漓,竹葉如掌,蕭蕭颯颯,如疾風振林,聽之有聲,思之成詠,其襟懷之灑落逾恆人也!」
蒲華的一生,貧困潦倒,極不得志,吳昌碩在他的墓誌鉻上題「富於筆墨窮於命」,道出其一生經歷。蒲華逝前畫價僅僅能維持自身生存,略有結余即收藏古琴。他一生勤操筆墨,在晚清上海畫壇中留下很多作品。蒲華愛喝酒,時酣酒肆,得興時吟詩作畫,加之性格平易,當時有前來求他寫字作畫者,也不計酬金多寡,時常是若為其代付酒資即可得字畫。又有些前來求畫者趁其暢飲,備筆墨紙硯,酒酣落筆,頃刻成幅,山水花卉,有求必應,因而有許多作品流傳下來。近些年他的作品又大量流入海外,被港台文物商所獲,轉入市場流通。現在美國-紐約和香港都有許多蒲華的作品進入拍賣。成交價雖不如吳昌碩、任伯年等人高,但也很可觀。
『肆』 紅蓼荷花圖的作品解讀
《紅蓼荷花圖》構圖奇絕,以下半幅之墨葉白荷與上半幅之碧荷紅蓮相對比,又以紅版蓼、浮萍將全畫權統一協調。荷葉以濕筆寫出,墨彩淋漓,線條洗練流暢。設色淡雅,卻有氣勢磅礴之感。筆力奔放雄健,如天馬行空,有徐渭、陳淳的風骨。款識:「高士有潔癖,美人無冶容。撫白陽山人大意。蒲華。」
『伍』 蒲華的介紹
蒲華(1832—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雲,浙江嘉興人。號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種竹道人,齋版名九琴十硯齋、九琴十研權樓、芙蓉庵,夫蓉盦、劍膽琴心室等。晚清著名書畫家,與虛谷、吳昌碩、任伯年合稱「海派四傑」。早年科舉,僅得秀才,遂絕念仕途,潛心書畫,攜筆硯出遊四方,後寓居上海,賣畫為生。善花卉、山水,尤擅畫竹,有「蒲竹」之譽。書法淳厚多姿;其畫燥潤兼施,蒼勁嫵媚,風韻清健。1911年去世,好友吳昌碩為其料理後事。傳世作品有《倚篷人影出菰蘆圖》、《荷花圖》、《竹菊石圖》、《桐蔭高士圖》。
『陸』 紅蓼荷花圖的簡介
蒲華,(1833—1911)清末畫家。原名成,字作英,號種竹道人、胥山野史,浙江嘉興人。工版書畫,善山水、花卉、墨竹權。初師傅嘯聲,後宗陳道復、徐渭、李鮮。他幼時隨外祖父姚磐石讀書,後師事林雪岩。1853年入庠為秀才。他雖34歲才開始學畫,但因文化修養深,書法好,終在繪畫上取得很大成就。然他生性嗜酒,疏懶散漫,有「蒲邋遢」的雅號,故命運不濟,一生潦倒,到處奔波。他以賣畫為生,從不與人講求潤筆,有索輒應。1881年春,他從上海去日本,畫藝備受日本同道激賞推崇,這段經歷是他一生之中最為得意的,故特意繪《海天長嘯圖》以為紀念。同年夏天回國,依遊走四方。1894年冬,定居上海登瀛里(今漢口路、西藏路間),居室名「九琴十硯樓」。1911年夏天的一個晚上,蒲華酒醉後酣然沉睡,不料假牙落入喉管,因窒息而辭世。傳世作品有《倚篷人影出菰蘆圖》、《荷花圖》、《桐蔭高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