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御花園
① 北京故宮御花園里都有什麼樹
1、古檜柏
樹干直沖雲霄,形成「高閣倚紫垣,翠柏映延暉」的景觀。此古柏被稱為「疙瘩柏」,它歷經磨難,樹干中空,干皮多處空洞破損,根部糟朽嚴重。目前,故宮將對其樹干、枝杈進行清除腐朽組織、殺菌除蟲、防腐等一系列古樹枝幹修復工序,恢復古拙姿態後將之作為標本展覽。
2、連理柏
它由兩棵古柏組成,雙柏的主幹跨在北京的中軸線上。連理柏象徵著愛情、忠貞,估計乾隆皇帝也是希望自己的後妃們能對自己忠貞。
3、槐樹
這棵,名「龍抓槐」,它是北京的「龍爪槐之最」,其主幹周長達3米,如巨龍飛舞。此槐的姿態奇絕、情趣盎然,人稱為「蟠龍槐」。
4、楸樹
它在道教里被稱為「仙木」,因為它的花是呈紫紅色的,寓意「紫氣東來」。明朝的嘉靖皇帝最崇信道教,他在位時,令宮中廣植楸樹。每到紫花盛開時,那御花園里紫氣東來一片,真就像是仙宮一般。
5、白皮鬆
欽安殿殿外環繞漢白玉石欄,欄下東、西兩側各栽一株白皮鬆。西側的白皮鬆,主幹傾斜,樹冠青翠,胸徑達116厘米,樹根外露,似一條偃卧的蒼龍,更顯清奇蒼古。
堆秀山西南角的白皮鬆,氣勢宏偉,引人注目,是山上唯一的植物景觀,雖生長於假山上,仍舊枝繁葉茂,與堆秀山融為一體,烘托出獨有的山林意境。冠中的兩主枝間還形成天然的「連理枝」,別具特色。
6、古龍爪槐
御花園瓊苑東門內一株古龍爪槐,枝幹虯曲,老態龍鍾,冠大蔭濃,枝條彎曲而下垂,像一把巨傘。株齡三百年以上,樹高僅5米,胸徑卻達106厘米,樹冠投影面積92平方米,被譽為「北京龍爪槐之最」。
② 北京故宮御花園為什麼叫御花園
古代皇帝用的東西稱之為御,那是個花園所以就叫御花園了
③ 故宮御花園的作用
故宮御花園
作用:供皇帝遊憩觀賞或敬神拜佛之用。
明代永樂十五年(1417)始建,十八年建成,名為「宮後苑」。清雍正朝起,稱「御花園」。位於紫禁城中軸線的北端,正南有坤寧門同後三宮相連,左右分設瓊苑東門、瓊苑西門,可通東西六宮;北面是集福門、延和門、承光門圍合的牌樓坊門和順貞門,正對著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門。園牆內東西寬135米,南北深89米,佔地12015平方米。園內建築採取了中軸對稱的布局。中路是一個以重檐錄頂、上安鎦金寶瓶的欽安殿為主體建築的院落。東西兩路建築基本對稱,東路建築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萬春亭、絳雪軒;西路建築有延輝閣、位育齋、澄瑞亭、千秋亭、養性齋,還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這些建築絕大多數為遊憩觀賞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璃藻堂從乾隆時起,排貯《四庫全書薈要》,供皇帝查閱。建築多倚圍牆,只以少數精美造型的亭台立於園中,空間舒廣。園內遍植古柏老槐,羅列奇石玉座、金麟銅像、盆花樁景,增添了園內景象的變化,豐富了園景的層次。御花園地面用各色卵石鑲拼成福、祿、壽象徵性圖案,豐富多彩。著名的堆秀山是宮中重陽節登高的地方,疊石獨特,磴道盤曲,下有石雕蟠龍噴水,上築御景亭,可眺望四周景色。
④ 北京故宮御花園閱讀答案
①故宮是豪華而壯闊的。
站在午門前的廣場上,
你會覺得一切都變小了;
走進五光十色的珍寶館,
你會覺得世間的珠寶也不過如此;逐一參觀三宮六院,你更會因為那處處閃爍的金光、銀光刺得眼
睛都倦怠了,而懶得細細觀賞那些平常以為很高貴而又精巧的工藝品。
②然而在這金碧輝煌的建築群的盡頭,
卻有一個由堅石、
古柏和奇巧的亭閣組成的幽境
——御花園。
③御花園面積不大,但設計、建築頗具匠心。園內有千秋亭、萬春亭、澄瑞亭、浮碧亭、欽安殿
等大小建築
20
多座,看起來卻毫無擁擠、重復之感。
④亭台樓閣之問都點綴著生機勃勃的翠竹和奇形怪狀的石頭。那些怪石或者堆疊在一起成為假
山,突兀嶙峋,氣勢不凡;或者單個放在矮矮的石台上,成為盆景:有的像靈芝,有的像大象,有
的像猴子,有的像仙女,有的正面看像拄著拐杖的老頭,側面看像坐著的觀音,有的近處看像珊瑚,
遠處看像攢在一起的蘑菇,還有的表面一條條突起,像小孩吃的芝麻糖。
⑤你擔心這些玲瓏的「石像」會被大雨淋壞嗎?不必!因為它們頂上有蒼松翠柏圍成的天然帳幔。那些古柏少說也有百把年歷史了,盤根錯節,姿態飄逸。有的貼近地面向一側橫著生長,那粗壯的、屈曲的枝幹,彷彿老人躺在那兒熟睡。有的和相距一米多遠的另一棵柏樹扭一起,枝葉互相交錯,分不清它們是從其中的哪棵柏樹長出來的,主幹上的片片青苔說明這兩株連理柏經歷了無數風雨,然而它們至今還那樣親熱地擁抱著,真比世界上任何一對好朋友還要親密。離連理柏不遠的地方恰好又有一棵柏樹,從離地面一米多高的地方分成兩根一樣粗的枝幹,互相叉開著直指青天,遠處看就像做體操的人舒展著兩臂。其他的也都各具情態:像長髯飄飄的老者,像肅穆的十字架,還有的樹皮裂開,中間露出白花花的木質部,宛如一道飛瀑,而它兩旁暗色的樹皮,便是想像中的濕漉漉的岩壁。
⑥那些亭閣都掩映在松柏中,傍著魚池,依著垂柳,還有建在一大堆突兀的怪石上的,從松柏間望去,能隱約看見小亭的一角;站在山石下面仰視,有時又只能看見一個尖頂。它們是為了臨時歇息或納涼而修建的,因此既別致又小巧。漫步間,映入眼簾的是綠瑩瑩的樹,清亮亮的池水,微風徐來,彷彿聽見飄緲悅耳的古琴聲,又似看見了當年的宮女、妃嬪們靜坐小亭,悠閑地搖著羽扇,正在觀賞「魚戲蓮葉間」……
⑦御花園把怪石、松柏、亭閣結合得這樣好,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難怪人們稱它是蘇州園林的縮影。它向前來參觀的人們顯示著:我國傑出工匠不僅能把幻想中的勝景用輝煌的宮殿形式表達出來,而且能把江南的園林搬到北方來,讓明媚的春色永駐人間。
17. 文章開頭寫故宮金碧輝煌有何作用?(3分)
18.請用簡明的語言向人們介紹御花園的特點。(3分)
19.第段對「盆景」的描寫,突出了御花園中石頭什麼特點?(3分)
20試從文中舉例說明「打比方」這種說明方法的運用所產生的效果。(4分)
21第③段中說,御花園「設計、建築頗具匠心」,這「匠心」主要體現在哪裡?(不超過20字) (4分)
22.對文末「我國傑出工匠……永駐人間」一句該如何理解呢?把你的理解表述出來。(3分)
答案:17.目的是引出對御花園的說明。 18.布局合理,幽靜、充滿生機、有江南園林的圖畫美 19.千姿百態、奇形怪狀 20. 「離連理柏不遠的地方恰好又有一棵柏樹,從離地面一米多高的地方分成兩根一樣粗的枝幹,互相叉開著直指青天,遠處看就像做體操的人舒展著兩臂。」此句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地寫出了這株柏樹枝杈展開的外形。21.是蘇州園林的縮影,又有宮殿的輝煌 。22.寫出了我國建築藝術的高超水平,顯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⑤ 故宮御花園按照什麼順序
北京故宮里共有4座大小不等的花園,分別是御花園、慈寧宮花園、建福宮花園和寧壽宮花園(即乾隆花園),既無山野水面的自然條件,又無寬闊豁亮的場地。每座花園僅相當於一個中小型的私家園林,但因處於皇宮內苑,在建築上自然別具一格。御花園位於北京故宮中軸線的最北端,在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
園內建欽安殿後的堆秀山為一座人工假山,用太湖石疊成,背靠著高大的宮牆,騰空而立,十分精巧。14米高的山頂築有御景亭,站在亭上可俯瞰宮苑,遠眺景山、西苑。築採取了中軸對稱的布局,中路是一個以欽安殿為主體建築的院落,東、西兩路建築基本對稱。東路建築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萬春亭、絳雪軒;西路建築有延暉閣、位育齋、澄瑞亭、千秋亭、養性齋,還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
這些建築多倚圍牆而建,只有少數精美的亭台立於園中,使面積不大的御花園顯得空間開闊。浮碧亭和澄瑞亭、萬春亭和千秋亭這四座亭子的特色非常突出。兩對亭子東西對稱排列,浮碧亭和澄瑞亭為橫跨於水池之上的方亭,向南一側伸出抱廈;萬春亭和千秋亭為上圓下方、四面出抱廈、組成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體現了「天圓地方」的傳統觀念。
兩對亭子造型纖巧,為御花園增色不少。園內遍植古柏老槐,陳列著各種奇石、銅像、盆景,豐富了園景的層次。御花園是皇帝和家人休憩游覽的場所,一些重要的節慶活動也會在御花園舉行。每年重陽節,皇帝率領後妃們登臨御花園最高處的堆秀山御景亭;七月初七的乞巧節,宮人們也會在御花園祭祀織女,舉辦乞巧活動。
望採納,謝謝
⑥ 故宮里御花園的介紹
紫禁城內最大的花園為御花園。
御花園位於北京故宮中軸線的最北端,在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御花園。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 (公元1420年),從明景泰六年(1455年)開始增建,歷經數代。
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園中不少殿宇和樹石,都是十五世紀明代遺物。御花園原為帝王後妃休息、游賞而建,但也有祭祀、頤養、藏書、讀書等用途。
御花園佔地一萬一千多平方米,全園南北寬80米,東西長約140米,有建築二十餘處。園內建築布局對稱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築,無論是依牆而建還是亭台獨立,均玲瓏別致,疏密合度。
(6)北京故宮御花園擴展閱讀:
故宮博物院推出VR作品《御花園》
利用三維特效再現全貌,展示現實中無法賞玩的區域,VR重現故宮御花園盛景。
2018年12月19日起,故宮博物院推出VR作品《御花園》,通過VR技術,觀眾可以看到已經消失或尚未開放的御花園區域。
《御花園》VR節目時長20分鍾,其中節目視頻15分鍾、互動環節5分鍾。該節目首次應用行業內領先的三維引擎實時渲染光影,充分展現御花園在一天中的不同風采;虛擬世界復原了御花園中曾經飼養的小鹿、游魚和曾種植過的海棠樹等,在直觀展現御花園歷史風貌的同時,營造出活潑靈動的園林空間。一些現在很難抵達的御花園區域也通過VR開放。
⑦ 北京故宮御花園的描述
建築布局對稱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以欽安殿為中心,兩邊均衡地布置各式建築近20座,無論是依牆而建還是亭台獨立,均玲瓏別致,疏密合度。其中以浮碧亭和澄瑞亭、萬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色。
兩對亭子東西對稱排列,浮碧和澄瑞為橫跨於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側伸出抱廈;萬春亭和千秋亭為上圓下方、四面出抱廈、組成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體現了天圓地方的中國傳統觀念。兩座對亭造型纖巧秀麗,為御花園增色不少。
(7)北京故宮御花園擴展閱讀:
御花園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欽安殿為重檐盝頂式,坐落於紫禁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台樓閣。
御花園一處以精巧建築和緊湊布局取勝的宮廷園林。御花園的面積並不大,其南北深八十米,東西闊一百四十米。
但古柏老槐與奇花異草,以及星羅棋布的亭台殿閣和縱橫交錯的花石子路,使得整個花園既古雅幽靜,又不失宮廷大氣。這里是帝後茶餘飯後休息游樂的地方。另外,每年登高、賞月活動也在這里進行。
⑧ 故宮御花園的用途是什麼
御花園位於北京故宮中軸線的最北端,在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版御花園。始權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以後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 園中不少殿宇和樹石,都是15世紀明代遺物。御花園原為帝王後妃休息、游賞而建,但也有祭祀、頤養、藏書、讀書等用途。
⑨ 故宮御花園景點介紹 故宮御花園為什麼很小
御花園位於北京故宮中軸線的最北端,在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回」,清代稱御花園。始建於明永答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以後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
故宮御花園園中不少殿宇和樹石,都是十五世紀明代遺物。御花園原為帝王後妃休息、游賞而建,但也有祭祀、頤養、藏書、讀書等用途。
故宮御花園佔地一萬一千多平方米,全園南北寬80米,東西長約140米,有建築二十餘處。園內建築布局對稱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築,無論是依牆而建還是亭台獨立,均玲瓏別致,疏密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