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翠花園
⑴ 描寫御花園的片段
御花園位於紫禁城中軸線上,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御內花園。始建於容明永樂十八年 (1420年),以後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全園南北縱80m,東西寬140m,佔地面積12000㎡。園內主體建築欽安殿為重檐盝頂式,座落於紫禁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台樓閣。園內青翠的松、柏、竹間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長青的園林景觀。
⑵ 御翠花苑交通方便嗎應該怎麼過去
城市:嘉制興
樓盤名稱:嘉興御翠花苑
公交線路:花園路口: 322路、嘉善221路、171路、嘉善322路、嘉善305路
竹林路口: 嘉善222路、171路、163路
新豐鎮政府: 嘉善222路、嘉善221路
新豐車站: 嘉善222路
妙峰路口: 嘉善222路
新糧橋: 嘉善221路、171路
新豐汽車站: 嘉善221路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⑶ 古代皇宮的御花園都有什麼花
海棠:當時絳雪軒前有五株海棠樹,每當花瓣飄落時,宛如紅色雪花紛紛降下一般,遂將此軒名為繹雪軒。乾隆皇帝曾有"絳雪百年軒,五株峙禁園"的詩句。北京故宮御花園、頤和園和天壇等皇家園林中就種有西府海棠太平花:絳雪軒前琉璃花壇里有一簇極為罕見的太平花。
這是晚清時西太後命人從河南移來栽種於此處的蓮花:北京故宮附近的北海公園本來是御花園,園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為蓮葉所覆,蓮葉有時候高出水面將近兩米,開著千萬朵清雅芳香的花。蓮葉下可以行駛小船。 除此之外牡丹。芍葯。桃花等多有種植其實古代栽培養殖技術遠不如今,御花園里種植的多是當地的原生植物,而其中相隔多里的移栽如如宋朝時的荔枝。蝴蝶蘭等也最多存活一兩年而已。
⑷ 關於御花園的傳說
紫禁城中的園林,均系內廷宮殿的花園。比較集中的有四處:御花園、建福宮花園、慈寧宮花園和寧壽宮花園。坤寧宮的宮後苑,也就是後宮的御苑,稱御花園。乾隆皇帝住在養心殿,由於欣賞幽靜雅緻的建福宮,遂在其西建立建福宮花園,也稱西花園。慈寧宮南專為太後而設的花園稱慈寧宮花園。寧壽宮花園是乾隆皇帝改建寧壽宮時所建的花園,後來也稱乾隆花園。
這些花園都是宮院跨院的園林,從規模上與三海、圓明園、頤和園等皇家園林迥然不同,既無山野水面的自然條件,又無寬闊豁亮的場地。四座花園的面積只有三萬余平方米,每座花園僅相當於一個中小型的私家園林,但因處於皇宮內苑,在建築上自然別具一格。
御花園位於北京故宮中軸線的最北端,明代永樂十五年(1417年)始建,十八年建成,名為「宮後苑」。清雍正朝起,稱「御花園」。以後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園中不少殿宇和樹石,都是十五世紀明代遺物。御花園原為帝王後妃休息、游賞而建,但也有祭祀、頤養、藏書、讀書等用途。
御花園正南有坤寧門同後三宮相連,左右分設瓊苑東門、瓊苑西門,可通東西六宮;北面是集福門、延和門、承光門圍合的牌樓坊門和順貞門,正對著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門。
園牆內東西寬135米,南北深89米,佔地12015平方米。有建築二十餘處。園內建築布局對稱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築,無論是依牆而建還是亭台獨立,均玲瓏別致,疏密合度。
園內建築採取了中軸對稱的布局。中路是一個以重檐盝頂、上安鎦金寶瓶的欽安殿為主體建築的院落。東西兩路建築基本對稱,東路建築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萬春亭、絳雪軒;西路建築有延輝閣、位育齋、澄瑞亭、千秋亭、養性齋,還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
欽安殿為重檐盝頂式,坐落於紫禁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台樓閣。園內青翠的松、柏、竹間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長青的園林景觀。欽安殿左右有四座亭子:北邊的浮碧亭和澄瑞亭,都是一式方亭,跨於水池之上,只在朝南的一面伸出抱廈;南邊的萬春亭和千秋亭,為四齣抱廈組成十字折角平面的多角亭,屋頂是天圓地方的重檐攥尖,造型纖巧,十分精美。兩座對亭造型纖巧秀麗,為御花園增色不少。
這些建築絕大多數為遊憩觀賞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璃藻堂從乾隆時起,排貯《四庫全書薈要》,供皇帝查閱。建築多倚圍牆,只以少數精美造型的亭台立於園中,空間舒廣。園內遍植古柏老槐,羅列奇石玉座、金麟銅像、盆花樁景,增添了園內景象的變化,豐富了園景的層次。御花園地面用各色卵石鑲拼成福、祿、壽象徵性圖案,豐富多彩。
倚北宮牆用太湖石疊築的石山「堆秀」,山勢險峻,磴道陡峭,疊石手法甚為新穎。山上的御景亭是帝、後重陽節登高的去處。園中奇石羅布,佳木蔥蘢,其古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園內現存古樹160餘株,散布園內各處,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絳雪軒前擺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經曝曬的朽木,敲之卻鏗然有聲,確為石質,尤顯珍貴。園內甬路均以不同顏色的卵石精心鋪砌而成,組成900餘幅不同的圖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戲劇、典故等,沿路觀賞,妙趣無窮。
⑸ 什麼是御花園呢
園中不少殿宇和樹石,都是15世紀明代遺物。御花園原為帝王後妃休息、游賞而建,回但也有祭祀、頤養、答藏書、讀書等用途。
御花園佔地約11000多平方米,全園南北寬80米,東西長約140米,有建築20餘處。園內建築布局對稱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築,無論是依牆而建還是亭台獨立,均玲瓏別致,疏密合度。御花園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園內青翠的松、柏、竹間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長青的園林景觀。
⑹ 許昌市御翠花園門口有幾路公交車
10路
⑺ 古代皇宮的御花園都有什麼花
海棠:
當時絳雪軒前有五株海棠樹,每當花瓣飄落時,宛如紅色雪花紛紛降下一般,遂將此軒名為繹雪軒。乾隆皇帝曾有"絳雪百年軒,五株峙禁園"的詩句。北京故宮御花園、頤和園和天壇等皇家園林中就種有西府海棠
太平花:
絳雪軒前琉璃花壇里有一簇極為罕見的太平花,這是晚清時西太後命人從河南移來栽種於此處的
蓮花:
北京故宮附近的北海公園本來是御花園,園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為蓮葉所覆,蓮葉有時候高出水面將近兩米,開著千萬朵清雅芳香的花。蓮葉下可以行駛小船。
除此之外牡丹。芍葯。桃花等多有種植
其實古代栽培養殖技術遠不如今,御花園里種植的多是當地的原生植物,而其中相隔多里的移栽如如宋朝時的荔枝。蝴蝶蘭等也最多存活一兩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