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莉湖花園
㈠ 徐達和常遇春戰績
徐達
1332~1385,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出身農家,少有大志。 元至正十三年(1353),徐達參加農民起義軍郭子興部,隸朱元璋。從取滁州(今屬安徽)、和州(今和縣)等地,智勇兼備,戰功卓著,位於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克採石,下太平(今當塗),俘元萬戶納哈出。繼率軍克溧陽、溧水(今均屬江蘇)。次年,從朱元璋克集慶(今南京),繼奉命以大將軍領兵取鎮江,號令明肅,授淮興翼統軍元帥。十七年,率軍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陰等地,阻止江浙周政權首領張士誠軍西進。次年,留守應天(今南京),升奉國上將軍、同知樞密院事。二十年五月,長江中游漢政權首領陳友諒兵攻池州(今安徽貴池),徐達與中翼大元帥常遇春在九華山下設伏,俘斬陳軍萬余。又從朱元璋設伏應天城下,大敗陳友諒軍,俘7000餘人。二十一年,從取江州(今江西九江),率師先行,迫陳友諒退兵武昌,並追至漢陽,升中書右丞。二十三年,從援安豐(今安徽壽縣),敗張士誠部將呂珍,移師圍廬州(今合肥),旋從援洪都(今南昌)。在鄱陽湖之戰中,沖鋒陷陣,敗陳友諒軍前鋒,殺1500人,士氣大振。二十四年,任左相國。復引兵克廬州,繼揮師克江陵(今屬湖北荊沙)、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平定陳友諒余部。二十五年,率師東向,遵朱元璋先克淮東、再占浙西、後破平江(今江蘇蘇州)之方略,進攻張士誠,克泰州。次年克高郵、淮安、興化(今均屬江蘇)等地,悉平淮東。同年八月,以大將軍率舟師20萬,由太湖進圍湖州(今屬浙江),數敗張士誠軍,迫守將李伯升、張天騏以城降。十一月,轉兵北上,合圍平江,並申明軍紀,禁掠民財。二十七年九月,率將士破城,俘張士誠。師還,封信國公。 十月,徐達奉命以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率師25萬,北伐元軍,連戰皆捷,迫元濟南守將朵兒只降,佔領山東全境。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進軍河南,以計收降元將左君弼、竹昌,取汴梁(今河南開封)。繼在塔兒灣(在今偃師境)大敗元兵5萬,迫元梁王阿魯溫以城降,河南平。旋分兵克潼關,西取華州(今陝西華縣)。五月,趁朱元璋抵汴梁督戰,奏請乘勢直搗元都。閏七月,移師北上,連克衛輝(今屬河南)、磁州(今河北磁縣)。會諸軍於臨清(今屬山東),沿運河北進,大敗元軍於河西務(今河北武清西北),進破通州(今北京通縣),迫元順帝北走。八月初二,督軍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乘勝克真定(今河北正定)、懷慶 (今山西沁陽)等地。時聞元將擴廓帖木兒自太原引兵出雁門將攻北平(今北京),遂與諸將商議,運用批亢搗虛戰術,乘其不備直搗太原,迫擴廓回軍救援。旋選精兵夜襲其營,迫擴廓率18騎遁,俘降4萬人,克太原,佔山西。二年,揮師入陝西,迫元將李思齊降,斬元將張思道,陝西平。三年,率師敗擴廓於定西(今屬甘肅),俘元王公、將領以下8.6萬餘人,因功授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次年,鎮守北平,練軍馬,修城池,總領北方軍事。五年,與左、右副將軍李文忠、馮勝,各率5萬騎分路出塞征北元。自率中路輕敵冒進,至嶺北(治今蒙古國哈爾和林)遭北元軍伏擊,喪師萬余(一說數萬)。次年,復率諸將出征,敗北元軍於答剌海(今內蒙古達來諾爾湖)。還軍北平,戍守邊防。 徐達一生剛毅武勇,持重有謀,紀律嚴明,屢統大軍,轉戰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明太祖實錄》卷一七一)。
㈡ 南京六合區莉湖花園到楊浦大酒樓六合東佳店坐多少路公交車
公交線路:619路,全程約5.6公里
1、從莉湖花園步行約40米,到達莉湖花園東站
2、乘坐619路,經過5站, 到達浦六路·虎躍路站
3、步行約250米,到達揚浦大酒樓(六合東...
㈢ 南京寶瀾傢具建材城離莉湖花園遠嗎
你好。不遠。兩個地方大概相距2公里。
可以在古棠大道•雄州東路,乘674路(復興路總站→
畫家村
)到莉湖花園東,下來就是了。
㈣ 莉湖花園18棟3202房產權多少年
我們通常所說的抄房屋產權大致襲分為:
1)住宅用地,產權年限是70年;
2)綜合用地,產權年限是50年;
3)商業用地,產權年限是40年。
具體小區的產權年限是多少要看其《國有土地使用證》上的土地性質是什麼性質的才可以確定的,另外產權年限是從開發企業取得《國有土地使用證》的當天開始計算的,不是從購房日期算起的。
㈤ 徐氏家譜中查找徐達
1332~1385,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出身農家,少有大志。 元至正十三年(1353),徐達參加農民起義軍郭子興部,隸朱元璋。從取滁州(今屬安徽)、和州(今和縣)等地,智勇兼備,戰功卓著,位於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克採石,下太平(今當塗),俘元萬戶納哈出。繼率軍克溧陽、溧水(今均屬江蘇)。次年,從朱元璋克集慶(今南京),繼奉命以大將軍領兵取鎮江,號令明肅,授淮興翼統軍元帥。十七年,率軍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陰等地,阻止江浙周政權首領張士誠軍西進。次年,留守應天(今南京),升奉國上將軍、同知樞密院事。二十年五月,長江中游漢政權首領陳友諒兵攻池州(今安徽貴池),徐達與中翼大元帥常遇春在九華山下設伏,俘斬陳軍萬余。又從朱元璋設伏應天城下,大敗陳友諒軍,俘7000餘人。二十一年,從取江州(今江西九江),率師先行,迫陳友諒退兵武昌,並追至漢陽,升中書右丞。二十三年,從援安豐(今安徽壽縣),敗張士誠部將呂珍,移師圍廬州(今合肥),旋從援洪都(今南昌)。在鄱陽湖之戰中,沖鋒陷陣,敗陳友諒軍前鋒,殺1500人,士氣大振。二十四年,任左相國。復引兵克廬州,繼揮師克江陵(今屬湖北荊沙)、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平定陳友諒余部。二十五年,率師東向,遵朱元璋先克淮東、再占浙西、後破平江(今江蘇蘇州)之方略,進攻張士誠,克泰州。次年克高郵、淮安、興化(今均屬江蘇)等地,悉平淮東。同年八月,以大將軍率舟師20萬,由太湖進圍湖州(今屬浙江),數敗張士誠軍,迫守將李伯升、張天騏以城降。十一月,轉兵北上,合圍平江,並申明軍紀,禁掠民財。二十七年九月,率將士破城,俘張士誠。師還,封信國公。 十月,徐達奉命以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率師25萬,北伐元軍,連戰皆捷,迫元濟南守將朵兒只降,佔領山東全境。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進軍河南,以計收降元將左君弼、竹昌,取汴梁(今河南開封)。繼在塔兒灣(在今偃師境)大敗元兵5萬,迫元梁王阿魯溫以城降,河南平。旋分兵克潼關,西取華州(今陝西華縣)。五月,趁朱元璋抵汴梁督戰,奏請乘勢直搗元都。閏七月,移師北上,連克衛輝(今屬河南)、磁州(今河北磁縣)。會諸軍於臨清(今屬山東),沿運河北進,大敗元軍於河西務(今河北武清西北),進破通州(今北京通縣),迫元順帝北走。八月初二,督軍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乘勝克真定(今河北正定)、懷慶 (今山西沁陽)等地。時聞元將擴廓帖木兒自太原引兵出雁門將攻北平(今北京),遂與諸將商議,運用批亢搗虛戰術,乘其不備直搗太原,迫擴廓回軍救援。旋選精兵夜襲其營,迫擴廓率18騎遁,俘降4萬人,克太原,佔山西。二年,揮師入陝西,迫元將李思齊降,斬元將張思道,陝西平。三年,率師敗擴廓於定西(今屬甘肅),俘元王公、將領以下8.6萬餘人,因功授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次年,鎮守北平,練軍馬,修城池,總領北方軍事。五年,與左、右副將軍李文忠、馮勝,各率5萬騎分路出塞征北元。自率中路輕敵冒進,至嶺北(治今蒙古國哈爾和林)遭北元軍伏擊,喪師萬余(一說數萬)。次年,復率諸將出征,敗北元軍於答剌海(今內蒙古達來諾爾湖)。還軍北平,戍守邊防。 徐達一生剛毅武勇,持重有謀,紀律嚴明,屢統大軍,轉戰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明太祖實錄》卷一七一)。
徐達朱元璋的故事
徐達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之一。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對於幫助自己打下天下的諸多功臣抱有極其強烈的戒心,某日,朱元璋再次召見徐達下棋,而且要求徐達拿出真本領來對弈,徐達只得硬著頭皮與皇帝下棋。這盤棋從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勝負,正當朱元璋連吃徐達兩子自鳴得意時,徐達卻不再落子。
朱元璋得意地問道:「將軍為何遲疑不前?」
徐達則「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答道:「請皇上細看全局。」
朱元璋仔細一看,才發現棋盤上的棋子已經被徐達擺成了「萬歲」二字。朱元璋一高興便把下棋的樓連同莫愁湖花園一起賜給了徐達,那座樓便是後來的勝棋樓。
雖說朱元璋將花園賜給了徐達,但徐達卻高興不起來,因為皇帝對他的猜忌並沒有就此結束,反而愈加強烈。
一日,另一明朝的開國元勛常遇春在出征之前來看望徐達。故友來訪,徐達自然高興,不禁想起了往日的戎馬生涯。再想想現在雖然貴為丞相,卻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徐達感慨萬分,便用花鼓戲的調子即興唱起了歌謠。
這歌謠中的歌詞便是徐達根據莫愁湖畔的3種花(當時莫愁湖花園中主要種有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現場編寫的,3個昔日的戰友、今日的同僚便一起合著花鼓戲的調子唱了起來。
三種花代表「名利權」
「你們一定要注意徐達所唱的歌詞。」扎西劉拿出了一個本子,上面寫著茉莉花的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鉤兒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這首歌詞是最普遍、最古老的,也是何仿當年采風時聽到的原唱歌詞。」除此之外這首歌詞還有一個深刻含義,它反映了徐達當年復雜的心情。「歌詞中所提到的3種花分別代表了名、利、權。」茉莉音moli,根據諧音讀「沒利」,意思是說要看輕名;金銀花指金銀財寶,但在開花時花上卻帶著一個鉤兒,如果你要取金銀財寶就要付出代價,意思是要淡薄利;而玫瑰象徵富貴,如果你要想擁有寶貴,則要受到懲罰。
「名、利、權雖然都是好東西,可我『有心來采』,但卻會受到『看花人罵」。」這里的「我」是指徐達,而「看花人」就是皇帝朱元璋。就這樣,基於花鼓戲調子之上創作的《茉莉花》開始在大明帝國的首都南京得到了廣泛的傳唱,成為了明王朝的代表之一,也就成了當時的國歌……
徐達之死
相傳朱元璋當年怕徐達威脅朝廷,賜他一大碗燒鵝吃。徐達因為對燒鵝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燒鵝。但皇帝所賜,又不能不吃。結果在涕淚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賜的燒鵝全數吃完。之後全身潰爛而死。另一說法是徐達生瘤,不能吃鵝,朱元璋偏賜燒鵝,徐達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賜的燒鵝全數吃完而死。
吃燒鵝不一定死,但皇帝賜燒鵝就是賜死。所以還有人說他吃完鵝沒有死,於是服毒自盡了。好一個忠臣!
徐達是明朝最優秀的將領,他平民出身,卻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他從小兵做起,跟隨朱元璋出身入死,在殘酷的戰爭中成長為元末明初最優秀的將領。他為人寬厚,歷數十役,深通兵法,戰必勝,攻必取,與北元第一名將王保保的作戰更是他軍事生涯中的最高峰!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平凡的人經過他自己的努力,也能成為風雲百世的名將。
而他的傳奇經歷與赫赫戰功也告訴我們:徐達,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將!
㈥ 茉莉花歌曲的由來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此歌曲先後在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面上演出。在中國以及國際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6)南京莉湖花園擴展閱讀:
歌曲《茉莉花》
演唱:宋祖英
歌詞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衍生作品
這首中國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國哲學家盧梭的《音樂辭典》中就有收錄,而曲譜則是在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巴羅於1804年出版的《中國旅行記》一書中被記錄下來;義大利作曲家吉亞卡摩·普契尼將該曲重新編曲成女聲合唱,作為音樂主題用於1926年首演的歌劇《圖蘭朵》。
㈦ 南京六合區莉湖花園到楊浦大酒樓六合東佳店坐多少路公交車
公交線路:619路,全程約5.6公里
1、從莉湖花園步行約40米,到達莉湖花園東站
2、乘坐619路,經過5站,
到達浦六路·虎躍路站
3、步行約250米,到達揚浦大酒樓(六合東...
㈧ 江蘇民歌茉莉花的來源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說起《茉莉花》,不得不提起明朝的開國元勛--徐達
徐達朱元璋的故事/b]
徐達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之一。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對於幫助自己打下天下的諸多功臣抱有極其強烈的戒心,某日,朱元璋再次召見徐達下棋,而且要求徐達拿出真本領來對弈,徐達只得硬著頭皮與皇帝下棋。這盤棋從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勝負,正當朱元璋連吃徐達兩子自鳴得意時,徐達卻不再落子。
朱元璋得意地問道:「將軍為何遲疑不前?」
徐達則「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答道:「請皇上細看全局。」
朱元璋仔細一看,才發現棋盤上的棋子已經被徐達擺成了「萬歲」二字。朱元璋一高興便把下棋的樓連同莫愁湖花園一起賜給了徐達,那座樓便是後來的勝棋樓。
雖說朱元璋將花園賜給了徐達,但徐達卻高興不起來,因為皇帝對他的猜忌並沒有就此結束,反而愈加強烈。
一日,另一明朝的開國元勛常遇春在出征之前來看望徐達。故友來訪,徐達自然高興,不禁想起了往日的戎馬生涯。再想想現在雖然貴為丞相,卻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徐達感慨萬分,便用花鼓戲的調子即興唱起了歌謠。
這歌謠中的歌詞便是徐達根據莫愁湖畔的3種花(當時莫愁湖花園中主要種有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現場編寫的,3個昔日的戰友、今日的同僚便一起合著花鼓戲的調子唱了起來。
三種花代表「名利權」
「你們一定要注意徐達所唱的歌詞。」扎西劉拿出了一個本子,上面寫著茉莉花的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鉤兒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這首歌詞是最普遍、最古老的,也是何仿當年采風時聽到的原唱歌詞。」除此之外這首歌詞還有一個深刻含義,它反映了徐達當年復雜的心情。「歌詞中所提到的3種花分別代表了名、利、權。」茉莉音moli,根據諧音讀「沒利」,意思是說要看輕名;金銀花指金銀財寶,但在開花時花上卻帶著一個鉤兒,如果你要取金銀財寶就要付出代價,意思是要淡薄利;而玫瑰象徵富貴,如果你要想擁有寶貴,則要受到懲罰。
「名、利、權雖然都是好東西,可我『有心來采』,但卻會受到『看花人罵」。」這里的「我」是指徐達,而「看花人」就是皇帝朱元璋。就這樣,基於花鼓戲調子之上創作的《茉莉花》開始在大明帝國的首都南京得到了廣泛的傳唱,成為了明王朝的代表之一,也就成了當時的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