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三花 » 桃花源詩

桃花源詩

發布時間: 2020-11-23 23:55:35

① 陶淵明的<桃花源詩>

桃花源詩
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餘樂,於何榮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桃花源詩並記》是陶淵明歸隱田園十六年後的作品。年輕時的陶淵明也曾有過「大濟於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值社會動亂,戰禍不息,民不聊生。加之家境早已敗落,寒門之士,也只能是「壯志難酬」了。正因為此,陶淵明才選擇了「擊壤以自歡」的道路。退居田園,躬耕自資,感受到的是農民的淳樸可親和田園生活的可樂。而現實生活的政治黑暗又無不激起他思想上的波瀾,他無法改變這種現狀,只好藉助於筆墨抒寫情懷,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於是便有了他的《桃花源詩並記》。

第一段,敘述、說明桃花源中人的來歷,跟《桃花源記》中所記「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意思大體相同。但詩中具體列出黃(夏黃公)、綺(綺里季)避秦時亂到高山的實例,來暗示桃花源中人與這些古代賢者志趣一致,或者說,正是那些賢者帶他們到桃花源的。
第二段,介紹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先寫桃花源里人參加勞動,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相命肆家耕」,是說相互招呼,努力耕作。「秋熟靡王稅」,是說到了秋收時,勞動果實歸勞動者所有,用不著向官府繳納賦稅,說明沒有封建剝削和壓迫。接著寫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仍然保持著古代的禮儀,衣裳也是古代的式樣。孩子們縱情地歌唱,老人們自由自在地游樂。最後寫那裡的一切都是順應自然,怡然自得。隨著季節的自然變化調節生活和勞作,所以連歷法也用不著,更不用竭盡思慮、費心勞神了。
第三段,詩人發表議論和感慨。「奇蹤隱五百」,是說從秦到晉,桃花源中人隱居了五百年(概數,實際是約六百年)。「一朝敝神界」是說桃花源被漁人發現,泄露了這個神仙般的世界的秘密。「旋復還幽蔽」,是說桃花源剛敞開又立即與外界隔絕,也就是《桃花源記》中所說的「遂迷,不復得路」。人們讀到這里,往往會想,既然漁人離開桃花源時已「處處志之」,那麼,怎麼會再也找不著呢?如果細讀《桃花源詩》就會發現詩人對這個問題是已經作了回答的,那就是「淳薄既異源」,意思是說,世俗生活的淺薄與桃花源中民風的淳樸,是格格不入,絕然不同的。試想,如果真在那麼一個桃花源,而它又果真給劉子驥他們找到了,那麼,它還能獨立存在嗎?東晉末期,戰亂頻繁,徭役繁重,人民逃亡。詩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寫得那麼安寧、和諧,這正是對黑暗現實的一種否定。千餘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對桃花源的有無進行過探討。有人說,避亂逃難時,確實有許多人跑到深山野林,窮鄉僻壤去過理想的生活。但能不能據此而把這個理想與桃花源等同起來呢?顯然不能,因為桃花源中的生活情景是被詩人理想化了的。「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意思是世上的一般人「遊方士」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塵囂外」(桃花源)的生活情景的。「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這是詩人抒發自己的感情,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意思是希望能駕起輕風,騰飛而起,去追求那些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們(其中顯然包括詩的開頭所說的古代賢者和桃花源中人)。
據蕭統《陶淵明傳》記載:「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無弦琴是彈奏不出聲音的,撥弄它是為了「寄其意」,描寫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雖然超塵脫俗,無法實現,卻也正是為了「寄其意」。
從以上簡單的分析來看,《桃花源詩》在有些方面確比《桃花源記》寫得更為具體、詳細。《桃花源記》局限於寫漁人的所見所聞,漁人在桃花源逗留時間不長,見聞有限。而《桃花源詩》顯得更為靈活自由,也便於詩人直接抒寫自己的情懷,因此我們讀《桃花源記》不可不讀《桃花源詩》。
需要說明的是有人認為《桃花源詩》贊美「古法」,不要「智慧」是一種消極、倒退的表現。這其實是沒有真正領會詩人寫作的本意。所謂「古法」,雖是一種寄託,表示嚮往古代社會的淳樸,而並非是要開歷史的倒車;所謂「於何勞智慧」實際是對世俗生活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表示憎惡與否定。正如前人所指出的,陶淵明是一個「有志天下」「欲為為而不能為」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報負而無法實現,這才是他的思想本質,我們讀他的作品,一定要注意把握這一點。

譯文
秦始皇暴政,打亂了天下的綱紀,賢人便紛紛避世隱居,黃綺等人於秦末避亂隱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隱居避世。進入桃花源的蹤跡逐漸湮沒,如桃花源之路於是荒蕪廢棄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勵督促致力農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樹竹林垂下濃蔭,豆谷類隨著季節種植,春天收取蠶絲,秋天收獲了卻不用交賦稅。荒草阻隔了與外界的交通,雞和狗互相鳴叫。祭祀還是先秦的禮法,衣服沒有新的款式。兒童縱情隨意的唱著歌,老人歡快的來往遊玩。草木茂盛使人認識到春天來臨,天邊暖和了;樹木凋謝使人知道寒風猛烈,秋冬之季到了。雖然沒有記載歲時的歷書,但四季自然轉換,周而成歲。生活歡樂得很,還有什麼用得著操心?桃花源的奇跡隱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卻向世人敞開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樸風氣和人世間的澆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時顯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隱藏起來了。試問世俗之士,又怎麼能知道塵世之外的事?我願駕著清風,高高飛去,尋找與我志趣相投的人。

寫作背景
漢末以來,中原板盪,兵連禍結。史書中有不少人民逃到深山老林之中尋求安定生活的記載。詩人熟讀歷史,親歷禍亂,切身體驗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同時,宦海沉浮,冷眼旁觀,也深知官場黑暗與民間疾苦。於是他嚮往沒有兵災戰亂、沒有朝代更迭的安定生活,嚮往沒有君臣尊卑、沒有賦稅徭役的祥和環境。種種傳說故事,種種美麗幻想,共同催生出了那令人嚮往的詩文雙璧:《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

② 描寫桃花源詩詞

《桃花源詩》
——晉·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於何榮智慧!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桃源》
——唐·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驅雞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煙溪口,萬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
——唐·李白
露暗煙濃草色新,一翻流水滿溪春.
可憐漁父重來訪,只見桃花不見人.
《桃源行》
——唐·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山雞犬喧.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山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同吉中孚夢桃源》
——唐·盧綸
春雨夜不散,夢中山亦陰.雲中碧潭水,路暗紅花林.花水自深淺,無人知古今.夜靜春夢長,夢逐仙山客.園林滿芝術,雞犬傍籬柵.幾處花下人,看予笑頭白.
《桃源行》
——宋·王安石
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此來種桃經幾春,採花食實枝為薪.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漁郎漾舟迷遠近,花間相見因相問.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為晉.聞道長安吹戰塵,春風回首一沾巾.重華一去寧復得,天下紛紛經幾秦.
《朝中措·桃源圖》
——元·善住
桃源傳自武陵翁.遙隔白雲中.漫說人間無路,豈知一棹能通.紅英夾岸,霞蒸遠近,爛漫東風.將謂神仙別境,雞鳴犬呔還同.
《題桃源》
——唐·李宏皋
山翠參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當時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長.草色幾經壇杏老.岩花猶帶澗桃香.他年倘遂平生志,來著霞衣侍玉皇.
《桃源行》
——唐·劉禹錫
漁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綸擲餌信流去,誤入桃源行數里.清源尋盡花綿綿,踏花覓徑至洞前.洞門蒼黑煙霧生,暗行數步逢虛明.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須臾皆破冰雪顏,笑言委曲問人間.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筵羞石髓勸客餐,燈爇松脂留客宿.雞聲犬聲遙相聞,曉色蔥籠開五雲.漁人振衣起出戶,滿庭無路花紛紛.翻然恐失鄉縣處,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
《桃源詞二首》
——施肩吾
夭夭花里千家住,總為當時隱暴秦.歸去不論無舊識,子孫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歸漢世,還同白鶴返遼城.縱令記得山川路,莫問當時州縣名.
《桃源》
——唐·李群玉
我到瞿真上升處,山川四望使人愁.紫雪白鶴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尋桃源》
——唐·張喬
武林春草齊,花影隔澄溪.路遠無人去,山空有鳥啼.水垂青靄斷,松偃綠蘿低.世上迷途客,經茲盡不迷.
《桃源》
——唐·章碣
絕壁相欹是洞門,昔人從此入仙源.數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孫.別後自疑園吏夢,歸來誰信釣翁言.山前空有無情水,猶繞當時碧樹村.
《桃源篇》
——唐·權德輿
小年嘗讀桃源記,忽睹良工施繪事.岩徑初欣繚繞通,溪風轉覺芬芳異.一路鮮雲雜彩霞,漁舟遠遠逐桃花.漸入空濛迷鳥道,寧知掩映有人家.龐眉秀骨爭迎客,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漢代有衣冠,猶說秦家變阡陌.石髓雲英甘且香,仙翁留飯出青囊.相逢自是松喬侶,良會應殊劉阮郎.內子閑吟倚瑤瑟,玩此沈沈銷永日.忽聞麗曲金玉聲,便使老夫思閣筆.

③ 桃花源詩的內容及翻譯

一、原文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二、譯文

秦王暴政亂綱紀,賢士紛紛遠躲避。

四皓隱居在商山,有人隱匿來此地。

往昔蹤跡消失盡,來此路途已荒廢。

相喚共同致農耕,天黑還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濃蔭,莊稼種植按節氣。

春蠶結繭取長絲,秋日豐收不納稅。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雞犬互鳴吠。

祭祀仍遵古禮法,衣裳沒有新款式。

兒童歡跳縱情歌,老者欣然自遊憩。

草木花開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雖無年歷記時日,四季推移自成歲。

歡快安逸樂無窮,哪還需要動知慧?

奇蹤隱蔽五百歲,一朝開放神奇界。

浮薄淳樸不同源,轉眼深藏無處覓。

請問世間凡夫子,可知塵外此奇跡?

我願踏乘輕雲去,高飛尋找我知己。

三、出處

《陶淵明集》

(3)桃花源詩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陶淵明晚年,約為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的作品。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晉恭帝。這些事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

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二、作品賞析

陶淵明寫桃花源,用了散文與詩兩種文體。《桃花源記》主要是描寫漁人出入桃花源的經過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桃花源詩》是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寧。《桃花源詩》內容豐富,對於了解陶淵明描寫桃花源的意圖和生活理想很有幫助。

三、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於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29歲到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41歲。

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義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歸田後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准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④ 有關桃花源的詩句

1、《武陵桃源送人》唐代 包融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譯文:

進入幽靜的武陵源後,村落中雞犬處處,是那秦時人家。

最先見到這幅美景的是誰呢?如今武陵源的水流動依舊,桃花也重開了。

2、《點絳唇·桃源》宋代 秦觀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譯文:

我酒醉後架著小船,在湖中盪漾,聽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處。現實世界的名利纏身,不能解脫,沒有辦法在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煙水茫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里。兩岸的青山排列無數,晚風吹來,落花如雨,竟然不記得來時走過的路了。

3、《傷桃源薛道士》唐 劉禹錫

壇邊松在鶴巢空,白鹿閑行舊徑中。

手植紅桃千樹發,滿山無主任春風。

譯文:

花壇邊的老松尚在,仙鶴的巢卻已空空如也。白鹿在舊日里的羊腸小道中悠閑地行走。

故人(指薛道士)親手種的千萬株紅桃樹,花朵已經開滿了山坡,而它們的主人卻不在了,只能任憑春風吹拂。

4、《桃源憶故人·暮春》宋 蘇軾

華胥夢斷人何處,聽得鶯啼紅樹。幾點薔薇香雨,寂寞閑庭戶。

暖風不解留花住,片片著人無數。樓上望春歸去,芳草迷歸路。

譯文:

如同華胥一樣理想的安樂和平之夢做完了,人在何地?只聽得黃鶯啼於紅樹。薔薇露珠如香雨般滴下,寂寞地進入了閑空的庭院。

溫暖的春風不懂得留住花,卻將它一片片地吹落到人們身上。樓上人遠看著春天快要過去,滿地長長的芳草迷了人眼看不見歸路。

5、《踏莎行·郴州旅舍》宋 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譯文:

霧迷濛,樓台依稀難辨,月色朦朧,渡口也隱匿不見。望盡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無處覓尋。怎能忍受得了獨居在孤寂的客館,春寒料峭,斜陽西下,杜鵑聲聲哀鳴!

遠方的友人的音信,寄來了溫暖的關心和囑咐,卻平添了我深深的別恨離愁。郴江啊,你就繞著你的郴山流得了,為什麼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

⑤ 桃花源詩的譯文

桃花源詩譯文
秦始皇暴政,打亂了天下的綱紀,賢人便紛紛避世隱居,黃綺等人於秦末避亂隱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隱居避世。進入桃花源的蹤跡逐漸湮沒,如桃花源之路於是荒蕪廢棄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勵督促致力農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樹竹林垂下濃蔭,豆谷類隨著季節種植,春天收取蠶絲,秋天收獲了卻不用交賦稅。荒草阻隔了與外界的交通,雞和狗互相鳴叫。祭祀還是先秦的禮法,衣服沒有新的款式。兒童縱情隨意的唱著歌,老人歡快的來往遊玩。草木茂盛使人認識到春天來臨,天邊暖和了;樹木凋謝使人知道寒風猛烈,秋冬之季到了。雖然沒有記載歲時的歷書,但四季自然轉換,周而成歲。生活歡樂得很,還有什麼用得著操心?桃花源的奇跡隱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卻向世人敞開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樸風氣和人世間的澆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時顯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隱藏起來了。試問世俗之士,又怎麼能知道塵世之外的事?我願駕著清風,高高飛去,尋找與我志趣相投的人。

⑥ 《桃花源詩》原文帶翻譯

原文

桃花源記東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陶淵明像(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jiàn)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wèi)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翻譯: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走了多遠。忽然看見一片桃花林,長達幾百步。(桃花林)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艷美麗,落花繁多。他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又繼續往前走,想走到桃林的盡頭。

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漁人離開了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整齊齊的,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林這類景觀。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能互相聽到。這中間,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著就和外面的人一樣(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老人和孩子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

(村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村人),於是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擺了酒,殺了雞准備食物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同縣人來到這個與世人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於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來往。(村人)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晉。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都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後,告辭離去。村裡人囑咐他道:「(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都做記號。回到郡里,去拜見太守,述說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往,尋找以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失了(通往桃花源)方向,不再找到原來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志向高潔的隱士,聽說這樣,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就病死了。此後再也沒有問路訪求(桃花源的人)。

⑦ 桃花源詩 全文

《桃花源詩》全文如下: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獅,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翻譯
秦始皇暴政,打亂了天下的綱紀,賢人便紛紛避世隱居。黃綺等人於秦末避亂隱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隱居避世。進入桃花源的蹤跡逐漸湮沒,進入桃花源之路於是荒蕪廢棄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勵督促致力農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樹竹林垂下濃蔭,豆谷類隨著季節種植,春天收取蠶絲,秋天收獲了卻不用交賦稅。荒草阻隔了與外界的來往交通,雞和狗互相鳴叫。祭祀還是先秦的禮法,衣服沒有新的款式。兒童縱情隨意地唱著歌,老人歡快地來往遊玩。草木茂盛使人認識到春天來臨,天變暖和了;樹木凋謝使人知道寒風猛烈,秋冬之季到了。雖然沒有記載歲時的歷書,但四季自然轉換,周而成歲。生活歡樂得很,還有什麼用得著操心?桃花源的奇跡隱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卻向世人敞開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樸風氣和人世間的淡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時顯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隱藏起來了。試問世俗之士,又怎麼能知道塵世之外的事?我願駕著清風,高高飛去,尋找與我志趣相投的人。

這篇作品為陶淵明晚年所作,《桃花源記》為此序言。

作品以虛構的方式,描繪了一幅沒有戰亂,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勞動、平等自由,道德淳樸、寧靜和睦的社會生活圖景——桃花源,寄託了作者美好的社會理想。這個理想中的美好社會,與當時黑暗的現實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表現出作者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否定,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廣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陶淵明(東晉詩人)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⑧ 桃花源詩

桃花源詩 <陶淵明>

原文:

嬴(yíng)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qǐ)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往跡浸復湮(yān),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①農耕,日入從所憩(qì)。

桑竹垂餘蔭,菽(shū)稷(jì)隨時藝②;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③(mǐ)王稅。

荒路曖(ài)④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zǔ)豆⑤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r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yì)。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譯文:
秦始皇暴政,打亂了天下的綱紀,賢人便紛紛避世隱居。黃綺等人於秦末避亂隱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隱居避世。進入桃花源的蹤跡逐漸湮沒,進入桃花源之路於是荒蕪廢棄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勵督促致力農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樹竹林垂下濃蔭,豆谷類隨著季節種植,春天收取蠶絲,秋天收獲了卻不用交賦稅。荒草阻隔了與外界的來往交通,雞和狗互相鳴叫。祭祀還是先秦的禮法,衣服沒有新的款式。兒童縱情隨意地唱著歌,老人歡快地來往遊玩。草木茂盛使人認識到春天來臨,天變暖和了;樹木凋謝使人知道寒風猛烈,秋冬之季到了。雖然沒有記載歲時的歷書,但四季自然轉換,周而成歲。生活歡樂得很,還有什麼用得著操心?桃花源的奇跡隱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卻向世人敞開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樸風氣和人世間的淡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時顯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隱藏起來了。試問世俗之士,又怎麼能知道塵世之外的事?我願駕著清風,高高飛去,尋找與我志趣相投的人。

⑨ 關於《桃花源詩》

「相命肆農耕,日復入從所憩」制。意思是:桃花源中的人互相勉勵督促,致力於農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從:介詞
舉例:從井救人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兩句涉及桃源中人的「衣著」, 值得我們特別注意。「俎豆」 是指祭祀的儀式,「新制」 是指新的樣式。這里以「猶古法」和「無新制」相對舉,顯然是要通過禮法和衣裳的細節,說明「桃花源」中的一切,都還延續著先秦的古風。
猶:如同
舉例:迥不猶人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中的『曖』讀作『愛』是遮蔽的意思。理解為荒野草叢中的小路交錯相通,到處雞鳴狗叫。
通:連通
舉例:串通一氣

⑩ 《桃花源詩》

桃花源詩
【作者】梅堯臣 【朝代】宋
鹿為馬,龍為蛇,鳳皇避羅麟避專罝。
天下逃難屬不知數,入海居岩皆是家。
武陵源中深隱人,共將雞犬栽桃花。
花開記春不記歲,金椎自劫博浪沙。
亦殊商顏采芝草,唯與少長親胡麻。
豈意異時漁者入,各各因問人閑賒。
秦已非秦孰為漢,奚論魏晉如割瓜。
英雄滅盡有石闕,智惠屏去無年華。
俗骨思歸一相送,慎勿與世言雲霞。
出洞沿溪夢寐覺,物景都失同回槎。
心寄草樹欲復往,山幽水亂尋無涯。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