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入暮猶愁熱
A. 楊萬里寫荷花的詩句
1、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翻譯: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翻譯: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3、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楊萬里《秋涼晚步》
翻譯:綠色池塘里的紅色荷花雖然都落盡了,但荷葉還有新長出來的如銅錢那麼圓的小葉片。
4、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楊萬里《昭君怨·詠荷上雨》
翻譯:急雨敲打荷葉,雨珠跳上跳下,晶瑩的雨點忽聚忽散,散了如斷線的珍珠,四處迸射,使人眼花繚亂,最後聚在葉心,像一窩泛波的水銀,亮晶晶的。
5、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楊萬里《暮熱游荷池上》
翻譯:那些嬌嫩的荷花還是害怕天氣的炎熱,低著頭在碧綠的荷葉下躲躲藏藏
B.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的簡要賞析是什麼
作者因為自己深感余熱盈懷,所以覺得荷花也害怕熱氣。荷花到了傍晚還深深躲在荷葉底下不願露面,用荷花的「深藏」來寫出天氣之熱,化靜為動,富有動態美。
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憂愁熱」「低面」,賦予了荷花以靈氣和神氣,簡單卻不失形象的表現出夏的炎熱,另一方面,亦可以體現荷花的嬌羞。這其中,是不是還含著這樣的意蘊:高貴如芙蓉都要躲避熱日的炎熱,更何況詩人自己呢。
C. 楊萬里的暮熱游荷池上的譯文
暮熱遊河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關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作者簡介: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屬江西省)人。紹興年間進士,在朝中做過秘書監等官,由於剛直敢言,被貶做一些地方官。其中在永州零陵做縣丞時結識了抗金名將張浚,思想上受到極大影響。紹熙元年(1190)辭官回家,對韓托宙弄權,十分憂憤,後成疾而死。他和尤袤、范成大、陸游並稱四大家,並且彼此是好朋友。他的詩被稱為「誠齋體」,最大特點是新鮮活潑、輕巧俏皮,善於捕捉瞬息流動的事物景色,賦予新意,十分惹人喜愛。他是一位絕句能手,也是一位多產作家。
賞析:《暮熱游荷池上》共五首,現選一首。本詩描寫的是傍晚時刻的景色,以荷與西風為詩歌的主要意象,運用了擬人的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楊詩的「熱」、「藏」、「碧」等屬於暖色調詞語。愁熱自然盼風生,細草搖頭報消息;荷花也怕熱,低面深藏於荷葉之下。作者內心情感移注於外物,充滿生活氣息,新鮮而輕松。「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詩的一、二兩句寫,在一個酷暑的傍晚,詩人來到荷池上渴望飽嘗一陣快風,用「細草搖關」來襯托自己的心情。詩的三、四句寫,正因為自己深感余熱盈懷,所以覺得荷花也害怕熱氣,到了傍晚還深深躲在荷葉底下不願露面,用荷花的「深藏」來寫出天氣之熱,化靜為動,富有動態美。整首詩充滿生活氣息,新鮮、輕松,寫的是熱,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
注釋:①細草搖頭--指微風吹來,儂--我。②披襟--敞開衣襟。攔得--擋住,承受。③碧傘-指荷葉。
D.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這兩句詩的簡要賞析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寫,正因為自己深感余熱盈懷,所以覺得荷花也害怕熱氣,到了傍晚還深深躲在荷葉底下不願露面,表現了詩人的欣喜,喜悅之情。
用小荷的情來表現詩人自己的情。用荷花的「深藏」來寫出天氣之熱,化靜為動,富有動態美。整首詩充滿生活氣息,新鮮、輕松,寫的是熱,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表達了詩人對夏季傍晚美景的喜愛以及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4)荷花入暮猶愁熱擴展閱讀: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出處:
暮熱游荷池上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大意:
(1) 小草早已探出了尖尖的腦袋,在微風中搖曳著它那婀娜的身姿。頭,輕輕地搖擺著,帶著對生命的喜悅,彷彿在輕聲哼著小調。池塘里,碧綠的荷葉上滾動晶瑩的露珠。小小的荷花抬著它那張小巧的臉,感受溫暖的陽光。清風拂過它的臉龐,它好似一個害羞的女孩兒,躲藏在田田的葉子中。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些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閃耀著光芒,也像天上眨眼的繁星,那麼美麗!空氣中彌漫著的是荷花散發出的陣陣馨香,讓人們為它駐足,為它迷醉。多美的一幅畫面啊!詩人不禁感嘆道。
(2)酷暑的傍晚,詩人來到荷池邊乘涼。池邊的小草搖頭晃腦,向詩人報告「風來了」。詩人急忙敞開衣襟,企圖把這陣西風全攔住,不讓它溜走一點,好盡情享受這難得的涼風。雖然已經到了傍晚,那些嬌嫩的荷花還是害怕天氣的炎熱,低著頭在碧綠的荷葉下躲躲藏藏,不敢抬起臉來呢!
E. 「荷花入暮憂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比如''憂愁''還有''藏''這幾個詞就是寫人的,''藏''字說明了荷葉的茂盛,荷花也好像耐不住熱',躲在了荷葉的下面.親~~~
F. 楊萬里的暮熱游荷池上的解釋
暮熱遊河池上 (其三)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①,披襟②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③中。
①細草搖頭--指微風吹來,儂--我。
②披襟--敞開衣襟。攔得--擋住,承受。
③碧傘-指荷葉。
小草早已探出了尖尖的腦袋,在微風中搖曳著它那婀娜的身姿.頭,輕輕地搖擺著,帶著對生命的喜悅,彷彿在輕聲哼著小調.
池塘里,碧綠的荷葉上滾動晶瑩的露珠.小小的荷花抬著它那張小巧的臉,感受溫暖的陽光.清風拂過它的臉龐,它好似一個害羞的女孩兒,躲藏在田田的葉子中.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些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閃耀著光芒,也像天上眨眼的繁星,那麼美麗!空氣中彌漫著的是荷花散發出的陣陣馨香,讓人們為它駐足,為它迷醉.
G. 古詩《暮熱游荷池上》的修辭手法賞析
【原詩】: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修辭手法賞析】:」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運用擬人手法,將被微風吹動的小草擬人化,顯得生氣勃勃,鮮活生動,富有情趣。」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荷花也害怕熱氣,到了傍晚還深深躲在荷葉底下不願露面,運用擬人的手法,用荷花的「深藏」來寫出天氣之熱,化靜為動,富有動態美。整首詩充滿生活氣息,新鮮、輕松,寫的是熱,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表達了詩人對夏季傍晚美景的喜愛以及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作者簡介】: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州(今屬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在朝中做過秘書監、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等官,由於剛直敢言,被貶做一些地方官。其中在永州零陵做縣丞時結識了抗金名將張浚,思想上受到極大影響。紹熙元年(1190)辭官回家,閑居鄉里,對韓托宙弄權,十分憂憤,後積疾而死。。在中國文學史上,他和尤袤、范成大、陸游並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並且彼此是好朋友。他的詩被稱為「誠齋體」,最大特點是新鮮活潑、輕巧俏皮,善於捕捉瞬息流動的事物景色,賦予新意,十分惹人喜愛。
H. 暮熱游荷池中第二句既然有"西風",第三句又說"猶熱熱",這樣說是否矛盾,為什麼
細草搖頭忽報儂 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 低面深藏碧傘中
詩的一、二兩句寫在一個酷暑的傍晚,詩人來到荷池上渴望飽嘗一陣快風,用「細草搖頭」來襯托自己的心情。在移情於景時是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鮮活生動富有情趣。詩的三、四句寫正因為自己深感余熱盈懷所以覺得荷花也害怕熱氣到了傍晚還深深躲在荷葉底下不願露面表現了詩人的欣喜喜悅之情。用小荷的情來表現詩人自己的情。用荷花的「深藏」來寫出天氣之熱化靜為動富有動態美。整首詩充滿生活氣息新鮮、輕松寫的是熱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
I. 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兩題。暮熱遊河池上楊萬里細草搖頭忽報穠 ① ,披襟攔得 ② 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
小題1:描寫了一個夏天草木茂盛、微風吹拂、細草搖動的怡人景色。(2分) 小題2:傍晚時分,天氣猶熱,荷花如少女,害羞得把臉藏在碧綠的荷葉中,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地描繪出荷花開在密密的荷葉之中,時隱時現的情態美,表達了作者的怡悅之情。(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作者寫荷花也害怕熱氣,到了傍晚還深深躲在荷葉底下不願露面,用荷花的「深藏」來寫出天氣之熱,化靜為動,富有動態美。此時寫的是熱,透露出的卻是「清爽」之情。) J.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楊萬里的哪一首詩
暮熱游荷池上五首(其三)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