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山游記
❶ 用文言文仿寫《滿景游記》
急!!!用來文言文仿寫《滿源井游記》!
100左右即可,好的可以加分,急啊!!!
dtheph | 2013-06-18
滿意回答
臨屏寫的原創,請勿轉載,請勿用於發表。
蜀地卑濕,春分即過,淫雨連日。街巷泥濘不堪。局促一室之內而不得出。靜立窗前,天昏地晦,寒氣透衣。聞道桃花已盛,慾望觀之而未得。
初三日,雨微霽,乃與家人出南門,車行至桃花山下。滿坡春色,土膏潮潤,曠然怡然,心若飛鵠翔於天地。於時濃霧未散,一望小山朦朦不明,煙籠霧罩,若博山香繞。清風徐來,飄然時現翠色,鮮妍欲滴,如倩女之面紗為風所開,觀之驚艷。桃花將放未放,俏然粒粒團於枝頭。弱草柔苔微萌於地,有遙看近無之意。遊人雖聊聊,尋花而攝者,攀枝而倚者,抱孩而坐於石者,亦時可見。春寒雖料峭,然徒步跋涉,亦汗出如漿。凡柔條之鳴風,唧唧之鳥聲,乃至遊人之輕語,無意聽來,皆悠然含趣。始知所謂春意盎然,盎然於是也。
夫不因以游墮事,瀟然於草木泉石之間,而能有所得者,惟著述而已。此景既悅我心,適我情,焉能無紀耶?庚寅二月,戎州阿鬘記。
❷ 求文言文寫的游記
《西遊記》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話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悟空睜大火眼金睛,只見佛祖右手中指上有他寫的那八個大字,大拇指丫里還有
❸ 會寧的桃花山的游記作文600字
我喜歡歡聲笑語的校園,喜歡充滿愛心的福利院,但我更喜歡美麗優雅回的會寧公園。答
剛進公園,我就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寬廣的廣場上,有老人在跑步,有小朋友在溜旱冰,還有中年人在體育器材上煅煉身體,再加上四周的花壇,便構成了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線。
再往右走,就來到了人工湖。湖面上有遊人們劃著的小船,好像在海中航行,水面上波光粼粼;有蜻蜓媽媽在水面上產卵;還有美麗的蝴蝶在水面上飛舞,像是在為蜻蜓媽媽加油鼓勁似的。而水裡的景色就更是數不勝數了,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遊人放生的小泥鰍,當他們看見了自己的救命恩人時,便像跳龍門一樣躍出水面,好像在對遊人說:「謝謝你們,是你們讓我得到自由,又回到了美麗的家園……」當然,還有許多水中美景,我就不一一枚舉了。
再往前走,就到了五彩繽紛的花壇:花壇里有像紅燈籠的串紅,有像小喇叭的喇叭花,有高貴美麗的牡丹花,還有鮮紅似火的玫瑰花。在樹林里有堅韌挺拔的楊樹,有四季常青的松柏。當然樹林中絕不會缺少天性活潑的小精靈——松鼠。看著這些美麗的花朵,挺拔的樹木,就象是走進了植物的樂園。
啊!會寧公園,你是我們阿城人民永遠值得驕傲和嚮往的地方。
❹ 武安桃花山現在要門票嗎山上有什麼
山水游記】游桃花山側記
左根川
桃花山海拔914米,位於徘徊鎮桃花村村東邊,它是武安市與涉縣的分水嶺。懸崖陡壁的高山頂上有一座玉皇大帝廟,因此在歷史上久負盛名,它建於哪朝哪代無所考證。因為每年三月正是桃花盛開之際,故此山取名桃花山。也正是在這天成立起桃花山大會,此廟會由來已久,並且盛況始終不衰,一直流傳到今天。
我與桃花山結緣還要追溯到1972年,那年我從師專畢業後決心立志為振興革命老區和深山老區的教育事業,便主動請纓赴西峧高中執教,從此便有了我四游桃花山之情節。
一游桃花山
1972年2月,我滿懷壯志奔赴工作各位。由於交通蔽塞不通車,所以我只好身背負重,徒步35華里沿著羊腸小道,彎彎曲曲,坑坑窪窪從徘徊老家向西峧高中艱難地走去。。
當我在西峧高中落腳之後,耳朵里傳進了許多桃花山的傳聞故事。由於我這個人有一個嗜好,就是每到一地總愛探討當地的文物古跡和人情風俗習慣,對有價值的東西總是要記錄在案,以備後用。
在一個星期天,我約了連慶、劉培志、賈永貞三位老師去登桃花山,欲一睹玉皇大帝之風采。
我們四人攀崖爬璧,披荊斬棘,氣喘吁吁,滿頭大汗,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從桃花村邊沿著羊腸小道登上了桃花山頂。在玉皇大帝廟前歇息片刻,便進入廟內。
廟內的情景卻大大出乎我們的想像之外,原來我們聽到的傳聞是玉皇大帝錦袍裹身,儼然一副主宰天地之間大事的救世主模樣,像前應該是香火十分旺盛才對。可是實際境況卻是:廟外四周野草叢生,花牆被拆的七零八落,磚頭瓦塊到處可見,不知什麼糞便隨處可踏。廟內哪有什麼玉皇大帝神像?神台早被拆的亂七八糟,香爐也被橫七豎八地扔在了一邊。廟頂上蜘蛛網密布,到處灰塵囤積,不知是什麼鴉鳥早已住進了牆洞里。牆壁上除了蜘蛛網和灰塵之外,再就是密密麻麻地用粉筆、毛筆寫著各種留言和幾首不成體統的打油詩,還有的是用刀具刻在牆上。如XXX到此一游,XXX留名,等等不一而同。腳底下到處是磚頭瓦塊,人鳥糞便,雜草和破爛衣服,……總之,一片狼藉,非常凄慘,這哪裡是主宰世界的玉皇大帝之所在啊!
我們四人是乘興而來,掃興而歸。我們又來到半山腰的奶奶廟,心想這里是普度眾生的奶奶所在,應該是會好一些。可是,親眼一見也好不到哪去,不同之處只是用幾塊廢磚頭塊壘起來的所謂的香爐里有一小堆神票灰燼和幾柱殘缺不齊的沒有燃燒完的香段而已。但是,同樣沒有神像,只有用黃表紙做成的三個位牌來代表三位奶奶而罷,同樣也是臟兮兮的。
看到此情此景,我們只有嘆息而歸了。但仔細一想也並不奇怪,因為那年月正是「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之歲月。雖然我們各自發表著不同的議論,歸根到底統一在一句話上:思想上理解,保持心理平衡就是了。
二游桃花山
1984年7月,我被調到市二鐵廠工作,臨別西峧時我又一次登上了桃花山頂。原因是民間傳說玉皇大帝的神像已經塑好,可是我從來沒有見過他是個什麼模樣,所以好奇心讓我一人獨自登山,一睹其風采,大飽其眼福。
正值初秋季節,晴日當空,風和日麗,天上飄有幾朵白雲,正是登山的大好時機。我還按照第一次登山的羊腸小道上山,可是這次與上次顯然略有不同。路雖然還是彎彎曲曲,陡壁懸崖,但是顯然是走的人多了,兩邊的灌木荊棘少多了,不再是披荊斬棘,輕鬆了許多。
這次我是先到半山腰的奶奶廟,廟前已掛起了不少各種彩色布條,野草已被鏟除了許多。廟門兩邊早已貼上了對聯,「有求必應」四個大字特別醒目,廟內的蜘蛛網少多了。雖然有了三位奶奶的神像,並且坐在了正位,但有失雅典。奶奶兩旁也塑起了幾位女神泥胎,她們身上也披掛著彩色布條,但都沒有錦袍裹身。正案前的香爐里也盛滿了神票的灰燼和殘余的香燭。
由於是晴天,光線較好,這次我才發現了一個奇跡,原來三位奶奶的兩邊還有兩道山門(第一次來沒有發現)。我便特別小心地向山門走去。可是,里邊黑洞洞的什麼也看不見,我後悔沒有帶手電筒,不能探個究竟。這時不知是什麼鴉鳥被我驚動了,它們撲愣愣向外飛去逃命,倒是把我著實地嚇了一大跳,不得不趕緊跑出廟門望著廟內出了一身虛汗。
稍息一下,我便繼續登高向桃花山頂玉皇大帝廟爬去。
來到山頂一眼看到大院門樓不再是灰塌火熄,而是稍微干凈,整齊了好多,兩扇大門貼上了大紅對聯。進入院內四下一觀,原來狼狽不堪的跡象基本沒有了,雜草少了,碎磚瓦塊少了,只是花牆的殘垣斷壁仍存。
進入玉皇大帝廟內,高大的玉皇大帝神像威嚴地坐在正位,兩邊站著幾尊神像,但同樣沒有錦袍裹身。扔在地上的香爐已經歸位,里邊還有沒有完全熄滅的余火,看來求神者剛去沒多時。
為了表明我的到來,找來了白灰塊,踏上神台上的磚垛登上極限高度,留下了幾句話:書生從來不信鳥,只覽五千文明貌。桃花山頂玉皇廟,何時恢復仍飄渺。
留言之後我便來到山頂最高處,心事重重地放眼眺望祖國的大好河山。向東北看去只見一座塔尖映入眼簾,據說那是武安城裡的「舍利塔」;回頭向西偏南看去近處是「將軍寨」,遠處是「青陽山」頂的奶奶廟。這也就是我產生強烈要去游覽一下「青陽山」的初想,以至後來我約張劉芳、趙起河、趙臭狗專程去「青陽山」游覽了一趟,並寫下《青陽山見聞》一文。
下午2點我在返回的路上心潮起伏,思想凝重,老是考慮著一個問題:要是能把桃花山、青陽山建成風景旅遊區供人們游覽,對深山老區人民的生活改變一定能帶來了不起的經濟效益。但又一想,誰能辦到呢?只有政府。這不是我考慮的事,還是老老實實地到二鐵廠去履行自己的職責吧!
三游桃花山
2010年陽春三月,春光明媚,風和日麗,我又一次約張劉芳、趙起河、趙臭狗一同專程去游覽「青陽山」,以實現我心懷已久的夙願。
農歷三月初七,我們登上青陽山並在山上住了一宿,初八趕了個正會,下午返回西峧。初九我們又一次登上了桃花山頂,時隔16個年頭,改革開放的東風早已吹到了桃花山上。
這次登上桃花山又有了新的起色。不管是玉皇大帝廟還是奶奶廟都有了不少的人們,他們都在忙碌著各自的活計:打掃衛生的;鋪地板磚的;壘砌殘缺牆體的;擦門窗的;為神像塑金身的;為新添的神像披紅掛綠的;同時也有不少善男善女來祭祈求事的;奶奶廟門前支起兩口大鍋燒水做飯的;……總之整個場面大比以前活躍熱鬧多了。
當我來到「奎星」廟前遇到一個熟人,此人非常健談,經過一番交談我才得知武安市已經決定投資把桃花山開發成風景旅遊區,並且已經撥下來部分資金要求進行先期整治,他就是這里的一位工作人員。我聽後不知道心裡有多麼高興,便拉住他的手說:「老孫,我16年前就有這個預感,現在真的變成了現實。你一定要好好乾,這會給西峧人民帶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啊!不錯,祝西峧人民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他緊攥著我的手說:「老左,借你的吉言,你不虧在西峧工作了八年,對西峧還是有感情的。到時候你一定要再來舊地重遊啊!」我心裡甜滋滋的說:「一定,一定。到時候你得請客呀,不能小氣。」他笑得滿臉核桃紋,說:「保你滿意。你一定要帶上嫂夫人和全家都來,在我家住上幾天,咱們好好聊聊,敘敘舊。」「一定來,一定來。」我們在他的帶領下轉悠了主要修整場地,也談了許多許多。
在臨下山時,老孫誠懇地對我說:「老左,你也不在爺爺奶奶跟前許個願?他們可靈了。」
我本不信這一套,但老孫的誠意盛情難卻呀!再加上我已經快70歲的人了,現在兒孫滿堂,生活雖然不很富裕,可也比較充實,快死的人了還能有何所求。我說:「老孫,我孫子才考到大學,要不我就為我孫子許個願,你看如何?」他非常高興地又把我領到「奎星廟」前。我學著別人的動作口中念念有詞:「祈求神靈保佑我孫子上學、工作、婚姻等一切順利,萬事如意,事成之後我再來謝您。」但這些話只能默念,不能出聲,因為讓別人聽見就不靈了。咳,不管頂用不頂用,總算沒有辜負了老孫的一片好心。
我們沒有在山上吃飯,便懷著一種舒暢的心情告別了部分熟人和眾位神靈悠悠哉哉地向山下走去。
四游桃花山
2017年農歷三月十五是桃花山傳統的廟會,我們又一次登上了桃花山頂。
這次登上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和張劉芳、趙起河、趙臭狗是有著40多年深厚交情的摯友。趙起河的老伴患胃病做手術都好長時間了,雖然我們不斷打聽,也探望過幾次,但是現在除了張劉芳之外,我們三位都是老夫老妻70多歲的人了,在世上還能有幾個春秋。所以我和張劉芳約定趁桃花山大會再去西峧探望一下老伙計,順便再舊地重遊一次,再登登桃花山。
這天上午8點整,張劉芳夫婦開車路過徘徊叫給我和我老伴前往西峧。
由於去年「7*19」洪災將公路沖毀,所以車子只好一路顛簸著來到趙南庄村,這時趙起河、趙臭狗早已在村口迎接我們。我們一路歡笑來到他們家裡,邊說話邊放下禮品,因為時間關系,簡單一敘便開車向桃花山笨去。
由於前兩天剛下過雨,再加上桃花山景區道路正在拓寬,所以車子只好緩慢行駛,有時人不得不下來推車。
一路上看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景象:原來的窄路在拓寬;沿路鋪設著白色塑料水管直通山頂;路旁鑽井機矗立,傳來隆隆的聲音;新架設的高壓線直通山頂;通往山頂的羊腸小道正在拓寬;山坡上用塑料板圍成的魚鱗坑點綴著正在發青的山嶺和山溝;半山腰已用彩鋼瓦蓋起了幾座簡易房舍,據說那是養雞場;道路兩旁每隔一段距離堆放著大堆的松柏樹苗,它們很快也就被安置在桃花山的不同位置,茁長成長來迎接各方遊客。
車子費勁駛出了武安地界,進入涉縣地界。為什麼要進入涉縣地界呢?桃花山實屬武安地界,因為涉縣後池村與武安桃花村毗鄰,武安通往桃花山頂的水泥路正在修建,而後池村的水泥路早幾年就已經通到了山頂,所以遊客開車上山只有走後池村的水泥路。據說桃花山的開發是武安市和涉縣共同開發的一個項目,不知道為什麼涉縣走在了前面。
我們來到涉縣地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牌坊,上面寫著「後池新愚公歡迎您」。抬頭看到後池村高山上用石頭壘砌的石垛上用醒目的大白字也寫著同樣的標語。
隨著車子的前行,一路觀看後池村的高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一條水泥路早已通往山頂,雖然是通往山頂的捷徑,但是路面太窄,坡度太陡,不太安全。為了安全他們正在修築一條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降低了坡度,拓寬了路面,增加了安全系數,現在正在鋪水泥路面。但是它繞山走來大約有20華里路程,路程遠了,費油多了,爬坡省力了,我們走的就是這條路。
隨著盤山公路看到條條山溝里的土地早已平整如鏡,塊塊地頭都豎著一塊標牌,寫著「木香園」、「柴胡園」、「枸杞園」、「黃芪園」、「桃樹園」、「梨樹園」等等看來不是果園就是葯材種植基地或實驗基地,落款是:邯鄲市科技局、涉縣科技局。下半山坡層層梯田繞山轉,道道石堰緊相連;上半山坡片片魚鱗耀人眼,棵棵松柏招手歡。
來到玉皇頂下邊是一片開闊地,這里是停車場,各種設備基本齊全。這里已經停有幾十輛小車和大片摩托車。遊客順著尚未修好的走廊向玉皇頂攀登,穿過走廊又是一片開闊地,這里正在修建著兩座廟宇,不過剛打好根基,各種花紋圖案的石料都准備在四周。沿著上山小路兩旁已修起許多小廟,也不知都是哪路神仙,遊客經過時大都焚香拜祭。
這是涉縣開發區。
進入武安地界的玉皇頂時一看要比前我三次登上來大有不同。玉皇廟大門煥然一新,對聯耀人眼目;跨進大門兩側塑著兩尊3米多高,1米多寬的神像,手裡拿著大刀十分威嚴;進入二門院落平整潔凈;東邊牆根用磚壘砌的焚香坑裡早已堆滿灰燼;登上五台階的玉皇大帝廟,有五六個人看守主持。台階上的石碑和功德碑豎立兩旁;進入廟內,空間不大但很緊湊,玉皇大帝錦袍裹身威坐中央,神像前香爐里煙霧繚繞;玉皇大帝像兩旁也塑有幾尊神像,都不再是黃表紙牌位;西邊掛著西峧人氏在西安工作的著名書法家於老先生專程回家為玉皇大帝書寫的字匾:絕頂橫臨日孤峰半倚天裴回拜真老萬里見風煙。我還向他們提出建議,把這個題匾刻成石碑好永久保存。這時我還痴心抬頭要在廟頂尋找我以前的拙句呢,可是早不知去向了,所有題字,留言早被清理的一干二凈了。
來到玉皇大帝廟後邊的「奎星廟」,老孫陪著我跪拜在神像前還願。自從前6年我人情似得許願以後,我孫子大學入黨,畢業分配,提干及婚姻都是一路綠燈走來沒費任何周折。我也不知道是神靈的保佑,還是他命運的安排,還是湊巧,反正是一切順順當當。不管是什麼原因,我既許過願,就必須還願。這可能就是我一生中對別人既有承諾,就必須兌現人生宗旨的一種堅持吧。這也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在神靈前的舉動。
日到中天,我們在老孫的陪同下又來到奶奶廟,這里又是一番景象:善男善女聚集了一大片,有敬香許願還願的;有坐在石台階上觀景閑談的;有手持相機、手機、攝像機進行拍照的;還有撈大米飯、炒菜的;但還是進入廟內求神拜佛者眾多。
我又一次進入廟內一覌,三位奶奶錦袍裹身端端正正坐在中央,各路神仙不必多說,。最使我看到的不再是原來的黑洞洞的一個山洞了,而是安裝有十幾個大燈泡把整個廟內照得金碧輝煌,光輝燦爛,耀人眼目,我終於有了進入內廟一覌的大好時機。我從左側山門進去,右側山門出來,對廟內的情景一覽無余。
偌大的一個山洞內人頭攢動,動作各異,表情各一,女多男少,年齡有別,心事不一。但所求相同,就是都在祈求好事,沒有一個是為了祈求賴事而跑到這里來的。再看四周的山壁上有大小二十幾個不同的自然壁洞,壁洞內塑有二十幾個神像,有男有女,他們栩栩如生,疊疊生輝,形態各異,千姿百態,美醜有別,喜怒哀樂不同,但都各歸其位,各司其職。總之廟內是一片靜悄悄的熱鬧景象。
我這次登桃花山收獲頗多,因為我帶著照相機和望遠鏡,所以拍下了許多照片得以保存;舉著望遠鏡站在山頂舉目遠眺群山美景,層層疊疊的山峰直插雲霄,被白雲飄帶裹繞;附視山下盡收眼底,條條山溝里炊煙繚繞的美麗山莊;一市一縣修建風景區施工隊伍緊張而繁忙的勞動場面;滿山坡人們植樹造林的辛勤勞作;陽光下耀眼的白色塑料管彎彎曲曲盤山繞;山頂修建的臨時蓄水池裡閃爍的魚鱗光亮,供應著充足的水源源不斷向水管流去,澆灌著漫山遍野魚鱗坑裡的松柏樹苗和果木、葯材種植基地。
廣覽整個景區的建設我發現了一個落差,即武安市的工程進度遠不及兄弟涉縣的進度,這可能就是在「搶抓機遇促發展」理念上的落差吧。據說我市現在執行的是第一個五年規劃,可是早已落後涉縣五年之多。
過午一點多鍾,我們一行六人沒有在山上吃免費餐(涉縣是肉鹵面條,武安是肉菜大米飯),發表著各種議論和感嘆乘車沿著盤山路返回到桃花山廟會上,簡單安慰了一下「腸家和肚家」便逛廟會去了。
我在桃花山上觸景生情寫下了幾句感慨之言。
游桃花山
一游桃花山,心中倍感好凄慘
二游桃花山,仍舊絲毫沒改觀
三游桃花山,容顏初步現倪端
四游桃花山,景區建設忙不閑
五游桃花山,唯恐風燭在殘年
作者簡介
左根川,1946年4月出生,武安市徘徊鎮徘徊村人。1969年參加工作,1998年退休。在教育戰在線工作15年,歷任教師,會計,總務主任,校長等職;1984年調工業戰線工作15年,歷任科長,主任等職;1998年至2008年受聘於民營企業,歷任統計,主任,工會主席等職。系邯鄲市、武安市標准化協會會員、理事。一生酷愛文學和寫作,現為武安市作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有:《武安紅衛中學大事記》、《愛情的歸宿》、《武安民間故事、笑話與幽默》、《老少爺兒們》、《喋血墳塋》、《千年古鎮拾遺》、《借我一路》、《人間最美是真情》、《倔兒子和刁媳婦》戲劇劇本《太行愚公》。
❺ 用文言文仿寫今景點游記100字
蜀地卑濕,春分即過,淫雨連日。街巷泥濘不堪。局促一室之內而不得出。回靜立窗前,天答昏地晦,寒氣透衣。聞道桃花已盛,慾望觀之而未得。
初三日,雨微霽,乃與家人出南門,車行至桃花山下。滿坡春色,土膏潮潤,曠然怡然,心若飛鵠翔於天地。於時濃霧未散,一望小山朦朦不明,煙籠霧罩,若博山香繞。清風徐來,飄然時現翠色,鮮妍欲滴,如倩女之面紗為風所開,觀之驚艷。桃花將放未放,俏然粒粒團於枝頭。弱草柔苔微萌於地,有遙看近無之意。遊人雖聊聊,尋花而攝者,攀枝而倚者,抱孩而坐於石者,亦時可見。春寒雖料峭,然徒步跋涉,亦汗出如漿。凡柔條之鳴風,唧唧之鳥聲,乃至遊人之輕語,無意聽來,皆悠然含趣。始知所謂春意盎然,盎然於是也。
夫不因以游墮事,瀟然於草木泉石之間,而能有所得者,惟著述而已。此景既悅我心,適我情,焉能無紀耶?庚寅二月,戎州阿鬘記
❻ 求游記一篇!!!
桃花島游記
今年暑假,我們全家受到爸爸同事的邀請,再次一覽了桃花島秀麗的風光。
桃花島崗巒密布,山勢起伏,林木蔥翠,風光旖旎,有「海島植物園」之稱,又因為那兒樹木花卉資源豐富,素有"海上植物園"之美名。許多著名的景點仍被遊人津津樂道、贊嘆不已。
一路走過桃花島,我發現,那兒的岩石奇形怪狀、千姿百態。有的巨石如同兇猛的獅子下山,有的又像聰明的海豹頂球,有的還似美麗的仙女拜佛。在海邊,還有一個圓滾滾的「東海明珠」呢!這是礁石長年累月地被海水拍打、沖擊,才變成現在這模樣的。對峙山山頂屹立的「大佛頭」奇石群,如巨形雕塑,雲霧繚繞,巍峨壯觀。尤其在山頂之上,有一塊大石塊,形狀極似佛頭,不論從遠處,還是從近在咫尺的地方,大小始終如一。聽叔叔說,這塊石頭還有個傳說呢!天上有位神仙下凡巡視,路過東海,為桃花島的清山綠水所迷戀,不願返回天府,化身為石,長住於此。我穿梭在岩石間流連忘返,不由得深深佩服大自然 這位天然的雕塑家塑造出如此巧奪天工的岩石。
接著,我們又往上走,登上桃花山,舉目眺望,山下金燦燦的油菜花和鮮翠欲滴的綠葉將桃花山簇擁起來。道路兩旁奇異芬芳的野花,我都沒有在意。因為,我的心早已飄向山頂美麗的桃花了。那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桃花粉里透白,點綴著桃花山。「快,我們要去黃葯師居室了!」媽媽在前面催促我。我飛奔而去。走進黃葯師居室,那裡都是古代的用品,名貴的花瓶、鋒銳的利劍、整潔的床鋪,還有老式桌椅,讓我大開眼界。
走出黃葯師居室,我們又去了蒙古包,玩了射擊游戲,高興極了。
今日桃花島一游,我又看見了它更加輝煌動人了,真是名不虛傳的「海上仙山、世外桃源」啊。
❼ 用所見所聞所感有想有略寫一篇游記
給你兩篇參考:
1、桃花島游記
今年暑假,我們全家受到爸爸同事的邀請,再次一覽了桃花島秀麗的風光。
桃花島崗巒密布,山勢起伏,林木蔥翠,風光旖旎,有「海島植物園」之稱,又因為那兒樹木花卉資源豐富,素有"海上植物園"之美名。許多著名的景點仍被遊人津津樂道、贊嘆不已。
一路走過桃花島,我發現,那兒的岩石奇形怪狀、千姿百態。有的巨石如同兇猛的獅子下山,有的又像聰明的海豹頂球,有的還似美麗的仙女拜佛。在海邊,還有一個圓滾滾的「東海明珠」呢!這是礁石長年累月地被海水拍打、沖擊,才變成現在這模樣的。對峙山山頂屹立的「大佛頭」奇石群,如巨形雕塑,雲霧繚繞,巍峨壯觀。尤其在山頂之上,有一塊大石塊,形狀極似佛頭,不論從遠處,還是從近在咫尺的地方,大小始終如一。聽叔叔說,這塊石頭還有個傳說呢!天上有位神仙下凡巡視,路過東海,為桃花島的清山綠水所迷戀,不願返回天府,化身為石,長住於此。我穿梭在岩石間流連忘返,不由得深深佩服大自然 這位天然的雕塑家塑造出如此巧奪天工的岩石。
接著,我們又往上走,登上桃花山,舉目眺望,山下金燦燦的油菜花和鮮翠欲滴的綠葉將桃花山簇擁起來。道路兩旁奇異芬芳的野花,我都沒有在意。因為,我的心早已飄向山頂美麗的桃花了。那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桃花粉里透白,點綴著桃花山。「快,我們要去黃葯師居室了!」媽媽在前面催促我。我飛奔而去。走進黃葯師居室,那裡都是古代的用品,名貴的花瓶、鋒銳的利劍、整潔的床鋪,還有老式桌椅,讓我大開眼界。
走出黃葯師居室,我們又去了蒙古包,玩了射擊游戲,高興極了。
今日桃花島一游,我又看見了它更加輝煌動人了,真是名不虛傳的「海上仙山、世外桃源」啊。
2、游奇秒的雲南九鄉洞
我在考試前,已經久仰雲南風景如畫的大名了。沒想到,這次暑假爸爸居然答應了我,我們就上了火車。
剛下車,就感覺到一絲涼意,我問爸爸為什麼雲南夏天會這么涼?爸爸說:「因為雲南是高原,所以很涼快。」
第二天,我和爸爸一起去九鄉景點洞里旅遊。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簾簾飛瀑的水,那景色真雄偉:在下坡時形成了一個九十度大轉彎,只見前面越來越狹,使它變成水牆,好像千萬匹黃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地飛奔過去。看了一會,我們又隨著人流進入了神秘莫測的驚險洞,可是不像名字那樣恐怖。那五顏六色的儷紅燈襯托著美麗的岩石更加絢麗多彩。我們准備正式進入洞里,可是在外面就有一個鍾乳石,導游說這叫「醉翁之意」,可我怎麼看都不像醉翁,倒像一個人走累了躺在破廟里正懶洋洋地休息呢!走進洞里,我又看見了很多鍾乳石比如神女宴會、孫悟空偷桃、唐老鴨``````等等數不勝數。最具有特色的是一隻龜和一個老太太,好像龜想馱著老太太過獨木橋以似報恩。可上到「雄獅大廳」可就不是了,是一隻雄獅和老太太了。好像雄獅懶洋洋地打了個盹,老太太拄著拐杖嚇得不敢前進一步。在雄獅大廳上我觀察到盲魚,「為什麼叫盲魚呀?」我問爸爸。爸爸答道:「因為長期在黑暗中生活,所以眼睛慢慢退化了!」
我們又走了一會兒來到了雌雄瀑下,原來有兩個排水口。所以才叫它雌雄瀑,那聲音很巨大好像要把我的耳朵震聾。我們大約走了兩個小時,才戀戀不舍地走出了洞。
這次旅遊真讓人受益匪淺啊!
❽ 想找一本關於世界旅遊的游記,
老殘游記
簡介:
《老殘游記》清末中篇小說,是劉鶚[1]的代表作,流傳甚廣。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游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誤國,清官害民,指出有時清官的昏庸並不比貪官好多少。這一點對清廷官場的批判是切中時弊、獨具慧眼的。
作者生平:
劉鶚(è),原名夢鵬,又名孟鵬,譜名振遠,字雲摶、公約,又字鐵雲,別署洪都百煉生。祖籍江蘇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於江蘇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於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劉鶚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從小得名師傳授學業。他學識博雜,精於考古,並在算學、醫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類拔萃的成就,被海內外學者譽為「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藏書家、古董收藏家、水利專家、慈善家」。他涉獵眾多領域,著述頗豐,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他所著《老殘游記》備受世人贊譽,是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說之一,又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劉鶚本人也是富有學識又得不到抱負的人。
劉鶚的小說《老殘游記》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全書共20回,光緒二十九年(1903)發表於《綉像小說》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後重載於《天津日日新聞》,始全。原署鴻都百煉生著。作者在小說的自敘里說:「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說是作者對「棋局已殘」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難遭遇的哭泣。小說寫一個被人稱做老殘的江湖醫生鐵英在游歷中的見聞和作為。老殘是作品中體現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以行醫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群眾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隨著老殘的足跡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東一帶社會生活的面貌。在這塊風光如畫、景色迷人的土地上,正發生著一系列驚心動魄的事件。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獄。小說的突出處是揭露了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說「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歷來小說皆揭贓官之惡,有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游記》始」(第16回原評)。劉鶚筆下的「清官」,其實是一些「急於要做大官」而不惜殺民邀功,用人血染紅頂子的劊子手。玉賢是以「才能功績卓著」而補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衙門前12個站籠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於朝棟一家,因和強盜結冤被栽贓,玉賢不加調查,一口咬定是強盜,父子三人就斷送在站籠里。董家口一個雜貨鋪的掌櫃的年輕兒子,由於酒後隨口批評了玉賢幾句,就被他抓進站籠站死。東平府書鋪里的人,一針見血地說出了玉賢的真相,「無論你有理沒理,只要他心裡覺得不錯,就上了站籠了」。玉賢的邏輯是:「這人無論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將來連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語說的好,『斬草要除根』。」為了飛黃騰達,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殘題詩說,「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深刻地揭示了他們的本質。剛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絕巨額賄賂,但卻倚仗不要錢、不受賄,一味臆測斷案,枉殺了很多好人。他審訊賈家十三條人命的巨案,主觀臆斷,定魏氏父女是兇手,嚴刑逼供,鑄成駭人聽聞的冤獄。小說還揭露了貌似賢良的昏官。山東巡撫張宮保,「愛才若渴」,搜羅奇才異能之士。表面上是個「禮賢下士」方面的大員,但事實上卻很昏庸。他不辨屬吏的善惡賢愚,也判斷不出謀議的正確與錯誤。他的愛才美德,卻給山東百姓帶來了一系列的災難。「辦盜能吏」玉賢是他賞識的,剛弼也是他倚重的,更為嚴重的是他竟錯誤地採用史鈞甫的治河建議,廢濟陽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兩岸十幾萬生靈遭受塗炭。在小說中楔入的桃花山一段插話中,著重寫了隱居在荒山中的兩個奇人□姑和黃龍子。通過兩人的言行宣揚了作者所信奉的太谷學說,同時對當時的革命運動,即所謂「北拳南革」,即北方的義和團和南方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惡毒的詆毀和詛咒,攻擊他們都是「亂黨」。義和團來勢猛,他說「幾乎送了國家的性命」;革命黨起勢緩慢,他認為「莫說是皮膚小病,要知道渾身潰爛起來,也會致命的」;告誡人們不要「攪入他的黨里去」,表現了作者落後、反動的一面。小說的第一回,就是作者對於當時政治的象徵性圖解。他把當時腐敗的中國比作一艘漂浮在海上行將被風浪所吞沒的破舊帆船。船上有幾種人:一種是以船主為首的掌舵管帆的人,影指當時上層的封建統治集團。作者認為他們「並未曾錯」,只是因為是走「太平洋」的,只會過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風浪,所以毛了手腳,加上未曾預備方針,遇了陰天,日月星辰都被雲氣遮了,所以就沒有依傍。再一種人是乘客中鼓動造反的人,比喻當時的革命派,污衊他們都是些「只管自己斂錢,叫別人流血」的「英雄」。宣揚如果依了他們,「這船覆得更快了」。還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則是指那些不顧封建王朝大局、恣意為非作惡的統治階級爪牙。作者對他們也很反感,視為罪人。究竟怎樣才能挽救這只行將覆滅的大船呢?作者認為:唯一的辦法是給它送去一個「最準的」外國方向盤,即採取一些西方文明而修補殘破的國家。小說中所寫的人物和事件有些是實有其人、實有其事的。如玉賢指毓賢,剛弼指剛毅,張宮保(有時寫作莊宮保)為張曜,姚雲松為姚松雲,王子謹為王子展,申東造為杜秉國,柳小惠為楊少和,史鈞甫為施少卿等,或載其事而更其姓名,又或存姓改名、存名更姓。黑妞、白妞為當時實有之伎人,白妞一名王小玉,於明湖居奏伎,傾動一時,有「紅妝柳敬亭」之稱。廢濟陽以下民埝,乃光緒十五年(1889)實事,當時作者正在山東測量黃河,親見其慘狀。正如作者所自言:「野史者,補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諸子虛,事須征諸實在。」(第13回原評)《老殘游記》的藝術成就在晚清小說里是比較突出的。特別在語言運用方面更有其獨特成就。如在寫景方面能做到自然逼真,有鮮明的色彩。書中千佛山的景緻,桃花山的月夜,都明凈、清新。在寫王小玉唱大鼓時,作者更運用烘托手法和一連串生動而貼切的比喻,繪聲繪色的描摹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魯迅稱贊它「敘景狀物,時有可觀」(《中國小說史略》)。
劉鶚還曾寫有《老殘游記》續集,作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間。據劉大紳說,共有14回,今殘存9回。1934年在《人間世》半月刊上發表4回,次年良友圖書公司出版6回的單行本。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老殘游記資料》收錄了後3回。續集前6回,雖然也有對官僚子弟肆意蹂躪婦女惡行的揭露,但主要的是通過泰山斗姥宮尼姑逸雲的戀愛故事及其內心深入細微的思想活動,以及赤龍子的言談行徑,宣傳了體真悟道的妙理。後3回則是描寫老殘游地獄,以寓其懲惡勸善之旨。
此外還殘存《外編》4700餘字,寫於光緒三十一年以後。除《老殘游記》外,劉鶚著有天算著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術》,治河著作《歷代黃河變遷圖考》、《治河七說》、《治河續說》,醫學著作《人命安和集》(未完成),金石著作《鐵雲藏龜》、《鐵雲藏陶》、《鐵雲泥封》,詩歌創作《鐵雲詩存》。1980年齊魯書社出版了《鐵雲詩存》,其詩清新俊逸,功力頗深,反映了他的一些行蹤和思想感情。
老殘游記 作者劉鶚
劉鶚簡介
一.時代背景:
晚清時期,清朝帝國陷入遭逢內憂外患的困境當中,外有列強環伺,內則政治腐敗.
二.生平概述:
劉鶚,字鐵雲,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江蘇丹徒(今江蘇省丹徒縣)人,自幼聰穎,五歲便能背誦唐詩三百首.生於文宗咸豐7年(西元1857),卒於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53.
鶚精於算學,醫學,水利,並留心西洋科學.個性放曠不拘,所見不同於流俗,觀察時事尤其犀利.早年曾於揚州行醫,後改行經商(劉鶚28歲曾在江蘇淮安開過菸草店,31歲又在上海開過書店,但都因經營不善而倒閉).光緒14年(西元1888)黃河決口於鄭州,便投效河督吳大澄,山東巡府張曜,協助治河,後因治河有功,聲譽大起,被保薦以知府任用.曾上書建議修築鐵路,利用外資開采山西煤礦,興辦實業(指工商企業),以利民生,時人不解其用心,交相指責,視為漢奸.光緒26年(西元1900)義和團事起,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太倉粟(京師官方谷倉里的糧食)為俄兵所據,他向聯軍以低價購得太倉粟,賑濟飢民,全活甚眾,卻因被控私購太倉粟,流放新疆,住在烏魯木齊一座寺廟的戲台底下,靠為人治病度日,最後病死於迪化(今烏魯木齊).著有老殘游記,鐵雲藏龜,歷代黃河變遷圖考等書.
三.劉鶚一生的四件大事:
1.治理黃河:
主張束水刷沙法―築提控制水勢,使水不漫溢兩岸,再以水攻沙,直刷河底.
2.甲骨文字的研究:
光緒25年(西元1899),他在北京,住在朋友王懿榮家中.王懿榮當時任國子監祭酒,對金石文字都有相當深入的研究.那時王懿榮生了病,看完病家人就上街把葯買回來,跟葯方核對沒錯才去煎,劉鶚在一旁看,在這些葯中有一包葯叫龜板,他覺得很奇怪便順手拿起來看看,這一看使他驚奇萬分,那些龜板上有小字,而且很明顯地看的出來字是刻上去的,王懿榮知其古老,乃派人到葯店將有字的全部買下,後又到處收購,兩年間共收刻辭甲骨一千餘片.
王懿榮死後,家人為了還債,將王懿榮收藏的甲骨卜辭,大部分轉讓給了劉鶚.劉氏此時也收購刻辭甲骨,前後藏有近5000片.1903年劉鶚將收藏的刻辭甲骨搨印了1058片,在早期收集甲骨卜辭的藏家羅振玉的鼓勵下,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甲骨文書籍——《鐵雲藏龜》.
雖然該書在對於甲骨文上的建樹不多,但是他卻是首度將私人收集的甲骨公諸於世,以供同好研究,這種分享的心胸與情操,使得甲骨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長足的進展.
3.開山西的礦
4.賤買太倉的米來賑濟北京難民
四.作者細說
劉鶚之死:
劉鶚與袁世凱曾在山東巡府張曜下共事過,元為自己長久不被重用而鬱郁不得志,曾向劉向張請求為任,而張曜卻認為元「才可愛而性未定,資可造而識未純」,沒有同意袁的要求,因此袁世凱以為劉鶚不肯為他出力,一直壞恨在心.後來袁進了軍機處掌握大權,蓄意報復,終於在光緒34年(西元1908),以私購太倉米和在為外國人買地的的罪名,密電江兩總督將劉鶚緝捕,發配新疆,永遠堅禁,第二年(宣統元年),因腦充血死於新疆流所.
漢奸!
光緒23年,劉鶚應外國人聘請到山西的一間鐵礦公司做經理,他和一些新黨人物的思想一樣,認為只有提倡科學,興辦實業才能救中國,而興辦實業的辦法就是他所想的:「國無素蓄,不如任歐人開之,我嚴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礦鐵路歸我.如是,則彼之利在一時,而我之利在百世矣.」有人認為他者種主張在本質上是不利於國家的,難怪這時他要背負著漢奸之名了.
為什麼要寫老殘游記
劉鶚會撰寫《老殘游記》一書,原本是為了幫助朋友.在義和團亂後沒幾年,京曹中有沈虞希與連夢青二人,因素與天津日日新聞的方葯雨為友,一日,沈虞希偶將朝中事告知方葯雨,方氏將其揭露於報端,清廷獲悉後大為震怒,嚴辦泄密之人,且株連甚廣,沈氏被逮杖斃,連夢青倉皇遁走上海.連氏到上海後,家財盡失,無以為生,只依賴賣文糊口.劉鶚知其人孤介,不願受人資助,因此動筆寫小說送他,以增加其稿費收入.
劉鶚的寫作動機本為助人,但他生當亂世,目睹國事糜爛,再加上自己一生事業上的失敗以及政治理想的幻滅,《老殘游記》事實上也是他個人情感的寄託.他曾在書中自敘:「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國家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游記之作也.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由此可知,《老殘游記》為當時中國社會之縮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
五.老殘游記續集-->自序
人生如夢耳.人生果如夢平 抑或蒙叟之寓言乎,吾不能知.趨而質諸蜉蝣子,蜉蝣子不能決.趨而質諸靈椿子,靈椿子亦不能決.還而叩之昭明.
昭明曰:"昨日之我如是,今日之我復如是.觀我之室,一榻,一幾,一席,一燈,一硯,一筆,一紙.昨日之榻,幾,席,燈,硯,筆.紙若是,今日之榻,幾,席,燈,硯,筆,紙仍若是.固明明有我,並有此一榻,一幾,一席,一燈,一硯,一筆,一紙亡.非若夢為烏而厲乎天
然則人生如夢,固蒙叟之寓言也夫!吾不敢決,又以質諸杳冥.
杳冥曰:"子昨日何為者 "對曰:"晨起灑掃,午餐而夕寐,彈琴讀書,晤對良朋,如是而已."杏冥曰:"前月此日,子何為者 "吾略舉以對.又問:"去年此月此日,子何為著 "強憶其略,遺忘過半矣."十年前之此月此日,子何為者 "則茫茫然矣.推之"二十年前,三謂之如夢,蒙更豈欺我哉
夫夢之情境,雖已為幻為虛,不可復得,而敘述夢中情境之我,固儼然其猶在也.若百年後之我,且不知其歸於何所,雖有此如夢之百年之情境,更無敘述飼榫持
❾ 求一篇游記作文,600字左右
今年暑假,我們全家受到爸爸同事的邀請,再次一覽了桃花島秀麗的風光。
桃花島崗巒密布,山勢起伏,林木蔥翠,風光旖旎,有「海島植物園」之稱,又因為那兒樹木花卉資源豐富,素有"海上植物園"之美名。許多著名的景點仍被遊人津津樂道、贊嘆不已。
一路走過桃花島,我發現,那兒的岩石奇形怪狀、千姿百態。有的巨石如同兇猛的獅子下山,有的又像聰明的海豹頂球,有的還似美麗的仙女拜佛。在海邊,還有一個圓滾滾的「東海明珠」呢!這是礁石長年累月地被海水拍打、沖擊,才變成現在這模樣的。對峙山山頂屹立的「大佛頭」奇石群,如巨形雕塑,雲霧繚繞,巍峨壯觀。尤其在山頂之上,有一塊大石塊,形狀極似佛頭,不論從遠處,還是從近在咫尺的地方,大小始終如一。聽叔叔說,這塊石頭還有個傳說呢!天上有位神仙下凡巡視,路過東海,為桃花島的清山綠水所迷戀,不願返回天府,化身為石,長住於此。我穿梭在岩石間流連忘返,不由得深深佩服大自然 這位天然的雕塑家塑造出如此巧奪天工的岩石。
接著,我們又往上走,登上桃花山,舉目眺望,山下金燦燦的油菜花和鮮翠欲滴的綠葉將桃花山簇擁起來。道路兩旁奇異芬芳的野花,我都沒有在意。因為,我的心早已飄向山頂美麗的桃花了。那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桃花粉里透白,點綴著桃花山。「快,我們要去黃葯師居室了!」媽媽在前面催促我。我飛奔而去。走進黃葯師居室,那裡都是古代的用品,名貴的花瓶、鋒銳的利劍、整潔的床鋪,還有老式桌椅,讓我大開眼界。
走出黃葯師居室,我們又去了蒙古包,玩了射擊游戲,高興極了。
今日桃花島一游,我又看見了它更加輝煌動人了,真是名不虛傳的「海上仙山、世外桃源」啊。
❿ 江游桃花山游記作文怎麼寫
春遊桃花山
星期一,學校組織我們到那青山綠水的世外桃源——桃花山,去春遊。我們高興的幾夜也沒睡好覺!
那好玩的地方太多了,可只有那粉紅的.潔白的桃花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早晨八點多,我們就到達桃花山腳。這可真熱啊。在車上就已經感覺到溫度的高了。下了車,就像鑽進了大蒸籠。太陽很低很低,幾乎要壓到人們的頭上,肩上。風,一絲也沒有。我們不停往外冒汗,一塊大手巾,隨便揩幾下,就能擰出些汗水來。
經過一陣整頓,我們開始登山了。過了幾分鍾,懶人——蔣馥就有點支撐不住了,便把背包託付與我,為了表示我是一個紳士,我只好表面答應,心裡卻在狠狠地罵她。
走了有點遠了——只是在我們看來,滿頭大汗。可還有那麼一大段路,這可怎麼辦啊?我們心想:只要再做一段路就能到達目的地,就可以飽餐一頓了。於是,大家鼓起勇氣勇往直前。沒想到,里目的地還遠著呢。大家頓時想打了焉的茄子,無精打采,垂頭喪氣。代金川卻精神得很,像沒事似的。
經歷千辛萬苦,跋山涉水終於到了目的地,小組長勒令我們把零食交出來,我們只好乖乖的雙手奉上。在一番吃飽喝足後,我們吃的個個像鴨子一樣,走起路來一搖一擺。我們因受不了美食的誘惑,紛紛倒地而睡。睡覺時還不忘擺個酷姿:兩眼用樹葉遮擋陽光,雙腿一鍬。就差沒人拿把扇子。
兩眼朦朧的睡醒了,正好集合。向別處的山望去,似乎看見了遠處,我好像看見了遠處的一兩片桃林,初綻的小花,粉的似霞,白的如雪,在向人們吐露春的生機。我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才確定並不是幻覺。正好我們的第二個目標就是那片世外桃源。因此,我格外興奮。走進世外桃源的小道,我心裡忽然有了兩句詩:人間四月芳霏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輕輕走近桃花,把掌心溫存在一朵桃花的面孔上,我聽到桃蕊心跳的律動,聽到這個季節最動聽的音樂。
桃花是春的使者,微分輕輕走來。桃樹舒展著自己的身體,慢慢地,萌發出了花苞。畫報們迎著太陽,開始綻放。人們至身其中,陶醉了。與它合影,都想留下春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