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嫂
Ⅰ 講述二狗和嫂子桃花的故事的 書名叫什麼
陳二狗的桃花大運
Ⅱ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玄女是九天玄女嗎
不是,你想多了
Ⅲ 在神農架是不是真的有野人
神農架有野人嗎?
"野人"是當今世界"四大謎"之一。神農架到底有沒有"野人",已經成為舉世觀注的問題。今年(這里指1995年,因為本文發表於1995年。作者注)2月,由15人組成的綜合考察隊在北京集訓,准備在4月和9月到湖北省神農架林區進行為期近半年的兩個單元的靜態"野人"綜合考察,以期揭開中國的"野人"之謎。
在這個科學之謎尚未揭開之前,我們應當如何來看待神農架的"野人"呢?神農架林區文化局科普作家尹筍君先生向我們講述的故事,也許會令讀者大開眼界。
一、一個離奇的傳說
公元1915年(民國4年),神農架邊緣地帶的房縣,有個叫王老中的人,他以打獵為生。一天,王老中進山打獵,中午吃過干糧,抱著獵槍在一棵大樹下休息。不一會兒,他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朦朧中,他聽到一聲怪叫,睜眼一看,有一個2米多高、遍身紅毛的怪物已近在咫尺。他的那隻心愛的獵犬早已被撕成了血淋淋的碎片。王老中驚恐地舉起獵槍……
沒想到紅毛怪物的速度更快,瞬間跨前一大步,奪過獵槍,在岩石上摔得粉碎。然後,笑眯眯地把嚇得抖成一團的王老中抱進懷中……
王老中迷迷糊糊中,只感到耳邊生風,估計紅毛怪物正抱著自己在飛跑。不知翻過多少座險峰大山,最後他們爬進了一個懸崖峭壁上的深邃山洞。王老中漸漸地清醒過來,這才看清紅毛怪物的胸前有兩個像葫蘆一樣大的乳房。他立刻明白了,這個怪物原來是個女"野人"。
白天,女"野人"外出尋食。臨走的時候,她便搬來一塊巨石堵在洞口。晚上,女"野人"便抱著王老中睡覺。
一年後,女"野人"生下一個小"野人"。這個小"野人"與一般小孩相似,只是渾身也長有紅毛。小"野人"長得很快,身材高大,力大無窮,已能搬得動堵
洞口的巨石了。由於王老中思念家鄉的父母和妻兒,總想偷跑回家,無奈巨石堵死了他的出路。因此,當小"野人"有了力氣後,他就有意識地訓練小"野人"搬石爬山。一天,女"野人"又出去尋找食物,王老中便用手勢讓小"野人"把堵在洞口的巨石搬開,並且著自己爬下山崖,趟過一條湍急的河流,往家鄉飛跑。就在這時,女"野人"回洞發現王老中不在洞里,迅速攀到崖頂嚎叫。小"野人"聽到叫聲,野性大發,邊嚎邊往回跑。由於小"野人"不知河水的深淺,一下子被急流捲走。女"野人"奄慘地大叫一聲,從崖頂一頭栽到水中,也隨急流而去。
已不成人形的王老中逃回家中,家人驚恐萬狀,竟不敢相認。原來他已失蹤十幾年了,家人都認為他早已死了。
這個離奇的傳說,向我們表明:"野人"與現代智能人能夠婚配,說明二者有一定的血緣關系。只可惜王老中與紅毛女"野人"的後代沒有留在世上,不能作為考察"野人"的直接證據。
二、"猴孩"的故事
無獨有偶。在神農架附近的巫山縣也流傳著一個類似的故事。
1938年,在海拔1900米的大巴山區的當陽,有一個樹坪。這里,山勢險峻,到處都是濃密的原始森林,林的邊緣有一間孤孤零零的架式茅草房,房裡住著一位叫桃花嫂的女人。那一年,桃花嫂32歲。一天,桃花嫂上山給丈夫送飯,一去便不復返了。30多天後,她衣衫襤褸地回到家。第二年4月,桃花嫂生了一個像猴子一樣的兒子,兩個月生牙,很利,常常咬破媽媽的乳頭,指尖似爪,五、六歲才學會搖搖晃晃地直立行走,見人便"嘿嘿嘿"笑個不停,不會說話,偶爾"呷!加上!哦,哦,哦!"叫喚幾聲。隨著年齡的增長,野性愈加明顯,常年不穿衣服,不蓋被子,把衣、被撕得粉碎,喜歡爬梯子,像猴子一樣敏捷,上上下下,鑽來鑽去,有時還頭朝下倒滑下來,人稱之為"猴孩"。
60年代初,"猴孩"已20多歲了,身高2米多,頭頂有縱向隆起,兩耳較大,偏向頭頂,兩小臂有彎曲。因此,也有人稱他為"猿孩"。"猿孩"性情粗野,見客人到家就猛撲過去,連抓帶咬,爬山、過溝坎如履平地,只吃生食,見到樹林狂喜亂奔。家裡人怕他生事,就用繩子終日捆住他的手腳,精神上受到很大壓抑,終日悶悶不樂,一次,不小心被火盆中的火燒傷屁股,身體日漸虛弱,兩天後,抱著母親大笑而死。死時 是1962年臘月,當時年僅23歲。 f
"猴孩"獨特的行為和特徵,在他的家族中絕無僅有。他的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都很正常。哥哥還當過生產隊長。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也無反常之處。"猴孩"到底是誰的後代呢?
70年代,"野人"考察隊顧問孟瀾從巫山文化館找到"猴孩"生前的照片,又挖出"猴孩"遺骨,經分析研究認為,"猴孩"的一切特徵都符合於從猿到人進化過渡的特點,是本世紀30年代末,一個現代智人的中華婦女生了一個"亦猿亦人"的男孩。從生物學和醫學的角度上來說,人與猴雜交,不可能受孕,因為二者不是同種,而不同種的生物是不能繁衍後代的。所以說,猴娃的父親絕不是猴子。而根據附近多有"野人"活動的情況看,猴娃很像是現代文明人與"野人"雜交的後代,他像人的地方少,像猿的地方多。他更像鄂西北神農架所生活的"野人"的形態習性。這就開始把寧野人"考察與考古人類學、實驗人類學結合起來。
三、追溯歷史
神農架關於"野人"的傳說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到5世紀戰國時期成書的《山海經》。《山海經·中次九經》中提到"熊山(即今鄂西北神農架)中有一種身高一丈左右,渾身長毛,長發、健走、善笑的"贛巨人"或稱為"梟陽"、"狒狒"的動物。西漢時期成書的《爾雅》中記載:"狒狒"人形長丈,面黑色,身有毛,若反踵,見人而笑。"這種動物就是我們所說的"野人"。
更早一些,甚至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24年,即距今3000年前,我國人民就捉到了一對"野人"獻給了周成王。
戰國時期,出生在神農架附近湖北秭歸的、楚國著名的詩人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前278年)在他的《楚辭·九歌》中,也曾經以"野人"為題材,寫過一首
《山鬼》的詩:
若有人兮山之阿,
彼薜藶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筆,
予慕予兮善窈窕。
屈原大夫在這里描寫的"野人"形象是:似人非人,站在山樑子上,他披掛著薜藶藤,帶系松蘿蔓,多疑善笑,羞羞答答。
公元400年前的晉朝,在湖北房縣(今神農架林大部分地區原屬房縣管轄)也有關於"野人"的記。如《爾雅翼》中說:"猩猩如婦人,披發、袒足、無膝、群行,遇人則手掩其形,謂之'野人'。"
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9年),我國人民不僅捉到過"野人"獻給皇帝,而且還給"野人"畫了圖像。
1977年,在房縣高碑大隊出土的西漢古墓中,一塊作為陪葬的銅鑄的搖錢樹九子燈上,就有"野人"的畫像。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野人"資料。
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由王嚴恭纂修的《鄖陽府志·房縣》中記載道:"房山在城南四十里,高險幽遠,四面石洞如房,多毛人,修丈余,遍體生毛,時出山嚙人雞犬,拒者必遭攫搏,以炮槍之,鉛子落地,不能傷……"這里的毛人即指"野人"。1925至1942年的18年間,房縣有多次活捉和打死"野人"的記載,活捉以後,還綁著在房縣大街上示眾。
原湖北省水利設計院副院長翟瑞生回憶說:"1944年我在三五九旅工作,秋季離開延安,1946年秋,五師突圍,春節前我們走到興山縣與房縣交界處(即現在的神農架林區酒壺坪)時,發現在靠坡邊的樹林旁,站著兩個'野人',正抬頭看著我們,嘿嘿笑著,它們滿身是毛,身上的毛是黑紅色的,頭發較長,披散著,顏色是淡棕色的;個子比普通人高,塊頭蠻大。高的那個是母的,兩個乳房很大,它還用樹葉圍著下身。當時,我們與'野人'相距大約有二十幾公尺。由於軍紀嚴,我們沒有人理它們,但整個部隊的的人都親眼看見了。"
原林區黨委宣傳部部長馮明銀說:"'野人'這東西是有,我還見過。那是1960年,我正在盤龍搞中心工作。一天中午,我看到對面山上有一個'野人',頭發很長,顏色很紅,身子前面的毛是紫紅色。當時我站在一起的5個生產隊幹部都看到了。他們吼了一聲,'野人'才站起來走入老林中去了。"
縱觀歷史,被人們稱為"野人"的奇異動物,在神農架生長繁衍,傳宗接代,已有數千年之久了。
四、與"野人"的遭遇
歷史只能說明過去。那麼,當代人與"野人"的緣份如何呢?
1974年5月1日,房縣橋上公社清溪大隊副隊長殷洪發在山坡上砍柴。他猛一抬頭,發現從山下爬上來一個直立走、渾身長毛的怪物。這個怪物很快就來到他的面前,伸手就要抓殷洪發。這時,殷洪發想躲避已經來不及了。殷洪發立即用左手抓住這個怪物的頭發,右手舉起鐮刀向怪物的左臂砍去。怪物疼痛難忍,嘰哩哇啦亂叫,拚命從殷洪發手中掙脫逃走。但一撮紅色頭發卻被殷洪發拔了下來,至今殷洪發的手中仍然還有30多根"野人"的紅毛。
1976年春,東薅坪社員朱國強背著獵槍趕著牛群,到山上放牛。時至午,朱國強十分疲倦,於是,他便坐在一塊石頭上扶著獵槍打瞌睡。一陣怪叫聲把他從夢中驚醒,睜眼一看,啊呀!面前已站著一個似人非人、通體紅毛的傢伙。他一邊獰笑,一邊伸出毛茸茸的大手,抓住了朱國強的獵槍,另一隻手抓住了朱國強的棉襖。朱國強拚命用力奪槍。由於用力過猛,雙方都跌倒在地,順著山坡滾了下去。正在緊要關頭,朱國強平時精心飼養的一隻大黃牯牛兇猛地沖了上來,一頭向怪物撞去。紅毛怪物一驚,掉轉頭向林中逃去。朱國強見怪物逃走了,連獵槍和棉襖也顧不得拿,沒命地跑回家中,嚇得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神農架南端的興山縣棒子公社,有一名叫甘明之的青年社員。他於1975年5月的一天與一個"毛人"相遇。這個"毛人"大約身高2米多,與甘明之面面相視。甘明之早已嚇得魂不附體,只喊"救命"。但那"毛人"並不理會,一把抓住甘明之手中的棒子,一腳踏住了甘明之的左腳,並且眯著眼睛放聲大笑。甘明之使勁掙扎,過了一會兒,發現左腳松動了,便丟掉棒子,拔腿就跑。將進村子時,一個趔趄,摔出好遠。聞訊趕來救他的人把甘明之扶了回去。他一回到家便病倒了,半個月後才能下地幹活。
五、林區黨委邂逅"野人"
要說上面遇到"野人"的都是普通百姓的話,那麼,下面再來講一講林區黨委遇到"野人"的故事吧!
1976年5月14日凌晨一時,一輛吉普車正沿著房縣和神農架交界處的椿樹埡公路蜿蜒行駛。車上坐著剛從鄖陽地區開會返回的神農架林區黨委的5位領導幹部。車剛一轉彎,正在聚精會神開車的司機蔡師傅突然發現,在開闊的車燈照射下,公路上有一隻動物正弓著身子迎著小車走來。蔡師傅一邊高聲叫醒打瞌睡的人:"注意!看前面。"一邊加大油門,高速向這個動物沖去。但就在離它十多米遠的時候,這個傢伙猛地閃到路旁,驚慌地向公路邊的山坡爬去。沖過來的汽車嘎然停下來,差一點就撞到它的身上。由於坡陡石松,這只怪物沒能爬上坡去而順著陡坡滑了下來。它以前肢著地,抬起頭來,兩隻眼睛盯著車燈,形成前低後高,像人趴著的姿勢。
這時,蔡師傅猛按喇叭,開大車燈,其他5人急速下車,分兩路圍住怪物。此時,與怪物相距只有1.2米遠。他們驚奇地發現,趴在他們前面的是一個毛色發紅、樣子像人的從未見過的奇異動物。
當時在場的林區黨委副書記任忻有事後說:"我在山區工作幾十年,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動物。"林區革委會舒家國副主任說:"我小就喜歡打獵,見過的動物很多,但從未見過這樣渾身都是紅毛的動物,不知道它的厲害,不敢動它。"林區黨委常委、財貿政治部余傳勤主任說:"當時我在前面,一伸手就可以抓住它的腿。"可惜當時誰也沒有帶武器,一時找不到可以打擊它的利器。只有農業局的周忠義局長在地上摸起一塊石頭,砸在它的屁股上。這只奇異的動物轉過身子,緩緩地順溝而下,然後拐向左側,爬上了斜坡,進入林中,解黯里消失了。
後來,根據這6位目擊者的回憶,一致認為:這動物肯定不是熊,更不是猴子、羚羊等動物,而是以前都沒有見過的十分奇怪的動物。它毛色棕紅、細軟,臉呈麻色,腳毛發黑,背上有縷深棗紅色的毛。臂毛下垂約4寸長。四肢粗大,大腿有飯碗粗,小腿細;前肢較後肢短,腳是軟掌,走路無聲。屁股肥大,身體很胖,好像懷孕似的,行動遲緩,走路笨拙。它的眼睛像人,無夜間反光;臉長,上寬下窄;嘴略突出;耳朵比人大些;額部有毛垂下;沒有尾巴。
第二天,林區黨委用電話向地委宣傳部匯報了這一情況,隨後又用加急電報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作了匯報。加急電報的消息,很快轟動了湖北,轟動了中國,轟動了世界,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對湖北神農架"野人"的關注。1977年在神農架開始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野人"考察活動。
六、搜集"野人"的證據
在湖北省委和中國科學院的領導下,1977年組織了建國以來最大的"野人"考察隊。考察隊員來自北京、上海、陝西、四川、湖北等省市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博物館、動物園的專業人員,武漢部隊33700部隊派出了偵察支隊,房縣和神農架林區派出了熟悉情況的幹部和向導。辦公室設在神農架林區文化館。這次考察歷時140天。考察隊員在當地群眾的熱情支持下,登險峰,爬懸崖,在山洞棲身,與野獸共宿,足跡遍布神農架及其周圍方圓1500多平方公里的深山峽谷,用辛勤的汗水換回了大量的資料。
1977年6月19日晚,"野考"一隊李健(原湖北省鄖陽地委宣傳部副部長)接到一個緊急電話,報告了房縣橋上公社群力大隊女社員龔玉蘭和她的4歲的兒子楊明安在水池埡路遇"野人",疲憊不堪的"野考"隊員黃石波等人立刻趕到現場,找到了龔玉蘭了解情況。在龔玉蘭的帶領下,找到"野人"蹭癢的那棵大松樹,並在那棵樹上取下幾十根棕褐色的毛。毛是從1.3米到1.8 米高處的樹幹上找到的。從形狀、粗細來看,與人的頭發十分相似。後經武漢、北京等科研部門用顯微鏡觀察,並與靈長目的動物--獼猴、金絲猴、白眉長臂猿、大猩猩、黑猩猩以及現代人的毛發作了比較。結果證明:"野人"毛主要形態結構特徵明顯不同於上述靈長目動物。以後又從7個地方找到了7份"野人"毛發,均是如此。
這次毛發鑒定,首次使用了微觀水平的實驗方法,標志著我國"野人"之謎的研究已經開始從神話傳說、目擊者提供證詞這樣的原始初級階段向科學考察階段進展。
1977年6月中旬,"野考"隊員沿著100里無人區陰峪河一線向海拔3000多米的主峰攀登。就在那殘積的雪地上,考察隊民工劉大個子發現了一行清晰的腳印,一左一右地排列著,每一步跨度都在1米左右,足印長25厘米,弧度30度,大腳趾與其它四趾分開,腳掌前寬後窄。顯然是一種兩足行走的動物腳趾。在神農架板壁岩下,一次發現100多個腳印,最大的腳印長達42厘米。考察隊首次灌制出5個石膏模型。經公安部門技術員鑒定,判斷出既不是人的腳印,也不是其它動物的腳印,可能是"野人"的腳印。這個"野人"應該身高大約2米左右,體重約150公斤。
1977年8月30日,青年工人蕭興揚在林區泮水公社的龍洞溝發現了一個個子不高的"毛人"。這個"毛人"兩足直立行走。考察隊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左赴現場,雖未捉到"毛人",但發現了它留下的腳印和糞便,拍了照片,並對腳印澆鑄了石膏模型。腳印全長24.5厘米,前寬後窄,大趾與其它四趾分開,缺乏足弓,腳掌微向內彎。這一腳印肯定不是熊的,而是屬於靈長類的,似乎兼有人和猿的特點。
1980年"野考"隊發現近千隻"野人"腳印,最大的腳印長度為48厘米,步幅最大為2.2米。中國"野人"考察研究會執行主席、華東師大生物系副教授劉民壯斷言:腳印是"野人"的間接證據,腳印多證明神農架是"野人"的老窩,有"野人"的群體。
作為旁證的另一手材料,就是關於"野人"窩的3次發現,其共同點是用多根竹子束扭編成沙發狀。1980年6月上旬,考察隊員在紅岩子西南坡海拔2680米的竹林中,發現用箭竹編成的窩,每束竹子約七、八根旋轉編織,形成沙發椅。長約89厘米,高約1米。同年6月5日,考察隊員在槍刀山也發現了用竹子編織的窩,把90根竹子扭成一把,互相壓在一起,成圓椅狀,長1.5米,距離50米處又發現42厘米長"野人"腳印。沒有用手勞動,是編不出這種窩的。人又沒有這樣大的力氣,當時認為這是力大無窮的"野人"的傑作。
作為另一個有力的證據,就是化驗"野人"的糞便。1976年11月前,在靠近神農架的房縣蔡子窪東側,曾有多人多次在這個地方發現過"野人",考察隊對這里進行了現場搜索,在山樑半坡一個陡崖頂部發現了"野人"的6堆糞便,都已乾燥。經觀察,有較多未消化的果皮,野栗皮等殘渣,在蕭興揚發現"野人"的地方找到的糞便中,還發現大量昆蟲蛹皮,糞便直徑2.5 厘米,這些糞便與熊、猴、猩猩的均不相同,且又與人的糞便有差異。人是不會吃昆蟲與野果皮的。1980年考察隊又多次找到"野人"的糞便,經分析糞便內有未消化的竹筍、橡子和小動物的毛骨,糞便呈盤狀,在2個呈八字形的腳印之間,這明顯和其它動物大便方式不同,而與人相似。
Ⅳ 愛情 她問我有沒有桃花,她又說自己有桃花 ,問我啥時候找嫂子,要我做她哥哥,我要不要答應
愛情,他問我有沒有桃花?他又說自己有桃花如何?啥時候想找嫂子?這個東西是什麼意思啊?
Ⅳ 王家衛的迷情志:《東邪西毒》有哪幾種孤獨
愛情就像一個連載的、無法解決的、無法形容的故事,說出來是不對的。
歐陽峰在《東邪西毒》的《生命之信》中有一句話:你尤其應該避免數七,你應該用你的生命去終結。但是我很叛逆,所以我想用七個數字來寫電影中的七種孤獨。
因此,在看完這部電影後,仍然感到孤獨。總之,每個人最終都是孤獨的。
Ⅵ 嫂子送小姑子桃花結什麼含義
你好
很高興為你答疑解惑
這是一種美好的祝福
祝願你桃花朵朵
早日找到如意郎君
Ⅶ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野人
在深山野林中生活的人,肯定是極其原始,因為沒有各種與外界的聯系方法,也沒有各種現代的工具,和外界所有的世界隔絕,如果讓我們在那種環境下生活,我想只要想活下來,應該會和原始時代的野人的生活方式一樣的。。"野人"是當今世界"四大謎"之一。神農架到底有沒有"野人",已經成為舉世觀注的問題。1995年2月,由15人組成的綜合考察隊在北京集訓,准備在4月和9月到湖北省神農架林區進行為期近半年的兩個單元的靜態"野人"綜合考察,以期揭開中國的"野人"之謎。一個離奇的傳說 公元1915年(民國4年),神農架邊緣地帶的房縣,有個叫王老中的人,他以打獵為生。一天,王老中進山打獵,中午吃過干糧,抱著獵槍在一棵大樹下休息。不一會兒,他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朦朧中,他聽到一聲怪叫,睜眼一看,有一個2米多高、遍身紅毛的怪物已近在咫尺。他的那隻心愛的獵犬早已被撕成了血淋淋的碎片。王老中驚恐地舉起獵槍…… 沒想到紅毛怪物的速度更快,瞬間跨前一大步,奪過獵槍,在岩石上摔得粉碎。然後,笑眯眯地把嚇得抖成一團的王老中抱進懷中…… 王老中迷迷糊糊中,只感到耳邊生風,估計紅毛怪物正抱著自己在飛跑。不知翻過多少座險峰大山,最後他們爬進了一個懸崖峭壁上的深邃山洞。王老中漸漸地清醒過來,這才看清紅毛怪物的胸前有兩個像葫蘆一樣大的乳房。他立刻明白了,這個怪物原來是個女"野人"。 白天,女"野人"外出尋食。臨走的時候,她便搬來一塊巨石堵在洞口。晚上,女"野人"便抱著王老中睡覺。 一年後,女"野人"生下一個小"野人"。這個小"野人"與一般小孩相似,只是渾身也長有紅毛。小"野人"長得很快,身材高大,力大無窮,已能搬得動堵 洞口的巨石了。由於王老中思念家鄉的父母和妻兒,總想偷跑回家,無奈巨石堵死了他的出路。因此,當小"野人"有了力氣後,他就有意識地訓練小"野人"搬石爬山。一天,女"野人"又出去尋找食物,王老中便用手勢讓小"野人"把堵在洞口的巨石搬開,並且著自己爬下山崖,趟過一條湍急的河流,往家鄉飛跑。就在這時,女"野人"回洞發現王老中不在洞里,迅速攀到崖頂嚎叫。小"野人"聽到叫聲,野性大發,邊嚎邊往回跑。由於小"野人"不知河水的深淺,一下子被急流捲走。女"野人"奄慘地大叫一聲,從崖頂一頭栽到水中,也隨急流而去。 已不成人形的王老中逃回家中,家人驚恐萬狀,竟不敢相認。原來他已失蹤十幾年了,家人都認為他早已死了。 這個離奇的傳說,向我們表明:"野人"與現代智能人能夠婚配,說明二者有一定的血緣關系。只可惜王老中與紅毛女"野人"的後代沒有留在世上,不能作為考察"野人"的直接證據。 "猴孩"的故事 無獨有偶。在神農架附近的巫山縣也流傳著一個類似的故事。 1938年,在海拔1900米的大巴山區的當陽,有一個樹坪。這里,山勢險峻,到處都是濃密的原始森林,林的邊緣有一間孤孤零零的架式茅草房,房裡住著一位叫桃花嫂的女人。那一年,桃花嫂32歲。一天,桃花嫂上山給丈夫送飯,一去便不復返了。30多天後,她衣衫襤褸地回到家。第二年4月,桃花嫂生了一個像猴子一樣的兒子,兩個月生牙,很利,常常咬破媽媽的乳頭,指尖似爪,五、六歲才學會搖搖晃晃地直立行走,見人便"嘿嘿嘿"笑個不停不會說話偶爾"呷加上!哦,哦,哦!"叫喚幾聲。隨著年齡的增長,野性愈加明顯,常年不穿衣服,不蓋被子,把衣、被撕得粉碎,喜歡爬梯子,像猴子一樣敏捷,上上下下,鑽來鑽去,有時還頭朝下倒滑下來,人稱之為"猴孩"。 60年代初,"猴孩"已20多歲了,身高2米多,頭頂有縱向隆起,兩耳較大,偏向頭頂,兩小臂有彎曲。因此,也有人稱他為"猿孩"。"猿孩"性情粗野,見客人到家就猛撲過去,連抓帶咬,爬山、過溝坎如履平地,只吃生食,見到樹林狂喜亂奔。家裡人怕他生事,就用繩子終日捆住他的手腳,精神上受到很大壓抑,終日悶悶不樂,一次,不小心被火盆中的火燒傷屁股,身體日漸虛弱,兩天後,抱著母親大笑而死。死時 是1962年臘月,當時年僅23歲。 f "猴孩"獨特的行為和特徵,在他的家族中絕無僅有。他的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都很正常。哥哥還當過生產隊長。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也無反常之處。"猴孩"到底是誰的後代呢? 70年代,"野人"考察隊顧問孟瀾從巫山文化館找到"猴孩"生前的照片,又挖出"猴孩"遺骨,經分析研究認為,"猴孩"的一切特徵都符合於從猿到人進化過渡的特點,是本世紀30年代末,一個現代智人的中華婦女生了一個"亦猿亦人"的男孩。從生物學和醫學的角度上來說,人與猴雜交,不可能受孕,因為二者不是同種,而不同種的生物是不能繁衍後代的。所以說,猴娃的父親絕不是猴子。而根據附近多有"野人"活動的情況看,猴娃很像是現代文明人與"野人"雜交的後代,他像人的地方少,像猿的地方多。他更像鄂西北神農架所生活的"野人"的形態習性。這就開始把寧野人"考察與考古人類學、實驗人類學結合起來。
Ⅷ 世界上還有野人嗎
我覺得是有的
"野人"是當今世界"四大謎"之一。神農架到底有沒有"野人",已經成為舉世觀注的問題。今年(這里指1995年,因為本文發表於1995年。作者注)2月,由15人組成的綜合考察隊在北京集訓,准備在4月和9月到湖北省神農架林區進行為期近半年的兩個單元的靜態"野人"綜合考察,以期揭開中國的"野人"之謎。
在這個科學之謎尚未揭開之前,我們應當如何來看待神農架的"野人"呢?神農架林區文化局科普作家尹筍君先生向我們講述的故事,也許會令讀者大開眼界。
一、一個離奇的傳說
公元1915年(民國4年),神農架邊緣地帶的房縣,有個叫王老中的人,他以打獵為生。一天,王老中進山打獵,中午吃過干糧,抱著獵槍在一棵大樹下休息。不一會兒,他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朦朧中,他聽到一聲怪叫,睜眼一看,有一個2米多高、遍身紅毛的怪物已近在咫尺。他的那隻心愛的獵犬早已被撕成了血淋淋的碎片。王老中驚恐地舉起獵槍……
沒想到紅毛怪物的速度更快,瞬間跨前一大步,奪過獵槍,在岩石上摔得粉碎。然後,笑眯眯地把嚇得抖成一團的王老中抱進懷中……
王老中迷迷糊糊中,只感到耳邊生風,估計紅毛怪物正抱著自己在飛跑。不知翻過多少座險峰大山,最後他們爬進了一個懸崖峭壁上的深邃山洞。王老中漸漸地清醒過來,這才看清紅毛怪物的胸前有兩個像葫蘆一樣大的乳房。他立刻明白了,這個怪物原來是個女"野人"。
白天,女"野人"外出尋食。臨走的時候,她便搬來一塊巨石堵在洞口。晚上,女"野人"便抱著王老中睡覺。
一年後,女"野人"生下一個小"野人"。這個小"野人"與一般小孩相似,只是渾身也長有紅毛。小"野人"長得很快,身材高大,力大無窮,已能搬得動堵
洞口的巨石了。由於王老中思念家鄉的父母和妻兒,總想偷跑回家,無奈巨石堵死了他的出路。因此,當小"野人"有了力氣後,他就有意識地訓練小"野人"搬石爬山。一天,女"野人"又出去尋找食物,王老中便用手勢讓小"野人"把堵在洞口的巨石搬開,並且著自己爬下山崖,趟過一條湍急的河流,往家鄉飛跑。就在這時,女"野人"回洞發現王老中不在洞里,迅速攀到崖頂嚎叫。小"野人"聽到叫聲,野性大發,邊嚎邊往回跑。由於小"野人"不知河水的深淺,一下子被急流捲走。女"野人"奄慘地大叫一聲,從崖頂一頭栽到水中,也隨急流而去。
已不成人形的王老中逃回家中,家人驚恐萬狀,竟不敢相認。原來他已失蹤十幾年了,家人都認為他早已死了。
這個離奇的傳說,向我們表明:"野人"與現代智能人能夠婚配,說明二者有一定的血緣關系。只可惜王老中與紅毛女"野人"的後代沒有留在世上,不能作為考察"野人"的直接證據。
二、"猴孩"的故事
無獨有偶。在神農架附近的巫山縣也流傳著一個類似的故事。
1938年,在海拔1900米的大巴山區的當陽,有一個樹坪。這里,山勢險峻,到處都是濃密的原始森林,林的邊緣有一間孤孤零零的架式茅草房,房裡住著一位叫桃花嫂的女人。那一年,桃花嫂32歲。一天,桃花嫂上山給丈夫送飯,一去便不復返了。30多天後,她衣衫襤褸地回到家。第二年4月,桃花嫂生了一個像猴子一樣的兒子,兩個月生牙,很利,常常咬破媽媽的乳頭,指尖似爪,五、六歲才學會搖搖晃晃地直立行走,見人便"嘿嘿嘿"笑個不停,不會說話,偶爾"呷!加上!哦,哦,哦!"叫喚幾聲。隨著年齡的增長,野性愈加明顯,常年不穿衣服,不蓋被子,把衣、被撕得粉碎,喜歡爬梯子,像猴子一樣敏捷,上上下下,鑽來鑽去,有時還頭朝下倒滑下來,人稱之為"猴孩"。
60年代初,"猴孩"已20多歲了,身高2米多,頭頂有縱向隆起,兩耳較大,偏向頭頂,兩小臂有彎曲。因此,也有人稱他為"猿孩"。"猿孩"性情粗野,見客人到家就猛撲過去,連抓帶咬,爬山、過溝坎如履平地,只吃生食,見到樹林狂喜亂奔。家裡人怕他生事,就用繩子終日捆住他的手腳,精神上受到很大壓抑,終日悶悶不樂,一次,不小心被火盆中的火燒傷屁股,身體日漸虛弱,兩天後,抱著母親大笑而死。死時 是1962年臘月,當時年僅23歲。 f
"猴孩"獨特的行為和特徵,在他的家族中絕無僅有。他的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都很正常。哥哥還當過生產隊長。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也無反常之處。"猴孩"到底是誰的後代呢?
70年代,"野人"考察隊顧問孟瀾從巫山文化館找到"猴孩"生前的照片,又挖出"猴孩"遺骨,經分析研究認為,"猴孩"的一切特徵都符合於從猿到人進化過渡的特點,是本世紀30年代末,一個現代智人的中華婦女生了一個"亦猿亦人"的男孩。從生物學和醫學的角度上來說,人與猴雜交,不可能受孕,因為二者不是同種,而不同種的生物是不能繁衍後代的。所以說,猴娃的父親絕不是猴子。而根據附近多有"野人"活動的情況看,猴娃很像是現代文明人與"野人"雜交的後代,他像人的地方少,像猿的地方多。他更像鄂西北神農架所生活的"野人"的形態習性。這就開始把寧野人"考察與考古人類學、實驗人類學結合起來。
三、追溯歷史
神農架關於"野人"的傳說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到5世紀戰國時期成書的《山海經》。《山海經·中次九經》中提到"熊山(即今鄂西北神農架)中有一種身高一丈左右,渾身長毛,長發、健走、善笑的"贛巨人"或稱為"梟陽"、"狒狒"的動物。西漢時期成書的《爾雅》中記載:"狒狒"人形長丈,面黑色,身有毛,若反踵,見人而笑。"這種動物就是我們所說的"野人"。
更早一些,甚至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24年,即距今3000年前,我國人民就捉到了一對"野人"獻給了周成王。
戰國時期,出生在神農架附近湖北秭歸的、楚國著名的詩人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前278年)在他的《楚辭·九歌》中,也曾經以"野人"為題材,寫過一首
《山鬼》的詩:
若有人兮山之阿,
彼薜藶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筆,
予慕予兮善窈窕。
屈原大夫在這里描寫的"野人"形象是:似人非人,站在山樑子上,他披掛著薜藶藤,帶系松蘿蔓,多疑善笑,羞羞答答。
公元400年前的晉朝,在湖北房縣(今神農架林大部分地區原屬房縣管轄)也有關於"野人"的記。如《爾雅翼》中說:"猩猩如婦人,披發、袒足、無膝、群行,遇人則手掩其形,謂之'野人'。"
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9年),我國人民不僅捉到過"野人"獻給皇帝,而且還給"野人"畫了圖像。
1977年,在房縣高碑大隊出土的西漢古墓中,一塊作為陪葬的銅鑄的搖錢樹九子燈上,就有"野人"的畫像。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野人"資料。
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由王嚴恭纂修的《鄖陽府志·房縣》中記載道:"房山在城南四十里,高險幽遠,四面石洞如房,多毛人,修丈余,遍體生毛,時出山嚙人雞犬,拒者必遭攫搏,以炮槍之,鉛子落地,不能傷……"這里的毛人即指"野人"。1925至1942年的18年間,房縣有多次活捉和打死"野人"的記載,活捉以後,還綁著在房縣大街上示眾。
原湖北省水利設計院副院長翟瑞生回憶說:"1944年我在三五九旅工作,秋季離開延安,1946年秋,五師突圍,春節前我們走到興山縣與房縣交界處(即現在的神農架林區酒壺坪)時,發現在靠坡邊的樹林旁,站著兩個'野人',正抬頭看著我們,嘿嘿笑著,它們滿身是毛,身上的毛是黑紅色的,頭發較長,披散著,顏色是淡棕色的;個子比普通人高,塊頭蠻大。高的那個是母的,兩個乳房很大,它還用樹葉圍著下身。當時,我們與'野人'相距大約有二十幾公尺。由於軍紀嚴,我們沒有人理它們,但整個部隊的的人都親眼看見了。"
原林區黨委宣傳部部長馮明銀說:"'野人'這東西是有,我還見過。那是1960年,我正在盤龍搞中心工作。一天中午,我看到對面山上有一個'野人',頭發很長,顏色很紅,身子前面的毛是紫紅色。當時我站在一起的5個生產隊幹部都看到了。他們吼了一聲,'野人'才站起來走入老林中去了。"
縱觀歷史,被人們稱為"野人"的奇異動物,在神農架生長繁衍,傳宗接代,已有數千年之久了。
四、與"野人"的遭遇
歷史只能說明過去。那麼,當代人與"野人"的緣份如何呢?
1974年5月1日,房縣橋上公社清溪大隊副隊長殷洪發在山坡上砍柴。他猛一抬頭,發現從山下爬上來一個直立走、渾身長毛的怪物。這個怪物很快就來到他的面前,伸手就要抓殷洪發。這時,殷洪發想躲避已經來不及了。殷洪發立即用左手抓住這個怪物的頭發,右手舉起鐮刀向怪物的左臂砍去。怪物疼痛難忍,嘰哩哇啦亂叫,拚命從殷洪發手中掙脫逃走。但一撮紅色頭發卻被殷洪發拔了下來,至今殷洪發的手中仍然還有30多根"野人"的紅毛。
1976年春,東薅坪社員朱國強背著獵槍趕著牛群,到山上放牛。時至午,朱國強十分疲倦,於是,他便坐在一塊石頭上扶著獵槍打瞌睡。一陣怪叫聲把他從夢中驚醒,睜眼一看,啊呀!面前已站著一個似人非人、通體紅毛的傢伙。他一邊獰笑,一邊伸出毛茸茸的大手,抓住了朱國強的獵槍,另一隻手抓住了朱國強的棉襖。朱國強拚命用力奪槍。由於用力過猛,雙方都跌倒在地,順著山坡滾了下去。正在緊要關頭,朱國強平時精心飼養的一隻大黃牯牛兇猛地沖了上來,一頭向怪物撞去。紅毛怪物一驚,掉轉頭向林中逃去。朱國強見怪物逃走了,連獵槍和棉襖也顧不得拿,沒命地跑回家中,嚇得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神農架南端的興山縣棒子公社,有一名叫甘明之的青年社員。他於1975年5月的一天與一個"毛人"相遇。這個"毛人"大約身高2米多,與甘明之面面相視。甘明之早已嚇得魂不附體,只喊"救命"。但那"毛人"並不理會,一把抓住甘明之手中的棒子,一腳踏住了甘明之的左腳,並且眯著眼睛放聲大笑。甘明之使勁掙扎,過了一會兒,發現左腳松動了,便丟掉棒子,拔腿就跑。將進村子時,一個趔趄,摔出好遠。聞訊趕來救他的人把甘明之扶了回去。他一回到家便病倒了,半個月後才能下地幹活。
五、林區黨委邂逅"野人"
要說上面遇到"野人"的都是普通百姓的話,那麼,下面再來講一講林區黨委遇到"野人"的故事吧!
1976年5月14日凌晨一時,一輛吉普車正沿著房縣和神農架交界處的椿樹埡公路蜿蜒行駛。車上坐著剛從鄖陽地區開會返回的神農架林區黨委的5位領導幹部。車剛一轉彎,正在聚精會神開車的司機蔡師傅突然發現,在開闊的車燈照射下,公路上有一隻動物正弓著身子迎著小車走來。蔡師傅一邊高聲叫醒打瞌睡的人:"注意!看前面。"一邊加大油門,高速向這個動物沖去。但就在離它十多米遠的時候,這個傢伙猛地閃到路旁,驚慌地向公路邊的山坡爬去。沖過來的汽車嘎然停下來,差一點就撞到它的身上。由於坡陡石松,這只怪物沒能爬上坡去而順著陡坡滑了下來。它以前肢著地,抬起頭來,兩隻眼睛盯著車燈,形成前低後高,像人趴著的姿勢。
這時,蔡師傅猛按喇叭,開大車燈,其他5人急速下車,分兩路圍住怪物。此時,與怪物相距只有1.2米遠。他們驚奇地發現,趴在他們前面的是一個毛色發紅、樣子像人的從未見過的奇異動物。
當時在場的林區黨委副書記任忻有事後說:"我在山區工作幾十年,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動物。"林區革委會舒家國副主任說:"我小就喜歡打獵,見過的動物很多,但從未見過這樣渾身都是紅毛的動物,不知道它的厲害,不敢動它。"林區黨委常委、財貿政治部余傳勤主任說:"當時我在前面,一伸手就可以抓住它的腿。"可惜當時誰也沒有帶武器,一時找不到可以打擊它的利器。只有農業局的周忠義局長在地上摸起一塊石頭,砸在它的屁股上。這只奇異的動物轉過身子,緩緩地順溝而下,然後拐向左側,爬上了斜坡,進入林中,解黯里消失了。
後來,根據這6位目擊者的回憶,一致認為:這動物肯定不是熊,更不是猴子、羚羊等動物,而是以前都沒有見過的十分奇怪的動物。它毛色棕紅、細軟,臉呈麻色,腳毛發黑,背上有縷深棗紅色的毛。臂毛下垂約4寸長。四肢粗大,大腿有飯碗粗,小腿細;前肢較後肢短,腳是軟掌,走路無聲。屁股肥大,身體很胖,好像懷孕似的,行動遲緩,走路笨拙。它的眼睛像人,無夜間反光;臉長,上寬下窄;嘴略突出;耳朵比人大些;額部有毛垂下;沒有尾巴。
第二天,林區黨委用電話向地委宣傳部匯報了這一情況,隨後又用加急電報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作了匯報。加急電報的消息,很快轟動了湖北,轟動了中國,轟動了世界,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對湖北神農架"野人"的關注。1977年在神農架開始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野人"考察活動。
六、搜集"野人"的證據
在湖北省委和中國科學院的領導下,1977年組織了建國以來最大的"野人"考察隊。考察隊員來自北京、上海、陝西、四川、湖北等省市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博物館、動物園的專業人員,武漢部隊33700部隊派出了偵察支隊,房縣和神農架林區派出了熟悉情況的幹部和向導。辦公室設在神農架林區文化館。這次考察歷時140天。考察隊員在當地群眾的熱情支持下,登險峰,爬懸崖,在山洞棲身,與野獸共宿,足跡遍布神農架及其周圍方圓1500多平方公里的深山峽谷,用辛勤的汗水換回了大量的資料。
1977年6月19日晚,"野考"一隊李健(原湖北省鄖陽地委宣傳部副部長)接到一個緊急電話,報告了房縣橋上公社群力大隊女社員龔玉蘭和她的4歲的兒子楊明安在水池埡路遇"野人",疲憊不堪的"野考"隊員黃石波等人立刻趕到現場,找到了龔玉蘭了解情況。在龔玉蘭的帶領下,找到"野人"蹭癢的那棵大松樹,並在那棵樹上取下幾十根棕褐色的毛。毛是從1.3米到1.8 米高處的樹幹上找到的。從形狀、粗細來看,與人的頭發十分相似。後經武漢、北京等科研部門用顯微鏡觀察,並與靈長目的動物--獼猴、金絲猴、白眉長臂猿、大猩猩、黑猩猩以及現代人的毛發作了比較。結果證明:"野人"毛主要形態結構特徵明顯不同於上述靈長目動物。以後又從7個地方找到了7份"野人"毛發,均是如此。
這次毛發鑒定,首次使用了微觀水平的實驗方法,標志著我國"野人"之謎的研究已經開始從神話傳說、目擊者提供證詞這樣的原始初級階段向科學考察階段進展。
1977年6月中旬,"野考"隊員沿著100里無人區陰峪河一線向海拔3000多米的主峰攀登。就在那殘積的雪地上,考察隊民工劉大個子發現了一行清晰的腳印,一左一右地排列著,每一步跨度都在1米左右,足印長25厘米,弧度30度,大腳趾與其它四趾分開,腳掌前寬後窄。顯然是一種兩足行走的動物腳趾。在神農架板壁岩下,一次發現100多個腳印,最大的腳印長達42厘米。考察隊首次灌制出5個石膏模型。經公安部門技術員鑒定,判斷出既不是人的腳印,也不是其它動物的腳印,可能是"野人"的腳印。這個"野人"應該身高大約2米左右,體重約150公斤。
1977年8月30日,青年工人蕭興揚在林區泮水公社的龍洞溝發現了一個個子不高的"毛人"。這個"毛人"兩足直立行走。考察隊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左赴現場,雖未捉到"毛人",但發現了它留下的腳印和糞便,拍了照片,並對腳印澆鑄了石膏模型。腳印全長24.5厘米,前寬後窄,大趾與其它四趾分開,缺乏足弓,腳掌微向內彎。這一腳印肯定不是熊的,而是屬於靈長類的,似乎兼有人和猿的特點。
1980年"野考"隊發現近千隻"野人"腳印,最大的腳印長度為48厘米,步幅最大為2.2米。中國"野人"考察研究會執行主席、華東師大生物系副教授劉民壯斷言:腳印是"野人"的間接證據,腳印多證明神農架是"野人"的老窩,有"野人"的群體。
作為旁證的另一手材料,就是關於"野人"窩的3次發現,其共同點是用多根竹子束扭編成沙發狀。1980年6月上旬,考察隊員在紅岩子西南坡海拔2680米的竹林中,發現用箭竹編成的窩,每束竹子約七、八根旋轉編織,形成沙發椅。長約89厘米,高約1米。同年6月5日,考察隊員在槍刀山也發現了用竹子編織的窩,把90根竹子扭成一把,互相壓在一起,成圓椅狀,長1.5米,距離50米處又發現42厘米長"野人"腳印。沒有用手勞動,是編不出這種窩的。人又沒有這樣大的力氣,當時認為這是力大無窮的"野人"的傑作。
作為另一個有力的證據,就是化驗"野人"的糞便。1976年11月前,在靠近神農架的房縣蔡子窪東側,曾有多人多次在這個地方發現過"野人",考察隊對這里進行了現場搜索,在山樑半坡一個陡崖頂部發現了"野人"的6堆糞便,都已乾燥。經觀察,有較多未消化的果皮,野栗皮等殘渣,在蕭興揚發現"野人"的地方找到的糞便中,還發現大量昆蟲蛹皮,糞便直徑2.5 厘米,這些糞便與熊、猴、猩猩的均不相同,且又與人的糞便有差異。人是不會吃昆蟲與野果皮的。1980年考察隊又多次找到"野人"的糞便,經分析糞便內有未消化的竹筍、橡子和小動物的毛骨,糞便呈盤狀,在2個呈八字形的腳印之間,這明顯和其它動物大便方式不同,而與人相似。
Ⅸ 《東邪西毒》里歐陽鋒的大嫂究竟是否叫「桃花」
電影《東邪西毒》中,歐陽鋒的大嫂不叫桃花,桃花是盲劍客的妻子由劉嘉玲飾演,歐陽鋒大嫂在電影中就叫大嫂由張曼玉飾演。
《東邪西毒》講述了歐陽鋒在兄長成婚的那天離家出走,因為大嫂是他最愛的女人。他隱居在沙漠小鎮,經營著一家旅店,做著為他人尋找殺手的生意。風流劍客黃葯師是歐陽鋒的好友,每年都要與鋒暢飲一次。
他既迷戀著好友的老婆桃花,也暗戀歐陽鋒的大嫂。慕容燕因為黃葯師酒後的一句話深深愛上了黃葯師,卻因為得不到愛人的真心而傷心欲絕,她將自己幻想成慕容嫣請求歐陽鋒殺死黃葯師,卻始終下不了狠心。
(9)桃花嫂擴展閱讀
《東邪西毒》由王家衛執導,洪金寶擔任動作指導,張國榮、林青霞、梁家輝、張曼玉、梁朝偉、劉嘉玲、張學友、楊采妮等人主演的武俠電影,於1994年9月17日中國香港上映。
張國榮飾演歐陽峰,1956年9月12日,生於香港,中國香港男歌手、演員、音樂人;影視歌多棲發展的代表之一。1977年正式出道。1983年以《風繼續吹》成名。1984年演唱的《Monica》是香港歌壇第一支同獲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的舞曲。 1986年、1987年獲勁歌金曲金獎。
Ⅹ 桃花嫂現代文閱讀答案
參考答案:1.結構上,開頭點題,引出下文對繼父的懷念;結尾呼應開頭,點明主旨。 內容上,強調繼父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表達對繼父的愛戴、懷念之情。
2.①「柔柔弱弱」寫出了繼父瞅著「我」時的滿足與幸福的心理。②「抹著眼」寫出了母親感動、感激和內疚的心理。
3.「繼父」只表明他的身份,如果用「繼父」指稱,有距離感,所以用「他」指稱繼父;以「爸、您」指稱,更能直接抒發對繼父的深厚情感。
4.從繼父下班後就去擺攤、直到去世前還在擺攤,他會修理各種電器,常幫助別人,可以看出繼父是一個勤勞、能幹、熱心的人;從繼父把糖讓給我吃,把母親夾給他的菜夾給我們,為了攢錢養活一家人,從不吸煙喝酒,一年四季穿舊衣服,可以看出繼父是一個關愛孩子、對家庭有責任心的人;從繼父不僅能忍受鄰里街坊的風言風語以及爺爺奶奶的臉色,還勸母親不要計較,可以看出繼父是一個寬容大量和好脾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