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桃花坡
Ⅰ 山西有哪些旅遊景點
歷史行過,必會留下其印跡。在這片土地上,曾生活著這樣一些民族,或許我們對他們的歷史評價不高,或許我們曾極至醜化、矮化他們,但這些民族以及他們所建立的王朝,實是對我們的文化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斗轉星移,這些民族已經與我們血脈相融,湮沒在歷史煙雲之中。 尋找遠去的民族,尋找消散在歷史迷霧之中的鮮卑、契丹、女真,歷史就在我們腳下……
尋找消失的鮮卑、契丹、女真之旅 4天3晚 ¥2800/人起
大同市博物館-雲岡石窟
【華嚴寺】是大同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大雄寶殿是我國現存面積最大的佛教殿堂。薄伽教藏殿中的遼代彩塑、壁藏堪稱海內孤品,為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史上的奇葩!
【善化寺】,始建於唐代,遼金整修。大雄寶殿古樸寧重,是我國現存八大遼代遺存木構建築之一。三聖殿、天王殿等寺內其他建築為金代所建,建築宏偉,是研究我們古代木構建築的精彩實例。
【大同城牆】,為明代征虜大將軍徐達,在原遼、金、元城牆基礎上增擴。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厚,是一座規模宏偉,防禦體系完備的明代城池。
結束行程,返回各地溫暖的家。
Ⅱ 桃花 和 山桃花功效上的區別
一、功效成分不同
1、桃花:含有山奈酚、香、豆精、三葉豆甙和維生素A、B、C等營養專物質。
2、山桃花:含強心屬苷粗品稱馬利筋苷(Curassavicin)。葉含細胞毒,牛角瓜苷及多種卡烯內酯(如卡羅托苷元、烏沙苷元及馬利筋苷元等)。
二、功效上的差異
1、桃花:能擴張血管,疏通脈絡,潤澤肌膚,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皮膚營養和氧供給,使促進人體衰老的脂褐質素加快排泄,防止黑色素在皮膚內慢性沉積,從而能有效地預防黃褐斑、雀斑、黑斑。
2、山桃花:山桃花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能很好地緩解因蚊蟲叮咬而出現的炎症;具有活血行潤燥滑腸的功能。
(2)山西桃花坡擴展閱讀:
桃花與山桃花的其他區別:
1、產地不同
山桃花分布於中國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四川、雲南等地;桃花原產於中國中部、北部,現已在世界溫帶國家及地區廣泛種植。
2、生長環境不同
山桃花生於山坡、山谷溝底或荒野疏林及灌叢內,海拔800-3200米;桃花是一種喜光植物,在光照充足、通風良好、偏乾燥的環境中生長。
Ⅲ 桃花源般的千年古村落真的存在嗎
現代城市發展日新月異,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城市越建越大,高樓林宇越來越多,只是人們似乎對這種現象產生了審美疲勞。
炎炎烈日下,學生們背著眾多設備,順著陡峭山路來到村中,向村民了解該村歷史,拍攝當地照片。村民們對學生們的各樣器材十分好奇,攝影團隊周圍常常轉著一圈圈圍觀村民。
除了豆口村,學生們還拍攝了傳統古村落豆峪村、中國傳統古村落東庄村、原生態鄉村韋水村和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白楊坡村等。
「村裡的老人很熱情,他們的孩子進城務工,老人們留守在村中。我們的到來非常受歡迎,他們把我們當自家孩子一樣,特別親切。」王玉傑說。在各個村落拍攝,這是學生們的一致認知。
Ⅳ 陽泉曲有個叫桃紅坡的地方嗎
陽泉市確實有個此村。隸屬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張庄鎮內,桃葉坡村過去桃花滿山坡。臨近出名的;大寨,娘子關,東浮山,葯林寺,冠山,蒼山。此村以煤炭,礬石,等資源為主
Ⅳ 山西現在桃樹開花了沒有
核桃樹在5月開花
核桃樹性喜溫暖、怕霜凍。生於海拔400-1800米之山坡及丘陵地帶的核桃樹,花版期為5月,果期為10月。權
喜肥沃濕潤的沙質壤土,常見於山區河谷兩旁土層深厚的地方。現在農業種植一般在海拔2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
Ⅵ 桃花澗的景點介紹
桃花澗
發源於馬耳峰,「兩岸桃花夾古津」的美景重現人間。桃花澗兩側象形石很多,形態各異,造型逼真。有形似兔子的,稱之為「玉兔望月」,名列桃花澗景區奇石之首。
猿人嘯峽
向桃花澗南側的崖頭上看,整個山頭像一個猿人的頭部,而且五官相當清楚,這處景點叫做「猿人嘯峽」。「猿人嘯峽」的下方有一巨石形似觀音,稱之為「觀音說法」。
泰山石敢當
它的對面有一處古祭台,祭台中間供奉的是石祖,又叫「泰山石敢當」,當地人稱之為「石干大」。在桃花澗景區既有石祖崇拜,,又有石母崇拜,這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
石門流水
在桃花澗的入口處,一股清泉順石而下,這兒叫做「石門流水」,這里有青峰、怪石、古潭、流水、蒼松,也是桃花澗里最精彩的一段。到了石門口的觀景平台上,可看的東西很多。對面山崖上叫「仙人曬靴」,澗南的山崖有「母子情深」。進到桃花澗里,景色清幽,涼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地方,澗南岸還有很多野生的杜鵑花,俗稱映山紅,這是桃花澗的又一大奇觀「懸崖杜鵑紅」。再往前行,還有「仙人指路」、「雙龜探澗」、「三蟾趕日」、「萬卷經書」等奇石,自然美景盡收眼底。
將軍崖岩畫
又被譽為「東方天書」。該岩畫位於錦屏山南麓的後小山西端,因崖壁上原有人、馬的圖象而得名。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國發(1988)5號文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岩畫共分三組,分布在崖下一塊混石岩構成的覆缽狀山體上。南北長22.1米,東西寬15米。岩畫的線條寬淺不一,斷面呈「V」形,面壁光滑,應是以石器鑿磨而成。岩畫所處的位置海拔高度為20米。
考古還表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甚至遠在1萬至2萬年前,將軍崖這一代依山傍海,氣候溫暖溫潤,適宜於原始農業和漁獵經濟的發展。2005年,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專家在將軍崖南側就發生了很多1萬年前人類使用過的石器。這表明,早在萬年以前,這一帶就生活著上古時代的東夷先民。岩畫的內容反映了上古時代先民對農作物、天體星象、鳥獸的崇拜和依附意識,是當時生產生活圖景的一幅真實寫照。
桃花澗舊石器時代遺址
位於桃花澗的兩岸,磷礦家屬樓的後側,坡積厚約兩米,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迄今發現的唯一含有小石葉工藝的遺址。這片遺址的時代為舊石器晚期,花文化類型上屬於龍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距今約四五萬年,甚至更遙遠。經考古發掘,發現了不少打制石器,其中包括船形石核,漏斗狀石核,石片刮削器等。
女陰石刻遺存
也叫石母、始母石。在將軍崖的下面,站在這個位置,如果朝東望和朝西望,就會發現這兩兩邊的山頭很像兩只石獅,中間一塊巨石就是綉球,民間稱為「雙獅抱球」。女陰石就到這兩個獅子中間的山坡上,經專家初步分析,這很可能是遠古時代遺留下來的女陰石刻,它與贛榆徐福村和錦屏山桃花澗里發現的「石祖」,也就是「男陰」崇拜,同樣是人類生命和生殖崇拜的產物。
Ⅶ 山西太原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山西太原有天龍山、崛山圍山好玩的地方。
天龍山既是天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景區,又是山西省政府批准設立的自然保護區。山勢險峻,奇峰兀立,溝壑深邃,山路回轉,松柏相擁,蔥郁蒼翠,有蟠龍松、鳳凰松、松抱柏、石上柏、參天松等珍稀古樹,風景十分秀麗,氣候涼爽宜人。其人文景觀,除天龍寺和天龍石窟外,還有漫山閣、龍潭靈澤、高歡避暑亭、石刻題字、觀音塔等。1607年(明萬曆三十五年)晉藩靖安王題有天龍八,即重山環秀、佛閣停雲、龍潭靈澤、虯柏蟠空、鼎峰獨峙、石洞棧道、高歡暑宮、柳跖旗石。是一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結合的風景名勝地。
行,古稱「屈圍」,今稱「崛圍」。崛圍山山巒疊翠,鬱郁蔥蔥,宛如翻卷著的茫茫綠海,四季景色各異。尤其是秋菊綻黃、白露結霜的晚秋季節,巨石罅岩、灌木叢中,遍布著紫中透紅的片片紅葉,坡、梁、溝、岔間捲起了層層的紅色浪濤,漫山遍野,煞是好看。「崛圍紅葉」是舊陽曲八景之一。
Ⅷ 逆著黃河流,驅車問山西,你知道山西有哪些好玩的景點嗎
一
黃河,在地理上對一直住在長江之濱的我來說,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遙遠。但從心理上來說,我認可並習慣了它的偉大與磅礴。
我不是沒見過黃河的人,少時很多次北上求學,要麼自洛陽,要麼從開封,切過了寬闊的黃河。數面之緣,始終無法與心內的熱愛吻合。因此,曾在幾年前的九月,自駕由運城出發,沿著黃河逶迤而上,花了10天時間,到達老龍灣,讓自己在“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觀里償了夙願。
黃河第一灣
第一眼望到第一灣,這處聞名遐邇的極致美景就深深將人吸引。而如果經常看電視的人肯定對這美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央視四套的固定畫面就是它。
10、李家山
李家山是最黃土高坡的地方,你在心裡可能無數次描摹的黃土高原的樣子,就是李家山的樣子。
從外部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是很古老講究的窯洞,就像是與世隔絕的桃花源。
著名畫家吳冠中如此形容李家山。
李家山窯洞
也許婺源清秀的曬秋曾讓你驚艷,李家山秋季的濃墨重彩則是以千篇一律的黃色做背景,是一支蒼涼氣質的信天游。
這里的窯洞順著山勢層層疊加,一氣呵成又錯落有致地從山底綿延到山頂,屋前有小路家家相通,形成極具視覺沖擊力的觀感。
11、磧口古鎮
古時磧口地處晉蒙、晉陝商道水陸交通的中心點。被譽為九曲黃河第一鎮。
湫水河與黃河在磧口的交匯,大量泥沙擠占水道,河床驟縮,黃河不甘束縛,奔騰咆哮,暴怒無比。從古至今,流傳著“黃河行船,談磧色變”的說法,也從來沒有人敢在磧中行船。
磧口古鎮
磧口便成了商人中轉貨物的碼頭,船行至此,不敢再走,便在此卸貨,再僱傭馱隊由陸路轉運。
走在古鎮街道,雖然隨處可見凌亂而無任何美感的食宿招牌,但仔細尋味,還可看見許多當年商鋪的高牆大院,大瓮和飲馬槽也有不少,昔日輝煌依稀可辯。
不少明清建築在山坡上,盡管房屋斑駁破舊,但古意盎然。
街巷裡用黃河卵石與青石條鋪成的路面,在腳底延展出厚重的歷史滄桑。
12、老牛灣
老牛灣
黃河在老牛灣推開了山西的大門,內外長城也在此交會。
黃河與長城在這里執手相望,很快便一個轉身沿晉陝大峽谷奔流南下,一個繼續東去。
當地人說老牛灣形狀像一個太極八卦圖,但我沒找到拍出這易經形狀的地點,也許無人機的俯拍可以發現。
三
回憶其實不費力氣,在相同的季候里想起曾經是一件美妙的事情,黃河拍打河岸的聲音,彷彿又一次在耳邊響起。
那1160公里的旅途,都是山西。那個只讓大多數人記住煤炭與老陳醋的山西,真正讓我念念不忘的,除了渾黃的黃河水,還有它萬古奔流的史詩。
眺望長江,我又想起黃河,想起山西了。我想再讀一讀黃河譜寫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