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處片
⑴ 辛棄疾「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中「佛」怎麼念
讀「fu」二聲.這個「佛狸」其實是「狴狸」,是狐狸中的一種,平日我們叫野狐是也,為什麼會成了「佛」?原因有二:
一是古代「佛」不讀「fo」而讀「fu」,「狐狸」一般叫成「胡狸」,「胡」在古代不讀成「hu」而讀成"fu",故「佛狸」即為「胡狸」亦即「狐狸」.
二是古代雲游和尚很多夜間借宿於荒蕪的
祠堂
廟宇中,而這些地方經常有狐狸出沒(比如《
聊齋志異
》里的狐仙故事),故二者經常同居一祠.因此有人叫一些四處漂泊居無定所的
佛教徒
和他們所宣揚的支離破碎的教義稱作「 野狐禪 」.那麼在這里叫做「佛狸」事實上隱含了一種祠宇萋蕪荒涼之感.
不能讀bi四聲,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不是通假字.只有在《詩經·周頌·敬之》的「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中時「佛」才通「弼」讀bi四聲,意為輔助.
佛狸祠
在長江北岸今江蘇六合縣東南的瓜步山上.永嘉二十七年,元魏太武帝
拓跋燾
南侵時,曾在瓜步山上
建行
宮,後來成為一座廟宇.拓跋燾小字佛狸,當時流傳有「虜馬飲江水,佛狸明年死」的童謠,所以民間把它叫做佛狸祠.這所廟宇,南宋時猶存.詞中提到佛狸祠,似乎和元魏南侵有關,所以引起了理解上的種種歧異.其實這里的「神鴉社鼓」,也就是東坡《
浣溪沙
》詞里所描繪的「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的情景,是一幅迎神賽會的生活場景.在古代,迎神賽會,是普遍流行的民間風俗,和農村生產勞動是緊密聯系著的.在終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農民祈晴祈雨,以及種種生活願望的祈禱,都離不開神.利用
社日
的迎神賽會,歌舞作樂,一方面酬神娛神,一方面大家歡聚一番.在農民看來,只要是神,就會管生產和生活中的事,就會給他們以福佑.有廟宇的地方,就會有「神鴉社鼓」的祭祀活動.至於這一座廟宇供奉的是什麼神,對農民說來,是無關宏旨的.佛狸祠下迎神賽會的人們也是一樣,他們只把佛狸當作一位神祗來奉祀,而決不會審查這神的來歷,更不會把一千多年前的元魏
入侵者
和當前金人的入侵聯系起來.因而,「神鴉社鼓」所揭示的客觀意義,只不過是農村生活的一種環境氣氛而已,沒有必要再多加研究.然而
辛棄疾
在詞里攝取佛狸祠這一
特寫鏡頭
,則是有其深刻寓意;它和上文的「烽火揚州」有著內在的聯系,都是從「可堪回首」這句話里生發出來的.四十三年前,
完顏亮
發動南侵,曾以揚州作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駐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嚴督金兵搶渡長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顏亮的影子.
稼軒
曾不止一次地以佛狸影射完顏亮.例如在《
水調歌頭
》詞中說:「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層樓.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污,風雨佛狸愁.」詞中的佛狸,就是指完顏亮,正好作為此詞的解釋.佛狸祠在這里是象徵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跡.四十三年過去了,當年揚州一帶烽火漫天,瓜步山也留下了南侵者的足跡,這一切記憶猶新,而今佛狸祠下卻是神鴉社鼓,一片安寧祥和景象,全無戰斗氣氛.辛棄疾感到不堪回首的是,隆興和議以來,朝廷苟且偷安,放棄了多少北伐抗金的好時機,使得自己南歸四十多年,而恢復中原的壯志無從實現.在這里,深沉的時代悲哀和個人身世的感慨交織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