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瑞拉的附身符》
Ⅰ 分離畫派與納比畫派油畫的風格特點
納比派
世人公認塞尚、凡•高和高更是開創20世紀現代藝術的祖師,在他們活著或死後都影響有限。把他們的思想繼承光大,傳播給20世紀前衛派畫家的是一個小小的藝術家派別——納比派。
1888年夏天,24歲的塞呂西耶在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的阿旺橋與在那裡作畫的高更相遇,高更那時剛畫完《雅各與天使在搏鬥》一畫,那主觀的、帶有神秘意味的象徵性色彩征服了這位年輕畫家。他後來又隨高更到一個稱為「愛之林」的森林寫生,高更指出色彩的奧秘:「樹木應當是什麼顏色?你看到多多少少的紅色嗎?很好,在畫面的那個地方放上真正的紅色。——那麼影子呢?假如在那兒有一點藍色就好了。那麼你把調色板上最漂亮的藍顏色放到那兒去!」塞呂西耶邊聽邊隨手在一個煙盒上按高更的指點畫了一幅小風景畫,他拿著這張畫回到正在學習的巴黎朱利安學院,圍觀的同學有博納爾、維亞爾、蘭森、瓦洛通等。他們一下子成了高更主義者並把塞呂西耶這幅小畫稱「護符」,而把自己有幸得到這「福音」的一夥人稱著「納比」即希伯來語中的「先知」。這就是納比派的由來。
納比派接受了高更的藝術影響而從事新的探索發展:即高更的綜合理論導致了象徵主義的庄嚴、簡化和變形的裝飾風格,也就是說,把自然移植到了智慧與想像的領域之中。所謂變形有兩種類型:依據一種純美學和裝飾味的設想以及一些著色與構圖技術原則進行的客觀變形;使畫家本人的感受進入繪畫表現之中的主觀變形。
納比派從塞呂西耶的「護符」開始,到以德尼的《向塞尚致敬》宣告結束。這說明納比派自身的價值僅在於闡明了塞尚和高更的視覺方式。這是一種更強調自我的心靈觀照的觀察方法。
爾後納比派分裂為分離派、綜合派、新傳統派。
維也納分離派
19世紀末維也納美術界以學院派為主建立的「藝術家協會」中,一些持不同藝術見解的青年藝術家於1897年重新成立了「奧地利造型藝術協會」。不久克里姆特等八位青年藝術家因觀點不同退出該協會,於1897年4月3日在維也納另行組織藝術家團體。他們並沒有明確的藝術綱領,只是創作思想相近,便形成了所謂維也納分離派。分離派畫家反對古典學院派藝術,宣稱與其分離,主張創新,追求表現功能的「實用性」和「合理性」,既強調在風格上發揚個性,又盡力探索與現代生活的結合,創造出一種新的樣式。分離派是在繪畫、裝飾美術、建築設計上有過影響的新藝術流派。它在形式上雖好使用直線而其根本精神卻在於反對傳統規范藝術,主張與現代的文化接觸與現代生活的融合。這個派的畫家們在反對學院派舊藝術形式這一點上是一致的,但在藝術傾向和風格上,始終是多種多樣的,所以說它並沒有明確統一的綱領,它對德國的影響很大。
維亞爾 (1868-1940年)
愛德華•維亞爾生於法國索恩-盧瓦爾省的古依索,逝於拉伯爾。他和博納爾同為納比派的主要代表畫家。
維亞爾最初從馬約爾學畫,爾後考入朱利安美術學院,在那裡結識了博納爾、丹尼斯等,後來成為納比派的成員。維亞爾起初受高更和日本浮世繪的影響很深,力圖使作品具有象徵的、神秘的境界,單純的色彩塊面構成了畫面的形象。在他看來藝術應該是精神的創造物,畫家應該從主觀上重新安排它們,這種重新安排必須從美的觀念和裝飾的觀念出發,自然界的任何物象只不過是按照一定規律被安排過的色彩所覆蓋的一個平面而已。
到了20世紀初,維亞爾開始拋棄自己原來的觀念和畫法,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室內情景畫。他從夏爾丹和荷蘭畫派的維米爾的風格畫中得到啟迪,以印象主義的色彩和筆法再糅合象徵主義的構圖,來描繪溫暖的家庭室內情景。這時期他認為印象派的色彩和技巧是可以借鑒的,有人認為他是20世紀印象派繪畫的直接繼承者,但是實際上他的觀察法和表現法與印象派是有區別的。
維亞爾善於應用裝飾性的色彩去代替寫實的表現,運用大色域的平塗與點彩派的效果完美統一。他是納比派中具有嚴格而精確風格的畫家,即使在裝飾性的結構、蜿蜒的線條和物體的變形中也考慮到簡潔而穩定的構圖。他的畫在精美中含有嚴謹,悅人中包含精確。對於這位嚴肅的畫家來說,一切都是安靜平和、朴實自然的,他被譽為是現代的維米爾。
1938年畫家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他居住的蒙馬特汶蒂米爾小廣場,以畫家的名字命名為「維亞爾」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