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三花 » 馬祖電院vip免費

馬祖電院vip免費

發布時間: 2024-05-30 09:28:19

① 求有關韓國新村運動的文獻綜述

韓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終於擺脫貧窮與落後,跨進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而「新村運動」對韓國經濟快速發展和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韓國政府是在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在全國開展「新村運動」的(1970年4月,在全國地方行政長官參加的抗旱對策會議上,朴正熙提出了「建設新村運動」的構想),目的是動員農民共同建設「安樂窩」,因為當時佔全國人口70%以上的韓國農民生產和生活狀況落後,而政府也沒有錢。在「新村運動」初始階段,政府向全國所有3.3萬個行政里(行政村)和居民區無償提供水泥,用以修房、修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隨後,韓國政府又篩選出1.6萬個村莊作為「新村運動」樣板,帶動全國農民主動創造美好家園。「新村運動」在短短幾年時間里改變了農村破舊落後的面貌,並讓農民嘗到了甜頭,「新村運動」由此逐步演變為自發的運動。
上世紀70年代末,政府行政領導退出「新村運動」,全國各地以行政村為單位自發組成了開發委員會主導「新村運動」,吸收全體農民為會員,並成立了青年部、婦女部、鄉保部、監察會和村莊基金。運動的主要內容包括農民自發修築鄉村公路、整治村莊環境、幫助鄰里修建房屋、興辦文化事業、關心和照顧孤寡老人等。
到上世紀80年代,「新村運動」逐漸完成了由民間主導加政府支持到完全由民間主導的過渡。在這期間,韓國為「新村運動」立了法,對「新村運動」的性質、組織關系和資金來源等作了詳細規定,還成立了全國性的領導機構「新村運動本部」,並在各直轄市和道(相當於省)成立「新村運動指導部」,在各市和郡(相當於縣)成立救持會,健全了「新村運動」指導網路。
[編輯本段]新村運動的演變及影響
30多年來,「新村運動」的形式和內容不斷完善和豐富,社會影響面和感染力進一步擴大和加強,成為一種廣泛的社會互助運動。「新村運動」曾開展了「和諧與愛護鄰里運動」「幫助恢復經濟運動」「全國公園化運動」「講道德守紀律運動」「愛護環境運動」等各種活動。1988年漢城奧運會時開展的「奧林匹克新村運動」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為拯救國家經濟開展的「捐金運動」都是「新村運動」的一部分,為韓國成功舉辦漢城奧運會和渡過亞洲金融危機做出了貢獻。
韓國在長期開展「新村運動」的過程中,形成了「勤勉」「自助」「協作」的基本精神。「新村運動」不是要改變社會結構,而是通過挖掘民眾中潛在的「美」和「善」,弘揚民族的傳統美德,彌補政府工作的疏漏和社會發展的盲區,疏解民眾的不良情緒,以促進社會和諧。
韓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實現經濟騰飛,創造了「漢城奇跡」,但地區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加劇。在這期間,「新村運動」相對緩和了社會矛盾,提高了人們合作與和諧共處的意識,推動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新村運動」從農村發端,在農村廣泛開展的同時逐漸進入城市社區。隨著產業化的發展,韓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了「離農」現象,即大批農民離開農村到城市就業、謀生,人口和產業向城市轉移,城市社會文化走向繁榮。隨著人口和產業轉移,農村開展的「新村運動」逐漸向城市擴展,幫助城市解決在走向現代化過程中在市政管理、社會秩序、公共道德等方面出現的矛盾。農村先行開展的「新村運動」在向城市擴展過程中,又為城市源源不斷地輸送了道德和文化素質較好的人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農民進城就業引發城市出現過多的社會問題。
韓國前總理、「新村運動」中央會會長李壽成認為,搞任何思想道德教育,必須要有載體,否則大家只能空談而不會有實際行動。「新村運動」便是提高國民道德水準、文明程度和社會凝聚力的良好載體。人們參加「新村運動」,不僅能改變農村和國家的面貌,更能提高社會整體的思想道德水準。的確,韓國的「新村運動」既是農村城市化的動力,也是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潤滑劑。
韓國是我國的近鄰,與我國隔海相望,其國土面積約1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4500萬左右,但其國內可耕種面積少,耕地僅占國土面積的22%。1945年光復後,韓國在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同時,面臨著工農業發展嚴重失衡的問題,從1970年起,韓國政府開始正式組織實施新農村建設與發展運動(簡稱新村運動),在經濟、社會均衡發展和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實踐。最近,中共中央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韓國農業與我國一樣,同屬東亞小農生產,且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韓國新村運動的成功實踐對推動我國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
[編輯本段]韓國新村運動的背景
1962--1971年,韓國政府實施了兩個五年計劃,重點扶持產業發展和擴大出口,但在此期間工農業發展嚴重失調,農業對工業的增長速度差距拉大,從第一個五年計劃的2.5%點擴大到第二個五年計劃的8%,1970年農村居民的年平均收入還不到城市居民的50%,且這種差距有繼續擴大的趨勢,導致農村人口的大批流動。農村人口的大量無序遷移,帶來了諸多的城市問題和社會難題,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弱質化,農業後繼無人,加上農業機械化發展滯後,導致部分農村地區的農業瀕臨崩潰的邊緣。與此同時,韓國經濟依靠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取得了成功,政府有財力支援農業,以縮小城鄉、工農、區域間的差距,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新村運動出台了。
[編輯本段]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激發村民投身新村運動。韓國政府認識到農村開發事業,需要廣大農民提高認識,主動、積極、自發地開展各項建設工作,政府重點進行科學的引導和扶持,即使對村民有好處的事也要先徵求村民的意見,決不強制推行。為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韓國政府重點推行以下三項措施:
一是以村為單位實施各類開發建設項目。每年2-3月,各村開展有計劃的新村工作,由村總會研究決定具體項目內容、規模、實施范圍、預期目標,村開發委員會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操作計劃,如資金分配、勞動力安排,工作日程等,還要記錄每天或每周的工作進度,並依此制定相關的措施,如動員村民補充勞動力,向政府通報信息,求得人財物支援和對策分析等,以保障新村開發項目按時完成。
二是實施獎優罰劣的開發政策。新村運動中,政府在人財物的支援上,沒有採取平均分配政策。剛開始,以村為單位,平均免費提供300袋水泥用於村裡的公共事業,根據各村完成公共事業的成績好壞,把全國3.5萬個村劃分成自立、自助、基礎三級,成績最好劃為自立村,最差的劃為基礎村,第二年政府的援助物質只分給自立村和自助村,平均增加到500袋水泥和1噸鋼筋。經過幾年的建設,積極參與的農村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抱著消極旁觀態度的村見鄰近村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又從政府的獎勵先進和重點扶持、援助中受到刺激,奮起直追,到1978年,全國絕大分村都成為自立村或自助村。
三是實施村民監督制度。新村運動中有,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物資,如何保證這些財物有效地應用到農村建設中去是政府考慮得較多的問題,他們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採取「一竿子到底」,所有的財物以村為單位申報領用,政府各部門不參與工程建設。政府每村只委派一個公務員具體負責統計工作,並接受村民監督,政府把能否及時、准確無誤地將中央分配下達的支援物資送到村裡作為考核公務員素質的重要標志,公務員的晉職升薪與每個公務員在新村工作中的政績、水平有關。另外,各村的村民代表可參與郡、面政府的有關決策會議,可以約見市長、郡守,並當面提出問題、批評與建議。
(二)設立高效統一的新運動組織管理機構。為完成中央制定的各項政策措施、財物援助項目,減少扯皮和內耗的重復中間環節,韓國中央政府合並或取消了一些機構,根據需要又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中央成立了「中央協議會」,直屬內務部,並由內務部部長任議長,中央部委副部級官員但任議員。 地方各級政府按中央模式,設立了相應的地方協議會,這樣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建立了系統的組織機構和工作程序。村級設立開發委員會,由10-12名村裡的有識之士及農民代表、新村指導員組成,里長或新村指導員任議長,具體籌劃、協調和執行村級新村運動。村開發委員會根據中央協議會的基本方針,制定具體的開發項目和實施操作方案,再經面促進委員會、市、郡協議會,逐級報到道、中央協議會,重大事項由中央、道協議會研究解決。
(三)制定嚴格的新村運動建設管理制度。韓國政府認識到沒有一個有效的管理制度,即使制定出再好的政策措施和宏偉藍圖,也無法得以善始善終的實施而取得預期效益。為此,韓國政府經認真研究後,制定出一系列科學管理制度,對各級政府的管理對象、內容、方法、信息分析,組織和反饋體系等都做出明確詳實的規定。一是面(鄉鎮)級管理職責。面政府公務員每天在村時調查研究,檢查督促新村運動執行情況,收集整理有關數據,並向面長報告,面長通過建立圖表檔案及時收集分析有關情況,每天或每周向郡守報告有關統計數據。二是郡級(縣級)管理職責。郡級管理監督的目的和任務是及時發現農村基層組織有關情況,檢查監督中央分配下達的支援物資是否及時、准確地送到面、村並合理使用。三是道(省)、中央級管理職責。及時撐握郡、面、村的實際情況,及時制定和調整有關政策措施,加以矯正或推進,各道(省)的副知事負責及時收集和分析各郡守提出的報告和有關廳局經調查研究提出的報告,全面負責新村運動的具體實施和按期完成。各道(省)政府及時收集有關情況後寫成報告,每月或定期向內務部部長報告。內務部部長收集分析全國的情況,及時制定或調整有關政策。內務部長委託大學教授負責全國的檢查監督工作,並根據情況派中央有關部委官員到道、郡檢查監督。
(四)實施農村經濟、文化全方位的建設戰略。新村運動初期,政府把工作重點放在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項目開發和建設工程上,如改善農村公路、農民住宅,實施農村電氣化,農村自來水改造等,這些項目和工程的實施改變了農村面貌,改善了農村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得到村民的擁護和稱贊。隨著新村運動的深入開展,政府推進新村運動的工作重點放在推廣高產水稻品種,鼓勵發展畜牧業、農產品加工業、區域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多種經營,並積極推動農村保險、金融的發展。同時,為推動鄉村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修建了村民會館、敬老院、讀書室、運動場、娛樂場、青少年活動中心等農村文化設施,通過舉辦文藝活動、各類培訓來啟發村民們的勤勉、自助、協同、奉獻精神。
(五)強化對新村運動的教育與指導。韓國學者認為,要想把政府的意圖長期、正確地貫徹實施下去,變成全體國民的自覺行為,就必須加強新村教育,教育全體國民樹立勤勉、自助、協同、自立精神的民主市民意識。1972年,韓國政府成立了中央研修院,1990年,該院正式定名為「新村運動中央協議會中央研修院」。新村運動初期,新村教育比較注重對社會各階層的核心骨幹人員和中堅農民的培訓,如舉辦過骨幹農民培訓班、新村指導員班、農協組合長班、農協管理幹部班、婦女指導員班、土地改良組合長班、水產團體幹部班、農村教育骨幹人員班等共二十四種培訓班,通過集體住宿、集中討論、生活教育等三個環節達到教育目的,培訓的主要內容有地區開發、意識革新、經營革新、青少年教育等七個方面,到1995年,各層次的新村教育共培訓了34.2萬多人次。中央研修院通過新村教育,培養了一大批獻身於國家經濟發展的社會骨幹,為推動韓國加入世界發達、文明國家的行列做出了巨大貢獻。
韓國政府在新村運動中又實施了「志願指導員」制度。自願服務者是指為了區域共同體的發展,除了本職工作以外,根據自己的自發行動,無償地提供自己的知識、能力或付出努力,志願義務工作者主要來自大學教師、學生。這一活動並沒有強求,而是學生自願報名,學科主任推薦後,再申請具體的服務項目。從新村運動開始發起至今,歷任新村運動中央協議會會長都是義務工作,沒有報酬,全國300萬新村運動指導員(農村、城市等基層單位的運動骨幹)也都是義務工作,沒有報酬。
(六)韓國新村運動取得的巨大成就。1971-1975年間,韓國農村共新架設了6.5萬多座橋梁,各村都修築了寬3.5米、長2-4公里的進村公路,到70年代後期,除了個別極為偏僻的農村外,全國都實現了村村通車,在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生產設施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同時,通過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實施區域開發、建設農產品流通批發市場,推進農村金融業發展、支持農民協同組織等多種措施,農村經濟迅猛發展,農村居民收入不斷增加,1993年,農村居民的收入已達到城市居民的95.5%,農村中百戶擁有彩電率123.6%、電冰箱105%、汽車20.9%、煤氣爐100.4 %、電話99.9%、計算計6.7%,新村運動在推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和區域平衡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韓國開展新村運動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得到聯合國有關組織的關注和肯定,得到發展中國家的重視,先後有130多個國家派出12000多人參觀、學習和取經。
[編輯本段]中、韓在解決農村問題上的比較
(一)指導思路上的差異。建國以來,如何確保農產品穩定、有效供給一直是我國政府制定農業政策的首要目標,所有的政策措施都是為了確保農產品尤其是糧食的供給,把農村問題簡化為農業問題,簡化為農產品供給問題,很少考慮生產農產品的主體—農民的實際需求。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放農產品價格、改革糧食購銷體制、減免農業稅賦、實施種糧直補政策等等無不沿襲著這樣的政策思維。單一的思維使我們的農村政策越走越窄,政府對農業生產調控能力越來越弱。韓國新村運動的成功實踐表明,解決農業問題,重點是解決農民的問題,通過實行農村教育、衛生、文化、基礎設施的綜合開發建設,讓農民安居樂業,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關心他們享受的福利水平,他們才能生產出更多更好的農產品滿足社會需求。
(二)農民參與程度的差異。農民的參與程度低是我國各項惠農政策實施效果差強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導致農民參與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參與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的程度低。我國農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都是以部門和專家為主體,農民一直處於被動的接受狀態,長期養成了依賴和漠不關心的習慣,各項政策難以達到預期目標;二是農民組織化程度低,缺少政策承擔載體。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民的組織化不斷弱化,稅費改革後,農民的分散化加快,農村出現管理真空,出現了「有事無人干,有人無事干」的尷尬現狀;三是鄉村政權改革滯後。鄉鎮政府職能取向錯誤,承擔了過多的經濟管理職能,忽視了服務職能,強化了對鄉村的控制,民間力量得不到發展。
韓國新村運動以村為單位實施各項政策,並推行競爭機制,真正讓農民成為政府惠農政策的組織者、實施者和受益者,從根本上激發了農民建設家鄉和熱情。各級政府工作重點用在協調、管理、監督方面,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三)管理體制的差異。我國農業管理體制脫胎於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模式,改革開發後,雖進行了修修補補,但總體格局未作大的變革。我國農業管理體制最大的弊端是多頭管理,職能交差,缺少統一協調管理的權威部門,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相互封鎖、爭權奪利現象突出。支農政策和資金由各個部門組織實施,部門利益難以打破,出現了農業管理官僚集團,財政支農中的重復建設、盲目投資、效益低下問題突出。
韓國政府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打破部門、行業界限,成立了新村運動「協議會」這一組織機構,統籌協調全國新村運動的各項工作,為新村運動有序、高效實施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障。
[編輯本段]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啟示
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農村仍是我國大部分人民的生活、生產場所,他們的生活質量如何,直接關繫到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韓國政府在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等等給我們至少四個方面的有益啟示。
(一)要讓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尊重農民的意願,讓農民自己說話,從而激發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在的自信、決心和創造性、主動性,在此基礎上,農民無窮的智慧與創造力才會體現出來。即使政府認為對農民有益的事情也要先徵求農民的意願,決不強行推行,讓農民成為各項農村建設事業的主體。如我們繼續強調政府的主導地位,沿襲過去那種行政推動的強制式、命令式的工作作風,勢必抑制農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不到農民的支持的新農村建設無法取得成功。
(二)要貫徹落實全面綜合的新農村建設指導方針。黨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涉及到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農村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政治民主建設,並要求各地把農村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綜合建設和治理。要進一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文化教育、農村醫療衛生等納入政府統一規劃建設中來。當前,應先從村莊改造、鄉村道路等小型工程入手,建設村容整潔,生活、生產便利的新農村,改變農村臟、亂、差的現狀,樹立農民立足家鄉、建設家鄉的信心,進而推動農村自治管理;挖掘農村傳統文化資源,促進積極、健康文明新風尚形成,樹立勤勞節約、互助合作、尊老愛幼的民族優良傳統。
(三)要進一步推進農村管理體制改革。農村管理體制的分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微觀層次主要指鄉村治理結構,宏觀層次指縣以上農村管理體制。微觀的改革重點是推進村民自治和鄉鎮機構改革,大力推進農民組織化進程,實現鄉鎮自治。讓農民自己管理自己是最佳選擇,這也符合「多予少取放活」的農村改革方向。政府主要通過法律、法規來實現對鄉村的治理,基層黨組織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相信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確保黨的方針政策在農村得到貫徹落實。宏觀層次的農村管理改革首先是合並職能,將目前分散在不同部門的涉農管理職能合並集中後由統一的部門來執行;其次是下放管理職權,改變縣級尤其是省級以上集中了過多的支農財物分配權的現狀;最後要改變涉農管理中人員分布的 「倒金字」塔型結構,讓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到基層去、到農村去,在新農村建設中建功立業。
不改變現行的農村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各項惠農政策和支農資金就無法真正讓農民得益,中央政府制定再好的宏偉藍圖也難以變成現實。韓國政府也曾有這方面的類似教訓,在1970年以前,韓國政府曾投資20億美元,以推動農業地區的綜合開發,但由於有效利用資金投入的體制與機制不健全,以致資金的投入效益不大。為此,韓國政府不得不從1971起啟動全面的新村建設運動,宏觀管理上建立「協議會」統一機構,微觀上發揮農協組織在農村經濟、文化教育、民主管理建設中的作用,並於1984年制定了《農協法》,確立了農協組織在農村農產品流通、物資供應、加工、銷售、金融、保險、福利等的組合功能。
(四)要強化對新農村建設思想的宣傳貫徹和教育培訓。我們黨把新農村建設作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可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將是我黨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執行的農村政策。要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讓全社會關心、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動員城市志願者以及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還要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培訓工作,特別是要做好對農民的教育培訓和指導工作,要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和設施,改變當前農業教育中不適應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和方式,重點加強對農村中那些具有公益心,具有動員和組織能力,具有開放性的農民骨幹力量的培訓,在培訓中要貫徹「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

② 有關蘇州園林的歷史故事有什麼

1、建於元代的古典名園獅子林有個景點叫立雪堂,蘊含的典故是大家熟知的程門立雪。「北宋兄弟二程」之一的程頤是著名的理學家和思想家,二十四歲便在開封收徒講學。一次,他的學生楊時和游酢去河南程府拜訪並求教老師。

時正隆冬,只見程頤老師正在廳堂內閉目養神,其實是佯睡觀察。兩位弟子見此情形,悄然退出,在院中靜候。不期,天始降雪,兩人冒雪靜待,等了好長時間,程頤才睜開雙眼,只見大雪已埋沒學生的腳背。典故提倡和渲染的是尊師重教的傳統思想。

2、全國四大名園之一的留園,中部水池東側有座建築名為曲溪樓,在罕見的八角門洞上,鐫有「曲溪」兩字,為文徵明所書。曲溪源於曲水流觴的典故。

東晉永和九年,書聖王羲之偕親朋好友共42人,在浙江紹興蘭亭(蘭溪畔的亭子)做「曲水流觴」的游戲,其中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一篇,十一人交白卷,各罰酒三觥。

王羲之將這些詩集結一起,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計28行、324個字,即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文中,王羲之既描繪了蘭亭優美的自然景色,又抒發了與朋友相聚的歡快心情,而書法更是遒勁舒展、變化無窮,二十多個「之」字,無一雷同。


(2)馬祖電院vip免費擴展閱讀: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

1985年,蘇州古典園林即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記載,蘇州城內有大小園林將近200處。

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

「四大名園」與同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網師園、環秀山莊、藝圃、耦園、退思園一道,構成蘇州古典園林的傑出代表。

1997年,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園林是世界造園之母,蘇州古典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這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對蘇州古典園林的評價。

世界遺產委員會這樣評價蘇州古典園林: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蘇州古典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範。這些建造於11~19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20多年來,蘇州古典園林藝術自1980年首次出口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明式庭院「明軒」後。

「品牌」效應凸現,先後設計、建造並獲多項榮譽:日本池田「齊芳亭」、加拿大「逸園」、新加坡「蘊秀園」、日本金澤「金蘭亭」、美國佛羅里達「錦綉中華」微縮景區、香港九龍寨城公園、雀鳥公園、美國紐約斯坦頓島「寄興園」、99昆明世博會「東吳小築」(獲綜合大獎)、美國波特蘭「蘭蘇園」等。

使蘇州品牌的園林在五湖四海安家落戶,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也吸引了歐、亞、美等專家學者來蘇州考察古典園林。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