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一部電影錢朝打美國
『壹』 歷史老師要求寫一篇讀後感或觀後感,關於美國南北戰爭的電影的觀後感吧,急求!!字數500字左右,語言別太
葛底士堡戰役觀後感
葛底士堡戰役,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大決戰(相當於中國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此戰的勝負,將直接決定美國政府是由北方資產階級領導,還是由南方奴隸主來領導。最終的結果,是北方資產階級領導下的北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掌控了戰爭的主動權,並最終取得了國家政權;而羅伯特李所率領的南軍則遭到了致命打擊,其精銳部隊被全殲,從而徹底喪失了爭奪政權的資本。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美國。
葛底士堡戰役與我國的解放戰爭極為相似:戰爭之初是南方強於北方,而最終結果卻是北方獲勝,並且都是在正面的主力大決戰中徹底擊敗了敵人。
葛底士堡戰役,實際上是北軍給南軍設下的一個圈套,其目的就是吸引驕傲自負的南軍就地進行決戰,依靠地形優勢和縱深防禦來疲憊敵人,先消耗主動進攻的敵軍兵力,瓦解其士氣,最後再給予致命打擊。這一戰術與後來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突出部戰役極其相似。此戰可謂是縱深防禦戰理論的經典之作。
從雙方的實力對比就可以知道,南軍的戰鬥力明顯高於北軍,其士兵人數和整體素質也明顯高於北軍。如果在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正面對決,北軍幾乎沒有勝算,然而,歷史卻南軍總司令給羅伯特李開了一個大玩笑,這場戰役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由於南軍的多次決策失誤,北軍從一開始就占據了地形的優勢,並將這種優勢保持到了最後。
縱觀葛底士堡戰役全局,伯羅特李對南軍的戰敗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原因如下:
1、戰役開始只是一場小規模的遭遇戰,一隊自負的南軍步兵旅在沒有友軍掩護下,孤軍深入北軍要地,結果在葛底斯堡附近被北軍擊潰。初戰失利,伯羅特李咽不下這口氣,於是派遣越來越多的部隊到此集結,北軍也毫不示弱,最後引發了雙方十幾萬人的主力大決戰。
看看葛底士堡的地形,就明白南軍是為何慘敗了,這里是北軍選定的戰略要地,中間是高地,高地外側是無遮無攔的平地,有幾千米寬,一千多米縱深,居高臨下,易守難攻。葛底士堡的高地的兩頭是山丘,山勢陡峭,樹木林立,同樣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如果羅伯特李不是盲目的自負和狂妄,是不會選擇在此與北軍硬碰硬的。
2、戰役開始初期,雙方都在調動大部隊集結時,南軍的大部隊已經發動攻擊了,而北軍主力還在幾十公里之外強行軍,因此,戰役開始不久,羅伯特李的軍隊取得了明顯優勢,北軍節節敗退。然而,南軍指揮官卻沒有及時攻佔葛底斯堡前後兩個山丘中的任何一個,也沒有乘勝追殲北軍,奪取葛底斯堡的所有戰略要地,這是南軍最大的失策。
也許南軍一開始就沒打算在此決戰,只是想協助友軍掃清障礙後就離開。遺憾的是,當羅伯特李聽說北軍主力已經集結在此, 便轉而調整部署,決定發動葛底士堡戰役。這是羅伯特李犯下的第一個戰略錯誤,拿破崙曾說過「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朝著敵人所期望的方式去作戰」,而羅伯特李就是最好的反面教訓。他在南軍未取得任何地形和兵力優勢的情況下,在敵人所選定的地區加入了大決戰,只能說明羅伯特李由於狂妄和自負而犯下了不可饒恕的大錯。
3、當葛底士堡所有的高地和重要據點全被北軍據守後,南軍不管從哪個方向發起攻擊,都是極為不利的,北軍居高臨下,那可是泰山壓頂的勢頭。當南軍對葛底士堡的前後兩個山丘,屢攻不下而損失慘重時,羅伯特李就應該進行戰略轉移了,可惜他仍不放棄,一錯再錯,居然把南軍最精銳的3個佛吉尼亞師,共15000人的主力部隊,調往葛底士堡中央防區,發動了葛底斯堡的最終戰役,他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中央高地,徹底擊垮北軍,一戰定乾坤,因為,他堅信自己的這三個師是無敵的。
而他的副將,朗斯特里特將軍早就告訴他了,即便中央高地只有5000北軍士兵防守,南軍要挺進1000多米的空曠平地,不但要承受北軍猛烈的火炮的打擊,還要翻越數個障礙物,就至少要損失一半以上的兵力,而一旦北軍增派援軍過來,則必敗無疑。結果伯羅特李依然不聽勸告,一意孤行地發動了總攻,結果南軍3個精銳師幾乎全軍覆沒。
南北戰爭中的葛底士堡大決戰勝負,與所謂的新制度戰勝舊制度,正義戰勝邪惡完全無關,在戰爭中起決定作用的,是雙方指揮官的指揮藝術、力量對比、戰局形勢和士兵的戰斗意志等因素,這其中就包括「天時、地利、人和」。而葛底士堡可以說是一場由「地利」和「人和」所主導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