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林日版
⑴ 影評‖《小森林》:治癒的力量
《小森林》日版,分為夏秋篇和冬春篇,分別於2014年8月和2015年2月在日本公映。《小森林》韓版,於2018年上映。兩個版本的《小森林》均改編自日本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同名漫畫,講述的都是女主人公從都市回歸鄉村,在小森林中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的故事。不同的地方是,日版更偏向製作美食,而韓版更多一些人情。
「治癒」一詞,經常用於形容溫暖人心,凈化心靈,撫平心靈中的創傷、修補心靈上缺陷的作品。
治癒系電影中包含許多治癒元素,出現在《小森林》中的治癒元素是美食、自然風光和年少的玩伴。 美食,當人吃飽了,情緒會變得放鬆;而且美食可以喚起腦海中,某些讓人覺得安心的回憶或是情緒,比如,媽媽的味道。優美的自然風光,比如,綠色的植物、清新的空氣、茂盛的森林、蜿蜒的河流,總能讓人心情愉悅,豁然開朗,進而內心恢復寧靜。玩伴給予的理解和認同,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而他們的類似經歷和處理方式,可以供我們參考,參考其實非常重要,有了參考的坐標,我們才知道自己處於什麼位置,要「往何處去」。
《小森林》情節舒緩,明線劇情溫暖人心。 《小森林》採用紀錄片般的敘述,明線是種植瓜果蔬菜,烹飪美食,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和饋贈,與同伴一起品嘗美食、聊天等溫暖的場景,這些場景占據了電影的大部分內容;暗線是主人公遭受的創傷,比如,不辭而別的母親,工作不順,學業挫折,愛情失敗等等,這些內容的敘述,在電影中猶如蜻蜓點水一般,點一下就過去了,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讀者自己去猜測和補充。隨著電影的推進,這些創傷逐漸被治癒,最終,主人公陽光地邁向未來。
《小森林》表達了對鄉村獨居生活的贊美。 農活雖然繁重,但是《小森林》中的鄉村擁有淳樸的民風,真誠的夥伴,豐富多彩的(種植、養育、採摘、烹飪和品嘗)生活和緩慢的生活節奏,其中 最關鍵的是,這種獨居生活是自主掌控的,沒人可以命令或強迫你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其實想想,生活真的很神奇。大家都推崇公務員,事業單位、銀行或國企的職員等穩定或高薪的工作,但是社會上又存在幾百種職業。一個人是如何流入這些不被推崇的工作,比如,種地,流水線打螺絲釘,工地搬磚頭,理發,賣包子,賣衣服,開超市,清潔服務,補習知識等等。他們為什麼還停留在那裡,如果采訪他們的話,他們會怎麼說,他們幸福嗎。在職業分流的過程中,是否存在激烈的競爭。競爭失敗了,他們是如何恢復的,這些都隱藏在看似平靜的生活表面之下。
《小森林》描述了一種自主掌控的生活,在這種生活中,我們恢復了對生活的主觀能動性。 在激烈的競爭中,人會神經質和疲憊,也會厭惡和麻木。在遭受失敗之後,有些人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具有創造生活的能力。而通過自給自足的鄉村生活,我們可以重新拾起自信。
如果把回歸田園看成是相對於主流選擇的其中一個小眾選擇。 那麼電影傳達的意義就不僅是回歸田園,而是追求適合自己的生活的勇氣。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有些人比較幸運,有前人帶路,很早就找到了生活的目標;有些人就沒那麼幸運,需要自己去摸索。有些人,運氣好,很早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道路;有些人,找了半輩子還是茫茫然。但是這些都是生活,我們只能去面對,做出選擇,並勇敢地走下去。在這個過程中,前人的小眾選擇,就具有巨大的示範意義。這也是治癒系電影的治癒能力之一。
我國雖然沒有《小森林》,但是治癒系的作品還是很多的。而且我國的治癒系文學作品歷史悠久,陶淵明的田園詩應該算是最早的治癒文章,名作舉例如下:
當代中國的治癒系作品的代表是李子柒的視頻。李子柒是全球知名的田園生活達人,據統計,其視頻總播放量超13億,粉絲遍布全球。
治癒系電影中描述的不汲汲於富貴的田園生活是對個體自我的關照。在內卷的時代,我們面對著都市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復雜的人際關系,非常需要治癒系作品。《小森林》、《歲月的童話》、《狼的孩子,雨與雪》、《人生果實》,這些都是我喜歡的治癒系電影,分享給需要的朋友。